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班教案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認識經(jīng)常食用的魚,知道魚含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
2、學習一定的吃魚技巧。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前讓幼兒了解并且知道各種食用魚的名稱。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討論:
。1) “媽媽有帶你們去買過魚嗎?在哪買啊?”
。2) “小朋友們都看到了哪些魚,它們原來都是生活在哪兒的呀?”教師請幼兒觀察操作卡片,啟發(fā)幼兒說出生活在海洋里的'魚和生活在池塘里的魚。
。3) “你吃過什么魚?味道怎么樣?
。4) “魚有什么營養(yǎng)?”
。5) 請幼兒觀察操作卡片(二)(三)。
圖上的小男孩怎么啦?
。6) 師總結魚雖然又好吃,又有營養(yǎng),但吃魚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有刺,應該吐出來,要注意嘴里有飯就不吃魚,嘴里有魚就不忙吃飯,千萬不能講話說笑。
活動反思:
課堂教學中,幼兒積極,師生配合默契,教學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幼兒的習性和年齡特征,能根據(jù)幼兒的情緒合理組織教學過程,讓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能接受老師,同學的建議和意見,幼兒在活動中能自我感知,互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導入
幼兒進入課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著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tài)并記錄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老師:請你把猜想的寫到記錄表上,記錄表已將托盤中的材料畫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
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勾,等會我們再來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結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
3、實際操作物體,并記錄沉浮狀現(xiàn)象。教師給予指導。
老師:小朋友剛才都將自己的猜測記在了記錄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對照記錄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并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對自己的實驗總結及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教師給以鼓勵。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水的'沉與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狀態(tài),幼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操作,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課時思路清晰,活動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小結,小結語言還是很精準有效,幫助孩子理解沉與浮的秘密。
但是作為一個科學活動,需要老師的提問時語言簡練,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小朋友猜想記錄時,可以記錄小朋友的猜想時的個數(shù),并現(xiàn)場做實習,科學活動并不是一定要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動手,還可以結合已有的經(jīng)驗,切記不誤導孩子。
總之,每次活動都有不同的收獲,希望下次活動會更好。
中班教案 篇3
目的:
1. 鍛煉幼兒聽辨的能力
2. 培養(yǎng)幼兒正確地運用詞匯和正確的`發(fā)音
準備:
1. 各種圖片和音樂
2. 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概括的能力
3. 幼兒對于顏色、形狀等都有了初步的認識游戲
規(guī)則:第一個幼兒看圖并概括為一句話,要求傳到最后一個幼兒時的語句與原來的意思最接近。游戲中音樂干擾,別人不能提醒,否則為犯規(guī)。
注意:
1. 給幼兒出示的圖片要易于概括, 教師可以適當?shù)膸椭谝粋傳話的幼兒,簡潔地組織、概括圖片的內容。
2. 當幼兒出現(xiàn)詞句、語音錯誤時,教師可面向全體提示,讓更多幼兒注意、學習。
教學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fā),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樣的。(重點)
2、增強對物體細節(jié)部分觀察的敏銳性。(難點)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西瓜子的故事》,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圖片及籽兒、與掛圖相應的實物水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經(jīng)驗:
引導幼兒說說已經(jīng)知道的一些水果籽兒:
“秋天到了,水果大豐收,我們能吃好多的水果,你們最喜歡吃什么水果呢?。哪些水果有籽寶寶呢?”
2、引導幼兒認識籽兒:
出示水果實物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
“這些水果都有籽嗎?”
教師當場切開哈密瓜,引導幼兒在品嘗的過程中觀察、比較籽兒的不同:
“你能區(qū)分哈密瓜籽和葡萄籽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哈密瓜的籽寶寶是白白的、扁扁的,葡萄的籽寶寶是深色的、小小的。
3、引導幼兒分組開展配對游戲:
為幼兒提供一些水果圖片和水果籽兒。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重點引導幼兒討論:
“這是誰的籽寶寶?”
