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
第四環(huán)節(jié)播放一段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音樂故事中激發(fā)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這節(jié)課我預想了很多,但是由于準備不足等,教學過程中遺漏一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出現很多遺憾:
1.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感受丹頂鶴的姿態(tài)美,在一組圖片的直觀感覺后,為指導學生感悟文字美,我設計了一按課文句式“無論……都……”看圖表達的練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卻遺漏了該環(huán)節(jié),直接跳到了傳說美。在后來的補充,學生的反應冷淡,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僅有十多分鐘,利用短短的十幾分鐘就要學生達到這么多、這么高的要求,確實有一定難度。教學設計上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做到教學有效性。
2.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是讀,讀中感悟。我設計了在讀中感悟,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的語言過于干癟,引導的作用起不到,導致學生朗讀興致不高,朗讀形式單一,沒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我一心關心自己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朗讀也沒有給予適時的評價。
3.這是二年級的課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一重點,低年級教學中要安排足夠的寫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我沒有安排寫字。課文理解的內容多了,但沒有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對學生的學習研究不夠。
4.結尾我安排了小練筆,但時間已到,小練筆的布置顯得很匆忙,學生有些浮動,多數沒聽清,小練筆成了花哨邊,成了無效的教學。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堂課后面需要的是鉆研,需要的是認真。在職業(yè)成長的道路上,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美”無處不在——《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朝陽二小張迪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美。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边@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
丹頂鶴是天地的精靈,它的美無與倫比,它所生活的地方也是景色怡人的,教學伊始我就利用黑板創(chuàng)設一幅美麗的圖景:青青的草地,美麗的蘆葦塘,再加上藍天白云的映襯,就成了丹頂鶴生活的家園。當學生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時都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急切地盼望著丹頂鶴快快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里,好細細欣賞這美麗的精靈。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把自己畫的丹頂鶴貼到了黑板上,有的飛到了清清的湖水邊,有的在藍藍的天空中,多么悠閑自在呀!“丹頂鶴來到我們身邊啦!”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更利于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二、合作學習感悟美
。ㄒ唬┬蕾p感悟美
丹頂鶴的美首先美在它高雅的色彩,“潔白”、“黑”、“鮮紅鮮紅”這些色彩和諧組合,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我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為丹頂鶴涂上顏色,再學生的精心打扮下,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畫圖,學生不僅對文字中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有了感性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的感染。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2
《美麗的丹頂鶴》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課題中“美麗”是題眼,課文抓住“美麗”,主要寫了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和姿態(tài)美,這也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課文不僅語言優(yōu)美,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圖,如何有效的運用文本資源,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美麗的丹頂鶴,感受丹頂鶴的美麗,從而激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呢?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丹頂鶴的顏色美。我預設通過觀察課文插圖,說說丹頂鶴的樣子,讓學生對丹頂鶴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圖文對照了解丹頂鶴顏色搭配是那么的協(xié)調,那么美,接下來請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最后通過朗讀來感受丹頂鶴顏色的美。經過這樣一個層層深入的學習過程,丹頂鶴的美麗就會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課堂完成情況:
在實際的教學中,“涂顏色”這一過程用的時間太長,導致在品讀丹頂鶴顏色美時不到位,個性化朗讀很少。
課后思考:
一、涂顏色的環(huán)節(jié)要不要?不要,可以省出很多時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品味語言;要,通過涂顏色,學生對丹頂鶴各部分的顏色會有更清楚、更具體的印象,為感受丹頂鶴顏色美做一個感性鋪墊,而且這也是課后的一個練習。如果從教師的角度從發(fā),省去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課堂結構更加緊湊,擠出時間去完成更精彩的設計,課也顯得更語文些;如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很少能親眼見到丹頂鶴的`學生來說,這個環(huán)節(jié)會讓丹頂鶴那美麗的外形印在腦海中,為品讀課文打下基礎,也為學生將來觀察描寫小動物的外形做個熏陶。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我覺得這個設計可以保留。
