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朱自清《綠》教學設計(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自清《綠》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自清《綠》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溫州仙巖梅雨潭那充滿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其間所跳動著的作者勇于進取的激情。
2、學習本文剪裁得當、結構精巧、寫景傳神、情景相生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狀物抒情語言的強大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筆下綠的美,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教師導讀、學生討論。
教學設想: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則是為它而設的,即不但為它營造背景,而且還為突出梅雨潭的綠的令人驚詫提供別致的襯托物。這樣,就在教學上為我們提供了審美比較的可能。為此,擬以審美比較為教學思路,以段落閱讀訓練帶動全文的閱讀鑒賞為教學方法。通過對第三段設計的導讀訓練題,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并輔之以點撥,讓學生在審美比較中,領略自然美、藝術美和語言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問: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從學生整體把出來。握課文入手,教明確: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給學生進入文本
(二)閱讀分析課文的方法。
1、1、問: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
(2)點體會文中關鍵句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給解綠。讀、理解文本的
2、問:為什么有第一個作用?鑰匙
明確: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前,寫的是揪草攀石的開始追捉,而在這之后,寫的則是步步追捉;從整體,而漣漪,而水光,而水色,并進而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與之款款交談,拍著她、撫摩她、吻著她,送她一個芳名。
3、問:又為什么有第二個作用?
明確:所謂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搭配上其他事物來突出主要事物的藝術手法。就本文來說,作者謳歌贊美的綠是梅雨潭,寫梅雨瀑是為了用來突出梅雨潭的綠,以更充分地顯示綠的令人驚詫。即以美的事物襯托更美的事物。
4、朗讀第二段,問:你覺得作者筆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導賞析美地方最美?
明確: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問:對于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體會、感受明確:寫梅雨亭,用蒼鷹這個直接展示景物形態(tài)的比喻,作者對美的用踞、展、浮等動詞,逼真地刻畫了梅雨亭上下懸空表現(xiàn),學會和亭角翹向空中的動態(tài)形象。寫水花,不說濺、不說落、不說飄,感受文學作品而說送,說鉆,即寫出了水花的細、輕、冷、滑的質感,所描繪的美。
又寫出了它的活潑可愛,有靈性,突出了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所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6、朗讀第三自然段。
7、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比喻: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她松松引導體會美的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表現(xiàn)手法。
現(xiàn)了綠的光潔、明凈、透明、潤澤。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寫出了綠的迷人可愛。
對比:綠楊太淡了,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寫綠的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想象和聯(lián)想:我若能我若能。表現(xiàn)了梅雨潭的綠有靈性。
8、問:作者筆下的綠和瀑你覺得哪一個更美?為引導討論,激什么?發(fā)審美感受,明確:綠比瀑更美。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寫綠養(yǎng)正確審美能力。運用了加倍描寫的藝術手法,從多側面多角度具體細致地描繪了綠的種種特點:從視覺的角度,從潭水的面積形狀寫它像荷葉;引導體會從語從綠波寫它像裙幅;又從觸覺的角度,從水的亮度寫它像明油、言文字中感受像蛋清;再從感受的角度,寫潭水的潔凈像碧玉;然后又多方比美的方法,從而較,廣泛聯(lián)想,經過這樣的描摹、渲染,一泓潭水便在作者筆下學會審美。立體化地呈現(xiàn)于人們的眼前。而寫梅雨瀑,雖然也十分逼真?zhèn)魃瘢冀嵌容^單一,只是從視覺的角度寫了亭的姿態(tài),寫了瀑布的遠景和近景,就是寫水花,也僅是寫它的色澤、形狀和活潑可愛的靈性。所以,在梅雨潭的綠面前,便只能屈居于襯托地位,也就無怪乎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
二是作者以跳動于字里行間的深情在感染著我們。段首以招引和追捉兩詞,傳神地表達出作者心旌搖蕩的激情。招引是客觀物象影響于游覽者,追捉則是游覽者傾注感情于客觀物象。正因為如此,揪、攀、探身、鞠躬諸詞,以及一連串短句,便是追捉的具體表現(xiàn)。所以,即使瀑布在襟袖之間撞擊飛濺,作者也心中已沒有瀑布了,只隨著潭水而搖蕩心醉深酣而不能自持,不禁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然而,這只是一個妄想。那么,描摹她呢?同樣是一個妄想,可愛的,我將什么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贊頌之情奪口而出,稱呼而由她變?yōu)槟悖裢、陶醉、傾而生的百般珍愛之情則傾瀉而出,想裁為帶、挹為眼,最后還是舍不得,情不自禁地拍著撫摩著你,掬你入口,至此,作者的感情在與景物描寫的交融中已抒發(fā)到了極致,而讀者的感情也被這如畫的美景和濃烈的詩情激發(fā)到了極致,于,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便成了作者和讀者的共同心聲。而正是在這里,作者一方面完成了一個熱情奔放、追求光明的自我形象的塑造,突出了愛綠的主旨;另一方面,則顯示了文章結構的精巧:
。1)開頭與結尾重章疊唱,強化了感情的力量;
。2)第二段為第三段鋪墊和蓄勢,強有力地襯托出綠的令人驚詫的.美。
(三)總結
1、1、問: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色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抒發(fā)了對綠的由衷喜愛,那么,作者為什么如此熱情的謳歌綠色呢?
