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精品】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通過觀察牽;ǖ纳L過程,讓幼兒發(fā)現牽;ǖ淖兓,以及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種植園地、塑料杯、牽牛花種子、工具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育苗
1、請幼兒觀察牽;ǖ姆N子。討論種植牽;ǖ姆椒。
2、發(fā)給每個幼兒2~3粒種子,讓他們按自己的`方法在塑料杯中種植牽;。
并將自己的名字標簽插在杯子里。然后將杯子放到陽光下或背陰處(暫不要糾正幼兒的錯誤,通過實踐,檢驗自己行為對否)。
3、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發(fā)芽的過程。討論:為什么有的種子發(fā)了芽,有的種子不發(fā)芽?
活動(二)移植
1、請幼兒挑選較壯的小苗,移植到園地里。并在自己移植的小苗旁邊插上姓名標簽。
2、教師在適當時幫助幼兒給小苗搭上架子。并讓幼兒討論:為什么要這么做?
活動(三)管理
1、幼兒自己給牽;菜、施肥,并做好觀察記錄。
2、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牽;ǖ淖兓
討論:
牽牛花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它能直立起來嗎?
牽;ǖ娜~子是什么樣子的?它的花像什么?
牽;ǘ荚谑裁磿r候開花?早晨、中午和晚上牽;ㄓ惺裁床煌?
牽;ǖ蛑x以后變成什么了?花籽是什么樣子的?
活動(四)自然角
1、將收獲的牽;ǚN子保存在玻璃瓶中,瓶上貼好畫有牽;ǖ臉撕,放到自然角。
2、讓幼兒把觀察日記畫冊,放到自然角展覽。
活動建議:1、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幼兒主動觀察,積極探索。
2、要結合當地的物候條件,擴展種植活動的內容。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按要求接管子,發(fā)現管道的多種連接方法,知道節(jié)約使用材料。
2.能與同伴共同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3.積極參與討論,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課前經驗準備:有接管子的經驗:用接頭連接過管子
2.試驗材料:
各種長短不同的`管子,直、彎接頭,地上貼有接管子的框架標記。
活動過程:
1.自由接管子,回憶已有接管子的經驗。
討論:牢固連接管子及改變管子方向的方法。
2.實驗操作:按要求在兩點間連接管子。
。1)第一次在兩點間連接管子
觀察操作材料,了解連接要求:幼兒兩人一組將分離的兩個水管連接起來。
幼兒兩人合作連接管子
集體檢查管子的連接情況。
幼兒交流介紹,發(fā)現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2)第二次在兩點間連接管子
了解連接要求:節(jié)約使用材料,用盡可能少的材料兩人一組合作將分離的兩個水管連接起來。
幼兒兩人合作連接管子
集體檢查各組的連接情況。
3.統計使用管子的數量,知道要節(jié)約使用材料。
(1)討論統計的方法
統計方法:從同一起點開始,將使用的管子連接成直線,并在結尾處做上標記,通過比較長短,發(fā)現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組幼兒統計本組使用的管子數量,與同伴進行比較。
。3)小結:將兩個分離的管子連接起來有多種連接方法,最節(jié)約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科學活動:
身體部位的轉動活動的生成:這些天,孩子們一直在討論生活中的轉動,電風扇、車輪、時鐘、地球儀……答案聲此起彼伏,突然有個小朋友告訴我:“老師,我的眼睛也會轉!”
活動目標:
1、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感興趣,了解身體哪些部位會轉動,并能大膽地用語言、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筆在圖片的相應的位置作標記。
3、體驗轉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人體圖片、水筆、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由風車的轉動引出身體部位的轉動
二、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請幼兒在人體圖上將會轉動的地方畫上標記。
2、鼓勵幼兒與周圍同伴進行交流。
3、集體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說說并進行演示。
三、討論:為什么這些可以轉動,為什么要轉動?
四、游戲“闖關”請幼兒根據標記一下子說出4個能轉動的部位,若闖關成功將得到一件小禮物。
五、隨音樂放松地做身體轉動動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磁鐵的名稱,用過自身發(fā)現,知道磁鐵能吸鐵制品。
2、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思維能力。
3、體驗活動中的樂趣和成功的樂趣。
4、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教學準備:
1、每人一只籃子,備有各種磁鐵、鐵制品(回形針、大頭針、鐵夾子) 和其他的木制品以及塑料制品。
2、2.大記錄單一張、記號筆。
3、自制磁鐵玩具(會跳舞的小孩),有關磁鐵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自由探索,通過自身的操作。探索出磁鐵的奧秘。
1、小朋友,你們桌上每人都有一個籃子東西,請你們去玩玩。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二、認識磁鐵,知道磁鐵的名字。
1、你發(fā)現了什么?
