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的紙,了解紙的用途、性質(zhì),知道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2、通過講講做做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3、教育幼兒節(jié)約資源,減少浪費。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分為四組,為每組幼兒準備各種各樣的紙:報紙、縐紋紙、牛皮紙、蠟光紙、卡紙,剪刀,漿糊。
2、紙制品:書本、信封、紙盒、紙風車、紙做的面具一個。用報紙折成的帽子(帽子上用其它物品裝飾好)
活動重難點:
了解紙質(zhì)的不同和用途,自己動手發(fā)揮紙的作用.
流程圖:
1、認識紙的種類
2、了解紙的質(zhì)地
3、紙是怎樣制造
4、了解紙的性質(zhì)
5、了解紙的用途
6、教育幼兒節(jié)約資源,減少浪費。
7、幼兒操作活動。
8、幼兒欣賞作品。
活動過程:
1、引題
教師頭戴帽子進入教室,吸引幼兒。小朋友們,你們好!我今天帶來一位朋友,它的名字叫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紙的種類很多,你們說說都知道哪些紙。(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紙的種類很多,有信紙、縐紋紙、牛皮紙、蠟光紙、卡紙, 寫字紙、畫畫紙、餐巾紙、報紙
2、我這有一根魔棒。出示紙棒,表演魔術拉紙,教師說:我們來做個游戲,魔棒開始動,你們就動,魔棒說停,小朋友們就立即停,看看魔棒叫你們干什么,請小朋友們用手仔細摸一摸,說一說這些紙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樣。開始,(讓幼兒自由摸)!,F(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這些紙有什么不同。(光滑或粗糙,硬或軟,厚薄,牢度等不一樣。)小結:紙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厚有的'薄,有的容易破,有的不容易破。
3、魔棒提問,小朋友們知道紙是怎樣制造的嗎?魔棒來告訴你(紙是工人叔叔把好多植物皮、莖經(jīng)過加工并加上各種原料制造而成的,造紙廠就專門造紙。)
4、(1)放錄像片,了解紙性質(zhì),(通過實驗,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紙易燃,易被水濕透,易撕破等。)
。2)紙有哪些用途?(紙可寫字,畫畫,折玩具等。紙可制做書,擦嘴)紙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方便,我們一定要愛惜紙不能亂撕紙,亂扔紙,這樣不僅浪費紙資源,又污染環(huán)境。
紙還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出示一張綠色紙,提問:小朋友們想到什么?(綠草地、綠樹葉等)我們班上這么美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紙)。出示風車,小尖頭。小魔術:拉紙。提問: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紙)但是小朋友要愛惜紙,不能浪費紙,看書的時后要文明,用過了紙不能亂扔,小朋友們說說亂扔紙會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污染環(huán)境,污染空氣)所以我們要愛惜紙制品。節(jié)約資源,減少浪費。
放錄像片。提問,剛才你們看到錄像片里的小朋友用舊報紙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幼兒講述。
小結:原來費紙的作用也這么大,可以用它做成各種自己需要的物品或各種各樣玩具,紙的作用真大!
5、幼兒動手操作,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技能。一組是舊報紙。二組是方形紙折紙。三組是長方形紙畫畫。四組是剪紙。
。1)提出活動要求: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紙(有些是沒用過的,有些是廢紙)和其它材料,看誰用紙做的作品好玩,好看。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及玩法。
活動反思:
本活動教學材料準備充分,課堂氣氛活躍。但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啟發(fā)不夠,導致幼兒作品創(chuàng)新不夠,作品沒有個性,還好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在展現(xiàn)自己的作品玩法時,老師注意了拓展想象思維,讓孩子們用相同的作品,想出不同的玩法。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我采用了游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游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咽的“苦藥”吞咽下去。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主動積極、自愿地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jīng)驗。真正體現(xiàn)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整節(jié)課以游戲活動貫穿,進一步讓幼兒掌握確定空間方位的方法。我還采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活動目標:
感知上、中、下的`空間方位,會用完整語言表述,并會用1-10的數(shù)字對應計數(shù)。
活動重點:
感知上、中、下的空間方位,會用完整語言表述。
活動難點:
會用1-10的數(shù)字對應計數(shù)。
活動準備:
玩具柜,各種玩具,數(shù)字卡,九宮格,數(shù)物匹配數(shù)字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熊的玩具店馬上要開張了,可是店里亂七八糟的,好幾個玩具柜沒有收拾,希望小朋友幫忙收拾一下!
