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語文教案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進行多角度的閱讀: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4、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感悟人生哲理。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2、采用讀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情節(jié)。 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感悟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一、導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jié)。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困難,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fā)生過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后,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閱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
(2)作者用哪句話結束了人生經歷的講述?
(3)在這種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什么?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2、復述故事情節(jié)。
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準備復述故事情節(jié)。提出明確要求:①交代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起因、經過、結果);
③盡量用自己的話。
(1)復述前的準備--搶答
-- 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在哪?
--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
-- 爬崖的孩子有幾個?有名字的是誰?
--那座懸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 孩子們?yōu)槭裁慈ヅ缿已?
-- “我”為什么不下來?
-- “我”最后是怎樣下來的?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所針對的是我們所授課的初一學生,聽課、讀書注意力不夠集中,效率差的問題。同時也為復述課文作準備。)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是“冒險”,后一部分可謂是“脫險”,請一位同學復述“冒險”,一位同學復述“脫險”。
在復述過程中可以由多個學生重復復述,要求逐漸提高。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體會記敘文的記敘順序詳略安排,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及修辭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前后鋪墊、呼應。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1、進行口語訓練。2、引導學生體會記敘文寫作的特點。3、熟悉文章內容,為研討主旨作準備。本環(huán)節(jié)參與復述的學生有限,其他學生可通過聽復述和找毛病,作補充的方式來參與>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如何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3、文章結構(提問)。
板書:
(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懸崖(1~6段)
(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
(三)“我”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 (16~22段)
(四)童年經歷留給“我”的人生經驗。 (23段)
4、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5、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聯系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本環(huán)節(jié)是課文悟讀,師生暢談自己的理解:面對巨大的困難,往往心怯了。其實只要不要想著這巨大的困難,勇敢地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繼續(xù)走下一步,堅持不懈;當某天驀然回首時,困難就已化為烏有。莫頓亨特先生從懸崖上習得的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在主旨研討上,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獨特的意見。>
三、拓展延伸:
閱讀文章,學會了很多,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
送同學們一首小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每一步
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及小詩,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難?當時你怎樣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強調文章主旨以及學以至用>
四、課堂小結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要失去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這堂課在與莫頓亨特先生心靈的對話中,我們結交了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們只有把這份智慧化為下一刻的實際行動,才算真正汲取了這份營養(yǎng)。
五、布置作業(yè)
1、選課后讀一讀,寫一寫至少三個造一段話。
2、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還給你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課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導入: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老師對達芬奇談自己畫蛋的體會,他說:“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
我國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也談過類似的體會,他仔細觀察過廬山,然后作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則材料告訴我們,無論繪畫還是觀景,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這樣,才能發(fā)現事物、景物的不同特點,畫畫,才能畫出新意;觀景,才能觀出新意。對一些意蘊豐富的文章也應如此,應從多個方面去想,讀得有創(chuàng)意,提高閱讀質量。
二、 再讀課文,賞析文中的精彩語言。
文中有哪些詞句讓你感到精彩?為什么?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鍛煉學生的語言感悟力>
三、多角度閱讀。
討論:1、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最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對于復雜人物,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2、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3、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嗎?他為什么拋下我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理嗎?
5、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么做?
<這幾個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學會從一篇文章中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感悟。>
語文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學生對化石的知識了解不多,但是對大熊貓比較熟悉。這篇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進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的同時,呼喚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的意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查閱有關古生物資料,擴展自己的視野,培養(yǎng)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識字、閱讀,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探究發(fā)現,引發(fā)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欲望。
預設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意識。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師生一起搜集有關古生物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化石。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師簡述“化石”)
3、學習第一段,指名讀。
4、板書:活;趺词腔畹哪兀客瑢W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邊讀邊圈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讀,如借助拼音認讀,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等。
2、指名讀課文。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3、教師有重點地領讀重點句子,相機給予指導。
4、輪讀,讓五位學生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5、選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6、組內分工讀,互聽互評。讀后說說: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三、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詞,請小老師領讀。
bózhēnxīsūnjuéruxúnshǐlín
博物館珍稀公孫樹滅絕食肉中華鱘歷史硬鱗
héquēfá
核桃缺乏
2、出示生物形狀的生字卡片,游戲:識字擂臺賽舉行識字擂臺賽,選出擂主。
引導學生認讀生字,并交流記字方法。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認讀,交流記字方法。
2、觀察規(guī)律,指導書寫。
。1)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化”“代”“孫”“植”應該怎樣寫?
(2)范寫,生練寫,評講。
3、組內推選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五、布置作業(yè)。
把課外找到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做成卡片,寫上說明,準備在下節(jié)課向大家介紹。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抽讀生字卡片。
2、聽寫四個生字,并組一個詞。
二、感知活化石的特點。
1、播放課件,在優(yōu)美、活潑的.音樂聲中,一棵枝葉茂密的銀杏樹出現在屏幕上,隨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1)為什么稱它是“活化石”呢?學生自由讀,找找銀杏樹的特點,用――劃出來。
。2)集體交流:介紹銀杏樹的奇特、可愛和生存年代的久遠。
。3)如果這棵銀杏樹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想對它說什么?
