科學教案9篇(集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觀察尋找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用較恰當?shù)恼Z言描述。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冊記錄本
2.鉛畫紙、宣紙、水粉顏料、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五彩寶貝
1、今天,老師請來了五彩寶貝朋友來和大家做游戲,它們是:紅、黃、藍、綠、紫。(認識五彩寶貝)
2、五彩寶貝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讓我們的生活色彩斑斕,你知道他們在哪兒嗎?
二、尋找五彩寶貝
1、引導幼兒在彼此的衣服上尋找,在活動室的墻壁、物品中尋找。
2、幼兒結伴在幼兒園里尋找五彩寶貝。
三、談談自己找到的五彩寶貝
1、你找到哪些顏色?
2、你是從哪里找到這些顏色的'?
3、幼兒將找到的顏色用繪畫的方法記錄下來
四、繪畫:我找到的五彩寶貝
1、幼兒自由選擇水粉、水彩、蠟筆等繪畫工具、作畫。
2、鼓勵幼兒將剛才觀察到的景物和色彩,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如:大型運動器具、服裝、動植物、日用品等)
3、展覽作品,共同欣賞
4、用較豐富的詞語描述色彩畫面。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尋找更多的顏色。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闭J識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
、材苷_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六一禮物的游戲,掌握簡單的付錢方式。
、诚矚g同伴玩購物禮物的游戲,感受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⒈物質(zhì)準備:布置一個“六一禮物超市”,分別擺放各種禮物及價格牌,價格均為1元、5元、10元;幼兒每人自備小錢包,內(nèi)裝有1元、5元、10元的硬幣和紙幣;教師自制課件《認識人民幣》
、步(jīng)驗準備:掌握1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參觀六一禮物超市,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六一兒童節(jié)馬上要到了,你想給好朋友送什么禮物?我們用什么去買禮物?
二、引導幼兒觀察自己錢包里的人民幣,初步了解人民幣的外形特征及名稱。
⒈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發(fā)現(xiàn)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小結:這是我們買東西用的錢,我們穿的衣服、用的家電,吃的'菜等都要用錢
來買。我國的錢叫人民幣,上面都有國徽、“中國人民銀行”的漢字以及表示錢數(shù)的數(shù)字、漢字等。他們也有許多不同點,如有硬幣和紙幣之分;上面的圖案、數(shù)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⒉游戲:看誰找得快。
玩法:教師說出人民幣的面值,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相應的人民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如教
師說:“請找出1元的硬幣!庇變喝∠鄳娜嗣駧拧
三、出示教師課件,了解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系。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教師課件,初步理解5元=5個1元的換算關系,鼓勵幼兒自主探索10元與1元和5元的換算關系。
四、第一次“禮物超市”購物,初步了解購物付錢的幾種方法,鞏固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系。
1.玩法:幼兒帶著錢包,到“禮物超市”選購禮物,每人一件,并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教師擔任,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提問:5元(10元)的商品有幾種付錢方式?如5元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元或5個1元來付錢。10元有三種付錢方式。
五、第二次購物,發(fā)現(xiàn)多種付錢方法,初步探究最簡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兒到“禮物超市”選購禮物,每人兩件,收銀員可由能力較強的幼兒或老師擔任,教師重點觀察提示幼兒付錢方法。
2.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問題:“你買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如6元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元的來付錢,或用1個5元和1個1元合起來付錢。第二種付錢方法簡便多了。
六、引導將買到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感受與朋友一起是快樂幸福的事。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在游戲活動中初步嘗試按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 初步培養(yǎng)觀察力,萌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鞋子、襪子、夾子、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老師遇到難題了!你們看這里的鞋子,老師想把它們一雙一雙的整理好,可是這么亂,我都不知道怎么整理了。
我知道。1)班的小朋友特別能干,老師想請你們把鞋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好,好嗎?我們開始吧!
二、 初步探索:
1、幼兒進行自由配對,詢問:
A、你整理的是一雙什么鞋子?
B、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的?
C、它們一樣大嗎?
D、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2、請小朋友拿著你整理好的鞋子圍成一個圈坐到老師前面來。提問:
A、 小朋友剛才你整理的是一雙什么鞋子?
B、 數(shù)一數(shù)這雙鞋有幾只?
C、 這兩只鞋它們一樣大嗎?我們來比一比?
D、 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
小朋友看看你整理的'是不是一雙鞋?
