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實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于試驗,是幼兒進一步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敏銳性。
二、活動準備:
皮球、橡皮筋、氣球、彈簧、木塊、鐵片、彈性球、標靶、自制彈弓、紙制子彈。
三、活動過程:
。ㄒ唬┡囊慌,捏一捏,感知不同物體的彈性。
1、出示準備的皮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沒有氣的或氣少的),請幼兒自主選擇一個皮球跟著音樂拍球。
2、誘導幼兒按一按、捏一捏有其和沒氣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氣會彈得高,原來空氣也有彈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體。
1、在收集的物品中找出有彈性的物品,如:彈簧、橡皮筋、氣球、海綿等。
2、請幼兒想一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有彈性的。
如:枕頭、沙發(fā)、床墊、吹氣救生圈等
。ㄈ┫胍幌霃椥栽谏钪衅鸬搅耸裁醋饔。
如:
彈床——健身 救生氣墊——保護、緩沖
靠墊——舒適 彈簧稱——攜帶方便
網球發(fā)球器——方便、省力
(四)玩一玩
1、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在一個小球上,用一只手拿著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然后一只手拿著球向前投,隨后收回,重復投擲。
3、固定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手拉著小球,拉到一定的距離是放手,讓球反彈回去,超過固定物的高度。
。ㄎ澹┯螒
1、打靶:讓幼兒與標靶相隔一定距離,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用力投擲手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長,讓小球能打中標靶。
2、看誰彈得遠:一收握彈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紙制子彈拉緊橡皮筋,然后放手,讓子彈彈出去。拉得越緊,子彈彈得越遠。
。┬〗Y
。ㄆ撸┭由旎顒
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制作一件彈力玩具。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體會視覺暫留現(xiàn)象,學會看圖示制作旋轉玩具。
2、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知道眼睛會產生錯覺,旋轉后的魚兒和小鳥的位置會有變化。
3、對“錯覺”游戲感興趣,樂意參與科學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2、雙面膠帶、膠棒或漿糊,筷子人手兩根,剪刀人手一把。尺子或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上面毛,下面毛,中間有顆黑葡萄。請你猜猜這是什么?
2、通過提問引出主提。
——教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眼睛,你的餓眼睛能看見什么?
——教師:我們的眼睛能看見許多存在的東西,眼睛看見的就都是對的嗎?
3、閱讀幼兒用書,學習制作《轉轉轉—魚兒的家》。
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圖示,教師示范講解制作中的難點:
——剪下制作材料。
——看圖示用雙面膠將筷子固定在方面。
——讓幼兒了解制作步驟,幼兒進行制作活動,在幼兒制作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
4、引導幼兒玩一玩操作材料,并與同伴交流。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啟發(fā)幼兒說說:魚缸是魚兒的家。
——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看見一條魚和一只空魚缸,但是,當我們旋轉它們以后,我們的眼睛產生了錯覺,魚兒就游到了魚缸里,這是視覺暫留現(xiàn)象。
5、學習制作《轉轉轉—小鳥家》。
—教師:剛才,小朋友制作了《轉轉轉—魚兒的.家》,看一看,想一想,如果將中間這張畫做成旋轉玩具,會怎樣?
6、幼兒獨立制作《轉轉轉—小鳥家》,并與同伴交流、分享旋轉后出現(xiàn)的錯覺現(xiàn)象,想一想:為什么小鳥會飛到大樹上?說一說:大樹是小鳥的餓家。
7、擴展幼兒的想象,激發(fā)幼兒的制作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做了兩個有趣的旋轉錯覺玩具,你還想做什么錯覺玩具呢?鼓勵幼兒大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魚要生活在干凈的水里,水被污染后,小魚就會生病或者死亡。激發(fā)幼兒同情和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體會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活動準備:
1、《小魚生病了》的故事,一盆臟水和一盆清水,幾條健康的小魚,幾條死亡的小魚。
2、幼兒對水的用途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然角中個別幼兒金魚死亡的事情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我們自然角的金魚怎么會越來越少了?(有的死亡了,有的吃的太飽了。……)
2、師:為什么樂樂的金魚會死掉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魚生病了》,出示課題,幼兒一起認識詞語。
二、基本部分
1、聽老師講《小魚生病了》的故事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小魚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水里?
