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一、提問激趣導入:
1、了解英語TheGreatWall的含義,提問:單詞Great、Wall分別為何意,(偉大的、墻)這個詞組真正的意思是什么?(長城)從而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2、為什么外國人稱長城為偉大的墻?(播放長城風光的短片)
3、欣賞了《萬里長城》風光片,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長、壯觀)
二、重點賞析深入讀——品味長城
1、那課文里是怎么贊美長城的呢?引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你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2、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出示學生討論學習的方法:(自由小聲讀)
討論學習: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1-2自然段,想想:為什么說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②、劃出描寫長城氣魄雄偉的句子,并寫寫自己的體會。
、、試著讀出長城氣魄雄偉的氣勢來。
。ㄕ业揭院,可以同桌或前后互相交流交流。)
交流(一)
(1)、同學們,有誰找到了描寫長城氣魄雄偉的句子?(生說“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板書:像一條龍
作者這是從哪里看長城的?板書:遠看
(2)、課文是用什么方法寫出長城的長呢?(比喻)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并讀出有關句子。
師:作者為什么把長城比作龍而不是其他呢?(龍的形態(tài)長而彎,樣子很威武)
師:同學們,看課文插圖,長城在崇山竣嶺之間蜿蜒盤旋,多像一條長龍!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課文把長城比作長龍,寫出了它雄偉的氣勢,誰來讀?(指名讀)
3、在這一段中,作者還采用了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呢?(列數(shù)字)“一萬三千里”(結合地圖理解其長。)是的,這個數(shù)字讓我們知道了長城的具體長度,從地圖上我們知道山海關在河北省和遼寧省的交匯處,而嘉峪關在甘肅省,這中間經(jīng)過了11個城市,從這里我們就能感受到長城非常的——長(生說)
生帶著驚嘆讀這段話。同學們,讀完這段話,讓我們閉上雙眼,展開想象:長城東到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這條巨龍舞動著一萬三千多里長的身軀,在藍天下飛騰,在大地上起舞,在崇山峻嶺中蜿蜒盤旋。
師:是啊,這樣一座綿延萬里的長城真是氣魄雄偉,怎能不稱之為偉大的奇跡呢?同學們,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段,好嗎?(配樂齊讀第一段。)
交流(二)
1、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氣勢雄偉,那么走近看長城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板書:高大堅固),這是在哪里看長城的?板書:近看。請你讀出相關句子。重點來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以及五六匹馬的寬度相當于有多寬從而理解長城的堅固。(結合城墻圖片理解)
2、長城的結構(設計)到底如何?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結合課文的插圖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并出示課件與之對照,請一名學生做小導游介紹長城的構造及巧妙設計。(說說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說得太好了!這種設計,在當時有效地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在世界上更是獨一無二的,此時你又想說點什么呢?(生自由說)
3、師:是啊,這種獨特的構造,巧妙的設計,(師生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巧妙過渡,感情升華
1、過渡:假如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此時此刻你能聯(lián)想到了誰?(指名說:古代勞動人民)
(出示課件)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一句話連續(xù)使用了幾個動詞,請把它們畫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從“很自然的”體會到什么。(好處:使句子更加連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2、勞動人民修筑長城可真不容易呀,(課件出示,學生朗讀)。試想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會遇到什么困難?(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讀,層層深入。如:是呀,那時沒有汽車、火車、沒有起重機,靠的就是他們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無論天氣多么惡劣,工程多么艱辛,靠的就是他們那……;無論環(huán)境多么殘酷,山勢多么險峻,靠的就是他們那……;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他們就是靠著……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3、難怪作者從內心深處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課件展示,齊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岸嗌賱趧尤嗣瘛ぁぁぁ斌w會“多少”、“才”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建造長城不容易,飽含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師:在“崇山峻嶺”之中修筑長城,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把兩三千斤重的條石一步一步地抬上去,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山勢讓長城蜿蜒盤旋,還設計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等結構(指圖片)更好地抵御外來侵略,這不正是他們智慧的體現(xiàn)嗎?來,讓我們帶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無限的敬佩之情再讀:(課件出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ㄟ^渡)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小結
學生根據(jù)板書用上兩組關聯(lián)詞說說為什么長城氣魄雄偉,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因為長城不但長和高大堅固,而且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以說長城真是氣魄雄偉,是世界歷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課件出示外國友人的評價。
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長城的雄姿和壯美,他們都會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游覽了長城后欣然題詞,她說(師生同讀):我到過世界許多地方,中國的萬里長城是最美的。
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游覽完了長城后欣然題詞,他說: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的偉大奇跡!
同學們,聽著這些外國元首送給長城的題詞,你想對長城說些什么呢?請你把它寫下來吧。(寫完后展示)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長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風采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游客。請同學們起立。讓我們面對長城,自豪地說——(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讓我們挺起胸膛,自豪地對我們偉大的民族說——(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讓我們揮起臂膀,自豪地對全世界人民說——(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六、拓展延伸
師:其實關于長城的資料、故事傳說還有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在課上就不能一一分享了,所以請大家在課后完成,相信同學們通過這些途徑,你會對長城有更深刻的了解,你會為長城感到驕傲,更會為我們的民族感到自豪!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目標:
正音,積累字詞:愜意(qiè)、裂縫、避難、穿梭(suō)、車軸、軌道、稀世珍寶、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健步如飛、世外桃源;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斷”、“世外桃源”造句。
2.口語訓練設計目標:
分段朗讀課文,感受科技類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
3. 閱讀需要的核心問題目標:
理解科幻類文章基于現(xiàn)實,發(fā)揮想象的特點;感受科技類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體會作者對未來科技進步發(fā)展的美好愿望和樂觀態(tài)度。
4.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
這是一篇科幻類的文章,根基于科學,表現(xiàn)魅力源于藝術,關鍵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現(xiàn)。請同學們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寫一篇“神舟七號”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相信大家從小就對神秘的天空或者宇宙抱有著幻想,渴望到太空中去旅游一次,我們雖然不能乘坐“神舟七號”上天去,但是讓我們跟著作者莫幼群一起去游歷一下這童話般的太空城吧!
