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墨竹圖題詩》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墨竹圖題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墨竹圖題詩》教案1
單元分析
《墨竹圖題詩》是本冊課文八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歲寒三友,它選編了六篇課文介紹“歲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詩《墨竹圖題詩》,《蒼松怪石圖題詩》,《墨梅圖題詩》為主體課文,而《梅香正濃》《竹頌》《黃山松》為拓展閱讀課文.他們同為寫松,竹,梅,但體裁各異,筆法不拘一格.在教學時以前三首古詩為重點學習.這三首古詩都是詩配畫,可以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深遠,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為歲寒三友,不僅因為三者不懼寒冷,更是因為他們能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卓爾不群的氣節(jié)和人品.而《墨竹圖題詩》是鄭板橋在山東任職時看到山東受災,饑民無數(shù),作為一名體恤百姓的縣官,他整日為民奔波,白天勞頓,夜不思眠.本詩記載的是又一個不眠的夜晚,作者聽著冷雨拍打窗子,風吹疏竹,發(fā)出蕭蕭之聲,竟錯覺為百姓發(fā)出啼饑號寒的怨聲,于是提筆展紙作畫,遂成此詩.
單元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詩人寫詩作畫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詩歌的音韻美,結(jié)構(gòu)美以及語言所表達的深刻含義,了解詩歌借物喻人的寫法,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蘊.
3,讀出詩的韻味,想象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提高學生對詩歌及所作的.畫的鑒賞與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詩人品格的學習與敬佩之情.
課時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的胸懷和氣概.
4.創(chuàng)新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法: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之情.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一)交流材料(上這課之前我布置預習作業(yè)查閱資料)
1,請學生介紹作者: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后,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2,讀課題,理解題目意思:墨竹:單用墨畫的竹子.墨竹圖題詩就是單用墨畫竹子的圖畫上面的詩.
(二)讀通詩歌
1,讀準字音:如文中的
衙(yá) 齋(zhāi) 燮(xiè) 號(háo)寒 放賑(zhèn) 救濟(jì) 遂(suì)
2.理解詞語:如詩畫欣賞文中的詞語
(三)讀出韻律.反復朗讀古詩,可采用抽讀,小組讀,男生女生讀,齊讀,老師范讀等方式進行朗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展
三,理解古詩大意:合作學習
(一)自讀自悟:學生依據(jù)資料和文后譯文進行自學.
(二)學習小組交流;通過與同學互相補充,解疑,使學生明白詩文大意.
(三)全班交流:
1 ,請學生說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指導朗讀:讀出韻味,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悟.
四,合作探究學習
1,本詩作者是怎樣開想象的
2,我們?nèi)绾卫斫狻耙恢σ蝗~總關情”一句
3,引導觀畫:
五,回顧全文
1,竹象征了“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2,交流寫竹的詩文.如鄭板橋的詩《竹石》
六,拓展訓練
1,請同學們在課后收集有關竹的詩句,繪畫作品.
2,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贊美竹.
鄭板橋《墨竹圖》:
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板書設計
墨竹圖題詩
鄭燮
竹 人
干:細中有強 特立獨行
葉:青翠欲滴 愛民如子
傲然挺立 高標挺立
課后反思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以讀為本,在課堂教學中讀書時間充分,形式多樣化.首先是讀通詩歌,初步感知詩文.然后是讀出韻律,體會詩的含義,最后是讀出韻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自己對詩歌的感悟.整節(jié)課都是書聲瑯瑯,通過朗讀,培育了學生的朗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以生為本,以學為教,采用了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怎么想就怎么說來達到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人的品格和對詩人的敬佩之情.
3,這首詩是一首圖題詩,在引導學生觀畫時,還可展示其它的畫,如梅花,松,國畫等圖,讓學生欣賞,真正起到提高學生對畫的鑒賞和審美能力.