2、學生任選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組自學(步驟同上)
3、每一組推選一名代表上臺交流。
4、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你們想看嗎?播放課件:在愉快的音樂聲中,一只大熊貓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著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邊看課件邊介紹大熊貓。
三、情境說話
假如你是“活化石”銀杏樹或大熊貓、中華鱘,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好嗎?(先組內練習自我介紹,再戴頭飾到臺上作自我介紹。介紹完畢,師生共同評議)
四、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介紹了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知道了這三種古生物的樣子的奇特、可愛和生存年代的久遠,并知道了他們都是“活化石”。如今,這些古生物已經越來越少,讓我們撅起手來保護它們吧!
五、指導書寫“滅、克、歷、史”
。1)寫“滅”“克”應該注意什么?
。2)指導書寫“歷”和“史”中的豎撇。
六、課后練習
1、出示課后“讀讀寫寫”習題,全班練讀練寫。
2、擴展練習
一本本——一座座——一朵朵——一雙雙——一位位——
七、作業(yè)展示
拿出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向大家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不限制,可以是本課介紹的三種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是學生喜歡的其他動植物。)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讓學生對我國傳統節(jié)日的民俗風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通過課堂交流讓學生了解更多傳統節(jié)日習俗。
2.通過活動初步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熱愛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傳統節(jié)日以及有關的故事,完成習作,展示成果。
4.通過識字加油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5.通過詞句段的運用,介紹手工制作過程以及學會圍繞一個中心寫一段話。
6.積累日積月累中的相關知識。
【學習重點】
1.通過活動,了解一些我國傳統節(jié)日的由來,了解與傳統節(jié)日有關的人物故事并完成習作。
2.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3.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
【學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和生字詞卡片。(教師)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jié)日)
一、播放視頻,激發(fā)興趣。
1.(播放過春節(jié)的視頻)到處張燈結彩,真熱鬧呀!這是什么節(jié)日呢?
2.你們喜歡過節(jié)嗎?
3.過春節(jié)是我們大家最喜歡的節(jié)日,看,有的同學眉飛色舞,原來是收到了紅包,難怪那么高興。其實每個節(jié)日都蘊含著大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板書:傳統節(jié)日)
二、談談對傳統節(jié)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國的哪些傳統節(jié)日?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補充。
3.你了解這些傳統節(jié)日的習俗嗎?
4.學生談對傳統節(jié)日習俗的了解。
5.教師進行小結。
三、進行實踐性活動。
1.你最喜歡哪個傳統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傳統節(jié)日?
3.學生交流了解的內容及方式。
(1)了解傳統節(jié)日的由來,收集傳統節(jié)日的相關的人物故事。
。2)了解傳統節(jié)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當地的慶;顒。
(4)上網或查找書籍收集有關傳統節(jié)日的知識和圖片;詢問長輩。
4.各小組制定活動計劃,交流展示活動方案。在小組討論交流后,各小組派組長匯報本組的活動方案。
5.教師評價指導。
四、課堂小結。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竿瑢W們能在這座寶庫里繼續(xù)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課時
。ㄕ故境晒瓿闪曌鳎
一、交流評價活動。
1.回顧前期活動,引入交流評價活動。對本小組自開展本課題以來的做法和感想進行總結,并對整個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
2.展開交流活動。
。1)自主交流,談談收獲。
(2)集體匯報,總結評價。
3.展示成果。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樣,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餅,表演寫春聯等。
。2)展示成果時,本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3)評選優(yōu)秀活動小組。
二、寫一寫過節(jié)的過程。
1.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2.指名反饋,教師小結。
(1)可以寫過節(jié)的過程。
。2)可以寫節(jié)日中發(fā)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導選材。
。1)從開展綜合性學習,同學們了解了許多有關傳統節(jié)日的知識,有飲食文化,有風俗習慣,有傳說故事等。
。2)在選擇時,一定要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或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組內交流自己準備寫什么,打算從哪幾個方面來寫。
5.全班交流,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寫清楚過節(jié)的經過;要有一定的順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6.學生獨立習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習作。
1.出示習作范文。
端午節(jié)
“五月五,是端陽……”小巷傳來了孩子們快樂的歌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
說起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呢。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珊髞沓趼犘帕诵∪说淖嬔,疏遠了屈原,最后還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汨羅江自盡。人們得知這個消息后,紛紛駕著船捕撈屈原的遺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又怕魚蝦吃掉屈原的遺體,就往河里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
每年端午節(jié),大街小巷都飄著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種有許多,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我最愛吃的是紅棗餡的,剝開粽葉,雪白的糯米中夾著一顆紅紅的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jié)最快樂的要數我們小朋友了。端午節(jié)這天,我們小孩的胸前都掛著個香噴噴的掛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織成的,還用五顏六色的線繡上了各種祝福的話。香袋形狀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狀的……個個香氣撲鼻。端午節(jié)真是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
點評:你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讀了小作者的這篇習作后,你就會知道了。小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詳細介紹了端午節(jié)的傳說和習俗,條理清晰,語句通順。
2.老師指導學生評議范文。
3.同桌交換習作,交流點評:過節(jié)的過程是否介紹清楚?有沒有寫出自己當時的感受?有沒有錯別字?