二、怎樣完成涂顏色的環(huán)節(jié)?圖畫的太大,一個學生上來涂色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梢赃@樣改進:圖畫小一些;或幾個學生合作,分別在不同的部位涂色;或師生共同完成。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丹頂鶴的形體美和姿態(tài)美。我預設以“丹頂鶴很逗人喜愛”為切入口,抓住“逗人喜愛”引導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去發(fā)現丹頂鶴逗你喜愛的地方,接下來是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觀察課文插圖,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意思,朗讀品味丹頂鶴的姿態(tài)美,然后出示一組丹頂鶴其他姿態(tài)的圖片(翩翩起舞、追逐嬉戲、悠閑散步、尋找食物),在感受丹頂鶴那優(yōu)美的姿態(tài)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它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學生對丹頂鶴的各種姿態(tài)有了美的感受之后,鼓勵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來贊美丹頂鶴(不論……還是……都顯得)。圖片的欣賞,文本語言的品讀,以及內化文本的語言形式來贊美丹頂鶴,都是為了讓學生對丹頂鶴的姿態(tài)美有深刻的感受,為“高雅”一詞的理解做個感性的鋪墊。因為“高雅”這個詞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用語言來表述實在太難了,只能通過一些具體的形象來感受。
課堂完成情況:
預設的目標基本完成。在出示丹頂鶴的其他姿態(tài)時,課件顯示很不清楚,畫面的美感沒能出來,我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丹頂鶴的其他姿態(tài)來彌補課件的不足。
課后思考:
一、學生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理解很準確,也很到位。在指導理解這兩個詞時,我主要借助課本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出這兩種姿態(tài)的丹頂鶴,然后做做動作,最后再說詞語的意思就不難了。這種借助圖畫閱讀的方法也是課標中對低年段閱讀的要求!案哐拧币淮蔚奶幚砦乙草^滿意,效果也不錯。
二、當處理意外情況時,教師可不必過分強調,避免給學生負面的心理暗示。當課件顯示不清楚時,我一連說了幾次課件不清楚請大家原諒。原來活躍的氣氛一下子冷了許多。
三、引導學生想象,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作為想象的依托。
當課件看不清楚時,我讓學生想象丹頂鶴在干什么,學生不知道說什么,于是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情境:在碧綠的草地上,在輕輕的小河邊,在潔白的雪地里,在黃昏的晚霞里……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了解丹頂鶴在黃海之濱過冬的情況,理解“第二故鄉(xiāng)“、”無憂無慮“等詞語,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課堂完成情況:
因為時間的關系,“無憂無慮”一處的處理被淡化了。
課后思考:
課堂結構的安排,時間的劃分要合理。
幾點感想:
一、關于備課。我們通常會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課標,而忽視備學生。上完課以后,把不成功的因素大多歸在學生身上。其實教師更應該反思的是自己。當課堂上學生的答案與我們的預設不一樣時,我們事先有沒有考慮到?考慮到了,能拿出幾種預案來?如果我們能像老班許梅老師講的那樣,備三份預案,一份自己預想并且是學生應該達到的,一份是高于預想的,一份是低于預想的。有了這樣充分地預設,我想不管課堂學生如何變化,我們都能揮灑自如。
二、關于“關注”。就像我們的導師王仁元講的,上課之前,教師一直在備課,心里裝的都是課,一旦走進課堂,心中便沒有了教案,教師的眼里和心里就只有學生,教師要專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用心和學生交流,這樣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瞬間,獲得精彩的生成。
三、關于成長。成長是一個恒久不變的話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教學相長是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想教師的成長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努力:(一)學習。包括讀書、聽課等。持之以恒才能厚積而薄發(fā)。(二)實踐。我們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積極爭取上公開課的機會,積極爭取參加教改實驗的機會,因為這樣不僅增加了自身的壓力,而且會獲得更多的指導、批評、建議,得到更多的錘煉機會。(三)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可以讓我們總結實踐,升華經驗;反思可以讓我們發(fā)現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創(chuàng)新是快樂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會使我們感到溫馨,對學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嘗幸福。反思可以使我們擺脫匠氣,增長悟性,使我們的教學常教常新。(四)動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看文章、聽講座、聽課過程中閃現的思維火花,如果不寫下來,很快就會忘掉。寫文章還可以使人變得深刻,實踐中的體會、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淺層的,寫文章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過程。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3
1.引導學生發(fā)現美。多次讓學生去發(fā)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里,請小朋友打開書,輕聲自由地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完后劃一劃表現丹頂鶴美麗的句子。再如:請同學們自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