《墨竹圖題詩》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品味,誦讀詩歌,體會和感悟竹的象征意義及鄭燮的人品。
2、初步學習并嘗試進行書畫欣賞的方法,感受中國書畫及詩歌語言的魅力。
3、初步體會和感悟象征,借物抒情的手法及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理解,品味,誦讀詩歌,體會和感悟竹的象征意義及鄭燮的人品。
2、初步學習并嘗試進行書畫欣賞的方法,感受中國書畫及詩歌語言的魅力。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并嘗試進行書畫欣賞的方法,感受中國書畫及詩歌語言的魅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法,了解作者;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8單元《歲寒三友》,他們是(松竹梅)【PPT】昨天我們走近梅,欣賞了王冕的《墨梅圖》和題詩,還歸納出了欣賞詩畫的方法,誰來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方法呢?【指名說,師貼方法】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運用這些方法走進竹的世界【PPT出示墨竹圖】,這幅畫距今200多年,至今還收藏在徐悲鴻紀念館里,這幅圖的作者是?【板書:】對于鄭燮,你了解多少?【學生展示收集資料】【PPT第一自然段】,這段話是否有些熟悉,那就是書上【畫欣賞第一自然段】,對,我們欣賞詩畫,就是要從了解作者入手【手勢指】。自己再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3、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畫竹50多年,光墨竹圖有幾十幅,為何只有這幅圖被收藏?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之后,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讓我們一道去感受——鄭板橋在《墨竹圖題詩》中要表達的詩情畫意【板書:詩情畫意】
二、讀通讀順,了解大意;
4、【師配樂范讀】剛才老師在朗讀的時候,有孩子已經(jīng)情不自禁地跟著讀,想展示自己的朗讀了。自己練一練,將詩句讀順,讀正確,并且讀出一定節(jié)奏!緦W生自讀】,那大家就像他那樣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齊讀】。
5、同學們讀得很有不錯,讓我們深入到詩句的字里行間去理解?請孩子們拿出手中預習資料,同桌之間合作解決不理解的詞語或詩句!旧杂烧f】,我早就聽說六二班里有幾位專家級小老師,現(xiàn)在我就請一位小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他對這首古詩的理解,【指名講重點詞語】,同學們?nèi)绻惺裁匆蓡,可以請小老師幫助解答!局该l(fā)言】
三、結(jié)合背景,品讀古詩,理解詩情;
6、聽了小老師的講解,我覺得非常精彩,我還有些疑問,想請教大家,在這夜深人靜的深夜,鄭板橋卻還不能入睡,他在想什么?【預設學生回答:】從哪句詩里可以體會到的?【PPT出示:疑是民間疾苦聲】
7、為什么鄭燮聽到這蕭蕭竹聲就能聯(lián)想到民間的疾苦呢?【指名說】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請你來讀一讀這部分內(nèi)容【PPT出示背景資料】。
8、這樣悲慘的景象讓他思緒萬千,難以入睡,鄭燮聽到的哪里是蕭蕭竹聲,分明就是百姓的啼饑號寒之聲。這聲音深深敲打在鄭板橋心上,讓他夜不能寐,再讀一讀!君R讀前兩句詩】
9、面對此情此景,假如你是鄭燮,此刻你最想做什么事情?【指名3-4學生說】對,鄭燮和你們想得一樣,并且也這樣做了,因為他認為【PPT出示詩句“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請同學們結(jié)合詩畫欣賞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再細細品讀這兩句詩,用一兩個關鍵的詞語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詩旁邊,并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10、是啊,百姓的苦就是鄭燮的苦,百姓的愁就是鄭燮的愁,作為百姓的父母官,他絕不能坐視不管。讓我們深情地讀讀這兩句詩,讀出他的情系百姓,愛民如子的情懷!君R讀】
四、觀賞古畫,賞析畫意,認識人品;
11、這首詩傾注了鄭板橋?qū)Π傩盏臐鉂馇橐,那畫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PPT出示墨竹圖】你發(fā)現(xiàn)墨竹圖上的竹子有什么特點?【指名說】這樣纖細的竹子,是否有弱不禁風的感覺?那給你什么感受【指名說】書上是怎么說的?自己讀一讀勾畫出鄭板橋畫中竹的特點。【指名匯報】【PPT出示多幅墨竹圖】。
12、這就是板橋筆下的竹,高標挺立,特立獨行,風來了,不彎腰,雨來了,不低頭,這不正是鄭燮的人生寫照嗎?這種表現(xiàn)手法寫法就叫【“借竹喻人”】那真可謂是“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正如我們以前學過的鄭燮的'另一首詩《竹石》【引背】。
13、是啊,詩如其人,畫入其人,從鄭板橋的詩畫中,感受到他的詩品、畫品和高尚的人品,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墨竹圖題詩》,齊讀這首詩!君R讀全詩】
五、提煉學法,詠竹抒情。
14、今天我們通過了解作者,觀察畫面,理解詩意,運用資料,特別是參考歷史背景的方法來欣賞詩畫,回顧《墨梅圖題詩》和今天學習的《墨竹圖題詩》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共同之處呢?【生自由回答】那又有什么不同呢?【生自由回答】同學們真聰明,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運用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欣賞詩畫,誰知道?【板書貼出:對比賞析】,通過對比欣賞,讓我們更能走入詩畫的意境,更能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相信我們以后在欣賞詩畫時,一定會有法可循,獲益良多。
15、竹子是氣節(jié)的象征,古今許多文人墨客都對竹鐘愛有加,他們畫竹,贊竹。竹與蘇小孩子們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我們吟竹詩,賞竹畫,做竹藝,現(xiàn)在同學就給大家吟誦幾首竹詩吧!九錁贰
16、請你寫下兩三句話贊美一下你心中的竹子吧。
六、總結(jié)
17、“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蘇小的筍芽娃娃從小要與詩書結(jié)緣,多讀好詩,讓詩書伴我們行天下。
板書設計:
詩情
墨竹圖題詩
。ㄇ澹┼嵺
。ń柚裼魅耍 ‘嬕
《墨竹圖題詩》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的胸懷和氣概。
4.創(chuàng)新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詩云“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v觀歷代文壇,詩書畫三絕的名家,層出不窮。而圖題詩則是詩壇畫苑中一朵絢麗的花朵。今天,就讓我們一道去感受——鄭板橋在《墨竹圖題詩》中要表達的詩情畫意。
二、自主學習:
1、字:
衙(yá)齋(zhāi)燮(xiè)號(háo)寒放賑(zhèn)救濟(jì)遂(suì)
2.解詞:
勞頓:勞累。
思緒:思想的頭緒;思路。
救濟:用金錢或物資幫助災區(qū)或生活上有困難的人。
賑災:賑濟災民。
巋然不動:高大獨立的樣子。
3、交流材料:
、俳榻B作者: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弊龉偾昂,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趫D題詩(找擅長繪畫的學生介紹)
