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8篇[優(yōu)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繩子,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
2、借助插圖,理解本課詞語,了解一些運動知識,積累詞匯。
3、教育學生從小熱愛體育運動,樹立為國爭光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認識本課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內(nèi)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詞串,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詞卡、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讀準生字的字音,“籃”是邊音。指名讀、齊讀。
。2)介紹一點相關(guān)的籃球知識。
足球
(1)讀準“足”的聲母,是平舌音,齊讀。
競走
(1)讀準生字的.字音,“競”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競走”呢?“競”表示比賽的意思,那么“競走”就是什么?
跳高、跳遠
(2)“高”的反義詞是什么?“遠”的呢?它們都是速度為主,是徑賽。
鐵餅、鉛球、標槍
。1)自讀詞語,把生字字音讀準,尤其是“餅”、“槍”都是后鼻音。
。2)指讀、開火車讀、齊讀。
。3)這三種是田賽項目,是以力為主的體育項目,屬于田賽。
游泳、射擊、登山
四、教學生字
1、今天,我們學習4個生字,還要學習它們的偏旁。
2、“競”:是立字頭,怎樣記住“競”呢?你能用它擴詞嗎?
“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關(guān)呢?
“遠”:是走之兒,分三筆寫成!坝尽保焊嘘P(guān),想一想,還有什么三點水旁的字?注意右邊“永”的筆順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關(guān)于秋天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二、讀中識字。
1、同學自由試讀詞語。
2、分組互助讀詞語,再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生字,同學自主認讀(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4、開火車讀生字。
5、同桌卡片抽讀。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同學邊聽邊想畫面。
2、分組試讀,互相協(xié)助,力求讀正確。
3、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身的感受。
4、同學邊讀邊想象,聯(lián)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多種形式讀。
。1)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3)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四、在讀中鞏固識字。
1、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分小組讀“我會讀”中的詞語,鞏固認讀生字。
3、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
五、在應用中鞏固識字。
1、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語)。
2、卡片游戲《找朋友》。
六、在寫中鞏固識字
1、認讀字音。
2、根據(jù)規(guī)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qū)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3、分組說說自身喜歡的記字方法。
4、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5、師范寫,同學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6、同學練習。
七、實踐活動
“慶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農(nóng)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關(guān)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秋收立秋 中秋節(jié)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借鑒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2、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4、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shè)喻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shè)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2、介紹作者、解題;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5、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shè)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結(jié)合“思考和練習”二,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2、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3、設(shè)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三題:本文設(shè)喻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1.結(jié)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guān)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2.討論第三題: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
(2)設(shè)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shè)喻、②正反設(shè)喻、③反復設(shè)喻,
(3)設(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三、布置作業(yè)。
1.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一;補充練習。
2背誦全文。
3、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和2個偏旁“饣、牜”。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4、從故事中體會文中母女間的情感,懂得如何關(guān)心家人。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朗讀課文、體會母女間的情感,懂得如何關(guān)心家人。
【教學難點】
從故事中體會母女間的情感,懂得如何關(guān)心家人。
【教具準備】
《生日歌》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我要說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
在過生日的時候,你們最希望的是什么?
平時你會向別人借東西嗎?
聽說過借生日嗎?
二、我要讀
誰想要讀課文?
一人讀一段。(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三、我要問
誰要借生日給誰?
為什么要借生日?
四、我要想
媽媽笑著說:“我忘了”。媽媽真得是忘了嗎?
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理會想些什么?
小云把生日借給了媽媽,自己過不過生日?
你覺得小云是個怎樣的孩子?
小結(jié):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她總是只想著別人,而唯獨沒有自己。所以我們也應該向小云一樣,用實際行動關(guān)心自己的媽媽。
五、我會認
會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的,其他學生跟著將這個字讀3遍。
六、我會記
指導認識偏旁“饣、牜”并重點指導認記“飯、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交流。
七、我會寫
你會寫哪個字?說說要注意什么?
