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味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時間: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作者及人物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木衩婷。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chǎn)階級意識范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
托爾斯泰(1828~1910),不僅是俄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作為俄國和西歐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藝術(shù)作品,把現(xiàn)實主義推向了輝煌的高峰,從而極大豐富了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寶庫。
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列寧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是"全人類藝術(shù)發(fā)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二、出示問題:
1、我們想像中的托爾斯泰墓應該是怎樣的?
2、托爾斯泰墓實際是怎樣的?
3、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4、概述本文的寫作特點。
三、賞析課文:
四、作品賞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讀全文,說出本文主要內(nèi)容
記游托爾斯泰墓,抒發(fā)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讀第一段,它主要寫什么?寫作順序如何?怎樣劃分層次?
寫托爾斯泰墓給人的總印象
寫托爾斯泰墓的地點,環(huán)境,形狀等
寫樹的由來,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
層次:三層(1)托爾斯泰墓宏偉感人。
(2)托爾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爾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愿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間關系
1、兩段間的銜接
有過渡句(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額樹木之下。后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銜接自然緊密
2、兩段內(nèi)容上的關聯(lián)
讀第一段會產(chǎn)生如下疑問:
第一、第二兩層的內(nèi)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們是怎樣統(tǒng)一的?
可以從第二段去尋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賞析文章(以第二段為例)
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間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點題)
3句: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排比)(樸素)
4句:不留名姓(類比)
5句: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他接近人民)
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人民崇敬他)
(破壞寧靜:參觀墓地)
6句:樸素(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句:描寫景物(襯托墓地寧靜、樸素)
8句:樸素,最偉大人物(作者直接贊揚)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10句、樸素、打動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
第三步:重點分析托爾斯泰墓的描寫:
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
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樸素: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
第二教時
一、進一步研讀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自由回答)
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揭示托爾斯泰內(nèi)心對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樸素之中有了一種不平凡的內(nèi)涵。
2、 "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的士兵一樣在世間流失。
把托爾斯泰與流浪漢、無名士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人們感情的波瀾被激發(fā)了起來。
3、"夏天,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沒有奢華的裝飾,描寫自然景物更顯示墳墓的樸素。
景物描寫還渲染出墓地寧靜肅穆的氣氛,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時,景物的變化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感受到一個偉大的靈魂的永恒不變。"
4、作者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襯托出托墓逼真的樸素中所蘊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蓋世,墳墓卻平凡普通,在這個似乎不相稱的統(tǒng)一體中,人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5、作者說托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在在聲說話。"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著紀念。"
6、如何理解"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無論你在夏天或冬天經(jīng)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
托爾斯泰的墳墓極普通、極樸素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土丘,無人守護,無人管理,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名字也沒有。但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面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fā)現(xiàn)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
7、說說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覽托爾斯夫墓抒發(fā)了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
8、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托翁誕生一百周年(1828-1928)。
二、分析寫作特點:
1、結(jié)合感受進行描寫。
2、巧妙運用襯托手法。A、分析下列結(jié)合感受進行描寫的文句:
⑴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更宏偉、更感人的了。⑵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的墳墓。⑶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似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缺迫说臉闼亟d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襯托手法的運用:正襯: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襯: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情感。
三、拓展遷移:
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于"美"的詞語。結(jié)合課文請談談你對"美"的看法。
四、作業(yè):
《導學與同步訓練》基礎知識1 4 5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為河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歷俄國,參觀托爾斯泰墓后寫的一篇游記。表面看這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zhì)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fā)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現(xiàn)作者對樸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設計思想:
首先通過學生自讀,教師范讀整體了解課文內(nèi)容;再通過介紹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引導講述、學生討論把握課文語言,體味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味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
3.掌握對比手法和襯托手法。
。ǘ┻^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nèi)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最美”?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味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
(二)教學難點
“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命終結(jié)無可避免。古往今來,世人對生命的最后的驛站——墳墓作了各種不同的詮釋。墳墓通常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樣的墳墓是美的墳墓?讓學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間有哪些美的墳墓?
課件展示世間公認美的墳墓的圖片并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幻燈片25)。請同學們概括出這些墳墓的特點(幻燈片6)
作者認為上述的墳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許人?
