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優(yōu)選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兒歌,讀準"菜、奶、衣、鳥、噥"的發(fā)音。
2、運用看圖講述的方法,通過"連環(huán)式"地擺放圖片學習兒歌的內容。
3、體會兒歌詼諧、風趣的特點。
4、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jié)奏地完整學習兒歌。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小圖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雞、豆蟲各兩張。
2、將圖片以"連環(huán)"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兒歌中的物體、動物、人物。
1、教師用夸張的動作出示、擺放圖片。
2、教師用對話的方式引導幼兒一一認識圖片中的物體。(正確說出兒歌中的物體、動物、人物的名稱和他們相應的動作。)
3、讓幼兒準確地練習講述。
(二)教師通過"抽"、"擺"圖片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邊擺放、抽取相同內容的圖片,邊朗誦兒歌。
教師:今天這些好朋友在一起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來聽一聽。
2、教師強調操作教具的動作,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動作,自然地感知兒歌連環(huán)式的結構。
3、教師在幼兒有節(jié)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誦兒歌一遍。
(三)多種方式學習朗誦兒歌。
1、師幼之間開展接口朗誦。
2、幼幼間開展對口朗誦。
(四)鼓勵幼兒通過"給你給他朗誦"的方式再次朗誦兒歌。
教師自然地引導幼兒相互對同伴念兒歌。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請小朋友回去后給奶奶搬小板凳,把小板凳歪歪表演給奶奶聽。
活動反思:
實錄:
豐富的兒歌內容很受孩子們的喜歡,孩子們會認真去記憶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由于兒歌內容的特點明顯,我充分挖掘每一句的內在聯(lián)系,并使用小圖片方便幼兒記憶兒歌內容。一開始,我向孩子們介紹了一下"小板凳"是什么意思,再出示相關聯(lián)的系列圖片,先讓孩子們認識圖片的內容,再試圖讓他們自己找出連鎖關系,小圖片是移動的,說完上一句就馬上接下一句,教師的反復念誦讓幼兒很快發(fā)現了這個規(guī)律。接下來的教學是只要我說出來上句,小朋友就能立馬根據這一規(guī)律說出下一句說的主語是什么。在整首兒歌都完整的展示在孩子們面前時,幾乎所有孩子都能記住兒歌中的主要內容;顒訒r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導入。我說:今天又許多好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啦,看看有誰呢?然后出示圖片,第一張是一張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過這個問題,在問小朋友"這是什么時"小朋友就說這是"椅子"不會說"板凳"(在我們這個地方很少說"板凳"的),這次我問孩子們時,出乎我的意料,他們都說板凳,這讓我緊張的心放寬了許多(可能今年我班外地的'孩子比較多,他們那的方言稱"椅子"就是"板凳")介紹完小板凳后,依次出示了奶奶、小猴、公雞、豆蟲。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充分的調動了小朋友學習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我在出示最后一張圖片是誰時,我讓小朋友們一起數一二三請好朋友出來,這樣活動氣氛活躍的許多,最后孩子們共同朗誦時為了讓孩子提起興趣,我也以游戲為主,用接兒歌的游戲形式進行,我念兒歌的前面一句,孩子們念后面一句,一遍過后,又換花樣了,我又讓孩子們念前面一句,我念后面一句,當他們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我也不說出來,只是做一下那一句里人物的動作,他們也自然而然的猜出來了。這個環(huán)節(jié)都我注重了與小朋友的互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小朋友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小百科:板凳亦作“ 板櫈 ”。木板面、無靠背的坐具。多為狹長形。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課程分析
《不要再笑了,裘裘》是日本著名的女藝術家慶子?凱薩茲所作,這是一本非常幽默詼諧的繪本,是一個讓你微笑、讓你緊張,最后讓你噴飯的故事,短小的故事中包含著懸念和驚奇,在大家以為是個美好的大結局時又帶來反轉的故事。這本不僅可以讓幼兒通過觀察畫面以及故事情節(jié)感受媽媽對負鼠寶寶的愛,還讓幼兒明白快樂對于每個人非常重要,一個人在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獲得快樂,讓幼兒學會用微笑面對世界。
課程目標
1、會仔細觀察畫面,感受書中情節(jié)的變化,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2、能試著講述畫面內容,掌握詞語:聞、戳、晃。
3、通過閱讀,明白負鼠媽媽不想讓寶寶笑的原因及大熊想學會笑的原因,體驗閱讀的樂趣。
課程準備
1、經驗準備:玩過木頭人的游戲。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程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那我們今天一起來玩一個木頭人的游戲,會不會玩?(會)那請我們所有小朋友輕輕起立,到前面找一個位置為站好。我們一起來玩,山山山……我來看,現在我們所有小朋友都已近變成木頭人了,有的小朋友造型擺的很酷,這三個小朋友合作擺一個造型,真棒!變身。ㄊ謴堥_)
師:還想不想再來玩一玩?那第二次玩游戲我要增加難度嘍。保密,開始。第一招,我拍一拍,(中招了吧,請你到旁邊。)第二招,是用手指,撓一撓。(你的大門牙露出來了,中招了,請你到旁邊去)還有這么多人,我要用第三招,我要抱一抱這個小朋友,我看看有沒有中招,他真的是個木頭人,一點都沒動呢!好,變身!
