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
《第一次抱母親》敘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經(jīng)歷,表達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對母親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的教學我設(shè)計了三讀(即初讀、再讀、精讀)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難過—愧疚—崇敬、愛戴之情)在讀中感悟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從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孝敬之情。
這個片段,我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文字,領(lǐng)會文意,真正理解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朗讀,讀出話中意,弦外音,再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讓作者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進行碰撞,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釋放。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三八”書信、《游子吟》)進行拓展,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能調(diào)動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能使他們很快地入情入境,從而讓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融為一體,變?yōu)榫唧w的行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2
今天下午,在我們學校開展了“解讀名師,感悟成功”的名師研修班的活動。作為主持人,我特意請于老師談一談在西安上的《第一次抱母親》。
一、“讀書至少十來遍!”
于老師沒有馬上解讀文本,而是聲情并茂地讀了一遍課文,聽著聽著,眼淚就從我的臉頰滑落下來。就像于老師自己說的“我的普通話不好,但是大家都為我鼓掌!钡拇_,常常聽于老師讀課文,常常會感動。也許源于他對于生活獨到的理解,也許是他對文本獨特的感受力吧!
談到鉆研教材,于老師說他從來不先看教學參考書。而是一遍一遍地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讀到文章就像自己寫的,就像寫自己的事。
二、讀透字面,了解內(nèi)涵。
1、抓住“重擔”進行教學。
師:母親肩上挑的重擔僅僅是那一百多斤的東西嗎?你對這個"重擔"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親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擔子,還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養(yǎng)大。
師:辛辛苦苦養(yǎng)大,不僅是養(yǎng)育兒女啊,還有什么?
生:還有各種各樣復雜的家務勞動。
師:是啊,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
生:我們長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就是我們長大了,已經(jīng)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務勞動,或者是背重的東西,母親還是叫我們放下,她自己來干。
師:(轉(zhuǎn)向另一名同學)你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母親很關(guān)心我們,雖然我們可以干活了,但是母親還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師:說得多好啊!這就是"重擔"的含意。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diào)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的時候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同學們,當我們這樣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這個"翻山越嶺"你現(xiàn)在是怎么體會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養(yǎng)育自己的兒女。
師: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親為了家庭,為了生活,為了子女,所走過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親付出多少啊,當我們這樣理解"翻山越嶺"的時候,當我們這樣理解"重擔"的時候,我相信你們能把第二段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情。把書立起來,一起輕聲地把第二段讀一讀。"母親竟然這么輕……"開始。
生:(小聲讀第二段)
2、“無數(shù)次”和“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
師:想一想,母親眼角上流出來的淚水,是什么樣的淚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親眼角流出來的淚水是幸福的?是激動的?還是別的?你是怎么想的?說說看。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欣慰的。
師:欣慰的淚水。僅僅是欣慰嗎?還有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出來的淚水是高興的,幸福的。
師:幸福的,高興的,欣慰的。還有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感動的。
師:感動的。還有嗎?是苦的嗎?
生:我覺得母親流下來的淚水是激動的。
師:激動的。于老師還有一點兒體會補充一下,(此時還有學生舉手)哦,你說。
生:我覺得母親流下來的淚水是安祥的。
師:換一個詞兒--欣慰的。
生:我覺得母親流的淚水是甜的。
師:是甜的。但是,我給你加一點兒我的體會,我覺得是又苦又甜的,走過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現(xiàn)在是甜的了。同意嗎?(生齊答:同意。)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但是,同學們看黑板,(邊說邊板書:無數(shù)次)當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們,當我們把這兩個詞(師邊講邊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無數(shù)次"圈起來并用線連起來)放在一起的時候,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時候母親對我們抱過無數(shù)次,當我們把這兩個詞放到一起的時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說些什么?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動,可是我們小時候母親是無數(shù)次抱我們,這兩個詞放在一起,難道你就不想對作者、對自己說句話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生: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報。
師:母親的愛是無私的,不需要回報。還有什么要說的?