4.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
第三課時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自讀“交流平臺”,體會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2.本單元還有哪些課文的段落是圍繞一個意思把這段話寫清楚的,找出來讀一讀。
3.練一練: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寫完整。
。1)果園里的果子真多呀!
。2)秋天來了,樹葉也換上了新裝。
二、識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標牌:
稅務局、檔案館、咖啡館
閱覽室、廢品收購站、農貿市場
2.認讀生字“稅、檔、咖、啡、閱、廢、貿”。
3.小組讀、帶讀、齊讀、開火車讀。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并用生字組詞。
5.小結:今天我們通過標牌又認識了不少生字。同學們,只要我們留心周邊事物,我們還會認識許許多多的生字。
三、詞句段運用。
(一)對照流程圖讀下面這段話,照樣子口頭介紹一次手工活動的過程,如剪紙、捏泥人、拼裝玩具、編花繩。
1.出示流程圖:剪碎或切斷→浸→搗→撈→曬
2.結合本單元課文說一說這是什么制作過程。(蔡倫造紙的過程)
3.對照這樣的.流程介紹蔡倫造紙的過程。
4.小結:流程圖其實就是活動過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動作的詞。
5.小組討論一次手工活動的流程圖。
。1)分小組討論,每小組討論一種手工活動的流程圖。有同種愛好的同學可以自己組成小組。
。2)各小組交流自己組的活動流程圖。
。3)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流程圖,全班評議是否完善。
。4)各小組推薦代表用自己小組的流程圖介紹一次手工活動的過程。
6.評出表現優(yōu)秀的小組。
。ǘ┳x一讀,想想下面兩段話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1.課件出示課本第46頁的兩段話。
2.指名讀。
3.小組討論:這兩段話有什么共同點?
4.全班交流。
師小結:這兩段話都用一個排比句圍繞第一句話進行了具體描寫。
5.練一練。
操場上真熱鬧: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日積月累。
1.導入: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讓國人引以為豪,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2.課件出示: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讀一讀,說一說。文房四寶指的是什么?
。2)師補充介紹: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文書工具,歷史上把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合稱為“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
3.課件出示:
雅人四好:琴棋書畫
花中君子:梅蘭竹菊
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
。1)讀一讀,試著介紹。
(2)師補充介紹:①古人常把琴棋書畫稱為“雅人四好”或“文人四友”。琴棋書畫,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四種古代藝術性文物或技藝。
、诿、蘭、竹、菊分別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高潔、清逸、氣節(jié)和淡泊的四種品格。因為它們具有自強不息的特點,被人們稱為“花中四君子”。
、弁剢柷惺侵嗅t(y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4.師指導背誦。
5.全班進行背誦比賽,獲勝者給予獎勵。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語海暢游”部分,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連詞“和”及“與”的用法,對學生進
行邏輯思維訓練,學習頓號、引號、書名號的用法。
2.“積少成多”安排了《別董大》一詩,引導學生熟練成誦,感受語言魅力,體會摯友深情。
3.“閱讀平臺”的《心靈創(chuàng)可貼》疑問真摯感人,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感受小女孩純真的愛心。
4.“能說會道”—“講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過讓學生講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親情的平凡與偉大,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筆下生輝”要求寫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學時引導學生以本單元課文為例,學習把最感人的部分寫具體,寫出真實情感。
【教學重點】 “能說會道”——“講述我家的故事”,引導學生與家長充分交流,
選出真正能夠感動自己也能感動他人的事例在班內交流。
【教學難點】“筆下生輝”要求寫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導學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寫具體,注重細節(jié)描寫,從細微處見真情。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1.布置學生提前預習
2.準備能記錄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者視頻錄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 預習提綱
1. 第一題“和”“與”起到什么作用?
2. 找出第二題不屬于同一類的詞。練習給第三題加標點。
3. 思考《別董大》的作者和每句詩的意思,背誦最后名句。
二. 展示交流
。ㄒ唬┘と
1. 同學們,結束了本單元四篇課文的練習,今天我們又要結伴去百花園暢游一番了,你們做好出發(fā)的準備了嗎?
2. 過渡: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語言可謂是博大精深,深入進去,便能感受到它的妙趣無窮!
。ǘ⿲W習“語海暢游”
1. 詞語真有趣
A課件出示山和水,太陽和月亮,鼓勵和指導,《水滸傳》和《西游記》。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題詞語,看看有什么發(fā)現?然后小組交流。
(2)小組出代表讀,并正音。
(3)學生談談發(fā)現:四組詞語中都用了“和”,“和”能夠起到連接的作用。
(4)齊讀第一題詞語。
B 課件出示“父與子、老人與海、長江與黃河、優(yōu)點與缺點”
。1)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題
。2)通過對兩組詞語的觀察,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呢?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和”及“與”作用是連接前后兩個詞語,前后兩個詞語無輕重、主次之分,我們把它們叫做連詞。
。3)你們能試著用“和”及“與”說幾個主要詞語嗎?
