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實用的小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圖列算式,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
2、熟悉理解“又來了”“一共”“走了”“還剩”的實際意義,運用正確的詞匯表達圖意。
3、相互出應用題給同伴猜加法還是減法。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米老鼠手偶、1只小熊6只、背景圖一張、幼兒用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碰鈴(復習6以內的組成)
師:嘿嘿嘿我的小鈴碰2下,你的小鈴碰幾下?
幼:嘿嘿嘿你的小鈴碰2下,我的小鈴碰3下.、、、、、、
小結:剛才我們把6以內的組成都復習一遍了,我們小朋友都很棒,自己來鼓勵一下。
二、學習6的加法減法
好我們來看看今天誰要和我們做朋友?(米老鼠)今天我要來考考你們看誰本領最大。
1、1只小熊高高興興地來了,可是它一個人太沒勁所以它又叫來5只小熊,現在一共有幾只小熊?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5=6)那你怎么知道是加法呢?因為它里面說又來了、一共這就是說越來越多了,所以要用加法算。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在這一題上來編出另外一道加法題和兩道減法題。(5+1=6)(6-1=5)(6-5=1)
小結:我們發(fā)現嗎這四道題目都用到了數字1、5、6。而且這兩道加法題就像老師以前說過它應用了加法交換律,所以只是交換兩個加數位置,得數不變。其實這就是三數四題。
3、接下來再來看看從小熊身上還可以編出那幾道算術題。如有6只小熊2只熊弟弟戴著帽子,還剩下幾只小熊沒戴帽子?(6-2=4)反過來問就變成另一題啦,我誰來試試。(6-4=2)同時在得出兩道加法題。2+4=6、4+2=6
小結:嗯,我們小朋友真棒。我們知道6可以分成2和4,6-2=4、6-4=2。
4、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和傍邊朋友一起來編算術題,看看哪一組本領最大,哪一組編的最好。
3只小熊頭上戴著花,還有3只小熊頭上沒有花,一共有幾只小熊?為什么?3+3=6接著得出6-3=3
三、游戲:玩轉盤
好現在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看誰最最快,教師說出算術題孩子在轉盤上轉,看誰的動作最快答案又準確。活動延伸幼兒書寫6的加減算術題。
活動反思:
在學習6的加減法時,我首先復習了6以內的組成,目的是為學習6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拍手碰球的游戲把孩子們很快引入學習中來。我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活動場面。由小熊來班中做客的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認真觀察圖畫,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首先讓孩子們把小熊分成兩組來觀察,問一共有多少只小熊?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孩子還是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時候教師應該在孩子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通過復習組成,并引導孩子聯想,看到一組還能想到哪組,這樣有助于孩子在看到1+5=6的時候馬上可以想到5+1=6。還可以讓孩子舉例你還能想到哪些像這樣得數是6的“好朋友算式”。對于本次活動下來,絕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那么老師就應該選擇“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導孩子思考計算的過程,從而導入借助6的組成計算加減法,否則孩子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經會了計算結果上,而不去考慮計算的方法和過程,在孩子表述他用實物來算的時候,應及時引導升華為,因為1和5組成 6,所以1+5=6結合情境,引導孩子們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接下來讓孩子們運用知識的遷移結合情境圖獨立地解決得數是6的加法問題,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讓孩子們思考,看著小熊身上的不同之處來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道得數是6的加法算式,并讓孩子們進行講解怎樣看圖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看圖解決問題的能力。留給孩子們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于發(fā)展孩子的思維,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說不到點上。所以活動中孩子們對加法的理解比較透徹。但對減法的理解,還有個別學生分不清總體和部分的關系,原因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理解減法的時間較少,對減法部分還應該讓孩子充分的說說一圖兩式的列式根據,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時間應該相應減少。
活動點評:
孩子們能認真觀察圖畫,理解“一圖兩式”,孩子們在把小熊分成兩組來觀察時,有的孩子觀察的較仔細,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時個別幼兒較好。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方法單一簡單。教師應該在孩子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目 標:
1、發(fā)現圖畫中空缺和補塊的形狀特征,豐富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
2、能根據形狀線索和畫面線索選擇合適的補塊,嘗試運用平移、旋轉完成補圖。
3、能堅持嘗試,找出正確的補圖方法。
準 備:刺猬麥麥1個;底卡3《補圖畫1》的6個補塊、底卡4《補圖畫2》的6個補塊分別取下,放在相應的底卡下方。
過 程:
一、情境導入(以幫麥麥做“填充補圖”為情境)
1、介紹角色 出示麥麥,“看看誰來到了我們班?大家和他打個招呼吧!”幼兒“麥麥你好!”
