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時分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時分秒》教學反思1
《時分秒》處于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在二年級學習了時和分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學生對抽象的時間學習有一定難度,時間間的進率容易和長度與質量單位的進率混淆,因此是本冊書的難點內容。
教學時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拍手、數數、讀書等方式體驗1秒、5秒的長度。調動學生關于時和分的知識積累,引發(fā)學習興趣,參與教學互動。
教學中學生對時間的準確識別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時的時間,比如11時55分會被誤認為12時55分,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抽出5分鐘時間用鐘面模型練習,經過幾次練習,效果顯著。
本單元計算經過時間時,學生掌握不是很熟練,尤其遇到跨整時,例如7:45到8:25經過多長時間?因此借鑒加減法豎式計算的經驗,將計算過程讓學生口述出來:25分減45分不夠減,借一時當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時借一時還剩7時,7–7=0時,結果是40分;或找整時是8時,8時–7時45分=15分,8時25分–8時=25分,15+25=40分。這兩種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熟練易懂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計算經過時間的難點分散。
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借助鐘表,記錄每天重復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時間,鞏固了關于時間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觀念,數學重在學以致用,服務于生活。
《時分秒》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表,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嗎?發(fā)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fā)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鐘表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fā)表意見?赡軙幸韵碌陌l(fā)現:
(1)電子表(或鐘)。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表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匯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系,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數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現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lián)系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鐘表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表,我們又有什么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于“時分秒”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表,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嗎?發(fā)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fā)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鐘表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fā)表意見?赡軙幸韵碌陌l(fā)現:
(1)電子表(或鐘)。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表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匯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系,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數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現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lián)系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鐘表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表,我們又有什么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于“時分秒”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時分秒》教學反思3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4
教學過程中,我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時鐘: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通過游戲知道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時老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鐘表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幾時(幾分),一小格表示幾秒。通過有關經過時間的計算,使學生掌握了時間計算的幾種方法,知道一節(jié)課40分鐘有多長,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明白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因此要惜時如金。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于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困惑:
1.“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上的2時=()分卻沒有這樣的區(qū)分。
2.“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老師可以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如教學時間的計算時我輔以鐘面,始終在鐘面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計算。這樣,學生是不是依賴習慣了,腦子里沒有鐘面,形不成表象,無疑,對他的學習是有障礙的。所以,應該慢慢淡化出來,直至脫離直觀的鐘面,要在腦海中形成鐘面。在反饋時,我沒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錯例在反饋。一般,這樣的學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沒有反饋出來,沒有進行引導、糾正,那么對他的這堂課的學習是有阻礙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5
1、復名數與單名數的化聚:一二年級的時間認識,重在具體時間的指認,從一開始的整時的認識到半時的認識再到幾時幾分的認識,雖然都知道1小時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運用到了時間的認識上,所以對于復名數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化聚就特別難了。為了讓學生明白復名數的意義,可以在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后再教學,問題就少多了。
2、經過時間的計算:同時不同分的計算中,問題不大。通過有序的計算,發(fā)現了可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不同時的,即跨時的計算困難較大。為了讓學生明白計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種辦法:
A、從12時之前的幾時到12時之后的幾時,不是24時計時法如何計算?可以用數的辦法;也可以適當滲透24時計時法再計算;還可以找到12時后的同時數,看相差幾小時再算。
B、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可以借用退位減法來計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計算中是退一當十的,時間里要退一當60計算。可以適當運用豎式幫助計算。
《時分秒》教學反思6
前段時間我們花費了較長時間學習了“時分秒”這一單元。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加之還要學習理解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教學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起來,如數心跳、讀書、寫字、唱歌等,使學生具體感知1分、1秒、的長短。只管人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互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傮w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較準確的認識時間,但有些孩子容易將比如:2:55認成3:55,不過經過練習,這一現象已基本消除,F在比較大的問題是當孩子們遇到比如:從3:45開始到4:20這段時間經歷了多少時間,很多孩子不理解,覺得很難,我也費了不少口舌進行講解,由于同課的薛老師幾套專項訓練,希望通過多做題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墒钱敽⒆觽兘處熥鳂I(yè),我們分比批改制后,不僅有皺緊了眉毛,情況并沒有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有較大改變,一些孩子依舊出錯,依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找不著北,答案令我們哭笑不得。一時間,我們覺得很失敗,很郁悶,哪里出了問題?難道是我們錯了?