生:作者應該多奉獻少索取。
師:不光是作者,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要多奉獻少索取。
生:母愛是最偉大的。
師:最偉大的,最無私的。還有什么要說的?請講。
生:母親的胸懷是最寬闊的。
師:最寬廣的。你想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什么話嗎?你們學過孟郊的一首詩嗎?《游子吟》學過沒有?(生齊答:學過。)你知道于老師此時此刻最想說的是詩中的哪一句話?
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掌聲。(全班同學鼓掌)是的,此時此刻我最想說的話就是她說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我們對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難以報達父母對我們的恩澤,記住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起讀一遍。
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拿出筆,把這句詩寫在書上,咱們一起寫。(生在書上寫,師在黑板上寫。寫完以后,師又將末尾的句號改為嘆號。)同學們坐好。此時此刻我第一句話要說的是這一句詩,我第二段話要說的,想不想知道?(師拿出一個筆記本)想不想聽于老師讀第二段話?(生齊答:想。)謝謝大家。(師讀自己寫的讀后感。)《第一次抱母親》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動別人。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雖然去世了,但是別人的年邁的父母還健在,我要像愛我的父母那樣去愛我周圍的老人,我要像關(guān)愛我的孩子那樣去關(guān)愛我的每一位學生。
三、不放過文章中閃光的地方。
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護士把舊床單拿走,鋪上新床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后回頭吩咐我:"把大媽放上去吧,輕一點。"于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從護士的動作,從護士的話當中,她把床邊的邊邊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訴我,把母親放上去,輕一點兒。從護士的動作,從護士的話語當中,你們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為別人做些什么?”
于老師說:“這些閃光的地方不要放過,但是一句話就夠了!”
搞完活動,我細細品味于老師的話,感到受益匪淺。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3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多讀、善思、合作討論。教學《第一次抱母親》后,我對讀、想、議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形成了如下幾點認識:
一、要在情境中讀。學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讀得“深情并茂”。為此,我在教學開始和同學們一起深情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創(chuàng)設(shè)了濃濃的親情氛圍;在品讀課文時,我精心預設(shè)了一段段唯美的導語,引領(lǐng)著孩子們的精神之旅,并外化為動情用心地朗讀。
二、要在感悟后讀。感悟是個性閱讀的靈魂,是學生品讀課文,形成個人價值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個性感悟的讀,是無本之木,是不能觸及學生心靈的。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自由感悟,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這對母子之間的愛。如學習課文第二段兒子說的一番話時,學生在感悟了母親為了這個所付出的艱辛,體會到“重擔”“翻山越嶺”等詞語的含義后,孩子們的朗讀已力透紙背,也許孩子們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讀感受母愛呢。
三、要在讀后加深理解。感悟——朗讀——理解,這是一條引導孩子閱讀學習課文的良性循環(huán)軌跡,在感悟讀后一定要要再次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孩子的理解會更為深刻。學習最后一段時,在引領(lǐng)孩子們悟讀到“母親的淚水又苦又甜”時,再次誘發(fā)孩子的情感,讓孩子說說:你想對作者,對母親,或者就對自己說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激情奔放,直抒胸意,情深至切。
四、要在議中深化理解。讀、想、議三位一體為語文學習有效性途徑,充滿智慧火花撞擊的討論是能深化孩子的`理解,讓文本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內(nèi)心協(xié)調(diào)一致,并沉淀在心靈深處。閱讀本課教學設(shè)計,處處可見“議”,如在走進“我”的內(nèi)心時,組織小組討論:“愧疚”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或沒有盡到責任而慚愧。想兒子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沒盡到什么責任而對母親感到“難過”、“愧疚”?學生在暢所欲言的討論中形成了共識,更為母子之間的親情感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4
《第一次包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由于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幼,沒有太多的經(jīng)歷,他們處于被父母呵護的間斷要體會母親的愛意并要學會對母親感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課中教師問到:“你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一下母愛。“大部分學生啞口無言,雖然這和平時學生積累詞匯又關(guān),但重要因素在于對母愛的理解尚淺,所以整節(jié)課下來,知識點大部分學生掌握,但對于文中的情感沒有深刻體會。其實,語文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要滲透品德的教育,我的這一節(jié)課,整體下來效果不佳,一種感覺,做了一節(jié)課無用功。如何補救,這成了我每天必思索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機會,同年級的語文老師要講這課,而且是部分家長參加,我也參加了,這節(jié)課讓我備受啟發(fā),真是沒想到,學生的情感流露的淋漓盡致,打動著每一個聽課人的心。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個小男孩從上課到課堂結(jié)束眼眶里都閃動著淚花,是教師的真情帶動了他,是教師真情的語言帶入他走進了文本,更走進了他的'生活,一首《燭光里的媽媽》牽動了每一位同學的心。這才是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觸及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的感情在此釋放,并用實際行動讓他們對母親感恩,(和母親擁抱)更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讓學生從文本中走了出來,感受母親的辛苦,母親的愛,這也和生活緊緊聯(lián)系起來,在讓學生走進文本,在情感的世界中學習知識。
