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精品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運用磁性原理制作并操作游戲材料,讓“跑步小人”動起來。
2、體驗科學探索和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磁鐵、小鐵片、回形針、塑料片、積木,雙面膠;
2、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3、硬卡紙制作的“跑道”3個;
4、“跑步小人”范例。
三、活動過程:
(一)、“怎么讓你的小人跑起來?”
1、每位幼兒手拿一個“跑步小人”進入場地。師:這里就是“跑步小人”參加比賽的場地了。我們要讓手里的小人在跑道上進行跑步比賽,那怎么樣才能讓他跑起來呢,請你想個辦法吧!請幼兒嘗試各種辦法讓小人在“跑道”上跑起來。
2、請幼兒說說,試試,你是怎么讓“跑步小人”跑起來的?
(二)、“猜猜我的小人是怎么跑的?”
1、請老師的“跑步小人“出場。師:老師也帶來了一個“跑步小人”,我也有一個辦法讓他跑起來,想一起看看我的小人是怎么跑的嗎?教師操作“跑步小人”在跑道上動起來。
2、幼兒猜猜,為什么老師的“跑步小人”可以不用手推(或不用嘴吹等)便可以在跑道上跑起來呢?幼兒根據自己看到的,進行合理想象。
3、揭密神奇之處。
(1)、結合幼兒的回答,揭密:原來老師手里有一個神奇的東西——吸鐵石,小人就是跟著吸鐵石的'移動在跑道上跑了起來。提出新問題:那么是不是有了吸鐵石小人就一定可以跑起來呢?
。2)、請第二個“跑步小人”(未在小人底部固定鐵制品)出場。請一位幼兒在跑道上操作“跑步小人”材料,想一想,為什么這個“跑步小人”有了吸鐵石的幫助,但是還是沒有跑起來呢?第二次揭密:原來還得有一樣東西和磁鐵配合才能讓小人隨著吸鐵石跑起來。那么,究竟小人還需要誰的幫助呢?
(三)、“你的小人也能這樣動起來嗎?”
1、請幼兒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運用磁性原理制作游戲材料,讓“跑步小人”動起來。師:桌上有很多材料,你去試一試這些不同的材料,看看什么材料是能夠讓小人隨著吸鐵石在跑道上跑起來的。幼兒探索,教師根據幼兒能力,適當給予指導;鼓勵幼兒嘗試探索所有的材料。
2、動一動。請幼兒帶領自己的“跑步小人”到跑道上讓他是試著跑一跑。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請幼兒說說,你找到了什么材料是可以讓“跑步小人”在磁鐵的吸引下,跑起來的?什么材料又不能幫到小人呢?
。2)、驗證。
。3)、找到規(guī)律,揭示磁性原理:原來吸鐵石是有磁性的,它可以吸起鐵制的物體,像鐵片、回形針,當把它們固定在小人的底部時,手在跑道上移動吸鐵石,小人就會跟著吸鐵石一起跑了;而當塑料片、積木這樣不是鐵制的物體固定在小人底部時,它不會跟隨吸鐵石一起走的。
(四)、“看看誰的小人跑得快!”
1、熱身運動。分組進行,看看哪隊的小人跑得又快又穩(wěn)。
2、調頭接力賽。分組進行;要求跑完跑道后調頭,中途小人停住不走了,要用吸鐵石吸住他繼續(xù)前行,不能借助手來幫忙;率先跑完六人的組獲勝。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更多的植物。
2、為植物做卡片。
3、欣賞幾種有趣的植物
4、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
5、介紹植樹節(jié)。
活動重難點為植物做卡片、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
活動準備幾種植物的圖片(梅蘭竹菊)、一盆含羞草、有關植物(如豬籠草)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小朋友,你們認識哪些植物?
