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頂碗少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
1.本課的三個生字的讀音都容易讀錯!熬巍弊x“jiù”,不要讀成“jiū”;“胛”讀“ji!,不要讀成“jiá”;“頹”讀“tuí”,不要讀成“tuī”。
2.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讀起來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課文層次清楚,內(nèi)容比較好把握,關鍵是要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進而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四次,要引導學生體會它帶給人的不同感受。當它第一次出現(xiàn)時,我們只有大概的印象;當它第二次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不僅記住了那“一大疊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而且知道了它的數(shù)量“十二只,一只不少”,這意味著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縮,從頭再來;當它第三次出現(xiàn)時,我們發(fā)現(xiàn)碗是在白發(fā)老者手里,是老者把碗交給少年,同時給了他贊許與疼愛,給了他力量與信心;當它第四次出現(xiàn)時,是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打碎的聲音響在“我”的.耳畔,則讓人想到的是頂碗少年常常給我以激勵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4.“我相信他是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頹喪或者退卻的。他是一個強者!睘槭裁丛谝院蠖甑臍q月里,我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正是因為那一夜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表現(xiàn)太讓“我”感動了:一個小小少年,從小就能在失敗與挫折面前表現(xiàn)得那么堅定,那樣勇于拼搏,并且獲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肯定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定。因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5.課文的最后一句“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這就是那位少年給我的啟迪!痹谶@句話中“山窮水盡”指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前面再沒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絕境。“柳暗花明”形容柳樹成蔭、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來比喻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就是說在絕境中不怕困難,再搏一下,就會走出嚴冬,就會看到希望,就能獲得成功。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所寫的這件事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不困難的。
6.本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課文的語言很有特點,耐人尋味,對頂碗少年不怕挫折和失敗、敢于z拼搏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得非常生動感人。可以適當?shù)赝ㄟ^朗讀讓學生進入情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他們不曾感受過的生活,這對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當時的心情和他那種勇于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會很有幫助的。對課文中含義較深,又對人有所啟迪的句段還可以鼓勵學生背一背。
7.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2
【教材簡析】
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本文教學要點,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從頂碗少年的行為、神態(tài)展示人物精神風采;二是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三是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語文課堂呈現(xiàn)兩個特點,一是班上人多,大多情況下,課堂討論發(fā)言也是一支小分隊在活動,但是在公開課場合的大多同學表現(xiàn)就像頂碗少年一樣都有成功的強烈愿望,只要給機會,一定圖表現(xiàn)。二是大多同學的形象思維大于邏輯思維,語言表達顯得簡單膚淺,不過現(xiàn)在借助教輔書答題的現(xiàn)象有所好轉。
【教后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想達到的目標是:
1.立足文本,注重對重點字、句、段的解讀。在設計本文教學時,我開篇即拋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問題,想趁著激化的矛盾,圍繞成功、不成功兩大矛盾讀文尋句進行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來看,有理有據(jù)的目標是實現(xiàn)了,困惑與遺憾仍在:A.我拋出的問題圈套,學生反應并沒有預想的那樣激烈,是學習資料的影響還是他們單純天真的思維習慣或是認定了的人生價值觀呢,是他們看雜技表演或是待人處事并沒有我們成人的挑剔吧?反過來一想,我們有必要對雜技表演的精彩評判降低標準么?技藝不精,苦練就是辦法。這個少年需要的是鼓勵、寬容不是欺騙。B.我這個設計只是我的借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但人家使用的時候,是確定統(tǒng)一使用的,因為最終的結論是頂碗少年的表演是成功的。而我,卻分開來用,可以這樣說雖然他的表演并不成功,但他精神上絕對是成功的我不知道這個提法行不行。C.在講述與板書時,我過于集中少年的表演,對他的精神面貌的詞語一筆帶過或只字不提。如第二.三次表演時歉疚、不失風度、沉著、急忙晃動、深深的鞠了一躬,要學習少年的精神不能不分析他在場上表演時,無論是精彩、緊張還是失敗時的氣度與風度,沉著、冷靜,非凡的意志與定律。這是一個讓人贊嘆不已的男孩子。對這些細節(jié)的忽視,現(xiàn)在想來,這真成了課堂最大的敗筆了。D.