二、沉浸文本,整體感知:
1.同學散讀,初步感知童話般的太空城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
2、理清文章的思路(以游歷前——太空漫游順序為依據(jù))
第一段:(1——5)漫游之前的神秘猜測,介紹了空天飛機的制造原理、功能和優(yōu)越性。
第二段:(6——24)圍繞“童話般”的想象展開對太空城的描述,具體從形狀、具體設施、居民生活娛樂、氣候、工農業(yè)等角度進行詳細地介紹。
三、體驗文本,品味語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段,思考下列問題
1)“它究竟是個什么樣子,陽子想象不出來!边@句話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即太空城。并且通過反問語氣,引起讀者興趣。
2)文章題目是“童話般的太空城”,為什么用大量的筆墨寫“空天飛機”?它有哪些特點?
答:因為他們必須乘坐空天飛機才可以抵達太空城。它是既能在大氣層里,又能在太空飛行的飛機。有“水平起飛”、“適應不同需求”、“備有火箭發(fā)射器”、“飛行速度極快”四個特點。
2、閱讀第二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童話般的太空城?”
外形
像一個巨大的'摩托車輪,車輪朝上,連著的車軸朝下。
運行
像地球一樣,可以自轉,也可以繞太陽公轉。
光與熱的供應
通過圓環(huán)壁上的窗口的關閉,調節(jié)陽光的進入和控制熱量
人們的出行
1)穿太空鞋增加重力;2)穿鳥形服飄飛。
房屋建筑
不需要根基,用人造板搭建出各種神話般的宮殿
農場
在失重的條件下,植物生長得特別快,特別好。
氣候
可以任意調解
工業(yè)
遠離居民區(qū),絕不會構成污染。
把生產出來的“稀世珍寶”和“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地送回地球,造福人類。
住宅區(qū)
生活設施完備,生活十分以愜意。
救治條件
設立了“避難所”,應對突發(fā)事故。
休閑娛樂
太空城劇場正在上演大鬧天空,表演非常精彩。
睡覺
在太空中懸空睡覺,體力恢復比在地球上快上幾倍。
3、比較太空上的生活和地球上的生活,你更喜歡哪一個呢?為什么?
明確: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能夠說出兩件事物的區(qū)別。
四.口語訓練 感受說明文句子的精準性:
1、說說這篇說明文中,哪些句子是煉字用詞很好的?
說明文的語言
分析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對說明事物特征、性質的作用。
其次是說明的嚴密性、科學性。
第三是形象性、生動性。
例句:
1)現(xiàn)在的太空城據(jù)說能容納一萬多人呢。
2)太空城坐落在離地球38萬公里的軌道上,飛機能飛那么遠嗎?
3)空天飛機的速度極快,是音速的二十五倍。
4)車胎其實是一個空心的大圓環(huán),直徑約為1600米。
5)在太空城里,一切物體的重量都只有地球上重量的十分之一。
6)據(jù)統(tǒng)計,約有400種的面上無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太空工廠里制造。
7)時而飛到四五米高的空中,真好像天仙下凡一樣,精彩極了。
8)由于太空中沒有白天黑夜,所以窗口是可以調節(jié)的,只要調整采光的角度,就可以調節(jié)晝夜的長短。
五.藝術手法
科幻類的文章,根基于科學,表現(xiàn)魅力源于藝術,關鍵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現(xiàn)。文章運用比喻等,從多角度展開想象,帶領讀者領略了一個多樣化、可感的童話般的太空城。
六.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寫一篇“神舟七號”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七、作業(yè)
1.基礎題:
1)抄寫:愜意(qiè)、裂縫、避難、穿梭(suō)、車軸、軌道、稀世珍寶、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健步如飛、世外桃源;
2)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斷”、“世外桃源”造句。
2.選做題:
1)書p76閱讀的第一題。
2)書p76閱讀的第四題。
八、質疑教材:
文章的語言不夠生動形象。
九、教學建議
導入新課:以“神舟七號”太空之行為話題,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一起“參觀”童話般的太空城。
上課:閱讀沉浸,圈劃討論太空城有哪些特點(從生存條件、生產條件、生活條件、救治條件討論),句子賞析。
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寫一篇“神舟七號”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受一個人是快樂的,在集體中更快樂,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熟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一個人是快樂的,在集體中更快樂,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游戲導入
1.詞語迷宮游戲。(出示課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游戲名字)
2.剛才我們玩游戲,大家快樂嗎?讓我們繼續(xù)去感受快樂吧!
【設計意圖】詞語迷宮游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復習上節(jié)課所以積累的詞語,寓教于游戲中。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小節(jié)。
(1)一起游戲真快樂,一起讀書也快樂。但是現(xiàn)在的`小朋友呀,經(jīng)常獨自在家。誰來讀讀第一節(jié),其他的同學邊聽邊找找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什么?
。2)指名說。
課件出示:折紙船踢毽子跳繩搭積木看書畫畫聽音樂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3)一個人的時候只能做這些嗎?還有別的活動嗎?從哪兒看出來的?(省略號)
。4)除了這些活動,你獨自一人還玩過什么?趕快想想,能不能再給我們推薦一個你覺得最有意思的?讓大家都和你一樣,一個人也能快樂的玩耍。
點評:哦,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玩,很好!
(5)(課件出示:靜悄悄。)誰會讀這個詞?(指名讀)好安靜啊,一點聲音都沒有。(全班齊讀)這種形式的詞語是什么形式的?(ABB)你還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指名回答:冷清清、金燦燦、白茫!