。4)齊讀兩組詞語。
2.下面每組詞語中各有一個站錯了隊,把它找出來,寫在括號里。
。1)導入:剛剛我們輕松地感受了漢字的樂趣,現在啊,我們要組成一個糾錯小隊到漢字王國去。因為那里有一些成員站錯了隊伍,自己都不知道,讓我們去幫幫他們吧!
。2)課件出示書第二題
A.老師提出要求:糾錯小隊員們注意了,我們不僅要指出誰站錯了,還要讓他們心服口服,知道自己為什么站錯了。
B.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C.分組匯報
第一組:學生 因為“學生是一個人的身份,而“兒童、老人、青年”是按人的'年齡分的類。
第二組:少年 因為“農民、商人、演員”是按人的工作分的類
第三組:電視 因為“話劇、京劇、芭蕾舞”是按藝術形式分的類。
第四組:電影 因為“電冰箱、電風扇、微波爐”都是電器。
3.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1)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標點符號啊?
。2)今天,我要再一次考驗一下大家能否準確地使用這些標點符號,敢于接受老師的考驗嗎?(課件出示課本101頁第二題)小組討論
教師提示: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引號的通常用方法是引用別人說的話,還有個特別的用法,有特殊含義的詞語也用引號標出;書名號用于標出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
(三)學習“積少成多”
1.導入:結束了“語!钡囊环瑫秤螘秤沃,我們再來一起感受一下我國唐詩的魅力吧!
2.課件出示古詩《別董大》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自讀自悟
。3)集體品讀交流
。4)感悟再誦,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學習閱讀平臺《心靈創(chuàng)可貼》
。ㄒ唬╊A習提綱
1.讀102頁《心靈創(chuàng)可貼》,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并思考本文寫了什么事?
2.“心靈創(chuàng)可貼”指的是什么?
3.思考史密斯太太為什么說蘇茜送的創(chuàng)可貼“很管用”?
(二)交流展示
1.導入:同學們,第五單元的四篇課文讓我們感受到了人世間最偉大而真摯的情感——愛,在今天的閱讀平臺中,愛仍在繼續(xù)。
2.板書題目、質疑。
。ㄕn件出示)
(1)心靈受傷了,能貼創(chuàng)可貼嗎?
(2)“心靈創(chuàng)可貼”指的是什么?
3.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并思考: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交流思考:史密斯太太為什么說蘇茜送的創(chuàng)可貼“很管用”?
5.集體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能說會道
。ㄒ唬┱n前預習
和家人共同回憶家庭中最感人的事情,寫成一篇小短文。
(二)導入:又一個愛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我們,聽起來是那樣的平凡而有微不足道,可卻讓人心中充滿了溫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小家里,也不乏這樣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今天的能說會道的環(huán)節(jié)里,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ㄈ┟鞔_要求(課件出示)
1.指名讀出。
2.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和表達方法;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把最感人的部分說具體。
。ㄋ模┲笇Ы浑H
1.昨天,我們已經和家人共同回憶了家庭中感人的事情,還讓大家?guī)砹擞嘘P照片,趕快把你們的感人故事在小組里交流吧!
2.分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其中。
3.小組推薦代表,集體交流,全班評議。
代表在講述時,把照片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第三課時
筆下生輝
一.導入
同學們,在口語交際課上,我們分享了家中感人的故事,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沒有能為大家講述。那么在今天的“筆下生輝”環(huán)節(jié)里,你們便可一吐為快。
二.明確習作要求
。ㄒ唬┪覀冎v述了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現在就動筆寫一寫自己的一位親人吧
1.你想寫誰?為什么寫他(她)呢?
2.寫人離不開寫事,你打算選他(她)做的哪件事來寫呢?
3.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二)指名讀出,明確要求
板書要點:寫一位親人
選一件事來寫
寫出真實情感
三.構思選材
1.播放輕音樂,生構思
2.班內交流選材,師生共同評議。
四.習作指導
1.寫一個人,怎樣才能將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呢?
2.以《地震中父與子》為例:
課件出示:在混亂和廢墟中,……他疾步走到那里,開始動手清理、挖掘。
思考:這部分文字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的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思考:在這個片段中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能通過文字看到一位一心只想救出兒子的父親?
五.欣賞范文《我的外公》
六.學生列提綱
教學反思: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是講述自己家中最感人的故事,學生興趣濃厚,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本單元習作要求,確定要寫的一位親人,講述關于人物最感人的事例及給自己的感受,練習本次習作。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教學難點
(1)以朗讀為主線,啟發(fā)學生讀懂詞句,體味情感,受到愛國熱情的感染。
(2)了解奧運會的由來、申辦及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等相關知識。
一、播放歌曲,情景導入
1.播放視頻歌曲《我和你》。
聽到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這首歌是什么活動的主題歌?)