3、 小結
原來兩只鞋子它們要樣子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才叫一雙鞋。
三、 鞏固經(jīng)驗:
1、今天早晨,老師洗了許多襪子,想把它們都曬干,可是
有許許多多的襪子,我都分不清哪只和哪只是一雙了。老師請小朋友們幫忙:把襪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出來,再拿到后面的繩子上用夾子夾好,好嗎?
那么,讓我們開始整理吧。ㄓ變鹤杂烧恚
2、我們來看看,這些襪子都是一雙一雙的嗎?
五、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們的小手真能干,回到家可以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
我們一起來玩“小手真能干的游戲”吧!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感受水果的豐富性。
2、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水果的色、香、形、味,知道水果的基本特征,喜歡吃水果。
3、能大膽地在集體前表述自己的見解,在活動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點:
有關水果特征的知識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讓幼兒知道怎樣才能獲得這些知識,所以本活動的重點是培養(yǎng)幼兒主動運用感官感知水果的各種特征;顒討⒆阌谑跐O,而不是授魚。
活動準備:
布袋一個,蘋果、梨、桔子、柿子、石榴、葡萄、香蕉各一個。
視頻,刀一把,切開的水果塊若干,牙簽。
幼兒每人自帶水果一個。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fā)活動興趣。
二、通過探索活動,提高幼兒運用感官的能力。
1、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聞一聞,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
2、圍繞問題交流發(fā)現(xiàn):
三、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
1、幼兒討論,水果的里面是些什么?
2、出示記錄表,提出操作要求:把你找到的果皮、果肉、果核放到記錄表中。
3、比一比,這些水果寶寶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4、除了今天我們吃到的水果外,近來你在家里還吃到了什么水果?
四、嘗一嘗,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
五、通過討論,知道多吃水果身體好
活動反思:
秋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jié)!水果成熟了,有了這些水果,我們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蘊藏著許多知識和秘密,在《秋天的水果》學習過程中,通過“說一說,看一看,玩一玩,嘗一嘗”從而獲得許多關于水果的知識。
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由外到內(nèi)地認識各種水果。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啟發(fā)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征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對xx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二、活動準備1.梯形紙若干張、畫虛線梯形紙若干、剪刀 、水彩筆。
2. 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紙若干張、背景圖板一張。
三、活動過程(一)集體活動。
1.圖形分類。
出示板圖,"絨板上有許多圖形,誰會把一 樣的圖形放在一起?"請個別幼兒回答并操作,"每種圖形各用幾個?"2.認識梯形。
教師手指梯形,"這是什么圖形?它和長方形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梯形上面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的邊是斜的。)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紙片和梯形紙片重疊起來,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梯形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平平的,不一樣長,有四個角,不一樣大。"
(一)引導幼兒觀察直角梯形、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都是梯形嗎?"(不是)"哪一個圖形是梯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兩邊平平的,不一樣長、四個角不一樣大。)
(二)小組活動。
第一組,變梯形。
"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們變成梯形。"第二組,給梯形涂色。
"看看圖上都有什么圖形,請小朋友給梯形都涂上顏色。"第三組,按點連線。
請幼兒將點與點之間用筆連起來,看看變成什么圖形。
(三)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演示是怎樣變梯形的,啟發(fā)幼兒想出多種方法。
活動反思:
學是幼兒對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地教學設計.梯形對中班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因為現(xiàn)在的家長也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兒對體型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對梯形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認識圖形、區(qū)分圖形、給圖形涂顏色和剪圖形、游戲、活動延伸等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強化感性認識并通過自己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4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
2.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并能說出總數(shù),能按同一數(shù)量歸類,匹配相應數(shù)量的同類事物。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食物圖片、點卡、棒棒糖卡片。
2.玩具、杯子、橡皮、鉛筆、鈴鼓各4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故事掛圖)教師講故事:今天是樂樂的生日,媽媽給樂樂買了很多好吃的。有1個西瓜、兩個蘋果、3個桔子、4個棒棒糖,樂樂高興極了。
(2)教師提問:媽媽為樂樂買了什么?幾個西瓜?幾個蘋果?幾個桔子?幾個棒棒糖?
