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冬》,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1
活動目標:
1.能感受冬天的主要特征。
2.喜歡冬天,不怕冷,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活動準備:
1.記錄表“擁抱冬爺爺”,見幼兒用書。
2.以冬天為主題,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講關于冬天的故事,加深幼兒對冬天的認識。
3.幼兒會玩打雪仗等體育游戲。
活動過程:
1.尋找冬天.
引導幼兒觀察樹、花、草的變化,感受風吹在身上的'感覺,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
討論并提問:冬天到了,樹木、草兒都怎么樣了?樹上葉子的顏色和數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路上行人穿的衣服有什么變化?
2.暢談冬天。
提問:你們喜歡冬天嗎?為什么?
引導幼兒發(fā)現冬季可愛的地方:下雪時,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看冬天的雪景。雪能凍死害蟲,保護莊稼等。
欣賞故事《太陽公公害臊了》,鼓勵幼兒在冬天里不怕冷,堅持參加體育鍛煉。
3.享受冬天
和幼兒一同玩打雪仗,結冰等體育游戲。
小結:冬天雖然冷,但卻很有趣,我們不怕冬天,我們要擁抱冬天!
活動延伸:
1.可在區(qū)角提供人們在冬季開展有趣活動的照片、圖片、錄象(溜冰、滑雪、冰雕等)。
2.可以在幼兒園里,也可以和父母到附近的公園去尋找,并把自己的發(fā)現畫在“擁抱冬爺爺”的記錄表上。
〔附〕故事
太陽公公害臊了
早晨,我出去跑步。我看見路邊的小樹怕冷了,系上長圍脖;路上跑著的汽車怕冷了,帶著大口罩;河里的小魚怕冷了,在河面安上大玻璃;太陽公公也怕冷了,這么晚還不出被窩!
我向著東方,一邊跑,一邊叫:“太陽公公睡懶覺,害臊不害臊!”
我喊著喊著,太陽公公從地平線上出來了。先是一個紅紅的頭頂,后來是一張紅彤彤的圓臉,紅極了,紅極了。
呦,太陽公公比我起得晚,它害臊了呀!我跑得更帶勁了,兩只腳邁著輕快的步子,就像打鼓點。我高興的喊著:“太陽公公害臊了,太陽公公害臊了……”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2
話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特征。
讓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語言和繪畫的形式表現各個季節(jié)的特點。
活動準備
教師自制的春、夏、秋、冬季節(jié)掛圖或PPC。
活動過程
了解四季的特征。
教師講《四季的故事》,引導幼兒討論各個季節(jié)有什么特征,在不同的季節(jié)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教師:你們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
出示四季特征圖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出畫面表現的季節(jié)特征。
2、游戲“什么季節(jié)我的花兒開”,引導幼兒了解不同花卉會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
3、地上畫一個圓圈,每個幼兒手持一種花背在身后,一幼兒站在圓圈中當發(fā)問人。4全體幼兒聽音樂勻速從圓圈上走過,不能停步。當音樂停止時,發(fā)問人拿出背后的花問:“XX小朋友我問你,XX花,什么季節(jié)開?”回答正確即可與發(fā)問人交換位置成為發(fā)問人。游戲可反復進行。
尋找季節(jié)特征
教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幼兒到戶外去尋找季節(jié)特征。
活動延伸
1、完成幼兒用書上規(guī)定的內容,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四季特征。
2、繪畫:一年四季。
日常生活滲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找出季節(jié)特征。
活動材料
《四季的故事》
小朋友啊,我們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不同的季節(jié)。那么季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這個得從夏爺爺說起。
夏爺爺和冬爺爺是兩個性格脾氣完全不同的人。正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太大,所以永遠不能生活在一起。夏爺爺給人們帶來的是炎熱。夏爺爺一到,人們脫下厚厚的衣褲,還覺得熱。人們不停地扇著扇子,可臉上還是不停地流著汗珠子。夏爺爺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雷公公,一個是閃電奶奶,它們常常跟著夏爺爺一起到來,在悶熱的天氣里,我們常會看見夏爺爺的這兩個好朋友大顯神威——雷聲陣陣,電光R閃。這樣的季節(jié),我們就把它叫做夏天。
冬爺爺和夏爺爺完全不同。冬爺爺一到,人們就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固巾、手套和帽子,還是覺得冷。人們搓著手,踩著腳,呼出的空氣都變成了一團團的霧氣。冬爺爺也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北風,一個是白雪。北風呼呼地吹,吹得人更覺萍寒冷,白雪紛紛揚揚地舞,似乎要把整個大地染白。這樣的天氣,我們就把它叫倣冬天。
夏爺爺和冬爺爺各管一年中兩個不同的`季節(jié),并且從來也不碰面,還有兩個時候,也很有意思!獋是冬爺爺走了,夏爺爺還沒來的時候,另一個是夏爺爺走了,冬爺爺還沒來的時候。這時的天氣會變得既沒有夏天那么炎熱,也沒有冬天那么寒泠,這兩個季節(jié)是一年中氣候最適宜的時期,一個是萬物萌發(fā)蘇醒的季節(jié)——春季,一個是收獲果實,歡慶本收的季節(jié)——秋季。