2.說說對奧運會的認識。
(北京奧運會是20xx年8月8日舉行的,歷時17天。20xx年8月24日,第29屆夏季奧運會在我國的首都北京圓滿落下帷幕,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告別北京。當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內,舉行了盛大的奧運會閉幕式。)
3. 奧運會閉幕式上究竟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仔細地讀一讀第2課,注意把字音讀準了。
二、初讀感知,疏通文意
1. 檢查自讀情況
(1)齊讀課文,思考:兩個自然段個寫了什么內容?
(2)教學生字詞
A出示第一批生字詞。
北京 時間 五環(huán)旗 表演 幾名
飛機 場上 運動員 朋友 外國
B領讀,指名讀。
注意“京、名、場、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北京時間:我國的標準時。
五環(huán)旗(插入圖片):奧運會會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個環(huán),分別為藍,黃,黑,綠,紅五種顏色。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地區(qū):藍代表歐洲,黃色代表亞洲,黑色代表非洲,綠色代表大洋州,紅色代表美洲。五個環(huán)套在一起說明全世界人民團結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詞。
帷幕 舷梯 仿佛 燃燒 熄滅 友誼
留戀 不舍 絢爛 拋向 卓越 尊重
側重讀音指導,詞語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釋,在下面的學習中再學習。
2.指導讀好長句子,注意停頓:
A 在“鳥巢”上空/飄揚了17天的五環(huán)旗/已經緩緩降下。
B 他們深情回望著/熊熊燃燒的奧運圣火,以微笑/告別北京;
C 如同/將一束束絢爛的鮮花/拋向天空
3. 齊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4. 出示填空,了解資料。
奧運會的會旗是( )。
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是“( )”。
奧運會場熊熊燃燒的火叫奧運( )。
“落下帷幕”就是奧運會( )了。
(學生根據朗讀與預習填寫。)
三、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場:共六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還要注意左右穿插。重點要記住右邊的筆畫,右邊的第一個筆畫是橫折折鉤,第二筆和第三筆都是撇。
名:共六畫,上下結構。上面部分起筆是撇,第二筆是橫撇,第三筆是點。
2.其他著重要講的描紅的字。
國:共八畫,全包圍結構。
機:共六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還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畫的名稱是橫折彎鉤。
3.描紅,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習字冊》生字。
語文教案 篇6
內容預覽:
23.游恒山記
教學目標:
1、積累翳策躋等實詞的含義。
2、理清作者的記游順序,體會其條理分明的記游特點。
3、學習作者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做到讀準音,讀順句。
2、借助資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記》。
3、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有這樣一部著作,這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一部我國地理學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記》這部著作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記 》。多媒體展示作者及文字圖片資料。
2作者簡介
徐霞客,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隸江陰馬鎮(zhèn)南陽岐人。生于萬歷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博覽群書,鄙棄權貴,摒絕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奧秘,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當天見到的聽到的都詳細記錄,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總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堅持寫日記。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記,這實際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記錄。經過他的實地考察,糾正了過去地理書上記載的錯誤,發(fā)現了過去沒人記載過的地理現象。像古代地理書上說岷江是長江的`上游,徐霞客經過考察,弄清楚長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騰沖打鷹山考察的時候,發(fā)現了那里曾經發(fā)生火山爆發(fā)的遺跡,他在游歷中考察最多的是巖溶現象,在桂林七星巖,他對那里千姿百態(tài)的石鐘乳、石筍、石乳等地形,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巖溶現象的記錄。后來,人們把他的日記編成一本《徐霞客游記》。這部書是我們著名的古代游記,也是我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寶貴文獻。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學實踐中,以驚人的毅力,敏銳的觀察力和樸實的文字,記下行履所至,觀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實踐、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
二、檢查字的讀音
風翳(yì)凈盡無攀躋(jī)勞虬(qiú)松縈(yíng)回
杰坊(fāng)官廨(xiè)拾(shè)級廡(wǔ)門
穹(qióng)碑攀躡(niè)仰眺(tiào)槎(chá)枒(y。
輒(zhé)斷折若墮(duò)洪濤汩汩(gǔ)不能出 久之棘(jí)盡
俯瞰(kàn)山麓(lù)龍山西亙(gèn)比肩連袂(mèi)
下扼(è)沙漠不啻(chì)崖隙(xì)
三、疏通文意
1、 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這一學習任務。
2、 交流在疏通文意過程中所產生的疑難問題。由組長匯報,組員補充。
3、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寫出發(fā)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二段: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體現了作者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點。
第三段:寫登頂后遠眺所見周圍的景物。
第四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四、 合作探究
1、 速讀課文,劃出作者登山所經過的地方,并繪制作者登山示意圖。
明確:作者上山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地方。示意圖略
2、 劃出文中標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明確: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這樣寫,顯出文章記游順序清晰,條理分明的特點。
3、 細讀文章第三段,說出作者的觀察角度,寫景順序。
明確:觀察角度為俯視,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寫景順序為:按照北-南-西--東的空間順序來寫景,并且是由遠及近的。
