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7篇[優(yōu)選]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能大膽地在集體目前發(fā)言。
二、活動準備:
1、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紙若干。
2、事先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石頭。
3、豬媽媽圖片一張,豬寶寶、小動物圖片若干。
三、活動重難點:
能正確辨認三種圖形。
四、活動流程:
辨別圖形建構小屋——復習鞏固請小動物做客——活動延伸游戲:“狼來了”
五、活動過程:
。ㄒ唬、建構小屋:
1、通過提問,引出主題:什么房子最牢固?
2、建構小屋:
1)你想造什么形狀的房子?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提問:你造的'是什么形狀的房子?(幼兒互相觀摩)
。ǘ⒄埿游镒隹停
1、教師示范請小動物到自己搭建的小屋做客。
2、個別幼兒操作,加深語言練習。
3、集體練習,請小動物到各種形狀的小屋里做客。
4、送小動物回家。
。ㄈ、游戲“狼來了”:
1、講解游戲玩法。
2、幼兒游戲,復習鞏固各種圖形。
3、豬媽媽帶豬寶寶回家。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
2、朗讀兒歌并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能用肢體動作大膽的表演兒歌。
重點:理解兒歌內容,并感受兒歌帶來的樂趣。
難點:能用肢體動作大膽的表演兒歌。
活動方法:講解法、表演法。
【活動準備】
1、音樂《袋鼠愛跳高》。
2、袋鼠、河馬、猴子、小貓身體部分圖片及全身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呢有客人老師來做客,我們來給他們表演一個身體操好嗎?
2、請小朋友們起立,跟著老師一起做:"張張嘴,伸伸手,彎彎腰,跺跺腳,我們一起跳一跳,耶"
3、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剛才都運動了身體的'哪些地方呢?
二、出示動物身體部分圖片
1、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神秘的小客人,它們想和你們一起玩,你們想和他們一起玩嗎?(出示圖片)猜一猜他們分別是哪些動物呢?幼兒自由想象。
2、師:現(xiàn)在呢老師要通過播放兒歌來說說這些動物,看看小朋友剛剛說的對不對?小耳朵仔細聽哦!
三、師幼欣賞動物圖片,理解兒歌
1、出示第一句兒歌動物的畫面,逐步的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提問: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啊?(出示河馬的嘴巴,幼兒自由想象)
。2)這大大的嘴巴就是河馬的嘴巴,他們在哪里玩?那河馬口渴要干嘛呢?(觀察圖片請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引出第一句兒歌內容"張張嘴,河馬要喝水"。
2、教師模仿貓叫聲并提問:
這是誰來了?
他們在干嘛?(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小結:引出第二句兒歌內容"抓抓臉,貓兒在洗臉"
3、教師按照兒歌,逐步出示猴子、袋鼠的畫面,請小朋友猜猜他們是誰?并引出兒歌內容
四、播放兒歌《袋鼠愛跳高》
1、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聽兒歌《袋鼠愛跳高》
2、重復念兒歌,加深印象。教師示范,適當?shù)挠弥w動作表現(xiàn)3、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演兒歌
五、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動物朋友們都玩累了,他們要回家休息了,我們一起把送小動物回家吧。(幼兒學小貓咪走路送小動物回家,帶到室外)
附兒歌:袋鼠愛跳高
張張嘴,河馬要喝水。
抓抓臉,貓兒要洗臉。
彎彎腰,猴子撿香蕉。
動動腳,袋鼠愛跳高。
小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名稱:
語言活動《詩歌:小雨點》
二、 設計意圖
這首詩歌情節(jié)生動形象,富有韻味,充滿想象與歡樂,通過擬人的手法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雨中景象,詩歌中通過描寫花朵、魚兒、苗兒在雨點來到時表現(xiàn)出的歡樂,讓幼兒懂得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詩歌中運用了幾處重復句,根據(jù)幼兒所知道的'花、魚、苗兒來詮釋詩歌,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掌握。
三、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懂得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
2. 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初步的創(chuàng)編能力。
3. 理解詩歌內容,能較完整的朗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小雨點落在哪兒,以及花朵、魚兒、苗兒的表現(xiàn),解決辦法是通過看圖片加以理解。
難點:引導幼兒初步學習仿編詩歌,解決辦法是教師的引導啟發(fā)。
四、 活動準備:雨點、花園、池塘、魚兒、田野、發(fā)芽種子的圖片
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以談話活動引入主題。
教師:春天是下雨的季節(jié),你聽到的下雨聲是什么聲音?雨點會落在哪里?誰會喜歡下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朗誦詩歌。
。1)小雨點落在了哪些地方?小雨點落下來是什么聲音?
