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樹葉書簽》是大班主題活動《金色的秋天》的一個探究實驗的科學活動;顒訋椭變簩W習制作樹葉書簽,感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激發(fā)幼兒探索、思考的欲望。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體現(xiàn)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原則,符合幼兒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提供幼兒親自操作的機會,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請幼兒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fā)現(xiàn),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探索制作樹葉書簽的方法。
2、親自嘗試動手制作書簽,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3、激發(fā)幼兒對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每桌一份各種形狀的樹葉(已在堿水中煮過)、桌上鋪上干布
(2)每人一個鑷子、一個投入堿水的燒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論幼兒見過的各種樹葉。
2、設置懸念,怎樣把樹葉保存下來。
二、討論制作樹葉書簽的方法。
1、探討樹葉的選擇。
2、探討制作的方法。
3、教師操作演示,幼兒仔細觀察操作過程。
三、幼兒動手制作書簽。
1、提出要求。
2、幼兒操作。
四、展示交流,感知各種樹葉的葉脈特征。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妙的愿望。
二、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居變簣@PPT課件制作】
2、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難點: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晝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身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nèi);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fā)電……)
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
(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發(fā)光嗎?
(月亮自身不會發(fā)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金星、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對彈性物品感興趣,并能大膽探索。
2、發(fā)現(xiàn)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過很多彈性的玩具。
2、彈簧秤、皮球、拉力器(果奶瓶自制)、牛皮筋、海綿、橡皮泥、長紙條、玻璃彈珠等。
3、紙、筆、記錄卡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引出課題,初步感知物品的彈性。
師:今天有很多的客人老師來到我們班,我們怎么說呢?(客人老師好)
師:小朋友。我今天帶你們?nèi)ヒ粋好玩的地方,這個地方叫“跳跳樂園”,看看樂園里有什么玩具?
幼:皮球,拉力器…….
師: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的時候還要邊玩邊看你的玩具有什么變化。
幼兒自由探索活動,有的玩一種玩具,有的玩2-3中玩具,很開心
教師集中幼兒,你剛才玩的是什么玩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我在玩氣球,把氣球吹得大大的,………
教師:我再請小朋友玩一玩剛才的玩具,玩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當我們對玩具用力時,玩具會怎么樣?不再用力了,玩具又怎么樣?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小朋友。
。ㄓ變鹤杂赏妫
教師集中幼兒:你在玩玩具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變化?
幼:我把氣球吹得大大的時候,一放手就漏氣了,回到原來的樣子……..
教師小結:有些東西當我們對它用力時,可以使它改變形狀,不對它用力時就恢復原來的樣子,我們說這些物體有彈性。
教師再邊講邊操作:教師拿起一個皮球使勁地捏,問:皮球怎么了?(扁了)教師把手松開,問:皮球怎么了?(皮球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叫物體的彈性。叫小朋友跟說一遍。
二、玩游戲,猜物品的彈性。
師:小朋友,我們來猜一猜的游戲,現(xiàn)在老師的.手上有一張紙,這張紙叫記錄卡,記下小朋友猜的東西,這里面有5樣東西給小朋友猜,第一樣是牛皮筋,你覺得它有彈性嗎?有的話在第一個格子里打上勾,沒有的話在第二個格子里打上叉。(教師在大的掛圖前面示范。用鉛筆指第一個格子和第二個格子)現(xiàn)在請你們來做一做,好嗎、。(教師將紙和筆,發(fā)給小朋友)
第二樣東西是橡皮泥,第三樣東西是玻璃彈珠......
師:你們都猜好了嗎?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說一說。
師:這些都是小朋友猜得。到底是不是象你們說的這樣呢?我們來做一下實驗,好不好?
三、驗證結果
師:現(xiàn)在我們就是小科學家了,但做實驗的時候有要求,首先聲音要輕,動作要快,不能跟小朋友搶東西,要讓一讓。做好得小朋友輕輕地回來坐到位置上,聽明白了嗎?
師:現(xiàn)在我把你們分成3組,你們帶上紙和筆一起做實驗,邊做實驗邊記到這張卡上,好 嗎?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把彈性的特點再重復一遍。
提醒幼兒在記錄卡上打勾和叉。
做好實驗的小朋友,請輕輕地回座位,請他們看看實驗的結果和猜的是不是一樣的?(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
教師請兩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他們的記錄卡:
(1) 你猜的跟你做的實驗一樣嗎?
