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
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巴斯德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內容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內涵,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這篇童話內容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但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huán)!鄙希阂獝圩o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jīng)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jīng)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彪m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同: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同: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jīng)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盡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于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應該說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考慮教學的主導傾向。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2
《去年的樹》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兒童文學家,只活了30歲。她的作品很適合兒童閱讀!度ツ甑臉洹肪褪且黄獌(yōu)美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被選入了新課標版四年級語文課本,而且還選入了《世界著名童話選》。
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的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鳥兒唱起去年的歌。
這個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朋友情誼”。文中那一個個人性化的角色,一定會感動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岸嘣形颉笔俏夷壳罢谘芯康囊豁椗_州市課題。就這篇課文來說,我認為還有愛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這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中。當然在作者生活的年代(1913——1943)也許還沒有這一點。
因此在設計本課時,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為了體現(xiàn)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和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鳥》,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和為動物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園。
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帶著憂傷,帶著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也許是方法不到位,也許是放手不夠大膽,總覺得課堂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罢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鄙贤暾n我感到自己讓學生感受得太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只安排了一課時,在時間上也許太緊,而導致老師總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圖引導學生,忽視了學生的思維。也許在學生的心中還有更好的理解!白灾鳌,看來我做得還不夠。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感悟,還將是我繼續(xù)努力的課題。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意蘊深長的童話:小鳥和小樹是好朋友。冬天來了,小鳥必須回到南方,臨別前,她們相邀來年再見,再唱今年的歌。第二年春天,小鳥應諾來到了去年的地方,卻再也找不到去年的樹,只找到樹根。小鳥問樹根:“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樹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毙▲B飛到山谷,仍然沒有找到樹,工廠大門的門先生告訴她:“樹么,在廠子里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里賣掉了!毙▲B尋到村子,村子里一個小姑娘告訴她:“火柴已經(jīng)用光了?墒,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個燈里亮著。”小鳥睜大眼睛,盯著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此時,小鳥的心情怎樣?她是用怎樣的聲調來唱去年的歌的?從小鳥和小樹的遭遇中,我們明白了什么?學生弄清了這些問題,這篇課文的教學也就達到目的了。
我抓住這一點,用課文的四次對話導入 ,在學生找出本文的四次對話后,讓學生直接從對話練習、分角色朗讀中,一次又一次地體驗情感的波動,感悟小鳥與小樹的依依惜別、小鳥對小樹的苦苦找尋、小鳥于小樹的戀戀不忘。
其間,學生的情感已進入小鳥和小樹的真摯友情中。帶著這樣的感情基調,再來精讀課文,學生就很容易找到重點詞句,老師就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串講課文就理所當然地事半功倍了。
在這篇課文的理解中,學生很輕松地找到了課文的明線: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然而,這篇課文,是由明暗兩條線牽引著,完成文章的結構的。在引導學生找出暗線的過程中,平日的教學方法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兩條主線的文章——學生只找得到看得見的'。
這就要說到課文的導出了。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兒,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在反復的吟詠中,學生終于觸到了小鳥內心的苦和痛,領悟了造成小鳥和小樹悲劇的原因,找到了課文的暗線:保護環(huán)境、愛護小樹。
課文上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篇課文的導入、導出,對學生理解課文,是多么的重要!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4
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故事語言生動,情節(jié)奇異。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見的有:常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和超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人物都是人,但這些人的性格、行為等個性離奇夸張,比如《皇帝的新裝》。擬人體童話,是透過擬人的手法使非人類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為,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主要描述自然的人物和他們的活動。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寶來展開情節(jié),如《神筆馬良》。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資料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務必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資料,明白其中的道理。處于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了解課文資料。二是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并有感情地朗讀。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了解課文資料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為要概括這篇課文的資料十分簡單,一上課,才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么一回事。課后,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后就應個性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我的思維來思考學生的問題,以自我的思考方法、潛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受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說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一樣,就是學生自我也存在著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必須要關注全體學生,了解不一樣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一樣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jù)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一樣的學習要求,并且盡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
二、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小學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潛力沒有高段那么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理解。而恰當?shù)陌鍟O計能把抽象的課文資料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于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借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忙。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系,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xiàn)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能夠刺激學生的視神經(j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主角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為此刻的引導。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為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jù)不一樣時間所發(fā)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吧。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資料的順利完成。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5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這篇童話資料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可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
基于這樣的解讀,根據(jù)本文特點,為了簡化教學,所以作如上設計: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fā)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以往說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回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經(jīng)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說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xiàn)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主角,感受不一樣主角的不一樣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應對自我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頭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應對燈火時的心理描述,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僅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也是十分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在文章結尾處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要對小鳥說的話,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會無話可寫,沒想到學生滔滔不絕,寫了很多,有安慰小鳥的,有贊美小鳥的……學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錯。
整堂課下來,失敗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接不夠緊密,資料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也許是我上課時過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較少地去研究學生,從而使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三尺講臺,我涉足的時間還不長,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jīng)驗的積累,教學各方面的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6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xiàn)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為了體現(xiàn)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
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帶著憂傷,帶著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為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后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小鳥深情地注視著油燈的火苗,然后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嗎?