我們開始不斷思索、討論。同一年級王老師的孩子也在我們所帶的班。這是一個很有靈氣、很聰明的孩子,他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比較好。當我們與身為家長的王老師探討此事時受到很大啟發(fā)。鐘表的'認識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項活動,同時又要求孩子具備較好的計算能力。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經常性地去看表、記錄時間。比如:吃飯前記下時間是幾點幾分,吃過飯后再記下時間,看看吃飯共用了多長時間。開始時可能說不準確,家長可以進行指導,這樣孩子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時間觀念。同時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在于孩子始終看到的是真實的動態(tài)的鐘表,這比看畫在紙上的鐘面更直觀、更生動。當孩子對鐘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標的樣子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種方法表示的時間,都會以鐘面的形式呈現于腦海之中,從而快速做出反應。
還有,經過這次探討,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們認知特點。對于一個新的知識點,孩子們從認識到消化,是需要一個變化過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學知識就是要應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書面化。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一定讓他們體驗。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固然有它的優(yōu)勢,但不能因此剝奪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機會。
有了這些認識之后,我與薛老師又一起討論商量設計了貼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鞏固知識的形式靈活的作業(yè),同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指導方法,讓孩子們時時感受時間、利用時間、珍惜時間。
希望我們的改進能夠促進孩子們的認識和成長。
《時分秒》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fā)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著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著指揮長一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fā)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著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
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吹降募t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復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么走的?(課件演示:鐘面上,秒針伴著“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
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里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說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么樣?(學生發(fā)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ㄈ┗芋w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后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游戲嗎?提高一下難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游戲活動
師:這個游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ハ鄮椭,調整好節(jié)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fā)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松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薄#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著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么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 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說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干什么?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里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學生活動。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么多收獲,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為1秒干不了什么?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衛(wèi)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祝賀大家今天收獲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時分秒》教學反思8
在第三冊數學教材中,第六單元《時、分、秒》是一個難點。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鐘面的基礎知識,會認鐘面上的時間,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及求經過時間等等。對于缺乏知識經驗的二年級孩子來說,學習起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例如在認識鐘面的時候,通過實物展示和課件的操作,讓學生數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時針和分針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又向他們介紹了秒針。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走一圈是12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時;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邊拿鐘面進行實際操作一邊提問時,孩子們尚能回答,可是讓他們在獨立做的時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學求經過時間時,則感覺更加困難。例如求從11點--4點經過了幾時,答案就五花八門。有的孩子用11減4,有的在鐘面上數,卻數成了從4到11的格數,而且在數格的時候,他們往往數的不是幾個格,而是幾個數字。還有諸如“2:45--3:20經過了( )分”這樣的題目,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給孩子們講了幾種方法,第一種是最直觀的方法,在鐘面上數格子;還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來是35分;另外還可以把這樣的題目當作減法來做,用后面的數減前面的數,20減45不夠減,拿出一個小時當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減45就可以得到35分。對于這幾種方法,我沒有要求孩子們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對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們能在鐘面上把經過的時間數出來,我也覺得他們挺棒的。
經過一段時間不斷地講解、練習及個別指導,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同學對以上知識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還是這些知識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的確過于難了,仍然是讓我們感到比較困惑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9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兩個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具體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在課后的練習中,兩個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還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還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練習、鞏固的過程。
給家長的建議:認識鐘表不是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就能讓孩子掌握好的,要想達到提高、熟練,家長必須在生活中對其加以強化,特別是關于時間的計算。如11:40開始吃午飯,吃了30分鐘,吃完時是什么時刻;電影下午6:15開始,晚上7:4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10
教學過程設計時,我利用我們學校的鐘表來引導,給他們講時間的'重要性來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一、先認識鐘面,通過觀察知道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每大格里有多少個小格;鐘面上有三根針,時針,分針,秒針,用手拔動這幾些針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興趣中求知時針,分針和秒針在轉動時的變化,得知時針轉動一大格是l時,分針轉動l小格是l分,分鐘轉一圈剛好時針走了一大格,得知1時等于60分,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時分針剛好走了1分,通過拔動鐘面,讓學生認識1分等于60秒。
二、知道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
三、能正確的書寫幾種計時法。
四、重點,難點,指導學生在寫幾時零五分時,不要把零丟掉。如5:05,另一種計時是5時零5分。還有個別學生在書寫幾時55分時,不小心就多加上1個小時。
在講課時,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師形象化,生動化,靈活講述,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從而得到滿意的效果。
《時分秒》教學反思11