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教師的課堂必須是一個情感的課堂,教師必須先走進情感文本,帶領(lǐng)學生打開情感的大門,和文本情感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在課堂中釋放自己的感情,在感情中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佳更好。
所以老師們,我們教學中,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情感教學。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5
1、通過音樂、課件創(chuàng)造情景,營造濃郁的親情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為情感遷移、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2、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語文能力,逐漸養(yǎng)成會讀書,會抓關(guān)鍵詞句讀書思考的習慣,這是一種受益終身的學習語文方式。本課我以“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很難過”這句為切入口,指導學生認真讀書,畫找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通過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品位重點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母親這么輕,我為什么很難過,并引導學生設(shè)身處地去體會文中“我”的感受和想法。
3、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母親的`形象、母愛的感覺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感受是不一樣的。讓學生各抒己見,文中母親流下了怎樣的淚水?學生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師沒有過多干預,只要言之有理既可。
4、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倫理的教育,通過閉上眼睛回想母親為我們做過的感人故事,想想我們又為母親做過什么?當看到“無數(shù)次抱我、第一次抱母親”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媽媽我想對你說”以及聯(lián)系幾天后的“三八”婦女節(jié)你準備為母親做什么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受到一次心靈的震動,親情的洗禮。
5、注重了讀寫結(jié)合,抓住文章的動情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動筆的機會。
不足之處:
1、
教案還不是很熟,準備不是很充分,加上課件切換的故障,教師沒有完全投入,激情不夠。
2、
怕時間不夠,課上的有點急,有幾處朗讀指導忘了,前半節(jié)讓學生說得還不夠充分,讀書形式不夠多樣,讀得不夠充分。
3、對學生發(fā)言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方式不夠多樣。
4、對于文中護士一角的學習理解我放在了第一課時不知這樣的處理是否恰當。
思考:
1、如何實現(xiàn)情感型課文中文字與情感的雙線并行?
2、如何觸及學生心靈,是否流淚就是情感型好課的標志呢?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6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nèi)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zhàn)。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chǎn)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lǐng)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弊プ£P(guān)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guān)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コ惺苣敲粗氐膿!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倍嗝礈剀暗囊荒,“第一次”?“無數(shù)次”?兩個數(shù)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guān)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年……!币欢,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shè)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shù)慕庹f,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guān)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7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nèi)容簡潔,語言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由于當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因此,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他 們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還真是一個挑戰(zhàn)。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shè)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diào)。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lǐng)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幾個沒想到?”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1)“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摔倒!保2)“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3)“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4)“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蔽页鍪具@些句子后引導抓住關(guān)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
