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十二章教案優(yōu)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教案優(yōu)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教案優(yōu)秀1
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引導(dǎo)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guān)章節(jié)
5、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難點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方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
點撥法、討論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經(jīng)典回放:
看課本第1—3頁原文和文意
二、簡介《論語》。
三、教師有感情、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范讀。
要求:
1、學生看教材認真傾聽,標記出生字、新詞、難點。
2、結(jié)合注釋初步感知誦讀內(nèi)容。
3、體會教師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律。
四、結(jié)合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jié)。
五、學生練讀
1、學生認真跟讀。
2、學生自讀。
。1)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dǎo),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dǎo)。
。2)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練習加以糾正。
。3)同桌合作讀,一人一句。
3、小組交流。
4、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
5、師生共同放聲齊讀。
六、溫馨點擊:第3頁
七、活動廣角:第4頁
八、成長階梯:第4頁
九、課外延伸:
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
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
3、課外搜集資料,先講給父母聽,到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學生們早對論語有所熟悉,所以學起來挺輕松的,說的又是與學生的學習、做人很緊密的事,所以,學生們學得很高漲。
論語教案優(yōu)秀2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
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
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ㄒ唬、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dǎo)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guān)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2、關(guān)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shù)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ǎ┪嵘。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ㄈ┳詫W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lǐng)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yīng)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桑梢;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dǎo)。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論語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文言文必須讀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論述。
3.初步熟悉幾個文言虛詞。
教學重點:
1.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弄清實詞的含義。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是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開始,怎樣學習是關(guān)鍵,著力抓把誦讀,使學生當堂成誦,疏通文義后,讓學生在課上背誦。(全班齊背,再個別同學分行背誦)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讀、背誦,所以大家要多讀,讀熟才能背。
正音:
慍(yùn),罔(wǎng),殆(dài),謂(wèi),哉(zāi),誨(huì),焉(yān),亦(yì),識(zhì)
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發(fā)音。
大家讀過課文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為什么叫“子”呢?(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再傳弟子所記,用“子”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論語》和孔子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有孔子的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wù)摗K茄芯靠鬃铀枷氲闹饕罁?jù),南宋·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東南)。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曾擔任過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罷官,周游列國,終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釉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勞動人民,政治上維護貴族統(tǒng)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學生再讀課文,老師領(lǐng)讀全文。
誦讀前四章,教學步驟如下:
①齊讀1~2遍
、陧炞x并劃分停頓
、凼柰ㄎ牧x
④自由練習誦讀(抽查個別學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學而時習之”
“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這些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實習(或溫習)[③]
〈譯〉學習了知識按時去實習它,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知”了解。
“慍”怨恨!熬印敝傅赖律嫌行摒B(yǎng)的人。
〈譯〉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這三句話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問”,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
2.“溫故而知新”
“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
〈譯〉復(fù)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3.“學而不思則罔”章
“罔”指迷惑而無所得!按本衿>攵鵁o所得。
〈譯〉只讀書而不動腦筋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憊。
孔子在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貢”章
這章形式與其它各章不同,是學生提問,老師作答。
“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孔圉(yǔ)!爸u號”:在封建時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據(jù)他生平的功業(yè)給他一個名字叫“……”,孔圉的謚號是“文”。
“謂”叫做,稱為。“敏”聰敏。“恥”以……為恥(意動)。
“是以”因此。
〈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
借回答子貢的問話,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圩鳂I(yè)]背誦全文六章,前四章會默會譯。
第二課時
復(fù)習檢查前四章的內(nèi)容。
5.“默而識之”章
“識”記!爸睂W習所得。“厭”滿足、厭倦。
“誨”教導(dǎo)。(“厭”同“饜”滿足)“何有于我哉”
〈譯〉口里不說而心里記住它,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dǎo)學生而又知厭倦,哪一樣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擇”選擇!吧啤焙玫牡胤!案摹备恼
〈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yīng)當選擇他們的好地方學習,對他們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這方面問題),就應(yīng)該注意改正。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有老師。
背誦課文
。劬毩暎菀弧
。ㄒ螅喊颜n文間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寫字義,兩行翻譯。
論語教案優(yōu)秀4
【教學目標】
圍繞“樂”,解讀孔子的快樂之道,從中獲得些許人生的感悟、心靈的快樂體驗。
【教學設(shè)計】
一、導(dǎo)入
1、“朋友”
2、我們?nèi)惾硕际恰芭笥选?/p>
3、熱情洋溢地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這句出自《論語》(第一則)
二、由“樂”引出的讀音解困
1、“樂”字,讀音有疑問
明確:多音字,解釋為“快樂”,讀“1e”
2、再次齊讀這一句
3、自由朗讀《論語十則》再看看還有哪些字,在讀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確: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槑О岩痪涞囊馑级祭斫饬恕
。ńY(jié)合意思能更好地確定讀音,確定了讀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齊讀全文(注意:已經(jīng)疏通的讀音)
三、孔子的快樂之道一:向一切人學習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ㄊ裁礃拥模┡笥眩縼恚ǜ墒裁矗?
明確: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交流學習心得和經(jīng)驗……
2、背景:《史記》中說,孔子辭官以后,專力講學,“弟子彌多,至遠方來”。
明確:既然來的都是跟他學習的`人,可見學問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樂的?
