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7篇(精)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xiàn),開展拓展性活動。
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
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jié)論或新發(fā)現(xiàn)。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
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zhì)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
進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重點難點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解釋,如:地球上的隕石坑等)
二、探索和調(diào)查
1、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fā)展之意《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2、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xiàn)象。
瓶中的草為什么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3、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4、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總結(jié):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nèi)容的拓展。
6、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并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7、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三、回顧和解釋
你還能對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哪些現(xiàn)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當堂檢測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學習觀察金魚吃食等活動,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金魚吃食的樣子。
2. 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并學習短句“這邊吃吃,那邊吃吃”“上面吃吃,下面吃吃”。
3. 初步知道金魚愛吃魚蟲,但是要少量喂食。
活動準備:
1. 魚蟲干若干份,放在小盤中備用。
2. 教學桌上擺放一缸魚。
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2. 教師示范喂金魚吃魚蟲。
(1) 你們知道小金魚愛吃什么嗎?
。2) 小金魚,你喜歡吃什么呢?(教師以小金魚的口吻告知幼兒,我們最愛吃小魚蟲。)
(3)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魚蟲干,示范喂小金魚,并引導幼兒嘗試學習如何取少量的魚蟲喂金魚。(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幾粒魚蟲干。)
(4) 將魚蟲干放入魚缸后與幼兒共同仔細觀察小金魚吃食。
3. 幼兒自由喂食,觀察魚吃食的動作。
。1)教師:小金魚吃魚蟲真可愛,你們也來喂一喂,看一看。
。2)將魚蟲分發(fā)到幼兒桌上,指導幼兒少量喂食。
4.幼兒喂小金魚,教師巡回指導這距離仔細觀察金魚的活動。
5.交流、表達自己的觀察。
6.教師以小金魚的.口吻反饋幼兒的喂食活動,激發(fā)幼兒進一步觀察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第四單元第1課。
教學目標:
1、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
3、培養(yǎng)敢于、善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
實驗器材:
食鹽、燒杯、筷子、熱水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積極的驗證。老師這還有更難的呢!敢接受挑戰(zhàn)嗎?(敢)好,讓我們走進第一關(guān),智力猜猜猜,(閃閃紅星,小紅軍帶鹽的故事)請大家開動腦筋猜猜看,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的?(板書課題)
。ㄓ蒙鷦拥墓适,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故事情節(jié)造成的懸念,引起學生大膽的猜想,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學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請大家分組討論,選出我們的最佳方案(學生選擇,并簡單的說出理由)
……
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鹽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對不對呢?想不想通過實驗來驗證?(想)那么,要做這個實驗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請各組組長來材料超市選擇你們需要的材料。
2、實驗揭秘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jié)果?
……
對,鹽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鹽這樣消失在水中的現(xiàn)象叫溶解。(板書)同學們,你們太棒了,老師宣布,第一關(guān)成功!讓我們走進第二關(guān):比比誰最快!
3、探究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
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中,但當時處境一定非常危急,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怎樣能幫小紅軍將鹽盡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
想法非常好,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過實驗來驗證,現(xiàn)在請個小組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設計好了自己的實驗,老師很佩服你們!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實驗用品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簡單的語言填寫實驗報告單。
好,現(xiàn)在實驗開始。
匯報交流。
誰能根據(jù)以上小組的匯報,對加快食鹽溶解的條件總結(jié)一下?
生總結(jié)匯報。
剛才大家參與得非常積極,實驗做得很認真,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真是太棒了,老師興奮得告訴大家:第二關(guān)闖關(guān)成功!下面讓我們走進第三關(guān),看誰想得多!
4、聯(lián)系實際學科學
其實,溶解在我們生活中用途特別廣,現(xiàn)在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樣加快溶解?