作者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樣的墳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們一起隨著作者來到俄國參觀世間最美的墳墓——托爾斯泰的墳墓!(課件展示托爾斯泰的墳墓的圖片,幻燈片8),并介紹托爾斯泰其人
3.托爾斯泰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9-14)
二、引導點撥,展開教學
。ㄒ唬┮龑W生感受托爾斯泰墓與前面列舉的名人的墳墓的差異(課件出示圖片,幻燈片15,使學生直觀地加以比較,從而得出結(jié)論),試用一詞概括對托爾斯泰墓的.整體感覺——樸素。
(二)聽讀課文(課件出示幻燈片16,播放課文朗讀),劃出值得注意的字詞以及體現(xiàn)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
1.正音(課件展示:幻燈片17)
2.體現(xiàn)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課件展示:幻燈片18)
師點撥:托爾斯泰墓的周圍,該有的卻什么都沒有,我們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的陽光、白雪、一個長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柵欄,以及四周盛開的鮮花和幾株大樹,聽到的只是清風拂過樹梢時發(fā)出的“颯颯”聲響。如果要給這樣的“樸素”再加一個修飾語的話,那便是文中的一個詞——逼人。的確是“樸素”撲面而來,不知道同學們感受到了沒有。下面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1.請一些同學談談讀完了這些文字,除了“樸素”,還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師小結(jié):我們還感受到了一種“美”,這里景色優(yōu)美,環(huán)境寧靜,很美。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親臨墓地的人們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明確: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震撼每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課件直觀展示,幻燈片19)
3.再找出表現(xiàn)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確: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4.師點撥、引導:來這里參觀的人們心里受了強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個“之最”來表達感受——世間最美、最宏偉、最難忘的墳墓。感受都比我們深刻。這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思考:托爾思泰墓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樸素,與人們的崇敬形成了怎樣的聯(lián)系,這種關系說明什么?
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幻燈片21)
。ㄋ模┨接懀赫埻瑢W們談一談對美的認識。
1.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2.師點撥:托爾斯泰墳墓的美,其原因不僅在于它的形式,還在于托爾斯泰本人的一種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其實“美”不僅僅是指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有形的東西,它還包括那些強烈地沖擊人們的心靈的、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強烈,審美的效果便越好。“美”還在于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幻燈片22)
(五)思考:文章結(jié)尾為什么要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
課件展示三位偉人的墳墓圖片及簡介(幻燈片24,25,26)
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明確:對比。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他們的墳墓雖然豪華、華麗,但這并不為過,這和他們偉人的聲名是和諧統(tǒng)一的,而托爾斯泰墓的樸素與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們認為它是最美的,那就讓這位偉人享受這種自然、寧靜,幸福地安睡在這片遠離塵囂的林陰里,讓我們默默地向托爾斯泰墓告別吧!
三、拓展延伸
討論:對學生化妝,穿高檔華麗服裝的看法。
四、作業(yè)
。ㄒ唬┳x一部托爾斯泰的名著
(二)預習新課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1、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 必修)語文教材第
一冊第三單元《外國散文兩篇》中的第一篇,這是一篇課內(nèi)自讀課文。
本單元由四課五篇文章組成,其中一篇記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兩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單元教學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內(nèi)容要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單元前幾課已經(jīng)對單元學習重點“概括要點,提取精要”進行了學習,本課
主要解決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
2、課文簡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這似乎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zhì)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fā)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
3、教學目標:
高中教學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訓練要求中明確提出“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強調(diào)“三突出原則”,即突出“大綱要求”,突出“課文重難點”,突出“學情特點”,依據(jù)本課文“自讀提示”和“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領會本文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的對托爾斯泰偉大人生選擇的贊美。
。2) 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 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繼續(xù)訓練概括文章內(nèi)容要點,揣摩語言的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本冊前面單元學習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等閱讀方法,結(jié)合本單元具體情況,我把“概括要點,揣摩語言”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之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guī)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則被定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要求:課堂教學要貫徹啟發(fā)式原則,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考慮到本文在單元的位置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打算采用“自讀與點撥教學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即在誦讀熟悉的情況下,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達成目標。
具體教法是:
(1) 誦讀激情法:就是在誦讀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會文章的美感。
(2) 問導法:這里的“問”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串講串問,而是一種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心智的具有點撥意義的“問”,這里的“導”就是引導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3) 點撥法:即“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當學生思維出現(xiàn)障礙時,就要教師幫助點撥,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三、說學法:
大綱要求:“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葉老也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學習指導和能力訓練上,我的做法就是“導讀為重,理解為主,訓練為輔”。
(1) 速讀課文,習用圈點、勾畫、批注法。
(2) 在教師指導下,理解樸素美的含義和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3) 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
四、說教學程序:(安排一課時)
(一) 本課的課堂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偉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墳墓建成一個什么樣子呢?