二、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上、下
1、這幾個就是小熊的玩具柜,先看看這個小柜子(有上、下兩層的柜子)
提問:這個柜子放了些什么?(毛絨玩具)
那xx放在柜子的那里?(幼兒完整表述)
xx放在柜子的上面,下面
與幼兒一邊復習上下,一邊整理毛絨玩具。
2、認識上、中、下
再看看這個柜子(有上、中、下三層的柜子)
提問:xx放在柜子的那里?(引導幼兒說中間這個詞)
小結:這是柜子的上面,這是柜子的下面,這是柜子的中間(師指著柜子說,讓幼兒區(qū)分上、中、下)
師提問:xx放在那里?讓幼兒完整講述。
把xx放在柜子的上面、下面、中間,讓幼兒操作放玩具,整理玩具。
3、認識上、中、下,并按數(shù)字對應計數(shù)
小熊的最后一個柜子空空的,需要小朋友幫忙給上面放玩具,這是柜子的上面、下面、中間。(師邊指柜子邊說)
提問:柜子的上面、中間、下面放什么玩具(引導幼兒看標志放玩具)
按上中下的方位是放積木,插片,交通工具的!那放多少呢?放在那里?讓幼兒觀察,自己動手擺放玩具,師最后總結,并讓幼兒完整講述。
三、游戲
小熊的玩具柜整理好了,它非常高興,想和小朋友玩一個九宮格的游戲,這個格子也分上、中、下三層,小朋友聽清楚游戲規(guī)則,找自己喜歡的格子站好,看看格子里有什么?再找出相對應的數(shù)字,回到格子里,蹲好。
幼兒游戲,個別提問,讓其完整講述。
活動反思:
游戲以小熊的玩具店引入,讓幼兒幫忙整理玩具柜,從簡到難,從上、下再到上、中、下,再加入新的元素,數(shù)字對應計數(shù)。幼兒很感興趣,參與性極高!可以完整的用語言表述,很棒!但到了對應計數(shù)的環(huán)節(jié),師有點著急,沒有完整的說清楚要求,導致幼兒也是稀里糊涂的完成目標,下次需要改進!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不看不知道,瓶子真奇妙。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用完之后就被我們成人所拋棄了,卻常?吹奖挥行┖⒆尤绔@至寶的撿回來?梢娖科抗薰奘呛⒆觽兊呐d趣所在,它們顏色、造型、大小……等等的不同,或許我們成人沒有太在意,而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發(fā)現(xiàn)。利用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的事物來開展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因此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設計了《瓶萍罐罐總動員》活動,旨在通過和瓶瓶罐罐的多通道交互、多方面參與,豐富幼兒對于主題內(nèi)容的認識。從而來幫助幼兒拓展相關的經(jīng)驗和視野,提高幼兒學習探索的欲。同時將環(huán)保,民間藝術的'內(nèi)涵融入其中,更好的挖掘了瓶瓶罐罐的教育價值。把那些本不起眼的瓶瓶罐罐打扮得漂漂亮亮;和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們做游戲;希望在此過程中,孩子們能有更多的動手操作與表達的機會,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并在此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組織形式
集體。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各種瓶罐,用多種方式了解瓶罐的特性。
2、愿意表達自己探索瓶罐后的感受,對探究活動有興趣。
活動準備:
兒童經(jīng)驗基礎
知道一些瓶子。
環(huán)境準備
每人準備兩個瓶罐。
重點難點:
對探究活動有興趣。
活動過程:
一、瓶罐寶寶找朋友
1、玩一玩。幼兒介紹瓶罐的顏色、形狀、材料、用途等。
2、找一找 。
二、瓶罐寶寶多貓貓
1、猜一猜,了解瓶罐的不同形狀、大小和用途。
你最喜歡哪個瓶子,為什么?
