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7篇【精品】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花、護花的意識。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花的多樣性及特征。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園)
2、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環(huán)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nèi)セㄏ勺拥幕▓@玩,好嗎?
2.觀察環(huán)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么樣?為什么漂亮?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觀察、品嘗、發(fā)現(xiàn)、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嘗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嘗嘗、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么?可以用來做什么?
4.小結花的`用途提問:花還可以做什么?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chuàng)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創(chuàng)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后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造。
四、情感激發(fā)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說說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fā)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三、活動過程:
。ㄒ唬┌l(fā)現(xiàn)問題。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孩子們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里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里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舉手,有的說不倒娃娃頭小腳大;有的說娃娃沒有腳,娃娃下面是圓的;有的說不倒娃娃永遠倒不了;還有的小朋友感覺不倒娃娃有點重。)
。ǘ┻M行比較。(發(fā)肚子里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
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fā)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兩個娃娃一模一樣,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后發(fā)的不倒娃娃很輕。)
(三)開動腦筋。
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么前面發(fā)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發(fā)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不倒娃娃肚子里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說因為前面發(fā)的不倒娃娃重……)
。ㄋ模﹦邮謬L試。
師:那給娃娃肚子里放什么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幼兒打開后發(fā)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結果發(fā)現(xiàn)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fā)現(xiàn)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fā)現(xiàn)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后發(fā)現(xiàn)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
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并進行再次嘗試。
。ㄎ澹┙涣鹘Y果。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小朋友爭先恐后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fā)現(xiàn)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后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
師:誰發(fā)現(xiàn)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
。┛纯礃嬙,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nèi)部結構。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ㄆ撸┌l(fā)現(xiàn)秘密。
師:小朋友現(xiàn)在你發(fā)現(xiàn)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嗎?
幼兒總結: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并固定住。
四、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xù)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大膽猜測、動手操作,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
2.養(yǎng)成仔細觀察、樂于探究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1)前期開展過螞蟻長什么樣,怎么抓螞蟻等有關活動。
。2)和幼兒討論過螞蟻喜歡吃什么。
2.物質(zhì)準備:糖果、餅干、水果、飯米粒等。
活動過程:
1.回憶導入,猜測激趣。
。1)師:這幾天,我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小螞蟻,誰來說說你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小螞蟻?
。2)師:上一次我們猜測了螞蟻喜歡吃什么?你還記得嗎?誰來說一說。
2.尋找螞蟻,動手驗證。
(1)師:那現(xiàn)在帶上你們準備的食物去找找螞蟻,把食物放在那觀察能不能吸引小螞蟻過來,還可以比一比哪種食物吸引的螞蟻多。
。2)幼兒自由尋找螞蟻并嘗試用食物吸引螞蟻。
請幼兒把準備的`食物嘗試吸引螞蟻,并觀察螞蟻。
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要耐心等待一會。
個別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師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師:誰成功吸引到小螞蟻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師小結:小螞蟻不怎么挑食,她喜歡吃的東西也比較多:肉、糖果、餅干、骨頭和一些水果。他們最喜歡吃甜甜的東西了。
(3)師: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延伸:螞蟻用它的嘴咬著食物拖著走。你們下次可以再仔細觀察一下,小螞蟻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運食物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日歷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關系,學會看日歷。
2、了解日歷的功用,能運用日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各種掛歷、臺歷、日歷、年歷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歷卡片、每組一個臺歷。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歷,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歷。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么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歷。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歷。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周的.叫周歷,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歷。日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臺歷、年歷卡等,現(xiàn)在又有了電子日歷。
3、出示年歷卡,了解年、月、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jié),共有四個季節(jié)。
4、學習查看日歷。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歷中找到當月,在月歷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歷卡,豐富生活經(jīng)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歷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歷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的具體位置,并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粘貼。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后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打開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制作本月的月歷。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歷》,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歷,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于是我用講一個關于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歷。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想:“兒童天生就是科學家”。面對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鮮的事物,孩子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疑惑。而“探究式學習”是幼兒學習科學的基本方式,能滿足幼兒探索的欲望,讓科學素養(yǎng)在幼兒的心田中扎根、發(fā)芽。
“勺子里的哈哈鏡”這個活動是偶然產(chǎn)生的。一天飯前準備就緒了,在溫馨的輕音樂中,孩子們都期待著品嘗今天的美食。這時候陳天奇小朋友發(fā)現(xiàn)不銹鋼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好奇心的驅(qū)使,使孩子們都開始在勺子里看自己的影子。為了讓孩子們能初步感受凹鏡和凸鏡的成象特點,充分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我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對鏡子、哈哈鏡、反光鏡、不銹鋼碗、不銹鋼勺等材料的擺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教學詳案
教學備注
[課時建議] 1課時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fā)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xiàn)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里進行。
2.小鏡子、不銹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shù)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好玩的鏡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二、幼兒玩鏡子
1.教師引導一:問在坐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①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诎l(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鏡子可以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zhuǎn)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后面的小朋友。
2.教師引導二:依依是在陽光下玩的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吧!