(6)你說得真好,老師再獎勵你帶著全班孩子一起讀讀這個小節(jié),把你的快樂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學習第二小節(jié)。
(1)一個人游戲挺快樂,但有些事兒得兩個人做,合作起來才能把游戲做好呢。什么游戲需要兩個人玩呢?
。ㄖv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蹺蹺板……)
。2)你們想不想玩?zhèn)合作讀書的游戲呢?同桌商量一下怎么樣分工合作,才能把第二小節(jié)讀好?
。3)按照你們剛才商量的辦法,好好讀一讀第二小節(jié)。一會兒我們比賽哪一對同桌合作得最好!
3.學習第三小節(jié)。
(1)一個人玩,很好!兩個人玩,很好!那三個人玩呢?也很好!三個人可以玩什么游戲?(講故事、甩繩子……)
。2)這些游戲三個人玩起來就更帶勁了!誰能讀得帶勁點?
。3)指名讀。
4.學習第四小節(jié)。
課件出示:
四個人玩,很好!
五個人玩,很好!
許多人玩,更好!
。1)齊讀這幾句。
(2)你體會到什么?(人多更好玩,更快樂!)說說為什么?
課件出示:
人多,什么游戲都能玩,
拔河,老鷹捉小雞,
打排球,打籃球,踢足球……
連開運動會也可以。
。3)人多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什么游戲都能玩,連開運動會都可以!那是什么樣的情景啊。你們看,大家一起笑著、喊著,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快樂的事啊!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段話吧。
5.課堂總結。
一起游戲很快樂,一起讀書也很快樂,怎么都快樂!
【設計意圖】將讀作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游戲的樂趣。一起游戲、一起快樂,更加歡樂。
三、游戲課堂,寓教于樂
1.練習表演讀:
一人讀第一段,由他邀請同伴一起讀第二段,由此順延,最后全班一起讀第四段。
小結:一人獨處是一種快樂,與他人共處也是一種快樂。你想天天快樂,可以每天做一會兒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么都快樂!
2.學習完本課,我們知道了哪些好玩的游戲呢?(生說,課件出示游戲名稱:折紙船、折紙馬、踢毽子、聽廣播、下象棋、打乒乓球、講故事、跳皮筋、掰手腕、過家家、學唱歌、丟手絹、拔河比賽等。)
【設計意圖】孩子們年級小,喜歡表現(xiàn)自己。通過表演讀,可以加深孩子們對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加強團結教育。
四、課堂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
小創(chuàng)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仿照課文創(chuàng)作小詩。)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ㄒ唬┱J識孫權的形象——他的正確決策是孫劉聯(lián)盟在赤壁之戰(zhàn)中擊敗曹操的決定性因素。
。ǘ┱J識魯肅、周瑜、諸葛亮在這次戰(zhàn)爭中的作用。
。ㄈ┝私馐妨霞舨脧膶儆谧髡邭v史觀的道理。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常用文言詞。
次:①臨時駐扎。例:引次江北。②次序。例:余船以次俱進。
當:①抵擋。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②應當。例:當橫行天下。③會。例: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
方:①方法、計謀。例:助畫方略。②將要。例:方與將軍會獵于吳。③剛。例:操軍方連船艦。④方面、地區(qū)。例:挾天子以征四方。⑤古代計算面積用語,正方形(各邊長度相等)。例:地方數(shù)千里。
計:①出計、謀劃。例:今為君計。②計謀。例:備用肅計。
將:①將領。例: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②統(tǒng)帥、帶領。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③將要。例:將順江東下。④扶持。例:出郭相扶將。⑤助詞,無義。例:宮使驅將惜不得。
蹶:①跌倒。例:一蹶不振。②使受挫。例:必蹶上將軍。
立:①站立。例: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②使成。例:足以立事。③即、立即。例:公子立自責,似無所容者。
乃:①是。例: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②于是。例:乃罷會。③才。例:騎乃得過。④乃至。例: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夷:①削平。例:今操芟夷大難。②平坦。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③古代我國少數(shù)民族名。例: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走:①快跑、逃跑。例: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②使逃、驅趕。例:可燒而走也。
卒:①士兵。例: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眾。②死。例:魯肅聞劉表卒。③終于。例: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ǘ┤菀渍`解的語言現(xiàn)象——二字相連卻并非雙音詞。
①地方(土地縱橫各……)[例]地方數(shù)千里。
、谄拮樱ㄆ藓蛢号例]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郾泵妫嫦虮保例]北面而事之。
④交通(相交而后通達)[例]阡陌交通。
⑤無論(不要說)[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抻谑牵ㄔ谶@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
。ㄈ┍疚耐怀隽藢O權什么性格、特點?
分析:在曹操大軍壓境的時候,孫權不甘心受制于人,堅持采取對抗的方針,表現(xiàn)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謹慎態(tài)度:對劉備,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結成聯(lián)盟;對臣下,允許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即便是主張迎降,也不加以責罰。而在充分比較了敵我雙方的優(yōu)勢劣勢,作了最后決斷之后,則堅決制止迎降的言論。他的深思熟慮和堅決果斷的作風,使他掌握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成為赤壁之戰(zhàn)中的關鍵人物。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書寫3個生字,并掌握多音字“量”,在讀文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和主動識字的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夏天的迷人,在讀中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教學重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夏天的迷人,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2.培養(yǎng)學生識字、表達、想象的能力,并積累詞句。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 法】講解、引導
【學 法】朗讀、感悟、練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5分)
。、欣賞古詩《小池》,會背的請來一起讀背,邊讀邊想:這首詩描寫的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2、是啊,萬物復蘇的'春天已經(jīng)從我們身邊匆匆而過,多彩多姿的夏天已經(jīng)悄悄來到我們身邊。說說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呢?(教師可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想,讓他們說,引導他們把自己親身感受到的夏天說出來。)
3、孩子們說得真好!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眼中的夏天都是不同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迷人的夏天吧。ò鍟n題)學生和老師一起書寫題目。說說你覺得“夏”字哪兒最容易寫錯,再寫一遍。重點強調“夏”字。
二、展示目標(2分)
師生齊讀目標,明確本節(jié)內容。
三、初讀課文,隨文識字,整體感知。(13分)
師:你們想不想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夏天的?那就趕快打開課本來讀一讀吧。
你準備好讀書了嗎?讀書方法指導——不動筆墨不讀書
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用我們學過的識字方法去認識它。
2、學生互助學習,共同解決難認的字詞,重點強調:
肴 冰淇淋 蔭 釣 熟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
a.聽字音是否讀準了?
b.通過聽,看能不能幫你再認識幾個字?
