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統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1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ㄒ唬⿵土曥柟蹋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ǘ┞撓瞪睿
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在幼兒園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幼兒園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ㄇ叭M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fā)幾個?短頭發(fā)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發(fā)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fā)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四)要求:
、俸侠矸止づc合作;
、谟米约旱姆椒ㄟM行分類、統計與記錄;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你們統計什么?統計結果如何?
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你們碰到過什么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huán)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來。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橫坐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坐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后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并能獨立制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三、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fā)現在你們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并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復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里)
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里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坐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
(2)比較前后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用條形來制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坐標、縱坐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么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記錄呢?(要看縱坐標上的數字)
。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數據,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制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么積木最多?什么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yōu)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3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過程,體驗同伴互助的快樂。
2、初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認識事物(事件)。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
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
【活動難點】
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感受統計的過程,體驗從實物分類整理到表格統計的過程。
【活動準備】
動物面具四個、水果圖片四個、統計表、方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統計。
1、師:昨天,老師收到了森林國王的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他們的化妝舞會,你們想不想去呀?不過我想看看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子多。你們有什么辦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嗎?請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方法,推出一種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統計圖,初步了解統計圖)
3、小結:原來這個統計圖可以又快有準確的看出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師:在舞會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四種面具(教師出示四種動物面具,分別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們喜歡哪一種?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
3、小朋友們喜歡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師不知道每種面具要做準備多少個,怎么辦呀?
4、請幼兒在喜歡的面具下面貼方片,再數一數,就可以知道每種面具各有多少個了。
5、師生共同整理,教師畫出統計表。
三、操作練習,鞏固游戲。
1、師:舞會上還得準備點水果,那我們帶上一些吧!老師準備了四種水果,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統計需要各種水果的數量(教師出示四種水果:蘋果、桔子、梨和西瓜)。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水果,找出小組最喜歡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統計表,找出大家最喜歡的水果。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舞會的準備中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板書課題),填寫的.表格就叫統計表,我們通過統計知道了小朋友喜歡什么面具,喜歡吃什么水果,統計的用處可真大呀。
活動反思:
在操作中,孩子們很認真的觀察統計,因為提供的圖片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圖案,在最后和幼兒一起檢驗結果時,有的幼兒還在低頭統計著。可見孩子們很喜歡這節(jié)活動。大家參與的興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統計,雖然有的幼兒的統計結果不對,當得知漏數時,孩子們臉上認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征。
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4盒蠟筆水果圖片若干小熊仔一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么水果?
。ǔ鍪拘⌒,與幼兒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愿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計水果并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1—4。5—8 9—12 13—16)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后來檢查核對(2人核對)。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余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來的?(引導水果標識——橫坐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左邊數據——縱坐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計數條”)
6、你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紹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坐標、縱坐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計的信息。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計圖再次統計。
1、師:剛才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計。
“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么看出來的?”
五、激發(fā)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
2、分享圖片:分別觀看幼兒身高、夏季氣溫、熱門動畫片、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都很棒!晚上回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他們的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制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jié)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余,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并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jié)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么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fā)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后用展臺展示學生作業(yè),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yōu)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準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準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小百科: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制的各種圖形。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5
活動目標:
1.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yōu)點。
2.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敢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張
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
3.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廳有風扇、桌子、喇叭、空調、相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上了大班,我們用到了許多學習用品,怎樣才能知道籮筐里有哪些學習用品,分別有多少呢?
小結:像這種先要把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二、自由探索,嘗試統計
1.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學習用品的數量。
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放了學習用品,請你用自己的方法統計籮筐里的.東西,并記錄結果。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哦,別統計錯了。好的,去試試吧。
2.交流統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
小結:小朋友都運用了先畫出物體標記,再記錄數量的方法進行了統計。
三、觀察討論,認識條形統計圖
1.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說說它們各有多少?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數量最少?
3.你們怎么一下子看出來誰多誰少的?
