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集錦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在認識環(huán)境問題的基礎上,意識到身上的責任,明白落實到行動的重要,明確我們應該采取的具體措施和行動。增強環(huán)保責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學生自主參與,自主行動,根據實際情況,在生活中具體參與環(huán)保行動,切切實實做環(huán)保公民。
2、課時安排:1課時
3、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復習舊課導入。
二、出示一組圖片,進一步直觀了解我國地質災害的嚴重性。
三、出示一組與前組對比的圖片,在心里產生震顫,促使思考。
1、由于自然資源長期以來遭到人類毀滅性的破壞,生態(tài)嚴重失衡。地質災害是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但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遠不止于此。
2、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如何做呢?
四、學生討論:生活與環(huán)保
五、交流總結。
節(jié)約用水——隨時關緊水龍頭,別讓水空流
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
阻止滴漏——檢查維修水龍頭
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水污染
支持綠色照明—— 人人都用節(jié)能燈
節(jié)用電器——為減緩全球變暖出把力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車為榮
當“自行車英雄”——保護大氣,始于足下
減少尾氣排放—— 開車人的責任
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森林
不寄或少寄賀卡——減輕地球負擔
買環(huán)保電池——防止汞鎘污染
選綠色包裝—— 減少垃圾災難
少用一次性制品——節(jié)約地球資源
自備購物袋——少用塑料袋
交換捐贈多余物品—— 閑置浪費,捐贈光榮
舊物巧利用——讓有限的資源延長壽命
垃圾分類回收——舉手之勞戰(zhàn)勝垃圾公害
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做環(huán)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責
六、欣賞歌曲《送給不懂環(huán)保的人》
。、欣賞歌詞
2、歌聲中總結
七、作業(yè):觀看視頻《堅持環(huán)保,改變生活》,課后向本地區(qū)中小學生發(fā)一份“保護家園,從我做起”的倡議書。
八、結束本課時。
語文教案 篇2
一、復習舊知,談話引入
前面幾節(jié)課我們體會到手能傳遞幸福、友好、真誠、快樂、、、、、、能帶給人們美好生活 ,又目睹了張迎善那雙特大號的、粗糙、有力得手。今天,我們來近距離研究一下自己得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2、小組內互讀課文,檢查讀文情況,做出評價。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
教師引導: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讀一讀。
4、小結:我們可以通過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交流,研讀課文。
1、學習方法。瞧,這一課的“金鑰匙”又要教給我們學習的好方法,讓我們共同聽一聽。(教師出示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
2、運用學法,默讀批注。
3、合作交流,質疑解疑。 (交流自讀批注的結果,說說學習中的收獲。 )
4、全班交流,理清脈絡。
。1)提出小組中還未解決的問題,請其他小組補充解疑。
。2)全班交流: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手上的皮膚?自由發(fā)言,指名板書。
5、借助板書,瀏覽課文,試將每段的大意串聯(lián)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名說一說。
小結:除了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還可以通過串聯(lián)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整體感知,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膚的知識?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打算怎樣保護自己的雙手?
五、布置作業(yè)。
1、運用批注的方法自讀《手指》。
2、運用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內容。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組介紹有關科學知識的文章,有寫人類對宇宙奧秘探索的《太陽》《月球之謎》。有展示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果園機器人》。每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特色,《太陽》是采用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來介紹太陽的知識!对虑蛑i》則緊扣“謎”字把與月球相關的不解之謎講出來!段壹铱缟狭恕靶畔⒏咚俾贰 》介紹相關互聯(lián)網的知識。這組課文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同時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學生分析:
對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說,這一組課文中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對于有的學生用過過電腦上過網,學起來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很感興趣。對《太陽》、《月球之謎》、《果園機器人》這三篇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用列舉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但由于學生經歷體驗不太深刻,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可是由于現在信息量很多,到課外書、網上查找資料來理解課文。神奇宇宙、太空探險。我國楊利偉到太空,也會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整體教學設想:
1、與生活鏈接。通過搜集和網絡有關的資料,上網查閱與太陽有關資料,搜集閱讀與太陽、月亮有關故事、詩句,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2、創(chuàng)設情境。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讓學生感覺到宇宙的奧秘。
3、通過師生共同查找資料,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4、鑒于本組課文的特點,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引導學生學習。
單元教學目標:
1、會認、寫本單元元的所要求的生字,正確讀寫本單元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相關的詞句。
3、理解本單元的課文,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課前準備:
有關圖文資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教學準備:
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有關太陽、月亮傳統(tǒng)詩句,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幫助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秘,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激發(fā)他們想學這四篇課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這組課文都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采取指名讀、自由讀、分組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讀中情、讀中想。
2、課文識字在游戲中識字,設置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識字,自主探究識字方法。
3、用變戲法的方式復現生字,鞏固認識的字。
4、要寫的字采取自學。師指導寫,小組合作等形式進行。
三、各有側重:
。ㄒ唬短枴
1、重點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中描寫太陽特點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
2、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人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ǘ对虑蛑i》
1、激趣導入。
從神奇的傳說到科學的了解太陽知識,讓我們共同邁出了探索宇宙的第一步。宇宙中的一切
都在吸引著我們人類,白天有太陽、夜晚會有月亮懸掛在天際,從小我們就聽說過月亮故事,你能講一講嗎?月亮中的'嫦娥使我們望而興嘆,究竟她什么樣?直到人類第一次登月,才揭開它的神秘的面紗。但它卻仍然產生了迷團,今天我們便來學習《月球之謎》板書:
2、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了解和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展示收集的圖片。
3、把收集到描寫月亮的詩句,展示出來讀一讀。
。ㄈ段壹铱缟狭恕靶畔⒏咚俾贰 》
1、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已經悄然走進各個家庭。能不能結合你自己的親身實踐或搜集到資料談談你對電腦的了解,(板書課題)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哪些功能?學生自讀。
2、聯(lián)系實際說說“信息高速路”給你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什么影響?