2.激發(fā)學生讀出美。為了激發(fā)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后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并且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3.鼓勵學生說出美。在讓學生完成涂色之后說:”現在你們就是手中美麗的丹頂鶴,能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美麗的.外形嗎?學生上臺邊展示圖畫邊介紹,說出了美。在學第四自然段時,還讓學生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再次讓學生說出了丹頂鶴的美。
4.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上課剛開始,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并且配有丹頂鶴的叫聲,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一個個走近了丹頂鶴,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后,又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畫涂色,既幫助學生有效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感受了顏色的和諧之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老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還讓學生看了一段錄像,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引吭高歌“與”展翅飛翔“時的美。最后又讓學生欣賞不同姿態(tài)的丹頂鶴圖,讓學生感受到丹頂鶴的美真是無與倫比。贊嘆、驚喜……不言而喻,學生感受到了故事與歌曲的凄美,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4
1、引導學生發(fā)現美。讓學生去發(fā)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里,在課文中找一找看到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
2、鼓勵學生說出美。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丹頂鶴的美?把你畫的句子說出來?
3、激發(fā)學生讀出美。為了激發(fā)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優(yōu)美”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后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并且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同桌對讀、師生對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4、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大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后,又帶領學生體會了丹頂鶴的`姿態(tài)美及形體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老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最后又在“答疑解惑”環(huán)節(jié),通過講述丹頂鶴和神仙的傳說,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傳說美。
當然,這堂課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1、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指導學生朗讀方法不靈活,缺乏簡練、精確的語言。
2、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一節(jié)課的訓練點自己感覺還不夠,以后的教學中爭取做到精講精練。
3、在聽取其他授課教師的課堂展示后,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急需加強,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覺自己像經過一次洗禮,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獲。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5
《美麗的丹頂鶴》一文介紹了丹頂鶴的顏色美、體形美、姿態(tài)美。教學目標是:1、通過多讀,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丹項鶴的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2、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用“三五成群”說話。3、背誦重點段。
在學習這篇課文教學中,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我營造了一種師生平等、互動、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下面我從語文新課程的三個維度來談談我這節(jié)課突出的地方。
(一)“知識與能力”方面,重視并加強了語文的雙基訓練
讓學生讀書后給丹頂鶴涂色,模仿丹頂鶴的姿態(tài),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增強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師生對比讀,教會學生學會傾聽、比較,并初步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學生理解了“三五成群”的意思后,指導造句,以及創(chuàng)設情境:有人捕殺丹頂鶴,你想對他說什么?這樣就豐富了學生說話內容,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上,注意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讀自悟,給丹頂鶴涂色,體會顏色美,然后生生之間合作、探究體會丹頂鶴的體形美、姿態(tài)美。最后配動作朗讀,以讀悟美,以動悟美,然后師生合作背誦。通過人人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我向學生介紹全世界僅剩1200余只野生丹頂鶴,并且指出有人捕殺丹頂鶴,對這種行為,問學生該如何去勸止?并且以《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曲引出一個女大學生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獻出了生命,來喚起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這樣在指導學生學好和運用祖國文字的同時,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和我的情緒都非常高漲,并且孩子們甜美的讀書聲、優(yōu)美的'動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傊@一節(jié)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活動的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和成功的體驗,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教學的內容過多,略顯倉促。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6
