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春筍”是春天特有的,體現(xiàn)了春天的特色。飯桌上,可以品嘗到春筍,菜場里、超市里也可以看到春筍。綱要指出:選擇孩子身邊的事物,是孩子所熟悉的。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教材,引發(fā)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欲望。
【活動目標】
1、認識春筍的外形特征以及與竹子的關系。
2、學習用筍殼插物,能發(fā)揮想象,大膽地解釋自己的筍殼作品。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個春筍,春筍掛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春筍的外形特征。
1、請幼兒猜謎語:“頭戴尖尖帽,身穿節(jié)節(jié)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出示掛圖)
2、分給幼兒每人一支筍,讓幼兒摸摸、看看,“筍娃娃”像什么?什么季節(jié)長出來的?長在什么地方?長大后變成了什么?再將“筍娃娃”的外殼一層一層剝?nèi)ィ嵝延變翰灰淹鈿兤啤?/p>
3、教師把春筍切開,讓幼兒觀察筍的內(nèi)部。
4、請幼兒說說筍的外形象什么?
5、小結:春筍長在竹園里,它的媽媽是竹子,他長大以后也會變成竹子。筍肉可以吃,味道很鮮美。
二、玩筍殼。
1、給幼兒每人一支筍,讓他們剝,剝下的`筍殼讓幼兒玩。如把筍殼從小到大套起來,看看像什么?
2、展示幼兒的筍殼作品。
【課后反思】
可以挖掘教材中更多的教育價值,可以有很多延伸活動:帶孩子到竹園去進行教學活動,觀察農(nóng)民挖筍,這樣教學會更直觀。在認識春筍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幼兒比較筍的長、短、粗、細。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用拓印的方式提取自己的指紋。
2. 知道指紋大體分為三類。
3. 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勇敢表達自己想法,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怎樣提取自己的指紋。
難點:初步了解到指紋分為斗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三種。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印泥、鉛筆、紙張、三種指紋圖片。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大家是不是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
師:老師遇到一個難題,你們能幫幫我嗎。我撿到一部手機,初步推測這手機可能是五個人中的一個,我也不知道是誰,你們有什么辦法嗎?
幼:可以試試他們的指紋能不能解鎖這部手機?誰的指紋能解鎖,就是誰的。
師:真是個好辦法,你們真棒。
師:那你們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提取指紋嗎?
二、展開部分
(一)積極討論,了解提取指紋的方法
1.幼兒積極與同伴討論自己的想法。
2.教師介紹提取指紋的方法。
。1)師:我們可以用印泥來提取指紋,將手指指腹完整地按壓在印泥上,然后再按在紙上,這樣紙上就有指紋了。
(2)師:先用鉛筆在紙上涂黑,涂黑范圍要比自己的指腹大,然后用手指在涂黑的地方來回摩擦,最后按在干凈紙上就可以啦。
3.幼兒采集自己的指紋。
。ǘ┯^察指紋,了解到指紋分為三類
1.教師介紹指紋分為三類
(1)師: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子的?
幼:我的是好幾個圓圈。
教師打開圖片,出示斗形紋
師:像這樣一圈一圈的指紋就叫做斗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2)幼:我的這個像個簸箕。
教師打開圖片,出示箕形紋。
師:是的,像好幾個簸箕套在一起的就叫做箕形紋。請和我說一遍。
(3)師:大家還有別的樣子的指紋嗎?(如果沒有,教師出示弓形紋圖片)
師:你們看,這像不像一個個小山丘,像一個個小山丘的.就是弓形紋。
2.小結
師:大家剛才通過觀察指紋,知道了指紋分為三類,哪三類呀?就是這三類,那斗形紋像什么呀?箕形紋像什么呀?弓形紋呢?
師:你們真棒,我們的指紋斗形紋和箕形紋比較多,而弓形紋很少。
。ㄈ┩ㄟ^游戲,鞏固指紋特點
師:我們一塊做個游戲吧,老師出示指紋圖片,大家可以一塊擺出來這個指紋樣子。我出示斗形紋,你們就拉起手來圍成一個圈,箕形紋,你們就拉手擺一個簸箕,弓形紋,你們就拉手擺一個小山。好嗎?