指導書寫。
八、我會讀
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媽媽:老師。
小云:一女生。
敘述:其他同學。
播放樂曲,活躍氣氛。
九、我會接
想象故事的結(jié)尾,把課文中的故事說給別人聽。
十、我要做
親手做一件小禮物(一幅畫、一個手工制作等,送給媽媽或爸爸,并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板書設(shè)計】
18、借生日
媽媽 愛 小云
小云 愛 媽媽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領(lǐng)會作者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
2、學習作者從小故事中挖掘出新道理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領(lǐng)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難點: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作者簡介 金克木(1912年8月一20xx年8月),祖籍安徽壽縣。歷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教授。他是我國梵學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學貫東西,通曉多國語言,對東西方文化很多領(lǐng)域有廣泛研究,是著名的詩文、學者。
2、作者對哪兩個流傳的故事提出質(zhì)疑?請概括這兩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
二、合作交流
作者認為牛頓家世并非貧寒,養(yǎng)貓之事有仆人照看,何勞他費神。
作者認為晏子出使并非一個人徒步,根本顯不出其身高來,再者城墻不是紙糊的,特為晏子開一個小門談何容易。
由此看來作者敢于打破常人的( ),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思考。
作者不論其真假,從流傳的故事中挖掘出了什么新的道理。
在第一個故事中,作者認為人們笑話牛頓認死理、不靈活,只是從人的方面考慮問題,一洞兩用,省時省力。而卻沒有從貓的角度考慮問題,對貓來說,兩個洞更方便。作者在這里以貓喻人,隱喻要有人本思想,要關(guān)心弱勢群體。
在第二個故事中,人們通常會認為晏子說的對。而作者以常人家里有中門和側(cè)門之分,孔廟門的大小開否一直是和進出的人的名位身份有關(guān)的,得出楚國是以等級觀念看待門的大小,而晏子則是以實際需要出發(fā),大國開大門這樣一人全新的解釋。
這篇課文看似拉拉雜雜,由大小貓洞談到大小城門,再到文廟的大門及“狀元橋”,作者究竟要告訴讀者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人人皆知的故事,人人都可認可的道理,人人都覺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答案,而作者都看到了,悟到了,作者想通過對兩個故事的分析告訴我們考慮問題要全面,不以僅以人的主觀或只從一個角度出發(fā),世間萬物都是錯綜復雜的,不能簡單處理,主觀臆斷。
三、成果展示
四、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
敘事議論融為一體,語言犀利,論證嚴密,聯(lián)想豐富,內(nèi)容豐富,但短小精悍,富有哲理。
五、當堂訓練
一、基礎(chǔ)驛站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泮宮(pàn) 晏嬰(yàn) 爵士(jüé)
B.仆役(bú) 玲瓏(líng) 效率(lǜ)
C.祭孔(jì) 稱心(chèn) 狀元(zhuàng)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2.下列成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伸張正義 尋根究底 不計其數(shù) 閉門造車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濟 真假難辯 嶄露頭角
C.長篇大論 為民請命 投機取巧 平淡無奇
D.匹夫有責 無獨有偶 前呼后擁 各霸一方
3.根據(jù)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代表齊國出訪自然有一些隨從組成外交使團,騎馬乘車,前呼后擁,晏子決不能一個人徒步走來。
前呼后擁:
徒步:
。2)話說當年齊國宰相晏嬰名滿天下。
名滿天下:
4.本文從 的故事,聯(lián)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從城門聯(lián)想到 ,從 聯(lián)想到文廟的橋,從文廟的門和橋聯(lián)想到 ,思路流暢,結(jié)構(gòu)清晰。
二、綜合園地
5.判斷下列各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
。1)三百年前,他養(yǎng)貓總有仆人照看吧,何勞他親身看管? ( )
。2)大貓:這是我的洞,允許你用,要以我為主。
小貓口頭稱是,心中不服。( )
。3)不論真假,這故事里有沒有什么道理可談?
楚人:門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門,小人走小門。門以人為準。
晏子:門是國家的城門。大國的城大,城門也大。小國的城小,門也小。門以國為準。 ( )
6.下列問句中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A.不論真假,這故事里有沒有什么道理可談?
B.我來到楚國該進什么門?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養(yǎng)貓總有仆人照看吧,何勞他親身看管?
