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我國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掌握
京張鐵路、侯氏制堿法、《海國圖志》、《天演論》中譯本等知識點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范例教學
根據課文和插圖中有關的資料,講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跡,指導學生“照方抓藥”,主動學習有關其他三人的史實
挖掘教材比較概括
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識、品質、文化素養(yǎng)等),但具體表現又有所區(qū)別(學科領域、時代)
討論探索
聯(lián)系原始遺存的知識舉例說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道理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愛國情感
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努力學趕超世界先進文化,熱血報國的赤子之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思想意識
只有先進文化才能代表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只要誰先進,就要向誰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概括主題思想兼而習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什么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從西方傳入電報、電話以及照相、電影等,新聞報紙、出版事業(yè)也在中國出現)
2、你能說出以下各時期興辦的刊物名稱嗎?(組織學生“對號入座”:A、洋務運動時期:《申報》;B、維新變法時期:《萬國公報》[后改名為《中外紀聞》];C、辛亥革命時期:《民報》[中國同盟會機關報]、《南風報》(中國同盟會廣西支部編輯);D、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每周評論》;E、五四運動期間:《京報》、《晨報》等)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這些報刊都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文化的產物,對近代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其實,比這些報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鴉片戰(zhàn)爭期間就已經出現了。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甘失敗,積極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上、科技上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勇敢地進行趕超和創(chuàng)新,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布置學生閱讀112——116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于他們生活的時代早,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所以調到前面作為范例進行探究)
1、怎樣學習有關魏源的歷史知識?(通過設問,啟發(fā)學生從生活時代、代表作[或創(chuàng)造發(fā)明]、主要內容、成功原因等方面進行了解:A、生活時代:鴉片戰(zhàn)爭期間;B、代表作:《海國圖志》;C、主要內容:“師夷長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質[講誠信,不負林則徐重托];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批判閉關鎖國政策,破除輕視科技的愚昧觀點]。)
2、有關嚴復的重要內容是什么?(啟發(fā)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A、生活時代:戊戌變法時期;B、代表作:譯著《天演論》;C、主要內容:“物進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反抗外侵,主張救亡圖存];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好學,既學軍事,也廣泛涉獵西方政治學說];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譯著加按語,敘述己見,警醒世人,宣傳變法]。)
教師小結、過渡:向西方學習,是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愛國主義則是激勵人們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以這些思想為支撐,科學家們在各自領域內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
你知道當年建立這項偉業(yè)的人物事跡嗎?(組織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
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貢獻:自行設計和建成京張鐵路[干線];年代:1905——1909年;
突出成就:居庸關、八達嶺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學成本領,報效祖國];良好的道德品質[勤奮好學,克服困難,全力以赴];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設計“人”字形路軌]。)
揭開制堿奧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貢獻是什么?(啟發(fā)學生運用上例,自我提煉知識要點:
A、成功時間:20世紀20年代
B、代表作:《制堿》
C、主要成就:比歐洲制堿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愛國精神[學成歸來,投身實踐,報效祖國];
良好的道德品質[刻苦鉆研,意志堅強];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挑戰(zhàn)外國壟斷,探索新工藝,敢于超越西方]。)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重點和難點
九大行星的名稱和順序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隕星的報道及圖片
教學器材:各種星體圖片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ń處熖釂枺┯钪嬷谐说厍颉⑻柡驮铝镣猓有哪些天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講述)太陽和圍繞太陽轉動的各種星體,共同組成了太陽系。今天,我們太陽系的居民們。地球有八個個頭不同的兄弟,圍繞太陽旋轉,這就是九大行星。
。▓D片展示)教師依次顯示九大行星的圖片,并請學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ㄕ故疽曨l資料)播放相關的太陽系錄像,引導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整體認識。
(學生活動)1.觀察教材的“太陽系示意圖”
2.回答圖下面的問題。
(教師講解)
。ǔ修D)九大行星中,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幾顆呢?