在記者采訪環(huán)節(jié),我在110班上試教課,可以說發(fā)言的同學全都提到少年的第三次成功是師傅(老者)的鼓勵,而111班卻沒有一個同學提到,全都信誓旦旦豪情滿懷說是自己堅定的意志與拼搏的精神,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學是我的生命,我要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樂園。我希望能和學生一起享受語文的獨特魅力。我早說過,我喜歡六年級課本,因為這些選文更貼近學生的思維與生活。我也利用我的特權給學生搭建一個個成功的臺階,讓他們找回自己鮮活的生命。春天來了,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我們不能剝奪了他們課堂發(fā)言的權利或是讓少數(shù)同學壟斷。因此,我常在課堂上叫一些并沒有舉手的學生,也發(fā)現(xiàn)我的鼓勵與幫助能取到好效果。在仿寫課文精彩片斷的時候,我干脆叫一豎小組或一橫小組,發(fā)現(xiàn)不少并不出眾的學生也能寫出精彩的句子。教有術,學有法,我一直在尋找與嘗試。學生喜歡聽故事,我就圍繞學習的課文找相關的`故事資料,有課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有相關主題的其他故事等。學生喜歡有懸念,來一些猜一猜,想一想,改一改,評一評。學生喜歡競爭,就要開展學習小組討論.爭論.辯論,代表小組發(fā)言。學生喜歡表現(xiàn),就要鼓勵、寬容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言。學生喜歡看表演,我就讓學生排演課本劇。
3.換位思考,感悟人生。我設計的三個問題帶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換位,換成少年本身、老人和記者,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當時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對主題的感悟。在課堂上,我欣喜的看到,有好幾個平常并不舉手的同學,就像文中的項碗少年一樣,在課堂這個表演舞臺上羞澀而堅定的高舉著手。像周濤,他一舉手,我看到立馬叫了他,他響亮的回答了,不需要贊揚呀,他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后來我又叫了一次,他回答得更好了。他不知道,當老師的我,也是多么的喜悅。像龍杰同學,我叫了她,她有些緊張,但畢竟完整的回答了問題,下一輪的時候,她居然舉了手。像周漢同學,平常我喜歡他思維的獨特性,在他并不舉手的情形下叫了他,他沒有回答但我們師生之間并不尷尬,這很正常呀。我就是要制造一些不確定因素,來訓練學生的機智、從容與豁達。其實,我也何嘗不是那個頂碗少年,雖然不是第一次上臺表演,但每一堂課永遠都是新的,不可預料的。學生在期待有效、自然、快樂的課堂,我也希望在課堂中,從學生身上得到快樂。每一次教學總有新的收獲與感動。我想,只要我一直在舞臺上表演,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我的教學技藝也一定能像雜技藝術家一樣爐火純青的!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為了不在學生面前出丑,就要勇于在同行面前出丑這是我的宗旨。公開課只是一個案例,在此,我真誠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點。
你的參與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3
昨天上了《頂碗少年》這一節(jié)課,效果感覺還可以。一個是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比較透徹,另一個是提的幾個問題以及練筆安排都基本達到了目的。下面簡單地說說這節(jié)課的反思。
第一,文章的作者是趙麗宏,之前我們已經(jīng)學過他的《山雨》和《與象共舞》,所以導入這里也有讓學生復習了舊知,回憶之前這兩篇文章寫了什么,對他的文章有什么印象。我覺得《山雨》的文風是清新空靈的,《與象共舞》則寫出了象與人相處的和諧。而《頂碗少年》跟之前的寫作對象不同,這里是在寫人,但三篇文章都有共同之處:內(nèi)容力求真善美,表現(xiàn)手法生動多樣,文章處處字斟句酌。也正如網(wǎng)上對他的評價:“讀趙麗宏散文,無論是《壺碎了,詩還在》里,和文壇前輩、同輩友人,或深或淺、或長或短交往的追懷;還是《靈魂的故鄉(xiāng)》中,對藝術的沉浸、尋覓、賞讀;還是《記憶中的光和霧》里,那些美妙的閃爍、漾動、翔游……一個強烈印象是“真”。真誠,真實,真切!币舱绱,作者想透過手中的筆,追求將世事沉浮、世間萬象中一份永恒的“真”,傾諸文字。而這份“真”,往往是與世俗之風保持距離。所以趙麗宏這樣說道:“當媚俗的聲音鋪天蓋地時,你的低吟淺唱也許遭人側目,你盡可以放棄自己,可以放大或者改變了嗓門,用陌生卻符合時尚的聲音喊叫,這也是一種自由。也許有人為你叫好,而你卻將在叫好聲中毀滅了自己。失去真誠,是何等的可悲!”讀他的文章,仿佛總能在熱鬧處找到寧靜,繁華處找到圣潔之地。
第二,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驚心動魄的過程,主要通過正面描寫頂碗少年的動作與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他表演的技藝高潮與難度大,側面描寫碗、觀眾等來表現(xiàn)表演口人心弦。三次表演情景很類似,特別是緊要關頭:
第一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
第二次:……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且晦?yún)s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倌昙泵蝿幽X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
第三次: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
我們可以看到,三次描寫同中有異。一是描寫碗的晃動,分別是“搖晃得厲害”“故意搗蛋,……跳起搖擺舞”“劇烈地晃動”,一次比一次難,一次比一次扣人心弦。二是描寫少年的表演,第一次碗掉下來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是“急忙擺動”,可見少年在這時是做出了補救,但卻控制不了。第三次,描寫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說明他這次是吸取了教訓,穩(wěn)操勝券。描寫的變化,暗示著情節(jié)的變化,這就是文本細微之處的秘妙?梢姡鑼懸粋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出現(xiàn)三次或多次時,需要引導孩子在相同處寫出不同,寫出變化。
第三,想象補白要符合語境,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盡量還原文本,莫矯情,過猶不及。這節(jié)課練筆、想象補白的地方很多,比如說三次表演的成敗,頂碗少年分別會怎么想,老者會向少年說什么,結尾的省略號含義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根據(jù)情況去安排。但這節(jié)課有兩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練筆(1):
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fā)老人從后臺走到燈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著,并無責怪的神色。他把
