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看等多種方式,引導感知冰的涼、易融化等特征。
2.遷移已有經(jīng)驗,探索冰中取寶的方法。
3.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感。
重點:引導幼兒在多種感官和自主實踐的方式下獲取冰的直觀經(jīng)驗。
難點:在自主探索中,能明確并說出自己所運用的取物方法。
活動準備:
冰、夾心冰塊、水、盆、小石頭、剪刀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冰的特點。
1.老師收到了來自南極好朋友企鵝送來的禮物,猜猜看是什么?
2.引導幼兒通過摸、看等多種方法,感受冰的特征。
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情況小結(jié)冰的特點:冰摸一摸是涼的、很光滑;放在手心里會慢慢融化成水,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
二、探索活動“冰中取寶”。
1.打開第二份禮物。小企鵝把禮物放在冰塊里了,有什么辦法能取出禮物?
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可以取出冰中小禮物的方法。
2.介紹環(huán)境中的一些輔助工具,請每位幼兒取一塊冰塊,嘗試想辦法取禮物。
3.幼兒自由取寶,教師觀察記錄不同的取寶方法。
4.分享交流。
。ò驯旁谒腥诨,把冰塊敲碎,用小手捂冰,用石頭敲冰……)
三、品嘗自己取出的寶,體驗成功感。
請幼兒介紹自己冰塊里藏了什么?你是怎么取出來的?
四、留疑,激發(fā)再探索的欲望。
小企鵝是怎么把禮物放到冰塊里的?引導幼兒回家試一試。
讓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參與下,獲取對冰的初步認知,這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
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如何冰中取物,增加了幼兒探索的興趣。同時也是為下面的實踐探索作經(jīng)驗鋪墊。
自主探索,檢驗設想,讓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科學經(jīng)驗。
提供說說吃吃的平臺,幫助幼兒經(jīng)驗共享,感受成功的喜悅。
保護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并給予新的探索幫助。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漱口的方法,并知道飯后,睡前要漱口。
2、學習"漱口"的正確發(fā)音。
二、活動準備:
漱口的溫開水,杯子。
三、活動過程:
。ㄒ唬┫蛴變航忉屖裁词鞘冢繛槭裁匆?
1、師:我們出東西時,有一些很小的東西躺在牙縫里,這些小東西會生出很多小蟲子,躲在牙縫里,這樣牙齒便蛀掉了,牙齒就很疼,東西也不能吃。要是把躺在牙縫里的小東西趕走,就不會生出蛀牙齒的小蟲子,怎么樣才能把這些小東西趕走呢?我們有一個好辦法:吃完東西以后,睡覺前要漱口,嘴里的.小東西就會被趕走,牙齒就不會蛀掉。
2、幼兒學說:吃飯后睡覺前,要漱口。
。ǘ┙逃變赫_漱口的方法:
1、念兒歌:含口水,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水,牙齒干凈白又白。
2、師示范:先喝口水,然后閉上嘴,兩腮鼓動,最后輕輕地把水吐出來。共三次。
3、幼兒臨空練習:老師邊念兒歌邊指導幼兒練習,重點檢查幼兒兩腮鼓動的聲音,最后念兒歌一遍。
4、幼兒操作練習:(在盥洗室)手拿杯子,先含口水,再閉上眼,接著,兩腮鼓動,提醒幼兒不能把水咽下去,也不能噴出來。最近后把帶有飯屑的水輕輕地吐出來(幼兒反復練習3—4次)5、復習兒歌1—2遍。
活動反思:
飯后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一旦養(yǎng)成將終身受用。因此,設計今天的活動是有價值的,體現(xiàn)了健康教育活動回歸生活的理念。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熟悉和喜歡的圖形、顏色進行多種簡單裝飾。
2、喜歡繪畫,學會且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美麗的熱氣球》
2、各種大小、各種顏色的熱氣球
3、水粉筆、毛筆、丙烯等工具和材料
4、必要的時候能夠提供熱氣球范畫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運用熟悉和喜歡的圖形、顏色進行多種簡單裝飾。
難點:喜歡繪畫,學會且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來把我們的`美工區(qū)裝飾的漂漂亮亮的好不好!”