……
第三關(guān)闖關(guān)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來,我們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心細,而且聰明。故事中的小紅軍也很聰明,他把鹽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帶上山。那么,鹽該怎樣取出來呢?想知道嗎?請大家課下先進行猜想,試著探究,并記錄下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
反思: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伙伴,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quán),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這樣學生才會有一種我就是科學家的感覺,科學活動才是愉悅的。
4.2.1 水落“鹽”出
教學內(nèi)容:
第四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yǎng)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fā)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由上節(jié)的故事引入,回顧問題:“小紅軍是怎樣把掩藏起來的?誰能再說一下?”找個學生重述一遍。復習“溶解”的概念。
提出問題:“小紅軍把鹽藏到水中帶到了山上,可紅軍怎樣把鹽從水中取出來呢?”,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板書課題《水落“鹽”出》。
二、集體探究。
1、教師提問:我們怎樣讓鹽再變回來,怎樣變比較快?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與假設。建議搞一次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能讓鹽盡快地“變”出來。
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會有一些學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發(fā)的方法析出食鹽。
2、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1)學生假設影響水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組交流。
(2)制定實驗方案。
。3)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4)交流匯報實驗結(jié)論,師生共同評議糾正。
。ㄋ舭l(fā)的快慢與下列三個因素有關(guān):水的表面積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氣的流動,水的溫度。)
4.2.1 水落“鹽”出
教學內(nèi)容:
第四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知道水的沸點與冰點。
3、培養(yǎng)敢于猜想、尊重證據(jù)、樂于合作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提出猜想與假設。
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過程。
教學準備:
水盆、玻璃片、三腳架、蒸發(fā)皿、酒精燈、水、鹽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問題:“水到哪里去了?
2、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探討和閱讀,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知識。接著就引導他們圍繞新的問題:“水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進行猜想。
3、實驗驗證。
學生分組實驗:(1)研究水變成水蒸氣。(2)研究冰變成水。(3)水蒸氣變成水。
①水蒸氣固化成霜的實驗,是通過在冰水中加鹽,令冰強行融化,從而杯內(nèi)溫度低于0℃,空氣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時就會凝結(jié)成霜。這個實驗能夠比較清楚地觀察到水結(jié)冰的過程,實驗時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溫度計進行觀察。用金屬杯做這個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實驗時要提醒學生不能對著杯子呼吸,否則他們呼出的熱氣會使這個實驗失敗。
、诒刍伤膶嶒灡容^簡單,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燈等器材,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水的物態(tài)變化和杯內(nèi)水溫的變化。重點觀察冰水共存時的溫度和水沸騰時的溫度和現(xiàn)象,并記錄下來。由于當時的實際氣壓可能不會正好是一個大氣壓,再由于水的純度和溫度計的精度及讀數(shù)的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測得的沸點會比100℃低。屆時可向?qū)W生說明。
③水變成水蒸汽的實驗在前面水中“取”鹽活動中已經(jīng)做過了,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或安排。如把這個實驗與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結(jié)合起來,則更有利于解釋問題。如教材43頁“水和水蒸氣”實驗圖所示,同時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兩個過程:一是酒精燈加熱使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汽遇到裝冰的勺子又變成水。這個實驗證明了水變成水蒸氣的條件是遇熱,而水蒸氣變成水的條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qū)W生指明的是,水加熱后在水上方出現(xiàn)了“白氣”,有很多學生以為那就是水蒸氣,要讓他們知道這實際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的小水珠,這實際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霧。
三、總結(jié)與交流
討論水的蒸發(fā)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通過各組匯報與交流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與結(jié)論,總結(jié)出水的蒸發(fā)快慢(鹽析出的快慢)與什么條件有關(guān)。
討論水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的條件,總結(jié)出水蒸氣、水和冰兩兩之間發(fā)生變化的條件。比較蒸發(fā)與沸騰的異同點。
四、拓展活動
討論生活中蒸發(fā)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時間長了怎么少了?怎樣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上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從室外到室內(nèi),眼鏡片上發(fā)生的現(xiàn)象。
4.3 沉與浮
教學內(nèi)容:
第四單元第3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應備條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可以通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
材料準備:
老師用:大玻璃缸、白菜、蘿卜等常見的生活物品。
學生用:玻璃缸、木塊、塑料塊、鐵塊、石子、雞蛋、鹽、橡皮泥、鉤碼、測力計等。
教學過程:
。ń虒W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并以此作為阿基米德小組的獲得要求。)
一、認識各種材料(木塊、石頭、雞蛋、泡沫塑料、蘿卜、橡皮塊、回形針、牙簽、蠟燭)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幫小紅軍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我們把鹽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撕芏嗟牟牧稀?/p>
二、猜想實驗,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這些材料也會像鹽一樣溶解在水中嗎?