③墨竹:單用墨畫的竹子。
3.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引導學生閱讀“詩畫賞析”第二段。
(明確:鄭板橋這首詩的背景、原因和被罷官的結(jié)局,說明他是一個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詩意:這首詩以“竹”為依托之物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詩畫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四、合作探究:
1.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愛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本詩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第1句是實寫、第2句是虛寫,第1句是第2句發(fā)揮聯(lián)想的基礎。)
3.如何理解“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句?(明確:似是寫竹,實則寫人。寫詩人對百姓的仁愛之心,體恤之情,令人嘆為觀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穎奇物,把一個錚錚鐵骨的文人寫得極入情理,表現(xiàn)了他的高標挺立、特立獨行、充滿愛民之氣節(jié)。)
五、回顧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
六、拓展訓練:
1、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竹的詩句,繪畫作品。
2、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贊美竹。
教后記:
板書設計:
竹 人
干: 細中有強 特立獨行
葉: 青翠欲滴 愛民如子
傲然樹立
閱讀鏈接:
揚州八怪:“揚州八怪”包括鄭燮、羅聘、李方膺、高翔、金農(nóng)、李鯇、汪士慎八位畫家。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shù)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鯇、李方膺等先后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試畫,后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印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東巡時,封聯(lián)燮為“書畫史”。
“揚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成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揚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
《墨竹圖題詩》教案4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難點: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愛之情。
二、跟老師一起學
1、注意這些字的讀音:
衙(yá) 齋(zhāi) 燮(xiè) 號(háo)寒
放賑(zhèn) 救濟(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這些詞語的含義:
勞頓:勞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著覺。寐:睡覺。
思緒:思想的頭緒;思路。
救濟:用金錢或物資幫助災區(qū)或生活上有困難的人。
賑災:救濟災民。
巋然不動:屹立著、不動搖。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三、理解古詩大意:
1、作者簡介:
介紹作者: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弊龉偾昂,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2、題目意思:墨竹:單用墨畫的竹子。墨竹圖題詩就是單用墨畫竹子的圖畫上面的詩。
3、本詩含義:
我們這些小小的州縣官吏,衙門臥室外竹子的一枝一葉,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而實際的含義是:我們雖然只是小小的州縣官吏,但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們的感情。充分體現(xiàn)了鄭板橋?qū)Π傩占部嗟年P心。
感知詩意:這首詩以“竹”為依托之物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詩畫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這首詩是鄭板橋在乾隆十一、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
第一句“衙齋臥聽瀟瀟竹”,寫的是作者在衙署書房里躺臥休息,這時聽到窗外陣陣清風吹動著竹子,瀟瀟叢竹,聲音嗚咽,給人一種十分悲涼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間疾苦聲”,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聲音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風竹之聲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饑寒交迫中掙扎的老百姓的嗚咽之聲,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懷。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既是寫自己,又是寫包括,可見為民解憂的'應該是所有的“父母官”,這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nèi)涵。
第四句“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詩既照應了風竹畫和詩題,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點點滴滴都與“父母官”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呀!鄭板橋的這首題畫詩,由風吹竹搖之聲而聯(lián)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的關注和同情,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吏,對勞動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確實是十分可貴的。
4、1句與2句之間的關系:
第1句是實寫,作者聽到了竹子瀟瀟作響。第2句是虛寫,是作者自己的聯(lián)想。第1句的實是第2句發(fā)揮聯(lián)想的基礎。有這樣的聲音才有了作者這樣的聯(lián)想。這樣的聲音可能誰都能聽見,可是也只有那些關心百姓疾苦的人才會有這樣的聯(lián)想。這是又一次對中心的強化。
【《墨竹圖題詩》教案】相關文章:
蒼松怪石圖題詩教案12-22
折線統(tǒng)計圖教案11-22
小學扇形統(tǒng)計圖教案07-22
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教案01-24
折線統(tǒng)計圖教案模板12-07
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教案03-21
幼兒園教案:有趣的線路圖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