2、小朋友們請把你們認識的植物畫出來,并把它們介紹個大家。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植物的圖片,你們來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圖片)
二、活動進行中
1、讓小朋友根據圖片說出梅蘭竹菊分別有哪些特征;
2、介紹梅花、蘭花、菊花分別在哪個季節(jié)開放;
3、帶小朋友在幼兒園以及周圍參觀植物,介紹植物特點;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帶來的含羞草給小朋友觀賞、觸碰,看含羞草因觸碰而收縮的有趣過程;
5、給小朋友觀看有關植物的視頻,如豬籠草食蟲過程等。
三、回家任務
1、讓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為幼兒園里的.植物制作介紹卡片,掛到相應的植物上;
2、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種植。
四、活動后續(xù)
1、觀察小朋友們種植的植物,一段時間后帶到幼兒園,大家共同欣賞;
2、鼓勵小朋友們在每年的植樹節(jié)都進行植樹活動。
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象、探索紛紛舉手發(fā)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tǒng)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區(qū)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區(qū)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静糠种锌杉尤霕淠九c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了解保護環(huán)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huán)節(jié)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導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xiàn)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活動準備:
1、泥鰍每組五到六條,
2、操作材料每組一份(包括:毛巾、網兜、食品夾、一次性手套、保鮮袋、筷子),
3、實物投影儀,塑料筐、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泥鰍,激發(fā)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1、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群動物朋友,猜猜,是誰?
小結:這是一群調皮可愛的小泥鰍。
2、教師和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讓孩子感知泥鰍很難捉這一現(xiàn)象,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捉泥鰍的興趣。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鰍。(教師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將泥鰍捉住。
1、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許多的材料能將泥鰍捉住,黃老師也準備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紹材料),請你用這些材料來試一試,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鰍捉起來。請你把捉到的泥鰍放到綠色的框子里。
2、幼兒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
3、互相交流捉泥鰍的經驗。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鰍捉起來的?為什么?
出示“捉泥鰍紀錄表”,集體記錄能夠捉起泥鰍的工具。
看著記錄表集體說說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鰍,能增加摩擦力,這樣泥鰍很容易捉起來;
而網兜、保險袋他們都有一個兜,能將泥鰍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鰍。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鰍最快最方便。
1、設疑:用那種方法捉泥鰍最快最方便?(幼兒自由猜測)
2、幼兒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樂捉泥鰍),教師鼓勵幼兒每一種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
3、幼兒交流操作經驗。
師:剛才,你們把每一種工具都試過了嗎?到底哪一種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鰍比賽。
根據幼兒的回答 ,每一種材料選一個代表進行比賽,其他幼兒當評委,使用哪一種材料的幼兒第一個捉起,哪種材料就最快。
5、教師小結:通過比賽,我們可以看到,用毛巾來捉泥鰍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網兜也很方便,因此,賣魚的地方都用網兜來捉。
四、簡單認識泥鰍。
1、了解泥鰍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玩了捉泥鰍,你們高興嗎?泥鰍為什么會那么難捉?(身上有粘液)泥鰍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減少摩擦、保護)
2、認識泥鰍身上其它的寶貝及他們的作用。(采用實物投影儀)
頭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紋、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背鰭五對)
3、簡單了解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設疑,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捉泥鰍,還認識了我們的泥鰍朋友,我們把泥鰍放到自然角里飼養(yǎng),看一看他們喜歡吃什么。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科學領域中的科學探究第一條目標"親近自然,喜歡探究"(4—5歲幼兒喜歡接觸新事物,并樂于探索)。結合幼兒喜歡探究動物的興趣特點和本次"愛我中華——沙漠"這一主題,我設計了別開生面的一課:《沙漠動物的生存本領》。沙漠就是沙漠,沙漠在孩子的生活里很少見,沙漠到底是什么樣子?沙漠里有什么動物?它們又有什么生存本領呢?圍繞這一主線,逐漸激發(fā)幼兒的探索熱情和想要解開謎底的求知欲望。
活動目標:
1、了解沙漠的環(huán)境特征:地面被沙覆蓋、荒蕪、雨水稀少等。
2、認識沙漠里的六種動物,了解它們的生存本領。
3、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了解沙漠中六種動物的生存本領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ppt、影視資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沙漠,了解環(huán)境特征。
1、出示沙漠圖片,激發(fā)幼兒認識沙漠的興趣。
這是什么地方?沙漠的地面全是什么?