有的學生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有的學生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有的唱,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感悟,還將是我繼續(xù)努力的課題。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7
去年的樹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一卷的一篇文本。這是一個動人的童話。這個故事用簡單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木之間真誠的友誼。
本文中有許多對話,更適合學生由主角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每一個主角的情感,引導學生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是在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互動中進行的。
因此,我努力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童話故事中的主角,體驗主角的情感世界,真正把學生帶入文本的語境,體驗每一個主角的思想和感受。所以在開始教學的時候,我會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鳥與樹的對話,讓學生體驗鳥與樹的不可分割性,以及鳥在尋找樹時的焦慮和艱辛。用鳥的三個問題把這些零散的語言閱讀串成一條情感鏈,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一步一步加深他們的情感。就這樣,孩子們漸漸地走近了這對密不可分的好朋友,掌握了閱讀的情感基調。
鳥兒應該在燈光前對著樹唱歌。有三個自然段落。這篇文章很簡單,但給了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不僅有情感的爆發(fā)點,還有引導學生練習寫作的訓練點。
最后,我還安排了一個想象和演講的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應該是聽、說、讀、寫的結合。交換學生后,我感到很驚訝。
一節(jié)課后,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基本完成。學生能快速理解和分析課文中的單詞和句子,感受到鳥與樹之間的各種情感。
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課堂上并非如此。雖然課堂已經(jīng)塵埃落定,但課堂上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讓我更加難忘,也促使我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
i.多角度解讀課文時,正確把握教學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注重語文的熏陶和感染,注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從這個童話故事中,老師和學生們讀到了鳥類的守信和友愛,樹木的自我犧牲和無私奉獻,伐木者對濫砍濫伐的憤慨,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理解。應該說,所有這些多重解讀都具有進取和健康的價值取向。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作者的寫作總是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能在很多方面充分發(fā)展我們的情感。因此,當我們以多種方式解讀作品時,我們必須研究教學的主導傾向。
品嘗去年的樹。一種傷感和感動的心情會在我們心中縈繞很長一段時間。什么感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想法與其他故事不同:當這個故事解釋了鳥和樹之間的友誼時,樹就退出了這個故事。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鳥兒身上,鳥兒信守諾言,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尾讓我們心驚膽戰(zhàn)——鳥兒發(fā)現(xiàn)的不是枝繁葉茂的樹,而是一位朋友身上點亮的燈。盡管如此,鳥兒還是對著燈唱歌。這個故事感動了我們,不僅是因為鳥兒們信守諾言,還有一種堅定不移的.友誼。當友誼超越生死界限時,它就成為一種感人的永恒情感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認為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趨勢。它不同于其他頌揚友誼的文本,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次閱讀課文時,我覺得這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環(huán)境保護”:我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隨意砍伐樹木。但讀了幾遍之后,我覺得作為一部文學作品,這個童話更重要,因為它生動地描述和贊美了人們之間深厚的愛情、純潔而忠誠的友誼。鳥兒在燈光下歌唱,樹木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但當它們變成火時,它們是無形的。鳥兒為什么唱歌?鳥兒對著觸摸不到的飛逝的火焰歌唱,因為它知道自己無法回答。這是奉獻,這是關心,這是深愛,這是純潔的友誼,這是自愛的責任&“雖然我對課文的解釋已經(jīng)到位,但在教學中,我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鳥的承諾。我覺得太突然了,學生們不理解。
其次,注意整體把握和時間安排
首先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評估,思考這一步可能需要多長時間,并充分了解。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自覺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材的順利完成。例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兩個小時。我的第一個設計是這樣安排的:在第一節(jié)課上,除了第一次閱讀課文和學習單詞外,我還仔細閱讀課文的前半部分,重點是體驗樹和鳥在一起的快樂,感受它們分離時的不可分割性。