多媒體展示恒山圖片,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
4、 劃出課文中寫徐霞客登頂經過的文字,體會其所擁有的精神。
明確:課文第二段余時欲躋危崖、登絕頂------久之棘盡,始登其頂。這是寫作者登頂經過的文字。
從登頂經過充分表現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實踐求實的精神。
5、 小結:
這篇文章清晰地介紹了作者的游蹤,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險,不怕辛勞,勇于踏勘實踐的精祌。
五、寫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記涉及的景點、地理位置較為復雜,但全文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游蹤,亦即作者足跡、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景觀,逐一描寫。再寫登頂的艱難。然后是登頂后遠眺四周的景色,把整個山系都清晰地展現出來。最后寫下山情形。
2.詳略得當。
全文有詳有略,處理得恰到好處。略寫出發(fā)時間和天氣情況,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間的情形都寫得極為詳盡,又以登頂的經過寫得最詳,把過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寫了出來。下山的過程詳寫了尋找下山之路一節(jié),其余的下山過程就一筆帶過了。
3.觀察細致。
作為一個以勘察地貌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處對一些細節(jié)觀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細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顏色等,寫到每個景點,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勢、周圍環(huán)境等。
4.科學性與文學性相結合。
記敘中注重實際,如實記錄所見之景,而且觀察細致,為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景物描寫也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如松影篩陰、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都將景物的形象活現于筆下,讀后歷歷在目,頗具文學的形象性。
六、遷移拓展
1、 查閱資料,探究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這種現象的成因。
2、 利用圖書館,閱讀整本的《徐霞客游記》,寫好讀書筆記。
七、小結文言詞
1通假字
還通環(huán),轉,繞。
例句:還過岳殿東。
2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峭:陡峭,這里是峭壁的意思。
例句:循崖乘峭而上。
2.名詞用作動詞
室:屋子,這里是改成一間屋子的意思。
例句:倚而室之,曰會仙臺。
像:雕像,這里是塑造的意思。
例句:臺中像群仙。
3、古今異義
但 古義:只;今義:但是,表轉折。
例句:但能鉤衣刺領。
于是 古義:從此;今義:連詞,表示轉承。
例句:于是石路縈回。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
例句:即飛石窟也。
也,是判斷句式的標志,加上即,加強語氣。
譯文:就是飛石窟。
2.倒裝句
、儋e語前置
例句: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賓語虎風口之松柏前置。
譯文:比虎風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跔钫Z后置
例句:有一人飄搖于上。 狀語于上后置。
譯文:有一個人在上面飄搖。
、鄱ㄕZ后置
例句:北瞰隔山一重。 山的定語一重后置。
譯文:向北遠看,隔著一重山。
八.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推薦閱讀《徐霞客游記》。
語文教案 篇7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質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說的使臣是誰?
(使臣,一個國家排除訪問另一個國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歲的甘羅)。
4.教學簡介甘羅。
甘羅,秦國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任務,曾大人秦國的做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能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后來,甘茂受到他人的排擠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于魏國。甘羅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門客。
二、出度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按要求讀課文。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查字典點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2.指明讀課文,檢查預習和同學初讀的情況。
3.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
鞭笞:用鞭子和棍子趕馬。比喻督促。
豐衣足食:安寧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狂妄自大:極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
三、在讀課文,瀝青文章的脈絡
1.與同桌合作讀書,考慮: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甘羅為了秦國和趙國能和睦相處,為了兩國百姓的疾苦,主動擔任了出使趙國的使臣,他利用自身的聰明才智,同趙王斗智斗勇,最終他以國人的但是,贏得了趙王的理解與尊重。)
2.圍繞著甘羅出使趙國這件事,課文寫了哪些內容?請你劃分出本文的段落層次。
3.同學匯報。
課文分為三局部。
第一局部(從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們吧!”):寫趙王看到秦國的使臣是一個十二歲的甘羅,認為是對趙國的`不尊重,要處死甘羅。
第二局部(從“大王,甘羅雖小”——“為此,敝國國君特奉書陛下”):甘羅引用了歷史上的事實來群說趙王,希望趙王能以國家的大局為重,與秦國和睦相處,讓百姓豐衣足食。
第三局部(從“國書,國書!”——完):甘羅以自身的過人膽識和聰明才智,贏得了趙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度課文,明確內容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2.提出質疑,在課文中作上記號。
3.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簡單寫自身的感受
五、深入課文,品悟人物性格
1.幻燈出示提綱:
。1)你認為甘羅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
。2)你認為趙王是一個怎樣的國君?
。3)在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同學圍繞這三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3.反饋學習情況。
(1)甘羅是一個聰明機智、膽識過人、博學多才的小朋友。
找出體現甘羅特點的句子。(同學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適當電撥即可。)
。2)趙王是一個多疑、果斷、知錯就改、以大局為重的國君。
找出體現趙王特點的句子。(同學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適當電撥即可。)
。3)同學根據自身的實際進行回答,只要能說明喜歡的具體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趙王為什么一看見甘羅就生氣呢?