(四)《果園機器人》
1、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了解機器人嗎?同學們交流。
(2)播放機器人資料片。
師講解機器人技術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世界上有百萬臺工業(yè)機器人正在同人類朋友并肩戰(zhàn)斗,它的出現是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必然,提高了社會的生產水平和人類的生活質量。今天讓我們共同認識一下果園機器人。(板書)
2、討論交流機器人有怎樣的特點。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四、交流展示:
1、學習這四篇課文,組織學生召開交流會,把收集到的美的詩句讀給大家聽看誰收集到的多。
2、把學生收集到的圖片展出來,搞一個太空圖片展。看誰收集的最多最美。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老科學家那位科學事業(yè)無私奉獻的偉大 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文章細節(jié)描寫的理解,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理解透、盤、吐、蜷抬幾個動詞,并能準確運用。
教學準備:
南美洲毒蛇的錄像畫面。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有關南美洲毒蛇的錄像。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2.打開書看課文是怎么描寫這種蛇的。
3.齊讀這句話。(投影出示)
這條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籠子中,像盤著的繩子,足有五六圈兒,小小的腦袋抬得高高,細長的舌頭不時吐出來,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懼的兇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傷而死去。為了研究抗御這種毒蛇的辦法,造福人類,許多科學家用它來做實驗,想揭開其毒性的秘密?杘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這種毒蛇做實驗的時候,他不小心被蛇咬傷了。那是怎樣的情形啊,請大家放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二 自由讀文,了解內容
1、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練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交流認識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讀課文,糾正讀音、語氣、停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3、指名接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三 抓住重點段落,讀懂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明確要求。練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有速度、能思考。標記出文中關鍵的詞句。思考:課文哪幾段具體寫了博士做記錄的情景?
2、重點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覺得傷口劇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體不能動彈,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時,咬壞肌肉,同時放出毒液。蛇毒多為神經性毒液,毒性強。毒液,先麻醉神經,使人身體不能活動,繼而使身體器官喪失功能,最后腦部充血而死。卡爾o施密特博士作為研究蛇的動物學家,當然懂得這些常識。當他感覺到傷口劇痛,四肢麻木時,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難道就這么死去嗎?不!我應該再做些什么
這段關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寫,真實地刻畫出老科學家犧牲前的心態(tài)。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電話后,他知道沒人能救他,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實踐鍛造出的堅毅、奉獻的品格使他臨危不懼。他認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實驗用自己身體做實驗品進行蛇咬傷生理反應的課題實驗。于是他果斷而堅定地在心中說不,要再做些什么這里用省略號,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記錄蛇咬傷后的生理現象與感受,為后人留下研究資料。這些心理,是老科學家堅持記錄直至犧牲的強大的內驅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傷5個小時以后,卡爾o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筆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個小時后,足見時間之長?梢韵胂螅诼L的時間里,老科學家該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學家的實驗記錄該多么艱難。讀者聯(lián)系上文不難知道,他記下了體溫的變化,器官功能的變化,血液的變化,體力的變化等等。這是在疼痛中的記錄,是在知覺逐漸消失中的記錄?杘施密特是多么堅強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寫死了,而寫手中的筆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學家科研至死,堅持記錄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這個字眼去記敘可敬的科學家。
四.指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第4、5自然段。
說說看到實驗室內發(fā)生的一切,你最強烈感的受是什么?針對像往常一樣這個詞重點討論:一是這次實驗真像往常一樣嗎,二是哪些方面的確像往常一樣,三是為什么博士能在這個實驗中表現得像往常一樣。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達。
這份資料將為研究毒蛇作貢獻,這是用生命換來的,所以課文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贊嘆齊讀最后一句話。
六 延伸課文,適當拓展
1.把自己最想對博士說的一句話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深刻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3、認識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深刻體會老科學家那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認識9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說說看到實驗室內發(fā)生的一切,你最強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 小聲讀課文。
小組內討論(1)這次試驗真得像往常一樣?