。▽W生根據日常經驗討論回答)
。ㄖv授)教師講解人類觀察太陽系的歷史,介紹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遠鏡,以及現在的航天探測器。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隕星。
。▓D片展示)哈雷彗星
。ㄕ故疽曨l資料)彗星
。ㄖv授)教師講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現象,隕星是太陽系中的一些固體塊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由巖石組成的叫做隕石。
。ㄖv授)教師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并聯(lián)系恐龍的絕滅,啟發(fā)學生思考兩者的關系。
。▽W生討論)
教案點評:
太陽系這一段落的內容編排,是依次介紹其中的各種天體——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隕星。教師在講述過程中,重點要學生注意各種天體形狀、大小、組成、軌道上的區(qū)別。本節(jié)可在設計時注意了配以豐富的圖片,使學生認識這些星體,并產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從第一節(jié)課就愛上科學課,為以后的科學課打好興趣的基礎
2、使學生體會到人的周圍處處有科學,科學與人有密切的關系,少年兒童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3、初步了解怎樣學科學
教學重點:
1、發(fā)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從第一節(jié)課就愛上科學課,為以后的科學課打好興趣的基礎
教學難點:
1、學生體會到人的周圍處處有科學,科學與人有密切的關系,少年兒童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教學過程:略
板書設計:
我們的生活與科技
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科學和技術
教學小結:
第一次上科學課,學生們非常的喜歡,通過講述,觀察和實驗,使他們體會到人的周圍處處有科學,科學與人有密切的關系,少年兒童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激發(fā)了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
我的五個好幫手
1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調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主動性。
2使學生知道人體有五個重要器官難點:
使學生知道人體有五個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課前準備:
1花壇圖片、鈴鐺、鬧鐘、口琴等,水果糖、醋、醬油,各種質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時器、香蕉、書、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觀察花的顏色(小組討論:用什么發(fā)現答案)
2聽聲游戲(小組討論:用什么發(fā)現答案)
3嘗糖的味道(小組討論:用什么發(fā)現答案)
4聞瓶中液體的氣味(小組討論:用什么發(fā)現答案)
5用手或臉布皮膚感覺,辨認毛絨玩具。(小組討論:用什么發(fā)現答案)
活動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組進行小結:
人體有五個重要器官——————感覺器官,它們是人認識物體的好幫手。板書:
1我的五個好幫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學小結:
植物的葉
教學目標
1、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F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板書
搜集樹葉生命特征
作業(yè)
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導體和絕緣體;
2、樹立安全用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趣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的?
2、請一個學生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
學生觀察:說說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你能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嗎?
生:將電線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針將電線連接起來。
生:我用鑰匙圈將電線連接起來。
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檢驗活動:哪些物品連接在兩條電線間也能使小燈泡發(fā)亮?
1、探究:簡單電路演示中,燈泡亮與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學生交流答案。
2、預測:同學們帶來的物品中,哪些能連接電線使小燈泡亮起來呢?
3、學生操作:實際檢測。
小組長拿出老師課前為同學們準備的檢測器材。
(1)將所帶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邊。
(2)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一下,看看燈泡是否發(fā)亮。
。3)用兩個檢測頭接觸實驗物品的兩端,看看燈泡是否發(fā)光。
。4)重復檢測一次。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減少失誤。
(5)把檢測時燈泡是否發(fā)亮記錄在記錄表上。
。6)檢測其他物體。
4、討論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
5、交流探索結論:像鐵釘、硬幣這樣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像木頭、塑料、橡皮泥這樣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三、探究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1、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你能舉幾個例子分析它們各起什么作用嗎?打開我們帶來的導體或絕緣體,分析推測各種材料的作用。
2、探索導體和絕緣體不同的用途。
在電器中,凡是需要電流通過的部分,都要用導體,導體外部或導體間需要隔離的部分一定要用絕緣體,以防漏電。因此,在各種電工工具中,凡是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部分必須用絕緣材料做成,這樣人在操作時才能安全。
四、拓展延伸: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1、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請以少先隊的名義寫一份倡議書,教育大家都來安全用電,好嗎?
2、師:安全用電,同學們不但要自己記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還要向其他人宣傳一下,讓更多的人了解電的知識。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知道測量氣溫的方法,能夠用溫度表測出當時某個地方的氣溫。
。2)啦解氣象站測量氣溫的工作原理。
2.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不同地點測量的溫度數據中發(fā)現問題。
。2)能夠從親身經歷的活動中體會數據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從事收集數據工作,樂于研究自己提出的問題。
。2)有重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空氣溫度計,百葉箱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復習引入。
。ǘ┳灾鲗W習:
1.學會使用溫度表。
。1)觀察溫度表,認識溫度表的各個組成部分。
。2)學會溫度的讀寫。
。3)用溫度表的模型練習溫度的`讀寫。
(4)重點指導零下溫度的讀寫。
2.測量教室里的空氣溫度。
。1)學生測量、記錄教室內的溫度。
。2)比較教室內不同位置的溫度。
。3)學生討論各組測量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fā)現問題。
。4)學生匯報各組測得的結果,引導學生從數據中發(fā)現問題。
3.測量不同地方的溫度。
。1)討論哪些因素會影響測量的數值,在此基礎上討論本小組測量的方法。
。2)確定測量的地點,并對自己小組的測量結果作出預測。
。3)學生分成小組測量各個不同地方的溫度,并記在P83的活動記錄紙上。
。4)匯報數據,討論測量結果和預測的結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討論測量溫度的規(guī)定和百葉箱的由來。
。1)觀察P41的“一天氣溫變化的記錄圖表”。
。2)思考:從表格中你能發(fā)現什么?