。ǘ┻M行部分
1、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了解熱氣球的大小、顏色、形狀、結(jié)構(gòu)等
重點提問:
。1)你們看到了什么顏色的熱氣球?
。2)都有什么形狀的熱氣球?
2、支持、鼓勵幼兒觀察和擺弄熱氣球。
教師:“你們?nèi)ミx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熱氣球。”
3、支持、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為熱氣球裝飾。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顏料需要多少用多少,用完了再去拿;保持地面清潔等
4、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教師、幼兒介紹。
教師:“裝飾完的小朋友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
。ㄈ┙Y(jié)束部分
將幼兒裝飾好的熱氣球裝飾起來
教師:“看!我們的美工區(qū)漂亮嗎?快給自己鼓鼓掌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積累關于物體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了解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zhuǎn)動起來,體驗轉(zhuǎn)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轉(zhuǎn)動玩具,如風車、發(fā)條玩具、陀螺、皮球、溜溜球等。
2.可以轉(zhuǎn)動的物體,如條形積木、雪花片、瓶蓋等。
3.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玩轉(zhuǎn)動玩具,感受轉(zhuǎn)動現(xiàn)象。
。1)教師出示轉(zhuǎn)動玩具,并提出游戲要求。
師:玩玩具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自由游戲。
幼兒自選同伴,合作操作玩具。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怎樣驅(qū)使這些玩具轉(zhuǎn)動。
。3)交流玩法和發(fā)現(xiàn)。
提問:誰愿意告訴大家,你剛才和同伴一起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怎么轉(zhuǎn)動它們的?它們轉(zhuǎn)動起來是什么樣的?
2.引導幼兒嘗試轉(zhuǎn)動不同物體。
。1)幼兒嘗試操作,找出讓物體轉(zhuǎn)動的方法。
(2)提問:你還可以讓哪些物體轉(zhuǎn)動起來?你是怎樣讓它們轉(zhuǎn)動的?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可以轉(zhuǎn)動的物體。
(1)教師里面可以轉(zhuǎn)動的物體。
提問:到周圍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可以轉(zhuǎn)動?這些物體轉(zhuǎn)動起來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
。2)身體也會轉(zhuǎn)動。
提問:我們的身體能轉(zhuǎn)動嗎?你的身體會怎么轉(zhuǎn)動?
師幼共同玩游戲“身體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孩子們整體興趣很高,積極探索各種方法使物體轉(zhuǎn)動起來,也能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探索結(jié)果。在講到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時,可能是孩子們沒有積累轉(zhuǎn)動的經(jīng)驗,因此不能和老師積極互動。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幼兒繼續(xù)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會轉(zhuǎn)動的物體。我想如果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記錄生活中會轉(zhuǎn)動的東西,該環(huán)節(jié)可能會進行得更加順利。今后,教學活動設計上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經(jīng)驗積累是否能夠使本節(jié)課順利進行、達到積極互動。在材料準備上,圖片、或者教具力爭達到最佳效果。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用不同的方法讓竹筒滾起來。
2、體驗體育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個竹筒
活動過程:
一、快樂動一動。師:寶寶們,跟著老師跳一跳,動一動。
二、竹筒咕碌碌
1、出示竹筒。師:"這是什么"。說一說"你想用什么辦法讓竹筒滾起來"
2、明確活動要求:
(1)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游戲
。2)追趕竹筒時看好周圍,小心碰撞受傷。
(3)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游戲,用不同的辦法滾竹竹筒
3、交流學說"我用什么方法,讓竹筒滾起來"
三、竹筒回家了
1、跟著竹筒休息,坐在地上放松運動。
2、收拾竹筒。
小班教案 篇6
游戲目標:
1、通過跑、跳、鉆、爬障礙物,發(fā)展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2、培養(yǎng)參加體育游戲的興趣,感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游戲準備:
1、寬闊平坦的游戲場地。
2、松緊帶或彩繩2根,搭成小雞、小鴨的家。
3、小雞、小鴨的頭飾若干,音樂磁帶。
游戲過程:
1、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雞、小鴨,隨音樂作游戲,邊唱“小雞小鴨”歌曲邊做動作。
2、教師在場地中間,幼兒圍在四周,以游戲口吻邊示范動作邊介紹游戲的方法:“小雞小鴨是好朋友,早晨都住在自己家里,聽到媽媽的喊聲,馬上鉆出自己的家,來到草地上,找好朋友做游戲。師 :幼兒從家里鉆爬出來的時候,一定要低頭,不要碰到家門,鉆、爬不要擁擠,要注意安全看誰是個乖寶寶”。
3、教師請幼兒分別回到自己的家中蹲下準備,聽到指令后從家里鉆出來,到草地中間跟隨錄音做游戲。
4、教師觀察幼兒鉆爬的'動作,音樂游戲后進行簡單的評價,請動作協(xié)調(diào)的幼兒示范,指導低頭彎腰的動作 .
