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范文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樂,萌發(fā)愛探究的積極情感。
2、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吹泡泡與工具的關系。
3、能創(chuàng)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積極參與吹泡泡活動。
活動準備:
操作記錄紙;每個幼兒一份(水、洗潔劑、洗衣粉、筷子、吸管、鉛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激發(fā)幼兒吹泡泡的興趣。
師:你們吹過泡泡嗎?都是用什么來吹泡泡?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吹泡泡的工具,你們也來試一試?
二、出示操作工具和記錄紙,并記錄操作結果。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老師帶來的這些吹泡泡的工具嗎?那你們覺得這些工具可以吹泡泡嗎?能吹的出來就畫“○”,吹不出來的就畫“X”。
三、幼兒第一次操作,并進行記錄。
師:小朋友們自己拿起你旁邊的工具一個個的放在泡泡水里,攪一攪放在嘴巴邊輕輕吹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把不能吹的放在“X”的.這邊,把能吹的放在“○”。
四、集體觀看記錄紙,并進行集體驗證。
1、集體觀察記錄紙,發(fā)現問題2、集體驗證3、個別幼兒操作小結:原來在水里加上洗潔劑和洗衣粉的話可以吹出泡泡。
五、結束活動。(視頻欣賞)
師:我們再去找一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吹泡泡的,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初步感受和奶奶一起買菜時的快樂心情
2、在演唱歌曲中,體驗與同伴合作記憶歌詞的快樂。
3、樂意幫助同伴,體驗互相幫助所帶來的愉悅之情。
活動重點:理解歌詞內容,在演唱歌曲中,體驗與同伴合作記憶歌詞的快樂。
活動難點:體驗與同伴合作記憶歌詞的快樂。
活動準備:圖譜、幼兒用書
一、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菜場嗎?你是和誰一起去的?小結:我們和家人一起去買菜,心里真高興。
二、欣賞理解歌曲中間部分
(1)師: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去買菜了,我也好高興,買了很多的菜,我買了什么菜呢?教師逐一按歌詞的順序出示圖片。
。2)師:雞蛋什么樣的?青菜什么顏色的?母雞怎么叫的?魚兒做了什么動作?雞蛋圓溜溜呀,青菜綠油油呀,母雞咯咯叫呀,魚兒蹦蹦跳呀。(動作提示)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
。3)師:剛才我們是用說的方法報菜名,接下來我不但用說還要用唱的方法來報菜名。請你聽仔細哪些菜名我是用唱的,哪些菜名我是用說的',它們的速度一樣嗎?
唱:雞蛋圓溜溜呀,青菜綠油油呀,母雞咯咯叫呀,魚兒蹦蹦跳呀。(慢)說: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快)教師演唱歌曲中間部分,幫助幼兒記憶說唱部分的歌詞。
三、幼兒完整學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了報菜名,現在我要來從頭到尾來唱一唱這首歌曲。請你看仔細上面的圖片、聽仔細我唱的歌詞,看看哪些地方是我們剛才沒有唱到過的。
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Y:天氣那么好,我和奶奶去買菜,心情特別高興。(引導幼兒用輕快的歌聲來表現歌曲情緒。)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嗨!小結:菜買了那么多,籃子里裝得滿滿的,拿也拿不了。給自己加加油。ㄒ龑в變涸诟柙~部分表現出拿不了菜的感覺,再用干脆、有力的聲音表現“嗨”)。
。2)幼兒完整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四、趣味演唱