。▽W生自由討論,指名回答)
那么,作為一代偉人的列夫托爾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板書課題),看看在他筆下“托爾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導語的設計不僅在于激趣,還在于激思,激情,而且應爭取學生的參與,挖掘?qū)W生智力潛能,激活他們的.思想,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本課的順利進行作準備。
(二) 交代學法:
此前已有有關的閱讀知識作鋪墊,為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其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勾畫、批注、質(zhì)疑、討論等方法,把握課文,達成目標。
。ㄈ 自讀指導:
1、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課文。
(1)解決生難字詞。
。2)感情基調(diào)。
在朗讀中,注意體味作者語言的特點,體會景物描寫中滲透的感情色彩。
誦讀的目的在于激情,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能正確理解作者包含的深厚的感情。其次,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是進行閱讀理解關鍵環(huán)節(jié)。
2、整體感知,概括要點:
整體閱讀是進行閱讀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圖與大體走向,概括要點,語言要簡明,如文中有現(xiàn)成語句,可借助有關詞語概括;如沒有,可用自己的話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問導法與點撥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
。1) 文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點撥:樸素。
。2) 托爾斯泰墓具有哪些具體的特征?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描寫的?
點撥:沒有:十字架 墓碑 墓志銘 名字
只有: 小小長方形 土丘 鮮花
沒有: 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 敬意
對比手法。
。3) 為什么說樸素是最美的?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不要求答案統(tǒng)一。
3、辨別篩選,提取精要: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打算采用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即讓學生自由的進行閱讀交流,勾畫,找出相關的語句,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 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點撥:學生找出后,全班齊聲朗讀。
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托爾斯泰墓周圍的自然景物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了墳墓的樸素。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也給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增添了溫暖、優(yōu)美的色彩,使讀者不僅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2) 篩選并概括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的句子。
點撥:托爾斯泰墓是作者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中最宏偉、最感人的,它的逼人的樸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四) 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達成課堂目
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5個題,從不同方面訓練學生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題:
1、“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漢一樣坎坷,曾像士兵一樣戰(zhàn)斗。
B(他)終于與流浪漢、士兵那樣的社會底層民眾融為一體。
C(他)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士兵一樣在世上消失了。
D(他的聲名)像流浪漢、士兵等勞苦大眾那樣被社會吞噬。
2、作者用那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p>
A可以顯示出三人與托爾斯泰思想品格的差異,從而表明托爾斯泰才真正偉大。
B從墳墓的迥然不同的風格,可以反襯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
C三個人都聞名世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D前文雖提到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偉人的墓不同,但較籠統(tǒng),以這三人的墓為例,讀者才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3、者說托爾斯泰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
具體表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4、如果要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huán)境和形狀,下面的語句中哪四項是必不可少的?
A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
B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
C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
D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E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F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G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H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
L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
5、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從題材、技巧、思想內(nèi)容三個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帶著情感閱讀文本,揣摩語句,概括提煉文章主旨。
2.學習課文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情感的藝術(shù)技巧。
3.學習課文通過寫景狀物體現(xiàn)主旨的方法,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4.引導學生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nèi)涵,感悟生命真諦,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了解、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理解托爾斯泰墓“美在何處”,“為何最美”。
2.體會文章如何運用清麗簡潔的語言描繪景物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結(jié)合實際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教學難點
1.本文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死觀,學生首先會對文章的取材及內(nèi)容有疑惑;另外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必須了解兩位文學家的精神內(nèi)涵,這對學生又是一難點。
2.引導學生挖掘“樸素美”的內(nèi)涵,把握文本的主觀性和學生的個人體驗的結(jié)合點,避免產(chǎn)生距離感。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閱讀法、誦讀法、問導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學生課前借助名著類書籍或上網(wǎng)查資料,以PPT的形式完成《尋找托爾斯泰》、《尋找茨威格》這一主題作業(yè),準備介紹給全班同學。
2.課前閱讀或者欣賞影視:托爾斯泰的《復活》、《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閱讀茨威格的《回望昨日的憂傷》等作品。
二、課堂導入(結(jié)合學生的介紹對托爾斯泰加以總結(jié))
以《追夢人·神秘園》為背景音樂配以說明文字如下: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震撼世界文壇的響亮名字;
一位出身貴族卻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學巨匠;
他被譽為“19世紀俄國的巨人”、“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者”和“天才藝術(shù)家 ”;
他是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被公認為全世界的文學泰斗;
他是一位文學巨匠,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shù)技巧辛勤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他創(chuàng)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里程碑;
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shù)探索的總結(jié),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那么,擁有著如此輝煌成就的偉人最終會將自己的靈魂安息于何處?