。2) 哪個物品猜錯了?
(3) 做了實驗之后你知道了嗎?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師:剛才我們做了實驗,知道很多有彈性的物品,除了這些,你們在生活中還見到過那些有彈性的物品?
啟發(fā)性提問:你在家里有看到嗎?你身上有沒有?(沙發(fā)、席夢思床墊用海綿和彈簧,坐躺著舒服,夾克袖口、彈跳床、自行車輪胎、彈簧稱、拉力器、彈性玩具等,彈性的東西真有用。)
總結:原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有彈性的,它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方便。
延伸: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并把它畫下來,帶給其他小朋友 看。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個別化活動:
一、角色及區(qū)域游戲。
1、我是小小歌唱家。
2、 畫畫各種各樣的鞋。
二、戶外活動 參觀鞋店
集體活動:大鞋和小鞋
教材分析:大班孩子對于自己的身體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最近他們經(jīng)常會交流一些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我掉了一顆牙,爸爸說我長大了,要換牙了!薄拔业男哟┎簧狭耍瑡寢屨f我的腳長大了。”等等。他們對自己的長大很感興趣,也很有體驗。他們還從家里帶來了小時候穿過的衣物還有鞋子,以證明自己在不斷地長大變化。大班主題《我自己》中有個案例分析《人會變化長大》,里面講了要讓幼兒將事物放在關系中去考慮和比較,如“你們身上有哪些變化,說明你長大了?”等,啟發(fā)幼兒關注事物的動態(tài)變化。因此我設計本次活動,讓孩子通過鞋子來體驗腳在長大,激發(fā)幼兒對腳的變化的興趣,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中我選擇了中班《我自己》主題中的音樂《大鞋和小鞋》這首歌曲。由于孩子們中班時學過這首歌,而且非常感興趣。因此我讓他們在學過這首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編。大班孩子對各種鞋子的認識較之中班又有了更多的體驗,想象力也更為豐富,表達與表現(xiàn)的方式多樣化,能夠根據(jù)已有生活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
我班幼兒很喜歡音樂,他們經(jīng)常哼唱老師教的各種歌曲,但是他們對歌曲的音樂理解還比較欠缺,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嘗試讓幼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個別活動引發(fā)的興趣和經(jīng)驗:
個別幼兒:對鞋子是隨著身體的長大而不斷地變換的現(xiàn)象很感興趣。。
多數(shù)幼兒:他們對鞋子的種類和不同的特征感到好奇并進行探索。。
教師重視:
二期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也不忽視教育結果,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雙向作用。
音樂教學活動大多數(shù)顯性的結果是關系到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獲得,但教育所要達到的遠不止這些,對促進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態(tài)度、情感表現(xiàn)、合作能力、自信心、成功感等等,其實在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聽辨音樂的能力、大膽的表現(xiàn)、成功的喜悅,都是一個持續(xù)性的發(fā)展過程。
活動目標:
1、根據(jù)鞋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編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演唱。(認知技能目標)
2、感受腳的變化,體驗成長的快樂。(情感目標)
活動準備:
幼兒會唱歌曲、各種鞋子(包括實物、圖片、字卡)。
活動重難點:創(chuàng)編歌詞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集體創(chuàng)編——分組創(chuàng)編——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復習歌曲。
1、練聲。我們和客人老師打個招呼?腿死蠋熀!
2、小朋友,我們班里新開了一家鞋子超市,有許多鞋子。先看看這個鞋柜上都有哪些鞋子呀?是誰穿的呀?
3、對了,我們以前學過一首關于鞋子的歌,還記得是什么歌嗎?學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穿過爸爸的鞋和寶寶的鞋,就是沒有穿過媽媽的高跟鞋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高跟鞋來跳跳舞呢?但是有個要求的,只有唱得最好聽的'小朋友才能穿高跟鞋。
4、集體唱三次,分別提升經(jīng)驗。
·他唱歌時能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唱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時聲音是粗粗的,很神氣的,踢塔踢塔······而唱娃娃的鞋時聲音輕輕的,脆脆的,滴篤滴篤······
·他唱歌時不但能用不同的聲音唱,而且很有感情的,做出了表情,開心的時候俄臉上笑瞇瞇的,走路時很神氣的,還有動作呢。
·我們再來唱一唱。把兩種鞋子的不同唱出來,還要有感情。
二、集體創(chuàng)編高跟鞋
1、請小朋友穿上高跟鞋走一走,說說穿上高跟鞋以后是怎么樣的。
·我們是怎么樣走路的?就像什么?小企鵝是在哪里走路的?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呀?