7.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閃現(xiàn)出世博會159年來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電燈、磁懸浮列車、航天器……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會”的理念得以彰顯。
B.走進語言現(xiàn)場,應該開口說,主動發(fā)言、敏捷應對;應該用心聽,在傾聽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傾聽中準確把握聲音內(nèi)容。
C.文章要做到觀點鮮明,必須對所論及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弄清楚問題涉及哪些因素?關(guān)鍵在哪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
D.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風流人物。陳涉仰天質(zhì)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成為智慧的化身。
8.懷疑處處有學問,你能對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绿岢鲎约旱乃伎紗?(要有見地,有深度?/p>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認識14個生字,其中會寫“第、靈、神、引、”5個字。
2、朗讀課文,理解結(jié)尾段的意思。
3、體會小剛和爸爸美好的心靈。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繩子的音、形、義,理解結(jié)尾段的意思。
難點:“父子倆進森林打獵,卻什么也沒帶走”的原因。
教學準備:
幻燈、生字卡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上課時間:
激發(fā)興趣,學會思考。
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檢查自學情況,讀準字音
一、直接板書課題:
13 從森林里帶走什么
1、指名讀,齊讀
2、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思考:小剛和爸爸帶走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
要求;(幻燈)
1、注意讀書的'姿勢;
2、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數(shù)讀,不唱讀,不跳讀。
3、畫記生字新詞,并在生字表上注音。
四、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生字(幻燈)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liè zhān
第 靈 神 倆 引 獵 沾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1)誰會讀,指名帶讀;
。2)去掉拼音讀、開火車讀;
2、指導朗讀課文2、看書讀課文
。1)指導讀句;
A 、他們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走著,泥水沾濕了靴子,荊棘刺破了手臂。
B、小剛和爸爸被這傻乎乎的小哥倆吸引了,也被百靈鳥的歌聲迷住了。
C、他不時好奇地張望著、傾聽著。
D、沒有遇到山雞,也沒有碰到狼,連野兔也沒見到一只。
(2)誰來讀自然段,指名讀,評議(你覺得什么地方讀得好)
。3)小組自由讀課文;
3、結(jié)合課文理解詞語。
提出不懂的詞
4、齊讀全文。
五、作業(yè):
回家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
體會內(nèi)心,突破難點
一、復習:
讀一讀:
第一、百靈鳥、入神、小倆、吸引、打獵、沾濕、靴子、手臂、肩靠肩、蹲著、被、傻乎乎
二、理解課文
1、小剛跟爸爸到森林里去干什么?心情怎樣?從哪里看出他們很好奇?
理解“第一次”
。ㄖ笇Ю首x第二自然段)
2、小剛和爸爸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重點)
幻燈,指導讀。
百靈鳥站在數(shù)枝上,翹著尾巴唱著。
百靈鳥站在數(shù)枝上,翹著尾巴快樂地唱著。
??
。ǎ┛鞓返兀ǎ。
────────────── ───────
想象百靈鳥快樂的樣子和動聽的歌聲;
想象小松鼠是怎樣聽得入神的。
3、小剛和爸爸從森林里帶走了什么?(板書)
4、小剛和爸爸喜歡小動物嗎?
指導讀課文
5、小剛和爸爸這么喜歡小動物為什么不把它們打下來帶走呢?
6、想象:小剛和爸爸當時會想什么?他們會說什么?
小組討論,表演
7、如果你在森林里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怎樣做呢?
三、跟錄音朗讀全文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總板書:
歌聲
從森林里帶走 美好的心
喜悅
第三課時
鞏固舊知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交給學生方法
鞏固
一、讀課文。
liè zhān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獵 沾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二、學生字。
1、出示生字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第 靈 神 倆 引
2、歸類學生字
左右結(jié)構(gòu):神倆引
上下結(jié)構(gòu):第第靈
3、你早就認識哪個字?你會寫嗎?請你教小朋友寫。
(重點)筆順:
第——
靈------雪字頭
4、理解字意:組詞
第 第一 等第 第二名
靈 靈敏、機靈、水靈靈、百靈鳥
神 神仙、神州、神通、神童
倆 夫婦倆、倆饅頭、他倆(后面不能用量詞)
引 吸引、引入、引開、引導
5、書寫: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嗎?
第字一共有11畫
。2)注意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寫字的規(guī)律:上緊下松、左緊右松
(4)學生描紅
三、作業(yè):
1、把今天所學的字聽寫一遍。
2、書71頁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增強對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
教學難點
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激發(fā)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收集北京的景色資料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北京夜晚美麗的景色)。學生可能會發(fā)出驚嘆。
師:看到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同學們都驚嘆道:“哇,好美啊!”卻不能用自己的話把它的美麗描述出來,今天我們要一起去學習一篇描寫北京夜晚的課文,課文里有許多描寫夜景的精彩詞語,想去讀一讀嗎?