師:請所有小朋友還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好,不要再笑嘍。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一本書,書名叫《不要再笑了,裘裘!》
師:猜猜哪個是裘裘?對了,這個是小負鼠裘裘,那你們看看他的動作是什么樣的?(笑)笑成這樣了(做動作)說明他的心里怎么樣?很開心,還有呢?興奮,很高興。
師:可是你們來看看裘裘媽媽的動作和表情是什么樣的?(一邊指,一邊說)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說明她的心里是怎么樣的?很擔心/開心嗎?
師:為什么裘裘這么開心,他的媽媽卻這么擔心,不開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
二、分段欣賞,理解內容。
。ㄒ唬┬蕾p故事前半部分
1、講故事第一頁至第二頁:
師:裘裘要學的最重要的本領是什么?(裝死)媽媽為什么教裘裘學裝死的本領?(因為裘裘只有學會了裝死,才能不被敵人吃掉)
小結:對了,負鼠媽媽真的很疼愛自己的寶寶。
2、講故事第三頁至第六頁
。1)提問:媽媽用的第一招是什么?媽媽假扮成一只饑餓的狐貍,用鼻子在裘裘身上聞來聞去,我們一起來學一學,F在我請一個小朋友假扮成饑餓的狐貍,去聞一聞這些小負鼠。
師:小負鼠們,剛才狐貍來聞你們的時候,你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看來裝死的本領真的還蠻難學的.。)裘裘又是什么樣的呢?
。2)觀察畫面提問:媽媽假扮成可惡的狼,她在干什么?戳來戳去。我們一起互相戳一戳,記住不能笑喲。這次裘裘又是怎么樣呢?(笑的手都舞個不停,又笑又叫的)
。3)情境表演,教師假扮成一只可怕的野貓,請幼兒做小負鼠。
觀察畫面提問:媽媽假扮成一只可怕的野貓,這次她是怎么做的?(媽媽用手把裘裘拎了起來,晃阿晃)
情境表演:啊嗚,我就是一只可怕的山貓,我要來晃晃你們這些小負鼠。
提問:小負鼠,剛才晃你的時候,你心里怎么想?(一定不能動)
小結:我們這些小負鼠真棒!都騙過了野貓。那裘裘是怎么樣的呢?(他笑著一翻身掉在了地上。)
提問:為什么每次裘裘都笑呢?(他覺得很好玩,一點都不害怕,是媽媽和他在游戲/對呀,因為那是最親愛的媽媽,裘裘知道媽媽是絕對不會傷害他的)媽媽對小負鼠說一只死了的負鼠是怎樣的?(不能動,不能笑,不能叫的)
師:裘裘的媽媽在教裘裘學本領,可是裘裘學會了嗎?看一看這幅圖上媽媽的動作和表情,這個時候,你們覺得她的心情是什么樣的?(不開心/難過/傷心/害怕,害怕自己的孩子遇到敵人的時候不能靠裝死的本領保護自己。)
。ǘ┬蕾p故事后半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師:于是媽媽決定帶裘裘出去練習,看看,是什么地方?
師:仔細看看還有誰來了?(小負鼠學的這個本領真的很重要,他的好朋友都來看了。)大熊準備做什么?猜猜看。(大熊是個很厲害的動物,他就是吃負鼠的,所以媽媽這次就是裝成一只大熊。)
師: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誰能把三張圖連起來說一說。
師:這個小朋友說的真好,把大熊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都說的很清楚,F在,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大熊先在裘裘的身上聞來聞去,再在裘裘的身上戳來戳去,最后把裘裘拎起來晃來晃去。
師:這一次裘裘是什么樣的呢?(一動也不動)為什么裘裘沒有笑呢?(因為他知道這次是真的危險到了,不是媽媽和他在練習)
師:看一看,這幅圖大熊是什么樣的動作?裘裘又是什么樣的動作?再來看一看這一幅圖,大熊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大熊會一會哭,一會笑呢?猜一猜。我們一起去書里找一找答案。
師:看到這,你們知道大熊為什么會一會哭,一會笑了吧。是誰教會了大熊笑的,大熊又教會了裘裘什么本領?