。ü膭詈⒆觽冊谖闹姓J字,把培養(yǎng)識字與聽的能力有機結合。)
4、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可有些生字寶寶非常調皮,它從課文中蹦了出來,想來考考我們班同學,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課件,開火車認讀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出示課件)
5、請同學們再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問題:
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共有_5___個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圍繞著一句話的意思來寫的,這個句子叫做中心句,請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在文中畫出來。
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2)課文中還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你能用橫線畫出來嗎?多讀一讀。(出示課件)
6、指名發(fā)言,在班上交流。老師時機指導。
四、總結(3分)
我們這節(jié)課了解到夏天是美麗的,那這么美的夏天,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將它留在身邊,你準備怎樣把它留下來?(熟讀課文、背會課文、畫畫、寫小詩、日記、照相……)那同學們下課以后就趕快行動!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一、整天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 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記記字形。
2、 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3、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與生字相關的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腳留下、對、齊聲。(生字上注拼音)
(2)交流識字的方法。
(3)讀課文。(個別讀)
4、 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雪地上的腳印是誰留下的?除了這些你還了解什么?
二、學習課文,朗讀感受。
1、 再讀課文,說說故事的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2)提供開頭,用一小節(jié)說說課文的內容。
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讀一讀。
2、 讀課文,你覺得小動物們在雪地上留下腳印之后,認為自己怎么樣?它們當時的心情怎樣?
3、 試著用朗讀的方式來表達小動物的`情感。
4、 媒體出示小豬、小馬、小猴的腳印,說說它們的腳印像什么?在雪地上留下腳印后,它們又會說什么?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故事。
三、復習鞏固,拓展閱讀。
1、 叫號游戲。(復習生字)
2、 讀一讀,連起來說一說。
(1)雞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腳印像梅花,小鴨腳印像楓葉。
(2)雪地上小動物,個個像小畫家,他們的畫兒真有趣。
四、學習“月字旁”
1、還有哪些字帶有月字旁,你覺得這些字一般與什么有關?(身體的某一部分)
2、示范“月”的寫法。
3、 描一描,寫一寫“腳”。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大致意思。
2、初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意思。
3、初步感受打碗碗花的清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打碗碗花;板書課題;
問:你想知道打碗碗花哪些事情?
隨學生交流相機板書:1、開在哪里?2、是怎樣的花?3、為什么叫打碗碗花?4、打不打碗?
二、學生初讀課文。
要求:邊讀邊找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
交流1時落實生字“荒”;
交流2時讓學生在找到句子后反復朗讀并把打碗碗花的樣子畫下來。
交流3明確因為傳說要打破碗,所以叫打碗碗花;
交流4明確打碗碗花不打碗。
三、再讀課文,要求:
1、讀一句你以為最難讀的`句子。
2、讀一句你以為讀得最棒的句子。
3、讀出2—4個你認為最難理解的詞語,寫在白紙上。
4、讀懂文章圍繞打碗碗花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充分朗讀后,逐個進行交流。
四、三讀課文。
要求:快速找出描寫“我”心理變化的詞語,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誰找得最快。
1、交流,并把這些表示心理變化的詞語寫在卡片上。(新奇、將信將疑、緊張、如釋重負、自信不疑)
2、能為能通過表演來說明你已理解了這些詞語。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的: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fā)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目的:
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fā)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通過詩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zhàn)士的偉大精神,培養(yǎng)“俯首甘為孺子!钡母锩松^。(2)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詩的深刻哲理。
2、難點:第三、六、七節(jié)的內容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臧(zang1)俯(fu3)踐踏(jian4)刪刈(yi4)憎惡(zeng3wu4)裝飾(shi4)
2、解釋下列詞語: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思。魯迅自嘲詩里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脑娋。
。2)情感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yè)。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里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溶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枯腐。”
。3)華蓋:古星名。迷信的人認為人的運氣不好,是有華蓋星犯命,叫交華蓋運。但據(jù)說和尚華蓋罩頂是走好運。
3、朗讀、背誦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東省諸城縣臧家莊。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悲慘處境有較多的了解。這段農村生活成為他以后詩歌創(chuàng)作的深厚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開始寫作新詩。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烙印,引起廣泛注意,受到歡迎?箲(zhàn)爆發(fā)前,詩人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等詩集,進一步反映農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箲(zhàn)勝利后到上海。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訴蔣家王朝罪惡的政治諷刺詩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全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曾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
2、導語
“詩言志”,詩可抒情、可敘事,詩也能講道理,發(fā)議論,這樣的詩有人稱之為哲理詩。詩中發(fā)表的議論不是抽象的,而是帶有形象性的。是用詩的語言說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臧克家先生所寫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一首哲理詩,學習這首詩,我們要理解詩中哲理性的深刻內涵以及鏗鏘有力的`語句,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情的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或聽詩歌朗讀錄音。注意朗讀者的感情流露。)
2、提問:這首詩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全詩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1節(jié)為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第2節(jié)到第4節(jié)為第二部分。大意是:詛咒與贊美、鞭撻與褒揚交替使用,形成相互對比,而贊美、褒揚是主旋律,作者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zhàn)斗而偉大的一生。
第5節(jié)到第7節(jié)為第三部分。大意是:在對生死、榮辱、善惡、美丑議論的基礎上,使詩意升華到贊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詩的容量加大了。
3、提問第l部分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有什么不同的含義。
討論并歸納:“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敝傅氖球T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著,它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然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間。(應啟發(fā)學生。離開詩歌原句去解釋“活”與“死”是不易領會詩人深刻含義的。)
4、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把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對比?