(2)那些地方確實像往常一樣?
(3)為什么博士能在這次試驗中表現得像往常一樣?
三 全班交流互動。
四 同桌互動。
說說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為最使你感動。
五 完成課后選擇詞語填空。
六 認讀生字。
1、 容易寫錯的字:博
2、 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是左小右大,結構安排要合理。
七 作業(yè):
找一些為科學事業(yè)做出貢獻,甚至獻出生命的科學家的故事來閱讀。
開天辟地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chuàng)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yǎng)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fā)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力。
2、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簡介中國的神話故事。
2、交流課前部分資料,以我記憶中的神話故事為題,選擇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話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我國著名的神話傳說,講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的故事。
4、板書課題:開天辟地
解釋課題 齊讀課題 質疑課題
5、盤古究竟是怎樣開天辟地的呢?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讀音,認清字形。
(2)標出小節(jié)號,把課文讀通順。
(3)畫出生字新詞,想想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
2、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1)讀詞語
(2)分小節(jié)讀課文,隨機進行字音及斷句的指導。
(3)交流已理解的.詞語。
(4)同桌合作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5)感知文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
1、在盤古還未開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讀第1小節(jié)。
(抓住混沌一團,大雞蛋兩個詞讓學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盤古是怎樣開天辟地的呢?認真默讀第2到5小節(jié),感受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給你留下的印象,并說一說為什么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1)交流。
(從一使勁、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等處體會到盤古身軀的高大及力量的無窮;從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等詞體會盤古對光明的向往及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決心,同時體會開天辟地的艱難,從也跟著長高、一萬八千年等處體會到盤古意志的堅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讓人通過你的讀了解盤古的偉大嗎?
(3)指導朗讀,出示句子。
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這兩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子中有反義詞,分別是輕而清重而濁,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這樣大家能一眼看出天與地的變化,形象地寫出了天與地的不同。)
3、過渡句,幾千萬年過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盤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會合攏,就含著微笑倒下了,就在臨死前,盤古還化生出了世間萬生物。
4、老師很喜歡這一段,尤其是讀到精疲力竭含著微笑 臨死這幾個詞時就特別感動,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你為什么感動呢?
(盤古面對死亡顯得那樣樂觀、無畏、坦蕩。還把自己的身軀化成世間萬物,多么偉大的心靈呀!)
5、讓我們懷著這種感動齊讀全文。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1、學生讀課文,回顧所學內容。
二、練習復述
、偻氄f。 ②指名在全班復述,然后評議。
三、拓展文本,創(chuàng)編詩歌
1、盤古開天地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不是真實的故事,那么人類為什么會編出這樣的神話呢?從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書:豐富的想象
2、仿寫詩句
我想把手撫在茂盛的花草樹木上
這樣就能摸摸盤古的汗毛。
我想,
這樣就能。
四、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五、搜集神話故事,與伙伴們一起分享神話的精彩。
語文教案 篇5
語言運用
1、根據課文填詞(每空填2字)。
。1)()間,它們全逃散了!
。2)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了……
。3)學著聽爸爸打()的聲音。
。4)()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
2、試在括號里填上擬聲詞。
(1)()的磨砂聲
(2)()的哭啼聲
。3)()的水滴聲
。4)()的崩倒聲
。5)()的電鈴聲
。6)()的流水聲
3、摘抄文中寫視覺、聽覺的四字詞。
4、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可否去掉?為什么?