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的形狀、大小或材料的不同來幫它們找好朋友。
2、摸一摸,了解瓶罐的不同質(zhì)地、輕重。
摸摸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延伸活動:
在音樂角投放瓶罐,讓幼兒繼續(xù)探索,體驗用瓶罐演奏的樂趣。
家園合作: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瓶瓶罐罐,最好是特別一些的,并在收集的過程中與幼兒探討它們的用途,將其清洗后帶到幼兒園里來。
2、在家庭生活中與幼兒共同嘗試用瓶罐制作一些玩具,如:可樂瓶汽車、啤酒瓶娃娃等,并進行相關的親子游戲,以豐富幼兒的體驗。
3、共同收集各種造型和色彩獨特的瓶罐圖片,并將其帶到幼兒園進行展示。
4、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表揚的方式,讓幼兒對自己產(chǎn)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這些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材質(zhì)的瓶瓶罐罐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投身于瓶罐世界中玩樂,在玩兒中探索。瓶瓶罐罐這活動的切入點是多方面的,通過認識、感知、分類、操作、討論、欣賞等,引導幼兒了解瓶子的不同用途和不同造型。同時,激發(fā)幼兒圍繞瓶瓶罐罐展開想象,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并從中感染環(huán)保精神,欣賞祖國國粹的魅力,在與瓶瓶罐罐做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不足之處:
材料準備是否越多越好呢?事實告訴我,一些幼兒盲目選擇材料,恨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用上,出現(xiàn)了“畫蛇添足“的現(xiàn)象,今后在如何選材,如何組織作品上,我應對幼兒提出適當要求,細節(jié)還要下功夫。
科學教案 篇4
我找到了……(科學)
一、教學要求: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收集資料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2、激發(fā)幼兒對動物進行探究的興趣以及保護動物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講述。
重點:讓幼兒掌握一些資料收集的途徑和方法。
難點: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產(chǎn)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的圖片
有關動物的VCD 電腦
三、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展示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圖片>
這些動物圖片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找到的,現(xiàn)在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動物,請告訴你的朋友1、自己的動物圖片是從哪里找到的?2、找到的動物叫什么名字?3、這種動物有什么特征?
(二)經(jīng)驗的分享
1、幼兒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ń處熞⒁鈨A聽幼兒間的談話,捕捉孩子生成話題)
2、集體的經(jīng)驗分享
1、請個別幼兒介紹
A、你的動物圖片是從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動物叫什么名字?
C、這種動物有什么特征?
。ㄓ變涸诮榻B資料來源時,教師應出示相應的材料,使幼兒有一種較直觀的理解。)
3、教師小結
4、你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5、教師介紹其它的收集途徑、方法。
<打開電腦>
A、電腦有什么本領?
B、小結
C、教師操作上網(wǎng)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
5、請幼兒說說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資料,用什么方法把資料給大家看。
6、教師小結。
(三)激發(fā)對動物探究的興趣
1、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ó敽⒆犹岢鰡栴}后教師就請其他孩子來回答,同時鼓勵孩子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對有爭論話題鼓勵孩子用學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資料,然后根據(jù)找到到的資料再進行討論。教師要及時判斷把握好問題的價值取向。)
。ㄋ模┘ぐl(fā)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1、動物是不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眩?/p>
2、那我們怎樣來保護它們呢?
(五)教師對活動中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情感的激勵,以引起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小班學前兒童面對實物,卻不知道用它來對應數(shù)字,所以,小班學前兒童初學計數(shù),教師可以用講解演示法予以示范,通過講解,從而幫助學前兒童克服困難、引導思路的數(shù)學方法。
二、活動目標
1、能夠在點數(shù)的基礎上說出總數(shù)。
2、認讀數(shù)字1~4,能夠做到數(shù)物對應。
三、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手口一致有序地點數(shù)4的數(shù)量物,難點是引導幼兒做到數(shù)物對應。
四、活動材料
1、幼兒用書第一冊第30~31節(jié)
2、背景音樂,玩具火車頭,車廂四節(jié),若干小動物。
3、油畫棒,兒歌《輪子歌》
五、活動導入
通過小故事《小動物出遠門》,導入小火車——小火車的對應數(shù)字1~4包括火車頭、車廂、小動物們。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好不好呀?(好)《小動物出遠門》
今天天氣真好,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聚到了一起曬太陽,小狗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們?nèi)ド滞饷娴挠螛穲鐾鎯喊桑?小兔說:"森林外的游樂場,是不是很遠很遠的地方呢?"這時候大象搖了搖它的鼻子說:"那我們怎么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呢?"教師:小朋友們,當你們出遠門,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時,要怎么去呢?(坐汽車,火車……)教師:對呀,我們可以坐小火車。今天我們就來送一送這些出去玩的小動物們坐小火車,好不好呀?