總結:小魚喜歡生活在干凈的水里,不喜歡生活在臟臟的水里。
2、出示課件1,幼兒觀看小魚在河水里快樂生活的情景。
師:你們看,小魚生活地開心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游來游去、吐泡泡、追逐、捉迷藏)
師:小魚生活在什么樣的河水和海水里?(干凈的河水、藍藍的海水、清清的海水等)
3、出示課件2,幼兒觀看被污染了的河水和太湖水,感受小魚的心情。
師:突然有一天,人們往河里扔垃圾,排放污水,小河里的水怎么樣了?(慢慢變臟了,水不清了,水里有許多塑料袋,還有許多草……)
師:小朋友,這時的小魚會怎么樣呢?(難受、可能會哭、可能會生病、也許有的會死。)
4、教師出示一些被污染了的海水中的烏龜、鯨魚生病的課件,幼兒感受環(huán)境污染后,東動物們生活發(fā)生變化。
5、幼兒模仿表演《小魚生病了》,體會小魚的痛苦,激發(fā)幼兒同情心。
6、師:老師這里有兩盆水,一盆臟水,一盆清水,你們喜歡哪盆水?今天呀老師來把小魚放在不同的水里,你們想想小魚會怎么樣呢?(幼兒回答)
7、把小魚分別放在兩種水里,讓小朋友觀察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并請小朋友回答。師:你們愿不愿意讓這么可愛的小魚生活在這么臟的水里嗎?我們怎么幫助小魚呢?
8、觀察生活在臟水里的小魚。
師:如果小魚長時間的`生活在臟水里會怎么樣呢?幼兒回答老師把事先生活在臟水里的小魚給小朋友觀察,讓小朋友看看它們怎么啦?師:我們看了這些生病的小魚心里怎么樣?
9、如果你是小魚,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呢?(幼兒表演,加深幼兒對環(huán)境 污染的危害。)
10、簡單了解水被污染的原因。
師:是什么原因使小魚生病的呢?水為什么會變臟的呢?(幼兒討論)
教師總結:本來他們可以生活在干凈的水里的,可是水被現(xiàn)在的工業(yè)所污染了,這些小魚只能生活在這么臟的水里面,都生病了,有點死了。所以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讓這些小魚們都生活在干凈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三、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把小魚放在干凈的水里。
師:你們看小魚在干凈的水里快樂地游來游去了,多么高興,多么開心呀,我們也為小魚高興一下吧,我們可以學著小魚一樣快樂地游來游去。
音樂游戲《我是一條快樂的小魚》,幼兒學小魚游出教室去撿地上的垃圾。
附故事:小魚生病了
一條小魚在水里游玩,不知怎么它游到了臟水區(qū),不一會兒,他就覺得頭昏眼花,全身沒有力氣,它想很快回家去游不動了,它呻吟著叫到:“救救我呀!”幸好它的好朋友青蛙在岸上聽見了,趕緊跳下水來把它背著送回了小魚的家,小魚回到了清水里,很快就感覺舒服了,它又能和小青蛙快樂地游戲了。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動手,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真正相信到處都的空氣。
2、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
3、激起幼兒對空氣進行觀察和試驗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只塑料袋和杯子、臉盆、水、毛巾、吸管、氣球等。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杯子,請小朋友拿起杯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東西?
2、老師請小朋友把小毛巾塞進杯子里,塞得緊一點,再放進臉盆里去,用手握緊,過一會兒請小朋友把毛巾拿出來看看,毛巾怎么啦?
幼:有的毛巾干的,有的是濕的。
3、老師做實驗,請小朋友看好,拿出來請小朋友摸摸、看看毛巾是怎樣的?(干的)
4、老師再做一次實驗,請小朋友看好,杯子放到水里有泡泡出來,這是什么?(空氣)請小朋友猜猜,毛巾怎么樣?(干的、濕的)
5、為什么毛巾是干的?(因為杯子里有空氣)為什么毛巾是濕的?(杯子里沒有空氣)
6、杯子是不是空的?
7、請小朋友找找看,什么地方有空氣?
8、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把空氣抓?
9、請小朋友抓空氣,抓空氣后請小朋友說說你在什么地方抓住了空氣?
10、老師這里有一個吹氣玩具,你們說說吹氣玩具里面有沒有空氣?放掉空氣,吹到臉上有什么感覺?
11、再請小朋友把吹氣玩具鼓起來,你們知道吹氣玩具里面有什么?
12、我們人身體里面有空氣嗎?
13、用什么辦法能使老師相信人的身體里面有空氣?
14、用吸管放在水里吹能看到什么?
15、請小朋友自己吹,看看有沒有泡泡?
總結:我們教室里有空氣,人的身體里有空氣,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沒有地方有空氣?