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guān)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制作flash動畫引導學生邊讀邊看邊想,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边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和學生的體型體重進行現(xiàn)場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接著,再引導孩子們說說自己媽媽平時為自己所做的點滴事情,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母親落下了“淚水”,這淚水包涵著什么?孩子會說出很多,比如包涵著“感動、激動、幸福??”從而讓孩子知道我們對母親的關(guān)心太少了,所以當我們有一點點回報的時候,母親就很容易感動
了??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最后在這動情的時刻,寫一寫此時此刻最想對自己母親說的心里話。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配合得不錯,但感覺并沒有我預想的效果?赡茉谖矣∠笾校Z文就該是伴隨著感悟與淚花的吧?我認為這節(jié)課最后寫給媽媽一句話應該是孩子們的感情升華,這兒應該是動情的肺腑心聲,可是,孩子們雖然寫了很多,句子也很美,卻沒有紅了眼睛,流下淚花。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嗎?我想可能還是我之前的引導沒有做到位吧?加之孩子們的 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果在過程上再加點功夫,相信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會更出彩的。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8
第四單元有一篇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主要講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眼淚。
這是一篇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文章,F(xiàn)在的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回報父母,每當有重擔時,父母總是搶先來擔,讓孩子們覺得父母的力氣是很大的,自己干不了的事,或者能干的事,都可以讓父母來干,也會覺得是理所應當?shù),長此以往,后果很難想像。在學習本文時,我讓學生說說學過的一些孩子回抱父母的成語,如“舐犢之情”、“烏鴉反哺”,懂得自己也要回抱父母,應該替父母挑起擔子,減輕他們的負擔。最后還讓學生出了一份“媽媽愛我我愛她的”手抄報,表達對父母的敬佩之情,表達自己的一份感激之情。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9
本篇課文簡潔生動地記述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nèi)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好不雕飾,但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
鑒于課文這樣的特點,我在教學時主要抓住兩大環(huán)節(jié)。
1、以讀為主。
本篇文章雖然內(nèi)容簡潔,但每一字當中滲透的都是深深的情,滲透著愛。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讀課文,如果學生能夠讀好每一字,每一詞,就足以證明他是真正的讀懂課文,讀到紙背后的情感。后來學生的反應足以證明我的做法還是有效的,不光從學生舉手讀書的人數(shù)來看是有史以來,就連讀書的情感要求這一次也是拿捏的最為準確,我很驚訝,才僅僅是四年級的學生,就能深深地體會到作者的那份對母親的“愧疚”。聽著他們的朗讀,我不禁深感欣慰:誰說他們小,什么也不懂,他們也懂得感恩,也懂得回報。不信就聽一聽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guān)鍵詞語“難過”。
教學時學生對于文本的感受很深,基本上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從文章的一處找到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情感支撐點。都能夠體會到母親對于“我”的付出,都能體會到“我”對母親的感激?墒菍W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的心情!拔摇钡摹半y過”是因為什么呢?大部分學生只能抓住單純的說是母親“輕”的緣故,卻不呢不過很好的聯(lián)系上下文去深挖文本。所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細細品味“我”復雜而單純的“難過”。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談
這是一篇好課文,昨天拿回家備課時,就有這樣的'感覺,黑板上中間是板書,右邊是說話訓練,左邊是寫話訓練,黑板寫滿了,課文也就上完了。
無數(shù)次
我第一次抱—母親
孝愛
趕緊背拉挑
難過翻山越嶺年復一年
逢有重擔叫我們放下自己挑
回報
首先是找出課文中描寫護士的句子,護士是事情的見證者,所謂旁觀者清,輕輕將護士的線索一拎,課文就串聯(lián)起來了,接著進行說話訓練,然后緊緊抓住護士這一條的線索,學習全文,解讀每一段。
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護士動情地說:“大媽,你真了不起!
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
責怪:什么意思?辨別“指責”與“責怪”之不同。什么人為什么事情可以指責?那么,護士呢?她是什么身份?體會用詞之精準。
動情:一個旁人也會動情?你們看到這段文字,又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挑著一百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擔子!