六、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火車圖片,引導幼兒在點數(shù)的`基礎上說出總數(shù)。
。1)出示火車圖片,帶領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車輪,引導幼兒說出車輪總數(shù)"4"。
。2)在火車頭后掛車廂,一邊掛一邊引導幼兒在點數(shù)的基礎上說出總數(shù)1、2、3、4。
2、幫助幼兒認讀數(shù)字1~4,練習數(shù)物對應。
(1)教師分別出示數(shù)字1——4,將數(shù)字分別貼在車廂上,啟發(fā)幼兒它們像什么,引導幼兒認識并記住。
(2)出示小動物圖片,請小朋友們幫忙將他們送上火車,每節(jié)車廂坐4個。
教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小動物們來到了火車站,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把小動物們送上火車,好不好呀?
教師:先上來的是小象,小象個頭比較大,它想坐在第一節(jié)車廂,跟在小象后面的兩只小狗,它們想坐在第二節(jié)車廂,哪位小朋友愿意送一下小狗呢?
教師:送完了小象和小狗,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們上車了,最后來的是鴨寶寶們,老師把它們送上車啦!
。3)每組發(fā)油畫棒,請幼兒把小動物對應的數(shù)量和圖案連接起來,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七、活動延伸
幼兒學習兒歌《輪子歌》,鞏固對數(shù)字1~4的認識。
《輪子歌》
一個輪子什么車?一個輪子獨輪車。
兩個輪子什么車?兩個輪子自行車。
三個輪子什么車?三個輪子三輪車。
四個輪子什么車?四個輪子是汽車。
許多輪子什么車?許多輪子是火車。
科學教案 篇6
用實物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帶來了柿子、蘋果、彌猴桃、西瓜、橘子、哈密瓜、山楂、火龍果、橙子、冬棗、等等;顒右婚_始這么多的水果拓展了幼兒的視野,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這么多的水果中有2種形態(tài):圓圓的、彎彎的。每一個幼兒都對自己的水果感興趣,爭先恐后的介紹自己水果的形狀,“老師,我的蘋果是圓的”“老師,我的也是圓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在活動中要求孩子用“圓圓的xx”“彎彎的xx”回答,這樣孩子就會說“老師,我這是圓圓的蘋果”“老師,這個是彎彎的香蕉”。在了解的水果的形狀之后,讓孩子說一說還有什么是圓圓的.(彎彎的)?孩子就會說“月亮是彎彎的”“太陽是圓圓的”……幼兒語言完整規(guī)范,并激發(fā)了孩子說話的欲望,調(diào)動幼兒思維的活躍性。
用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在問到幼兒:“你還知道哪些水果”的問題時,小班幼兒由于經(jīng)驗少,好多孩子說“我還知道蘋果(香蕉)(橘子)”雖然一再引導說“說別的小朋友沒說過的,看看誰知道的多”,但是孩子們舉手回答的依舊是眼前的一些常見的水果,只有極個別孩子會說“我還知道草莓、我還知道荔枝”,幼兒吃過的水果雖多但是回憶起來有些難度,眼前的水果實實在在擺在面前而且確實是經(jīng)常見到、吃到的水果,難怪孩子只會回答這些答案。于是,我在網(wǎng)上找了許多的水果圖片,并和幼兒一起看一看、說一說,你認識哪一些,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經(jīng)驗又能調(diào)動所有的孩子的思維,引導他們?nèi)ハ搿拔页赃^這種水果,它叫xx”。