讓我們懷抱最真摯的感情和作者一起瞻仰托爾斯泰靈魂的安息之地吧。ǔ鍪菊n題)
三、課文學習
。ㄒ唬┙榻B閱讀法:
通過反復的誦讀來疏通音義、理解內(nèi)容、體味感情。朱熹說:“文須多誦數(shù)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現(xiàn)’,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四級閱讀法:
音義讀——文意讀——情境讀——美感讀
。ǘ┓旨夐喿x。
一級閱讀(音義讀)
1.詞語積累
塵囂chénxiāo 蔭庇yīnbì 禁錮jìngù
颯颯sàsà 穹隆qiónglóng 墓冢mùzhǒng
2.多音字
空 空kng地
挖空kōng
3.形似字
當 即jí
既jì 然
二級閱讀(文意讀)
1.速讀課文找出客觀描寫托爾斯泰墳墓的句子,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在文本中圈畫出關鍵句、關鍵詞)
。1)描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明確:
、佟斑h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②“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
③“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堋帮L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2)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墳墓特征——樸素
只有:長方形土丘、幾株大樹、開滿鮮花、不關閉的木柵欄
沒有:守護者、管理者、十字架、墓碑、墓志銘、姓名
2.跳讀課文畫出作者對托翁墓直接評價的句子,討論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1)作者對托翁墓直接評價的句子
明確:
、佟拔以诙韲姷降木拔镌贈]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凇八膲災钩闪耸篱g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邸叭藗冎匦赂械,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能打動人心的了。”
、堋斑@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
、荨翱瓷先ザ疾幌駱淞种械倪@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
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
(2)概括茨威格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也用文中的一個詞)
總體評價——最美
。3)探究:聯(lián)系兩次閱讀的結(jié)論,我們可以在“樸素”與“最美”之間替茨威格畫上等號,那么你是否認同呢?請從以下的一些世界著名的陵墓與托爾斯泰墓的對比中去思考,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請同學簡單介紹托爾斯泰和茨威格的背景資料——知人論世,深入挖掘偉人的人格力量。
明確:
墳墓的風格與主人的人格完美的結(jié)合——“返樸歸真”之美
作者的思想與托翁的思想驚人的一致——“心靈相通”之美
開放的圣地與游人們的呵護配合默契——“世人認可”之美
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nèi)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級閱讀(情境讀)
1.要求學生以導游者的身份,根據(jù)課文的描寫,向前來瞻仰的游客介紹托爾斯泰墓。
2.采用的藝術(shù)手法:對比(詳講)、排比(略講)、白描(略講)
排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保ㄍ怀鐾袪査固┠沟臉闼兀
白描:(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對景物的描繪抒寫個人情感。
例如:“夏天,風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A: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活潑的景物可增添一點生氣和溫暖的色彩,使讀者不僅感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B:墓地周圍的自然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出墳墓的樸素。
C: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
3.探究:作者是如何讓我們身臨其境去感受到墳墓之美的?
明確:
對比的運用:
。1)無名墓冢 ——偉大聲名
。2)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其他偉人墓的奢華
。3)瞻仰者的心情 --觀賞者閑情
。4)尊嚴圣地 --孤寂冷清
。5)永為后人敬畏朝拜--無人守護、無人管理
4.想一想:與幾位偉人的墳墓的比較能表明什么?