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了搖,嘴里低聲說了一句:“ ”。
請了兩三位學生,多數(shù)的人是這些寫:不用怕,失敗乃成功之母,不要輕易放棄,不要畏懼困難……大多寫得都是在講道理,說教味十足。我意識到學生還是未能聯(lián)系上下文,從語境中出發(fā)去思考如何補白。接著我引導他們?yōu)槭裁蠢险咭皳崮χ倌甑募珉,輕輕搖了搖,”其實就是因為前文說到的,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撫摩”是鼓勵,“搖了搖”是搖醒他,莫發(fā)呆、莫失掉信心。于是后來有孩子這樣補充道:“孩子,不要怕,你平時訓練不是做得很好嗎?放輕松,再來一次!倍嗳诵曰脑捳Z,誰聽了能不重拾信心呢?也許,補白就是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展開想象。這樣寫出來的話,看似平淡,但更促進孩子寫作意識的提高。
練筆(2):
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按照導讀提的問題:“……說說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請你聯(lián)系實際,把你的感受寫一寫。)
學生寫完交流,大多能圍繞“面對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輕易放棄!”這樣的主題來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正當我覺得我已經(jīng)完成了教學任務時,無意間看到了《頂碗少年》的原文,結尾是這樣寫的:
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這位頂碗少年,當時和我年齡相仿。我想,他現(xiàn)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雜技藝術家了。我相信他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退卻。我確信,他是一個強者。
在這里,作者并沒有全部是在講道理,而是多了一份對回憶的梳理,多了一份對“頂碗少年”的祝福。如果自己看了原文,問題我會設計成:以后,“頂碗少年”將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人?為什么?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請你聯(lián)系實際談談。我想,這樣的設計更符合編者的意圖。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去年上《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一課,按照我的統(tǒng)計,《最后一頭戰(zhàn)象》原文與課文相比較,共刪減文字約2464個字,302個標點符號。其中,刪去的文字寫到了這些事情:嘎羧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我與波農(nóng)丁為什么要跟著嘎羧?嘎唆駐立江灘,我想到了什么?……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因此,師生在課前或課后,讀原著以及作者的其它作品,不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為完成為完成小練筆、口語交際及習作提供很好地幫助。因此我建議教參能保留原文,或者把一些刪節(jié)掉的原文提供給老師們參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作者與編者的意圖,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4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匯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傊谕诰蚪滩牡幕A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4次,每次出現(xiàn)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xiàn)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復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著第三次出現(xiàn)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shù)量,還意味著什么?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nèi)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間的真正內(nèi)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后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后面的理解會更輕松,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5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對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少年是怎樣從失敗到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像: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雜技表演,想看嗎?這是少兒電視臺龍年春晚的一個頂碗雜技。參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
師:談談你的感受。
師:是的,雜技是一項很復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jié)目經(jīng)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xiàn)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
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書: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寫了少年幾次頂碗表演?失敗了幾次?
三、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評價這場表演的?用書里的一句話回答。
生: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2、頂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嗎?他表演成功了嗎?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讓學生展開爭論。從課文中尋找相關句子證實自己的觀點 。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終取得了成功呢?
。ㄒ龑W生體會對老者神態(tài),動作的具體描寫。)
4。白發(fā)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 反復讀,反復品味“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么?