2、觀看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環(huán)境特征。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沙漠惡劣的環(huán)境特征。
4、猜猜什么動物會在沙漠里生存?
二、認識生活在沙漠里的六種動物,了解其生存本領。
1、出示駱駝圖片。
師:畫面上的是誰?駱駝是什么樣子的?討論它有什么特殊的生存本領?
教師小結:駱駝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眼睛;耳朵有毛,可以阻擋風沙;鼻孔可以自動閉合防風沙;身上的.駝峰,可以儲藏營養(yǎng)。
2、認識沙蜥,了解其生存本領。
教師小結:通過改變體色來控制體溫,從而減少身體水分的蒸發(fā)。
3、以同樣的方式來認識沙鼠、沙狐、長耳跳鼠、花背蟾蜍,重點了解他們的生存本領。
沙鼠:后肢比較長,能將身體遠離滾燙的沙地,每天幾乎不用喝水,用鋒利的爪子,可以挖掘很深的洞,并在洞里儲存大量的食物。
沙狐:挖洞本領高明,幾秒鐘就能挖好一個洞鉆進去,就像魚兒潛水一樣。
長耳跳鼠:白天天熱只呆在洞里,晚上出來捕食蟲子,聽覺十分敏銳,后退有力,在沙漠中跳躍能力強,遠離滾燙的沙地。
花背蟾蜍:不挖洞,以鼠類的洞穴為家,白天呆在洞穴里,黃昏出來活動,善于掩藏自已,撲捉大量飛蟲為食。
活動延伸:
教師小結:沙漠雖然生存環(huán)境惡劣,但依然生活著許多動物,因為他們有各自高超的生存本領,除了以上幾種,還要響尾蛇、貓鼬、沙丘貓、地鼠龜等。等以后我們長大了,可以親自到沙漠中去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xiàn)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師小結: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六、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幼兒邊觀察,邊畫。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石頭,萌發(fā)初步的探究意識。
2.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比較石頭的特點,知道石頭的用途。
3.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在活動中充分讓幼兒通過感官觀察、觸摸、操作、比較,感知石頭的特性。
難點:了解石頭在生活中的多種價值。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提供幼兒觀察探索的小鵝卵石、沙石、花崗石、青石等若干。
2.《石頭湯》繪本
經驗準備:活動之前讓兒童收集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講述《石頭湯》故事,激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為什么要選用石頭作材料來煮湯?
教師:石頭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
小結:在剛才的故事中,我們看到聰明的士兵煮出了美味的石頭湯,那接下來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去看看神奇的石頭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ㄒ唬┻\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石頭的特性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石頭的形狀、色彩、花紋、大小等。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你的石頭朋友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比比,兩塊石頭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教師:輕輕敲敲石頭,石頭會發(fā)出聲音嗎?敲出來是聲音好聽嗎?互相聽聽敲出來的聲音一樣嗎?