交流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板書文字一行一行地猜猜母親有多重?每出現(xiàn)一組詞,就猜,逐層深入。
指導朗讀時,抓住“年復一年”,反復朗讀,增強效果:
一天又一天,母親總是();一月又一月,母親總是();一年又一年,母親總是()。
此外,文中“重擔”的含義深刻,不僅僅指母親肩上所挑的擔子,還需感悟。
靜靜:
指名讀第5節(jié)前2句,突出“第一次”與“無數(shù)次”,突出“孝心”回報“愛心”。
最后可以寫詩,鞏固深化主題:
母愛,就是();
母愛,就是()。
如今,我為母親();
就像小時候,母親為我()。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0
今天要講《第一次抱母親》。我讓學生預習完以后,便開始檢查自學的情況。
“誰來朗讀課文?”我話音剛落,全班七十多名同學幾乎同時舉起了手,就連性格一貫內(nèi)向、一發(fā)言就有些口吃的小麗也舉起了手。
“請小麗第一個讀。”出乎預料的是,小麗除了剛開始兩句讀得有點結(jié)巴外,其余的都讀得很流利,并且很有感情!疤袅!小麗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我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學也都為她鼓掌祝賀。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做好批注!苯淌依镱D時安靜下來,同學們有的埋頭看書,有的凝神思考……我走到班里的淘氣鬼小柏旁邊,想“偷看”一下他的批注,誰知一不留神兒,我的左腳碰到了他的凳子,他迅速掃了我一眼,根本沒理會我充滿歉意的微笑,繼續(xù)低頭在書上勾畫。我有點尷尬,轉(zhuǎn)身走上講臺。這時,許多學生已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
第一個發(fā)言的就是小柏。他說:“課文的最后一句最讓我感動,’’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了下來’’。因為兒子抱著母親睡覺,使母親感覺到兒子很孝順,她覺得自己一輩子的辛苦沒有白費,心里一高興就流淚啦!薄斑@是幸福、欣慰的眼淚!钡炔患拔沂疽猓谂赃叺男”妥髁搜a充!熬!”我?guī)ь^為他們鼓掌。接下來,學生們的發(fā)言異彩紛呈。
快下課了,我準備作課堂總結(jié),班長又舉起了手:“老師,母親用80多斤的身體扛著100多斤的擔子,這是母愛的力量。母親為子女操勞一輩子,生病時被抱一次都幸福得流眼淚,我覺得我們的母親都一樣偉大。所以,我想建議同學們回家都抱一次媽媽,讓媽媽知道我們也愛她!卑橹鴲偠.下課鈴聲,教室里再次響起了掌聲。
哦,我被這些看似沒有長大的精靈們感動了!他們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到了母愛的偉大。同時,文中兒子的反哺之愛也在他們心中產(chǎn)生了共鳴。誰說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愛心,誰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走近他們、了解他們,你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稚嫩的心正沐浴陽光雨露日趨成熟。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1
為期一個月的同課異構(gòu)的準備,今天在新華小學結(jié)束了。首先感謝讓區(qū)教育局的領(lǐng)導能夠給予我們這些教師一個學習、交流和進步的平臺,其次感謝新華小學的各位領(lǐng)導和教師的幫助和支持,最后感謝四年二班的各位同學的配合。
早早地來到學校,和學生進行了溝通,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準備工作,可是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卻是情況百出,以下就針對這次同課異構(gòu)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jié),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chǔ)和教學理念基礎(chǔ)。
備一節(jié)課的基礎(chǔ),首先就是備學生。由于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在前一天到學校了解了一下學生的基本情況,感覺他們對課本知識掌握的沒有問題,而且都能夠把握文中母親的品質(zhì),可是在授課的時候,學生根本就沒有按照自己的設(shè)想進行。這就是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的不充分,導致在課堂中自己占主導地位,讓學生的思想受我的牽制,以至于所呈現(xiàn)的課堂非常地沉悶。這就體現(xiàn)了自己在課堂中的教育機制還是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教育機智,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還是不夠的,還要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在設(shè)計報告單的時候,把小組合作部分學生要分析的內(nèi)容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匯報的.時候,能夠按照從前往后的順序進行交流。
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要讓學生進行大量地朗讀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文本的知識進行透徹地分析。在課堂中僅讓學生針對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進行朗讀,自己也有意識地想讓學生在后面的文段中進行朗讀,可是在授課中卻大大地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導致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死氣沉沉”的氛圍。
這次活動讓自己讓自己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也在其他授課教師身上尋找到了閃光點,吸取他們的優(yōu)點,用到自己的課堂之上,使呈現(xiàn)的課堂形式更加地靈活,課堂效果更好。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2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被文中的親情打動了。