師:現在裘裘和媽媽依偎在一起,猜猜裘裘現在會問媽媽什么?媽媽會答應嗎?
師:看看剛才都笑的小動物為什么都不笑了,為什么?小動物們都在干什么?負鼠媽媽和裘裘是什么樣的表情?(奇怪/驚訝)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我們負鼠裝死的本領他們也學會了?
三、再次游戲,體驗樂趣。
師:今天小負鼠裘裘學會了一個什么樣的本領?請你們現在做小負鼠,我們也來玩一個裝死的游戲,好不好?我們還是用木頭人來玩裝死的游戲。
師: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像裘裘學會了裝死的本領,現在讓我們再去教室里玩一玩這個游戲吧~
課程反思
在進行這節(jié)活動時,我秉持著課程游戲化的精神,用幼兒最喜歡的木頭人游戲進行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知道做好一個真正的木頭人是不能笑,不能說話,不能動的,有機地將教學活動和游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接著,通過逐步欣賞繪本的內容,讓幼兒學會仔細觀察畫面,感受書中情節(jié)的變化,體驗故事的趣味性,同時能夠能試著講述畫面內容,掌握詞語:聞、戳、晃。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十分投入,跟隨著緊湊的環(huán)節(jié),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參與其中,較好地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此次活動,我發(fā)現了我的優(yōu)點有:
1、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為基礎,便于幼兒理解。
《指南》中指出:“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lián)系!痹诖舜位顒又,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吸引幼兒主動去理解故事內容,所以孩子們在觀看完幾幅連續(xù)的圖片時,能夠有完整地說出故事所發(fā)生的內容。
2、以清晰完整的流程為載體,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我的整個活動流程完整清晰,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情感,接著深入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詞語。孩子們能夠跟隨著我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地參與其中。
3、以多種形式的游戲為手段,讓幼兒身臨其境。
在前期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負鼠媽媽用了哪幾招來和小裘裘練習的時候,我通過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說一說、學一學等讓孩子充分學習“聞來聞去”、“戳來戳去”、“晃來晃去”這三個詞語,并通過幼兒與幼兒進行游戲、教師與幼兒進行游戲等表演形式,讓幼兒身臨其境,懂得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小負鼠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正和《指南》中“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這一教學手段相吻合。
在活動之后我進行及時地反思與詢問老教師的意見,發(fā)現了我還有以下幾點不足的地方:
1、表演故事還不夠生動有趣,未能渲染出緊張的氣氛。
在前期試教過程中,聽課老師對我的故事講述提出了要生動有趣,每個動物之間的對話要有明顯區(qū)別的要求,我也在一次一次練習中學習著,嘗試加入動作、改變講述地形式等等。但是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還是未能完全放開,故事講述地還不夠生動,沒有渲染出小負鼠面臨危險時的緊張氣氛,所以孩子們在初期表達自己的情感時還沒有真正地融入其中。
2、沒有充分地讓幼兒表達情感,未能很好地提升活動內容。
在此次活動中,我有放入幾個開放回答的環(huán)節(jié),但是我在一兩個孩子進行回答之后,就自己進行了小結,并沒有讓幼兒在相互討論中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有讓幼兒充分成為活動的主人,而活動的內容也沒有得到很好地升華。
此次活動,讓我有了更多學習與鍛煉的機會,學習了許多老師新穎的教學方法,我也在不斷地試教中發(fā)現了自己許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在活動中不斷地嘗試、反思、修改,獲得更多的經驗,讓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讓孩子們也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更好地發(fā)展。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幾種動物對地球的清潔作用。