2、學習“磁鐵”詞語。
3、帶著問題:什么東西吸得;什么東西不能吸。再讓孩子去玩玩。
三、 教師和幼兒交流討論,并學習記錄。
1、磁鐵的.好朋友都有誰?并在好朋友的身上打鉤鉤。
(1) 幼兒討論并回答。
。2) 幼兒再次自由探索。
。3) 出示大記錄單,請幼兒用語言記錄磁鐵的好朋友。
。4) 教師小結。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只能吸住鐵制作的東西。
四、 解決問題——動腦筋、想辦法,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動腦去思考去發(fā)現。
。1) 老奶奶縫衣服時候,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小朋友幫忙想想辦法。
。2) 漁夫把釣到魚都拴上鐵鉤,放進池塘里養(yǎng),這是為什么?
。3) 小紙船上的鐵釘全打翻在大水缸里,小朋友用什么辦法把它撈出來。
2、欣賞自制磁鐵玩具——會跳舞的小孩。讓孩子進一步了解磁鐵的本領。
(1) 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探索。
。2) 引導幼兒去玩玩,去探索。(感覺好奇)
。3) 討論小結小孩為什么會跳舞。(磁鐵的奧妙)
五、愉快的輕松地看幻燈結束。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其他更多用途,幻燈片內容包括門吸、起重電磁鐵、電磁鐵、磁力火車、磁力畫寫板、文具盒、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內容:
面粉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食物,但這只是孩子與它的間接的接觸。我們的幼兒對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學活動中,和我的孩子們一起來分享面粉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活動環(huán)境,提供多樣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運用多用方法辨別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記錄。
活動目標:
1、在“真假面粉”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并從中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2、在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時,讓幼兒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對比分析能力。
3、通過探索實踐,讓幼兒在四種白色粉狀物中辨別出面粉。
活動準備:
百寶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鹽、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電飯鍋、記錄表、筆
活動建議:
一、導入:通過游戲“百寶箱”出示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并提問幼兒:饅頭、花卷、水餃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面粉”
教師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鹽供幼兒猜想四種白色粉狀物品哪一種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開:
幼兒的操作記錄分兩部分:
1)猜想記錄:要求幼兒只用眼觀察憑借以往的知識經驗判斷誰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記錄(四樣猜想物品分別用數字作為各自標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鹽)如:
2)驗證真假并做記錄(在這里我挑選面粉、淀粉、糯米粉、鹽四樣食物是因為它們1、在外觀上比較接近可供幼兒探索2、即使幼兒用品嘗的方法來驗證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交流)
驗證后的記錄:
三、 師幼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統計記錄總人數36人)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電池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用途。
2、通過實驗掌握安裝電池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表一份、電池課件、手電筒和電池若干、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師:今天我們這有許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2、師:你打開開關的時候,玩具會怎樣?(會動----)
為什么電動玩具會說話會動?(玩具里面裝有電池)
二、認識電池外形特征。
1、師:后面的`桌上還有小電筒,請你把電池取下來,看看電池是什么樣子的?
。ㄓ變翰僮鳎
2、教師演示電池的課件,了解電池的正負極。
師:小電筒里有幾節(jié)電池?電池是什么樣子的?
3、認識電池標志。
師:我這還有兩個標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嗎?(彈簧和電池,指認正負級)
三、通過小電筒實驗掌握電池的安裝方法。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電池的正負級,可是怎么安裝才能讓電筒亮起來呢?
2、通過幻燈演示,知道幾種安裝方法。
師:這有幾種安裝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安裝行不行。(教師逐一出示安裝方法圖示,引導幼兒記錄猜想結果。)
3、幼兒實驗操作。
4、統計幼兒操作結果。
小結:裝電池的時候應該注意方向,不能裝反,都是負極對準彈簧。
四、了解電池的用途。
師: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用到電池?你還見過哪些不同的電池,下次我們再一起玩吧。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0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8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6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6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