《美麗的丹頂鶴》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語言,培養(yǎng)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
導入部分先聽寫詞語,一是為了檢測第一課時識字教學的效果,二是為了發(fā)現問題并及時糾正。接著開門見山,用圖片及聲音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和學生一起繼續(xù)學習課文。
第一步,感悟丹頂鶴“外形美麗”的特點,先是引導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想象自己看到的丹頂鶴,感知丹頂鶴全身羽毛、脖子和翅膀邊兒和頭頂的不同顏色。接著,試著給補充習題上沒有顏色的丹頂鶴圖上顏色,發(fā)現學生涂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會對照文本說清“哪一出顏色畫得好?哪一處有問題?”然后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感受丹頂鶴外形的美麗。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第二步,感悟丹頂鶴“逗人喜愛”的特點。先是自由朗讀,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寫丹頂鶴高雅姿態(tài)的相對最難的一句話“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學生第一課時已通過看圖初步理解了這句中難理解的詞,所以第二課時重在激發(fā)學生感情朗讀的興趣,積累并拓展語言。讓學生學一學丹頂鶴兩個動作,發(fā)現最美麗的展示后理解“高雅”,帶著動作讀句子。展示丹頂鶴各種姿態(tài),進行看圖說話練習,進一步感受丹頂鶴的逗人喜愛。結合學生生活,啟發(fā)學生回憶動畫片中看到過的形象,理解“傳說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感受到正是因為丹頂鶴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姿態(tài)高雅,傳說它是神仙的旅伴,所以開頭說“丹頂鶴很逗人喜愛!辈捎枚喾N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第三步,感悟丹頂鶴的“無憂無慮”。先交流“第二故鄉(xiāng)”的.意思,介紹丹頂鶴的兩個故鄉(xiāng),再展示丹頂鶴在第二故鄉(xiāng)生活的情景,借助說話練習規(guī)范學生語言。最后思考“丹頂鶴為什么在第二故鄉(xiāng)生活的這么幸!保
拓展延伸部分先介紹丹頂鶴家族的現狀,再欣賞《丹頂鶴的故事》,談自己的感受,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情感。最后積累美文《仙鶴》。
在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對給丹頂鶴涂色和帶著動作朗讀第三自然段比較感興趣,但在思考“丹頂鶴為什么在第二故鄉(xiāng)生活的這么幸!睍r,思維的面太窄,只說到“黃海之濱的人們?yōu)樗鼈兘⒘俗匀槐Wo區(qū)”、“人們不傷害它們”之類的。如果在教學前能進行相關知識的介紹,做好鋪墊,也許就能拓寬學生表達的面了。如介紹丹頂鶴生存的環(huán)境、棲息地的破壞、氣候干旱化趨勢、水域面積縮小嚴重、人類活動帶來的污染、偷獵等等。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7
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課文圖文并茂,文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態(tài),使人讀了如臨其境,頓生喜愛之心。
因此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鋪設美麗的畫面,在導入課文第一段時設置一幅群鶴飛翔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fā)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第二自然段教學中間的比較句子;第三段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的視頻播放等,讓學生通過直觀形象感受丹頂鶴無憂無慮的生活情景。
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后提問:你從那些詞語描寫丹頂鶴的顏色?讓學生合作交流,圈圈畫畫。然后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涂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最后,在此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又如在教學第三節(jié)時,在朗讀后讓學生同桌交流:哪些句子丹頂鶴寫了逗人喜愛?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同時也通過動作來感受丹頂鶴的形體美和姿態(tài)美。不僅激發(fā)了興趣而且加深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理解。
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fā)人的情感。最后,我播放音樂創(chuàng)設情感,讓學生在音樂中朗讀整篇課文,感受丹頂鶴的美,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和保護之情。
整節(jié)課我注重朗讀和感悟。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使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讀的效果好,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做的不夠。我沒有關注教學細節(jié),比如學生的坐姿讀書的聲音,一心想著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的課堂管理忽視了,沒能較好的關心每一個學生。評價藝術不夠豐富。盡管平時一再強調紀律問題,舉手發(fā)言的習慣,但是在課堂上還是有部分學生隨意發(fā)言,自言自語。我想:在今后的課堂管理中應多下功夫,爭取把課上好,學生能學好。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8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和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庇谑俏沂紫仍谑熳x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去發(fā)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后,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兒美,再總結出:色彩美,姿態(tài)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fā)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有更深刻的教學作用。學生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能體會到丹頂鶴的美麗。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也能帶動孩子們更好的讀出丹頂鶴的美來。