4.和剛才你們記錄的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像這種有橫軸、縱軸,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叫做條形統計圖?梢酝ㄟ^觀察高矮,一眼看出數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了嗎?現在四個小朋友一組,每一組有一張大統計紙,小朋友分工合作,將多功能廳里的喇叭、相框、空調、桌子、風扇進行統計。
3.展示幼兒統計圖,交流分享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體最少?誰還想說一說?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6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與數量關系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和樂趣。大班幼兒已經能熟練的分辨出不同的幾何圖形,在此經驗基礎上,我將圖形與分類統計結合到一起,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探索并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進而發(fā)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征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并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四、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
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統計。出處。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看清特征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
4、創(chuàng)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xù)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fā)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fā)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7
活動生成
作為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guī)工作。到了大班后,隨著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吹胶⒆觽兠Φ谩安灰鄻泛酢,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于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為規(guī)范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fā)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后的數學世界發(fā)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系,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薄吧朴诎l(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边@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于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愿意嗎?
幼兒:愿意。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平時老師請一兩個孩子幫忙數玩具就已經讓多數孩子羨慕不已了,所以,我的這個求助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強烈回應,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后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了解幼兒的前經驗及當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兒探究學習的基礎。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嘗試記錄玩具的數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正確判斷幼兒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兒在原有經驗和想法上發(fā)展和建構的新經驗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有的幼兒可以較為完整地記錄出玩具的數量,如:畫出一個套筒,在它的后面點了7個點或7個對勾,這是來自中班時一節(jié)統計圖形數量的活動的經驗。也有的孩子將數學的記錄概念表現為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如:在一張紙上滿滿地畫了12個穿線板、9個機器人、7個套筒。也有的幼兒沒有完成記錄任務。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認為:兒童也可成為傳授者,即“兒童教兒童”。在接下來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中,這些孩子從同伴那里獲取到了新的經驗,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打下了基礎。)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么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么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么不一樣嗎?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在師幼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明確和支解,將其放大拋給幼兒,聚攏幼兒的`探究視點,把握幼兒活動的方向,引發(fā)幼兒進行新的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由于孩子沒有書寫數字的經驗和能力,對記錄出的玩具數量還要再通過點數來比較數量,這時我的一個問題“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讓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將孩子的視點引入到條形統計圖上。通過問題的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自己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yōu)點。通過討論兩種記錄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讓孩子將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說出自己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以促進幼兒養(yǎng)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
4、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制作成條形統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主動學習,進一步感知、體驗了條形統計,使幼兒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輕松獲得簡單的數學經驗。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墻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幼兒園的延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種延續(xù),為孩子更好地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供了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契機。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幼兒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活動反思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里到處充滿數學。我們教師的數學教育目標便是,將幼兒在生活中零散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通過本節(jié)教育活動的進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并且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yōu)橛變荷顔栴}的解決方式,讓幼兒在嘗試、交流、探索中快樂地學習,并從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體現了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統計方法的獲得來自于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教師生硬的傳授。幼兒在同伴的互動中學會了統計、記錄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動中最成功的環(huán)節(jié)是認識、學習條形統計圖。我的提問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讓幼兒充分感知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優(yōu)點和制作方法,讓幼兒絲毫沒有被動學習的感覺,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通過幼兒對一個個問題的思考,使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在他們的大腦中建構起來,為下一步動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課后的延伸活動再次體現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孩子們帶回的統計表展示在墻上,成為孩子們活動之余的交流焦點。更有孩子提出問題:“我們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張紙上畫不下那么長的條條,怎么辦?”我把這個問題和小朋友一起來討論,讓幼兒更加深入地學習統計更多物品時條形統計圖的運用。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8
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重點: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難點: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準備:
水果圖片,統計圖,展示板,多媒體課件,彩色即時貼。
過程:
一、探索新知
1.創(chuàng)設情景。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四種水果,看看是那四種水果?
(視頻出示水果圖片:草莓、梨、西瓜、菠蘿等)師: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種水果有幾個嗎?