四、聯(lián)系生活課外延伸
師:你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你是怎么做的?學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各抒己見。
總結: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里,
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shù)纳侥_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峰??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課后反思:
《頂碗少年》這篇課文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由于文章較長,我從“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敗了幾次,成功了幾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時層層推進讓學生抓作者對這次表演的評價“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然后追問學生:“你認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嗎?是成功的嗎?”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辯論,有同學認為:他不成功,因為他在第二次失敗時退縮了,倘若沒有老者的鼓勵以及寬容,他就沒辦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類似情況,可是卻沒有那么幸運再遇到像老者那樣寬容的人,那么他將會再次退縮。而有的同學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經(jīng)歷兩次失敗的少年始終沒有放棄,是堅持不懈以及堅強的意志力讓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沒有面對挫折的堅毅,即使別人再怎么鼓勵同樣也是失敗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說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氣。這個激烈的辯論達到了我的目標。
在學生的.爭論中,從他們的匯報中我引導學生從“表演者表現(xiàn)”以及“觀眾反應”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順勢溫習了“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合”的寫作手法。學生在匯報中能夠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體會少年此時的心理活動。少年能夠成
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勵,因此,我圍繞這個“題眼”,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白發(fā)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驚喜,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獲。
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這一問題的提出,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感悟不僅僅局限在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有的學生說出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無數(shù)次的堅持=成功”這樣經(jīng)典感悟。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課堂上一次激烈的討論,有時候會給學生一個感悟的契機,而這往往來自于一個一閃念的想法,這些就是課堂具體環(huán)境下生成的課堂資源,這無法預測,卻是根據(jù)學生的反應以及對教學思路適時調(diào)整而得的,本節(jié)課又一次得到了錘煉。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6
六年級語文下冊《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嘗試著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讓他們用平時學到的本領去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結果,效果還真的出乎意外,讓我比較滿意。至此,我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
一、教會學生解決閱讀上的障礙 閱讀障礙包括難讀的字詞,難寫的字詞,難理解的`字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學會熟練的使用工具書,短時間內(nèi)處理掉。難讀的句子即表示觀眾復雜心里的句子,讓學生正確斷句,讀通順、流暢。個別段落,老師有必要再次范讀。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 選編略讀課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精讀課文的教學老師教給學生不少閱讀方法,怎樣抓住文章的中心,怎樣領會詞語、句子,怎樣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怎樣積累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等等。再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大膽做到放開手,讓學生獨立去完成一切。老師切不可把時間都包攬下來。我認為,老師要做的就是進行檢查、督促,嚴防個別學生走過場,個別問題老師還需要及時點撥。
三、深刻理會“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寫這一場復雜的表演,驚心動魄的表演,難度很大的表演,都是為了突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都是為了教育學生學會自強、自立,面對困難不氣餒,不被困難壓趴下。教學中一定要不偏頗,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學會積累詞語 從學生的習作可知,小學生的詞語量遠遠不夠,語文老師幫助孩子積累詞語不可小覷。本文有不少詞語和優(yōu)美的句子,老師一定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積累,去閱讀、去體會。如果每課教學都能做到這些,學生的詞語量就會快速上升,作文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7
我每次講課的時候,其實備課也挺充分的,但是,上了“戰(zhàn)場”不知道怎樣靈活運用手里的那桿“槍”。
這不,這節(jié)課上又出現(xiàn)了問題,下面總結如下:
不足之處:
1.板書沒有做到“精”。其實咱們都知道,好的板書,能體現(xiàn)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讓“學者”看了一目了然。可是我呢?板書總是很亂,沒有主次之分。所以,以后在備課當中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2.朗讀訓練力度始終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也許我的出發(fā)點有問題。我總覺得,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解決有些問題便可以。因為高年段了,沒有必要變花樣地去讀課文,應該讓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所以,我的朗讀訓練每節(jié)課體現(xiàn)的不明顯。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又怎么去看待呢?難道以自己的方式讀文不好嗎?非得,每節(jié)課都要花很大的時間去訓練朗讀?哎!我在迷茫之中,教學反思《《頂碗少年》教學反思》。也許我又在走歪路!呵呵!!