(因為在趙王眼里,甘羅就是一個小朋友,他認為秦國是在羞辱趙國,讓一個未成年的小朋友來辦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氣。)
5.文章的結尾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趙王命人給甘羅看座,這又是為什么呢?
。ㄒ驗橼w王在與甘羅的對話中,認為他年少有為、才識過人,十分敬佩他的膽識,所以趙王命人給甘羅看座。)
六、分角色朗讀
1.各個小組布置好人物的角色。
2.小組內排練。
3.要讀出每個人物特有的身份與語氣來。
趙王: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多疑的語氣。
甘羅:義正詞嚴、胸有成竹的語氣。
李陶:正直疑問的語氣
龐暖:正直、有頭腦、冷靜的語氣。
甘福:膽小怕事、膽怯的語氣。
七、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你從甘羅身上學到了什么?
2.教師適時小結:小小的甘羅,居然出使趙國,并且一自身過人的膽識和機智勇敢,讓兩個國家友好邦交,和睦相處,讓兩國的百姓豐衣足食,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嗎?
3.你還知道那些膽識過人的小英雄呢?簡單說一說。
八、安排作業(yè)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利用課余時間排練課本劇,演一演。
語文教案 篇8
一、導入新課
1.講《龜兔賽跑》的故事
師:在這么多聽課老師的面前,和同學們一起合作學習,感到非常高興。我想這正是展示同學們風采的大好時機,你們有信心嗎?
生(齊聲回答):有!
師:好!上課之前我們講一個故事輕松一下,就講大家都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吧。請同學們想一想,用自己的語言將故事組織一下,看看誰有幸成為我們今天第一個發(fā)言的人。
生:上臺講故事。(內容略)
2.學生談從中受到的啟示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精彩的故事后,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吧。這個故事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驕兵必敗。
生:做事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
師:同學們談得很有見地。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認識了一只堅持不懈的烏龜。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烏龜,這只烏龜來自遙遠的德國,它的名字叫……
生:犟龜!
二、讀解課文
1.介紹文學常識
師:這只犟龜出自米切爾-恩德筆下,誰認識作者?介紹一下。
生:米切爾-恩德是德國當代兒童文學家。
師:請同學們默念三遍,把它記牢。
2.解題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犟”字,它是怎樣構成的?
生:上面一個是“強”字,下面一個“!。
師:“強”這個字是多音字,請同學們各組一個詞。
生:強壯、倔強。
師:很好。你能從這個字的結構去推測它的意思嗎?
生:固執(zhí)得像頭牛。
師:那么,這只烏龜究竟是怎樣倔強呢?作者是如何描述的。下面我們先請一個同學將文章的內容復述一下。
生:上臺復述課文內容(略)
師:很好。三言兩語就將“犟”說出來。
3.初讀課文,體會“犟”的第一層含義。
師:下面我們通過分角色朗讀,再一次感受這次烏龜的“犟”勁。我想請一個同學來組織這一環(huán)節(jié),有誰愿意上臺當“臨時教師”的?
。ㄒ慌吓_)
(老師帶頭鼓掌)
生:下面我們來分配一下這篇文章的角色。
。▽W生準備將角色寫在黑板上)
師:你來分配吧,我來給你當助手。(教師板示各個角色)
學生分角色朗讀(略)
師:謝謝“小王老師”。同學們都讀得很好。下面老師讓大家比較一下,“龜兔賽跑”中的“烏龜”與“犟龜”中的“烏龜”有哪些異同點?
生:相同點,它們都制定一個目標,并且堅持不懈。
生:不同點,“犟龜”中的“小烏龜”遇到了許多困難。
師:表現在哪里?
生:它在路上遇到許多動手的勸阻。
師:都有哪些?
生(齊答):壁虎,蜘蛛,蝸牛,烏鴉。
師:蝸牛也是嗎?
生:不是。蝸牛是給它指路的。
4.邊讀邊解,體會“犟”的第二層含義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烏龜先遇到誰的勸阻?
生:蜘蛛。
師:蜘蛛是怎樣勸阻的?請同學們找出相應的段落,認真揣摩一下該怎樣朗讀?
一學生朗讀。
師:誰來評評他讀得怎樣?
生:讀得很有表情。
生:蜘蛛對犟龜是勸阻的語氣,應該讀出來。
生:蜘蛛前面哈哈大笑,應該讀出笑的語氣。
師:蜘蛛為什么哈哈大笑?
生(齊答):嘲笑烏龜。
生:語氣應該有變化;嫉没际懊媸浅靶,后來好象有點感動了,開始同情它了。
師:很好。你鉆研得很仔細。那么蜘蛛的勸阻,小烏龜放棄了嗎?它是怎樣回答的?
生(齊讀):很遺憾,我不能這樣,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師:小烏龜于是又繼續(xù)向前走,又遇到了壁虎的勸阻……
(分析過程略)
師:通過大家共同的解讀,我們發(fā)現,任何一種動物的勸阻,都沒有使烏龜放棄自己的目標,看起來,這只烏龜果真是一只“犟龜”!