①陽光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趬ι蠟槭裁磿泄獍?(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上就產(chǎn)生了光斑。)
、蹓ι系墓獍邥⻊訂?
④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墻上產(chǎn)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3.教師引導三:祥祥和樂樂真棒,他們玩的,“動物追逐戰(zhàn)”的游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倌銈兺娴氖裁从螒?
②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壅堄變簢L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zhàn)”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么感覺?
教師出示各種平面鏡,及 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
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后集體分享探究結果,并進行驗證性探究。
將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貼在鏡子上,墻上的光斑就會呈現(xiàn)出與之相同的小動物形象,可增進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另外還可以訓練幼兒移動光斑的速度。
三、觀察“勺子里的哈哈鏡”。
1.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
2.玩“勺子里的哈哈鏡”的游戲。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樣子?(原來勺子里也有個哈哈鏡)。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蹚纳鬃永锏'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里的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3.我是小小攝影師。
①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②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里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垡龑в變核伎迹河貌煌纳鬃印芭臄z”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芤龑в變撼醪礁惺苌鬃哟笮 ⑿屡f與影像之間的關系,給幼兒留下繼續(xù)探究的空間。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啟發(fā)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根據(jù)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 照出的東西有什么不同。如勺子的凹面照出的影像是倒立 的,而凸面照出的影像是正立的。予肯定和進一步的總結。
教師對于幼兒的表述,給予肯定和進一步的總結。
[活動延伸]
把不銹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在科學區(qū)中,供幼兒繼續(xù)探究其中的秘密。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xiàn)象,對錯覺現(xiàn)象感興趣。
2、樂意探索各種錯覺材料,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心理學錯覺圖三張、玻璃杯、筷子、勺子、自制錯覺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謎語導入
1. 老師請小朋友們猜個謎語:兩只葡萄黑又亮,只能欣賞不能吃,白天陪我看世界,晚上陪我入夢鄉(xiāng)。(眼睛)
2. 眼睛又黑又亮,能幫我們看東西。你們的眼睛看到過哪些東西?(大樹…)
3. 總結:眼睛能看到…能看到我們身邊的任何東西,但是眼睛看到的東西一定對嗎?
二、 出示圖片,感知錯覺現(xiàn)象
1. 出示橫線圖(菲克錯覺)
我?guī)硪粡垐D,請你們看看圖上兩根橫線是一樣長還是一根長一根短?(一樣長/一根長一根短)哪根長哪根短?(上面的長下面的短)
大家都認為是上面的橫線長,下面的橫線短,我們的眼睛有沒有說真話呢?(小朋友們有了兩種看法,到底哪種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我把下面這一根拿下來,可以用什么辦法比較他們的長短,(放在一起)怎么樣?(一樣長)
為什么剛才我們感覺這兩根橫線不一樣長呢?(…)
總結:因為這兩根橫線放的位置不一樣,它們垂直放在一起,所以感覺不一樣長,這是眼睛在看東西時的錯覺。
2. 出示花朵圖(艾賓浩斯錯覺)
看看這張圖上的兩朵花,它們的.花心一樣大還是一個大一個小?(一樣大/一個大一個。┠膫大哪個?(黃的大,綠的。
小朋友們都覺得黃的大綠的。ㄐ∨笥褌冇辛藘煞N看法)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比一下,怎么樣?(一樣大)我們的眼睛又出錯了呢,為什么剛才我們感覺它們不一樣大呢?(…)
總結:花瓣不一樣大,所以感覺花心不一樣大,其實花心是一樣大的,只是眼睛在看東西時的什么(錯覺)。
3、出示箭頭圖(萊爾錯覺)
這幅圖上的兩組箭頭中間的橫線一樣長嗎?(一樣長/不一樣長)哪根長哪根短?(上面長下面短)到底兩根橫線一不一樣長呢,我們來比一下,(一樣長)今天大家的眼睛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剛才大家感覺它們不一樣長呢?
