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學反思(優(yōu)選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梅花魂》教學反思1
《梅花魂》一課它有著十分用心的教育好處,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過贊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寄托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根據(jù)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思考和嘗試。以下就是我對在教學《梅花魂》一課時的收獲。
一、從課題入手,激發(fā)興趣
《梅花魂》一課學生剛看到課題就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疑問,教師就順勢以質(zhì)疑入手,從課題“梅花魂”著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nèi)涵為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師提出“同學們見過梅花嗎?你們對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學生簡單回答后,老師利用多媒體圖片向?qū)W生們出示了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課并要求學生自我讀課題質(zhì)疑。學生普遍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梅花魂”是什么?為什么用“梅花魂”做課題?這就很自然的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作者的回憶當中。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資料有內(nèi)在興趣。對這課我采用了從課題入手,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教師利用精心設計的導語配合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大背景,從而對學生們陌生的時代里產(chǎn)生的英雄產(chǎn)生好奇,激發(fā)了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興趣。
二、體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學習
課文中的精彩片斷,作者借助于語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來表達一種情感。教學時教師注意抓啟發(fā)學生用心思維,細細體味語段中含著的弦外之音,一旦學生理解這個意思,就能激發(fā)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出眼淚來,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是透過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在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乎娟給了外孫女。
在導入新課后,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資料,能解答剛才的疑問,請把它劃下來。劃完的同學出聲讀讀你劃的語句,你從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學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學生簡單的說出他們的體會理解后,教師結合課件中聲情并茂的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圖片引導他們感知梅花的特點。在充分體會了梅花“旁的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的特點后,再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這品格,這靈魂,僅僅是梅花的特點嗎?由此問題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點也就是中華民族的特點,是中國人的特點,是有氣節(jié)人物的特點。透過理解“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备M一步的體會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愛梅情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又結合古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補充了課外的資料。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愛國之情,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你想象一下外祖父當時說這段話的情緒,你再讀讀這段話。”這不僅僅體會了外公的感情,也進行了一次有效的詞語積累練習。把第13自然段的資料理解體會后,對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對容易一些了。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進行了略處理,主要體會著老人的情緒讀一讀這樣思鄉(xiāng)的詩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給我講這些詩句,還會給“我”講些什么,由此又鉤連上第7自然段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樣的眷戀祖國,“我”提到祖國是那樣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夠看出外祖父分外愛惜書房里的那幅墨梅圖,“我”偶爾擺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圖上方留了個臟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發(fā)了一通脾氣,然后“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透過閱讀體會“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用細綢子慢慢抹凈”感受對墨梅圖的`珍愛!坝猩詠,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抓住這句話,問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過頭去讀一讀第13自然段,你對這句話又什么新的理解?實際上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愛國心,正是這華僑老人對墨梅圖這種特有的感情證明了他對祖國深深的愛。因為在華僑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純潔最有品格最有骨氣的,它是祖國的象征,不能受到一點玷污。之后老師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是啊,再外祖父心中,這梅花就是民族氣節(jié)的象征,就是祖國的象征,是圣潔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寶貴這幅圖,又為什么將她送給我了呢?”引導學生聯(lián)想外祖父的對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戀祖國的感情。
“在涼颼颼的臘月天,老人親自來到碼頭,淚眼蒙朧地把一個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遞給了我”,這一情結是透過學生深情地朗讀來再現(xiàn)的。
三、創(chuàng)設情境升華情感
當學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國的深情,那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結尾:“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使我想起……!边@給了學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間。設計這以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積累了語言,同時發(fā)散了思維,拓寬了思路。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在這個問題的設計上,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見解,同時也在這個問題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了語言。
當然在此次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嘗試了對《課標》的運用,但幾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問題。如:在整體把握上,文章可略講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顯得“詳略”不是很恰當。在一些細節(jié)處理上還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的更充分。
總之,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注重對于學習新《課標》的嘗試運用,努力營造科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的多元性,重點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議”的方法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個性化學習,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對于閱讀教學研究和嘗試,我還是個初學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繼續(xù)摸索,使自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