地球上有了夏爺爺、冬爺爺,又有了春天和秋天,便有了這一年的四季變化。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3
主題名稱:
主題八歡迎您,冬爺爺主體結構:冬天的小路、冬天的植物、小小腳印真有趣、小熊不見啦、雪人不見了,雪有什么用、小動物怎樣過冬、雪花和雨滴、好玩的圖形九個活動。
主題內容:
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寒冷的氣候給幼兒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有的幼兒不能堅持上幼兒園,有的幼兒怒愿意參加戶外鍛煉,同時冬季又是流感的高發(fā)期,因此增強幼兒的體質,鍛煉幼兒的意志,提高幼兒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冬天又是美麗的,冰雪會給幼兒帶來驚喜和新奇,"歡迎您,冬爺爺"這一主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傳統(tǒng)民俗資源,讓幼兒通過一系列活動中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及人和動植物的過冬方式,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經驗,體驗冬日活動的樂趣。
活動名稱:冬天的小路
活動目標: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麗。
2.理解故事內容,能嘗試表演出動物的不同特征。
3.豐富 并理解詞匯:"推"、"鏟"、"扒"、"掃"。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或者教師帶領幼兒欣賞美麗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掛圖、故事磁帶。
3.小豬、小鴨子、小花狗、小松鼠頭飾一套。
4.幼兒用書第4冊第26-29頁。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欣賞雪景,到幼兒園或周邊的小路上走走。(如果沒有雪,可欣賞掛圖。)引導幼兒談談:下雪了周圍的.景象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小路變的怎么樣了?走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覺?
2.幼兒欣賞故事《冬天的小路》。
出示掛圖,讓幼兒根據畫面內容嘗試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講一講: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提問問題幼兒討論:下雪了,大樹、房子、大地都變成什么樣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動物在雪地里摔倒了?它們怎么樣?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掃雪的?(幼兒模仿"推"、"鏟"、"扒"、"掃"的動作,理解詞義。)它們掃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它們的心情怎樣?(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幼兒自選頭飾,并根據動物特征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名稱:冬天的植物
活動目標:
1、 發(fā)展比較性觀察力,理解幾種熟悉的植物過冬的方式。
2、 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jié)變化,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1、 秋天觀察花草樹木的經驗。
2、 植物過冬的方式,塑料大棚的課件或掛圖。
3、幼兒用書第34-35頁。
活動建議:
1 帶幼兒看一看周圍數目花草的變化,并讓幼兒談談各自的發(fā)現和感受。與幼兒一起討論冬天的樹,花,草與秋天的有什么不同?花凋謝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樹掉光了葉子。
2、探究植物過冬的方法。
(1)請幼兒想一想,植物們沒有棉衣,帽子,它們冬天冷不冷?
。2)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果凍的方法。
(3)課件演示或看掛圖:植物過冬的方法。
教師說幼兒常見的植物的名稱,請幼兒說說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探究塑料大棚。
。1)請幼兒想一想,冬天凍得樹葉都掉光了,為什么我們還能吃到新鮮的水多喝蔬菜呢?
(2)課件或掛圖演示-塑料大棚。請幼兒看一看大棚里面都有什么水果。蔬菜?討論為什么它們在塑料大棚里能過冬。(因為大棚上覆蓋著的塑料膜能阻擋外界寒冷的空氣,內部溫度適宜,各種水果蔬菜均能茁壯生。
4、觀看幼兒用書第4 冊第34-35頁。
活動延伸:
1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參觀塑料大棚。
2、和老師一起給幼兒園里的小樹"穿棉衣"(用稻草捆扎小樹底部。)
活動名稱:小動物怎樣過冬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知道小羊、小兔、燕子、青蛙的過冬方式。
2.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冬天圖片資料,引出歌曲的第一段。
通過圖片上冬天冰天雪地的場景,讓幼兒記住歌曲一段的語句;刮北風,冰天雪地天氣冷,請幼兒跟老師說歌詞。
2.教師通過引導語,引出第二段得此內容。引導語:冬天那么冷,我們小朋友穿上厚厚的大棉襖,小動物們怎樣過冬呢?