討論并歸納:
(1)對人民的情感:一種是騎在人民頭上;一種是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膀T”和“俯”形象地表明了兩種相反的態(tài)度和感情。
(2)人生境界:那些雖生猶死的人,想通過樹碑立傳,達到“永垂不朽”;而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則情愿充當無名的野草,當?shù)叵禄饑姳《龅臅r候,變成熊熊列焰,“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野草·題辭),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3)人生觀:一種給人民帶來災難;一種給人民帶來幸福。
5、提問:這兩種人的結果如何?
討論并歸納: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挎,把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6、提問:第2、3節(jié)詩里沒出現(xiàn)魯迅的名字、但我們一眼便可看出是在贊頌魯迅的偉大精神,原因何在?
討論并歸納:作者說過:“對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為人民奮斗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在死后。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xiàn)他的偉大!边@二節(jié)中作者含蓄而形象地贊頌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缶瘢驗楸驹姼睒祟}是“紀念魯迅有感”,同時“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讓人馬上想到魯迅的詩:“俯首甘為孺子!。魯迅先生野草散文詩也讓人們與詩中“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甭(lián)系起來,因此雖然詩中沒出現(xiàn)魯迅的名字,可讓人一看便知是魯迅的寫照。魯迅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精神,魯迅為了革命事業(yè)甘愿貢獻自己的一切。
四、小結
有的人寫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國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自己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紀念魯迅的盛況。
這首短詩以有的人為題,是對全詩內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蘊含著深意。詩的第一節(jié)即第一部分,詩人揭示了這種深刻含意的具體內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边@就使詩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
九年級語文《有的人》教學設計4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在寫作方面,這首詩也有著鮮明的特色,這就是在對比和對應中表現(xiàn)出深刻的哲理,這里所說的哲理,詩人并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語言來告知讀者,而是運用形象性的詩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那種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動統(tǒng)治者和為人民俯首為“!钡母锩叩牟煌松饬x,從而啟示我們。為多數(shù)人去活,才活得有價值。
五、作業(yè)
1、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完成練習一第1、2、3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背誦本詩。熟讀自嘲、野草·題辭。
2、這首詩通過議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這個道理是以什么形式怎么打動讀者的。
二、導人
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背誦有的人這首詩,理解了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fā)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了革命人生觀的教育。通過討論還明確了對“活”與“死”的不同含義。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這首詩的深刻內涵。
三、正課
1、背誦全詩
2、提問: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什么作用?是怎么評價魯迅先生的。
討論并歸納:這一部分的詩歌主要用了連續(xù)反復的修辭方法。連續(xù)反復的修辭在這里起到了強調作用。這一強調使這一首詩的詩意升華到贊頌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對評價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起到了很有力的、很重要的作用。
3、提問:詩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
討論并歸納:第二部分,從不同方面舉出兩種人的不同做法,褒貶鮮明,引起人們的思考;第三部分逐一對應回答,強調了兩種不同做法所得到的不同結果。
4、提問:這首詩的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這“感”具體,形象。如果詩的第二節(jié)改成:“有的人/欺壓老百姓;/有的人/為人民服務!毙胁恍?請說明理由。
討論并歸納:不行。這樣做,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兩種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表達得不形象!膀T在人民頭上”這典型動作,加上“我多偉大”這典型語言,二者連結起來,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殘暴無恥,“俯下身子”這典型動作,加上“給人民當牛馬”這貼切的比喻、準確、生動的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形象。
5、提問:這首詩通過討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它為什么能深深地打動讀者。
討論并歸納:這首詩所要說明的道理蘊含在第一節(jié)的詩句中:“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作者由紀念魯迅聯(lián)想到深愛人民的人,并且甘愿為人民作牛馬,為人民奉獻、犧牲的人是永垂不朽的。就像魯迅先生一樣,雖然已經(jīng)逝世多年,生命不存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著,人民永遠在心里紀念他。作者不僅歌頌魯迅和具有魯迅那樣品質的人,也啟發(fā)和引導讀者要學習魯迅精神,做品格高尚的人。
作者發(fā)揮了詩歌的特點,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來闡明上述道理,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取得了較好的說理效果。
6、提問:讀讀魯迅的自嘲,想想自嘲和臧克家的有的人兩首詩中表現(xiàn)了怎樣一種鮮明的態(tài)度。
討論并歸納:魯迅活著的時候,反動派怕他、恨他、發(fā)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面對這一切魯迅坦然處之,堅信自己的信念: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人民大眾的代言人,斗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魯迅不屈不撓斗爭著。魯迅逝世后,反動派仍然是怕他、恨他、發(fā)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而人民卻敬他,愛他?梢娫趯Υ斞傅膽B(tài)度上,可以清楚地讓人們感到斗爭的激烈,這兩首詩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分明的愛憎。
7、提問:讀讀《野草·題辭》,聯(lián)系《有的人》談談對課文有否更深的體會。
討論并歸納:魯迅曾說過:“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而“野草”的形象,期待著地下火將它變成熊熊烈焰。這兩個形象都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人民深沉博大的愛,象征他為人民奉獻、犧牲的精神。這樣的人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這正是詩中所要歌頌的。
四、小結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首優(yōu)秀短詩,自1949年發(fā)表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首詩的生命力如此強盛,究其原因應該是它對革命人生觀的形成有著普遍意義。是呀,人為什么活著?不同人生觀,立場不同,就有兩種看法。以魯迅為代表的人生觀,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俯首甘為孺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革命者
的人生觀。與此相反,一切為自己,以別人——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作犧牲的人生觀,都應當是為我們所唾棄的人生觀!队械娜恕繁砻嫔喜]有人生哲學的說教,這是因為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判若天淵的愛憎讓它隱了形。事實上當人們讀到詩會立刻想到這一點。這也是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高明之處。
五、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9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么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
3、練習用“允許、”造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
2、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難點:
1、通過辯論,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
2、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讀題,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嗎?