5.發(fā)揮想象,自主創(chuàng)造,體現“犟”。
師:我一直在想,小烏龜在路上遇到壁虎、蜘蛛、烏鴉的勸阻,也許它還會碰到其它的動物,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構想象力,好好想一想,烏龜還可能遇到哪些動物,這些動物會怎樣勸阻它?它又會怎樣回答?小組討論合作完成。請最棒的上臺展示表演。
。▽W生熱烈討論,幾分鐘后上臺表演)
附:一組學生表演遇到狐貍的故事。
狐:哈哈哈哈!
烏:你笑什么?
狐:小烏龜,看你匆匆忙忙的,是不是又要去參加什么比賽?
烏:不,我是要參加獅王的婚禮。
狐:你這個大傻瓜。婚禮有什么好看的,路那么遠,而且還要送紅包呢。
烏:可那是最隆重、最熱鬧的婚禮。如果我沒去參加,會后悔一輩子的。
狐:要不,我?guī)闳バ序_吧。我剛剛還從烏鴉的嘴里騙了一塊肉,可香著呢。
烏:很遺憾,我不能這樣。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
6.簡要點明“犟”的第三層含義
師:表演進行到這里,同學們都覺得意猶未盡。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只犟龜,它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是一只只管向前,不聽任何人勸的小烏龜。大家同意老師的看法嗎?
。ㄆ鸪,學生齊聲回答“同意”,老師又重復了一遍問題,學生們開始猶豫,思考,一部分學生明確回答“不同意”)
師:誰能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因為它還聽了蝸牛的話,蝸牛是給它指明方向的。
師:這也就是說,犟龜的“犟”,并不是固執(zhí)己見,而是當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能……
生:虛心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三、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說說,我們今天認識了一只怎樣的'小烏龜?
生(參看板書回答):它是一只具有堅持不懈精神,又有勇氣戰(zhàn)勝困難,還能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勸告的小烏龜。
師:概括得很好。今天的語文課就要結束了,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發(fā)揚我們今天所領悟到的“犟”的精神,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一定會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四、布置作業(yè)
師:小烏龜參加完婚禮后,回來時又碰到了那些勸阻過它的小動物。請同學們好好想一想,這時那些動物會說些什么?小烏龜又是怎樣回答的?揣摩它們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寫在練筆本上。下課!
評點:
唐老師的授課《犟龜》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觀摩課,有以下幾點優(yōu)點:
1.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在這堂課中,圍繞犟龜的“犟”的含義,在課堂中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有學生講故事、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學生當臨時老師,自我探討教材、自悟自演等,既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又鍛煉了學生的多種素養(yǎng)。
2.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興趣。與學生平等交流,有利于學生的主體性的發(fā)展,如:在課堂中老師說“我來當你的助手”,“我的理解不一定全對”等課堂語言充分體現了唐老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多元解讀的習慣。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善于引導學生思維拓展。由課內引導到課外,注重知識延伸!皬奈闹嘘颀斉c蝸、壁虎、蜘蛛以及烏鴉的對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續(xù)上一個情節(jié)”,還有如“犟龜回來的途中又遇到原來的動物將會怎樣?”這樣學生對文本會有更深的一層理解,激發(fā)學生探究能力。
4.本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案 篇9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風箏 蝴蝶 拔幾根 幸福 托著 ?垂頭喪氣 半圈
樹梢 歇一歇 ?千呼萬喚 ?蹤影 ?磨坊
(課件出示6)教師集體訂正。
2.回憶作者放風箏時的情景,簡略說一說過程。這節(jié)課讓我們細細體會其中的快樂。(板書:風箏)
二、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保ò鍟鹤鲲L箏 ?放風箏)
2.學習第2自然段。
。1)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圈出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們做完風箏后的心情。對于“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學生匯報。
學生在說用什么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課件出示7) “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查字典,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耙廊弧币辉~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3)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課件出示8)
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板書:幸福鳥)
指導朗讀: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讓學生入情入境)(課件出示9)
(5)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3自然段。
。1)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2)創(chuàng)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課件出示10)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致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3)引導表達: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與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轉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板書:興奮、激動、自豪)
。5)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
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課件出示11)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課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據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托”“牽”的用法。
(6)深入賞讀: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4.學習第4自然段
。1)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fā)現“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2)說一說:說說你讀后的發(fā)現。
。3)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采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課件出示13)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板書:找風箏 ?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4)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么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5.學習5、6、7、8自然段
(1)師:假如你高高飛著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2)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么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板書:垂頭喪氣)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主要體會句。)(板書:繼續(xù))
。4)想象寫話
ɑ找到了嗎?作者沒有給我們答案,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b全班交流
c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請同學們把你剛剛說的內容寫在紙上。(提醒寫字姿勢)
d全班交流。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著急,為什么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并再次朗讀幾個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四、課堂練習,小組交流(課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
2.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并在小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16.風箏
教學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詞時,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通過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那就請你讀出小伙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不足之處是千呼萬喚:千和萬是虛數,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該滲透給學生。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跳水》教案12-10
【精選】語文教案08-03
(精選)語文教案08-01
語文教案07-20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7
(精選)語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