師:我們猜測一下哪些會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據(jù)是什么
師:讓我們動手也試一試吧!
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剛才的猜想正確嗎?
大家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者問題嗎?
學生匯報。
師:“為什么有些物體浮在水面,而有些物體則沉在水底?”誰能說出自己的猜想。
學生猜測。
這個問題曾經(jīng)吸引許多科學家進行研究,大科學家阿基米德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中有所發(fā)現(xiàn)的小組,我們給命名為阿基米德小組。(指阿基米德小組獎章)
三、感知浮力
師:剛才同學們猜想水對浮在水面的物體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試一試,是真的嗎?
學生親身體驗。
師:說說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對它的托力呢?
學生猜想。(不止一種)
師: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據(jù)嗎?根據(jù)是什么?怎樣為“我們的猜想”找到證據(jù)呢?
學生設計實驗。
動手實驗。
匯報交流。
師:像這樣浸在水里的物體,會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托力,這種力叫浮力。
四、誰主沉浮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xiàn)真是太棒了,真像一個小阿基米德,那老師這還有一個問題:“怎樣使雞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誰愿意接受挑戰(zhàn)?
動手動腦,大膽猜想和實驗。
師:你們是怎么做的?解決問題了嗎?
學生匯報交流。
師:大家的表現(xiàn)太精彩了,下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游戲比賽。
游戲。(看誰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動
在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利用浮力的。
六、課堂小結(jié)
我們看看是哪個小組獲得了“阿基米德小組”的稱號?有請阿基米德小組的同學上臺,我們來給他們合影留念。ń處熃o上臺同學拍照)
其實這節(jié)課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學家一樣的嚴謹有序,相信我們班以后會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科學家的。
把實驗的材料整理好,準備下課。下課!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材簡析:
本課有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會變味的米飯,米飯、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蹤跡,制作神秘的信件”。
會變味的米飯,平常吃飯的時候感覺不到甜味,只有細細品嘗才會感覺到米飯產(chǎn)生了甜味,用這樣日常生活中經(jīng)歷卻不大注意到的活動,導入這一課的內(nèi)容。
米飯、淀粉和碘酒,讓學生利用感官對淀粉進行觀察,在淀粉上滴上碘酒進行實驗,對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教科書進行了明確的告知。
淀粉的蹤跡,利用淀粉與碘酒的顏色變化,可以來檢驗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的信件,是一個有趣的活動,是尋找淀粉的蹤跡活動的延續(xù)。
二、教學背景:
學生對米飯?zhí)煜ち,對米飯的味道了如指掌;蛟S有一部分學生還有這樣的經(jīng)驗,咀嚼米飯的時間長了,口腔內(nèi)的米飯會出現(xiàn)甜味,這是怎么回事?本課就從這個現(xiàn)象開始,引導學生探索與米飯、淀粉有關(guān)的化學變化。