4、引導幼兒欣賞故事《西瓜子的故事》:
引導幼兒了解籽兒的`用處,知道籽兒是水果的種子。
“現(xiàn)在知道籽寶寶有什么用處了吧?”
提出繼續(xù)探索的要求:
“回家后,我們再去找找,除了今天認識的這些水果以外,還有哪些水果有籽兒呢?”
5、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果實與種子》,進一步了解果實與籽的秘密。
教學反思:
這一話題,孩子們比較感興趣,都愿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中班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幼兒認識并理解等號、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含義,感知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方向及內在規(guī)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大于”、“小于”來表達數(shù)量關系。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并理解等號、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含義。
2、感知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方向及內在規(guī)律。
3、學習用大于號、小于號表示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義。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理解等號,大于號,小于號的含義。
。ǎ玻┠苷_運用“>、<”完整表達數(shù)量關系。
2、難點: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并能正確運用“>、<”來完整表達數(shù)量關系。
四、課前準備:
1、材料準備:花園圖一幅;等于號、小于號、大于號卡片;數(shù)字頭飾;小包(里面放有1~10數(shù)字卡片);鼓;《幼兒畫冊》。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室中有可供幼兒比較數(shù)量的物品。
。场⒂變航(jīng)驗準備:熟悉10以內的數(shù)量關系,能正確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
五、教學過程:
。ㄒ唬┘で閷,激發(fā)興趣
1、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理解等號的含義,引出大于號和小于號。
(1)出示花園圖并提問:花園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數(shù)一數(shù)有幾種花,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ǎ玻┱堄變赫f出各種花的數(shù)量,并貼上相應的數(shù)字卡片。
。ǎ常┨釂枺杭t花和黃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如果用數(shù)字相比,哪個數(shù)字大?哪個數(shù)字?還是一樣大?
。ǎ矗﹩l(fā)幼兒用一個符號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教師:我們可以在兩個數(shù)量之間放上等號(教師出示“=”)。這樣,一眼就可以看出兩邊的數(shù)量一樣多。
(5)提問:紅花和藍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如果用數(shù)字相比,哪個數(shù)字大?哪個數(shù)字?在這兩個數(shù)字之間能放“=”嗎?
。ǘ┖痛笥谔、小于號做朋友。
1、引導幼兒認識大于號“〉”
(1)出示大于號“〉”,引導幼兒觀察符號的形狀和開口方向,說說像什么。
(2)教師小結:“〉”就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shù)笑,表示前面的數(shù)比后面的數(shù)大。
。3)提問:紅花和藍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如果紅花多于藍花,可以用數(shù)字怎樣表示?
。4)啟發(fā)幼兒用一個符號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教師:我們可以在兩個數(shù)量之間加上大于號(教師出示大于號),這樣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數(shù)大。
。5)引導幼兒說出“10大8小”,并列出不等式“10〉8”,讀作“10大于8”。
2、引導幼兒認識小于號“〈”。
。ǎ保┏鍪拘∮谔枴啊础,引導幼兒觀察符號的形狀和開口方向,說說與大于號“〉”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像撅著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小數(shù)瞧,表示前面的數(shù)比后面的'數(shù)小。
。ǎ常┨釂枺核{花和紅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如果藍花多于紅花,可以用數(shù)字怎樣表示?