師:每組的操作盒里也有這些圖片,請給它們排排隊,數一數,比一比。
(排隊的方法有很多,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張表格,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來,我們給水果排隊應該是從哪邊開始?
(從下往上排隊,水果標識在下邊。)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討論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貼到黑板上。
師:你是怎樣擺的?哪種方法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個格子擺一個水果就能幫助我們比出多和少。
師: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幼:按從少到多排或從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紹統計圖。
師:你們在擺圖片時有沒有碰到困難?
幼:西瓜圖片太大,一個格子放不下。
師:誰有好辦法?
幼:也可涂顏色來表示。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展示涂顏色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
師:涂顏色的看起來非常清楚。這時就會出現四個柱子。我們只要比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統計圖展示板)想一想,圖中的四個柱子、數字、水果標識都告訴我們什么?。
師:如果我們還想知道這種水果有幾個,草莓比梨多幾個,這圖能告訴我們嗎?我們該怎么辦?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底下的圖片可以告訴我們是什么水果。數字可以告訴我們哪種水果有幾個,像這樣的'圖叫統計圖。
3.看圖提問題。
師:請你說說從統計圖中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幼:統計圖告訴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統計圖還告訴我蘋果有5個,比草莓少1個。
二、應用知識
1.創(chuàng)設情景。
師: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班要開聯歡會,可是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吃什么水果,所以我們以組為單位,統計一下最愛吃的水果,老師這里有一張表格,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即時貼貼到最喜歡吃的水果那欄里,統計好之后,討論一下,什么水果是你們組最愛吃的?
2.小組討論結果展示。
師:請每組出一名小朋友,拿著統計圖說一說。
3.分析應用。
師:根據這些統計圖,我們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多買一點,哪些水果該少買一點?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數學練習冊》統計練習題。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9
活動目標:
1、學會分類記錄"9"以內農莊里的農作物和動物數量,認識統計表。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統計,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教具:農莊動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統記表ppt。種子統計表1份;
2、學具:每人一份種子、動物記錄單,動物統計表每小組一份,農家菜園記錄、統計表作業(yè)單每人一份;4個籃子里裝有白果、花生、蠶豆、黃豆種子(數量在9以內),一次性杯子每人一個、記號筆每人一支,農莊小小統計員獎牌若干。每張桌上貼有水果標志2份。
活動過程:
一、農莊收種子,探索統計的方法
1、設置情景,"農莊里收獲了許多種子,王爺爺不小心把種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們學做農莊小統計員幫助王爺爺把種子分一分,記一記。"
2、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
出示種子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統計表。明確統計時要找到相應的標志,在它對應的.格子里記錄數字。
3、師幼共同完成種子統計表。
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小組合作完成統計表
1、幼兒觀看農莊小動物ppt,初次嘗試記錄小動物數量
2、小組分工合作記錄動物數量。
討論:有什么方法把這么多動物又快又對的記錄下來?教師引導幼兒小組合作記錄小動物。
小組商量,幼兒自主選擇統計的小動物。
觀看ppt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交流分享記錄的方法
3、小組合作統計農莊里的小動物。
4、師幼共同檢查每組統計情況。
三、獨立完成蔬菜統計小統計員們,你能一個人獨立的統計農莊里其它物品嗎?那我們挑戰(zhàn)一下吧!統計的又對又快、細心認真的小朋友活動后將頒發(fā)"農莊小統計員"獎牌。
1、幼兒觀看農家菜園ppt。
2、教師提出比賽的要求。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自主評價統計表四、頒發(fā)獎牌,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10
活動目標