接唱:你們唱得這么好,接下來我們先玩?zhèn)接唱游戲吧!老師先唱,你們后唱,我唱完一句會突然停下來,當我的手指向你們,你要馬上接下去唱第二句,我唱一句你唱一句,看誰接得牢。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唱。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紙盒是兒童身邊常見又熟悉的物體,利用奶盒這種廢棄材料,變廢為寶,設計本次活動。在玩紙盒的活動中鼓勵幼兒親自嘗試,并提出多種玩盒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信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奶盒進行一物多玩;
2、促進幼兒社會情感的`發(fā)展,是幼兒學會團結協(xié)作;
3、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
1、每人兩個紙盒;2、紅綠燈各一個;3、呼啦圈搭建的山洞;4、黑板一塊;5、積木若干。
游戲玩法:
1、以談話《尋找寶貝》的形式導入主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2、穿大鞋:幼兒和老師一起穿著大鞋走山路;
3、幼兒合作玩,進一步探索奶盒的不同玩法。師:前面有一條小河擋住了我們的去路,該怎沒過河?幼兒:搭橋過去。幼兒自由搭橋,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過河方法:踩石頭、劃船;
4、開汽車:幼兒將一個箱子豎起,另一個箱子插進去變成小汽車,聽老師的指揮(紅燈、綠燈)比賽開車;
5、幼兒合作玩搭建游戲—蓋房子,師巡視指導;
6、提著“箱子”尋找寶貝:幼兒提著奶盒,鉆過山洞來到蘑菇房前,師躲在黑板后面模仿山爺爺說話,幼兒喊“芝麻開門”后,師拉開黑板幼兒開始尋寶;
7、師小結活動情況后,帶領幼兒走出活動場地。
游戲點評:
根據《規(guī)程》的精神,結合教育理論,根據本班目標選擇教育內容,采用多種活動形式組織活動。活動中,幼兒對老師設計的活動感興趣、玩的很投入。本次活動著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奶盒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多種玩法,鼓勵幼兒一物多用、妙用和一用到底,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fā)展。由此,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也隨之大增。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尋寶”的游戲情境中,聽辨樂句。
2、能用動作等形式表現不同的樂句,體驗通過合作找到“寶藏”的快樂。
活動重點:仔細傾聽音樂里的四個樂句。
活動難點:仔細傾聽每個樂句,在每個樂句開始做不一樣的動作。
活動準備:庫企企音樂一段、尋寶秘籍圖四頁、寶盒、金幣巧克力、三把帶鑰匙的鎖。
活動過程:
一、引入游戲情境
★價值取向:出示寶盒,引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出示寶盒)這是什么?怎樣才能打開它?(關注寶盒上的`三把鎖)
2、怎樣才能找到鑰匙呢?
3、過渡語:(出示尋寶秘籍圖)這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尋寶秘籍圖,有了它我們就能找到鑰匙,趕快一起來看一看。
二、價值取向:閱讀秘籍圖第一頁,了解任務,初步傾聽樂句。
1、師:首先我們要聽懂音樂,才能出發(fā)去尋找“寶藏”。
2、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欣賞。
師:這段音樂里藏著一句咒語,是什么?(庫、庫、庫企企)
3、再次欣賞音樂。
師:聽聽這段音樂有幾句樂句?(區(qū)分前奏)
4、教師鼓勵幼兒用手勢來表現4個樂句。
三、聽辨并表現樂句
★價值取向:閱讀秘籍圖,聽辨音樂用動作等形式表現不同的樂句。
1、一人尋找,嘗試表現樂句。
。1)閱讀秘籍圖的第二頁:一人爬山尋找鑰匙。
。2)秘籍圖告訴了我們什么?