改進措施:
每次講課,我的重復性語言過多。對于學生談到位的體會,我總是害怕有其他學生不能理解,所以總是要再說一遍,現(xiàn)在覺得一是沒有必要,二是很浪費時間,教師的語言一定要做到精確,過于隨意的語言盡量不要說,對于學生已經(jīng)說到位的體會可以讓其他學生再說說,所以,我真的要學一學精講。
總之,我在慢慢摸索,慢慢總結,慢慢反思,渴望自己早日開辟好那番“天地”。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8
五六年級分別學過趙麗宏的《與象共舞》《山雨》,今天再次學習他的另一篇敘事散文《頂碗少年》,“我的散文,沒有什么驚人之談,也沒有什么動人的情節(jié),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贊美。”這是作者本人的謙虛之詞,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過程,從普通人中揭示出不普通的內(nèi)涵,作者細膩的觀察描寫,使這個敢于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躍然紙上,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在寫法上,在情感體會上值得品讀借鑒。
結合略讀課文的安排,一節(jié)課時間,我主要從幾個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放手讓學生去感受文章。
1.提取重點結合板書感悟道理。
在導課后,我讓學生快速默讀,在文中找到作者對這場表演感受的句子,“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理解“驚心動魄”,設計問題“為什么說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學生回到全文,了解這場雜技表演了三次,第三次采取了成功,把這三次表演的結果和再次努力進行板書,而后,看著板書梳理課文“寫什么”;再來,看著這個板書,你會想到什么名言?“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生脫口而出。感悟道理直觀、直接。
2.聚焦板塊結合朗讀體會寫法。
作者是如何寫這三次表演的呢?讓學生繼續(xù)讀文,每一次描寫作者都聚焦了“少年、碗、觀眾”來寫,各有側重,通過指名讀、齊讀、比較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內(nèi)容上,每一次描寫都一樣,第一次,少年表演難度大,技藝高超,雖然失敗但仍不失信心和勇氣,第二次少年再次失敗沮喪、尷尬的樣子躍然紙上;第三次少年經(jīng)歷兩次失敗,沒有被嚇倒,承受壓力,不怕困難,敢于拼搏,取得成功;通過比較朗讀,學生也發(fā)現(xiàn)了寫法的秘妙,那就是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點面結合運用得特別好,還有詳略得當?shù)奶幚矸绞教貏e妙;當然還有具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作者感受的畫龍點晴。體會寫法,感悟作者是“怎么寫”的,積累課內(nèi)方法,運用課外遷移。
3.回扣全文結合續(xù)寫深化領悟
自主學習與發(fā)現(xiàn),課的結尾進行回歸整體,首尾照應的寫法,文章的結構清晰,這還是一場怎樣的演出?讓學生繼續(xù)補充,目的是引出文章蘊含的道理除了有“失敗乃成功之母”,還有“成功需要自身不斷努力,要有面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還離不開他人的鼓勵。”最后就是讓學生續(xù)寫,寫寫你從省略號中讀懂了什么,突破難點。學生練筆,我引導可以從談少年和自己兩個角度來寫,再出示趙麗宏的原文與學生的參照,動筆修改,提升認識,不僅從思想上,還從表達上。
有收獲也有遺憾,課總是遺憾的藝術,開學一周多來,總體覺得學生是認真的,但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不夠,參與面不廣,自己耐心也不夠,不能過于強勢,過于著急,要相信學生,學會等待。是為記!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9
《頂碗少年》是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學的時候我抓住了“驚心動魄”引導孩子們讀書,從“碗、少年、觀眾”這三個方面的'描寫去體會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然后引導孩子們引導課文結尾的省略號的意義,并讓孩子們動筆寫出作者省略的內(nèi)容。一堂課下來,感覺并不是太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是太緊湊,教學的重點不太突出,總之,失。
第二堂課的時候正好聽了學校的譚老師執(zhí)教的《頂碗少年》這課,結合自己的上課,覺得受益匪淺。于是我在課間迅速調(diào)整了自己的教學設計。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依然從“驚心動魄”入手,邊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同時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稱之為拼搏,你認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學生的回答讓人滿意,有的說是頂碗技術的拼搏,有的說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說是心理素質的拼搏!總之,孩子們認識到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表演,而是一場拼搏,一場較量!這場拼搏可以讓頂碗少年受益終生!然后是引導孩子們展開寫話訓練,補充省略號省略的內(nèi)容。最后帶著孩子們?nèi)ンw會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我感覺第二次上課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時間分配的合理。而時間分配的合理來源于借鑒了譚老師課堂的寶貴經(jīng)驗。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二、弄清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把握主要內(nèi)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過雜技表演么?在觀看雜技表演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雜技是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的表演性節(jié)目,“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苯裉煳覀兙腿チ私庖晃豁斖肷倌甑墓适隆#ㄕ故菊n件1)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合作學習
1、我們先來學習這課得生字、詞語。(展示課件2)
2、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幾個問題有感情地自讀課文。(展示課件3)
三、問題反饋、整體感知
1、誰來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課文講述了什么?
3、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四、品讀語句、體會感情
文中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讓我們再次快速地讀文,找出描寫少年表演時情形以及描寫觀眾的句子。(展示課件4)
<一、>第一次表演
1、 提問(展示課件5),你體會到了什么?帶著你的感情讀一讀這段話。
2、 對比讀(同),你又有怎樣的感受?
3、 指名讀,全班齊讀。
4、 少年那原本行云流水般的表演,此時,卻戛然而止,叫人感到多么遺憾啊!在場的觀眾是怎樣的反應呢?(展示課件6)
5、 少年的反應是怎樣的?(同)你體會到了什么?
6、 讓我們像頂碗少年那樣鎮(zhèn)定從容的讀著兩句話。
<二、>第二次表演
1、 誰來說說描寫頂碗少年第二次表演的句子?
2、 你覺得那些詞語需要重讀才能體現(xiàn)頂碗少年的技藝高超?誰來試試?