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盡管學生在課上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共有14個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展開教學,很好地把握住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表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曳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后的目標測試中,只有2個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12
第1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诿脶樧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廴绻亲x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郾纫槐,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苄〗Y: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ǘ┨剿鞣峙c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ㄈ┚毩暎后w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ㄋ模┬〗Y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傥覀兩弦还(jié)課的時間是40( )。
、谛∶髋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凑l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yè)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教學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時分秒》教學反思13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盡管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遷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時,還應讓學生當場遷移、擴展,并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lián)系,才能真正最終建立時間觀念,并會遷移、應用。
2、認讀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盡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后,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并轉化為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幾大格是幾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發(fā)現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幾時還不到,應是前一格的小時再多幾分。這樣會更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對于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動手的時候,引導學生的思維同步發(fā)展、提高。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在動手、操作,但并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收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動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真正明確任務,帶著問題去動手、去操作、去發(fā)現,本課中,多次安排了學生操作動手,但真正能得到收獲,獲得成功體驗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動前的問題或要求更明確點,目的性更強些,效率肯定也會提高。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更認真深入地反思與完善。
《時分秒》教學反思14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分的認識,能看著鐘面說出幾時幾分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體驗1秒。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節(jié)課了,我以新年跨年晚會倒計時作為本節(jié)課的導入情境。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大部分家庭在過年過節(jié)的生活都會看央視的跨年晚會,通過“倒計時”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使我們的情境促進我們的教學。
其次是自主探索認識“秒”!懊搿边@個時間單位學生并不陌生,因為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時間單位時已經接觸過了秒,在課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學生對秒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能說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認識幾秒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己說說秒針從幾走到幾表示幾秒,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在教學1分=60秒時,這一知識比較抽象,雖然學生有1小時=60分的學習經歷,但是要真正讓學生理解1分鐘為什么等于60秒,學生還是不知所措。因此,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出秒針走一圈(60秒)剛好分針走一格(1分),從而驗證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強體驗,讓學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1秒”,形成對短時間的`觀察能力。為了讓學生建立“秒”的時間概念,我采取了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聽鐘表的“嘀嗒”聲、拍手練習等,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一分鐘我能寫多少個字”的游戲,讓學生體驗一分鐘的長度。通過這些游戲,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印象也將更加深刻。
最后,我還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課外拓展這一部分,我把飛機每秒鐘的速度、光每秒鐘的速度、聲音每秒鐘的速度等與孩子們熟悉的長度聯(lián)系起來,不僅幫孩子們建立起長度觀念,還讓學生感受到一秒的價值之大。 總結這節(jié)課,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新課開始時,學生對“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秒?”這一問題回答得很不好,只有個別學生說鐘面上有秒針,跑步時老師用到秒等,經過啟發(fā)才說出有限的幾個,可見,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關注不夠。
2、沒有讓學生準備一個鬧鐘或者鐘面作為學具。
3、我對學生的發(fā)言沒有引申,學生說“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說說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
《時分秒》教學反思15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課件出示主題圖:鐘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現場?磯ι系拇箸,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種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現場。看墻上的大鐘,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
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課件出示形狀各異的鐘表。形象的語言,精美的實物展示,使學生感到很新奇,馬上對這節(ji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鐘表有3根針, 時針、分針和秒針。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針,秒針的特點:又細又長、走得最快 。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小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關系。
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請同學們細心觀察鐘面,課件演示后,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1分=60秒。我還安排了一個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讓他們感受“1分”有多長。我讓一、二小組的同學寫數,看看在指定的1分鐘內能從1寫到幾?同時讓三、四組的同學測脈搏,數一數在1分鐘里,你的脈搏能跳動幾次??由于聯(lián)系到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興趣盎然,效果不錯。
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展現學生思維過程,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實踐證明,課堂上學數學,生活中用數學,把教學同生活實踐恰當結合,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有利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處:學生初次認識最小的時間單位“秒”,雖然在學習“秒”之前,已學過了時和分,在練習中,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有一些學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強訓練,弄清時、分、秒之間的關系。
【《時分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時分秒》教學反思05-26
時分秒教學反思08-16
《時分秒》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09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反思4篇11-20
《時分秒》教學反思(集錦15篇)12-19
三年級數學《時分秒》教學反思05-15
時分秒教案02-02
小學數學時分秒教案11-30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