在第二節(jié)課上,我閱讀了其余的內容,感受鳥與樹之間持久的友誼。但是試著教書,太好了,我在第一節(jié)課上的信息太少了,課很稀,也不滿。因此,我調整了我的安排。在第一節(jié)課上,除了閱讀課文和學習單詞外,我基本上完成了閱讀課文。在第二節(jié)課上,我主要是復述故事和練習寫作。然后我去試著教書。我覺得第一節(jié)課豐富了很多。
簡而言之,教學沒有明確的方法,但教學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這次活動,我從去年的《圣誕樹》的設計和教學中學到了一些新的閱讀教學方法,這對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8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男吉的作品,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給樹唱歌,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了樹的請求——還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找,最后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用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情深意長,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曲回腸的情誼。
一堂課下來,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的完成了,學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分別的戀戀不舍。但是,本堂課仍有不足存在,在以后還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設計畢竟是預設,課堂中有很多變化和突發(fā)情況,這就需要老師有良好的課堂掌控能力。本節(jié)課在引導學生體會大樹和鳥兒的語氣環(huán)節(jié),我沒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導致此環(huán)節(jié)延時。在以后的設計中要對進行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先進行估計,想想這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很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實際教學中,就會有意識的,有序的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并不是一次課堂能力就能提升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以后我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書情況。
注重評價語的豐富和激勵作用。做問新教師,我的課堂評價語是相當匱乏的,要盡量預設好學生的回答與提問,并想好評價價格。長此以往,評價語定會豐富而有激勵作用。
《去年的樹》第二課時的目標任務是:
。ㄒ唬┩ㄟ^對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1課《去年的樹》第二課時進行磨課,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想象中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ǘ﹦(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能悟出情,讀出味情。
。ㄈ⿲崿F(xiàn)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工具性成長和人文性積淀,實現(xiàn)三維目標。
這一課時,我突出三點:
一是讀出感情,體會友情;
二是想象說話,表達心聲;
三是訓練寫話,升華情感。
在課堂上我非常注重情感教學,聽課老師與學生都感受很深,他們竟然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學生全身投入,悟出了情,讀出了情,三維目標的到了落實。
這篇童話是以對話的形式展開的,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在默讀中體會,在朗讀中表現(xiàn)。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基本能夠把握人物的感情基調,無限的傷感以及對大樹的同情,對人類破壞的指責都深深地融于他們的朗讀之中。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
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促進師生、自我、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我牢牢地抓住文中的四組對話——小鳥和大樹,小鳥和樹根,小鳥和大門,小鳥和小女孩,通過朗讀、對話,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小鳥與大樹的真摯友誼,以及小鳥為守諾言而一路尋找好朋友的復雜心情。當小鳥找到變成燈火的大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親愛的小鳥,你看見朋友了,你盯著燈火,深情地盯著燈火,看了一會,你想說什么?你要走了,當你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你又想說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兩個“看了一會兒”,再引出中心:“小鳥飛走了,帶著淡淡的傷感飛走了,但他給我們留下了什么?”為了能自然地引出這個童話的中心,也就是能順著學生的思維,順著學生的情感流向,自然地說出自己真實的體會,學生的回答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
這堂課出現(xiàn)的亮點:
1、導語新穎,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