3、引導(dǎo)誦讀:第七則(第六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①釋義這句話(注意:三、必、擇其善者、從、改)意思
、趹(yīng)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個別讀)
明確:肯定的語氣(必、從、改)重音
、埤R背這一則、個別背
④小結(jié)板書:孔子之所以“快樂”,因為可以“向一切人學習”。
四、孔子的快樂之道二:坦然面對無知
1、因此,孔子擁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賢(賢能賢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個,讓我們看看孔子是怎樣將“快樂”傳遞給他的學生的。
3、齊讀第五則。
4、這里你讀到“快樂”了嗎?這則說什么?
明確:學生很可能是沒有讀到的,沒關(guān)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樣的語氣?(讀一讀)
明確:學生自由想讀。生氣、溫柔、嚴肅……
6、為什么孔子這么強調(diào)分清“知與不知”?
明確:不知道裝作知道會讓人很煩惱(庸人自擾)
7、你有過這種“不懂裝懂”的經(jīng)歷或者見過“不懂裝懂”的人嗎?當時有怎樣的感受?(聯(lián)系自己談?wù)劊?/p>
明確:讓學生體驗到孔子看似責備的話語,事實上是將一種生活態(tài)度與“快樂”情感帶給子路。
8、齊背這一則,個別背
9、小結(jié)板書:孔子告訴弟子要正確對待知與不知,學會“坦然面對無知”(如果你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樂)。
五、孔子的快樂之道三:學會寬恕他人
1、然而,我們知道人生難免會有不如意和令人氣憤的時候,比如:下面出現(xiàn)的幾個場景:
、賵鼍耙:語文課上,我和同桌輕聲討論書中一個生字的讀音,老師發(fā)現(xiàn)了,當眾點了我的名字,此時我心想:。
、趫鼍岸:下課期間,我的同桌小明垂頭喪氣地從老師辦公室回來,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臉上,然后惡狠狠地丟下一句:“我今天偷帶漫畫書到學校的事,你告訴老師的吧!”“誰說是我干的!”我沖他大喊,他卻當做沒聽見,不予理睬,這時候我。
2、面對這些我們可能無力改變的事實,一味地生氣好嗎?我們來齊讀第十則,看看孔子是怎樣看待類似的問題的?
①先解釋意思:關(guān)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跒槭裁匆獙捤e人的錯誤?(結(jié)合第一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蹖W會“寬恕”,你能獲得什么?
明確:快樂
3、重新回歸場景聯(lián)想,這時你的言行會有變化嗎?
4、齊背第十則,個別背
5、小結(jié)板書:學會放下包袱,“學會寬恕別人”,該放下時且放下,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六、總結(jié)送贈言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值得高興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煩,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學會“快樂”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論語》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真諦!
今天我們學習了僅僅才三句《論語》,卻已經(jīng)有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見《論語》是一部蘊含孔子大智慧的好書,我們一定還能在閱讀其他幾則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齊聲讀全文,然后給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學選取一句你覺得最適合或者最能表達你期望的《論語》篇目作為贈言送給他們。
明確:學生背送的句子,談?wù)劺碛伞?/p>
論語教案優(yōu)秀5
教學簡說: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人!闭l有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讓司馬遷這樣的大歷史學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論語》而治天下!雖曰夸張,然實則確也!《論語》作為中華古典文獻巨著之一,蘊含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其中所體現(xiàn)的?鬃铀枷雽χ袊鴤鹘y(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響深遠!墩撜Z》作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在歷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讀典籍。全書二十篇,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義。今天,我們重讀《論語》(亦或初讀),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義,將經(jīng)典古籍化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華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
《論語》里有許多句子發(fā)展成為成語、名言、警句,其數(shù)量之多,流傳之廣,在中國的典籍中可謂獨占鰲頭!所選十則,各有所側(cè)重,或談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或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讀這些,要謹記三要:其一,激發(fā)文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其二,注重生成發(fā)散,完善知識積累;其三,創(chuàng)造“反芻”條件,沉淀鍛塑人格。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wù):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yù)設(shè)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guān)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yù)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chǔ),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xiàn),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xiàn)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dǎo)讀質(zhì)疑
任務(wù):依話題為導(dǎo)向,結(jié)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yōu)化,依此激趣導(dǎo)課
活動:話題預(yù)設(shè)“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jīng)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jù)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jié)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zhì)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yù)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dǎo)。
說明:
關(guān)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jù)資料生疑、質(zhì)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wù):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nèi)涵
活動:
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fù)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yù)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chǎn)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dǎo)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jié)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wù):沉浸文言經(jīng)典體驗感悟?qū)嵺`
活動:
1、誦讀感受,體驗經(jīng)典
2、交流感悟,結(jié)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yù)估:關(guān)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nèi)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guān)注學生的知識構(gòu)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jù)《〈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guān)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guān)注著學生。
【論語教案優(yōu)秀】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十二章教案優(yōu)秀12-16
《論語》教案02-10
《論語》的教案02-10
《論語》教案15篇03-12
《論語》的教案14篇02-11
論語十二章教案02-27
七年級《論語》教案09-07
《論語》說課稿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