3、完整的欣賞歌曲《小動物怎樣過冬》。教師范唱,,請幼兒按節(jié)奏拍手。
4、學唱歌曲《小動物怎樣過冬》。引導幼兒隨音樂跟老師輕聲唱。
會用不同的情緒表現出問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和敘述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的語氣和語調。
活動名稱:小小腳印真有趣
活動目標:
1、發(fā)展比較性觀察力,能辨別雞、狗、鴨腳印的特征。
2、能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幅(上面有三間小房子,每間小房子上有可開啟的門,下有相應的雞、狗、鴨的腳印,雞、狗、鴨分別住在每間小房子里)。
。2)歌曲《小小腳印真有趣》磁帶。
。3)幼兒用書第4冊第43頁。
活動建議:
1、玩游戲"猜猜我是誰"導入活動。
出示掛圖,讓幼兒猜猜每間房子里住的是什么小動物,為什么?
2、熟悉歌曲旋律,學習歌曲節(jié)奏。
教室范唱,幼兒完整地欣賞歌曲。請幼兒說一說:歌曲里都唱了誰?你記住了哪一句?
3、出示節(jié)奏譜,重點引導X XX X XX節(jié)奏型。
幼兒學唱歌曲。分四個樂段跟唱。完整跟唱。引導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4、歌曲表演。幼兒隨音樂自由表演。
活動名稱:小熊不見啦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一些小動物要冬眠的常識。
2.有主動探索動物習性的興趣并學會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故事《小熊不見啦》的磁帶。幼兒用書第4冊第38-39頁。
活動建議:
1.欣賞故事。
設置懸念,引起幼兒欣賞故事的興趣。敘述故事開頭,提問小熊哪里去了?幼兒自動討論小熊去哪里了。
。1)聽故事磁帶,了解小熊究竟去哪里了。
。2)提問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等內容。讓讓幼兒知道有一些小動物要避開寒冷,躲在洞里睡覺,睡一個冬天的覺,直到春天才醒來,這種過冬方式叫冬眠。
2.交流討論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動物。
3.探索其他動物過冬方式。
。1)提問引起幼兒思考。冬天里有的小動物是要冬眠的,有的小動物是不需要冬眠的,不需要冬眠的小動物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幼兒自由討論其他動物的過冬方式。
活動名稱:雪人不見了
活動目標:
1、能夠按一定的順序講述圖片內容。
2、了解雪遇熱融化的現象。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堆雪人的經驗;故事掛圖《雪人不見了》;幼兒用書第4冊36-37頁。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堆雪人的經歷。
2、幼兒看圖講述。出示故事掛圖4幅,鼓勵幼兒展開想象自由講述。啟發(fā)幼兒按一定順序講述圖片內容。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講一講:這是發(fā)生在哪個季節(jié)的事情?圖片有哪些小動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雪人不見了?雪人哪里去了?