3、 觀眾們耐心的等待少年的精彩表演,結果,卻仍然失敗了,他們是怎樣的反應呢?(課件展示7)
4、 指名回答,男女讀。
5、 假如此時,你就是這位頂碗少年,面對在場觀眾各種各樣的打擊,而且我
們知道,這已經(jīng)是第二次了,你會怎么想?你會怎么做?
6、 是啊,頂碗少年和同學們的年齡差不多啊,面對這樣的場面,他是怎樣的呢?(課件展示8)你體會到了什么?
7、此時,他呆呆地站著,他已經(jīng)不知所措了,他還有勇氣重新站起來嗎?是什么力量讓他又一次的鼓起了勇氣?
8、 想想,老者會說什么呢?聽了老者的話,少年又是怎樣想的?
<三、>第三次表演
少年第三次捧起了碗,向觀眾第三次鞠躬,音樂也第三次奏響了!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有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同學們,假如你也是當時在場的觀眾,你的心情怎樣?會想些什么呢?
1、 作者覺得,這不僅僅是表演了,而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誰來讀一下少年第三次拼搏的句子?
2、 你體會到了什么?
3、 頂碗少年終于成功了!他戰(zhàn)勝了自己,把前兩次的失敗踩在了腳下!同學們,你們覺得,頂碗少年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4、 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能用在此時此刻的?(課件展示9)
5、 這位年齡和同學們相仿的少年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請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
<四、>最后兩個自然段
1、 我想,觀看了這場演出的所有觀眾都不會忘記這位頂碗少年在遭遇失敗后,那種堅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讓我們懷著這種感情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2、 (展示課件10)你是怎么理解這段話的?誰能聯(lián)系課文中的頂碗少年說說?
五、小結
“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絕境,只有被困難嚇倒而絕望的人!所以,我們不能丟失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學了這篇課文,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觸,把你的體會整理一下,寫成一篇讀后感。ㄕ故菊n件11)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后的.表現(xiàn)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xiàn)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少年的表現(xiàn)。在這兩條線的設計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學生沒有把
更多的時間放在少年由失敗再失敗直到成功這一過程的理解上,使學生的感悟不夠到位。
現(xiàn)在回頭想想應當是以抓兩次失敗后少年的表現(xiàn)為主,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一過程,再逐步引導學生找觀眾的反應,因為觀眾的反應只是為了能更好的襯托少年失敗后當時的心理,也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去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1
《頂碗少年》是一篇離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文章,對于孩子們來說比較有教育意義。這篇文章,我是下了功夫讓孩子們進行學習的,回憶課堂有以下幾個成功的地方:
1、尋找異樣的聲音
我讓孩子們對文中的雜技表演進行評價,是否成功!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認為成功之后,我試圖尋求異樣的答案。果真,班級里有了不同的聲音。這樣的閱讀才會引發(fā)孩子們真正的思考。
2、在辯論中學習
找到成功與失敗兩種不同的看法之后,我讓孩子們自由地進行了辯論,并在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jù),這樣,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同樣,在尋求依據(jù)的過程中理解的課文內(nèi)涵。
總之,學生對于課文理解的比較到位,但是整節(jié)課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學生缺少自己的思考。部分孩子沒有主見或者說懶于思考,不敢提出不一樣的想法,致使課堂上很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語言匱乏。孩子們能夠理解文本的含義,但在表達時語言卻過于蒼白,沒有說服力。
改進措施:
1、大力表揚敢于質疑的孩子,讓孩子們能夠有意識地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拓展思維。
2、體會文本在把握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應該布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內(nèi)容上。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2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雖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最終還是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內(nèi)心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教此文時,我首先把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撇開,通過閱讀弄清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然后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最后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文章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反應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因為觀眾的反應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襯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時少年的反應為主線,以觀眾的反應為副線。文中分三次對他的表演進行了描寫,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時,對他的精彩表演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他完成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不難體會到表演雜技時的艱難困苦,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為了幫助學生走進文本,我讓學生結合平常所看到的雜技表演節(jié)目想象少年表演時的情景,體會頂碗少年表演雜技時的不易。兩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寫了少年和觀眾的反應,考慮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于是,在體會少年三次表演時的心理變化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表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語去想象少年在臺上以及觀眾在臺下的情景,特別是第二次失敗以后,面對觀眾的叫囂,我讓學生們想象: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面對這種情況呢?因為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所以學生很能體會少年當時的心情,有的說愧對觀眾,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有的說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說還是鼓起勇氣再來一次……不過,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過來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當文章閱讀到那里時,我讓學生猜測那個老人的身份,想象那個老人對少年說了一句什么話。學生們的猜測、想象合情合理,我為學生的聰敏而欣喜不已。他們抓住“從后臺走到燈光下”猜測那可能是他的師傅,從他的表情、動作推斷他一定是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因此,當音樂第三次奏響,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樣“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而是“輕輕”抖了一下腦袋,一個“急忙”一個“輕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個詞語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在閱讀時我也引導學生進行了細細的品味。