2、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隨著對文本的深入挖掘,
學生們的情感不斷地涌動、爆發(fā);卮鸬穆曇艋蛭竦驮V,或依依不舍,或肝腸寸斷,或出離憤怒,把課堂氣氛逐漸推向了高潮。
3、《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應該說都是可以的。
4、板書設計具有科學性,字與畫結合,既呈現(xiàn)了課文內容,又引發(fā)學生想象。
一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我也從中找到了教學的方向。以后我還將 “以學生為主體”,繼續(xù)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挖掘,真正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9
教學目的:
1.指導品讀課文重點詞句,能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讀。
2. 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故事對高尚友情的贊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表現(xiàn)的情感,感受友情的可貴和偉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情景談話,復習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今天,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著名的童話作家,他叫新美南吉。他寫了好多有趣的童話故事,其中有一篇童話故事叫《去年的樹》,非常著名。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呢?(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鼓勵講故事的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1課去年的樹。(板書課題:去年的樹)
二、品讀分析課文,體會友情的珍貴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一名學生讀)
2.指名談談體會:聽了第一自然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兩名學生說,老師點撥、評價)
提問:大樹與小鳥之間深厚的感情,你從哪個詞中可以體會到?(天天)你還想到哪些美好的詞語?自由說。
( 滲透學法:抓重點詞理解句意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請圈出這兩個字。)
3.自由再讀第一自然段,體會她們之間深厚的感情
。ǘ┓治鰧υ挘惺茗B兒和大樹的友情
1.鳥兒要離開時,離別對話
寒冷的冬天就要來臨,小鳥要飛到很遠的南方去,朝夕相處的朋友就要分別,離別之時,它們說了什么?心情怎么樣?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自讀、同桌讀、男女生讀
要求:讀出依依惜別的感情。(以男女生讀為例,進行指導)
2.鳥兒返回,尋找大樹中的三次對話
來年春暖花開時,鳥兒從南方飛,回來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樹,卻發(fā)現(xiàn)了什么?此時,小鳥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它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小鳥踏上了尋友之路,在尋友的道路上,它都遇到了誰?它們之間都說了些什么?
。▽W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三次對話,標注)
分析品讀鳥兒和遇見的三位朋友的對話(樹根、大門、小女孩)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三次對話,用不同的語氣,指導學生要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
鳥兒:著急,急切
樹根:傷感、難過
大門:冷漠
小女孩:甜美
3.展開想象、再次體會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
自由讀課文
歷經(jīng)艱辛萬苦,鳥兒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大樹,可它已經(jīng)不再是以前大樹,已經(jīng)成為了燈火。
鳥兒驚訝地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好大一會。它在想:-----------------
大樹已經(jīng)變成了燈火,可鳥兒依然為它唱了去年唱的歌,它為什么要這么做?從這里你看出這是一只----------的鳥兒?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它在想:----------------
小組討論,自由說,代表展示。
教師點撥小結。
三、體會友誼,升華情感
1.讀大樹留給鳥兒的信(大樹日記)
面對回來后大樹朋友的一切,鳥兒帶著傷感、帶著遺憾、帶著對朋友大樹的不舍離開了。然而,它不知道的是,它的朋友大樹曾留給她一封這樣的信。
。1)指名朗讀大樹的日記
。2)其它學生談感受,體會大樹與鳥兒之間偉大的感情。
2.發(fā)揮想象,說一說。
故事講到這里,大家一定和我一樣有許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呢?想說些什么?(小組討論)
同學們,你認為朋友間除了要信守承諾外,還需要什么?
自由談,教師點撥評價。
3.替大樹和鳥兒寫友情卡
小鳥與樹兒的感情多好!可是,他們的離別太突然了,以至于它們還有許多心里話沒來得及說,現(xiàn)在我們來幫它們寫寫心里話。
用“如果我是小鳥,我想對大樹說----------;如果我是大樹,我想對小鳥說----------的句式。
學生自由些,教師巡回指導。
小組互相欣賞,展示。選出代表,進行班級展示。
四、結束語
朋友是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擁有朋友,使我們不再孤單;擁有朋友,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本課講了一個簡單而平淡的故事,但我們卻被小鳥珍惜友情、信守承諾的.質所感動;這是一個簡單而平淡的故事,卻帶給我們許多啟迪和思考。讓我們珍惜友情,信守承諾,帶給身邊每個人快樂!