幼兒分組后者個別按順序講述圖片內容。
2、教室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請幼兒觀看冬天的圖片資料,感受冬天的美麗。
活動名稱:雪有什么用
活動目標;
1.感受雪的美麗,體驗玩雪的樂趣。
2.了解雪對動植物以及人類的作用,知道雪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第四冊第32-33頁,掛圖《雪的妙用》。
活動建議:
1.下雪時,組織幼兒室外玩雪,讓幼兒感受雪花雪景并體驗玩雪的樂趣。
。1)下雪時讓幼兒追逐著雪花玩,用各種器皿接住雪花進行觀察,讓幼兒數一數雪花有幾個瓣?引導幼兒觀察雪花落在手上,頭發(fā)上,衣服上,樹上,地上的變化,想想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遇熱即融)
(2)雪后帶領幼兒看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上踏腳印等。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室內談話,引導幼兒說一說雪花的樣子和玩雪的感受。
3.了解雪對動植物即人類的作用。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雪的原因。雪很美麗,可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想一想動植物喜歡雪嗎,為什么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觀看掛圖,了解雪的妙用。厚厚的積雪是植物過冬的棉被;厚厚的積雪是植物春天的水分。厚厚的積雪是小動物冬眠時溫暖的小窩。閱讀幼兒用書第4冊第32-33頁。
活動名稱: 雪花和雨滴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導幼兒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體驗。
2、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記憶力及音樂的表現力。
。、引導幼兒用優(yōu)美的聲音唱歌,鼓勵幼兒為第二段填編新詞。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律動:根據優(yōu)美音樂,跟師做春夏秋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4
一、活動總目標:
1、在區(qū)域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自主活動,嘗試獲得有關對冬天的認識知,用各種方式表現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和認識。
2、培養(yǎng)幼兒分享、協(xié)商、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行為品質。
3、體驗和分享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4、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冬季的來臨,掌握冬季的季節(jié)特征。
5、使幼兒掌握一些冬季生活基本常識。
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物質環(huán)境:提供適合幼兒的各類操作材料、玩具以及閱讀的書籍、圖片、卡片等,用玩具柜將區(qū)域隔開。布置一個溫馨的家,安靜、舒適的閱讀區(qū)。)
2、精神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冬天的認識,組織幼兒們大膽表達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及認識。
三、區(qū)域活動:
。ㄒ唬㈤喿x區(qū)
1、目標:
(1)對圖書感興趣,學習有秩序的翻閱圖書。
。2)、能大膽的表達自己在書中觀看有關冬天的所得,表達自己對冬天的喜愛之情。
2、材料提供:
。1)、提供適合中班幼兒閱讀的有關冬天的圖書。
。2)、組織幼兒每人自備3—5本自己最喜歡的有關冬天的故事書或是圖書。
3、活動層次:第一層次:通過為提供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圖書,讓幼兒對閱讀圖書感興趣。
第二層次:以師生一起閱讀圖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有順序翻閱圖書,同時鼓勵、引導幼兒能大膽的將自己的觀看所得——有關自己對冬天的認識及感受表達出來。
第三層次:引導幼兒大膽的抒發(fā)自己對冬天的喜愛之情。
4、活動策略:
。1)、觀察幼兒對圖書感興趣的程度,將幼兒喜歡看的圖書進行分類加以擺放在開放式的書架上,供幼兒自由選擇。
(2)、觀察幼兒翻閱圖書的方法是否正確:①從前往后逐頁翻看。②亂翻看,翻到哪里看到 哪里。
。3)、參與幼兒的交流活動,了解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給與適當幫助,使每位幼兒都能表達出對冬天的感受及喜愛之情。
(二)、美工區(qū)
1、目標:
。1)、樂意參與美工區(qū)活動,體驗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2)、學習用繪畫、泥工、紙工的形式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冬天的自然景色及人們的一些活動。
。3)、激發(fā)幼兒喜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材料提供:油畫棒、記號筆、水粉顏料、水粉筆、橡皮泥、泥工板、胡蘿卜、棉簽、
蠟光紙、剪刀、膠水、紙工書、牙簽等
3、活動層次:第一層次:通過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兒參與創(chuàng)作活動,同時引導幼兒大膽操作材料,進行自由現冬天的自然景色。
第二層次:通過結合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大膽的以繪畫、泥工、紙工的形式來表現出冬天的美麗景色。
第三層次:結合教學活動,引導幼兒自選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冬天的美麗景色及人們的活動。
第四層次:通過和幼兒一起欣賞作品、評價作品,讓幼兒表達自己對作品的喜愛之情,抒發(fā)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4、活動策略:
。1)、通過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激發(fā)幼兒參與區(qū)域活動的興趣,教師觀察幼兒們的活動過程,逐步跟換材料、增加材料,一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們能自主的選取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表現冬天的自然景色。
(2)、教師觀察幼兒們的活動,參與幼兒們的游戲,根據幼兒們的不同層次、能力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能力較弱:提供低層次的活動材料(油畫棒、記號筆、橡皮泥、剪刀、手工紙等)能力較強:提供高層次的活動材料(牙簽、胡蘿卜、蠟光紙等)結合教學活動的內容,激發(fā)幼兒來表現冬天的自然景色。