2、小結:‘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們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質量,這是善于思考的結果。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新詞,努力讀得正確、流利。
(2)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學生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有什么問題寫在書上。
2、學生提問,教師小結歸納。
2、著重討論: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
四、作業(yè)
1、鞏固生字,描紅書寫。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么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繼續(xù)來學習20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2、指名朗讀課題
討論:課題為什么加引號?“你”指誰?
3、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歸納了一下,共有以下三個:
(1) 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
。2) 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 結果怎么樣?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
學生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問題,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
三、交流自學情況
1交流第一個問題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從哪里可以看出鱸魚的大?
“從未見過、魚竿彎成弧形、大家伙”
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湯姆的“驚喜”。板書“湯姆”“驚喜”
(2)看到兒子釣到這么大的魚,爸爸的表現(xiàn)怎么樣?
板書“爸爸”“贊賞”
(3)你能不能從爸爸贊賞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兒子真聰明、真能干,釣魚技術這么熟練。”
(4) 從哪里看出湯姆釣魚技術熟練?
學生自讀第2自然段,畫出有關動詞。
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2交流第二個問題
。1) 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同桌學生討論,理解這是公園的規(guī)定。
。2) 比較句子
a你要把這條魚放掉!
b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句話比較好,為什么?
指導學生同“低沉、嚴肅”的語氣讀好第二句話。
(3) 對爸爸的這個決定,湯姆的表現(xiàn)怎么樣?
板書:不情愿
理解詞語“允許、必須”,練習造句。
指導讀好這句話
3交流第三個問題
。1) 既然湯姆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呢?
下面,我們要舉行一個辯論會。哪些同學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請你們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湯姆放掉魚;哪些同學同情湯姆的,也要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爸爸不要放掉魚。
四人小組討論
。2) 全班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辯論
提示
湯姆:a這條魚很大,很難釣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釣不到了。
b離允許釣鱸魚的季節(jié)只有兩個小時了,這么短的時間,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沒有人看見我釣到鱸魚,不放也沒關系。
爸爸:a雖然魚很大,時間也很短,但規(guī)定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改動。
b在有人看見的情況下要遵守規(guī)定,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更要遵守規(guī)定。
c做人要誠實、自覺,要嚴格要求自己。
。3) 通過剛才的辯論,我想大家都已經(jīng)明白了為什么必須把魚放掉。現(xiàn)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5-12自然段,看看湯姆是怎么做的?
板書:斬釘截鐵
。4) 從湯姆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 當爸爸看到湯姆釣到一條大魚時,投去了贊賞的目光。我想,當爸爸看到湯姆把魚放了時,心里會為湯姆感到更加自豪。他會想些什么呢?
。6) 再讀課文5-12自然段
同桌練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4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 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這么大的魚,他后悔了嗎?
出示最后一句話,指名朗讀。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
“爸爸堅定的話語”指什么?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說明什么?
(2) 齊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課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湯姆又是個怎樣的人?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么收獲?
板書:必須自覺遵守規(guī)定
五、作業(yè)
練習復述課文
板書設計:
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驚喜 → 不情愿
爸爸: 贊賞 → 斬釘截鐵
必須自覺遵守規(guī)定
18、狼和鹿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引號的作用。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及想象的能力。
4、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從“狼和鹿”的故事中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狼為什么是“功臣”?而鹿是“禍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問:當你們剛看到課題的時候,曾想到它會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
2、讀了課文以后,你知道它寫了什么?
二、初讀指導
1、標上小節(jié)號,一邊讀一邊想想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詞語:
繁殖 捕殺 枯黃 生機勃勃 慘 災難 蔥綠 傳染病 生兒育女
指名讀一讀
討論“怎樣抓住它的關鍵部件記憶字形?
說說你不能理解的詞語,集體討論。
3、課文告訴我們了狼和鹿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根據(jù)學生回答,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課堂作業(yè)
1、練習讀課文,準備讀給大家聽。
2、抄寫詞語
3、描紅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繼續(xù)學習課文,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護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畫來描繪。
想想:每幅畫上該畫些什么?怎么畫?為什么這么畫?不太好畫的部分用直線標出。
交流自己的畫。
2、討論:
。1)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況?森林呢?
。2)后來狼和鹿的情況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3)結果,凱巴伯森林變成了什么樣子?
理解: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
體會森林里鬧饑荒的情景。
3、板書:
4、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
5、過渡
從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這樣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是什么意思?
6、學習第4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下列句子中加引號詞語的意思。
。1)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也是毀滅自己的“大壞蛋”。
7、討論:
(1)什么是“功臣”?為什么講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壞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壞蛋”呢?
8、小結:文中三處引號所引用的詞語都是要引起人們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指導復述
指導:恰當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復述。
同桌練習復述。
指名當眾復述。
六、作業(yè)
1、總結: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乘著風車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賦諸于行動。讓大家齊心協(xié)力,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2、現(xiàn)在有人想在凱巴伯森林入口處豎一塊警示牌,你認為該在上面寫些什么?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調查,了解身邊有哪些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行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們愚蠢的行動;去行動,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將得到的獎品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后代的幸福。
板書設計:
18狼和鹿
功臣 狼暗算鹿 森林 一片蔥綠 生機勃勃
鹿只有四千只 鹿 活潑 美麗 嬉戲
禍首 狼被捕殺 森林 綠色消退 枯黃蔓延
鹿超過十萬只鹿 疾病象….游蕩 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19、放飛蜻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在讀文的基礎上了解關于蜻蜓的知識,明白道理。
2、學習多種途徑收集、處理資料。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蜻蜓的習性、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配套光盤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扣題引發(fā),理清脈絡。
1、啟發(fā)猜想:出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2、導入: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大家的猜想來寫的。不過,這個和小朋友們說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們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經(jīng)過嗎?快讀讀課文吧!