2、能用比較清晰、完整的語言介紹動物清潔工的本領。
3、了解動物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懂得愛護小動物也是保護環(huán)境的行為。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圖1海鷗清潔海中剩菜、剩飯;圖2鯽魚清潔河中垃圾、水草;圖3烏鴉清潔地面上的蠅蛆、地蠶;圖4蚯蚓清潔地下垃圾,使之變成肥料)
2、地球(哭與笑)的圖片。
3、《低碳貝貝》歌曲。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的圖片,創(chuàng)設地球公公招聘清潔工的情景。
師: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一位大家熟悉的客人,你們看它是誰?(教師出示地球哭笑的圖片)(地球公公。)
師:小朋友,那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地球公公有什么不同?(前邊的地球公公在笑,后邊的地球公公在哭······)
師:是的,那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前邊的地球公公是過去的地球,后邊的地球公公是現在的地球。那你們想一想為什么地球的過去和現在不一樣呢?(過去的地球公公身上是干凈的很高興,現在的地球公公身上是臟兮兮的很傷心。)
師:你們看地球公公臟兮兮的,它很傷心,很難過,所以它今天來到森林里招聘地球清潔工的。那么你們說說誰回來應聘地球清潔工呢?(大獅子,大老虎,小老鼠·······)
教師小結:地球公公又臟又亂,它很傷心,不得不到森林里招聘清潔工,小動物們都爭先恐后的去報名,想要幫地球公公分擔一些負擔。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地球清潔工的故事。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完整講述第一遍故事。師:小朋友,聽完故事,你們知道為什么地球公公要來招聘清潔工了嗎?(知道。)
師:為什么呢?(因為地球公公很臟,要找別的`小動物來打掃。)
師:那么都有哪些小動物來應聘呢?(海鷗、鯽魚、烏鴉、蚯蚓。)
師:那它們可以當哪里的清潔工?(海鷗是海面上的清潔工;鯽魚是河里的清潔工;烏鴉是地面上的清潔工;蚯蚓是土壤里的清潔工。)
師:嗯,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小動物的本領也很大。
教師小結:在地球公公的招聘會上,海鷗、鯽魚、烏鴉、蚯蚓,還有很多小動物都前來應聘地球清潔員,他們各有各的本領。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通過提問依次讓幼兒學說故事中海鷗、鯽魚、烏鴉、蚯蚓的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們我們再回憶一遍故事。(好。)
師:今天我們這里來了一位客人它是誰啊?(地球公公。)
師:它來干什么?(它來招聘地球清潔工。)
師:那都有誰來應聘了?(海鷗、鯽魚、烏鴉、蚯蚓。)
師:來了這么多的小動物,海鷗是怎么說的?(海鷗能夠吃掉大海里的剩飯。)
師:那鯽魚呢?(鯽魚能夠吃河里的垃圾,把河水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師:鯽魚的本領這么大啊,那烏鴉呢?(烏鴉能夠把地上的臟蟲子吃掉。)
師:還有蚯蚓呢?(蚯蚓吃地下的垃圾,變成肥料。)
師:小朋友們可真棒。
教師小結:在地球招聘會上小朋友了解到了這么多小動物的本領,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那么小朋友呢?
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討論如何保護地球,如何保護動物。
師:小動物的本領那么大,那我們又怎么保護地球公公呢?(不亂扔垃圾。)
師:嗯,對。那你們喜歡小汽車嗎?(喜歡。)
師:那你們知道小汽車排放的尾氣會污染環(huán)境嗎?(知道。)
師: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可以坐公交、騎自行車、走步······)
師:嗯,對,為了保護環(huán)境,我們可以以步代車,這樣可以讓我們的空氣更清新。小朋友,小動物的本領這么大,那我們要怎么保護他們?(我們要保護它們,不傷害它們。)
教師小結:保護小動物也能保護我們個環(huán)境,環(huán)境好我們身體才會更健康。
5、用幼兒熟悉的歌曲結束活動,更進一步的引導幼兒去保護環(huán)境。
師:小動物和地球公公為了保護環(huán)境他們編了一首動聽的歌,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并了解筍和竹對人類的用途及貢獻。
2、能用語言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愿,萌發(fā)幼兒愛學習的情感。
3、學習朗誦詩歌,感受詩歌中的童趣。
二、活動準備。
1、詩歌配圖一幅;
2、輔助材料若干(竹制品圖片若干,各類工種人員圖片若干等)。
三、活動過程。
。ㄒ唬┏鍪緢D片感受畫面色彩的美,引出內容。
提問:圖中有什么?筍寶寶長大了變成了什么?竹子有什么用途?
1、逐一出示各種工作人員的圖片。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中的人物幫助幼兒了解他們?yōu)槿祟愖龀龅暮畏N貢獻。
2、情感教育。
提問:小朋友長大能干什么?