明確:綠色是一種象征生命的顏色。本文作于北伐戰(zhàn)爭的醞釀時期,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學生再讀課文。
(四)作業(yè)練習
1、畫出課文所有的比喻句并標上序號,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在充分感受美。
2、仿照第三段的寫法,運用比喻、比較、擬人等手法描寫你熟的基礎上,激悉的一種景色。發(fā)創(chuàng)造美。
反思:新的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也有賴于健康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形成,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獲取和增強語感的過程!毒G》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從的語言到所描寫的景物都具有強烈的審美因素,為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具體感受文章精美的語言,進而領略文章的美,引領學生走進審美之中,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態(tài)度和審美感情,學會感受美,激發(fā)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在教學思路上,就把引導學生進行審美比較作為貫穿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對梅雨瀑和梅雨潭的比較中,充分感受梅雨潭美之所在。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選擇梅雨瀑和梅雨潭之間的過渡句為切入點,有此帶入對兩者的比較,使教學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種審美境界,為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依據感覺、感知和感悟逐層遞進的過程為教學的程序。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學生的閱讀和品讀,讓學生在全文的閱讀中獲得美的感覺,從對第三段的精讀中獲得美的感知,通過教師對第三段設計的導讀訓練題中,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課文,進而獲得美的感悟。
但是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的活動顯得過多,而學生的主體活動不足,學生的主動探求研究學習的時空不夠。
朱自清《綠》教學設計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綠》。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綠》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學會讀書六:讀書動筆)(自由讀寫單元)中的第一課、散文教學的特點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學散文,會破壞文章的整體韻味和優(yōu)美意境。而鑒賞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美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特點這篇散文精巧縝密的構思、優(yōu)美明快的語言極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賞;同時它又篇幅短小、內容淺易,適合鑒賞。
第二點、教學目標,重難點
1.德育目標:《綠》寫于1924年,當時朱自清先生還保持著五四時期青年人勇于進取的勢頭,文中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情感,因此應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促使學生保持健康、樂觀和進取的心態(tài)。
2.知識目標:結合散文教學特點和本文的特點,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在賞析中體會布局謀篇的技巧和寫景的生動含情。
3.能力目標:素質教育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培養(yǎng)全方位的人材,就語文教學而言,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而后兩者正是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
(二).教學重點傳統(tǒng)語文教學把課文僅當作學習的對象是不當的,正確的認識應是把課文當作借鑒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所以我把構思和語言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ㄈ虒W難點本文題目?作者為什么不入筆就寫綠,在描寫綠的過程中又變換了人稱,這是本文的難點,需要引導學生弄懂。
二、學情分析
1.傳統(tǒng)散文教學重分析、輕鑒賞,忽視了學生對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學生的理性思考,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學鑒賞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學需要鑒賞。
2.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時間,他們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對散文的基本特點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也具備了鑒賞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鑒于以上關于教材和學生兩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處理為文學鑒賞課)
三、說教法
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為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多媒體教學-激發(fā)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fā)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fā)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認為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討論以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學習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養(yǎng)成口齒清楚、態(tài)度大方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安排鑒于以上分析,本文擬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后,集中精力朗讀和研讀,體會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標,并布置構思和語言方面的思考。本節(jié)課則抓住兩個重點進行賞析,并根據學生課前提的疑問適當調整,完成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ㄎ澹虒W方法鑒賞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的作用則?因此重在點撥,輔之以簡明的提問和必要的小結,即可完成教學任務。