當頂碗少年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豐滿,最后,再讓學生讀首尾兩個自然段,體會頂碗少年給作者的啟示,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表現(xiàn)以及日后應持有的態(tài)度,也讓學生集會到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完此文,回頭想想,覺得在教學時可能因為太側重于讓學生去想象,結果減少了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以后,我還要不斷地學習,經(jīng)常觀看名師教學錄相,提升自己。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3
讓心循聲而動——記《頂碗少年》一文的朗讀教學
年幼時,每每看到古裝電影中一群讀書郎個個搖頭晃腦地朗讀,我總會忍俊不禁;中學時,又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到“讀到這里,他(先生)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頭,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總是忍不住仿效;教書后,方知朗讀的重要。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猶如悠揚的音樂,閱讀它,你常常不由自主地輕聲誦讀起來,合上書,文質兼美的語句又不自覺地浮現(xiàn)于腦海,回味不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上音樂性強,富有節(jié)奏感的文章,我總是不惜課時地讓學生借助各種形式開展朗讀,用耳朵傾聽流暢、靈動的文字,用心靈領略深邃、豐富的情感。
《頂碗少年》這篇敘事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完整、立意鮮明,讀懂文意無需花太多的時間。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還在于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寫”、“為何寫”。如果以“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滿堂灌的形式教授寫作技法的話,那也許無異于嚼蠟,枯燥無味;如果以“咬文嚼字”、“逢句必究”滿堂問的形式探討人物心理的話,那也許教學內(nèi)容凌亂,疲憊不堪。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形式各異的朗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少年身處的困境,揣摩失誤后少年的心情;體會“金邊紅花白瓷碗”反復出現(xiàn)的作用。
頂碗少年第二次失手后,“場子里一片喧嘩”。為了引導學生感同身受少年那時面臨的困境,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四段中“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jié)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边@句話的基礎上,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學生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傳遞了當時觀眾內(nèi)心的不滿意、不耐煩,再現(xiàn)場景的表演中有的學生根據(jù)生活的體驗建議加入一陣噓聲,以此顯示觀眾不買賬、喝倒彩的心態(tài)。
看到學生們這么快地進入情境,我趁熱打鐵地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這位再次失手的少年,面對臺下一片喧嘩、臺上一地碎片,你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學生頓時議論紛紛,學生甲眉頭擰起說:“太丟人了!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鉆下去!睂W生乙哭喪著臉說:“天哪,我今天到底是怎么啦?”學生丙攤開兩手說到:“完了,我真的徹底完了!”無論從學生表情,還是從他們言語,顯示出他們通過文本的`朗讀真切地感受到此刻少年跌至冰點、絕望無助的心情。強烈的現(xiàn)場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文本深處,走入了人物內(nèi)心。
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七班學生劉丹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描寫少年三次頂碗的過程中,為什么每一次都會提到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個看似毫不起眼的細節(jié)每一次帶給讀者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引導學生體會這個細節(jié)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常言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我簡單地把握我的理解告訴他們,那么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會讓他們失去了一次“意會”的審美體驗!耙鈺弊匀幻撾x不了語境這個大背景,于是我要求學生各自大聲朗讀提及“金邊紅花白瓷碗”的三個不同的語段(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它們出場的背景是否相同?認真朗讀后,學生發(fā)現(xiàn):“金邊紅花白瓷碗”第一次出場是在少年前期輕松自如地表演;第二次出場是在第一次失誤后,面帶微笑,不失風度的少年準備重演;第三次出場是在第二次失誤后,不知所措的少年得到白發(fā)老者的鼓勵。
有了這一背景的認知,我再請三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分別朗讀這三個語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感悟。沒想到舉手發(fā)言的人還真不少,有幾個內(nèi)向的女生也參與其中。通過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當“金邊紅花白瓷碗”出現(xiàn)在輕松自如的表演中,它顯得分外精彩奪目;當它第二次出現(xiàn)時,由于有了前面的失誤,給人感覺有些擔心、有點讓人不敢正視;當?shù)谌谓^望的少年從老者手中接過它時,感受到一份沉沉的信任,也為后文那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埋下伏筆。
在傳統(tǒng)觀念里,朗讀似乎是字正腔圓者的專利。其實不然,記得那次兒童文學家曹文軒操著一口寧波味的普通話作講座,誠懇的聲音,真摯的情感贏得滿堂喝彩。既然朗讀具有如此神奇的美麗,那么讓文學的節(jié)奏在我們語文課堂里回蕩動人的旋律,讓我們的心兒在瑯瑯的書聲中譜寫美妙的樂章。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4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頂碗少年》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曾經(jīng)見過一個英俊少年在表演頂碗時,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后獲得成功的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退卻,有時候成功就在于再堅持一下的道理。針對本課的教學,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準備這篇文章的備課時,我以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為出發(fā)點,并讓學生掌握為一定的寫作方法,領悟文章所表達的人生哲理為目標。從上課的情況和老師們的反饋情況來看,我認為本堂課以下幾點值得肯定。