5、鼓勵幼兒游戲中大膽與同伴共同愉快地游戲。
游戲結(jié)束:
1、教師帶幼兒作簡單模仿動作,輕輕放松整理。
2、幼兒一起唱找朋友兒歌回教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游戲鍛煉了幼兒跑、跳、鉆、爬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幼兒競爭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體現(xiàn)了活動的趣味性、教育性。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讓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
2、學會逃生和自救的一些方法。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知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這些圖片是關于什么的
1、老師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些圖片是關于什么的
2.你知道什么叫做地震。
是地球內(nèi)部介質(zhì)局部發(fā)生急劇的.破裂,產(chǎn)生的震波,從而在一定范圍內(nèi)引起地面振動的現(xiàn)象。
地震的幅度是有等級評定的,七級以上的地震就可以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
二.請幼兒交流自己的想法或看法
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前段時間自己聽到的,看到的關于地震的新聞。
2、咱們國家哪些地方發(fā)生了地震,地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危害。 如: 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彎了,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地表裂痕圖、樓房倒塌圖。
三、討論:地震來了,你怎么辦?
1、發(fā)生地震時,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2、發(fā)生地震時,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3、萬一你被壓住了,你怎么辦?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四、教師總結(jié):發(fā)生地震時小朋友應該怎么辦?
1、教育幼兒在發(fā)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2、 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fā)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后,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短時間內(nèi)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被砸傷。
3、短時間要趕快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安全三角區(qū)內(nèi);廁所,洗手間墻角處。一手護頭,一手固定。不要靠近窗戶。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將門打開,確保出口;戶外的場合,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在發(fā)生地
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
六、游戲《地震來了》
玩法:老師制造地震場景,幼兒一聽到地震來了的聲音時,迅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的躲到桌子旁,有的躲到墻角,有的順著樓梯逃到一樓大操場。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魚,了解魚的基本特征。
2、樂意親近小魚,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魚盆,魚兒若干,喂魚的飼料等、半個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小魚
1、小朋友,這是誰啦?和小魚們打個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導游的動態(tài))。我請小朋友來摸摸小鯽魚,和小鯽魚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來和它玩一玩。
二、請幼兒撈魚
1、提問: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又自己去撈小魚,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征。
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看一看小魚的頭長得怎么樣的?來找找它的頭、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魚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魚兒游自己的小腳嗎?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魚鰭又長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歡吃什么呢?
四、喂小魚
師幼一起來喂小魚,觀察小魚吃食。
活動反思:
剛開始出示食物小魚,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他們也開心的'說:看,它在游。小朋友對于小動物還是非常喜愛的,也樂于參與其中。環(huán)節(jié)二請個別小朋友過來來嘗試的時候也比較困難,最基礎的方法,他們就是用手抓,而且整體秩序比較亂。接下重點部門觀察小魚時,讓小朋友自己回答問題時比較困難,可能因為他們的對于這方面的經(jīng)驗不是很足,主要老師引導告知的比較多,后來想想可以讓他們先觀看下科學的視頻,再來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些,也加強小朋友的自主性。
小百科: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huán)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