3、初讀,理清脈絡:
。1)第一遍讀,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2)第二遍讀,聯(lián)系上下文或、詞典弄清詞語意思。
(3)第三遍讀,根據(jù)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讓學生填上恰當?shù)脑~,弄清文脈。
二、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讀第三段(11自然段)
。1)從“紛紛”一詞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同意放飛蜻蜓。
。2)從“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遍,體會孩子們的心情。
3、激起懸念。
翠貞他們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飛”呢?(在“放飛”下加重點號)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再次認讀。
2、學生找出簡單的,可以自己寫好的字:舌、蠅、蚊、餓、構描紅、記憶字型。
3、教師范寫:陶、慈、搶(強調左邊不是“倉”)、復,抓住重點筆畫進行提示。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問題導入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回顧上節(jié)課的提問: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群孩子談蜻蜓的呢?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學生自由讀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
2、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師組織課堂討論:聯(lián)系前后文說明自己放的理由,關鍵點:
(1)陶行知的語氣:“慈愛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們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與孩子們的對話內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結構。(了解蜻蜓的特點,認識到它是益蟲,應該保護)
提問:從他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學生讀議)
(3)孩子們的回答內容和神態(tài)。(“入神”說明陶行知先生的話太吸引人了)
4、練習分角色朗讀。
。1)同座間練習,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讀,集體評議。
5、啟發(fā)小結。
師:為什么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后,會自覺自愿、非常樂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呢?請結合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對理由作一個小結。
學生小結。(教師點評)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對文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
2、學生整體默讀全文,從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談感受,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相關段落。
4、課后研究性學習:陶行知先生說: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組織學生結合問題查找資料,展開交流。)
板書設計
19放飛蜻蜓
捉蜻蜓
識蜻蜓
放蜻蜓
習作6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學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認真觀察圖畫,結合已有的知識,說說對不良現(xiàn)象的看法,并發(fā)出合理的倡議。
3、在練說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寫下來。
努力使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jù)有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青蛙的資料、光盤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引出話題
1、(播放光盤:青蛙捉害蟲的情景。)師: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誰在干什么?看誰說的準確、生動。
2、學生根據(jù)課件內容說話。
二、情境啟思,例文引路
1、讓學生觀察圖畫(幾個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們的網(wǎng)兜里撲扇著翅膀掙扎著)師:同學們,快看,災難忽然就降臨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樣了?
2、引導學生想象:蜻蜓會說什么?
提供提示語:
蜻蜓有的絕望地說:
有的憤怒地說:
有的不解地說:
有的痛苦地說:
3、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們有什么想法呢?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說給小組里的同伴聽。
(2)指名發(fā)表看法。
4、讀例文,再交流。
(1)學生自由讀。
。2)指明朗讀。
。3)師生交流:夏志成同學發(fā)表了怎樣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還想在他的基礎上補充或修改什么?(引導學生辨證地讀例文。)
三、看圖,指導表達自己的看法。
1、CAI:一個老頭叫賣青蛙。
2、請學生就這幅圖談談自己的看法。
(1)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構思,形成觀點。
(2)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個人的看法。(或譴責或倡議)
3、將話題拓展:除了例文和圖上的這兩件事,在我們身邊,你還想對什么現(xiàn)象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學生交流、評議:是否說清了觀點,是否有憑有據(jù),能不能被大家認同。)
4、師:如果把剛才你們談的看法整理一下,寫出來,就是一篇你的小評論文章了。大家快試試吧,爭取讓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為社會新風做一份努力。
5、學生再次整理思路,準備成文。
第二課時
一、學生完成初稿,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二、指名讀自己的習作,集體評議:
1、觀點是否鮮明、正確。
2、把自己的見解說清楚沒有,有沒有憑據(jù)。
3、有沒有獨到的見解。
三、學生根據(jù)評議修改自己的初稿。
1、好朋友之間互改。
2、自己修改。
練習6
教學目標:
1、學習和鞏固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并學習王爾德對待標點這樣的“小事”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
2、練習書寫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緊下松的要點。
3、背誦八個成語和古今賢文。
4、按要求調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頭匯報調查結果,并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5、學寫毛筆字——橫折斜鉤、橫折彎鉤。
教學重點:
學習和鞏固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并學習王爾德對待標點這樣的“小事”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
教學難點:
按要求調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頭匯報調查結果,并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教學準備:小黑板、課件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第一題——處處留心。
1、審題。
。1)學生自由讀題,弄清題目要求。
。2)師生明確題意。
2、讓學生默讀小故事,并請學生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3、學生試著讀讀沒有加標點的短文,然后交流讀沒有標點文章的感受。
4、出示一首標點歌:
標點符號很重要,組成文章不可少。
該用哪種小符號,都要認真來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完了用句號。
喜怒哀樂感嘆號,提出問題用問號。
并列詞語用頓號,并列分句用分號。
提示下文用冒號,對話引用加引號。
書文名稱要標明,前后加上書名號。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號。
標點符號用準確,文章清楚都稱好。
5、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兒歌,回顧逗號,句號,冒號,引號的用法。
6、師生小結加標點的方法:先給文章斷句,然后根據(jù)文章的內容、停頓加上適當?shù)臉它c符號。
7、學生按照方法逐段給短文加上標點。
8、學生自由讀讀加上了標點的故事,感受語氣,集體交流如何加標點。
9、練習讀出感情,齊讀小故事。
10、學生談讀了故事的啟發(fā)、收獲。
二、第二題學——寫好鋼筆字。
1、出示三個字:未、允、夾。學生讀字,觀察字型。
2、學生說說三個字的共同之處。(獨體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觀察例字,發(fā)現(xiàn)這類漢字的書寫要點——上緊下松。
4、教師范寫:夾。
5、學生描紅、臨帖,感受書寫的技巧。教師巡視指導。
6、反饋:同座互相欣賞書寫成果;ピu和自評相結合。
7、再找找這種字型的其它字,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成語。
1、學生自由認讀成語,不認識的字或問老師。
2、檢查成語的讀音。重點指導讀準:妄、蠢、厲
3、集體交流,弄懂成語的含義。(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原有經(jīng)驗或查詞典談自己的理解。)
(1)坐觀成。褐笇τ趧e人的成功或失敗采取旁觀的態(tài)度。
。2)按兵不動:是軍隊暫時不行動,等待時機,現(xiàn)也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