導入課文后,我出示了兩個自學提示:1.默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找出文中描寫“我”抱母親的關(guān)鍵性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2.默讀第二自然段,想:為什么“我”不知道母親竟然這么輕?畫出相關(guān)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提醒學生:不要放過一個詞、一個句子。如果你對其他詞句有自己的`理解也把它寫下來。學生開始了自學批注,然后二人小組交流。大約十分鐘開始了全班交流。學生紛紛舉手,有的以小組形式匯報,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課堂上每個孩子都在思考著、感悟著、體會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我主要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引導學生理解兩個“擔子”和“翻山越嶺”的意思,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chǔ)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nèi)涵,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時我讓學生想一想,你又為母親做過些什么?你打算怎樣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即使是沒發(fā)言的學生也受到了教育。最后我總結(jié)道:孟子有句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說:要像孝順自己的父母一樣孝順別人的父母,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別人的孩子。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想我們不但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護士一樣孝順別人的長輩,好嗎?把母愛擴大了范圍,相信學生一定會銘記在心的。
課后我想:教學這樣感情真摯,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首先教師要善于煽情,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濃情中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受到思想教育。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3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本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一、本文字里行間蘊含著濃濃的親情,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情,真正走進文本,感悟文字里流淌的親情,情動辭發(fā),讀出感情,寫出心里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是很重要的。課堂上我利用一體機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帶動學生的情感,為品讀語言做好情感鋪墊;用動情的語言營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發(fā)揮想象,加深情感體驗。學生感受到了真情,教學效果良好。
二、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品讀,加深理解,說出感悟,讀出感情。如讓學生體會:“竟然”“翻山越嶺”的意思,并試著造句,做到積累并運用語言。
三、讀寫結(jié)合,找準訓練點,做到以讀促寫,扎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樸實、真實的語言描寫是精彩之處,要提示學生在作文中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如要給學生提示文中人物說話的提示語,”我趕緊說:“??”護士責怪說??”母親笑了笑說:“?“我突發(fā)奇想地說??
讓學生有感而發(fā),當學生體會到文中母親的.偉大,進而想到自己
的母親時,出示問題:“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媽媽,試著填一填。當我生病時,媽媽_________;當我傷心時,媽媽__________; 當我____時,媽媽________
最后聽了歌曲《母親》,學生心中充盈著感恩母親的真情,安排小練筆:”同學們,愛需要表達,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什么呢?可以是問候,祝福,也可以是感謝??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吧!
四、用一體機演示生字筆畫,扎實指導了學生寫字,讓學生在屏幕上找出翹舌音的字,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讀寫習慣。
不足之處:
一、在課堂上對課文的寫法指導不夠,沒有對文中精彩的對話描寫進行引導發(fā)現(xiàn),沒有讓學生學習在對話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二、在課堂上應該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主品讀探究,做到自讀自悟,讀出感情,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講得多一些。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4
4月21日,我上了一堂語文課《第一次抱母親》,感覺這節(jié)課比哪一次試講都成功,非常感謝全組同仁的幫助,如果沒有大家的集思廣益,沒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沒有大家的同籌構(gòu)思,怎么可能有這樣的課堂?一堂高效的課堂是打磨出來的。
針對道德課堂這一指導思想,在設(shè)計教案時,力求簡單,高效,以一個大問題貫穿全文。起先,我先是采取按部就班的策略,逐段講解,在實施過程中,我發(fā)覺只能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但是文本的精髓走不進學生的內(nèi)心。同時,同組的老師也毫不隱晦的指出,整堂課就是你自己在表演,在陶醉置身,沒有讓文本老師學生三者產(chǎn)生共鳴。
我思忖著,若是要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打動,產(chǎn)生共鳴,必須要先熟悉課文。這也是我在試講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少孩子沒有熟讀課文,所以在課堂上就不能順利的引導學生。
于是,我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先在班級微信圈里動情的朗讀一遍,隨即孩子們紛紛效仿,一時間,微信圈里的精彩的朗讀此起彼伏。熟悉課文是學好文本的基礎(chǔ)。