歌詞:我穿媽媽的鞋,就像小企鵝,走在涼涼的冰塊上,嘀咯嘀咯···
4、編得真好聽,我們還可以唱出來呢!
5、在老師指導下創(chuàng)編并演唱歌曲。
6、現(xiàn)在我們把穿爸爸的鞋、娃娃的鞋和媽媽的高跟鞋連起來唱一唱。不同的鞋要用不同的聲音來唱。
:唱得真棒!娃娃的鞋是我們小時候穿的,長大了弟弟小朋友就穿爸爸的鞋,妹妹小朋友穿高跟鞋。
三、分組創(chuàng)編歌曲
1、那我們現(xiàn)在穿什么鞋呀?
2、今天你穿了什么鞋?(運動鞋)
引導:穿上運動鞋,就像什么呀?它會在哪里跑呀?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歌詞:我穿運動鞋,就像小紅馬,跑在綠綠的草地上,得架······
3、我們一起唱一唱。小紅馬跑起來很輕快很輕松的,我們也要唱出來。
。何覀兩钪杏懈鞣N各樣的鞋子,他們的名字不一樣 ,穿上以后的感覺也不一樣。
4、這邊的四個鞋柜上放著好多鞋,有圖片的,有真的鞋子的,還有寫漢字的。請你們找喜歡的鞋子編一編好聽的歌。記住歌里面要有你穿了什么鞋,就像什么,在什么地方,要讓小朋友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5、幼兒自由選擇,創(chuàng)編歌詞。
(1)字卡 (2)圖片(幼兒畫) (3)實物 (4)照片
6、分享交流
(1)請小朋友坐回自己的座位。
(2)剛才你把什么鞋子編成了一首歌,唱聽一聽。
(3)請多個小朋友創(chuàng)編。(兩個層次:不同的鞋,同一鞋不同的歌。)
:小朋友真聰明,把喜歡的鞋編成了好聽的歌,而且能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四、活動延伸:請你和我跳個舞
1、鞋子有很多很多,只有穿上自己的鞋才是最舒服的。現(xiàn)在我們穿著自己的舒適的鞋一起來跳個舞吧。先找個舞伴。
2、你還可以去請客人老師一起跳。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流程清晰流暢,圍繞目標開展;顒迎h(huán)節(jié)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先是復習,然后集體創(chuàng)編,再分組創(chuàng)編。在交流時,我也采用了兩個層次,一是不同鞋子創(chuàng)編不同歌曲,二是相同鞋子創(chuàng)編不同歌曲,以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編能力。如莉莉和陽陽都創(chuàng)編了小雨鞋的歌,但內(nèi)容完全不同。
2、小朋友在活動中非常投入,不管是演唱歌曲還是創(chuàng)編歌曲,都很積極。尤其是在創(chuàng)編交流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編的歌曲很好聽,內(nèi)容也很特別。
3、老師給予幼兒表現(xiàn)的機會少了一些。如在創(chuàng)編歌曲時,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熱情很高,但是老師只請了三個孩子交流,其他孩子想表現(xiàn)卻沒有機會,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這時教師應該再多請幾個幼兒唱一唱,或者也可以請他們唱給客人老師聽,充分體驗創(chuàng)編歌曲的快樂。
4、環(huán)節(jié)過渡時有些倉促。如出示運動鞋時太突然了,可以自然地過渡。這時老師可以問問小朋友:“你們今天穿什么鞋?”當有孩子說出運動鞋后,老師再出示。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ǘ├斫馕闹械囊恍┚渥拥暮x。
。ㄈ├斫馕闹欣C法及其作用。
二、教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課前熱身
。1)介紹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20xx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xiàn)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2)借助課文注釋理解部分詞語
潛意識嬋娟共鳴依賴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茖W家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yè)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fā)展。
(2)四邊互動
互動1
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互動2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動3
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互動4
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明確: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4.達標反饋
(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zhì)是一致的?