。ń處熤攸c指導:聽清楚樂句,每一樂句開始都要變化爬山的動作。)
(3)個別交流:關注每個樂句的動作變化,跟著音樂一起念咒語。
。4)幼兒一起嘗試,教師出示鑰匙,打開第一把鎖。
2、兩人尋找,嘗試合作輪流表現樂句。
。1)閱讀秘籍圖的第三頁:兩人合作,在河邊輪流尋找鑰匙。
。2)幼兒自由結伴,形成兩人小組,商量輪流做動作的先后順序。
。3)集體嘗試:聽辨音樂,跟隨音樂樂句的變化,兩人輪流交替做動作。
(4)個別小組嘗試,集體共同評價。(評價重點:是否能做到輪流,沒有輪到的幼兒能否靜止不動。)
(5)集體再次嘗試,合作成功后,教師出示第二把鑰匙,打開第二把鎖。
3、四人尋找,合作表現樂句。
。1)繼續(xù)閱讀秘籍圖:四人合作,在草地上輪流尋找鑰匙。(教師重點引導:四人商量做動作的先后順序,每個人的動作要不一樣。)
。2)個別小組交流,集體分享。(評價重點:樂句聽辨準確,動作不同。)
(3)找到最后一把鑰匙,打開最后一把鎖。
四、找到“寶藏”
★價值取向:進一步傾聽音樂,體驗找到寶藏的快樂。
打開寶盒,每位幼兒得到一份“寶藏”,幼兒聽著音樂拿著“寶藏”離開教室。
大班教案 篇5
主題分析: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萬物生長成熟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的她是與金色、豐收密不可分的。本次活動以秋天為線索,通過五大領域以及幼兒的親身體驗來實現這一課題內容;顒觽戎赜谂囵B(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就是讓幼兒在秋天這個豐收的時節(jié),通過聽、看、觸摸等感知豐收,去尋找豐收的圖畫、豐收的歌、豐收的舞蹈,體驗豐收帶給人們的幸福與快樂。同時不斷深化“豐收”的概念,拓展“季節(jié)”的含義,使課題不只是單一的圍繞秋天豐收的景象,更滲透到祖國的方方面面的“豐收”;開拓了幼兒的視野,豐富了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從而使幼兒獲得更全面的發(fā)展。
主題目標:
有關勞動與豐收的知識,開拓幼兒的視野。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進行排序活動語言領域——樂意與人交談,能直率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
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連貫性,接觸文學作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健康領域——喜歡體育游戲,訓練幼兒走、跑、跳、攀爬等體育技能,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
藝術領域——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接觸勞動作品與表達豐收喜悅的藝術作品,培養(yǎng)對美的感受力與創(chuàng)作美、表現美的能力。通過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對豐收的.喜悅之情。
社會領域——了解豐收的相關知識與人們的活動,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科學領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并能動手發(fā)現與解決問題;了解。
可供選擇的活動:
主題一:秋游
1、觀察活動:《秋天是啥樣》
2、動手活動:《我也來收果》
主題二:豐收樂
1、生活體驗講述:《農村新貌》
2、音樂活動:《金蛇狂舞》
3、詩歌:《拾豆豆》
主題三:豐收宴
1、綜合游戲活動:《風味小食街》
2、動手游戲活動:《水果拼盤》
3、科學活動:《好吃的菜》
4、品德:《愛惜一粒米》
主題四:慶豐收
1、體育活動:《登山尋寶》
2、體育游戲:《勞動競賽》
3、音樂活動:《豐收慶祝會》
主題五:豐收歌
1、語言活動:《豐收之歌》
2、歌曲欣賞:《勞動號子》
主題六:豐收節(jié)
1、科學活動:《世界上的豐收節(jié)》
2、美術制作:《水果豐收》
3、社會活動:《有趣的節(jié)日》
主題七:豐收人
1、語言活動:《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科學活動:《勤勞的人們》
主題八:科技園
1、科學活動:《水稻基因》
2、參觀活動:《科技大棚》
3、語言講述:《現代化的農村》
4、科學活動:《我是未來的農學家》
主題九:逛超市
1、社會體驗活動:《小超市》
2、計算:《收銀員》
3、美術:《菜藍子》
主題十:農家友
1、科學活動:《農用機械》
2、繪畫:《我設計的農用機械》
主題十一:豐收圖
展開閱讀全文
。、繪畫:《碩果累累》
。、語言:《豐收圖》
主題十二:一粒米
1、科學:《我們去趕集》
2、親身體驗:《參觀打場》
3、社會:《愛惜一粒米》
主題十三:愛勞動
1、美術:《用花生、黃豆等拼畫》
2、種植園勞動
3、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
4、體育游戲:《拾豆豆》
主題十四:比收成
1、數學:《誰的產量多》
2、綜合活動《比收成》
主題十五:碩果累累
1、科學:《強大的祖國》
2、品德:《祖國未來》
大班教案 篇6