最后,老師想給大家留一個作業(yè)。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多多搜集一些童話故事來讀一讀,收集關于友情的名言,去感受童話故事的美和帶給我們的快樂。
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鳥兒 尋找 大樹
珍惜友情 信守承諾
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意蘊深長,是一篇感人的童話故事,帶有些許傷感色彩,教學已畢,主人公鳥兒對大樹的那種濃濃深情深深地印入腦中,久久揮之不去。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品讀重點詞句,體會大樹與鳥兒之間的深厚友誼。我抓住這一重點,讓學生直接從對話練習、分角色朗讀中,深刻地體驗他們之間情感的波動,感悟小鳥與小樹的依依惜別、小鳥對小樹的苦苦找尋、小鳥于小樹的戀戀不忘。此時,學生的情感已進入小鳥和小樹的真摯友情中。帶著這樣的感情基調,再來精讀課文,學生就很容易找到重點詞句,老師就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串講課文就理所當然地事半功倍了。
那么,如何引導四年級學生體悟這種執(zhí)著與信念,感受其間的動人情感呢?
1.以情導讀,以讀促悟,以悟激情。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我逐步引導學生揣摩課文中小鳥三次問話的焦急與艱辛。漸漸地,學生們走進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當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著學生的表情變得著急、擔心、難過時,我知道故事已進入他們的內心深處。
2.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和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想象,進行了補白。既然是想象,就沒有標準答案。我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積極地肯定,鼓勵他們。如最后的小練筆,我想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想對誰說),就讓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并進行了交流。學生們有贊美、安慰小鳥的,有對伐木人提建議的,還有對作者說希望有圓滿結局的……我想這是學生對文本最好的解讀。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些許遺憾:
1.我在這節(jié)課教學中體現(xiàn)最充分的是讀,但在讀的評價上做得不夠細致。如學生評價學生的朗讀,反復只說“很好,很好!”時,我的引導只有單一的“好在哪里?”如果在朗讀的評價上更具體細膩,學生的讀會更充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會更深入。
2. 在教學中,思想教育沒有把握適時。學生在反復的吟詠中,應該適時引導他們感受小鳥此刻的小鳥內心的苦和痛,領悟造成小鳥和小樹悲劇的原因:亂砍亂伐,毀壞森林,直接造成了鳥兒失去朋友,直接滲透課文的思想內涵:保護環(huán)境、愛護小樹。這樣,將會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思想教育的完美。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0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分別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只找到了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這篇童話內容雖然較其他童話簡短,作者也沒有用過多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它,但是它所蘊含的道理卻是深刻的。
基于這樣的解讀,根據(jù)本文特點,為了簡化教學,所以作如上設計:
1、在本文的設計和教學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出發(fā)點,也以它為課眼,葉老曾經(jīng)說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識斯真!薄翱凑恼乱醋髡叩乃悸贰!弊プ×宋恼碌乃悸,就打開了窺視作品奧妙的門戶。這堂課都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在上課的過程中牢牢抓住小鳥與樹的珍貴友情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鳥兒和樹的珍貴友情,這樣情感的升華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單單給學生一個蕩氣回腸的友情。這樣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對話。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文章一共有四處對話,分別是鳥和樹的對話,鳥和樹根的對話,鳥和門先生的對話和鳥和小姑娘的對話,這四次對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所要說明的道理也是從這四次對話中逐步地顯現(xiàn)出來。所以學生每談到一處對話,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進行指導,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學生的朗讀也一次次地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多個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比如在剛開始鳥與樹的對話中,請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對好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面對自己的好朋友,學生的情感也較容易出來,這樣也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間。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師點名朗讀的慣例。下面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從而給師生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3、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也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方法。在文章結尾處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下要對小鳥說的話,一開始我還擔心學生會無話可寫,沒想到學生滔滔不絕,寫了很多,有安慰小鳥的,有贊美小鳥的……學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錯。
整堂課下來,失敗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一部分與一部分之間的連接不夠緊密,內容之間的轉換有時感覺有些突兀,也許是我上課時過多地考慮了自己,而較少地去考慮學生,從而使課堂上師與生的交流、互動不夠完善。三尺講臺,我涉足的時間還不長,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jīng)驗的積累,教學各方面的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1
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故事語言生動,情節(jié)奇異。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見的有:常人體童話、擬人體童話和超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人物都是人,但這些人的性格、行為等特別離奇夸張,比如《皇帝的新裝》。擬人體童話,是通過擬人的手法使非人類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為,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主要描寫自然的人物和他們的活動。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寶來展開情節(jié),如《神筆馬良》。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內容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處于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了解課文內容。二是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并有感情地朗讀。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了解課文內容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為要概括這篇課文的內容非常簡單,一上課,才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么一回事。課后,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后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重視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學生的問題,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受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說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同,就是學生自己也存在著差異性。這就要求我 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了解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jù)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并且盡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