(六).教學輔助手段為創(chuàng)設賞析氛圍,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采用投影儀、電腦及相關軟件。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介紹鑒賞要領,明確鑒賞內容。
(二).放投影,聽朗讀,創(chuàng)設鑒賞氛圍
(三).賞析構思
總體設計:千字短文,內容充實,立意深刻,沒有縝密的布局是不行的,賞析的`關鍵是抓重點,引導得法。
賞析重點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簡明的問題引導。
具體作法:
1.第二段問題設計(落實難點)A文章描寫對象是綠,在首段點題后,第二段卻先寫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寫到梅雨潭的綠,這不游離主題嗎?不會使文章顯得拖沓嗎?(由以上兩個判斷提問引入下面的主要問題)B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這樣寫與直接就寫綠效果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導學生體會本段對主體的鋪墊和襯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灑脫的特點。)
2.首尾問題設計
A在表達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復?(由此判斷提問引入下面問題)首尾各有什么好處?(采用電腦限時學生搶答方式,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形成教學的第一個高潮。)
B首尾部分與文章主體有什么聯(lián)系?(以此引導學生體會本文一線貫穿的特點。)小結:全文緊緊圍繞驚詫于綠,既搖曳多姿,又縫合緊密,結構極其精巧。
預期效果:本部分雖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學生能夠體會出本文構思的精巧所在。
(四).賞析語言
總體設計:兩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體,重點賞析,第二段略化處理。此步驟重在點撥。
具體作法:
1.第二段動詞運用精當,從中選定三個詞代表性地賞析。(此為點)
2.第三段描寫充分,字字珠璣,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發(fā)言,教師進行適當點撥。(此為面)
小結:教師明確本文語言準確、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特別強調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對學生的啟示,同時說明第三段寫景抒情層層深入的特點。l預期效果:學生各抒已見,爭相發(fā)言,形成課堂教學的第二個高潮,但因基礎不同,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表達得很透徹,但教師仍要以鼓勵為主,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鑒賞中來,使其有所收獲。
。ㄎ澹目偨Y強化本節(jié)重點,并提出今后要多鑒賞文學作品的要求。
。贾米鳂I(yè)為促進學生深入賞析,要求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要點,針對本文的構思或語言寫一篇篇幅不限的賞析文章。
綠(奇異、醉人)朱自清
梅雨亭(一)比喻
梅雨瀑(二)對比
梅雨潭(三)奇妙的聯(lián)想和擬人
層層烘托表達了熱愛自然贊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朱自清《綠》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綠》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個自由讀寫單元,主題仍是“學會讀書”,意在讓學生“讀書動筆”,自由讀寫,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圈點批注等讀書動筆的基本方法,逐漸養(yǎng)成讀書動筆的習慣。朱自清的《綠》安排在首篇,從教材的處理可以看出教科書編寫者意圖以此篇作為“讀書動筆”的范例!毒G》是朱自清早期的游記散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
二、說目標
2011年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將“豐富的語言積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列為語文素養(yǎng)基本要素和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依據教材對文本的定位,確定如下目標:
1、圈畫美詞美句,熟讀成誦,積累本文中新穎貼切的比喻和疊詞。
2、模仿教材的旁批示例,圈點寫批注,學習作者多角度地細致描繪景物特點的方法;初步了解作者早期散文的“女性擬人格”寫法。
3、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情感。
其中目標1、2為重點,目標2為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與引領者,應發(fā)揮其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本課主要采用點撥法和講析法。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在點撥中鼓勵學生讀出對文本個性化的理解,并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形成對話。
主要采用的學法:
1、誦讀法;
2、圈畫批注法;
3、自主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
基于文本的特質,教學本文須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
四、說教學時數。教學本文采用一節(jié)課時。
五、說過程:
。ㄒ唬⿲胄抡n。師生共同回憶初一初二學過的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共同背誦《春》的結尾部分,教師歸納朱自清散文“新穎貼切的比喻”的特點,由此切入,進入新課的第一個活動。
【設計意圖:回憶舊知,激活思維,自然切入】
(二)活動一:初讀課文,圈畫標注,積累妙詞佳句。
學生活動:
1、用圈點符號,標注出生字生詞,畫出你認為的關鍵句(總括句、過渡句,表明作者觀察點變化的句子)、妙詞佳句。
2、同座交流,求同存異。
3、集體交流,標畫出大家認可的美詞美句。
教師活動:指導誦讀,小結。
助讀資料:PPT顯示常用的圈點符號。
【設計意圖:根據本文遣詞造句的特色,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在交流中豐富積累,為下面的教學張本!