16、水里有空氣為什么?天空中有空氣為什么?泥土里有空氣為什么?……
結束活動: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到外面去找空氣。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生活經驗,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習使用水溫表,測量水的溫度變化。
3、樂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黑板、粉筆、扇子、空碗、冰塊等數(shù)量能滿足幼兒分組活動的需要。
2.水溫表、熱水杯、抹布每兩人一份,幼兒用書中的記錄單、筆。
3.活動前已學會使用水溫表看讀數(shù),并會記錄兩位數(shù)的數(shù)字。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設想讓熱水變冷的各種方法,從中選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師:聰聰剛才在室外鍛煉出了一身汗,他跑回來準備喝點水,可是從茶水桶里接出來的熱水太燙了,你有辦法讓熱水快點變涼嗎?
2.教師:你的辦法是什么?
3.教師:看看黑板上的記錄,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種方法了?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來的?聰聰要為他們鼓掌,感謝這些小朋友能積極想辦法,并把想到辦法說給大家聽。
4.教師:在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條件嘗試的辦法呢?
5.教師:現(xiàn)在可行的辦法還剩下幾種?
(二)師幼兒討論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師:怎樣才能知道用了這些辦法后,熱水是不是真的'變涼了?可以用什么來測水溫的變化?(用水溫表)
2.教師:怎樣就證明水變涼了?
3.教師出示記錄表:記錄表上有幾個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測量的水溫記錄在哪里?試過選擇的方法后再測的水溫記錄在哪里?
4.教師:現(xiàn)在你可以去找一個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們準備選擇這里的哪一種辦法來試驗,先把你們的方法畫下來。另外你們還要商量一下,做試驗時誰負責測水溫,誰負責做記錄。
(三)幼兒結伴試驗使熱水變冷的方法。
教師為每一組幼兒倒一杯熱水,幼兒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測水溫,一人做記錄。教師控制兩次測量的時間間隔,讓幼兒分別測量并記錄實驗前后的水溫。教師巡回幼兒的的實驗,指導有困難的幼兒使用水溫表及做相應的記錄,提醒幼兒用過水溫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兒匯報實驗過程、結果,并證實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師:誰來說說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進行實驗的?
2.教師:你們使用的是哪一種方法?最先測量的水溫是多少度?后面幾次測得的水溫分別是多少度?你們認為這種方法能讓熱水變涼嗎?你們是根據(jù)什么知道的?
3.教師:還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們這種方法嗎?你們是怎么做的?你們做的結果和他一樣嗎?你們認為這種方法可行嗎?
4.教師:哪些小朋友還用了其他方法?(分別請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兒做實驗匯報,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和總結)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幼兒人數(shù)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yōu)槭裁催@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幼兒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教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
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
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
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幼兒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老師我見過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幼兒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肮废茨,貓吃草,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拔浵伵懦尚,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钡鹊。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tài)。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幼兒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幼兒。
讓表演好的幼兒做示范動作,全體幼兒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幼兒學下雨前的動態(tài)。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處處彌漫著美的氣息,如美麗的風景、圖畫、音樂等。本次活動選用的材料都來來源于如錢幣,有凹凸面的字、畫、樹葉等物品,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幼兒在園里經常做些美工活動,但利用這些物品來進行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說卻充滿了新奇,因為興趣是幼兒探索問題的根源,我利用幼兒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jié)中班科學課《拓印》,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于:
1、知識目標: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奧秘。
2、技能目標:讓幼兒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拓印。
3、情感目標:讓幼兒對拓印產生興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嘗試、再操作,加上教師的指導,對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難點是:
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秘,讓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引起興趣。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進行操作,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什么會印在紙上畫,想辦法知道。教師作為引導者及支持者,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幼兒探索拓印的奧秘。因此我為本次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樹葉,硬幣,有凹凸面的字畫若干。
2、教師范例畫一幅。
3、膠棒、紙、鉛筆人手一份。
根據(jù)《綱要》中對科學所定的目標、內容等要求,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我為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流程是:
激發(fā)興趣——探索討論——動手操作——互相交流——繼續(xù)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發(fā)興趣
教師出示范畫,讓幼兒欣賞,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引出興趣!靶∨笥芽纯催@幅畫和你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一樣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二、探索討論
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這是怎么畫上去的,你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討論一下再告訴老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發(fā)言。
三、動手操作
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討論結果來進行拓印示范,然后請幼兒自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懊總盤里都有許多材料,你喜歡什么,就拿什么來進行拓印,看看你們選擇的材料拓印出來的是什么樣子的!痹诓僮鞯倪^程,教師要注意幼兒發(fā)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蛇M行個別指導,為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多注意幼兒操作過程。
四、互相交流
幼兒自選材料后,與其他幼兒交流自己選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澳愕漠嬐赜『昧藛?如果印不出來,為什么呢?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有沒有印出來?為什么?”