讓幼兒大膽用語言描述: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在活動過程中有“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你喜歡吃哪種水果?”“為什么?”回答是多樣的,”“我喜歡吃香蕉,因為他吃起來甜甜的”“我喜歡吃蘋果,因為媽媽說蘋果營養(yǎng)好”“我喜歡吃葡萄,因為葡萄酸酸的、甜甜的”“我喜歡吃西瓜,因為西瓜有好多的水”……孩子喜歡的原因是多樣的,我的應答也是不同的“彎彎的香蕉,甜甜的”“紅紅的蘋果最好吃”“大大的西瓜有許多的水份”老師給的回應有多樣性,用肯定的話表揚了孩子的努力,通過描述性回應將幼兒零散的語言進行鏈接。知道回答問題得到老師不一樣的回應,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滿足更加喜歡動腦思考,引起幼兒共鳴,激發(fā)其他幼兒思維的活躍。
不足: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好多小朋友在一開始看到有這么多的水果,都伸手去摸,還有幾個手也沒洗就悄悄的自己吃了起來。如果在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小朋友活動結束我們會一起品嘗水果,這樣幼兒可能會注意力集中點。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內(nèi)容,了解幾種動物對地球的清潔作用。
2、能用比較清晰、完整的語言介紹動物清潔工的本領。
3、了解動物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懂得愛護小動物也是保護環(huán)境的行為。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動物清潔地球的資料。
2、故事圖片(圖1海鷗清潔海中剩菜、剩飯;圖2鯽魚清潔河中垃圾、水草;圖3烏鴉清潔地面上的蠅蛆、地蠶;圖4蚯蚓清潔地下垃圾,使之變成肥料)
3、地球受污染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圖片,創(chuàng)設地球公公招聘清潔工的情景。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它是誰?(教師出示地球公公臟亂的圖片)
幼:地球公公。
師:小朋友,那你們看地球公公是什么樣子的呀?
幼:地球公公特別的臟,特別的亂!
師:對啊,你們看地球公公臟兮兮的,它很傷心,很難過,他今天是到森林里招聘地球清潔工的。那么誰回來應聘地球清潔工呢?
幼:大獅子,大老虎,小老鼠……
師:對啊,太陽公公剛把招聘的牌子掛上,就來了好多小動物。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地球清潔工的故事。
教師小結:地球公公又臟又亂,它很傷心,不得不到森林里招聘清潔工,小動物們都爭先恐后的去報名,想要幫地球公公分擔一些負擔。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完整講述第一遍故事。
師:小朋友,聽完故事,小朋友知道為什么地球公公要來招聘清潔工了嗎?
幼:知道。
師:為什么?
幼:因為地球公公很臟,要找別的小動物來打掃。
師:那么都有那些小動物來應聘清潔工了?
幼:海鷗、鯽魚、烏鴉、蚯蚓。
師:那他們可以作哪里的清潔工?
幼:海鷗是海面上的清潔工;鯽魚是河里的清潔工;烏鴉是地面上的清潔工;蚯蚓是土壤里的清潔工。
師:嗯,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小動物的本領也很大。
教師小結:在地球公公的招聘會上,海鷗、鯽魚、烏鴉、蚯蚓,還有很多小動物都前來應聘地球清潔員,他們各有各的本領。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通過提問依次讓幼兒學說故事中海鷗、鯽魚、烏鴉、蚯蚓的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
師:小朋友們老師再回憶一遍故事內(nèi)容。
幼:嗯。
師:今天我們這里來了一位客人它是誰?
幼:地球公公。
師:它來干什么啊?
幼:它來招聘地球清潔工。
師:那么誰來應聘了?
幼:海鷗、鯽魚、烏鴉、蚯蚓。
師:來了這么多的小動物,海鷗是怎么說的?
幼:海鷗能夠吃掉大海里的剩飯。
師:那鯽魚呢?
幼:鯽魚能夠吃河里的垃圾,把河水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師:鯽魚的本領這么大啊,那烏鴉呢?
幼:烏鴉能夠把地上的臟蟲子吃掉。
師:還有蚯蚓呢?