(3)輕舉妄動:妄,盲目。指不經(jīng)過慎重考慮,盲目行動。
(4)操之過急:辦事過于急躁。
4、學生再次認真讀成語歌,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ǹ梢詮囊韵聨追矫嬉龑В好颗艃蓚成語意思相近,可以連用;每行后一個成語的最后一個字都是“動”;成語的意思都和打仗有關;有些成語出自歷史典故。)
5、練習背誦。
。1)根據(jù)以上發(fā)現(xiàn),自己練習背誦。(邊記邊想)
。2)同桌互相背誦。
。3)指名背、集體背。
6、拓展練習:讓學生說說其他關于戰(zhàn)爭的成語,擴充積累。
二、讀讀背背——古今賢文。
1、回憶已經(jīng)背誦過的古今賢文,集體背誦。
2、學生自由讀古今賢文,掃清字詞障礙。
3、逐句交流、理解,獲得啟示。
。1)小組學習:在小組里,每人讀一句,說說理解,互相補充。
。2)指名讀自己能讀懂的句子,說感受,再齊讀。
。3)反復讀,加深理解。
。4)說說這些句子都是寫什么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練習背誦——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課時(想想做做)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古今賢文《環(huán)保篇》,學生齊背。
2、由環(huán)保的話題引入新課:學生談談自己對環(huán)保的認識及其重要性。
二、想想做做
1、了解表格要求。
。1)學生認真看看所需填寫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內容。
。2)根據(jù)內容討論:我們需要做哪些調查工作。
。3)分小組,明確分工及注意事項,合作完成調查任務。
2、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進行調查,作好記錄。
3、集體交流,各自匯報調查結果。(匯報時,幫助學生弄清什么是落葉樹及落葉樹的種類;什么是常青樹及其種類。)
4、討論:結合調查結果,說說對學校今后綠化的建議。
。ǹ梢砸龑W生從花草樹木的種類及種植的位置等方面考慮。)
5、將建議可行化:小組合作,會畫的,會寫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園綠化建議。
6、評選最佳建議。(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作者老舍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經(jīng)歷過冬天,那么,石家莊的冬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說到北方冬天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出那白雪皚皚的畫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會想到呼嘯的北風,迎面如刀割的凜冽寒風,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傊狈降亩旖o我們的感受既有美麗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風。然而,在北中國有這么一個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冬天里沒有呼嘯的寒風,卻有著無限的溫暖,那水不但不結冰,反倒冒著點熱氣,同學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老舍的腳步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溫情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導入,給學生以親切自然之感,同時教師也點到了濟南的冬天與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處,給學生以提示。
二、驗收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濟南的冬天的特點是什么?
。3)搜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中1號同學當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匯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并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3、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2號同學負責,在小組中讀正確。
4、檢查詞語能否讀正確。3號同學讀詞語。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號同學在小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意在通過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驗收學生的認讀情況,小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能在團隊中負責,都有任務,鍛煉、培養(yǎng)了每個學生的能力。
三、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默讀課文,然后試著想一想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濟南的冬天——溫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這在教學大綱中對高年級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感受。
1、教師設置情景導入,讓孩子們想象濟南的冬天的畫面。
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冬天的?
預設: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3、配樂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體會濟南冬天的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之后,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讓學生交流的過程更加整合,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有更熱烈,有更多的感受與同伴分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誰來說一說,文章圍繞 “濟南的冬天”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回顧全篇,盡快讓學生走進文本,為后面賞析課文做好準備。
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品讀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圍繞中心話題,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
學生賞析濟南山、水
接著作者又寫了濟南的山、水,現(xiàn)在請四組同學的代表分別上臺給我們介紹作者筆下的山水,其余同學把書合上,從畫中,從同學的復述中感受濟南的山、水。
1、第一張圖片:陽光下山景圖。
請第一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jù)圖片復述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
教師提問: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下學生回答。
板書:陽光下的小山:溫晴
2、第二張圖片:薄雪后山景圖。
請第二組學生代表上臺根據(jù)圖片復述第三自然段內容。
教師指導背誦:根據(jù)學生復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指導背誦。
提問:濟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點?
板書:小雪后的小山:秀氣
3、第三張圖片:城外遠望山景圖、冒著熱氣的綠水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問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
三、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交流中心話題。
課文處處流露著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熱愛,F(xiàn)在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用心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預設點: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冢耙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xiàn)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態(tài):“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tài)。
在實際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定性的說到某一部分。教師深入學生回答,與之展開深入對話,有機結合在一起。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tǒng)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二、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xiāng)的冬天》準備抓住什么特點?
學生寫簡要發(fā)言提綱,然后口述。
教師作綜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將語文打開。
、偻扑]閱讀:《沁園春.雪》
三、作業(yè)。
1、背誦整篇文章。
2、學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記錄下今天的收獲?梢圆捎迷姼、文字配畫等形式。
3、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xiāng)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xiāng)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shù)不限。
設計意圖:向書的世界引領,激勵著學生種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