。ㄈ┗顒佣涸僮x課文,仿照課文旁批示例,選讀選注。
學生活動:
1、選擇一個段落進行批注,寫一段話?梢詮膬热堇斫獾慕嵌龋Z言品析的角度,段落結構的角度……
2、集中交流
教師活動:
1、教師示例,出示PPT;
2、巡視指導。
3、教師歸納,PPT集中出示批注的句段,學生齊讀。
。1)有開頭結尾的呼應藝術;
。2)第二小節(jié)的襯托作用;
。3)第三小節(jié)的行文思路……
助讀資料:孫紹振先生的解讀片段。
【設計意圖:學生自讀文本,圈點批注,進行片段寫作。這是一個自主賞讀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進行學生閱讀能力真實有效的訓練。助讀資料的展示與教師示例相輔相成,教給學生圈畫批注的具體方法;最后的教師的歸納和集中展示,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刻和全面。這一環(huán)節(jié)避免了一般情形下的閱讀教學師生的碎問碎答的弊病,形成對話生動有效的閱讀教學局面!
。ㄋ模┗顒尤和ㄗx全文,合作探究,理解作品特點。
余光中先生評價說,朱自清的散文充滿“女性擬人格”的寫法。簡單地理解就是朱自清喜歡用女性形象設喻。你從課文中讀出來了嗎?把你的發(fā)現(xiàn),作一個分析,寫一段話。
學生活動:
1、學生獨立寫話,完成后與同座交流。
2、班級集中交流。
教師活動:1、教師歸納學生發(fā)言,引導誦讀相關句子。
2、教師結合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講解朱自清先生“女性擬人格”的寫法,并介紹這一風格形成的時代背景。
助讀資料:余光中先生對朱自清散文評析片段。
【設計意圖:我理解的散文教學應把握三個方面,簡言之就是:一是作者獨特的言說形式,遣詞造句的特點;二是作者的所見所聞,理解其獨特的言說對象;三是作者的獨特感悟,對生活的個性化體驗以及人生啟示。三個板塊的三個活動是層層遞進,有序推進的,不斷引導學生從文字表層走向文字的深意,走近作者,走近作者的“這一個”。第三個板塊,是一個話題探究,是一個延伸拓展。】
。ㄎ澹⿴熒偨Y,選讀齊讀,選擇背誦。
六、說作業(yè)
一是背誦《綠》全文;二是用本課學到的圈點批注的方法預習《囚綠記》。
七、說板書(略)
八、說效果
在反復多樣的誦讀基礎上,模仿課文的旁批進行圈點批注訓練,并用寫話的形式,學生應該有較為扎實的收獲。最后一板塊的合作探究,是對作者寫作特色認識的提升,是否有必要對“女性擬人格”這一話題進行探究拓展,還需斟酌。
【朱自清《綠》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朱自清《春》教學設計07-18
《綠》教學設計06-04
朱自清《春》優(yōu)秀教學設計09-04
朱自清背景教學設計06-10
《綠》教學設計(精)09-15
朱自清《背影》獲獎教學設計優(yōu)秀12-13
高中《囚綠記》教學設計08-02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教學設計08-16
朱自清的春教學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