1.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能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重點:
了解簡單的統計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幼兒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記錄表、數字卡、各種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
1.幼兒隨音樂《摘果子》進入活動室。
2.在進入教室時,每位幼兒從樹上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讓幼兒給水果分類,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課件,幼兒學習分類統計
1.出示課件,水果統計表。
2.教師講解統計概念。
3.學習條形統計,通過圖表感知數量多少。
三、游戲《猜拳》
游戲規(guī)則: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師出示統計表,找一名幼兒進行統計,其余幼兒猜拳游戲。
四、幼兒操作幫助小熊在超市物品進行分類并統計。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11
設計意圖
班級下學期開展“我們來策劃”主題,隨著“書香童年”活動的臨近,孩子們的近期策劃任務接近尾聲,為了在活動當天向其他班小朋友更加全面的介紹端午節(jié),美工區(qū)的小朋友制作了美味粽子在當天展覽。為了支持幼兒策劃活動的順利展開,我們以對粽子的多角度分類作為目標,并以小組形式進行統計記錄,培養(yǎng)幼兒的類別概念和統計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不同特征進行多角度分類,并統計數量。
2、與同伴協商共同統計粽子數量并記錄,享受合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夠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進行多角度分類,并以小組形式統計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用表格記錄的經驗。
物質準備:ppt、不同種類粽子每組若干,記錄表每組兩張,展覽架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問題
1、小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班最近在策劃書香童年的活動,為了向其他班級介紹端午節(jié)傳統美食,朱老師帶來了許多粽子。
二、看圖分類并統計
1、將圖片上的粽子分為兩類
如果讓你們把他們按照同一特征分成2類,你可以怎么分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按照顏色分,也可以按照形狀分。
2、增加一種粽子,觀察不同
現在朱老師又拿出了一些粽子,你能發(fā)現這些粽子與剛才的粽子有什么不同嗎?
教師小結:繩子的顏色不一樣。
3、3人一組分類并記錄
第一次:三人一組,尋找最多的分類方法。
教師總結方法:我們不光可以按照形狀分、按照粽子的顏色分,還可以按照繩子的顏色分。
第二次:每組一個記錄表,統計每種粽子到底有幾個
三、整理小貨架
1、出示理貨單,觀察貨架
出示理貨單,按照單子內容將粽子整齊又美觀的擺放在貨架上,這張理貨單你能看懂嗎?你們知道嗎?貨架和盤子上藏著小秘密,這些秘密會幫助你將手中的粽子放到正確的位置,我們一起來挑戰(zhàn)一下吧!
2、六人一組按照理貨單整理小貨架
第一次:每組一張理貨單、一框粽子、一個貨架,請你們迅速分組到達指定位置按照理貨單整理小貨架。
教師總結方法:按照理貨單和貨架上的提示信息將所有粽子分類擺放。
第二次:增加幾種粽子,按照理貨單和貨架提示,排除不屬于該類別的“干擾”粽子,整理小貨架。
四、延伸活動
1、將小貨架擺放在班級門口,作為“書香童年”活動的道具,當天向其他班級介紹。
活動相關圖片
理貨單:
活動總結
本次教育活動基于主題生成,為了在書香童年活動當天向其他班級介紹端午節(jié),孩子們制作了各種與端午節(jié)相關的作品。美工部制作的粽子種類繁多,如何將這些粽子整齊又美觀的進行展示呢?于是生成了本次教育活動。通過觀察粽子的不同特征,并對粽子進行多角度分類和統計,幫助幼兒建立類別概念,看懂記錄表格。在實際操作中有層次的對粽子進行分類擺放,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在分粽子的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升入小學后的自理能力,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整理習慣。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12
活動目標:
1、對統計活動感興趣,并嘗試用統計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多走路、多騎車,少開車,提倡低碳生活保護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具備一定的點數能力,已有初步的統計經驗。
2、每人一張統計紙、鉛筆、老師統計的大紙、記號筆等。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話題。
1、今天你是怎么上幼兒園的?
2、教師出示統計表,根據找朋友的.回答分別記錄在紙上。
二、數一數
1、小朋友上幼兒園有幾種方式?(走路、電瓶車、汽車、三輪車四種)
2、每一種方式有幾個人?(幼兒手指點數)
三、學習統計的方法
1、討論:有什么更簡便的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是走路上幼兒園的?有多少坐車來幼兒園的?