(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诙傻年U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鏈接生活
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事例。(例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雜技、魔術、戲法里有許許多多物理、化學、心理學的學問。)
2)實踐探索
查找各種資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神話故事,準備在班上交流。
6.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與藝術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資料下載
自1987年以來,中科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每年的國際會議都邀請畫家按照會議的主題作畫。作者中有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華君武、常莎娜等藝術大師,也有魯曉波這樣的后起之秀。這些作品既給予科學家藝術欣賞,又觸發(fā)他們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國內(nèi)外科學界的廣泛贊揚。
我想,現(xiàn)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學和藝術是不能分割的。他們的關系是與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lián)的。偉大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和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的因素,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碼?他們很可能是確實不可分的。如果是這樣,藝術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第二課時
1.情境導入
講講我國古代的人們面對冰清玉潔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編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實例。
2.課前熱身
(1)請一個同學說出::《科學與藝術》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合作探究
四邊互動
互動1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自選文中一部分,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問題1:找出點明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2: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問題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它們的關系。
問題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表現(xiàn)
互動2
班級交流
明確1:強調(diào)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jīng)存在地情感。
理解:就是說,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nèi)心的情感。
強調(diào)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
明確2: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xiàn)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xiàn)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理解:這句話強調(diào)了人對于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
科學的普遍性: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理解: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fā)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明確3: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
理解: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科學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圍要大于藝術家所追求的。
明確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lián)的”表現(xiàn):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要發(fā)揮發(fā)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互動3
議一議本文運用的例證法及其作用。
明確: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本文2至4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天》和宋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钡氖吕齺碚撟C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互動4
播放歌曲《水調(diào)歌頭》
4.達標反饋:
科學與藝術
王禹民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請李可染、吳作人等畫家為物理的前沿學科當題作畫。繪畫的主題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為表述“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這個當代物理學的主題,畫了兩頭公牛角斗的場面,題為《對撞生新態(tài)》,既生動形象,又幽默風趣。吳作人先生為“二維強關電子聯(lián)系統(tǒng)”而作的《無盡無極》的畫,即像陰陽魚,又像兩顆彗星,且只有兩筆,簡潔而對稱。我們的老藝術家懂得了當代尖端科學的基本思想,為古老的中國畫開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這也說明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自然科學研究本質(zhì)及其最高使命,是從紛紜雜陳的一團混亂中整理出貫穿于其中的不變規(guī)律和井然秩序。與此相仿佛,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本質(zhì)和最高使命也是從萬千現(xiàn)象的零亂中整理出秩序和規(guī)律。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聚”。
兩三百年來,英國水彩畫家所關注的是光與暗的關系,是河流、山脈、樹叢和海浪的運動,以及云彩的形成和變幻?邓固紶柕慕M畫《英格蘭風景畫》就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納和法國畫家柯特曼的筆下,海洋呈現(xiàn)出一種永遠在作不停的顛簸的運動。
無獨有偶。透納的同鄉(xiāng)和同時代人、植物學家布朗,于1827年用顯微鏡觀察到浮在水里的菌類孢子在作不停的運動。孢子越小,運動越劇烈。后來人們把這種騷動稱為布朗運動。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參與了相關研究,并進而揭示了分子運動的奧秘。
那么,“布朗運動”和“透納運動”有什么區(qū)別呢?又有什么相通之處呢?