五、繼續(xù)操作幼兒失敗后,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幼兒不斷嘗試、探索來解決問題。只有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才能再創(chuàng)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樣的物品才能進行拓印。小朋友發(fā)現(xiàn)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沒法拓印,為什么呢?原來只有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較薄的可以拓印,過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時還要把上下兩張紙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兒拓印完,請每位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區(qū),進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畫帶來的快樂。
本次教學活動按照新《綱要》的要求,以幼兒為主,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幼兒主動參與探索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也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法:
1.觀察法:教師出示范例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了解事物的特點及獲取一些感性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系統(tǒng)、有序的觀察,即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整體,又要引導觀察其細節(jié)。以保證幼兒觀察的全面性,同時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的觀察空間,以免造成幼兒被動學習。
2、討論法:教師通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學習在“碰撞”中對不同觀點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培養(yǎng)幼兒樂于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和品質,接納、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驗。這種方法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思維社會化。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睅в變哼x擇材料進行拓印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享受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其探索的興趣,鼓勵幼兒進行猜想并對其驗證,讓幼兒親歷科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及成功的體驗。此法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
新《綱要》指出: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袘靶问胶献魈骄渴健钡膸熡谆印4送馕疫運用加入了操作法、審美熏陶法、激勵法,使整節(jié)課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和諧統(tǒng)一。同時促進了幼兒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性的發(fā)展。
效果:
本節(jié)活動我們打破了以往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舊觀念,讓幼兒自主參與活動,探索問題,操作解決,充分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保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讓他們喜歡參與。我預想本節(jié)活動的效果應該不錯。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的重要性
2、初步培養(yǎng)環(huán)保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沒有破的塑料袋人手一個
2、每小組透明塑料瓶大小各一個,吸水手帕一塊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啊,老師為你們來帶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看我的桌子上現(xiàn)在有什么。
有半瓶水的大塑料瓶,兩塊一樣的小手帕,和一個小的塑料瓶
2、 不會濕的小手帕
教師示范實驗:
1)將小手帕浸入水中,證明小手帕是吸水,會濕的。
2)將手帕放入小塑料瓶中,壓倒瓶子底部。再將小塑料瓶開口朝下壓入水中。
請幼兒猜測小手帕的結局
3)拿出小塑料瓶,將小手帕取出,請個別幼兒上來親手觸摸看小手帕是否濕掉。
3、是什么讓小手帕不會濕
師:誰能告訴我,為什么手帕沒有濕。是不是什么東西把手帕保護住了呢?
師:對,就是空氣,這是不是告訴我們空氣是看不見的。
4、幼兒體驗實驗
幼兒分組實驗,體驗空氣壓入水中的感覺,體驗空氣的存在。
實驗結束后,請幼兒談談有什么感覺(壓下去要用力,從而感受空氣)
5、空氣的味道
分發(fā)干凈的不漏塑料袋,請幼兒去教室里抓一袋空氣回來。抓到后馬上回到座位上,并且微微敞開塑料袋,讓空氣漏一點出來,聞一聞,看空氣是否有味道。
6、我們需要空氣,干凈的`空氣
請幼兒想象沒有空氣的世界。
挖掘幼兒對臭臭的空氣的經驗,請他們講一講,在設想以后聞到的一直是這種臭臭的空氣會怎么樣。
7、保護環(huán)境
既然空氣這樣重要,沒有干凈的空氣,我們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那小朋友可以做什么呢。
保護植物,不亂認垃圾,提醒家長們保護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種植植物,愛護動物。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簡單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初步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
2、軟件
3、鼓勵幼兒在活動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雨的形成過程。
活動過程:
一、交流已積累的經驗,幫助幼兒歸納了解的途徑。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天空的眼淚是什么?