。3)、教師為幼兒們提供復合型的游戲材料,結合教學活動,激發(fā)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冬天的美麗景色,同時引導幼兒們能對自己周圍的人們加以觀察,并用材料加以表現。
。4)、教師為幼兒們提供一些表現冬天的美術作品,引導幼兒們進行欣賞、評價,以此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ㄈ、角色區(qū)——娃娃家
1、目標:
。1)、樂意和同伴參與角色扮演游戲,體驗其中的樂趣。
。2)、通過角色的扮演來感知冬天的氣候特征和服裝的特點。
(3)、發(fā)展角色意識。
2、材料提供:為幼兒準備娃娃家的場地,小床、餐桌、家具、跳繩、毽子、皮球、沙包、娃娃、冬天用的棉被、服裝,餐具玩具等。
3、活動層次:第一層次:教師通過為幼兒們提供游戲材料,吸引幼兒參與活動,同時引導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來體驗角色游戲的樂趣。
第二層次:教師觀察幼兒們的游戲,根據幼兒的游戲需要跟換、增加游戲材料,讓幼兒們通過游戲來感知冬天服裝的特點和冬天的氣候特征。
第三層次:通過游戲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們進行交流、評價在游戲中的行為是否合適,一次發(fā)展幼兒的角色意識。
4、活動策略:
。1)、教師通過為幼兒提供娃娃家里的游戲材料,激發(fā)幼兒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同時教師觀察幼兒們的游戲情況,并根據幼兒的游戲興趣來調整游戲材料。
。2)、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進行跟換、增加游戲材料,來激發(fā)幼兒們的游戲興趣。同時在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的同時讓幼兒感受到冬季的氣候特征及服裝的特征。
。3)、教師通過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組織幼兒們一起來評價幼兒們自己的游戲情況來讓幼兒們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樣的,是否適合,這樣來發(fā)展幼兒的角色意識。
四、效果分析
。ㄒ唬h(huán)境創(chuàng)設
環(huán)境是區(qū)域游戲的重要條件,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合理度會直接到幼兒們的游戲效果。合理、良好的環(huán)境能為幼兒的游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不適合的游戲環(huán)境則會對游戲起到阻礙作用。在本次游戲中,教師是根據幼兒們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游戲基礎來進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們在這個輕松、開放、自由的游戲氛圍中進行了積極的游戲。
。ǘ、多層次的材料投放
區(qū)域活動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學具,也是幼兒學習、游戲的物質基礎。幼兒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的,提供什么樣的材料就可以引發(fā)相應的活動。因此,材料在區(qū)域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游戲時提供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要求、需求以及結合主題活動的內容,教學活動的目標的多層次的游戲材料,同時教師還考慮到材料的`經濟性、實用性、安全性、多用性。孩子們在區(qū)域游戲中玩得積極、投入、得心應手。
。ㄈ、師幼互動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持者和合作者,在游戲中教師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以及表現,做出適宜的、及時的的反映,提供適時的、適當的隱性指導與幫助,對活動區(qū)進行調整、補充、支持和擴展幼兒的活動。
。ㄋ模⒅笇c評價
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力與可能。教師認識到游戲過程是幼兒探索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沒有急于求成,而是耐心的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言談舉止。教師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介入和指導:
1、當幼兒只喜歡某一種游戲或對新出現的玩具村料不感興趣、不會或不喜歡時,教師可以在幼兒的附近,和幼兒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的游戲,以引起幼兒模仿,教師起著暗示的指導作用。
2、當幼兒有要教師參與的需要和教師認為有指導的必要時,由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個角色進入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著指導幼兒游戲的作用。
3、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嚴重的違反規(guī)則反攻擊性行為時,教師則以現實的身份直接進入游戲,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干預,但這種方式不宜多用,因為它很容易破壞幼兒游戲的氣氛。
教師根據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進行不同的適當評價。能力強的幼兒,評價是為了下次更高層次的活動。如 “你這么聰明,下次肯定還能做出更好的,教師等著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遠不滿足于現狀,追求更好的。而能力弱的幼兒,評價是為了其自信心與積極性的建立與提高:“喲,你今天真能干,這個問題都解決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錯,等會兒小朋友肯定都會向你學習的,” 在集體評價中,除了讓幼兒展現各自的作品與個性外,更多的則是引起幼兒的共鳴、分享成功的快樂,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開放性地展開一些討論, 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在活動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們自己的活動內容、方式方法。
【幼兒園中班教案:《冬》】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冬娃娃的禮物教案09-26
冬爺爺的禮物教案02-10
幼兒園中班教案07-31
幼兒園中班教案11-15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08-30
幼兒園中班教案《禮物》06-23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08-10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11-05
幼兒園中班體育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