引導幼兒說出“8。保按蟆保⒘谐霾坏仁健埃浮矗保啊保x作“8小于10”。
。ǎ矗┮龑в變簩W兒歌:大于號,開口對著大數(shù)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shù)瞧。
3、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大于號和小于號,加深對兩種開口方向的記憶。
。ǎ保┱垉擅變喊缪輸(shù)字寶寶,任選一個數(shù)字頭飾帶好,再請另一名幼兒扮演符號,站在兩個數(shù)字寶寶中間,用身體動作表演“>”“<”,全體幼兒輪流扮演。
。ǎ玻┱埲w幼兒根據(jù)表演讀出“幾大于幾”或“幾小于幾”
4、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練習使用大于號和小于號。
。ǎ保┯螒颉皳艄膫鲾(shù)”。
教師敲鼓,幼兒傳數(shù),鼓聲停止,裝有數(shù)字的盒子在誰手里,誰就和前面一位幼兒各從盒子里抽出一張數(shù)字卡片,比較大小,如抽出的數(shù)字卡片的順序是“9”和“5”,抽出9的幼兒說“9大于5”,抽出5的幼兒說“5小于9”。
游戲可根據(jù)幼兒興趣反復進行。
。ǎ玻┲笇в變豪斫狻队變寒媰浴穬热,完成練習。
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圖中花園里的花朵各有多少,在對應的空格中填上相應的數(shù)字,并在兩個數(shù)字中間的空格處填上大于號“>”或小于號“<”。然后請幼兒大聲讀一讀不等式。
。ㄈ┗顒油卣
準備一些可供幼兒比較數(shù)量的物品,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來表達數(shù)量關系。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學生學習簡單的折紙方法,會根據(jù)折紙過程看簡單的折紙示意圖,完成作品。
2、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看簡單的折紙示意圖完成作品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正方形手工紙若干份,折好的各種作品若干份,水彩筆一盒。
2、《鋼琴》制作步驟示意圖。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鋼琴曲《獻給愛麗絲》,導入新課:折紙鋼琴。
二、出示教師折好的作品,欣賞、評價。
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折紙方法。
1、老師折了這么多,其實也是請了一個好幫手,要不然老師也記不住這么多折紙方法。
2、請同學們打開手中的作品,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四、教師教學生認識折紙符號。
教師在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教學生認識折線:( )正折線,( )反折線。
五、看折紙示意圖學折鋼琴。
1、教師按順序出示折紙示意圖,一邊出示一邊指導,學生跟老師一起學折鋼琴。
2、學生給折好的鋼琴畫上琴鍵。
3、學生第一遍作品完成后,鼓勵學生再次看示意圖完成作品,教師不再幫助和提示。
六、活動延伸:作品展示與交流。
七、附示意圖:
中班教案 篇7
預期目標:
1.引導幼兒“找春天”,激發(fā)關注周圍現(xiàn)象得興趣。
2.選擇自己喜歡得投票表達方式。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代表自己得小標記,繪畫、唱歌、舞蹈、講故事,種植得圖識,白紙,等。
活動流程及相關提問:
一、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思考:
1、現(xiàn)在得天氣是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明確“初春”時期得天氣還是有點冷得,要注意保暖)
2、春天已經(jīng)來臨了,你能找到嗎?去哪里找?
3、找到了春天,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告訴大家呢?
。w納不同方法,出示相應圖識)
4、投票選擇自己喜歡得表達方式
a)交待任務:選擇你喜歡得方法來告訴大家你找到得春天
b)幼兒把自己喜歡得標記貼在自己喜歡得圖標下。
5、交流、公布結果
a)你為什么選擇這個方法?(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得,本領最大得,和某某小朋友“合作”愉快得……)。
b)了解各組得組員,形成臨時小組。
預期目標:
1、知道用表格記錄可以使內容看得更清楚。
2、激發(fā)同伴共同完成任務得愿望。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幼兒得計劃書、紙、筆、教師制定得整體計劃書(表格式)
活動流程及相關提問:
一、出示各組制定得計劃書,集體交流:
交流內容:
1、計劃書得內容,人員安排,了解幼兒是如何分配得。
2、計劃書得格式,是否清晰,捕捉提出一些好得方法(如使用得符號、順序等?)
二、出示教師統(tǒng)計得計劃書,討論:你們看得懂嗎?看得清楚嗎?為什么?
提升:表格可以把不同得內容分檔紀錄,也可以讓一些有關得內容一一對應,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三、幼兒分組,調整自己得計劃書,嘗試使用表格記錄。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02-15
我升中班了中班教案06-26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06
花中班教案06-08
中班美術教案06-13
中班音樂教案06-15
中班健康教案01-03
大樹中班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