。3)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引導學生總結數據中隱藏的規(guī)律。
。4)討論:怎樣測量氣溫才比較可靠。
。ㄈ┱n后研究:
指導學生繼續(xù)收集天氣數據,并且記錄在天氣日歷上。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章,該章內容對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進行了探討。本章涉及的內容有家庭藥箱建立的原則,大眾用藥存在的問題,重點是科學用藥的方式、方法等。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學生經歷過的事例進行探討如何科學用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通過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藥品標簽并引發(fā)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獲得一些終身學習的能力。通過科學用藥的常識性知識,讓學生了解和改進衛(wèi)生方面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學生關愛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識。
學生分析
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已經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為本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對藥箱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劑量服用)、某些藥的用藥時間、用藥方式,學生是可以通過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內容由于涉及到藥理知識,學生對此接觸較少,因此需要教師的進一步講解,如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藥物聯(lián)合使用會有不良反應;用果汁或茶水服藥為什么不科學等。
設計理念
(一)A.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B.(1)基于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安排了圖片、資料分析多個探究活動,組織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自己構建知識。
(2)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倡導學生合作學習。
(3)創(chuàng)設開放性課堂,嘗試設計開放式的作業(yè)變“釋疑解惑”為“起疑生惑”。提出問題,建議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
(4)通過大量課件展示、問題討論,增加感性認識,從而突出重點。
(二)教法
A.綜合啟發(fā)式教學:應用個性化處理的網絡資源輔助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有爭論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可以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B.引導發(fā)現式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有所發(fā)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盡可能的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去,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學法
A.自主探究法:課前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收集藥品標簽和了解標簽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
B.交流討論法: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就“科學用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yǎng)藥多多益善嗎?”等問題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勇于陳述自己的觀點,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出一些常用藥的名稱和作用。
2.舉例說出常用藥的正確服藥方法。
3.概述安全用藥的知識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標:嘗試收集、處理資料。
情感性目標:認同協(xié)同配合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一周指導學生收集家庭常備藥的標簽,保留有參考價值的,以備課上與同學交流、討論;教師準備課上用的課件,包括:導入(方案一)、家庭常備藥、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治療感冒的種種做法、服藥時間、服藥方式、營養(yǎng)藥多多益善嗎、想一想、錯誤的服藥方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提示和建議
導入(方案一):動畫展示(幻燈片一)
觀看畫片,聯(lián)系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進入學習情境。所有課件附在最后
導入(方案二):生病吃藥,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藥物能治病,也能產生不良后果。有資料顯示,我國有逾3億人濫用藥物,藥品不良反應已成為繼心臟病、癌癥、腦卒之后的第四大殺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屬濫用藥物造成的,由此可見,科學用藥以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
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題“科學用藥,保障健康”。領悟資料內容,進入學習情境。
組織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好的常備藥標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對收集的藥品標簽進行分類,統(tǒng)計出家庭常備藥的名稱,并將自己的統(tǒng)計結果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根據不同組統(tǒng)計出的不同結果,教師總結,并用(幻燈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備藥。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分組討論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推薦出小組發(fā)言人在班內交流,闡述本組的看法。各組之間相互評議。
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總結,并用(幻燈片課件三)動畫展示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并提議建立自己家庭藥箱貯存的常備藥。依據家庭藥箱的建立原則及自己家庭成員的實際情況,擬定家庭藥箱常備藥并呈現自己的擬定結果。對課件三的補充:以治療常見病、多發(fā)病、時令性疾病的藥物為主;急救藥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藥箱要定期檢查。
問題探討: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請大家分析以下治療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幻燈片四)展示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及生活經驗對教師給的例子進行分析,并呈現結論。頭孢霉素是一種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之不起作用,還會引起藥物性發(fā)熱,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藥不僅不能治愈疾病,還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學用藥呢?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服藥方式等談談你的看法。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闡述自己的觀點。
根據反饋信息進行小結,并用(幻燈片五)、(幻燈片六)展示。注重觀察畫面,積極思索,領會相應的道理。某些藥物之所以飯后服,是因為胃中食物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
藥物嚼碎可增大與胃的接觸面積,潤喉片含化可發(fā)揮對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鐘緩解心絞痛。
講述:除了需要注意以上這些正確的服藥方法外,藥物在聯(lián)合使用時也要注意科學性。研究表明:同時接受1~5種藥物的患者中,18%受到藥物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時服用5種以上的藥品的患者,發(fā)生藥毒反應者高達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聯(lián)合用藥會降低藥效,甚至發(fā)生意外,因此不要認為服藥越多、時間越長就越好。
提出議題:(幻燈片七)展示(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議題)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課件七中將議題與舉例分成兩部分,等學生討論之后,舉例以動畫效果出現。
對議題進行闡述并列舉事例。
小結:藥物和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療外,往往伴有各種副作用。這就充分證實了“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組織學生總結“科學用藥”包括哪些方面,實際用藥應注意些什么?各組根據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各自的生活體驗,小結出本組的意見,然后在班內交流,同時要相互評議,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
想一想:(幻燈片八)(注:幻燈片處有相應的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答案設成動畫。
布置作業(yè):很多人平時這樣服藥(幻燈片九),你認為正確嗎?組織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說明原因。對課件九中這些錯誤的服藥方法的解釋設成動畫,待下節(jié)課展示。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手的科學教案11-03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昆蟲科學教案12-15
關于科學教案02-28
科學教案范文02-14
科學教案:蝸牛03-23
【精選】科學教案三篇12-26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小學科學教案08-27
科學教案三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