《梅花魂》教學反思2
《梅花魂》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第六課的一篇精讀課文。梅花寒霜傲放,為人們賦予了堅強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課文由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梅花年年開,"我"的記憶之門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而這梅花引發(fā)的回憶都跟外祖父有關。外祖父愛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一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不變的是中國心。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為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摘錄讓自己感動的詞句。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重點,課前,我讓學生搜集有關贊美梅花的詩文讀一讀,對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對梅花的感情,在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請學生說一說,作者回憶了外祖父生前的幾件事,從這些事中體會到了什么使學生對文章有個全面的了解,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有個初步的體會。
然后,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外祖父思戀祖國的感情"這個問題,深入讀書,交流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注意到外祖父的三次落淚,因為墨梅圖發(fā)脾氣,送"我"墨梅圖和梅花圖案的手絹等具體的事,引導學生留意容易忽視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讀詩,目的是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為,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時,借讀這些詩詞,寄托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再如,對外祖父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從外祖父動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僅僅是梅花,那是祖國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愛。"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里,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臨別送給親人的禮物,外祖父選擇了墨梅圖,更可見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無法割舍的情愫。在交流中,我著重引導學生讀好有關的段落。在讀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從具體語句中,就可以對怎樣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領悟。由于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教學反思3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下面,我從以下兩點談談自己的收獲。
一,透過窗口看世界,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此窗口為階梯,創(chuàng)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連的以外的內(nèi)容,適時地引進推薦給學生,既擴大閱讀的量,又能為深度理解文本服務。
為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課文,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欣賞完美麗的梅花圖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然后用多媒體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shù)匾雰墒赚F(xiàn)代的詩歌《游子情懷》和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里,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里,課內(nèi)外融合,使本節(jié)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孩子們的心便不會拘于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撥開層層迷霧,讓詩性的陽光灑進孩子的語文生活,讓我們的學生更多一份語言的醇厚與靈動,更多一份精神的豐裕與深廣。我們愿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二,點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價值
語文課程具有審美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我知道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憾學生的也是情,而教師的情感對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學生面對情感豐富的老師,身處充滿激情的氛圍,一定會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節(jié)課我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讓學生漸入佳境,尤其在講到中國歷史上出了哪些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時候,教學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的.小臉通紅,情緒高漲,他們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想到了詩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說他們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剛強不屈的梅花。望著他們一張張因激動而漲紅的小臉,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們一同成長,他們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梢钥闯,學生被外祖父的這種深切的愛國情意打動了。他們的心中也涌動著一顆中國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豐富生命的心際網(wǎng)絡。當學生感到有一滴圣潔的露珠滴落到靈魂深處的時候,當學生被沒膝的豐草所震撼的時候,當學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動莫明的時候,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他們的生命價值得到了提升。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時間有限,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不夠等。
《梅花魂》教學反思4
《梅花魂》一文表現(xiàn)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眷戀,這種眷戀是通過愛梅花、背古詩來體現(xiàn)的。教學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體會梅花的高潔和傲風雪,讓學生了解“外祖父”到經(jīng)歷,來體會“外祖父”愛梅花的原因,體會梅花為什么代表那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梅花為什么也是民族魂、中華魂。
教學的.難點是體會外祖父為什么如此酷愛梅花,我認為,這與老人一生的經(jīng)歷有關,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有關。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補充了這兩個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梅花,學習有氣節(jié)的人物,同學們在課 文及老師的感染下,初步了解了那可愛而可敬的梅花給人的震撼,特別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梅花魂的理解,很是深刻。課快結束的時候,學生是帶著深深的感情讀于右任老先生的思鄉(xiāng)詩的。而最后,學生是帶著梅花精神吟誦“不管歷經(jīng)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我們,也深深感動了。
《梅花魂》教學反思5