小結:原來石頭有這么多不同呀,接下來我們一起去了解,石頭的特點有哪些。
。ǘ┱归_討論,總結石頭的特點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通過看石頭、模式頭,知道了石頭的樣子,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摸到的石頭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到,石頭有粗糙的也有光滑的,石頭很硬,每個石頭長得都不一樣,石頭摸上去涼涼的,有的石頭是灰色的、白色的、紅色的、還有的石頭有花紋,石頭的形狀有的是尖的'像三角形、有的是圓的。石頭可以發(fā)出聲音。
小結:在剛才的探索中,小朋友們總結出了石頭的特點,真是一群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的小朋友。
。ㄈ┻M行探討,了解石頭的用途一起探討石頭的用途
教師: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說一下,你見過用石頭做成的物品嗎?你在哪里見過?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到,石頭可以用于建房子、工藝品?梢宰鼋ㄖ牧稀J^可以用來畫畫、裝飾。可以用來打火。石頭可以制造水泥、砂子、卵石或碎石配制混凝土。
小結:大自然中每塊石頭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它的特別之處。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美麗的石頭,讓我們都來保護環(huán)境,保護美好的大自然吧。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教師:通過我們今天的活動,每個小朋友都感受到了石頭的特點,以及知道了石頭的用處有很多,希望小朋友能繼續(xù)做一個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小小科學家。
四、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qū)投放石頭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石頭畫創(chuàng)作,并進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活動總結
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為此,我以的石頭故事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認識石頭的顏色、形狀,摸上去有什么感覺。使幼兒初步感知石頭的特征。在相互欣賞、談論中,對石頭的形狀、顏色及花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石頭也初步獲得了較為直接、較為感性的經驗。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總結石頭特點和特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游戲準備
配套材料:條形磁鐵2塊、環(huán)形磁鐵2塊、分類盒1個、鐵屑2盒、魔法盒1個、骰子1個、迷宮圖卡1套、太陽系圖卡1套、操作記錄表32張、探索圖冊《磁鐵找朋友》。
園所自備:
其他形狀的磁鐵(如U形磁鐵)、鐵球、回形針、布條、白紙等。
游戲方法
玩法一:淘寶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鐵在其中來回移動?茨苷业侥男┛梢员淮盆F吸住的“寶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將分類盒里裝滿物品,如回形針、小圖釘、羽毛、布塊、石頭、紙片、細繩等。
(2)用磁鐵分別靠近物品,看看哪些會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如圖2)
(3)根據磁鐵與分類盒中物品不同的反應將材料進行分類。
玩法三:回形針走迷宮
將回形針放在迷宮圖上,把磁鐵放在迷宮圖卡的反面,通過移動磁鐵帶動回形針走迷宮(如圖3)
玩法四:太陽系
將鐵球放在太陽系圖卡上,把磁鐵放在太陽系圖卡的反面,通過移動磁鐵改變小球的位置(如圖4)
游戲價值
1、在游戲中培養(yǎng)分類與比較的能力。
2、通過探索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通過游戲與實驗的方法了解磁的穿透性。
3、激發(fā)探索磁力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
4、在探究中發(fā)展溝通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時科學《磁鐵找朋友》,磁鐵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今天的科學活動主要讓幼兒對磁鐵的想象感興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制品的特性。讓幼兒借助對磁鐵的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用磁鐵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鐵的性質,幼兒再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會生成很多有關磁鐵的問題。充分讓幼兒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特別是我在問他們?yōu)槭裁床荒芪紬l時,有幾個小朋友告訴我說,我能吸住布條,從而使讓我能為下一步隔著物體吸鐵有了明確的指引。
在實驗操作時,小朋友能認真參與到實驗中,但是出現(xiàn)過于關注實驗,等實驗結束后,才發(fā)現(xiàn)忘記記錄了。說明小朋友還不太習慣記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記錄這種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讓小朋友多記錄。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它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如:寫字、畫畫、環(huán)境布置、包裹東西等等。平時孩子對白紙、折紙、卡紙、蠟光紙了解的比較多,但紙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異。為了豐富幼兒對紙的名稱、用途、特點、以及特殊紙的用途等方面知識,我分別從感知不同紙的質地、紙的特性、用途,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紙”這節(jié)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紙的多樣性及特征。
2.了解紙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感受紙及紙制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紙,注意環(huán)保。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類型的紙:新聞紙、圖畫紙、皺紋紙、宣紙、亮光紙、蠟光紙、牛皮紙、彩色卡紙、彩色折紙、衛(wèi)生紙、復寫紙、蒙紙、錫紙。
2.各種紙制品:紙幣、紙巾、信封、郵票、獎狀、報紙、紙盒、紙袋、紙杯、圖書。
3.做實驗用的材料:
實驗一:藍天白云圖、彩色折紙、膠水。
實驗二:白發(fā)沒胡子的老爺爺圖、白紙。
實驗三:透明小杯子、白紙幾張。
實驗四:一杯有顏色的水、白色餐巾紙。
實驗五:打火機、一小盆水,白紙。
活動過程
一、感知紙的多樣性
1.認識各種各樣的.紙。
老師:今天老師邀請了很多“紙寶寶”來我們班做客,小朋友歡迎它們。請你看一看,你認識哪些紙?它叫什么名字?它是干什么用的?