總結:因為箭頭的方向不一樣,所以感覺不一樣長,其實兩根橫線是一樣長的,只是眼睛看東西時的錯覺。
三、 實驗,感知生活中的錯覺
1. 眼睛是我們看東西的好幫手,但是有時候它們也會調(diào)皮,就像剛才,變魔術一樣。吳老師也要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
2. 看看桌上有什么?從左到右說(筷子、勺子、杯子、水)這兩根筷子一樣嗎?(一樣)看看我沒有在上面加任何東西(幼兒摸摸)。再來看看這兩個勺子一樣嗎?(一樣)先把一個勺子和筷子分別放到杯子里。
3. 這可是一杯有魔法的水哦,要是把它倒進這個杯子里會有什么奇跡發(fā)生呢?變變變變變。ǹ曜幼儚澴兇至耍┻@杯水真的有魔法哎!
4. 要是把這杯有魔法的水在倒進這杯水里,會不會還有神奇的事情發(fā)生呢?試一下,變變變變變。ㄗ兇笞兌塘耍
5. 這杯水真的挺厲害的,但是勺子和筷子真的變了嗎?你們喊“一二三”我拎出來看看,(沒有變)和原來一模一樣的比一比(沒有變)。為什么剛才感覺勺子和筷子好像變了一樣?
6. 總結:我們感覺勺子和筷子好像變了,其實是折射現(xiàn)象,是杯子和水給眼睛造成的錯覺。
四、 自由探索錯覺材料
1.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可以變魔術的材料,有什么呢?(陀螺、紙片…)玩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玩的時候注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拿上你們的魔法道具,開始你們的魔法吧!
2.請你們把玩具放到腳前面,告訴我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轉(zhuǎn)的快小鳥飛進了鳥籠、黃紅陀螺轉(zhuǎn)的時候變成了橙色的…)
3.總結: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這些東西本身有沒有變?(沒有)對,剛才的這些現(xiàn)象只是眼睛造成的(錯覺)。
五、圖片欣賞 老師這里還有很多神奇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幅圖里你看到了哪些人?(老爺爺、老奶奶、臉上兩個、耳朵上一個)
這張圖里你看到了什么?(海、樓)感覺房子好像在哪里(海上)其實房子并沒有在海上,只是眼睛再看東西時的錯覺。
這張圖里你看到了什么?(花瓶、兩個小人)
總結:生活中還有很多錯覺現(xiàn)象,讓我們一起去仔細觀察吧,記得跟自己的家人、老師和好朋友分享哦!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由“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能”、“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組成。原教材中活動目標的定位僅是“對科學小實驗有興趣,有觀察和探究的習慣”——態(tài)度、情感目標,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定位較淺。通過修改活動方案,從活動目標、準備到整個過程,操作性更強。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一、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鹽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樂于表達、交流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
3、培養(yǎng)探索意識和動手操作努力。
二、準備:
1、水杯、鵪鶉蛋、小勺每人各一份,放入操作盤中。
2、鹽一盆,抹布一塊,每組一份。
3、鵪鶉頭飾一個。
4、清水一盆,空盆一只(備用)
三、過程:
1、故事引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蛋寶寶歷險記》。一天,天氣真好,許多蛋寶寶出門去玩。它們看看花,看看草,真高興呀!走到小河邊,一個蛋寶寶說:“哎呀,天氣太熱了,我去洗個藻。”說者“撲通”一聲跳進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寶寶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聲喊:“救命呀,救命呀!”清水姐姐聽到了,馬上使勁地把蛋寶寶往上托?上逅憬愕.力氣太小了,蛋寶寶還是一個勁地往下沉。這時候,來了許多的鹽哥哥,它們跳進水里,和清水姐姐一起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最后,你們猜,鹽哥哥能不能幫助蛋寶寶浮出水面來呢?
2、試一試
蛋寶寶到底有沒有得救,讓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講一講
教師戴鵪鶉頭飾,引導幼兒講一講:
1)蛋寶寶有沒有得救?是誰救了他們?
2)鹽哥哥在哪里呀?
小結:原來鹽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讓蛋寶寶浮上來。
4、延伸:在區(qū)角里再來試一試還有沒有別的東西溶解在水里后也能讓蛋寶寶浮上來。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0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3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3
【薦】科學活動教案03-13
科學活動教案【熱】03-12
科學活動教案【精】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