米飯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會產(chǎn)生色合,在這里,我們并不要求學生去掌握反應機理,而是觀察米飯、淀粉與碘酒反應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認識到這種顏色變化是化學變化的一種形式。利用碘酒與淀粉的特性反應,可以鑒別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學階段,對物質(zhì)化學反應的認識,一般都停留在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機理。同時,一般學生對化學變化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都是很感興趣的,這有助于他們進行有限度的科學探索。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ㄒ唬┛茖W概念:
1.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fā)生化學變化。
2.淀粉與碘酒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zhì)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學詞匯:化學反應 新的物質(zhì)
。ǘ┻^程與方法:
1.用細心體驗、分析推理、實驗驗證的方法獲得結(jié)論。
2.通過實驗檢驗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學方法:體驗 推理 驗證
。ㄈ┣楦 態(tài)度 價值觀:
1. 培養(yǎng)探索新事物的興趣。
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探索興趣
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米飯和淀粉與碘酒發(fā)生了反應。
難點:分析米飯和淀粉與碘酒反應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
教學準備 教 具學 具說明與提醒
米飯、碘酒、相關(guān)米飯、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簽以及面包、饅頭、餅干、黃瓜、白菜、蔥、馬鈴薯、面粉、白糖、食鹽等幾種常見的食物另外準備一些水,清洗滴管用。
教 學 流 程
活 動 過 程
基 礎 設 計個 性 設 計
一、導入:
。1)今天我為大家?guī)砹撕贸缘臇|西,誰來嘗嘗看?不過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嘗過之后,要告訴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蒙上學生眼睛,讓他仔細嘗吃的食物)適時提問,引導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點。(軟軟的,有點香,有點甜,是米飯。)
米飯我們天天都吃,有沒有感覺到它吃起來有點甜?平時大口吃的時候沒有感覺,而當我們細細品嘗時,卻發(fā)現(xiàn)米飯會變甜,米飯為什么會變甜呢?
(2)學生討論
。3)我為大家揭開真正的原因,取出一張沒有字的`紙條,把碘酒溶液迅速噴射在紙上,紙上寫著 淀粉, 原來米飯中有一種叫淀粉的東西,在我們的咀嚼過程中它與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發(fā)生了變化,從而變得有甜味了。那淀粉是什么樣的呢?
二、觀察淀粉
觀察前,我們先用碘酒消毒,用棉簽在手上涂下。
小組活動:觀察淀粉
。1)觀察方法:①看(顏色)、摸(光滑程度)、聞(氣味)
。2)觀察并記錄表格:
。3)交流匯報:
淀粉特征:看起來是白色粉末狀、摸上去較光滑、無明顯氣味。
同學們的手上有沒有什么變化,這是為什么呢?在這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化學
變化或物理變化)
手上變顏色了,生成了新的藍色物質(zhì),是化學變化。
原來,淀粉遇到碘酒會生成藍色物質(zhì)。
三、米飯與淀粉
我們知道米飯中含有淀粉,那么如果它遇到碘酒,會不會也生成藍色的物質(zhì)呢?
實驗:滴一滴碘酒在米飯上,觀察現(xiàn)象(學生實驗)
交流:米飯遇碘酒也變成了藍色。
通過這樣的實驗,大家有沒有受到什么啟發(fā)?(視情況提示:如果某種物質(zhì)遇到碘酒變成藍色,那說明這種物質(zhì)有什么特點?)
我們可以利用淀粉遇碘酒變藍的特性來檢驗物質(zhì)是否含有淀粉。
四、尋找淀粉的蹤跡
生活中,有哪些物質(zhì)含有淀粉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今天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請同學們好好地判斷一下,哪些物質(zhì)是含有淀粉的,哪些物質(zhì)是不含淀粉的?怎么判斷,會嗎?