這篇文章的第一課時,我的處理方法是:1.解釋題目當中“魂”的意義,是采取在字典里的三個意思中選擇其中正確的意思的方法。其實,選擇對意思并不難,所以我隨后又舉出孩子們學習中的例子——“我們上次的征文是什么主題系列的?”同學們都脫口而出——“中華魂”,舉一反三,也可以推斷出中華魂也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意思。這樣一來,一箭雙雕的有說清楚了征文的主題含義,又幫助理解了這一課的課名含義。2.初讀課文,勾畫生字詞,正音。3.再讀課文,想想作者回憶外祖父了的幾件事情(概括段意)。4.整理段意內(nèi)容,形成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一次我處理教學重點的3、4兩項時,專門和同學們梳理了我們利用段意連接法形成主要內(nèi)容的具體步驟:(1)通讀課文(2)劃分段意(盡量劃分意義段,如果有困難可以由自然段段意著手)(3)概括段意(必須包含 誰 在什么情況下 干了什么)(4)利用序數(shù)詞或邏輯順序詞連接段意。
下課之后詢問個別同學,在這堂課的`練習下,基本都能記住了段意連接法的運用步驟,但是還需要后面每堂課的持續(xù)練習,才能普遍掌握。我猜想之后的可能性是——我們班學生不是記不住方法,而是死記方法而不主動去用,因為都覺得做這一道題都這么麻煩,不愿意花心思去做,只要老師不逼著一步一步地去思考、答題,就不會自覺使用方法進行練習,但每當跟老師步伐一致的做題都能答對。所以,還是得克服“思想懶”這個問題。
《梅花魂》教學反思6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本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情感真摯,字里行間無不傾注了作者的愛國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位漂泊在外仍對祖國家鄉(xiāng)無比眷念的.老人那種樸實的摯愛。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語文課標指出,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讓學生練筆:
A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時站在海邊眺望著祖國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B假如你是鶯兒,想像孤獨的外祖父會怎樣寄托思鄉(xiāng)之情?在祖國日益繁榮富強的今天你最想告訴外祖父和眾多海外華僑什么呢?
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我讓學生欣賞《我的中國心》,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梅花魂》一文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展示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得到情感的熏陶。
《梅花魂》教學反思7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尤其是語文的閱讀教學,應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去創(chuàng)新,這樣不但有利于教學規(guī)律,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節(jié)課我正是做到了這幾點,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節(jié)課令我滿意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把握學習內(nèi)容,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恩德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巧妙的方法,干巴巴的說講,不如學生一見,因此,我課前采取對話的形式讓學生說說梅花特點,并利用掛圖等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之中,學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為什么要寫梅花,本節(jié)課課堂上通過同學的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上看,也確實體現(xiàn)了學生對學習本課很感興趣,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成功的第一步。
二、讀中感悟,大膽創(chuàng)新
語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必須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多想、多感、多悟。本節(jié)課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也真正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自己讀書,大家評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做到探究性的解決問題,課堂上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的很透徹,特別是人物的品質(zhì),學生也感悟到了課文中以物喻人的寫法和好處。
三、重視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我考慮到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聯(lián)系把學生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因此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大膽相信課堂上同學們把文章內(nèi)容改編成了課本劇,表演出來了,而且是比較投入的,尤其是我班李奇同學表演的更出色,從中反映出他真正體會到了華僑老人那顆眷戀祖國的心。
四、重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生活中的人際交流
如分角色朗讀課文,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又讓學生反復體會,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學生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每個孩子都真正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這節(jié)語文課,我認為教師只要方法得當,課堂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梅花魂》教學反思8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構嚴謹,前后呼應;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
2.教學收獲(思得)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后,讓學生聯(lián)系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jié)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chǎn)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xiāng)”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有什么不一樣,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2)學習寫法,學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對于這一點,學生讀上幾遍,讀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細探究,學生再次讀文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借梅花來抒發(fā)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間的幾件事來表現(xiàn)主題的。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不足之處(思失)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不少遺憾:這篇課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兩課時的,我們在備課時,把以前的課件拿來就用,沒有深入研究,精心準備,導致教學節(jié)奏按照兩課時標準教學,教學知識點抓得不準,致使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需要其他時間補充。
4.改進措施(思改)
精心制作課件。
在以后教學中,在導入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嘆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huán)境狀況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此時,我應在課文中心句出現(xiàn)的地方再用一次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再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華,使他們理解為什么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梅花魂》教學反思9