老師對表現(xiàn)好的同學給予嘉獎,對表現(xiàn)弱一些的給予鼓勵。
四、結束部分
師:我們今天知道了指紋分為三類,每個手指都不一樣像是我們手指上的密碼一樣,大有用處,每個人的指紋也都不一樣,可以解鎖手機,還能幫助警察抓小偷,還有好多用處,老師下次再告訴你們,大家今天表現(xiàn)的都很棒。
五、活動延伸
回到家里后,可以看看爸爸媽媽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將自己知道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給孩子們講述一些指紋在生活中的用途。
讓孩子思考小明奶奶的說法對嗎,有三個斗形紋的人一定會成功嗎?
活動總結
選擇內(nèi)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幼兒對指紋充滿了興趣,幼兒通過這個活動知道怎樣提取指紋,了解到指紋的分類,更加體會到了探索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電是怎樣傳輸?shù)郊依锏摹?/p>
2.知道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難重點:
了解電是怎樣傳輸?shù)郊依锏摹?/p>
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大電池若干節(jié)、電線3若干根(大約1尺5)、小燈泡若干個、各種型號的電池、手電筒一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提問,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需要用電呢?”(電視機、錄音機、燈棍、消毒柜、空調(diào)等)。
2.“這么多東西都需要用電,你知道電是從哪里來的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在很多地方建有發(fā)電站,有用火力發(fā)電的火力發(fā)電站,用水力發(fā)電的水力發(fā)電站。還有用風力發(fā)電的風力發(fā)電站。這些發(fā)電站發(fā)好電后,電工叔叔通過長長的電線把電傳到工廠、醫(yī)院、商店、幼兒園和小朋友的家里等所有地方,照亮城市,照亮千家萬戶。
師:“電工叔叔的本領大嗎?”(大)“你們長大了想不想也當一名電工?”(想)
二、基本部分:
小實驗:燈泡亮了
1.教師出示手電筒:
提問:(1)這是什么?(手電筒)
(2)它有什么用?(照亮路)
。3)在沒有電的地方我們可以用手電照亮路,你們知道手電是靠什么發(fā)光的嗎?(電池)
2.教師出示電池:
提問:
。1)這是什么?為什么叫它電池?(因為它里面儲存著電)
。2)它里面儲存的電量比較少,可供一些小電器使用,(如:手電筒、電動玩具)
(3)還有什么東西用電池?(電動剃須刀錄音機手機遙控板電子表等不同型號的電池可給不同的電器供電。)
。4)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電線、小燈泡,小朋友想想并動手操作,看怎樣可以用電線把電池里的電傳輸給小燈泡,使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通過這個小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小朋友都明白了電池有“+”、“—”標記,“+”叫正極,“—”叫負極,電流從正極通過小燈泡和電線流入負極,負極通過電池再流入正極,電流不斷循環(huán)流動,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4.幼兒兩兩合作探索操作:用兩節(jié)電池怎樣可以使小燈泡亮起來?小燈泡又有什么變化?
小結:電量越大,小燈泡越亮。有的小朋友說:“我想讓小燈泡更亮,,就用5節(jié)6節(jié)電池連接,這樣可以嗎?這樣是不可以的,每個用電器,它的用電量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他的用電范圍,就會損壞電器。
5.教師提問:“小朋友學會了電工叔叔的本領,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你們真棒!那你們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安全用電嗎?”
三、結束部分:
討論:日常生活中怎樣安全用電?
1.不用濕手、濕抹布觸摸燈頭、開關、插座和電器。
2.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插銷。
3.不要在高壓線附近玩耍,不要爬電桿。
4.不要在電線附近放風箏。
延伸活動:
提供手電筒、電動玩具,供幼兒操作,探索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反思:
在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電》中,目的在于讓幼兒了解電的來之不易,要知道節(jié)約用電,并知道電的正確使用方法,初步培養(yǎng)幼兒安全用電的'意識。
活動過程中,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提問,讓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說出生活中的電視機、空調(diào)、微波爐、洗衣機等等都需要用到電,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電,并了解了電是從發(fā)電廠傳輸過來的。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因此,在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小實驗“小燈泡亮了”,充分調(diào)動起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和發(fā)現(xiàn)中提高能力,達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電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了解了電流是不斷循環(huán)流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得出了幾條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并適時的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致很高,探索欲望很強,每一位幼兒都能積極動手去探索,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效果很好。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科學教案(精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