2、教師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的方法。
四、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
1、幼兒邊看著教師的記錄紙,邊數邊用統計的方法記錄。
2、教師巡回指導幼兒的操作。
五、討論
師:哪幾種上幼兒園的方法最環(huán)保、最低碳?
教師小結:
我們以后要多走路多騎車,少開車,減少環(huán)境污染。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13
一、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簡單的統計方法,并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2.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通過圖表感知數量。
3.引導孩子用繪畫和簡單的圖表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發(fā)現。
二、活動準備:
1、4個小貨架,若干商品(如文具:水彩筆、鉛筆、書寫板、水泥;餐具:杯、碟、碗、勺;食品類:糖果、面包、健壯牛奶、牛奶;水果:蘋果、梨、香蕉和柚子;數量少于10個,用籃子包裝)。
2.兒童一只手:一籃子游戲棒、三角形、圓片(數量分別小于10個)、水彩筆、空白紙、統計表1、2一只手、夾板一個、統計員一個標志。
3.一塊磁性黑板和一個大統計表;新年小舞臺場景布置(1個中國結、8個燈籠、2個娃娃、4個腰鼓);1 .新年老人,多件禮物;
三.活動流程:
(a)嘗試和探索統計方法
設置懸念,讓老師用神秘的嘉賓考驗孩子們。請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紙上寫下你籃子里的游戲棒、三角形和圓盤的數量,并嘗試統計方法。
老師:(用神秘的語氣)孩子們,我有好消息告訴你們。一位你非常喜歡的客人要來和你一起玩。你想知道是誰嗎?我先不告訴你,但是他想測試一下我們班的孩子,看你能不能把籃子里的各種物品數清楚,整齊清晰地記錄在白紙上。然后他會來和我們一起玩。你想見他嗎?那我們就趕緊行動吧。
(二)初步了解統計方法。
(1)溝通討論:你是怎么記錄的?并逐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兒童作品(包括圖片錄制、圖片加數字錄制等。),老師適當評價孩子錄音方式的優(yōu)缺點。最后,展示表格記錄,說明表格記錄的優(yōu)點(整潔、清晰、易于比較)
(3)游戲:小統計員
(1)讓孩子在小超市為過年老人整理商品,并將貨架上各種商品的數量記錄在統計表上(見統計表1)。
老師:嗯,我們已經完成了神秘客人的任務。讓我們一起數1,2和3,他會來的。他是誰?
新年老人:孩子們很能干。他們真的能找到辦法。小朋友,我要開一家小超市了。我剛買了這么多貨。你能幫我嗎?幫我整理和清點這些貨物。
老師:孩子們愿不愿意?然后讓我們分組工作。一定要幫助過年老人的物品擺放整齊,記錄清楚。
(2)幼兒小組考試成績記錄。
(3)每組派一名幼兒向新年老人報告記錄結果。
(4)教師總結。新年老人向孩子們贈送“小統計員”的標志。
(4)情景游戲:數新年小舞臺上的物品
(1)請小朋友數一數,記住臺上各種物品的數量,鼓勵小朋友大膽設計物品,用表格標注。向新年老人報告記錄結果。
老師:新年老人邀請孩子們參觀新年舞臺。我們去看看吧。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狀?如果要錄制,怎么畫?讓我們數一數。
(2)兒童可以在空白統計表中自由統計舞臺布景的種類和數量(見統計表2)。
(5)過年老人派發(fā)禮物。
四.活動結束。
活動自我評估:
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嘗試打破以往孩子數學學習的重點放在看和聽上,大部分操作都是驗證老師傳授的知識;打破孩子“教師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真理的化身”的意識,讓孩子面對真理,接觸真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接觸數學知識。
在孩子的探索和嘗試過程中,我們嘗試讓孩子需要用數學通過真實的問題場景解決問題,并親自實踐發(fā)現和學習數學。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在非常生活化的情況下反復體驗統計的樂趣和意義。
【大班數學教案《統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數學教案02-09
《折線統計圖》數學教案08-09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7-28
大班數學教案07-06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4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5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6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