。2)誰喜歡下雨。炕ǘ、魚兒、種子都樂得怎么樣了?
2.觀察圖片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花朵為什么樂得張嘴巴?魚兒為什么樂的搖尾巴?
種子為什么樂得發(fā)了芽
。2)幼兒以集體、分組的形式看圖朗誦詩歌,可以鼓勵幼兒加上適當?shù)膭幼鬟吚收b邊表演。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教師:雨點還會落在什么地方?還有誰喜歡下雨?下雨時會怎么樣?
(三)結束部分
1. 以談話活動,讓幼兒懂得雨給大自然帶來的好處。
教師:你知道花朵、魚兒、苗兒為什么喜歡下雨嗎?
活動延伸:在區(qū)角活動中提供圖片,引導幼兒看圖片朗誦鞏固對詩歌的理解,為幼兒提供動植物的圖片和背景圖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小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美味食品車》:通過一些小動物們在得到自己喜愛吃的食物時,首先能想到與家人同享,表現(xiàn)了他們心中有他人、愿意與人分享的品格,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該故事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是一篇對小朋友們進行分享教育的好教材。
教案目的:
。、使幼兒懂得,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通過與幼兒自身對比,教育幼兒心中有他人,愿與人分享,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
教學準備:
1、故事《美味食品車》磁帶。
。、角色表演的頭飾(小雞、螞蟻、小貓、小狗)
3、木偶表演的各種道具(課前排練好)
。础⒂變鹤詭∈称芬环葸^ 程:一、就有關問題對幼兒進行提問:
1、媽媽下班回來,給你買了一些草莓,是不是馬上自己吃了?幼兒:(全都吃了)幼兒:(我讓媽媽吃了一顆)
。病⒛愕纳盏案饽愦蛩愫驼l一起吃?你想到家里人了嗎?幼兒:( 我自己吃了)幼兒:(想到了,和爸爸媽媽一起吃)
。、你正在玩的玩具,如果別的小朋友想要玩,你怎么辦?幼兒:(不給他玩)幼兒:(和他一起玩)
。、根據(jù)幼兒的不同回答,提問哪種做法好呢?
二、觀看木偶故事表演(讓幼兒帶著哪種做法好的問題看表演)
三、提問:(引導幼兒思考)
。、小雞在得到自己喜愛的食物時都想到和誰一起吃的?
。病⑽浵佋诘玫阶约合矏鄣氖澄飼r都想到和誰一起吃的?
。场⑿∝堅诘玫阶约合矏鄣腵食物時都想到和誰一起吃的?
。、小狗想吃肉骨頭時,松松是怎么做的?5、你愿不愿意把東西拿出來分給小伙伴一起吃?
四、互相分享食物,體驗分享快樂,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
延伸活動:進行角色游戲,讓幼兒分角色表演,體驗與同伴分享的感受與快樂。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與同伴交往,認識和喜歡自己的小朋友,誰能最快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學習短句:《找朋友》的兒歌。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動物胸卡若干活動前貼于孩子的胸前,
2、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帶領幼兒慢跑一圈,指導做簡單的熱身動作。
活動過程:
引導孩子們用各種方式打招呼,如“你們好!你們想不想和我做好朋友啊?你會怎么和他交朋友!————音樂游戲《找朋友》,引導孩子們尋找和自己胸卡一樣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去尋找同樣佩帶小鴨胸卡的孩子,找到后做一些友好的動作,如握手、擁抱、微笑|、嘿,嘿,我們做朋友吧!音樂:《找朋友》全體小朋友一起和朋友做游戲,提醒他們要說好聽的話,做好朋友的動作。
附兒歌:找呀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
活動反思
《找朋友》這個游戲對幼兒來說,很喜歡,幼兒都能參與到游戲中去,在配合中學習鞏固了兒歌,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身體,更進一步也學會了自己和其他幼兒合作。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讀兒歌。
2、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活動準備:
1.名畫欣賞:《母與子》
2.“兒歌”:《小板凳》
3.VCD磁帶《小板凳》
4.蠟筆書面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名畫《母與子》,請幼兒猜一猜:
——畫中有誰?猜猜這個阿姨是這個孩子的什么人》?為什么?
二、和幼兒一起欣賞VCD,念唱兒歌《小板凳》。
三、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媽媽平時很照顧我們,我們應該怎樣跟她說謝謝呢“
——兒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樣感謝媽媽的?