。1)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
(2)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
5、學用文段的語言形式寫一段話(提示:從多方面寫好一類事物)。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山問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臉盆里,當清道夫清掃水溝里的落葉,當媽媽開水龍頭淘米煮飯,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課內精讀
。ㄒ唬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臺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狗忙著啃骨頭,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金絲雀在窗沿唱歌,當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蘆花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6、畫橫線句子的順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7、自選角度評述第一段話。
8、試著在第二段文字中補寫兩三個關于動物聲音的例子。
。ǘ
人有耳朵,聽八方,加上眼睛,觀四方。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說也奇怪,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例如馬路上急馳而過的汽車聲,隔壁工廠轟隆隆的馬達聲,老奶奶嘮嘮叨叨的抱怨聲,久而久之,左耳進右耳出,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可是對一個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來說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著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著搖頭。鳥啼蟲鳴,只是一種“聲音”,即使美妙的音樂,也只不過是幾種樂器的組合。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2)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
。3)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
10、結合語境辨析下列“聲音”的具體內容。
。1)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2)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3)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11、閱讀第三段選文,用橫線畫出“沒有感覺”的人的具體表現。
12、舉例說明文段使用的說明方法。
13、用波浪線在二、三段文字中標出能顯現文章層次脈絡的句子。
課外選讀
鳥類亦有外語(節(jié)選)
任何種類的動物,對于它耳朵聽到的聲音,只選擇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種聲音對某動物是否有意義,是和該種動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經歷有關。野生的烏鴉和海鷗與其同類通訊是用聲音,近似于一種語言。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發(fā)現許多烏鴉和海鷗,能聽懂同類鳥兒的叫喚聲。他們發(fā)現,在美國的烏鴉有特別的告警聲調,其他美國烏鴉聞之則飛去。他們以高度原音的錄音帶,把賓夕法尼亞州烏鴉的告警叫聲錄下來,然后對著法國的烏鴉播放出來,它們聽了不僅不飛走,反而聚攏來,或者毫無反應。把美國海鷗的警叫聲錄下,再對法國海鷗播放出來,法國海鷗亦無反應。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
。ㄟx自《生物新視野百科知識》)
14、“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中“外語”是指:__________。
15、選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選文說明的內容?
思考探究
17、一個演員說:笑聲是溫馨撥動聲帶而生。一個心理學家說:哭聲是痛苦扯動喉嚨而生。那么,你能說說讀書聲怎樣產生的嗎?
語文教案 篇6
課時目標
回憶生活,篩選內容。看看那些事情是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的,選定它們作為習作材料。
一、導語:
牛頓因為發(fā)現蘋果的落地而發(fā)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發(fā)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fā)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fā)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fā)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可能成為有本事的人。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fā)現,你能把它寫出來嗎?
二、資料鏈接:
課文《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好看得很!边@段話通過葉子的變化來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具體地描寫出葉子的美,顏色:嫩紅、嫩綠。樣子:一順兒朝下,均勻,沒有重疊,不留一點兒空隙。動態(tài):漾起波紋。作者之所以描寫這么具體,是因為他經過了仔細觀察。
三、習作構思:
1.確定習作材料。
2.抓住重點,把觀察的過程清楚、具體地寫下來。
3.融入感情。
四、資源共享
觀察一種植物:花、草、樹木等。觀察一種動物:蝸牛、蝴蝶或鳥類、獸類等。
一、習作方法:
1.觀察的'過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是怎樣發(fā)現的?是靠觀察過程中的看、聽、想、實驗等方法發(fā)現的?還是靠請教別人發(fā)現的?發(fā)現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階段?具體清楚地寫下來。
2.把你在發(fā)現過程中的好奇、困惑、興奮等與之相關的感情融入文中。
例文:《我發(fā)現了潮來花籽的秘密》
二、開心練筆
三、交流探究
同桌間相互交流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段落,并進行評議。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學會通過細膩的刻畫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現出的人類優(yōu)秀品質,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寫法。
2、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人類的'優(yōu)秀品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2、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求取生存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它。這部被稱為“生活的教科書”的作品,啟發(fā)人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部書就是《魯濱孫漂流記》。
二、作者簡介: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他59歲開始寫小說,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fā)表大受歡迎。他對所描寫的人物理解較深,善于寫個人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克服困難。他的主人公有聰明才智,充滿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識”。他尤其擅長描寫環(huán)境,細節(jié)逼真,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身臨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語言自然,不引經據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讀者感到親切。
整體感知:
三、檢查字詞
四、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1)魯濱遜對自己處境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3)這幾個階段前后有何聯(lián)系?
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閱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最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交流,明確:(教師板書)
三個階段
三個部分
生存問題
(1—3)節(jié)
及時調整悲觀、絕望的心態(tài),決定在荒島上生存下去。
物質問題(4—9)節(jié)
解決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精神問題(10—12)節(jié)
積極樂觀的生存心態(tài)。
魯濱遜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講讀后感的寫法,展示例文。
六、作業(yè):寫一篇《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后感。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經典]語文教案09-02
語文教案(精選)08-27
語文教案(精選)08-11
語文教案【經典】08-14
語文《公輸》教案09-18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18
語文教案11-19
語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