請一位同學簡單敘述一下實驗方法。(滴一滴碘酒在要檢驗的物體上,如果物體變藍,則說明該物體含有淀粉,如果該物體沒有變藍,則說明該物體不含淀粉。)
實驗:判斷黃瓜、白菜、蔥、馬鈴薯、面粉、白糖、食鹽、餅干中哪些含有淀粉,哪些不含淀粉?(根據(jù)實際條件選擇物品)
交流討論:
含淀粉的是:馬鈴薯、餅干、面粉
不含淀粉的是:黃瓜、白菜、蔥、食鹽、白糖
五、總結(jié):
a.淀粉遇碘酒會變藍
b.淀粉遇碘變藍現(xiàn)象是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c.可利用淀粉遇碘變藍現(xiàn)象來判斷物質(zhì)是否含有淀粉
六、延伸、拓展
大家對于這些還有不理解的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就要考考大家了。一些地下工作者在傳遞情報為了防止機密泄露,往往會寫一些“無字”密信,(就像剛才的紙條)可以用什么辦法將內(nèi)容顯現(xiàn)出來?(滴加碘酒在白紙上)
課后可以自制一份“無字”密信,寄給我。
板書設計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米飯
淀粉 + 碘酒 → 藍紫色(化學變化)
……
課外活動收集含有淀粉食物的有關(guān)信息。
生成預見1.能夠描述米飯(淀粉)遇到碘酒的反應現(xiàn)象。
2.能夠區(qū)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份。
課堂評估1.能否正確描述米飯(淀粉)遇到碘酒的反應現(xiàn)象。
2.能否熟練區(qū)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份。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擺弄電動玩具,讓幼兒對電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樂意用短句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個電動玩具,內(nèi)有電池;另備電池若干。
活動流程:玩玩具——找電池——了解電池——延伸
重點提問:
電池寶寶藏在什么地方? 電池寶寶長得怎么樣 ?
游戲
一、 情況分析
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游戲,在“超市”游戲中幼兒已有了“收銀員”、“理貨員”的角色意識,并能和顧客進行簡單的對話。如:“歡迎光臨”、“再見”及介紹優(yōu)惠產(chǎn)品。這些表明D#錐的角色意識逐步加強,游戲中的主動性越發(fā)明顯? “娃娃家”是
小班
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能在游戲中得到表現(xiàn)。現(xiàn)階段常見幼兒自語“我去買菜”、“寶寶來洗澡”。但常出現(xiàn)“一窩蜂”現(xiàn)象,一個幼兒去買菜,一家子都跟著一起去;一個幼兒買飲料,一家子都去買;有時人人在燒菜,有時人人圍者娃娃轉(zhuǎn)…… 上周我和一幼兒都理了一個新發(fā)型,幼兒們圍著我們
議論
紛紛,有的還給“娃娃”剪頭發(fā)。幼兒對理發(fā)有了一定的興趣,我班的角色游戲又生成了一個新主題“理發(fā)店”。
二、 游戲目標:
1、 讓幼兒知道自己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會在游戲中做一些和角色相關(guān)的事。
2、 引發(fā)幼兒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
三、 游戲準備:
1、 材料提供 (1)、增加娃娃家及其他主題的`物品投放,如:娃娃家的電視機、遙控器等;理發(fā)店的剪刀、梳子、吹風機、剃刀及洗發(fā)水等。 (2)、觀察、捕捉幼兒游戲動向,根據(jù)幼兒游戲行為、發(fā)展和需要提供材料。
2、 知識準備 帶領幼兒參觀理發(fā)店,了解相關(guān)的人、事、物,并取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幼兒積累相關(guān)主題的語言、行為。以“做客”、“理發(fā)”等內(nèi)容展開討論,啟發(fā)幼兒分清不同角色、不同職責,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角色用語、角色行為。
四、 重點觀察
“娃娃家”、“理發(fā)店”中幼兒游戲情況。
科學教案 篇6
一、直接導入
提出問題出示兩枚鐵釘,(一枚有光澤,一枚生銹)。問:這兩枚釘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生活中在那里看到過鐵生銹的現(xiàn)象?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細致,生活中鐵生銹的現(xiàn)象很普遍。你想研究鐵生銹的什么問題?