在熟讀課文的情況下,就開始設(shè)計問題,全文貫穿一個問題:“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全文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都是“我”難過的原因。因為一個機緣巧合而抱母親,由此發(fā)現(xiàn)母親很輕,于是開始難過愧疚,回憶起童年,青年,自責自己對母親的'關(guān)心太少了。在引導中,抓住關(guān)鍵詞語,理解句子,讓學生談感受,契合主題問題,利用文本走進孩子的生活,讓學生談及自己的經(jīng)歷,觸及他們的心靈深處
全班同學在前期的發(fā)言上都很積極踴躍,但是在小練筆時卻發(fā)現(xiàn)舉手的孩子為數(shù)寥寥,甚至是不少孩子可能是只字未寫。在寫法上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得有些學生感覺無從下筆。同時,也是因為學生平時訓練的少,今后在這個方面還要多加強訓練。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5
內(nèi)容提要: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給了我們?nèi)绱核愕膼郏镐讣毩鳎瑹o法停息。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該獻出自己的一片孝心和愛心!兜谝淮伪赣H》是一篇能喚醒無知孩子孝心,彰顯母愛偉大的文章。這篇文章讀來令人感動不已,淚流滿面……
關(guān)鍵字:母愛 母親 感動 抱
有一種愛被世人所贊頌,有一種愛可以讓人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溫熱這種愛就是母愛.母愛像火紅的太陽,母愛像黑夜里的油燈,母愛像冬天里的毛衣,母愛更像山間的溪水,一點一滴的細流匯成潺潺的溪流,一點一滴的關(guān)懷匯成濃濃的母愛。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深意長、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課文記敘了由于母親生病住院,我在醫(yī)院看護她,護士來更換床單,就這樣的一個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fā)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流淌著子女對母
親深深的感恩之情。這篇課文的文眼在一個“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關(guān)鍵的語句引導學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整篇文章以作者的心理跌宕起伏,層層推進來推動情感的涌動。“吃驚、難過 愧疚”是作者對母親一生為家庭默默奉獻的情感線索。作者從不了解母親的辛苦,心疼母親獨自一人承擔重擔,到自己成年后沒能為母親分擔重擔而愧疚不已。
文章中我先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第一次抱母親感受怎么樣?”這一問題,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蔽以僖龑А熬谷弧笔鞘裁匆馑?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繼續(xù)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弊プ£P(guān)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guān)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コ惺苣敲粗氐膿!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
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的去體會母愛的偉大,我出示了一組圖片,并進行解說:剛剛脫離危險的生完孩子的母親,手拿著襁褓中孩子的照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雨漫過了街道,可到處是背著孩子、抱著孩子、馱著孩子、扛著孩子,母親們的身影;漫天風雪,阻不斷母親送孩子們的上學路,那一大一小的背影,讓人唏噓不已;寬厚長滿厚繭的溫暖的大手,握著的是一雙稚嫩的小手,不論是陽光燦爛,還是暴風驟雨,大手牽著小手,不離不棄··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展開想象:“我”左手托住母親的頭,右手緊緊地握著母親的手,看著母親眼角的淚水。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母子間的親情就在這“抱”中交流著、升華著,也感動著我們。
雖然這節(jié)課我講解的地方很少,但我覺得我上得比較滿意,孩子們也用情在學。我想語文課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獨白。這感動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匯流
而成的生命潤澤。我欣慰我曾經(jīng)與學生一起分享過這份心靈的洗滌和濕潤,我和學生一起穿行在流淚的語文課堂中,用生命的手掬起一捧捧晶瑩的心靈淚花,我們營造著愛的氛圍,一種和諧的人性氛圍。我感動了,學生也感動了。
我想我們應該感謝這位作者,是他喚起了我們對母親的愛,是他使我們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在接受母愛的同時,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更多的愛吧!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1-14
蘇教版《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1-16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5篇01-1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設(shè)計12篇11-15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01-28
《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04-10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合集5篇05-16
關(guān)于第一次抱母親教案10篇05-14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模板八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