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錦集4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生活中空氣無處不在,空氣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但是空氣又是看不見、摸不著,很抽象的東西。《綱要》中指出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并使他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空氣的秘密》,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空氣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2、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并嘗試記錄。
3、對空氣的秘密感興趣,樂意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重點:
了解空氣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活動難點:
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并嘗試記錄。
活動準備:
教具:氣球一個,記錄表一張,吹泡泡玩具一個、PPT《空氣的'秘密》。
學具:
1、透明塑料袋、吸管每人一個。
2、裝水的箱子4個、裝有毛巾的水杯2個、記錄表3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氣球,吸引幼兒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ㄒ唬┝私饪諝馓攸c。
1、幼兒自由嘗試在活動室的任意地方抓空氣。
2、交流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到處都有。
3、圍繞空氣展開討論:空氣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
(二)探索空氣的重要作用
1、人需要空氣
(1)小實驗:用吸管在水里吹一吹,發(fā)現(xiàn)什么?
(2)捂住口鼻,體驗沒有空氣的感覺。
2、哪些東西也需要空氣?
3、空氣的本領
分組實驗:《毛巾濕了嗎》
三、結束部分
到戶外玩吹泡泡的游戲,進一步探索空氣的秘密。
延伸活動
1、將活動材料投放在科學區(qū),進一步探索空氣的秘密。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閱資料,了解空氣被污染的情況。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種子食品是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
2.樂意與同伴分享種子食品,體驗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花生,玉米,豆子等。
2.請幼兒帶各種種子食品
活動過程
1.交流談話,激發(fā)幼兒對種子的興趣。
。1)小朋友知道什么是種子嗎?
。2)你知道哪些種子?
(3)種子主要有什么用?
幼兒討論
告訴幼兒種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種子巡回生長的過程,種子可以食用。
。4)你知道哪些種子可以食用嗎?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食用的的種子種類,如稻、麥、豆、花生、瓜子、玉米、核桃等。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沒有種子會怎么樣?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得出種子是人們食物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了種子,就沒有了植物,人類就很難生存下去,我們每天都在食用種子。
2. 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種子食品。
。1)了解種子食品的含義
種子可以吃,那么用種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種子食品。
(2)說說這種子食品是哪種植物的種子?又是怎樣制作成的?
幼兒討論后,說出通過對種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種子食品。
花生
瓜子
爆米花
五香豆
松子
核桃
栗子等
小結:種子食品可真多呀!有的是炒著吃的,有的是煮著吃的,有的是爆著吃的,還有許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組織幼兒品嘗種子食品
。1)請小朋友來品嘗各種各樣的種子食品。
。2)幼兒自由選取種子食品進行品嘗。
引導幼兒品嘗種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種子食品的味道,
如用“香噴噴”“脆生生”等詞語形容品嘗種子后的口感。
4.品嘗交流
你最喜歡吃的種子食品是什么?為什么?
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品嘗種子食品的感覺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瓶中取珠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辦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能大膽講述。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木珠和鐵珠放在脈動瓶中;小棒、筷子、鐵絲、吸管、磁力棒、雙面膠(小組一份);操作框、幼兒記錄單(兩種顏色)、記錄單的架子和記號筆。
教師材料:創(chuàng)設情景、幼兒實驗材料一套、透明膠、記錄單、磁性板;視頻展示儀、數(shù)碼相機、電腦。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二、教師出示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一:師操作把珠子放進瓶子里),用什么辦法把珠子取出來?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二:如果把這只瓶子固定(師用透明膠固定瓶子),在瓶子不能動的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瓶中的珠子取出來?
三、 幼兒進行猜想和記錄,并交流不同的想法。
1、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想出辦法,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材料,認識材料。
3、出示記錄單,了解猜想記錄的要求和方法。
4、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想。
5、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想。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選了什么材料?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為什么用這個辦法?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師: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選了不一樣的材料?為什么?
四、幼兒進行實驗和記錄,驗證猜想,教師巡回指導。
。ㄒ唬┑谝淮螌嶒1、教師提出實驗前要求:
2、幼兒第一次實驗驗證,并記錄。
3、第一次實驗后交流。
師:用你們猜想的.材料取出珠子了嗎?
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鐵珠的幼兒說說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鐵珠的幼兒交流方法)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舉手。(教師請沒有取出木珠的幼兒說說用的材料和原因)(請取出木珠的幼兒交流方法)(二)再次實驗:
1、 出示實驗記錄單二,了解記錄要求。
2、 幼兒再次實驗和記錄。(教師巡回指導,并用數(shù)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情況)3、 幼兒交流自己的實驗情況。(在視頻前)五、延伸活動:師:今天,我們是從不能動的瓶子里取出了木珠和鐵珠,如果瓶子里掉進去的是玻璃珠呢?能用什么方法呢?我們回去后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動物是如何過冬的,知道動物如何過冬主要有四種形式:⑴躲藏;⑵冬眠;⑶遷徙;⑷換毛;
2、理解詞匯:冬眠、遷徙等。
3、對探索動物世界奧秘感興趣,并具有較細致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動物過冬”的錄像帶、錄像機、電視機、各類動物的磁鐵教具、動物胸飾、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人們是如何御寒的”。
教師用語——今天的天氣真冷啊,我們都穿上什么衣服了?人們除了穿上厚衣服以外,還想出什么好辦法來過冬呢?
2、科學教育“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用語——人們是這樣過冬的,那么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
、庞變焊鶕(jù)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教師用語——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么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現(xiàn)在,老師就來請大家看一段錄像。
、朴變河^看錄像一遍:
要求:A錄像上有哪些小動物;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幼兒根據(jù)錄像內(nèi)容進行回答,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內(nèi)容,出示相應的磁鐵教具。
、怯變涸俅斡^看錄像,并出規(guī)定格畫面,進行動行過冬形式的歸類。
教師用語——小動物們也很能干,它們也想出了很多辦法來過冬,那么小動們用了哪些好辦法呢?我們再看一遍錄像。
要求:A這些是什么小動物;B它們是用什么方式過冬的。
。ǜ鶕(jù)定格畫面,并運用磁鐵教具幫助功兒進行歸類)
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
。ㄓ變河脛幼鞅硎尽岸悴亍保
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蝸牛、蚯蚓)等;
。ń忉專好呔褪遣怀圆缓纫膊粍拥囊馑迹
遷徙——燕子、大雁、丹頂鶴等;
。ń忉專哼w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反復練習新詞“遷徙”。
換毛——獅子、狐貍、狗、羊(雞、鴨、兔)等。
、褥柟虅游镞^冬的四種主要開式:躲藏、冬眠、遷徙、換毛。
教師用語——現(xiàn)在,我相問問小朋友:小動物想了幾個好辦法過冬的,又是哪些好辦法呢?
⑸教師總結:小動物們很聰明,想出好辦法來度過寒冷的冬天,它們有的躲藏,有的冬眠,有的遷徙,還有的換毛。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3、結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