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仔細閱讀課文中猩猩
仔細閱讀課文中猩猩1
在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安排上,課標都列出了具體的朗讀要求。課標如此重視朗讀、提倡對語文教材中詩文的誦讀,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語文教育研究者徐英生先生曾將閱讀與講評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予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悟!
《新課程標準》還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課堂上要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讀書的.時間給學生。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闭J真朗讀能讓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多讀,會領悟到一些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也就是文章所表達的意境。語文教學就是字、詞、句、段的教學,因而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融會貫通在其中。那么朗讀時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就閱讀的深入程度和讀取目的的不同,可以把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初讀、細讀、品讀。
一、初讀。
這是朗讀的初級階段,目的在于初步激發(fā)學生興趣,感知課文內容和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己去讀,把知道的說出來,不知道的問出來。這樣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能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產生想進一步理解的欲望。
二、細讀。
細讀,是對課文的再認識,就是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反復朗讀咀嚼文字,理清文章思想,抓住重點,體會其中的深層含義和思想感情。其目的是讓學生一步理解課文,找到文章的重難點。學生通過再次細讀會發(fā)現一些更深層的東西,會對文章結構有新的認識。
三、品讀。
品讀是高層次的讀。它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深入探索文章主旨,欣賞作者用詞、造句、布局的精妙之處,不但要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力求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寫作意圖,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教師要在學生全面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文章的思想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帶著感情去讀,使思想受到熏陶。
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分角色讀。我們要根據文章的需要、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朗讀方式,使學習成果最有效。
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的,學之有道則能事半功倍。語文教學一定要重視朗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必須讓學生感受到讀的魅力。合理地朗讀,正確地朗讀,能提高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仔細閱讀課文中猩猩2
小學語文課文中編排了許多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豐富多彩,是編者針對課文的重點精心設計的,也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正確有效地使用插圖,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因此,作出以下計劃:
一、借助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教學中找好突破口很重要,有的課文中一幅簡單的插圖就是一個重要突破口,因為插圖大多是文章精彩段落內容的體現,它是一種間接的表達形式。教學時,以插圖為突破口,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首先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讓學生有一個全新的感受,在學生發(fā)出驚嘆以后揭題,接著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向學生描述:桂林,位于我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境內,那里山水秀麗,風景如畫,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這樣美的地方,我想同學們一定很想去玩?zhèn)痛快。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去桂林“旅游”。這樣,通過讓學生觀看色彩鮮明的畫面和教師富有表情的描述引入新課教學,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借助插圖理解詞語及文章內容。
課文中形象直觀的插圖,有助于學生理解文中抽象的詞語。插圖是對客觀事物的形象表現,詞語是對客觀事物的抽象表達,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借助插圖來理解詞語可以變抽象為直觀。例如教學《矛與盾的集合》一文時,學生對于“矛”“盾”為何物,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了解“矛”與“盾”的樣子及其作用,從而理解“矛”“盾”這兩個詞的意思。
三、借助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圖文對照,可使課文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易于理解。例如教學《四季》一文時,可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圖畫,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第一幅圖:春天來了,小草發(fā)芽了。第二幅圖:夏天來了,荷花開了。第三幅圖:秋天來了,稻子黃了。第四幅圖:冬天來了,下雪了,小朋友們堆了一個漂亮的雪人。這樣,先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說話,大體了解了課文內容,然后在圖文結合講解課文,學生就容易理解課文內容。
四、借助插圖感悟其中蘊含的道理。
一幅富有啟發(fā)性的插圖,會使學生看后受益終生,激發(fā)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語文教材中就有許多這樣的插圖,教師要善于利用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讀”圖析文,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挑山工》的插圖畫是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位身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教學時,教師可利用插圖,先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后指導學生學習文中有關的句段,在理解句段內容后再引導學生觀察圖畫。這樣,學生就會把這幅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這時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深入認識: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一心朝著目標,腳踏實地,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到達目的。
五、借助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插圖描繪的往往是事物的.瞬間,或者是事物的一個側面,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如果教師加以引導,就能豐富畫面內容。
1、由靜態(tài)的畫面想象動態(tài)的畫面。例如課文《難忘的潑水節(jié)》的插圖上是周總理端著銀碗滿面笑容的和傣族人民在一起。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根據畫面內容想象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祝福的動作、語言,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由圖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動。例如課文《藍樹葉》第二幅插圖上畫的是林園園看著李麗畫的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林園園的動作、神態(tài),從而想象林園園的內心活動。
3、由事物的終結想象它的延續(xù)或發(fā)展。例如課文《驕傲的孔雀》的第四幅圖是孔雀低著頭,花喜鵲對它說:“驕傲的孔雀,湖里哪只鳥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驕傲得連自己的影子也不認識了!苯虒W時可引導學生想象聽了花喜鵲的話后,孔雀會怎么做。
六、借助插圖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中加重了說話的份量,要求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要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話,必須使其有話說。為此,教師必須尋找適當的說話方式,為學生提供說話的材料?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當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此時的學生往往是欣喜的,有的還迫不及待地與同學交談。這時,教師可抓住興奮點,引導他們用語言把畫面的內容表達出來。例如教學《小音樂家揚科》時,當學生理解課文后,教師可讓學生“讀”圖,練習說話,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時啟發(fā)學生以圖為中心,根據畫面進行合理想象,想象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想象圖上沒有出現的內容,使靜止的畫面動態(tài)化,概括的畫面具體化。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揚科跪在小提琴面前,他想對小提琴說什么?此時,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展開想象,各抒己見。在閱讀教學中,以插圖為中心進行說話練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還有利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課文插圖在閱讀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正確理解圖意,不僅有助于知識傳遞的順利進行,還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仔細閱讀課文中猩猩】相關文章:
語文中彩那天教學反思11-25
大班美術課優(yōu)質課教案09-20
足球課教案02-22
舞蹈課教案02-15
課公開教案03-08
手工課教案03-20
下學課教案01-31
小班課教案03-22
名師課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