3、幼兒大膽暢談自己長大以后的理想。
請幼兒說說自己長大了以后相當什么樣的人?并說出能為人類做出何種貢獻?
。ǘ┙Y合圖片學兒歌。
1、邊看圖片邊聽教師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每句兒歌的意思。
2、幼兒跟念兒歌,并有情感的`朗誦。
3、分男女兩組朗誦,男孩子用竹拍打節(jié)奏,女孩子合著節(jié)奏念。
4、互換角色。
(三)小結。
總結詩歌內容,經得起大風大雨磨練的筍寶寶才能成才為人類作貢獻。我們小朋友要向筍寶寶那樣禁得起磨練,從小好好學習,學到本領才能為國出大力。
(四)附:兒歌《我和筍兒一起長》
筍寶寶,長得快,
經受大風和大雨,
出類拔萃成大才。
寶寶我,和你比,
努力學習長本領,
長大為國出大力。
四、活動評析。
為了達成活動目標,在活動中我以詩歌的形式作為鋪墊拉開了帷幕,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讓幼兒簡單說說畫面所表達的意思,然后再聽我有表情的朗誦畫中所附的詩歌,并幫助理解兒歌內容,在過程中。借助兒歌和圖片,結合目標,提出預設中的問題,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筍兒長大了有什么用途,孩子們在這次安吉游中積累了不少見識,結合所提問題,他們說出了很多竹的用途,有的說,竹子可以做出睡覺的席子、有的說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工藝品、有的說可以做出好玩的竹玩具、有的說竹子還可以造房子等,從上述回答的問題中可以證實孩子們非常了解竹的用途,知道竹子為人類帶來了許多的貢獻,接著我以幼兒了解竹用途的基礎上為達成第二個目標在活動中生成了第二個問題,“竹寶寶長大了,能為我們人類做出這么多的貢獻,真是了不起,要是你長大了,你能像竹寶寶一樣這么能干嗎?”“請小朋友說說看,你長大了想當什么?能為大家做些什么事?”在我的一系列提問中,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我要當個醫(yī)生為人類治病,有的說想當警察為人類抓壞蛋、有的說想當科學家研究出別人想不到的好事情,有的說想當建筑師等他們都說出了自己為人類如何做貢獻。在這樣的氣氛中我又為第三個目標,做好了準備,師:“剛才小朋友說的真棒,你們的理想不錯,但要真能當上你理想中的人,你還得好好學習,學到了真本領才能實現你的目標,到那時你比筍寶寶還了不起咯。”孩子們受到了我的極大鼓勵,學習也更帶勁,從他們的言行中足可以告訴我,本次活動在朗朗的兒歌中結束了。
五、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目標包含了認知、情感與態(tài)度,在活動中,能注意幼兒已有經驗的啟動,較好的利用圖片和兒歌進行情感教育,萌發(fā)幼兒愛學習的態(tài)度,為幼兒提供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幼兒在熱烈的談話中大膽表達自己長大的愿望,并知道為人類作貢獻是一種光榮使命。作為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逐步學會比較客觀的認識制約自己,目標行為的要素,并作出積極歸因,進而不斷改善自己的行動策略,以追求更好的學習結果。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作品描繪的"七彩下雨天"的美。
2.學習有表情地朗讀散文中的詩句,嘗試創(chuàng)編。
3.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jié)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4.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后一句。
活動準備
1.ppt(演示文稿)。
2.教師大的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回憶下雨情景
師:(用多媒體播放下雨的圖片和雨聲)嘩啦啦,嘩啦啦,下雨了!如果下雨了你會想到一些什么事情呢?(趕快躲到房子里去:可以穿上雨衣和雨鞋去雨里踏水;可以撐著雨傘和雨滴一起做游戲……)
師(小結):下雨天可以讓我們想到做那么多的事情。
(二)欣賞散文詩
1.大膽猜測講述下起彩色雨的感受
師:有一天,天空下起了雨,一個小女孩坐在窗前,看著雨想了很多。我們來聽聽她想到了什么?
。1)師:小女孩想到了什么?你們看見過彩虹色的雨嗎?
。2)師:那如果天空下起紅色的雨,你會怎樣,小動物們會怎么樣?如果天空下起橙色的雨呢,你又感覺怎么樣?如果天空下起藍色的雨呢?
2.完整欣賞,初步感受散文詩的`意境。
。1)師:我們來聽聽小女孩看到彩虹色的雨想到了什么?
。ń處熯呇菔緋pt邊配樂朗誦。)
。2)師:你聽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顏色的雨?