2、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生讀文,勾畫生字,并把生字多讀幾次。
2、指名起來逐段讀課文。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力爭把字音讀正確。
3、齊讀課文。
4、檢查認字情況。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認字。
5、教師注意指導:
(1)在合作讀和比較讀時側(cè)重糾正字音。重點關(guān)注“幕、爍、幢、煥、絢”等字的讀音。
(2)和學生一起發(fā)現(xiàn)、交流識字方法。
A、拆合發(fā)識字:爍、輝、奪、扮、幢、府
B、換偏旁:優(yōu)——猶 換——煥 煌——皇
C、相同偏旁歸類識字:爍、煌、煥
(3)組詞法認字。
幕:夜幕、熒幕
臨:光臨、降臨、瀕臨滅絕、來臨
爍:閃爍、
輝:光輝、輝煌
奪:奪取、爭奪
幢:一幢幢(多音字zhuang chuang)
猶:猶如、猶豫
府:官府、王府
絢:絢麗、
繁:繁華、繁榮
扮:裝扮、打扮
宮:皇宮、宮內(nèi)、出宮
6、課件出示詞語(卡片出示詞語)
夜幕降臨 猶如 王府井 絢麗 繁華 光彩奪目 燈光閃爍
金碧輝煌 煥然一新 一幢樓房 華燈高招 從天而降 裝扮
7、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抽讀、齊讀
三、指導寫字
(1)指導寫正確
“爍”右邊的第二筆是豎折,不要分寫成(豎、橫)兩比!拜x”字左邊“光”字變豎彎鉤為“豎提”!盎、爍”二字左邊的火字旁捺變?yōu)辄c。“雄”字右邊是四橫,不能少一橫。
(二)指導寫美觀
束:上橫宜短,豎要寫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
單:下橫要長,豎要寫在豎中線上,要挺直,以支掌全字。
奪:撇捺要左右舒展,將下邊的“寸”字蓋住。
雄:左短右長,中間單立人的豎要長。
(三)學生書寫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觀看北京夜景的課件,說說自己的感受。
2、自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寫得最多的是什么?(燈)
師:北京很美,尤其是北京的夜景,北京的夜晚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的夜晚欣賞北京吧。
3、自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寫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天安門城樓、立交橋、長安街、王府井、西單商業(yè)街、故宮)
4、同桌合作讀,并體會課文中寫的“天安門城樓、立交橋、長安街……”的明亮、輝煌。
5、說說自己讀課文以后的感受。
二、賞讀課文
1、合作讀讀課文,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然后四人小組討論解決。
2、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聯(lián)系課文,體會“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3、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師生一起去欣賞。
長安街:燈使建筑越發(fā)雄偉
理解‘燈光閃爍’、‘從天而將’、‘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雄偉’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造句。
立交橋、環(huán)形路:燈的種類多。
理解‘猶如’并造句。
王府井、西單商業(yè)街:燈光絢麗,燈光耀眼。
理解‘絢麗多彩’、‘繁華’
用‘絢麗多彩’、‘繁華’造句。
故宮:燈使它更年輕了。
4、就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讀(有價值的問題)
注意落實一些詞語:倒影、川流不息……
5、再讀課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夜晚的北京。
(明亮、輝煌、美麗、繁華等)
6、引導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還可以配合課件一起進行。
三、擴展運用
1、給出重慶夜景的圖片,用以下詞語說話,看誰用得最多。
高大的建筑物 絢麗多彩的廣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川流不息的汽車 繁華的大街 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座座立交橋 一束束燈光 金碧輝煌 燈光閃爍
2、除課文后列出的詞語外,還可以引導積累運用以下詞語:
勾畫 輪廓 猶如 裝點 繁華 裝扮 古老 年輕 倒映 一幢幢
一座座 一束束 燈的海洋 光的世界 川流不息
3、讀“我知道”中的兩段話,引導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guān)北京的資料。
四、實踐活動
1、選擇本課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用一幅畫表現(xiàn)詞句的意思。
2、結(jié)合學過的有關(guān)北京的課文,如《北京》、《我們成功了》和本課,說說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兒去看看。
板書:
長安街、天安門城樓
環(huán)行路、立交橋 燈 —— 北京亮起來了
王府井、商業(yè)街
故宮
展示臺
課前布置收集家鄉(xiāng)變化的照片,練習詞語接龍。
一、導入
1、師:下面開始進行“你來,我來,大家來”的環(huán)節(jié)——展示臺。首先請孩子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家鄉(xiāng)變化圖,在小組內(nèi)互相展示,講解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然后請選出本組最有特色的一位同學來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鄉(xiāng)的飛躍。
2、生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
3、選出變化最大、 講解最詳細的同學。
4、師或同學出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題目進行詞語接龍練習,看哪組接得長。示例:
國家——家庭——庭院——院長——長大——大人……
祖國
國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動……
5、教師再選擇兩個詞語讓學生用“開火車”的 形式做詞語接龍游戲。
6、展示、交流在《葡萄溝》一課后布置同學們準備的其他資料或?qū)W習成果。
寬帶網(wǎng)
課前安排學生認識祖國的地圖,了解地區(qū)的劃分。
一、導入:
1、演示部分民族的圖片或錄像,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你知道畫面上的人是哪個民族的嗎?你是根據(jù)什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習慣,并說說是怎樣了解的。
3、出示“中國地圖”,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從地圖上找到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qū)。
5、同桌互相說一說,你還知道哪個生在什么地方。
6、欣賞《愛我中華》歌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寬帶網(wǎng)
你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有多少個民族嗎?