主題選擇:
游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征。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fā)展智力。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有著濃厚的趣味性,廣泛的地區(qū)性和獨特的`民族性。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童年的歡樂!我認為民間游戲在幼兒園大有用武之地,我們幼兒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民間游戲的精華為培養(yǎng)幼兒所用。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2、提高幼兒的投擲和快速繞圈跑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沙包一個、在地上畫好邊長為6米的正方形跑城。(里面留一個出口)
2、活動人數:8--14人(大班)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把幼兒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
二、基本部分
1、用"剪子、包袱、錘"的方式決定誰先跑,另一組幼兒分別站在城的四周用沙包打跑城的人,跑到最中心的幼兒為到家,外面的幼兒不能打。
2、幼兒跑到中心后,再跑出來為勝利。被沙包打到的小朋友下場。大;考吧.幼,師網出處跑出來的小朋友可以再跑一次,如果勝利的跑出來,就可以將自己組的小朋友救活。
3、在外面打的小朋友不能到城里去打。只能用這一個沙包,沙包離誰近,誰就迅速撿起沙包退到城外打。
注意:踩線者為犯規(guī),視為無效。
三、創(chuàng)新玩法
1、 民間傳統(tǒng)游戲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班里所有小朋友的喜愛。下午戶外活動,我領著孩子們來到民間游戲區(qū),這里早就畫好了場地。
2、孩子們解散后自動的選擇了愛玩兒的游戲,有的跳十間房,有的跳九間房,有的跳棋盤房。玩兒跑城的小朋友圍成圓圈"手心手背,"他們要用這種方式來分成兩組。
3、教師也參與到游戲中。
四、結束部分跑了一圈以后,孩子們怎么也打不到城里的我,馮田語和李炳都有些懶洋洋的,李先洋也跑得呼呼直喘,看到這些,我故意跑到張佳面前,假裝不知道沙包在她手里,張佳很容易就打到我,她高興得跳起來:"我打到陰老師了。"我失望的說:"我還沒看到,沙包什么時候傳到你手里去了。"我下了場,李先洋也很快被打下來,"我們輸了,該換你們組了。"聽到換人,大家都雀躍起來。
結束活動:幼兒放松,整理場地。
大班教案 篇7
一、設計思路:
打擊樂演奏是幼兒園藝術教育內容之一。它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fā)展節(jié)奏感,而且能發(fā)展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多聲部織體表現力的敏感性,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樂曲《快樂的小牧民》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輕快,具有少數民族特點,非常適合在幼兒園開展打擊樂活動。根據音樂特點,我們采用了由動作總譜導入,逐步累加的教學方法,并選擇了“小鈴、串鈴棒、雙響桶、筷子、沙球”等樂器,讓幼兒在聽聽、跳跳、玩玩、敲敲的過程中不斷感受音樂的美,使以往讓教師和幼兒都感到枯燥、困難的打擊樂演奏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富有樂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層次集體舞《快樂的小牧民》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學習蒙古筷子舞的基本動作,能隨樂合拍的敲擊筷子,掌握××××∣的基本節(jié)奏型。
2、能根據手中筷子上彩帶的不同顏色,學習掌握隊形的變化。
3、初步感受蒙古音樂的`風格,體驗和同伴一同用筷子跳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筷子(人手兩把。一半幼兒用系紅彩帶的筷子,另一半幼兒用系黃彩帶的筷子)。
活動過程:
1、展示筷子,引出課題。
教師:“這是什么?(筷子)蒙古的小朋友到了晚上就會圍著篝火用筷子跳舞,可熱鬧了!”
2、站成大圓,學習基本動作。
(1)原地敲擊筷子(××××∣),并隨樂練習。
教師:“你會敲筷子么?怎么敲?”
(2)在圓圈上行進走并敲擊筷子。
教師:“我們一邊向前走一邊敲!
(3)學習弓箭步敲擊筷子,探索對稱動作。(例如:“可以向圈里敲,還可以怎么敲?”“還可以向圈外敲!)
(4)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的抖彩帶動作,并隨樂練習。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手工教案07-09
大班活動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