3.再次欣賞,交流自己最喜歡的詩句。
師: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聽聽你最喜歡哪一種顏色的雨?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雨,為什么?
(三)理解朗誦
1.在教師的帶領下集體跟讀。
2.選擇自己認為最美的段落朗誦。
3.再次集體跟讀。
(四)創(chuàng)編散文詩
1.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
2.交流、分享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句。
(五)介紹繪本
師:其實,這么好聽的散文詩就藏在這本好看的繪本里,繪本的名字就叫《七彩下雨天》,我們回教室一起去看一看吧。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發(fā)現鳥禽類動物的嘴巴外形和某些工具的相似之處,并用恰當的語言表達。
2.通過閱讀繪本,初步了解鳥禽類動物的嘴巴外形和生存環(huán)境、生活習性的關系。
3.激發(fā)閱讀科學繪本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PPT課件,大圖書一本,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小燕子》音樂
三、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引發(fā)興趣
1.幼兒欣賞歌曲《小燕子》,引出小燕子。
2.說說小燕子。
(二)觀看視頻,引出繪本。
1.觀看視頻(2-4頁),視聽結合,進一步了解小燕子的生活習性。
2.引出繪本,觀察封面,了解書名。
(三)閱讀繪本,認識小燕子和它的朋友。
1.提出閱讀要求。
2.幼兒自主閱讀。
3.幼兒集體閱讀,提升經驗。
●將各種鳥類的圖片放在同一畫面,引導幼兒從自己認識的、感興趣的說起。
●關鍵問題:你想介紹小燕子的哪個朋友?它的嘴巴是什么樣的?像什么?這樣的嘴巴有什么特別的`用處?(追問:它生活在哪里?喜歡吃什么?)
●可以將生活在樹林里的啄木鳥和山雀,生活在河邊的鷺鷥、水鳥和鴨子,放在一起觀察、比較、講述。
4.幼兒翻閱圖書,完整欣賞故事。
(四)激發(fā)了解更多的動物朋友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預期表現
能將自己的已有經驗,講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仔細觀察圖片。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詩歌《桂花甜甜》講述了小螞蟻、小蜜蜂、小松鼠、老奶奶采桂花回家制作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的有趣情節(jié)。詩歌內容通俗易懂,語言朗朗上口,充分表現了桂花時節(jié),給人們和小動物帶來的甜美生活。因此,活動中通過角色扮演、激趣講述、動作表現等, 不斷激發(fā)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感受制作分享桂花食品的快樂心情以及桂花制品帶給大家的幸福體驗。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老婆婆和小動物用桂花制作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的有趣情節(jié)。
2、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用桂花進行制作的`快樂心情。
3、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
2、活動前了解桂花的作用。
【活動過程】
1、談話交流,了解桂花的作用。
提問:你見過桂花嗎?桂花有什么作用?
2、欣賞詩歌,理解詩歌中老婆婆和小動物用桂花制作食物和物品的有趣情節(jié)。
。1)結合課件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提問:都有誰在采桂花?用來做了什么?
。2)欣賞教師完整講述,感受采桂花的快樂心情。提問:老婆婆和小動物采桂花做了什么?
。3)分段欣賞故事,感受詩歌中老婆婆和小動物制作的有趣情節(jié)。提問:小螞蟻、小松鼠、小蜜蜂、老婆婆為什么要采桂花?
小螞蟻用桂花做了什么?制作成功后它又是怎樣做的?為什么?
小結:原來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等。桂花是“秋”的使者, 也是大自然贈予人們和小動物們的秋的禮物。
3、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并用動作、表情等表現用桂花進行制作的快樂心情。
。1)師幼交流。提問:大家在采摘、制作時是什么心情?
(2)鼓勵幼兒隨音樂大膽表現詩歌內容,進一步感受分享的快樂。
附:
桂花甜甜
小螞蟻,采桂花, 回家來做桂花糖, 香香甜甜大家嘗。小蜜蜂,采桂花, 回家來釀桂花蜜, 里里外外香四溢。小松鼠,采桂花, 回家來繡桂花枕, 舒舒服服做美夢。老婆婆,采桂花, 回家來打桂花糕, 子子孫孫好熱鬧。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的教案06-27
大班語言教案06-14
大班語言過橋教案02-23
大班語言春風教案02-23
大班語言《搖籃》教案01-04
大班語言信的教案01-14
大班語言古詩教案01-17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15
大班語言守株待兔教案03-13
大班語言夢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