演示部分民族圖片或錄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你知道畫面上的是哪個民族嗎?你是根據(jù)什么知道的?
小組合作學習: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習慣,并說一說是怎樣了解到的`。
出示“中國地圖”,找一找重慶的位置,觀察一下,重慶的的版圖像個什么?找一找自己居住的九龍坡區(qū)在重慶的哪個位置。
從地圖上找到其他的三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qū)。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還知道那個省在什么地方。
展示交流在《葡萄溝》一課后布置學生準備的其他資料或?qū)W習成果。
欣賞《愛我中華》歌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詞語接龍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題目進行詞語接龍練習,看哪組接得最長。示例:
祖國—國家-家庭-庭院-院長-長大-大人-人民……
祖國-國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動-動物……
選擇詞語用開火車的形式做詞語接龍游戲。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一、匯報戰(zhàn)士,討論交流
示反映家鄉(xiāng)變化的照片或自己的畫,說一說你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并互相交流收集資料的內(nèi)容和獲取經(jīng)過
把內(nèi)容相近的歸為一個組,在小組里交換閱讀和欣賞,說說對對方資料的看法和感受。
二、充分對話,夸夸家鄉(xiāng)。
1、 小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紹自己眼中的家鄉(xiāng)。其它組可向介紹者提問或作補充說明。
2、 學做“小記者”采訪。你的家鄉(xiāng)在那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來的家鄉(xiāng)是怎樣的?
三、寫一寫
1、 把自己介紹的內(nèi)容和在口語交際中聽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綜合起來,組成一段夸家鄉(xiāng)的話寫下來。
2、 寫好后讀一讀,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四、課后作業(yè)
辦一期夸家鄉(xiāng)的小報或?qū)诤诎鍒蟆?/p>
第四組:用心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落花生看了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為它有營養(yǎng),吃了對身體有好處,所以叫它“長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課題上為什么要加個“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圖介紹花生,花生的特點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學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讀課文了沒有?既然讀了,現(xiàn)在不要打開書,看看誰對課文有記憶,這篇文章分幾局部來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不知道,打開書看看,誰看出來了,一開始寫的什么?
2、指名說板書
種花生
過收獲節(jié)
3、課文就這兩大局部組成,你們說這篇課文長不長?
不長,但是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誰寫的嗎?
4、介紹作者背景,明確學習任務
。ㄐ≈幸姶 平中見奇 重點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過講花生,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領(lǐng)會“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寫作方法
5、作者的筆名落華生就是從這篇文章變來的,你想他是不是為自身的文章有點感到驕傲?所以同學們要好好學,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點感悟,學習課文
(一)
1、下面俺們采用抓重點的方法學習課文。怎樣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點呢?第一,看看他寫的是“詳”,還是“略”。
板書:看詳略
2、現(xiàn)在你們看課文已分為兩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點呢?
3、對。重點段俺們重點學,不是重點段俺們就簡單的學,或叫“略學”。下面請大家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個重點詞,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學默讀。
5、指名讀
6、說說你找到了哪個詞?談談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況下?課文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們再看,種花生的過程就寫了四個詞,哪四個?幾個月的事作者用四個詞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簡單!所以這個作家了不起!這是第一段,因為它是略寫的,所以俺們就采取了“略學”的方法,第二段“過收獲節(jié)”是重點內(nèi)容,俺們就重點學。
(二)
1、現(xiàn)在請你們自身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既然是過節(jié),它有幾個節(jié)目?也就是說他們是怎樣過這個節(jié)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學默讀課文
3、好,現(xiàn)在俺們來跟他們一塊過收獲節(jié),收獲節(jié)的第一個節(jié)目,干什么?板書;吃花生
4、一邊吃一邊干什么?板書:談花生
5、現(xiàn)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個自然段,第二局部“收獲節(jié)”用了十四個自然段。這里“吃花生”用了幾個自然段?(兩個)而談花生用了十二個自然段,根據(jù)“看詳略”的方法,哪一個是重點?“談花生”是重點,那么“吃花生”用哪種方法學?
