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統(tǒng)計活動感興趣,初步形成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規(guī)則意識。
2、大膽選擇和思考,并嘗試用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根據(jù)自己的選擇進行記錄,積累有關記錄、統(tǒng)計的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具備一定的點數(shù)能力;已有初步的統(tǒng)計經(jīng)驗。
2、材料準備:實物圖片、磁鐵、黑板。
活動過程
1、談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2、選擇自己愛吃的食品種類,嘗試用多種方法統(tǒng)計人數(shù)。
(1)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每種面點有多少人喜歡吃?”
(2)選擇方法,統(tǒng)計出每種面點喜歡的人數(shù),找出喜歡人數(shù)最多的水果。
。3)用不同的方法統(tǒng)計出選擇人數(shù)最多的食品種類(蔬菜、雜糧)。
3、小結:“在大家意見不同時,就可以用統(tǒng)計的方法,知道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少數(shù)人服從多數(shù)人!
設計思路
孩子們進入中班后,對自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喜歡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自由選擇一些事物或做出某個決定。本次活動老師結合“我喜歡吃的食物”這一主題,讓孩子們在自主選擇的愉悅氛圍中感知統(tǒng)計的不同方法,積累有關統(tǒng)計與記錄的經(jīng)驗,體驗活動的快樂。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yǎng)幼兒能大膽表達創(chuàng)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家》這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nèi)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yōu)質(zhì)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引出詩歌,這個環(huán)節(jié)小朋友表現(xiàn)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紛紛發(fā)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xiàn)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jīng)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shù)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本活動我把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chuàng)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來做可能更合適。
中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嘗試運用顏色和圖案的間隔與對稱進行裝飾。
2、 通過給大樹媽媽準備新衣的活動,幼兒感受節(jié)日愉快、熱鬧的氣氛。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嘗試運用顏色和圖案的間隔與對稱進行裝飾。
三、 活動準備:教師用范例三張,幼兒各式形狀的紙,蠟筆或彩色水筆。
四、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六一”兒童節(jié)馬上要到了,我們把幼兒園打扮了起來。大樹媽媽說要過節(jié)了,她也很高興,也想給自己的樹葉寶寶穿上新衣服。于是,她來到服裝店,營業(yè)員為她拿出了兩件樹葉的新衣服。
。ǘ┬蕾p討論:
1、 師:營業(yè)員拿出兩件衣服,請大樹媽媽挑選,大樹媽媽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請小朋友們幫她選一件。
2、 出示范例1、2
3、 請?zhí)暨x的小朋友說出顏色排列的方法,大家一起找一找選的是哪一件。
A、 排對的顏色有沒有?念出來,找一找在哪里?
B、 發(fā)現(xiàn)左面有,右面也有。
師:大樹媽媽說,這兩件衣服的顏色都是有深有淺,而且排得很整齊,我都滿意,可是我的樹葉寶寶很多,兩件衣服不夠穿。
4、 師:營業(yè)員又找出一件衣服,可是大樹媽媽不滿意,她為什么不滿意?
。ǔ鍪痉独3)左右雖然排列,但是不對稱。
師:樹葉上的'葉脈也像小小手一樣,左也有,右也有,否則小樹葉穿在身上會很不舒服。
。ㄈ﹪L試操作:
師:營業(yè)員答應為大樹媽媽趕做新衣,讓小樹葉快快活活地過節(jié),請小朋友一起來幫個忙。
提示:1、找到中心,把樹葉對折一下,再開始分割。
2、啟發(fā)幼兒涂色時分辨顏色的深淺,介紹幼兒不同的分割方法。
。ㄋ模┲v評小結:
1、 大家來做檢驗員,找一找今天的衣服合格嗎?(左右對稱)找對稱為合格。
2、 選一張不對稱,引導討論出修改方法。
。ㄎ澹┭由旎顒樱
在教室里準備大樹干,把葉子圍著貼成一棵彩色樹,裝飾節(jié)日環(huán)境。
中班教案 篇4
主題說明:
動物是幼兒熟悉的好朋友。對于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小動物無疑是他們的好朋友,可愛又天真,好朋友穿什么、吃什么、住在哪里、都有些什么本領,都成了他們關心的問題。而如何讓幼兒真正地了解動物,走近動物世界呢?
