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1
本課以食鹽、味精、白糖為例,通過放大鏡觀察物質世界的某些晶體結構特征。課前除了為每一個小組準備現成的晶體觀察材料之外(食鹽味精白糖),還應制作準備些通過水分蒸發(fā)而結晶出來的晶體,這樣的晶體有著不同的結構特征。鹽結晶過程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結晶過程較長,所以要提早一兩天準備。
在讓孩子們分組觀察食鹽、味精、白糖、食用堿晶體時,我一開始沒有發(fā)放大鏡。主要是為了讓他們先用肉眼觀察,并記錄下觀察到的樣子。交流以后再發(fā)放大鏡,利用放大鏡觀察晶體,并再次記錄,再進行對比。通過對晶體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學生自己先嘗試總結晶體的基本特點,我再小結晶體的科學概念。
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對味精、白糖是“有規(guī)則外形”比較肯定,但對食鹽的規(guī)則外形意見不太統(tǒng)一。有人說是圓球形,有人說是正方體的,有人說是塊狀......因為我們提供的食鹽小而潮,學生觀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顆食鹽晶體,再因為這些食鹽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狀看上去是不夠規(guī)則。這里我慶幸自己在課前有比較充分的準備,不然很難給到學生合理的解釋。另外,孩子們“好吃”的天性,盡管我課前一再強調科學實驗試劑不管是什么東西一律不能放進嘴里,可他們一看到這些調味品就按奈不住地往嘴里放。為了幫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以后的課前一定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制作出晶體部分,因為需要加熱,考慮到實驗安全性,我改為利用的視頻來做演示。通過觀察分析,認識了晶體特征后,應結合媒體圖片向學生展示更多的晶體圖片。
制作一個大晶體,有一定難度,我用小視頻演示了制作過程后,將其作為拓展活動,作為一個加分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課外制作。本節(jié)課學完孩子們還是很疑惑,那到底如何判斷什么是晶體?這個問題孩子們中學會深入分類學習,所以我沒有過多解釋。畢竟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還是帶領孩子們學著像科學家一樣去觀察微小事物。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2
本課以食鹽、味精、白糖為例,通過放大鏡觀察物質世界的某些晶體結構特征。課前除了為每一個小組準備現成的晶體觀察材料之外(食鹽/味精/白糖),還應制作準備些通過水分蒸發(fā)而結晶出來的晶體,這樣的晶體有著不同的結構特征。而這些晶體的制作,教師應早做準備,如果靠自然蒸發(fā),鹽結晶過程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結晶過程較長,所以要提早一兩天準備,以免影響教學。
在觀察食鹽、味精、白糖晶體時,應強調先用肉眼觀察,并記錄下觀察到的樣子,通過控制放大鏡的發(fā)放來保證這一教學活動的實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鏡觀察晶體的'活動,并再次記錄,進行對比。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放大鏡下的晶體特征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對晶體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小結晶體的科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味精、白糖是“有規(guī)則外形”比較肯定,但對食鹽的規(guī)則外形比較懷疑,因為在放大鏡下,食鹽晶體顆粒并沒有如此規(guī)則的形狀結構,這是因為我們提供的食鹽小而潮,學生觀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顆食鹽晶體,再因為這些食鹽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狀看上去是不夠規(guī)則。這里應該肯定學生的發(fā)現,并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梢詫⒑竺妗爸谱骶w”的教學內容提上來,制作一杯飽和濃鹽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進行加熱,制作出食鹽晶體。這樣的食鹽晶體,就比較有規(guī)則,并且細節(jié)特征更加明顯。考慮到課堂上教學時間有限,課堂上就只制作一個食鹽晶體,課外要求學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體進行觀察。
通過觀察分析,認識了晶體特征后,應結合媒體圖片向學生展示更多的晶體圖片,以豐富他們的感性認知。像雪花晶體這種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對晶體的觀察興趣。對于礦石晶體,可以結合學校的巖石標本,讓學生進行觀察以加深認識。
制作一個大晶體,有一定難度。作為拓展活動,也就有彈性了,學生能在課外制作出一個大晶體,就給加分。其實,我們買來的海蜇皮中,經常就有大塊的食鹽晶體,我們可以搜集一些給學生看一下,激發(fā)他們制作大晶體的興趣。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3
1.學校食堂也可以成為保障實驗材料的后備資源。課前準備充足,學生實驗積極性高,實驗效果明顯。
2.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側重在知識和情感方面。智育與美育并舉,加強學生對美的感受體驗。
3.重點:放在肉眼直接觀察四中晶體,和利用放大鏡觀察晶體。
難點:肉眼和放大鏡的觀察對比,以及學生記錄和表達。教師采用語言引導和PPT直接演示。
4.實驗仍以小組實驗為主,但我發(fā)現我自己有一個缺點,容易忽略小組公平問題。“弱勢”學生看不到或者不愿意主動去看。我對該類型學生未及時關注并采取措施。后續(xù),我準備向教研組需求力量支持,問問該如何解決,并落實到實際課堂教學。
5.學生反饋,在這一課,我處理得太簡單粗暴了。僅僅是讓個別小組代表起來敘述,并沒有達到小組鑒賞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相似課堂應該要注重小組活動后的闡述表達方式,并留足時間。
6.這學期進一步完善明確了課代表、小組的任務分工,以及相互配合。每一周一個小組負責課前實驗準備,課后實驗整理,實驗室清潔。課代表協(xié)調教師和值周小組,專門并備上專門的.記錄清單。以便為期末成績提供憑證,整個學期形成閉環(huán)。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我以食鹽、味精、白糖為例,通過放大鏡觀察物質世界的某些晶體結構特征。我先讓學生用肉眼觀察食鹽、味精、白糖晶體,并記錄下觀察到的樣子,再用放大鏡觀察,食鹽、味精、白糖晶體,并再次記錄,進行對比。這樣使學生對放大鏡下的晶體特征有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對晶體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小結晶體的科學概念。學生對晶體有了初步的了解,學生知道了晶體的特征:晶體是有幾何規(guī)則的外形!澳阒肋@些晶體是怎樣制作的?”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我讓每個小組的材料員領取相應的材料,分組做蒸發(fā)飽和食鹽水的實驗,每個組都得到了食鹽晶體。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學生想制作更大的晶體的欲望,課堂上無法滿足,我只能讓學生一是看課文制作大晶體的介紹,二是向學生介紹有關制作大晶體的方法,播放一些制作大晶體的課件。
課堂上還讓學生觀察一些礦石晶體標本,學生對晶體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學生知道了晶體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立方體的,有金字塔形的,有像一簇簇的針的……
【《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放大鏡下的晶體》科學教學反思01-21
《放大鏡》教學反思10篇04-09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反思02-12
雙減背景下的教學反思04-09
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反思04-21
三下語文教學反思12-24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學反思4篇02-16
初一下冊教學反思04-17
初一下冊地理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