2.復習1——3的數(shù)量,并與相應數(shù)量的點卡進行配對。
(1)出示1——3的食物卡片,引導幼兒辨別并能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數(shù)量。
(2)出示1——3的點卡,引導幼兒點數(shù)。
(3)出示食物圖片,引導幼兒將1---3的.點卡與1——3的食物圖片進行配對。
3.認識“4”的數(shù)量,,并與相同數(shù)量的點卡進行配對。
。1)教師引導幼兒點數(shù)棒棒糖的數(shù)量:“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媽媽給樂樂買了幾塊棒棒糖?” 引導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說出棒棒糖的數(shù)量。
。2)分別出示玩具、杯子、橡皮、鉛筆,引導幼兒點數(shù)并說出它們的數(shù)量都是4。
4.游戲《找點卡》。
教師拍鈴鼓,請幼兒仔細聽。教師拍幾下鈴鼓,就請幼兒舉起幾的點卡。
活動延伸:
1.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桌子、椅子各有幾條腿。
2.請幼兒說一說那些小動物有4條腿。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年齡較小,控制能力還很差。在本節(jié)活動中,我首先用故事來引起孩子活動的興趣,然后通過看看、說說、做做等,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正確感知并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4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讓孩子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活動,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圓形與生活的人密切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輪子工程師的作品
1。(搜集各種帶輪子的圖片自行車、飛機、摩托車、輪椅、三輪車、小汽車、卡車、火車、旱冰鞋、寶寶車、輪船等)讓幼兒天觀察這些是什么?哪里有輪子,哪里沒有輪子。
2。討論:這里有很多東西都是輪子工程師的作品,輪子工程師就是造輪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輪子。
二、觀察并思考圓形輪子的作用
1。工程師設計的輪子都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是圓形的?
2。一個輪子的是什么車,兩個輪子的是什么,三個輪子的是什么?四個輪子的是什么?許多輪子的是什么?
三、比較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圖。有什么地方會用到它們呢?為什么它們不能做輪子?
2。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會發(fā)生什么事?
3。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積木能滾動。
4。有一次,輪子工程師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他想用來干什么呢?原來啊,工程師把壞蛋的自行車和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壞蛋騎上自行車就摔跤,想開車,汽車一動也不會動。壞蛋都跑不掉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通過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較認識圓形圓滾滾、無邊無角的特征,感知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關系。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感受規(guī)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項鏈一串、有規(guī)律的事物、幼兒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guī)律的存在,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規(guī)律。
教師出時傳好的項鏈,進行提問:
1、漂亮嗎?為什么?
2、在項鏈上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串起來的?
4、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guī)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去了我們的項鏈是有規(guī)律的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東西是有規(guī)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排起來的呢?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么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游戲好嗎?
2、一會兒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選擇你喜歡的材料,為他們排排隊,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兩個問題:
。1)你為什么要這樣排隊?
。2)你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進行排隊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張紙把你排隊的規(guī)律都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1、幼兒分兩組進行交流,一組幼兒坐在那里當講解員,另一組幼兒自由參觀,然后交換。
2、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
3、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六、活動延伸:
幼兒可以再活動區(qū)中進行多維度排序的嘗試,并進行相應紀錄。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運用太陽鏡感知周圍事物的變化。
2.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活動準備:
各色兒童太陽鏡,成人太陽鏡,各色玻璃紙,紙制鏡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展開,直接導入。
1.講一講太陽鏡的作用。天氣越來越熱了,很多人都戴上了太陽鏡,太陽鏡有什么用呀?
2.示范正確的戴法。(教師可以故意戴錯,請幼兒糾正正確的戴法:兩只彎彎的鉤是掛在耳朵上的。還可以引導幼兒打開眼鏡和收起時的`方法,輕拿輕放,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幼兒選眼鏡。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款太陽鏡戴上
(二)幼兒探索
戴著太陽鏡去旅游。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到各個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戴上太陽鏡后不同的變化。探索過程中和幼兒個別指導交流。
(三)師生交流
你帶上眼鏡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師生總結
原來太陽眼鏡可以把周圍的東西變成和它一樣的顏色呀。(詩歌出示)"我?guī)狭思t色的太陽鏡,小草變成了紅色,小亭子變成了紅色……,老師的臉變成了紅色,一切都變成了紅色,太陽鏡呀真好玩。請幼兒用詩歌的語言表述自己戴上太陽鏡的發(fā)現(xiàn)。
(五)交換太陽鏡再探索
1、呀!怎么你的太陽鏡和我們的不一樣呀?引導孩子和同伴交流太陽鏡的不同。(顏色多樣:紅、黃、藍、綠、紫、咖啡等;款式不同: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小動物造型;大小不同:成人的和兒童的)
2、交換太陽鏡再探索,和好朋友交換不一樣的太陽鏡,我們再去旅游了!
延伸活動:
自制太陽鏡。教師做好的框架,請幼兒用透明彩色玻璃制粘貼鏡片。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6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精選)科學教案08-14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