語文教學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讀,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范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出丹頂鶴的.美。
通過對“第二故鄉(xiāng)”和“無憂無慮”的理解來明白為什么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的第二故鄉(xiāng)。也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孩子自己說一說自己的第一故鄉(xiāng)和第二故鄉(xiāng)。通過欣賞視頻片斷將對丹頂鶴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通過視頻的展示來更好的講解文章中關于丹頂鶴生活習性的內容。也豐富了孩子的課外知識。
最后讓孩子們欣賞很多野生動物的圖片,并將圖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看圖后的感想。再說一說地球和人和小動物之間的關系。并最后延伸出一個更高的主體“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進而引導孩子樹立愛護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愛護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的思想。
上完這一節(jié)課,我相信孩子們對丹頂鶴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體會到了很多課文之外的內容。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9
這節(jié)課主要是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詞語,去感受丹頂鶴的優(yōu)雅和美麗,并結合圖片幫助學生去理解重點詞語以及課文內容。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鋪設美麗的畫面,在導入課文播放丹頂鶴視頻,讓學生對丹頂鶴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丹頂鶴的顏色美,并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丹頂鶴的形態(tài)美,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整體來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達成的還算不錯,學生基本上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大致了解課文內容。但也發(fā)現了其中的不足:1、有的孩子對讀課文沒有興趣,只關注老師提出的問題,導致問題從書上找出來了,但課文沒有讀流暢,所以學習的.順序和方法仍需滲透。2、有的孩子只知道順著老師和其他學生的思路走,而沒有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導致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3、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的教學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小狀況頻出,因為我的課堂經驗不足,對于偶發(fā)事件處理得也不夠完善、及時,從而有點耽誤了課堂的進程,有些重點沒有講透徹。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多思考,認真準備每一節(jié)課,不斷彌補不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學習。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0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丹頂鶴的美麗的外形、優(yōu)雅的姿勢,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教完《美麗的丹頂鶴》一文,覺得有所收獲。
一、以讀促思。
由于這篇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讓我們好似看到了那一只只高雅、美麗的丹頂鶴,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讓學生多讀書,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把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讀到了自己的心中。例如在教學丹頂鶴的外形這一小節(jié),我抓住丹頂鶴的顏色讓學生感悟它的外形的美麗。由“潔白”和“黑”這兩種顏色讓學生感受到黑白分明的對比之美,潔白如雪的羽毛上鑲嵌著一圈黑邊,對比鮮明,煞是好看。從“鮮紅鮮紅”一詞與“鮮紅”的比較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頭頂那一抹鮮艷的紅色,是那么耀眼,那么奪目!不愧是嵌著的一顆紅寶石。接著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相機進行說話練習,從而自然理解了丹頂鶴名字的由來。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逐步感受到丹頂鶴外形的美麗。為孩子們配上舒緩悠揚的.音樂,讓他們用朗讀給大家展示這美麗的丹頂鶴,我仿佛看到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在天空展翅飛來。
二、緊扣關鍵詞。
教學第三小節(jié)時,學生對“高雅”不太理解。我緊扣課文內容,逐步讓學生理解。首先,出示了一幅丹頂鶴引吭高歌的圖片,從三個“長”字讓學生對丹頂鶴修長的身材有了直觀的感知,修長的身材顯得很高雅。接著,我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它的兩種不同的姿勢,無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由姿勢來感受丹頂鶴的高雅。緊接著,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幅丹頂鶴的圖片,一組說話訓練讓學生感受丹頂鶴的高雅。丹頂鶴不論是在低頭覓食,還是在翩翩起舞,都顯得那么高雅。不論是在竊竊私語,還是在水中悠閑散步,都顯得那么高雅。緊扣關鍵詞“高雅”,不難理解丹頂鶴為何如此逗人喜愛。僅有直觀感知和體會還不夠,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來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受丹頂鶴的高雅。