孩子們都具有“泛靈性”,因此對動物的關注和好奇就成了幼兒普遍且持久的探索主題,孩子們更加渴望了解動物世界的奧秘,以及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于是我們以 “我向動物學本領”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和孩子們共同感知、認識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了解人類可以從動物的一些特征中獲得啟發(fā),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感受動物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精彩和快樂,讓孩子們盡情地幻想,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向往。
主題目標:
體會每個動物都有各自的`本領,有興趣地學做各種模仿動作。
家長工作:
1.家長帶領孩子觀察不同的動物,收集各種動物的照片。
2. 收集各種小動物的玩具和圖片,帶來與同伴一起分享。
★給爸爸媽媽的建議:
和孩子一起外出觀察一些小動物的動作并模仿。
父母選擇一些孩子比較熟悉的音樂和孩子一起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父母和孩子一起說說小動物的故事,說說它們的本領。父母和孩子一起逛書店,購買關于動物知識的書籍,一起觀看,了解動物更多秘密。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
2 在積極的語言情境中體會角色“開心一氣憤一開心”的情感變化過程,并樂意用多種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將日常用的圍裙裝飾成故事背景,大木桶、小動物(小雞、小鴨、小鵝、狐貍)貼絨教具若干,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變臉游戲,導入課題
1 教師微笑著問幼兒:你們覺得我心情怎樣?(開心、高興、愉快)你們什么時候很開心呢?
2 教師變臉,很氣憤的表情,提問:現(xiàn)在,你們覺得我心情怎樣?(生氣、氣憤、憤怒)“氣憤”是什么意思?做個氣憤的表情給老師看看。你碰到什么事情的時候很氣憤?
3 我的一個朋友碰到了一件事。一開始它很開心,可是后來它覺得很氣憤,再后來又變得很開心了。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聽了故事就明白了。故事的名字叫《會滾的汽車》。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為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變化做鋪墊。)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
(教師系上裝飾有故事背景的圍裙,邊講故事邊將相關的貼絨教具貼到圍裙上。)
1 講述故事至“乘車真快樂”,提問:
(1)你知道“會滾的汽車”是誰呀?
(2)大木桶聽到小雞小鴨的歌聲,它的心情怎么樣?
(3)你聽了心情怎樣?
2 繼續(xù)講述故事至“說完大搖大擺地走了”,提問:
(1)現(xiàn)在你的'心情怎樣?你想說點什么?
(2)大木桶怎么想的?
(3)大木桶會用什么辦法對付狐貍?
3 繼續(xù)講述故事至結尾,提問:
(1)現(xiàn)在你們開心嗎?大木桶呢?
(2)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誰一開始很開心,后來又很氣憤,最后又變得很開心了呢?為什么?