你認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1、老師做小實驗。
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并用語言大膽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老師用示意圖記錄。(示意圖:→→→)
師告訴幼兒此小實驗就是雨的形成過程。
2、觀看圖片:雨的形成示意圖。
請幼兒比較兩個示意圖,表揚幼兒觀察仔細,并從小實驗中準確地發(fā)現(xiàn)雨的形成過程。
小結:地球表面的水經過太陽照射等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很輕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來越厚,在加上冷空氣就又變成水滴落下來,那就是雨。
三、拓展經驗。
1、觀看軟件:豐富有關經驗夏季是我國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
2、討論:雨的作用和危害
提問:你喜歡下雨嗎?為什么?(教師列表記錄幼兒的回答)
根據(jù)表格小結:雨對自然界、人們的生活、動植物的生長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時下雨也會帶來很多的不方便,雨下得太大,或雨水太多會造成危害。
3、知道雨季哪些東西需要防霉。幼兒在軟件中游戲。
小結:關于雨的知識、游戲和實驗還有很多,小朋友還可以繼續(xù)探索,互相交流。
說課:
一、關于內容的選擇:在創(chuàng)編兒歌:“我們的家”活動中,幼兒對“云是雨的家,還是雨是云的家”有分歧,盡管雨和云都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幼兒也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并沒有關于雨形成過程的一些相關經驗。分歧和討論使他們產生了探究的愿望。因此,科學活動“天空的眼淚——雨”適時地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也將引起幼兒探究的欲望。
二、關于目標的確定:
1、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簡單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初步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興趣。第1條是知識目標,其中的方法是指活動中涉及到的資料搜集、記錄、實驗、比較、討論以及簡單統(tǒng)計等。第2條是情感目標。在《綱要》關于科學章節(jié)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愿望。以及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
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蔽艺J為,一個好的教育活動,應該是在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或提升已有的零散生活經驗的同時促使幼兒長遠發(fā)展,所以制定了以上兩條能促進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三、關于教法的運用:
1、在活動中,主要運用了實驗的方法,向幼兒演示雨形成的過程,因為,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的`,直觀的教學方法幼兒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運用先進的教學軟件,向幼兒展示正確的示意圖,引導他們通過比較來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感,同時活動中還通過資料搜集方法的記錄、簡單統(tǒng)計表格等形式展示科學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方法,使他們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3、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拓展相關經驗,并通過討論和列表幫助幼兒梳理和豐富原有的生活經驗,實現(xiàn)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
四、關于學法的思考:在《綱要》指導要點的第2條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因此,
1、將搜集資料的要求放在課前請幼兒準備,目的是讓幼兒在此過程中對搜集資料的一些主要方法和途徑有所了解和體驗。
2、幼兒也曾經進行過一些簡單的記錄,但示意圖平時接觸不多,因此,他們通過描述實驗的現(xiàn)象和過程,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一種新的記錄表示的方法,而思維的有序性和語言的表達概括能力也能從中得到提高。
3、幼兒通過操作電腦軟件游戲,輕松的與同伴合作交流,自主地進行學習,獲取更多的信息。
五、關于過程的設計:
本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毒V要》中關于科學目標中指出“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币虼耍顒拥牡谝徊糠质亲層變夯ハ嘟涣饕逊e累的經驗,幫助幼兒歸納了解的途徑;ハ嘟涣鞯幕A是活動準備中的第3點:“鼓勵幼兒在活動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雨的形成過程!睔w納的方法是,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知道的,老師幫助記錄下各種不同的方法;顒拥牡诙糠忠彩侵饕糠郑毫私庥甑男纬蛇^程,目的是幫助幼兒整理、提升經驗,現(xiàn)成概念。有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觀察描述小實驗的現(xiàn)象,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雨的形成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開放式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仔細觀察的習慣,同時好奇心、探究、求知欲望都將在此環(huán)節(jié)得到滿足。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在軟件中看雨的形成示意圖,并和剛才自己完成的示意圖進行比較;顒拥牡谌糠种饕菐椭變和卣购陀晗嚓P的經驗,如:了解夏季是我國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了解雨的作用和危害;知道雨季需要防霉等。實現(xiàn)這一目標采用了三個不同的形式:看錄像、討論和游戲,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始終主動積極地去參與,同時形式的變換可以不斷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xiàn)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xiàn)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激發(fā)幼兒探究科學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讓幼兒知道蠟燭燃燒時會發(fā)光、發(fā)熱,燃燒時需 要空氣中的氧氣。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6個、玻璃杯1個、火柴、打火機。蠟燭實物圖片、輕音樂、課前對幼兒進行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xiàn)象。例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很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等。)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xiàn)燭火的樣子。
二、通過觀看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讓幼兒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圖片。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掛燈籠的時候等。)
三、通過游戲《蠟燭的熄滅》,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xiàn)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方法。
。1)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后,蠟燭會慢慢熄滅。
。2)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自由發(fā)言)
。3)罩上杯子后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杯子會發(fā)熱、發(fā)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5.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氣被拉住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活動延伸: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涂在畫上, 就會顯現(xiàn)出美麗的蠟染畫。
活動反思:
在組織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之前,我提前給孩子做了詳細的安全工作講解,因為擔心從來沒有接觸過火的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緊張、害怕,再有怕孩子會不小心燒著手。當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很投入,探索的積極性也很高,也很注意安全問題,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帶動下,我逐漸放開手,和孩子們一起來探索,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