明確:托爾斯泰墓與拿破倫墓穴和莎士比亞石棺的奢華美相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狈匆r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和“宏偉”,使讀者產(chǎn)生更具體深刻的印象。
5.品味語言:文字清麗簡潔,行文樸素自然,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卻蘊含作者深摯動人、油然而生的熱烈感情。
四級閱讀(美感讀)
1.拓展閱讀,體會感受。
(1)世間最美的墳墓——逼人的樸素。
對有的人來說,墓地就是他的一種生命體態(tài),一副心靈表情。托翁墓便和其作品一樣,為世間添設了最壯闊最優(yōu)美的人文景觀。這位一生都夢想作農(nóng)民的人,終于有了一間樸實得可被稱作“農(nóng)舍”的茅舍,他睡在自己親手種下的陰涼里,那陰涼將隨著時間的飄移而愈發(fā)盛大……
墓地——如果非要為生命留下遺址的話,那它應該是富有美感的,應充分體現(xiàn)“生命”特征(而非“死亡”特征),應注重地理節(jié)約、以不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完整性為前提。如此,墓地將不失為人類生態(tài)中的一抹重要風景。
應以對生命的尊重態(tài)度對待它,應最大限度地賦予它以愛意和活性。一塊好的墓地,看上去應像“家”一樣,是適于生命居住的地方:干凈、樸素、安謐、祥和、自由,陽光、水分、草木、風雨、呼吸皆充足,符合生命本身的審美設計和要求。因為,它是一個靈魂永遠棲息和長眠的田園,是生者為自己保存一段情感一場懷念的地方,是人間離上帝和天堂最近的所在。因此它最神性、最人道、最純凈……
世上有些墓地,雖巍峨巨碩,如宮殿般豪華,卻由于缺乏自然感和生命性,并不感人。比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中國的秦始皇陵、明孝陵……凸起的都太夸張、太生硬,有意突出“業(yè)績”反將生命格式化,強調(diào)權(quán)力至尊反使人格符號化,扎眼的體形,空蕩蕩捆著一團死氣和歷史瘴霧,太具表面的公共色彩和彰顯意味,太具物質(zhì)的膨脹力……總之,有一種疏遠人世的工具味,讓人覺得那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廟宇或殿堂,高高在上,流布奢華糜爛之感,雖威風凜凜,反遠離了人間體息和泥土的溫情,一點兒不像生命棲息的地兒。
。2)《有的人》節(jié)選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2.總結(jié)
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間最美的墳墓》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nèi)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頌托爾斯泰不重名聲、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最動人。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與列夫托爾斯泰及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
2.研讀課文,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
3.掌握對比、襯托等寫作手法。
4.通過閱讀課文,提升對美的判別和認識能力,提高審美品味,培養(yǎng)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掌握對比、襯托等寫作手法。
2.通過閱讀課文,提升對美的判別和認識能力,提高審美品味,培養(yǎng)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難點
分析作者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課前準備
搜集作者與托爾斯泰的有關資料。
教學方法
朗讀 分析 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東西,總能帶給我們美的愉悅,美的享受。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晃動著美的身影,比如年輕清秀的面龐,設計精美的黑板報,以及我們上學時一晃而過卻印在心里的藍藍的海,這些因為和諧,因為色彩,都能給我們一種美感。再如高大宏偉的建筑,潔白堅挺的紀念碑,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園,因為宏偉,因為莊嚴,也給我們一種美感,一種肅穆美。然而,還有一種美,與這些都不相同。既沒有色彩奪目的外表,也沒有高大宏偉的氣勢,但卻被稱作“最美”——世間最美的墳墓。
只是一個小小的、長方形的土丘,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甚至連死者的名字都沒有,為什么能被稱為最美?美在哪兒呢?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xiàn)出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茨威格寫的一篇《世間最美的墳墓》。
二、檢查預習。
組內(nèi)交流搜集的資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爾斯泰。師補充介紹寫作背景。
明確: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暴行而自感無能為力,流亡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于巴西首都里約熱內(nèi)盧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人間的罪惡不義發(fā)出最后抗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創(chuàng)作,登上了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戰(zhàn)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chuàng)作總結(jié)。《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shù)總結(jié),是他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長篇小說。尚有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寫作背景:茨威格于1928年——托爾斯泰誕辰100周年,瞻仰了托爾斯泰墓,被墳墓的樸素及透過樸素流露的偉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篇游記抒發(fā)了對托爾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標。
多媒體展示四個教學目標
四、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朗讀課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思考:為什么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圖片托爾斯泰墓。(幻燈顯示)
2.這就是茨威格筆下的世間最美麗的墳墓。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墓到底美在哪里呢?我們通過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能發(fā)現(xiàn)它的美?
明確:(1)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2)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3)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
3.體現(xiàn)了托爾斯泰墓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自然、普通、樸素、寧靜
樸素 遠離塵囂 沒有裝飾 沒有墓碑
4.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fā)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
5.這種樸素對到他安息地來的人又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影響?
明確:“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薄霸诮裉爝@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紀念!边@種對內(nèi)心的強烈震撼引發(fā)的是一種崇高的敬意。
6.作者在描寫了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之后,又說明墓中“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此處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以及作用?