可以說布朗所描繪的運動是一幅數(shù)理科學的風景畫;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是數(shù)學和物理概念。透納所描繪的運動則是一幅藝術的風景畫;使用的語言是色彩和線條。本質(zhì)上布朗和透納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畫筆的畫家。
布朗運動是大自然深層結構的微觀運動;欣賞它的壯麗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納運動是大自然表層結構的宏觀運動;驚嘆它的雄偉同樣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學風景畫是抽象思維的結晶;藝術風景畫是形象思維的結晶。兩者各司其職,但又通過神經(jīng)進行交流、合作和互補。一個完整和諧、全面的人,應該同時能欣賞、贊嘆并創(chuàng)作出這兩種類型的風景畫。熱愛科學,同時也熱愛藝術,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現(xiàn)。
。ㄟx自《中學生閱讀》)
1.由李可染、吳作人的事例,引出如下結論,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老藝術家懂得了尖端科學的基本思想,用古老的中國畫表達了當代尖端科學的基本概念。
B.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
C.科學和藝術都是為了從紛紜雜陳的現(xiàn)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規(guī)律。
D.物理學家請著名畫家作畫,用具體形象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表述出來,居然表達得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真是天下奇聞。
2.對福樓拜的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和藝術是兩個不同門類,各自發(fā)展到頂峰,然后回頭相互照應,匯聚在一起。
B.科學和藝術雖屬不同類型的思維形式,但它們又是相同的,其活動本質(zhì)和最高使命是相仿佛的。
C.科學和藝術分別是按照自己的道路向前發(fā)展,都能發(fā)展到巔峰。
D.科學和藝術最初是不相融的,各司其職,互不干擾,只有發(fā)展到終點,結束時,它們才能融為一體。
3.根據(jù)文意理解“布朗運動”和“透納運動”的區(qū)別,其中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兩者描繪的對象不同,一是菌類孢子不停的運動,一是海洋呈現(xiàn)出的不停運動。孢子運動劇烈,海洋運動只是顛簸。
B.兩種“風景畫”運用的思維形式不同,因此,一是抽象思維的結晶,一是形象思維的結晶。
C.兩者所運用的語言有別,一是數(shù)字物理概念,一是色彩和線條。
D.兩者所表現(xiàn)的層次結構不同,一是深層結構的微觀運動的壯麗的科學風景畫,一是表層結構的宏觀運動的雄偉的藝術風景畫。
4.以下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家用中國畫表達當代尖端科學的基本概念,為古老的中國畫開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B.本質(zhì)上布朗和透納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畫筆的畫家。
C.一個完整的和諧、全面的人,應該同時能欣賞、贊嘆微觀與宏觀兩幅“風景畫”。
D.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必須既熱愛科學,又熱愛藝術。
5.延伸拓展
1)實踐探索
學習例證法的寫法,先針對一件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舉例論證。(150-200字)
6.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論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議論文三要素論據(jù):李白《把酒問月》蘇軾《水調(diào)歌頭》
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
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
論證:例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幼兒年齡小,如果以說教的形式向幼兒傳授相關知識,可能無法激起幼兒保護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及理解能力出發(fā),運用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識,同時,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
1、了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地球圖片,有關地球風光圖片。
2、環(huán)境污染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長什么樣的嗎?
幼兒回答。
出示地球圖片,認識地球。
2、教師:除了我們?nèi)祟,還有誰生活在地球上?
讓幼兒欣賞有關地球的風光圖片,感受地球媽媽的美麗,體會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小結: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動物和植物的家,我們要和諧相處,愛護動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媽媽被破壞的情況,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邊看圖片邊聽故事——地球媽媽生病了。
2、提問:地球媽媽受到了哪些破壞?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逐一出示環(huán)境污染圖片,并小結地球生病的原因,讓幼兒理解樹木的亂砍濫伐、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3、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媽媽?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義。
教師:為了幫助地球媽媽,使地球媽媽的病能夠早日痊愈,人們把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告訴全世界的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小朋友更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三、小結,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動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huán)境,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請你把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并和爸媽一起做地球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進行試驗,比較水滴滴在不同紙上的現(xiàn)象。
2、認識生活中各種紙的不同作用。
教學準備:
1、不同的紙若干。
2、滴管每人1支。
3、《科學》下p.32。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猜一猜,水滴滴在紙上是怎樣的。
二、跳舞的水滴。
1、教師出示塑料包裝紙,請幼兒看一看,水滴在上面是停在原處,還是散開,還是浸到紙里。
2、幼兒每人拿一個滴管向塑料包裝紙上滴水,觀察水滴的形態(tài)。
3、教師引導幼兒用滴管口在水滴的'邊緣劃動,觀察水滴是怎樣運動的。
三、對比試驗。
1、請幼兒猜想,水滴滴在不同的紙上會有什么現(xiàn)象,并記錄在畫冊《奇妙的小水滴》上。
2、幼兒動手實驗,教師了解幼兒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與幼兒探究不同紙的特征,哪些紙吸水,哪些紙不吸水,哪些紙吸水多,哪些紙吸水少?
四、用水滴畫畫體驗水滴在宣紙上作畫的快樂。
拓展活動:
引發(fā)幼兒討論:牛奶滴在這些紙上會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