二、 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小學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高段那么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當?shù)陌鍟O計能把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于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借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 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系,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xiàn)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學生的視神經(j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 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角色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為現(xiàn)在的引導 。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為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jù)不同時間所發(fā)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吧。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2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xiàn)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在設計本課時,我想體現(xiàn)“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但設計畢竟是預設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課上完了,心情輕松了許多,也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關于文本的多元解讀和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應該說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元解讀時,還得考慮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思卻與眾不同: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局讓我們心靈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jīng)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盡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于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huán)!鄙希阂獝圩o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jīng)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jīng)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彪m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關于課文的導入。
教學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原本想精心設計一個開頭,把學生導入課文的閱讀。所以也到網(wǎng)上查了很多資料,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用“鳥兒的日記”導入;有的老師用歌曲導入;有的用多媒體動畫;都動了不少腦筋,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我認為《去年的樹》文字明白曉暢,對四年級的大部分孩子來說,閱讀并沒有什么障礙,導入就不妨單刀直入地告訴學生我們要讀一個鳥和樹的故事,讓學生盡快接觸文本。我覺得如果課文的背景離開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不是太遠,課文導入完全可以簡單一些,不一定都要創(chuàng)設情境。因為每一個兒童面對一篇適合他閱讀的故事,都會有一種閱讀期待,希望了解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會有什么有趣的事發(fā)生等等。所以本文的導入我用了直接導入的方法。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三、關于課時安排。
《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讀到“分別”,著重體會樹和鳥兒在一起的快樂。第二課時讀余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可是一試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內容太少,課顯得很單薄,不充實。于是,我又調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我,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復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后又去試教,感覺這樣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3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終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應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它主要經(jīng)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雖然朋友已逝,可是友情永存,誠信永存……這個讓人有些傷感的故事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jié),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讓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jīng)過自讀感悟、主角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我認為語文應當充滿人性的光輝,課堂教學是經(jīng)受真善美的心路歷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緒體驗,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語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讓他們的人生因語文課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麗十足!
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主角,體會每一個主角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主角朗讀,我力求經(jīng)過多種形式的讀,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主角,體會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在這一過程中,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用多次換主角的方法來朗讀,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這樣,漸漸地,學生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痹谧罱K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小鳥深情地注視著煤油燈的火苗,然后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嗎?有的學生說:“大樹,我們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的友誼永存”有的學生唱起了周華健的“朋友一生一齊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有的唱,課堂氣氛到達了高潮。
課文學到這兒,我想學生必須有很多話想說(想對誰說),就讓他們把自我想說的'寫下來并進行了交流。有對大樹說的、有對伐木人說的,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huán)保問題,奉獻話題等。