6、誰來讀“吃花生”這兩段,一邊讀一邊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來。
7、指名說 好幾樣 吩咐 很難得(重視)
8、母親做了好幾樣食品讓大家吃,下面該干什么了?(談花生)找個同學把下面的課文讀一遍,他一邊讀,大家一邊看看有幾個人在談話?(五個)四個人開口說話,這四個是各說各的`呢?還是分成了幾個方面?誰和誰是一方面?幾方面在談話?仔細看一看。
9、指名說 板書:俺們談
父親談
這兩方面內(nèi)容誰是重點呢?用“看詳略”的方法還好使嗎?(交叉)老師告訴你們第二種方法—“看內(nèi)容”?锤赣H說的話重要,還是俺們說的話重要?誰的話重要,誰就是重點。
10、下面找?guī)讉同學分角色讀這局部,只讀他們說話的內(nèi)容,看看能不能把談話的氣氛讀出來。
11、談話完了,哥哥說了幾句話?讀出來,這句話重要不重要?姐姐這句話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讀一遍,這句重要不重要?但這句是聽了父親的話后的一個“覺悟”,所以還得看父親的話。父親說的話重要不重要?那你們說“俺們談”是重點?“父親談”是重點?
12、從什么上面看出來的?這就叫看內(nèi)容確定重點
“俺們”談的那幾句話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話是重點以外,其余幾句用不用仔細去研究?那俺們把腦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過“看內(nèi)容”俺們找出來了,“父親談”是重點。找到這兒,俺們就快接近中心了。你們看看父親一共說了幾次話?用序號標出來。
13、五次. 父親這五次談話都很重要嗎?用“看內(nèi)容” 的方法比較一下,哪次談話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讀,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點分析3、4 贊花生,學花生
。1)你們把“贊花生”。這段仔細默讀一下,一邊讀一邊考慮,父親是從哪幾點上稱譽花生的。再讀一遍,通過讀這段話,你們說花生這東西有沒有用?花生的果實,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眾,那么花生有什么好處?父親說的是有一點最重要,這一點是什么?對,不像什么一樣。扛赣H是不是在批評蘋果和桃子這類植物啊?那為什么要這么說?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點?(不炫耀自身的好處)
。2)俺們再看“學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談話讀一遍。這次談話有六個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來,六個字講了兩個方面,誰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親在這又說了花生的特點,那么父親是讓你給俺們學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這個意思嗎?緊接著父親又是怎么說的?那父親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親說“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辈灰鲞@樣的人,他是不是叫俺們學花生?
。3)好,一個第三次,一個第四次談話,你們看這兩次那一次更詳一些?推出第三種方法 “看目的”。在這里看兩個目的。第一,看父親談話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寫作目的,F(xiàn)在問你們,父親談話只是為了把花生稱譽一番呢?還是為了讓俺們學習花生?俺們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來這個是重點。父親談話的目的就是讓俺們學習花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還是叫俺們學花生。因此“學花生”是這兩段話的重點。父親這番苦心,“俺們”理解了沒有?
。4)光說理解了不行,得從課文里找根據(jù)。看你們能找出幾點根據(jù)?(三點)這三點里,哪一點表示得最明確?印在心上是什么樣子的?父親的談話是什么內(nèi)容?再讀一遍。 這句話深深地標明他理解了,學花生要學什么?板書;做有用的人
(5)小結(jié)
四、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
“做有用的人”正是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寫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們介紹花生這種植物,而是給俺們講了一個道理。是借助花生說的,這叫“借物喻理”。
板書:
種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過收獲節(jié)△ 俺們談
談花生△ 贊花生
父親談△
學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ǖ览恚
(找重點的方法)看詳略、看內(nèi)容、看目的。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7-22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7-30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7-30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8
小學語文教案(精選)07-27
小學語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小學語文教案11-07
小學語文窮人教案11-17
小學語文《柳樹》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