《梅花魂》這一課主要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課文通過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xiāng)詩時會落淚;因為年齡大不能回國時,竟像小孩一樣嗚嗚的哭;因為“我”弄臟墨梅圖而發(fā)脾氣,臨走送我墨梅圖,到船上送我?guī)е坊ǖ氖纸伒冗@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一、 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教學開始,我充分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花,再欣賞梅花的圖片和古詩,由花引起對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導課,學生的興致還是很高的。在總結課文有幾件事的時候,我把主動權教給學生,先讓他們自己找,然后在同桌交流,最后再總結,以達到“生本教育”這一部分理念。體會祖父眷戀祖國的心這部分內(nèi)容時,因為課文離學生的認知比較遠我以“三哭” “一生氣”為主線,讓學生自己在課文內(nèi)找句子,讀句子,再在同桌內(nèi)交流以理解祖父的感情,以達到情感的升華。通過交流,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通過多次探索,這種方法對提高高年級的閱讀能力很有幫助。
二、以學生為主:
在“生本教育”的指導下,我們的閱讀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讀懂文本、獲取書面知識,更要尊重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的感悟,與作者情感共鳴。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認為“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想想為什讓你感動?”這一發(fā)散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積極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閱讀中將自己的感情情通過文中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獨特情感,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學生如何設計教學活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力圖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
三、不足之處:
因為這是一篇感情雋永的文章,學生提前沒有預習,上課時學生讀書的時間少了,不僅僅學生吃力,我的教學也吃力,所以不能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性語言不夠,沒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我將在以后努力進行改進。
《梅花魂》教學反思10
語文是充滿詩意的,是最富文化內(nèi)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學科,那霎那間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畫,無不展現(xiàn)了語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說,語文課堂應該是我們傳播詩情畫意的主陣地,文本傳遞給我們的每一處知識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們要用詩的語言去催發(fā)這含苞欲放的.花朵,讓她們詩意地開放在孩子們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試圖從詩意語文上尋找突破口。
一、吟詠梅花,詩化入題。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這首詞中帶有偉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zhàn)精神,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欲的品格。隨著詩畫同步欣賞吟誦,孩子們一下子被梅花的俏麗,被“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個性閱讀,詩化語言。
文中每當讀到“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些句子都是需要讓學生帶著感受來讀的,也只有這低緩,深情的句子才能讓學生在詩意的朗讀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顆赤子之心。
三、鄉(xiāng)愁結題,詩化中心
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帶來的同樣是血濃于水的親情,在這節(jié)課結束之際,隨著動情的配樂朗讀,孩子們對于華僑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牽掛、眷戀之情感受頗深。我想,此時此刻,牽掛著祖國,愛著祖國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梅花魂》教學反思11
《梅花魂》是人教版新課標第九冊的第六課,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講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怎樣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托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提高閱讀質(zhì)量,我設計了三段錄像和一張圖片的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
1.利用“梅花人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梅花的清高品格后,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競相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憾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著教師再出示圖文片(圖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寫品格的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圖”的錄像突破難點:在送梅花中寄托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當學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點后,教師再播放第二段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外祖父鄭重地送給“我”墨梅圖的動人情景,親耳聽到外祖父對小外孫女說的話,并配上適當?shù)囊魳,圖、聲、樂并茂,學生心中洋溢著對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深入體會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國心”錄像鞏固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深入了解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后,教師再播放第三段錄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著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產(chǎn)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讓學生體會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次教學效果較好,源于巧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讓學生得到情感的熏陶,閱讀能力的提升。
《梅花魂》教學反思12
回顧課文《梅花魂》的教學,可以清晰地看到:課堂上教師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鼓勵積極發(fā)言,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小組討論、同桌合作,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機會。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念。交流,讓學生獲取了新知,掌握了方法,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懂得合作的力量。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引導學生多種方式朗讀,體會思想感情。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二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三是課題。尤其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語句含蓄,感情深沉。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到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時,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問題自學:課文中對外祖父的語言描寫共有幾處?哪一處你認為最難懂?找出來認真體會。使學生明確第三處最難,即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最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放聲讀,邊讀邊體會。然后引導分組討論交流:通過剛才讀書,你讀懂了這段話中的哪些語句?你想和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嗎?之后匯報讀懂的語句,并個人表演讀相應語句。再齊讀:外祖父的話說得多好。∧銈冊敢鈦硪积R讀一遍嗎?最后由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上臺朗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本段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刻體會到了“梅花魂”中“魂”的真正含義。