——與幼兒討論向媽媽表達謝意的方式,如捶背、幫忙拿東西,送卡片……
四、制作心意卡,想媽媽表達感謝。
——協(xié)助幼兒將書面紙對折。畫上心形剪下來,并畫上對媽媽的'感謝;幫幼兒寫上給媽媽的甜甜話,回家時送給媽媽。
——一邊制作一邊欣賞兒歌音樂。
五、請幼兒回家除了送爸爸媽媽禮物外,也幫爸爸媽媽捶捶背或做點其他事。
區(qū)域活動:
1、美工活動區(qū)
展示名畫《母與子》,引導幼兒感受畫面?zhèn)鬟f的母子情。讓幼兒畫畫母親和自己。
2、語言活動區(qū)
將兒歌制成掛圖讓幼兒欣賞,鼓勵幼兒按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改編兒歌。例如:小沙發(fā),真舒服,我請爸爸歇一歇,我給爸爸捏捏肩,爸爸說我乖寶寶。同時,將幼兒自編的兒歌記錄下來。
活動評價:
1、會念唱兒歌
2、會至少使用兩種方式表達對媽媽
活動反思:
每一次的教研課都是一次錘煉,每一次的評課都讓自己受益匪淺。在這次的《小板凳》音樂歌唱活動中我收獲有以下幾點。
一、歌唱活動重在“唱”但唱的時間要把握好。
小班的歌唱活動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發(fā)展提點。有休息、有放松的交替歌唱。不可從頭唱到尾。要遵循先老師—師幼—幼幼的結構層層遞進。在創(chuàng)編兒歌的部分我只注意到了幼兒間的交替唱,忽略了老師的唱。時間上顯得太長。
二、統(tǒng)籌全局,注重細節(jié)。
在細節(jié)方面做得很欠缺。首先,沒有提起打印教案,其次,在范唱過程中要求幼兒立腰拔背、微笑。而自己范唱中沒有站起來范唱。最后,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中圖片準備不充分。當幼兒提到阿姨、奶奶時沒能及時拿出圖片或畫出圖片。
三、提問準確、精煉。
在歌唱中過多使用“請你們來試一試”此類話語。略顯啰嗦。
四、切記虎頭蛇尾的結局。
在結束環(huán)節(jié)因為最后一個詞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此類疊詞轉換成“老師”一詞。導致結束部分顯得雜亂。
總之,教研是一個年輕老師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每次的反思讓我們離成功個更進一步。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學習,我會在幼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早日成為優(yōu)秀幼兒教師中的一員!
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明亮的眼睛》是省教材小班上冊主題六《我自己》中的一個教育內容。
三至四歲的孩子是自我認知、植物意識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對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事和物越來越感興趣,他們對自己的五官也很感興趣,也有所熟悉,但由于他們年齡小,在玩耍中,因缺乏生活經(jīng)驗,容易受到傷害,不知如何去保護好自己的五官。現(xiàn)在的孩子到了小學里戴上眼鏡的就很多給生活、學習帶來了不便,有必要讓他們了解有關眼睛的知識及保護眼睛的重要性,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以幫助幼兒了解有關知識和保護視力的一些方法。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萌發(fā)保護眼睛的意識
2、 引導幼兒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
3、 了解眼睛的外觀結構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難點:
讓幼兒意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讓孩子學會愛護自己的眼睛。
活動準備:
萬花同、望遠鏡、圖書、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教師猜謎語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請幼兒猜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通過猜謎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的內容)。
2、請幼兒相互觀察小朋友的`眼睛,引導幼兒認識一下眼睛的外觀結構
。1)眼瞼:它分上眼瞼和下眼瞼,找一找我們的眼瞼再哪里?摸一摸我們的眼瞼還會眨呢,我們平時說的眼皮就是眼瞼。
。2)眼睫毛:眼瞼上長著一些小細毛,有的黑黑的、長長的,有的短一些,你可以摸一摸自己的眼睫毛在哪里。
。3)眼球:眼睛里還有什么呢?在里面還有一個眼球,請小朋友告訴老師眼球是什么形狀的,并請小朋友轉一轉自己的眼球,,讓幼兒知道我們只有兩只眼睛,一只左眼一只右眼,眼球會轉。(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了眼睛的外觀結構。孩子們很直觀地觀察同伴的眼睛,參與積極性很高,有觀察開始,引導幼兒關注自身,內容貼近生活,讓幼兒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解眼睛的簡單結構,教師的指導也及時有效)。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精選)小班教案08-04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02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9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31
(精選)小班教案07-2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