2、引出問題 “今天麥麥有點不開心,因為他有兩塊新圖版不會做,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助麥麥嗎?讓我們來看看麥麥的新圖板是什樣的?”出示底卡3、4,討論其中的空缺可能是什么?“看看這里的洞洞是什么形狀的?猜猜可能會是什么呢?為什么說會是**呢?”
3、討論補法 出示有補塊的小盒子:“誰愿意上來試試?幫麥麥補上一個洞洞呀?”“他補上的`是什么形狀,補上的圖案對嗎?”
4、總結規(guī)則 教師:“今天我們玩得游戲叫做‘補圖畫’,要找出合適的補塊,然后把它填到底板的洞洞上,所有的洞洞都要補上才行!
二、幼兒分組操作
1、分組操作 請幼兒回到自己所在組開始補圖畫。
2、觀察指導 教師巡視各組,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guī)則。
3、提示常規(guī) 教師:“做完的小朋友,可以拿給其他小朋友檢查一下,檢查完后要把所有補塊放回小盤子里,如果少了趕緊找一找,材料都收好了就可以和相應組小朋友交換操作。
三、交流評價
1、展示交流 教師:“小朋友,你們都補完了嗎?請把這次補好的圖板留在桌子上,我們和麥麥一起來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補對了!
2、評價 教師:“今天我們都有哪些小朋友學會了根據洞洞的形狀和周圍圖畫來補圖了?”
3、整理 教師:“麥麥要和大家再見了,我們也一起把材料收起來吧。幼兒有序收學具,活動結束。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分辨里外。
鞏固5以內的數量的認識。
能將操作材料收拾好。
指導要點:
指導幼兒正確分辨里外。
環(huán)境資源:
幼兒經常生活的環(huán)境,如教室里、外。
活動準備:
桌子一張,玩具小雞5只,籃子一個。
第一、二、三組:幼兒操作材料第7頁。第四、五、六組:人手一只分類盒,一小盤內有兩種動物卡片和相對應食物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 集體活動。
1、學習分辨里外,感知5以內數量,出示一籃小雞。老師:這兒有什么?小雞在哪里?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將小雞拿到桌上),一共有幾只小雞?現在小雞在哪里?小雞在外面玩累了,要回家了,一只小雞回家了(把小雞從桌上放回籃子),兩只小雞……現在小雞在哪里?
2、進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請你們想一想,想在我們在哪里?做早操時我們在哪里?吃飯是我們在哪里?
二、 小組活動。
第一、二、三組看這張卡片,看看圖上有什么?再把汽車外面的東西圈起來。
第四、五、六組交替排序。請小朋友們看看盤子里是什么?應該怎樣給小動物排隊?一個**,一個**,小動物排完后,在給他們送吃的,最后說一說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動物又是怎樣排隊的?
請完成一組游戲的小朋友換另外一組游戲。
三、評價活動:
展示幼兒的作業(yè)。
建議與反思:
在操作活動時,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表揚將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齊的幼兒。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06-10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2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4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20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7-23
小班數學教案06-15
小班數學教案(精品)08-06
小班數學教案糖果11-03
(精華)小班數學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