幼:蚯蚓吃地下的垃圾,變成肥料。
師:小朋友可真棒。
教師小結:在地球招聘會上小朋友了解到了這么多小動物的本領,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那么小朋友呢?
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討論如何保護地球,如何保護動物。
師:小動物的本領那么大,那小朋友你們有什么樣的本領來保護地球公公呢?
幼:我們不能扔垃圾。
師:嗯,對。那老師也來說一個,小朋友你們喜歡小汽車嗎?
幼:喜歡。
師:那你們知道小汽車排放的尾氣會污染環(huán)境嗎?
幼:知道。
師:那我們應該怎么辦?
幼:我們應該走步。
師:嗯,對,為了保護環(huán)境,我們可以以步代車,這樣可以讓我們的空氣更清新。小朋友,小動物的本領這么大,那我們要怎么保護他們?
幼:我們要保護它們,不傷害它們。
師:嗯,對我們要愛護他們,不傷害他們,讓他們回歸自然,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更加健康,小朋友生活在這樣健康的環(huán)境里生活才會更舒服、更快樂。
教師小結:保護環(huán)境是每個小朋友應該做的.愛護小動物,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活動延伸:
請幼兒收集、設計環(huán)保標志、環(huán)保宣傳畫,開展作品展覽。
附故事:地球清潔工
有一天,地球公共在一棵榆樹上掛了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地球清潔工報名處"。沒有半天的功夫,就來了許多報名者。
海鷗說:"我是海面的清潔工,我能把海面上飄著的死魚和人們從船上倒進海里的剩飯、剩菜什么的都吃掉,使海面上干干凈凈。"
河里的鯽魚從水中伸出頭來說:"我每天在河里吃水蟲呀、水草呀,還吃河里的垃圾,河水被我打掃得干干凈凈。"
穿著一身黑衣的烏鴉說話了:"別看我樣子丑,我專吃地面上的蠅蛆呀、地蠶呀,我把地面上的臟蟲子吃掉,地面就會干凈多了。"
蚯蚓從泥土里鉆出頭來,說:"我在地下吃的是垃圾,經(jīng)過我的消化后,就變成了肥料。"
地球公公聽了大家的話,哈哈大笑起來:"你們能為我做那么多的清潔工作,我真要謝謝你們!"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樹有常綠樹和落葉樹,觀察、比較它們的不同。
2、認識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
2、了解一些常綠樹與落葉樹的知識和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幼兒在家?guī)淼臉淙~。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請你們在家的`時候都收集了一些樹葉帶過來,那現(xiàn)在請你們來觀察觀察,你們帶來的樹葉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觀察)
2、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教師:冬天到了,樹葉有什么變化?你們在收集這些樹葉的時候大樹又變成了什么樣的?樹上的葉子都掉了嗎?(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集體討論。
(1)教師:為什么有些樹上的樹葉掉得很多?有些樹上的葉子掉得很少甚至不掉呢?(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
教師:有的樹是常綠樹,一年四季的樹葉都是綠的。有的樹是落葉樹,每年秋天樹葉就會開始變黃,漸漸掉下,到了春天才會長出新的樹葉。
2、了解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1)出示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從樹葉的形狀、顏色等方面比較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教師:老師這里有幾張圖片,分別是常綠樹和落葉樹,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是常綠樹?哪些是落葉樹?(一一出示圖片)
(2)教師小結圖片中的樹。
(3)遷移幼兒生活經(jīng)驗,說說還知道有哪些常綠樹或落葉樹。
教師:好的,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樹,知道了哪些叫常綠樹,哪些叫做落葉樹,那除了老師這里的圖片,你們還知道有其他的這些樹嗎?(幼兒回答)
(4)教師小結。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樹,請你們在家的時候看見了大樹小腦袋里也想想這是屬于綠葉樹和落葉樹。
活動反思:
該活動是兩類物體的比較觀察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兩次觀看錄象,加上老師的針對性提問和幼兒零距離觀察樹葉,很快掌握了“落葉”和“常青”兩個概念,認識了落葉樹和常青樹,發(fā)現(xiàn)了常青樹和落葉樹的不同點。將幼兒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較好鞏固了對常青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精選)科學教案08-14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