師: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很多關(guān)于鐵生銹的問題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課題:鐵生銹了生答:一枚有光澤,一枚生了銹。
生答:它們的環(huán)境不同。
生答:廚房里的菜刀生銹了,自來水管道生銹,教室里的鐵架生銹了,院子里的鐵絲生銹了等。
學生提出問題,達成共識:
我想研究鐵為什么會生銹?
鐵生銹需要什么條件?
怎樣防止鐵生銹?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認識鐵生銹這種現(xiàn)象。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產(chǎn)生新的問題。
二、猜想假設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鐵生銹可能與什么有關(guān)?在組內(nèi)討論討論。
問: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師:這些只是你們的猜想,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
三、制定方案
師:設計什么樣的實驗?怎樣研究?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制定研究計劃。然后在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
要求:在一個小組匯報研究計劃時,其他小組對設計的實驗計劃進行分析、評價,提出改進的建議。
四、組裝實驗裝置
師:根據(jù)剛才各小組制定的研究計劃和改進建議,達成共識,請各小組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材料把你們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強調(diào):實驗中,可以采用相同的杯子或瓶子、相同的具有光澤的釘子,不同的.是杯子或瓶子里的物質(zhì),可以選擇空氣、水、醋、油、鹽水等,把釘子放入其中,觀察釘子的生銹情況,并做好觀察記錄。大約在一周后,咱們再進行交流。
五、展示交流
讓各小組展示組裝的對比實驗裝置,并說說是怎么組裝的。
六、探究怎樣防止鐵生銹、提出問題
。1)鐵生銹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2)怎樣防止鐵生銹?
七、課堂總結(jié)
師: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猜想。
生答:我們組認為鐵生銹與空氣有關(guān)。
生答:我們組認為鐵生銹可能與水有關(guān)。
生答:我們組認為鐵生銹可能與溫度有關(guān)。
生答:用實驗的方法來驗證。
學生分組制定研究計劃。
匯報交流研究計劃: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組裝實驗裝置,并出示實驗記錄表。
各小組組裝實驗裝置。師巡視指導小組展示組裝的對比實驗裝置。
小組討論,并匯報結(jié)果。
學生結(jié)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討論,并匯報結(jié)果。
生答:我知道了鐵生銹需要的條件:空氣、水、溫度、醋、鹽水等。
生答:根據(jù)鐵生銹的條件,我知道了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回顧過去“難忘的”科學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理解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過程:
本課重在反思,要引導學生回顧幾年來科學課學習的過程,選擇一個特別難忘的探究活動,加以分析,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
反思不能是枯燥、單調(diào)的說教,而應該采用靈活多樣、學生樂于參與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對前幾年科學學習的經(jīng)歷進行回顧。
教材上設計了角色扮演、制作卡片和交流活動,教師們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創(chuàng)新。
(1)角色扮演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時角色扮演的不是某個人物形象,而是探究活動的某一過程技能。
教師在準備好的7張卡片上寫上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探究過程技能“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jù)”“模型與解釋”“表達與交流”以及“探究過程”,同學們圍成一圈坐著,并隨機抽取卡片決定自己的角色。
抽到“探究過程”的同學作裁判,說一個同學們在三至六年級科學課中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活動主題,而抽到“觀察與提問”的同學則要說出在這個主題活動中,自己是怎樣經(jīng)歷觀察與提問的,有什么經(jīng)驗或教訓。其他角色依次類推。
(2)制作卡片
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最難忘、得意的探究過程(或其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并制作成卡片。在卡片上要寫明選中的原因。
教材提供了卡片的模板,教師也可自行設計。
。3)交流
將同學們制作的卡片貼在合適的地方,辦個“探究過程”展覽會,互相交流,共同提升探究能力。
參考詢問要點
“在以前的科學課學習中,我們對哪個活動印象最深?”“其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我做得最好?為什么?”
四、評價反思
隨堂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針對同學們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對技能方面的評價安排在教學活動后期,主要包括兩個內(nèi)容:
1.角色扮演游戲的參與程度。
2.卡片制作的真實程度、格式正確。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精選)科學教案08-14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