三、巧用音樂渲染。
課文看似在描寫美麗的丹頂鶴,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什么。丹頂鶴之所以生活的無憂無慮,是因為黃海邊的人們珍惜丹頂鶴、愛護自然環(huán)境,所以這里蘆葦叢生,魚蝦肥美,食物充足,寧靜祥和,因而逐漸成為了丹頂鶴生活的快樂家園。丹頂鶴是我們的好朋友,可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只有一千五百多只了,我國北方就有九百只左右。曾經有一個女孩,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不幸滑入了沼澤,再也沒能上來,讓我們隨歌聲來一起來聆聽這個動人的故事!我適時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一段凄美的音樂讓學生油然而生保護丹頂鶴、保護野生動物之情。恰當的音樂渲染,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本課教學不足之處頗多,老師牽著學生走,導的太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還需不斷學習。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1
“讀好書,寫好字,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基礎。”是本次興化市小學低年級閱讀和寫字研討會的主題。指導學生讀好書、寫好字就成為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題中的“美”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丹頂鶴的美,在讀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并在學的過程中積累美的詞句。課堂上我以一幅丹頂鶴的圖貫穿始終,指導圖文結合來讀好課文。
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課堂教學中,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詞語的`含義,而是通過換詞理解,朗讀比較,看圖做動作等直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如在教學“丹”時,我讓學生從剛讀過的句子中找一個詞來說一說它的意思,學生剛開始不太明白,我又提示他們是“一種顏色,一種很美的顏色”時,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是“鮮紅鮮紅”,這樣,“丹”一定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一重點。在課堂上,我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學習生字。在教學三個生字“顯、卻、所”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字形,了解字的間架結構,再范寫,指導學生不但要把字寫正確,還要把字寫得好看。“卻”和“所”的最后一筆都是長長的懸針豎,我聯(lián)系丹頂鶴長長的腿,告訴學生這豎就像仙鶴的腿一樣,要寫得長長的才好看。讓學生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了解學漢字寫漢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從而喜歡學習漢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從學生的作業(yè)中,我看到大部分學生都注意到了這長長的“仙鶴腿”。
在課堂中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說有些細節(jié)處理過粗,自己的語言缺乏感染力,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地完善自己。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2
看了自己上課的錄像,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尤其是教學設計、教學語言、肢體語言等細節(jié)問題,略顯青澀,不夠成熟、穩(wěn)重,具體表現在這幾處地方。
1、上課體態(tài)語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動作過多,一會兒拿書,一會兒拿教鞭,一會兒走過來,一會兒走過去……顯得非常忙亂。這些無意義的走動和小動作影響學生更專心更投入學習。應該要求自己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對學生的要求爛熟于心。
2、從教學第四自然段開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些倉促,補充閱讀的故事也沒來得及讀給學生聽,這就顯示出教學內容安排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兩個地方浪費了時間:
。1)第一自然段可以放在第一教時,這樣就把第二課時學習的重點放在理解體會丹頂鶴的美麗上,然后通過巧妙過渡教育學生愛護丹頂鶴、保護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
。2)復習舊知時,齊讀的環(huán)節(jié)也浪費了過多時間。
3、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這一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還是沒有準確地給丹頂鶴的脖子翅膀邊兒涂色,看圖介紹丹頂鶴的外形,學生也不能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說一說。我認為還是前面的教學不夠到位,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充分朗讀感悟。這樣的指名讀和齊讀有“為讀而讀”的嫌疑。如果能結合圖片順勢用手指出“脖子和翅膀邊兒”的準確位置,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感悟,待讀透之后再進行鞏固練習,自然水到渠成。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3
課文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態(tài),使人讀了如臨其境,頓生喜愛之心。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鋪設美麗的畫面,在導入課文第一段時設置一幅群鶴飛翔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fā)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第二自然段找出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第三段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出示丹頂鶴無憂無慮的生活情景。
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后提問:你從哪些詞語知道丹頂鶴的顏色美?讓學生合作交流,圈圈畫畫。又如在教學第三節(jié)時,在朗讀后讓學生邊讀邊想:哪些詞語使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同時也通過動作來感受丹頂鶴的'形體美和姿態(tài)美。不僅激發(fā)了興趣而且加深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理解。