(評析:我采用圍裙劇的演示方式講述故事,這個教具制作比較簡單,但能通過教具的演示給孩子富有動感、具體直觀的感受,調(diào)動了孩子傾聽故事的興趣,較好地幫助孩子理解了故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抓住故事中情節(jié)變化的地方引發(fā)孩子的思考。通過最開心和最氣憤兩個問題的討論,使孩子對故事的重點有了很好的把握。) 三、說說做做 1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提問:你覺得故事什么地方最有趣?(重點和幼兒一起復述其中的一些情節(jié)和主要對話。)
2 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進一步體驗角色的心情變化。
(評析:幼兒參與角色表演,可以更進一步融入故事情境中,大膽用表情、動作等形式表現(xiàn)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裝飾塑料袋,體驗成功的快樂。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塑料袋、彩色卡紙、雙面膠、水彩筆、小皮筋。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1.出示塑料袋,課件展示塑料袋的種類、用途及危害。
2.欣賞裝飾好的塑料袋,引出活動。
二、發(fā)揮想象,動手創(chuàng)造。
1.教師示范裝飾塑料袋的基本過程。
2.幼兒自主選擇裝飾材料,發(fā)揮想象動手裝飾自己手里的塑料袋。
3.引導幼兒將塑料袋充滿空氣。
三、集體交流,展示成果。
請幼兒當小小解說員,展示講解自己的.作品,進行集體交流。
四、了解“限塑令”,增強環(huán)保意識。
五、學兒歌。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嘗試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對塑料袋有進一步的認識。
2.收集更多的塑料袋放在美工區(qū),開展創(chuàng)意活動。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2、能大膽的講述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歷。
【活動準備】 1、皮球若干,調(diào)查表"成功與失敗"幼兒姓名標簽,兒歌《困難我不怕》
2、幼兒經(jīng)驗,已閱讀過圖畫書《狐貍和大熊》
【活動過程】
一、回憶導入
引導語:大熊最后成功地吃到自己種的果實嗎?(吃到了)一開始大熊有沒有吃到?為什么?(沒有,因為被狡猾的大熊騙了)當時它的心情可能會怎樣?(難過,氣憤)
小結:一開始大熊被狡猾的狐貍騙了,沒能吃到自己種的果實,后來大熊動腦筋用智慧戰(zhàn)勝了狐貍,成功保住了自己種的果實。
二、游戲感知
1、玩游戲"傳球接力賽"感受成功與失敗的不同心情。
引導語:
今天我們來玩"傳球接力賽"的游戲,×個小朋友成一豎排,每人雙手舉到頭頂,一次傳球,先傳完的小組為冠軍組。
2、分組進行比賽,決出冠軍小組。
3、交流對成功或失敗的.感受。
引導語:
勝利的小朋友現(xiàn)在又什么感受?失敗的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三、失敗與成功
1、教師請出班中的小能手現(xiàn)場表演,或者談談自己獲得成功的事情,啟發(fā)幼兒討論本領是怎么學來的,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經(jīng)歷失敗。
引導語:
表演的真棒,你們一開始就表現(xiàn)的這么好嗎?
2、教師出示調(diào)查表,引導幼兒記錄自己是否經(jīng)歷過失敗。
引導語:你以前在家里,幼兒園里有過失敗的經(jīng)歷嗎?如果有過,就將你的名字標簽貼在藍色方格里,如果沒有就貼在紅色方格里。
3、請幼兒述說自己失敗的經(jīng)歷?知道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誠實勇敢的面對困難和失敗,堅持不懈地努力,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四、兒歌提升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困難我不怕》碰到困難時念一念這首兒歌,就會增加我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附:兒歌《困難我不怕》 我是堅強好寶寶,困難我不怕,勇敢堅持,我最棒!努力努力想辦法,困難困難不怕啦,不怕不怕不怕啦,困難困難不怕啦,不怕不怕不怕啦。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物體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分類。
2、用情景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個小綠人,紅、黃、藍衣服/褲子各一)。
2、幼兒每人一個圖形寶寶(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師一套操作材料(二個小綠人,紅、黃、藍衣服/褲子各一,紅、黃、藍色圖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個。
4、大分類圖一張,√兩個,小分類圖六張。
活動過程:
一、以導游的`身份帶幼兒去數(shù)學王國――圖形寶寶家。
1、找圖形寶寶。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形狀和顏色。
2、送圖形寶寶回家。重點學會看分類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圖形分類。
二、到數(shù)學王國――服裝店。
1、引導幼兒觀察衣服和褲子的顏色。
2、請一位幼兒整理服裝(其中一件),要做到形色對應。
3、再次學習看分類圖,鞏固對分類圖的認識。
三、給小綠人穿衣。
出示小綠人,老師在分類圖操作√讓幼兒幫忙給小綠人穿衣。
四、幼兒分組進行給小綠人穿衣,每組一張小分類圖。
活動反思:
數(shù)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最佳情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zhì),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zhì)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7
中班教案01-18
中班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