(1)幼兒上前自由觀察討論。
(2)幼兒逐個發(fā)言,幼兒認識的,讓他說說是什么紙,干什么的。幼兒不認識的,老師幫忙介紹。
2.感知各種紙的特征。
老師:這些紙都一樣嗎?請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覺一下它們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兒自由玩紙(有的幼兒拿起紙對著陽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不同?
(3)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紙是各種各樣的,有不同的顏色,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軟,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澤,有的暗淡一些!凹垖殞殹辈还庥羞@些特征,它還有許多秘密呢?下面,我們來玩幾個游戲來看看“紙寶寶”到底有什么秘密。
二、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探索紙的特性(秘密)
1.實驗一:天空中少了誰?
(1)老師問:看,高高的天空中有太陽,有白云,可總感覺少點什么?如果有一架飛機在高高的天空中飛就好了,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只用這些紙怎樣做飛機?
啟發(fā)幼兒可以折一架飛機。
(2)請幾名幼兒上前折飛機并黏到圖上。
(3)老師總結:小朋友通過折飛機知道了“紙寶寶”的第一個秘密就是:紙能折。
2.實驗二:給老爺爺粘胡子
(1)出示白發(fā)老爺爺,問:這位老爺爺今年一百多歲了,他的眉毛、胡子都白了,咦,老爺爺嘴巴上的胡子哪去了?小朋友快幫幫老爺爺,只有這些紙,怎樣幫助老爺爺變出胡子呢?
(2)啟發(fā)幼兒用撕的辦法給老爺爺變出胡子,并粘到嘴巴上。
(3)老師總結:小朋友通過給老爺爺找胡子,發(fā)現(xiàn)了“紙寶寶”的第二個秘密:紙能撕。
3.實驗三:“紙寶寶”變小了。
(1)出示一個透明的空瓶子和幾張白紙,老師問:“紙寶寶”要到瓶子里玩一玩,怎么辦?誰來幫幫它?
(2)啟發(fā)幼兒說出:把紙卷起來或把紙團起來。
(3)老師總結:紙團起來之后,你發(fā)現(xiàn)紙怎么了?(變皺了),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紙寶寶”秘密是:紙能卷,能團,能變皺。
4.實驗四:“紙寶寶”去洗澡。
(1)出示一小盆帶顏色的水和一張餐巾紙,老師問:“紙寶寶想到浴盆里去洗個澡,他會怎樣?”
(2)啟發(fā)幼兒把餐巾紙放到水盆里。
(3)教師總結:我們又發(fā)現(xiàn)“紙寶寶”一個秘密:紙能吸水。
5.實驗五:“紙寶寶”烤烤火。
(1)老師問:“紙寶寶”冷了,想烤烤火會怎樣?
(2)老師演示把紙點著,然后放入水盆里,幼兒觀察得出結論:紙能燃燒。
(3)老師總結:紙遇到火會燃燒,所以小朋友看書、玩紙是不能靠近有火的地方,還有就是不能隨便玩火。
三、了解紙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
1.認識紙制品。
老師問:你見過紙做的物品嗎?只要是紙做的物品都叫做紙制品。
2.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紙的應用:你知道哪些紙制品?它們是干什么用的?
3.老師出示一些紙制品,讓幼兒了解更多的紙制品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方便。
四、教育幼兒節(jié)約用紙,注意環(huán)保
老師:日常生活中紙有很大的用處,我們一定要節(jié)約用紙,同時廢紙也不要亂扔,注意講究衛(wèi)生。
五、幼兒玩紙,體驗紙的變化
提供紙,引導幼兒用紙做一件事情,如折、剪、撕、畫等,教師巡回指導。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7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