一、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1.重視字詞的掌握,本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由于本課篇幅比較長,難記難認的生字也比較多,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依然給學生留足了時間,讓學生能夠用心把課文讀完整,而不是應付,課文讀完以后,我還是留足了時間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比如有兩個字學生依然讀錯,“愧疚”“迷惘”學生還把聲調(diào)讀錯,我有耐心讓其他學生給他們糾正,并且給他們重新讀正確的機會,這也為下面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更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讀課文,也要重視字詞的認識、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那講讀課文就更不用說了,更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根本。
1.我還特別注意加強學生對作者的了解,我讓學生先交流預習中了解的作者的情況,這既是對學生預習方法的鼓勵,同時也是鼓勵學生要學會學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注重略讀方法的指導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更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這幾方面給學生一定的引導。
引導學生要抓住課前的“連接語”看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閱讀要求,我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課前的“連接語”,看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閱讀要求,學生很認真地讀要求,然后總結出閱讀要求有兩條,
。1)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2)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我又通過一個表格的形式,給學生提出了具體一點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現(xiàn)(要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樣的心情;還有觀眾的反應,描寫觀眾反應有什么樣的作用?學生在默讀課文思考時,就會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2.學生自學時注重方法的點撥。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教師一定及時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比如,有些問題是個別性的.,我就給學生一對一相應的指導,而有些問題是共性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地、有效地、快速地進行全班指導,讓學生及時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比如,在課上學生自學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同學只是畫出了線,但是沒有做上標記,但是由于牽扯的問題比較多,一會兒交流的時候肯定會糊涂,我引導學生找到一定的問題一定用簡短的詞句做上標記,學生很快糾正了問題,提高了效率。還有個別同學只是為了找問題而找問題,讀到感受深的地方?jīng)]有隨時記上標記,我引導學生,好筆尖不如爛筆頭,要把你的思考、發(fā)現(xiàn)隨時寫出來,這是你思考的結晶。這樣,我運用這種輕松、不留痕跡、自然的方法,給學生輕松有效的點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三、注重體會寫法好的課文就是一個好的例子,本課寫少年頂碗的三次表演,每次都不一樣,尤其是少年兩次頂碗失敗后的表現(xiàn)更不一樣,所表達的心情也不一樣,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少年的兩次失敗后的心理活動的通過抓住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出來的呢?這也恰恰是本文學習的難點,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在學習這一寫法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示少年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并說說從中得到的體會,我讓學生盡量發(fā)言,讓大家的思維產(chǎn)生碰撞,互相能夠啟發(fā),當學生體會不夠到位時,我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切實能體會到作者這樣寫的好處,進而我引導學生,今后,我們在寫文章,要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時,也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既讓人感到真實,又能更好地表達人物的性格、品德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以及聽了各位老師的評課之后,我認識到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需要改進之處,比如,在前面生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于高年級尤其是六年級下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本次教學中暴露的問題,我決定采取課前發(fā)預習紙的方式,把本課重要的詞語讓學生課前預習好,這樣也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分化了課上的任務,從而達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方法的自動學習,讓學生針對前面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
做一件事努力盡心做了,可最后失敗了,心情怎樣?接著再做,還是失敗了,心情會怎樣?仍不放棄再做,終于成功了,心情怎樣?
在談話間徐徐導入課文學習,《頂碗少年》一課會讓我們明白許多,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頂碗少年來學習課文。
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得怎樣呢?讀文體驗交流,可失敗了,你心情怎樣啊?體驗情感。第二次又表演,你這時會怎么想?怎么表演的呢?讀文體驗,可最后還是失敗了,你的心情怎樣?心里會說什么呢?你的一位師傅來了,對你說了什么呢?你心里又會說什么呢?在學文中不斷拓展體驗。于是又有了第三次表演,這一次在臺上表演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放開來,不懼怕失敗地進行表演。最后終于成功了,你的心情怎樣?
感悟小事,獲得啟示,你又有什么啟示呢?交流展示,難怪作者文末說有些微微的激動,激動在哪呢?繼續(xù)深入交流。把這些啟示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寫一句面對失敗鼓舞自己的話,時時提醒自己。
讓學生體驗閱讀學習,是一種心靈的滋長,是一種生命的呵護。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6-20
[精選]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7-10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7-12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9-22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9-26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匯編15篇)06-15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集合15篇)10-02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合集15篇08-08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實用15篇)07-07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匯編15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