通過講故事使學生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和保護之情。在此基礎上我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
最后,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涂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
整節(jié)課我注重朗讀和感悟。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使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讀的效果好,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我想:在今后的課堂管理中我還應多下功夫,爭取把課上好,學生能學好。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4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說明了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共有4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冬天快到了,美麗的丹頂鶴從北方飛到南方,暗示丹頂鶴是一種候鳥。
第二、三自然段寫丹頂鶴的外行美和姿態(tài)美。第四自然段講丹頂鶴每年到我國黃海之濱過冬。課文語言優(yōu)美,適合朗讀。教學中,我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如教學“丹頂鶴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時出示圖片,使學生對丹頂鶴的特點一目了然。
第二、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具體描繪了丹頂鶴的美。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圖文對照,認真讀課文。透過重點詞語“逗人喜愛”“引吭高歌”等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丹頂鶴的特點,同時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
教學的第四自然段,我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梳理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學得主動、活動。
教學最后,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要愛護它們,“曾經有位女孩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許,故事背景離他們太遙遠,但情節(jié)使他們感動。低年級教學(語文)應以生字教學為重點,教學本課時,我覺得課文分析太細了,把學習生字的時間擠掉了不少。今后,低年級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生字的教學上。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15
在學習這篇課文教學中,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我營造了一種師生平等、互動、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下面我從語文新課程的三個維度來談談我這節(jié)課突出的地方。
。ㄒ唬爸R與能力”方面,重視并加強了語文的雙基訓練
讓學生讀書后給丹頂鶴涂色,模仿丹頂鶴的姿態(tài),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增強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ǘ斑^程與方法”上,注意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
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讀自悟,給丹頂鶴涂色,體會顏色美,然后生生之間合作、探究體會丹頂鶴的體形美、姿態(tài)美。最后配動作朗讀,以讀悟美,以動悟美,然后師生合作背誦。通過人人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
。ㄈ扒楦小B(tài)度、價值觀”上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我向學生介紹全世界僅剩1200余只野生丹頂鶴,并且指出有人捕殺丹頂鶴,對這種行為,問學生該如何去勸止?并且以《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曲引出一個女大學生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獻出了生命,來喚起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這樣在指導學生學好和運用祖國文字的同時,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整堂課下來,孩子們的情緒都非常高漲,并且孩子們甜美的讀書聲、優(yōu)美的動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傊@一節(jié)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活動的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和成功的體驗,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教學的內容過多,略顯倉促。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沒有讓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讀出感受。丹指紅色,頂指頭頂。鮮紅和鮮紅鮮紅沒有進行比較,讀出感受。又如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是總起句要讓學生懂得,丹頂鶴有哪些不同的姿態(tài)?這些都是不足之處。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美麗的丹頂鶴》課堂教學反思03-06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集合15篇)03-03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12-27
美麗的天空教學反思04-15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03-25
《美麗的黃昏》教學反思04-12
《美麗的田園》教學反思07-08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02-19
美麗的蝴蝶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