明確:對比。墓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強烈的對比。
作用:更能襯托出托爾斯泰的偉大,給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7.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對比的運用嗎?對比說明什么?
明確:有,是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幾位偉人的墓的對比。
出示圖片拿破侖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幻燈顯示)
說明:更表明托爾斯泰墓的“樸素”,使讀者產(chǎn)生更具體深刻的印象。
作者正是通過對比這種寫作手法,生動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托爾斯泰墓的美。
可見,對比在寫作中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便可以采用,這會使你本來平平的文章出現(xiàn)一點閃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五、討論發(fā)言,拓展延伸。
在茨威格的眼中,托爾斯泰人格的樸素美是美的,那在我們的眼里,什么是美呢?
(同學發(fā)言,簡評,總結(jié))
大家所說的,無論是外表美還是內(nèi)在美,都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也就是心靈上的一種震撼,所以,真正的美是不僅能有一種瞬間的愉悅,還要能引起內(nèi)心長久的震撼,這種內(nèi)心的震撼又會賦予事物更持久的美感,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泵涝趦(nèi)心,讓我們記住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讓自己的青春因為可愛而在生命中留下一個美麗的回憶。
六、課堂小結(jié)。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墨描寫了一個極為樸素的墓地,盡管這是一個極樸素的墓地,但他與偉人高尚的心靈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這世間最美的墳墓中。使文章內(nèi)容與形式、情感表達與理性思考完美統(tǒng)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多媒體顯示)
七、布置作業(yè)。
結(jié)合自身感受,依據(jù)本課的寫作特點寫一篇讀后感。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6
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文寓情于景和對比的手法。
2.學會抓住關鍵句品讀文本的閱讀方法。
3.領悟“美”的內(nèi)涵,感受托爾斯泰樸素中蘊含絢爛、平淡中蘊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抓住關鍵句品讀文本的閱讀方法。
2.領悟托爾斯泰人格境界之樸素中的絢爛和平淡中的醇厚。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問題設置法+品讀法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跟著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腳步,去俄國探訪一處世間最美的墳墓。
二) 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1、這處墳墓埋葬的是哪一位偉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哪些情況?
2、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美”字,有一個同義詞,那就是——
漂亮和美有何不同?
。ㄍ庠诘;視覺感知;B、可以是內(nèi)在的,需用心體會)
3、美需用心體會,那么請大家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融入情境。有感情散讀課文,用心去體會托爾斯泰墓的`美。
4、學生描述:托爾斯泰的墓地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找出課文中的語句。
5、當你面對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長方形土丘,你會產(chǎn)生一種“最美”的感覺嗎?
(引發(fā)學生的討論)
三)精讀課文,賞析:
1、提問:像托爾斯泰這樣偉大的人物,完全有資格享受世界上最豪華的葬禮,長眠于最華麗的陵墓中,可他為什么會默無聲息地埋身于這片土地?
A、托爾斯泰的愿望B、兒時往事和關于幸福的奇妙許諾
2、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托爾斯泰要追求的是這種幸福?(安寧的幸福)
教師補充:聯(lián)系他的生平。
從墳墓那樸素的外觀上,我們看見了托爾斯泰那——樸素的靈魂
3、現(xiàn)在大家覺得這個墓是不是比你們初次感受時美一點了?看出其中的豐富的內(nèi)涵。文中將托爾斯泰墓與那些墓作了對比?作者對這些墳墓有何評價?
拿破侖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
托爾斯泰墓更美,“最美”。
4、齊讀課文第二節(jié)。體會一下長眠于這片樹林中的托爾斯泰感受到的幸福吧。
說說幸福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環(huán)境美)
5、文章是怎樣描寫環(huán)境的?這段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最打動你們的是那些詞語?為什么?
6、能體現(xiàn)參觀者崇敬之情的有哪些句子?(態(tài)度、情緒、舉止)
后人為何對托爾斯泰有如此之高的敬意?(崇敬他人格的偉大)
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成就。
六、總結(jié)全文:
xxx
七、作業(yè)布置:
1、系統(tǒng)了解一下托爾斯泰的生平和思想,寫一篇人物評傳。
2、有計劃地選讀托爾斯泰的作品。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愛迪生救媽媽》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計02-24
初中語文《社戲》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范文06-08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設計07-29
《最奇妙的蛋》中班語言優(yōu)質(zhì)課教案01-16
中班優(yōu)質(zhì)教學活動教案01-12
《最苦與最樂》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