《梅花魂》教學反思13
今天,常老師給我們新崗教師展示了一堂扎實、樸實、真實的《梅花魂》。常老師的整個課堂激情澎湃,她始終以自己飽滿的感情感染著學生,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語非常精彩,也很有感染力,既引領了孩子們?nèi)ニ伎加謩?chuàng)造了新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則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才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和激情。常老師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使學生加深了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到了華僑的愛國之情。
回顧常老師的課堂,給我感觸最大的有以下兩方面:其一是對話課堂的創(chuàng)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不應該是一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睂υ捊虒W的意義就在于實現(xiàn)了這幾者相互的溝通:以文本為背景,師生、生生以及更多主體間的敞開、交融,不僅僅拘泥于知識的理解與能力的養(yǎng)成,而更在于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意識,體現(xiàn)了學生的生命價值,豐富了學生的生命世界,促進了學生生命自由活潑地生長。這節(jié)課中,常老師較好地實現(xiàn)了“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師生對話”為例,在課堂上,常教師的教態(tài)非常自然,語言更是簡練,她始終在做孩子們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像舊課堂的老師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是真切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至于“生生對話”,常老師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比如在學習梅花魂與思念祖國的聯(lián)系時,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設置的非常及時,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思考、交流的欲望,而且在小組共同討論交流中,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其二是對朗讀訓練的把握。閱讀教學第一要務是讀,語文課標也曾指出各個年級段都要注重讀的訓練。在這堂課上,常老師非常注重“讀”的訓練,并且將讀貫穿到了課的始末,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表達,讀中升華。而課堂上的“讀”也采用了多中形式的讀,反復指導學生在文本語言中進行感悟,讀出文中之意,讀出文中之情。在處理重點段落時,常老師還注意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指導學生研讀“弄臟墨梅圖,大發(fā)脾氣”時,給學生充分自讀時間,緊緊抓住“輕輕刮”“慢慢抹”體會外祖父對墨梅圖的喜愛。
縱觀常老師《梅花魂》,板塊分明,層層推進,形式多元。且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學生的體會深刻,常老師能將學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些都是需要我好好學習的地方。
《梅花魂》教學反思14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確定目標,分別從三個維度進行分層設計,力求使目標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充分體現(xiàn)差異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興趣。
通過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課文。分析交流時,我充分估計學生能產(chǎn)生的理解和認識,在交流過程中,堅持以學定教,根據(jù)學生需要適當拓展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采用背梅花詩、看梅花圖、讀梅花句等形式,深入體會外祖父喜愛梅花的緣由。并體會“她”的`含義,從而引入對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并講術有氣節(jié)的人物故事,理解梅花精神象征中華民族的精神,作為一個中國人,都要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處:
在課后延伸部分,安排了說話和寫話練習,根據(jù)不同需要,提供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不足之處:
由于孩子們的感悟能力不一樣,聽說讀寫也存在差異,因此讓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今后在這方面要更加注意。
《梅花魂》教學反思15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課文主要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課文通過外祖父教“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xiāng)詩時會落淚;因為年齡大不能回國時,竟像小孩一樣嗚嗚的哭;因為“我”弄臟墨梅圖而發(fā)脾氣,臨走送我墨梅圖,到船上送我?guī)е坊ǖ氖纸伒冗@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花,由花引到對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導課。在體會梅花精神這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交流中華民族那些有節(jié)氣的民族英雄。通過交流,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里,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里。文中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為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學生透過字里行間,受到一次獨特的人文關懷。這種人文關懷,將成為孩子們一次獨特的生命體驗、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禮、一次深刻的情感升華。
二、尊重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痹谛抡n標的理念指導下,我們的閱讀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讀懂文本、獲取書面知識,更要尊重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的感悟,與作者情感共鳴。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認為“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想想為什讓你感動?”這一發(fā)散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積極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閱讀中將自己的`感情情通過文中的語言表達出來。尤其在講到中國歷史上出了哪些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時候,教學達到了高潮,孩子們想到了精忠報國的岳飛,想到了留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的文天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蘇武,不顧威脅利誘,沖破阻撓回到祖懷抱的錢學森,想到了王二小,江姐……望著他們一張張激動的小臉,我感受到孩子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獨特情感,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學生如何設計教學活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力圖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
【《梅花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梅花魂》教學反思10-28
《梅花魂》教學反思12-16
梅花魂教學反思09-09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09-13
語文《梅花魂》教學反思03-30
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3篇)04-02
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3篇)04-02
梅花魂的教學反思(精選3篇)04-06
梅花魂教學反思15篇02-16
《梅花魂》教學反思15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