針對交流的情景,我及時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文中的鳥兒有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樹有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在看到問題后,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由于同學們已經(jīng)對課文的資料了解至深,所以,給出的第一個答案圍繞在“熱愛朋友,遵守諾言”方面;但對第二個問題給的答案卻不夠準確。于是,我做了簡單的提示:文中的這棵大樹,經(jīng)過幾次“磨難”后,鳥兒最終只看到的是煤油燈的燈火。它的不幸就像我們平時點燃的蠟燭一樣,燃燒了自我……還沒等我的話說完,有幾個同學就接上了話茬:“照亮了別人!甭牭綄W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們理解了,也體會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學目的到達了。因為,我認為教學生做事的前提是應當先教會他們怎樣做人。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huán)!鄙希阂獝圩o樹木,保護樹木,不應當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jīng)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經(jīng)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我的愛負責!彪m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感悟,是我們教學工作中始終要重視的問題。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4
《去年的樹》教研課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整篇課文語言樸實無華,全文沒有華麗的詞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這篇課文要求會讀和會寫的字很少,因此第一課時用于字詞方面的時間很少,重點放在課文的朗讀和理解上面。
在導入課題之后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出示以下提示: 小鳥和大樹是_____________,小鳥去南方之前答應大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鳥兒飛回來后卻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于是她問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在點燃的燈火前_________________。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概括課文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填空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很容易了解課文大意。
去年鳥兒是怎么給大樹唱歌的呢?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之后,讓學生看看這篇故事的開頭,讓我們跟隨鳥兒的歌聲回到去年。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一段,指明學生來讀一讀,并且找出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鳥兒和大樹是好朋友?在朗讀中想象鳥兒和樹天天朝夕相處的畫面,體會他們兩者之間的深厚友誼,為之后的場景做鋪墊。日子一天天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來到了。鳥兒必須離開樹,,現(xiàn)在他們即將分別了,課件出示他們的對話,讓學生想象一下,鳥兒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它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而大樹呢?在交流與談話中感受鳥兒和樹的依依不舍之情。千般囑咐,萬般叮嚀,多少鼓勵,多少寬慰,都匯成了這兩句話,回讀他們的對話,在反復朗讀這兩句話感受即將離別的好朋友之間那種不舍之情。
有了之前那個情感的鋪墊之后,接下來重點研讀三次對話,體會小鳥的真情。先讓學生通過默讀,畫出小鳥說的話,在畫的過程中想一想如果你是鳥兒,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樣?并為它補充上去。學生每說出一種心情立刻讓他們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在個別學生進行示范朗讀之后,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里面分角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加上他們當時的心情。再就是進行全班展示,在有小組朗讀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后進行點評,他們讀得怎么樣,誰有不同的感受也想來讀一讀?在小組中進行分角色朗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進行小組展示能夠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我們班的學生比較喜歡小組活動,每次小組活動他們都有很高的興致。
在學生充分朗讀,獲得很多感觸的情況下,最后對課文的情感進行升華。這對朝夕相處的伙伴分別是那樣地難舍難分,因為他們是——(好朋友);小鳥百折不撓地尋找大樹,因為他們是——(好朋友)。無論多么辛苦,小鳥都要找到樹,它是多么守信用啊!對于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知道,因此這一課時的重心就是充分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鳥兒和樹這一對好朋友深厚的情誼。
在上課之前,聽過將軍晶老師上《去年的樹》這個視頻,也看過很多名師的視頻,這些遺留在腦海中的印象已經(jīng)模糊了,我已經(jīng)記不清他們的教學過程是怎么樣的,只記得我聽過這課。此刻,我深深地明白了,原來課是要上過才有感覺,才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5
《去年的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是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三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xiàn)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針對學生喜歡童話故事這一特點,教學中,我著重體現(xiàn)了以下幾方面:
一,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
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二,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課文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教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為了體現(xiàn)這一點,我運用了動畫,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
在課堂中我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重點,讓學生那個帶著憂傷,帶著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因為方法到位,大膽放手,課堂基本達到了我想要的那種境界。"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后一節(jié)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并進行拓展說話的練習。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有坡度的說話練習:
(1)親愛的小鳥,你看到朋友了,你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想說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還想說什么有的同學說:"我簡直不敢相信大樹你如此高大的身影,昔日高大的身影,卻變成了如此。"最后會說:"大樹再見了,我希望能再見到你。"有的同學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
(2)如果大樹有知的話,你想他會對小鳥說些什么有的說:"親愛的朋友,小鳥,我想我再也見不到你了。我們雖然都身在他鄉(xiāng),但在我們的心是緊緊相連的,我們永遠是最好的朋友。"有的說:"啊,親愛的小鳥,多日不見,你過得怎么樣雖然我們今世不能相見,但是這一生能有這樣的朋友,我也覺得死而無憾了。如果有來世,我希望我們能再做一對朋友。"……
(3)作為這篇美麗的文章的讀者,你還有什么話要說嗎想對誰說有的對小鳥說:"你那首誠信的歌會永遠留在你和大樹心里,大樹會是你永遠的好朋友。"有的對大樹說:"大樹,你為人們點燃燈火,為人們照亮,你真了不起!"有的對伐木人說:"伐木人,難道小鳥這份純真的友情還不能打動你嗎如果你是個有心人,你就應該珍視它們的友誼,愛護樹木。"……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遺憾的是小練筆時流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裕,結束時有所匆忙。"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感悟,將是我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7-24
(精選)《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7-08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1-01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熱門】06-22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精]07-06
(推薦)《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7-06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優(yōu)選)07-08
[熱]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7-11
(精華)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7-08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