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優(yōu)選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具構成:
教育目的: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能根據(jù)動物的特殊表現(xiàn)來推斷并預報天氣。
2、對探索氣象變化的奧秘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關于天氣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的資料,豐富幼兒相關經(jīng)驗。
2、紙、筆、展板。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談話--我喜歡的天氣。
三、數(shù)學工作內容―天氣記錄
1、介紹教具,并取來放在工作毯上。
2、談話:《如何知道天氣變化》
師:明天會不會下雨?怎樣才知道天氣會不會變化呢?除了天氣預報會告訴我們天氣變化,還有誰會告訴我們?
師:小動物知道天氣在變化了,會有哪些反常的舉動呢?
3、了解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之間的變化。
幼兒翻看幼兒用書,同時聽老師講故事。
師: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知道要下雨啦。有哪些反常的舉動呢?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內容回答。
小結:燕子姐姐低低飛,青蛙哥哥呱呱叫,小魚游到水面來,螞蟻弟弟搬家忙,大雨馬上要來啦!
4、討論:哪些動物能預報天氣。
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能預報天氣,它們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幼兒相互討論自己的認識。
每組選一名幼兒在集體中介紹本組討論的.內容。
5、用展板介紹動物預報天氣的情況。
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知道的能預報天氣的動物及它們預報天氣的方法。
根據(jù)展板內容有條理地講述小組討論的結果。
6、整理教具并歸位。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滾動速度。
2、嘗試用記錄表的方式表現(xiàn)實驗的結果,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二、活動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1)實物: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一)幼兒資源包:(1)實物(各種能滾動的物體,高矮不一的斜坡兩個。)(2)記錄活動表格
。ǘ┯H子活動包:(1)三種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帶絨布的斜坡)(3)記錄活動表格
。ㄈ┳孕袦蕚洌海1)課桌。(2)示頻儀、電源插座。(3)黑板。
2、經(jīng)驗準備教師:需要了解斜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能滾動的物體,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huán)境準備在科學區(qū)準備各種各樣的能滾動的物體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三、科學詞匯斜坡:就是一個斜的面。
四、方法詞匯觀察:觀察滾動的物體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動中讓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滾動。
記錄:記錄不同高度的坡度物體滾的快慢。
五、活動建議
1、導入活動實物導入:讓幼兒觀察斜坡,說說斜坡像什么?
2、問題引導讓幼兒說說小球等一些可以滾動的東西放在斜坡上,輕輕地把手松開,它們會怎么樣;再出示另一個斜坡,請幼兒觀察比較兩個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兩個一樣的玩具分別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時滑下來,誰會跑的快一些。
3、幼兒作業(yè)先猜想,并將猜想的結果用"√"表示在"我猜想"這一欄里。
我猜想哪個滾的快先讓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物體從哪個斜坡上滾下來快,然后讓幼兒自己去試一試,然后把自己把自己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最后利用滾的快現(xiàn)象,進行滑坡比賽。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比賽時,教師要關注幼兒是否選擇兩個一樣的物體;操作時是否同時放手;提醒幼兒滑坡比賽時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師。
這次游戲活動讓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體從上面滾下來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斜坡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幫助。如搬運工人從上面往下面搬東西時就可以用這個斜披幫忙,可以減少很多的力氣。
6、活動延伸
。1)區(qū)域延伸在科學區(qū)多種滾動的物體:感知不同的物體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滾動的快慢,并記錄于下表。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能滾動的物體;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絨布)。與父母一起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三種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滾動的快慢。并作記錄。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了解自己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知道身體的一些關節(jié)及保護方法。
二、活動準備:
一張人體圖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尋找全身會動的地方
師:
。ǘ┱J識靈活的關節(jié),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關節(jié)。
師:為什么我們的'手指可以彎曲下來做點點頭、彎彎腰的這些動作啊
幼兒討論回答
2、教師引出關節(jié)
骨頭和骨頭連接起來的地方,它有一個名字關節(jié)
師:有了關節(jié)才可以靈活的動起來,我們身上還有很多地方有關節(jié),找找我們的關節(jié)藏在哪里了?
3、教師根據(jù)幼兒所說的,在人體圖上畫上紅色的圈圈。
4、請幼兒讓有標記的部位動一動。
5、哦!我們的關節(jié)必須靈活,牢固,才能很好的發(fā)揮它的作用,幫助我們完成各種動作,
(三)、沒有關節(jié),我們的身體會怎么樣?
幼兒討論,教師可逐步引導,如:沒有手指關節(jié),我們就沒有辦法拿東西等。讓幼兒體驗沒有關節(jié)的動作。原來關節(jié)是很重要的,沒有它們可不行!
但是,我們的關節(jié)它也會生病,不信,你們聽————
。ㄋ模┩ㄟ^故事,知道關節(jié)的重要性。
1、師:這個其其真調皮,他碰到了意見什么事情啊?
什么是脫臼了?怎么會脫臼的啊?
幼:關節(jié)錯位,用力過猛————
師:哦原來脫臼會給我們帶來那么多的麻煩!那我們該怎樣保護自己的關節(jié)呢?
2、討論如何保護關節(jié)。
。ê侠礤憻、加強營養(yǎng)、注意安全、天冷保暖)
(五)通過游戲,進一步感知關節(jié)對我們的幫助
師:我們的關節(jié)本領可大著呢!現(xiàn)在讓我們來玩關節(jié)的游戲吧!———我的關節(jié)會表演
師在我這里有兩個很大的篩子,我把他們丟出去,在上面的數(shù)字是幾,我們就根據(jù)圖上的的數(shù)字在哪里,是什么關節(jié),我們就讓這個關節(jié)來動動吧!
。、結束
師:哦,我發(fā)現(xiàn)這個場地不是很大,現(xiàn)在我們帶著篩子去樓下的操場去玩吧!
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學會選擇和正確使用工具,嘗試利用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合作、互助、關愛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
準備:
修理工具、縫紉工具、炊具、餐具、潔具、文具等
修理工具
。ò庾印€Q子、改錐、錘子、剪子、釘子)
重點指導
幼兒了解、使用各種工具的修理工具,了解工作原理。
活動一、認識釘子
目標:
1、哪種釘子最省力。
2、通過嘗試激發(fā)幼兒敢于操作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力。
材料:三種不同的釘子,每人一小塊三合板,改錐、錘子,記錄表
過程:
1、觀察三種釘子一樣嗎,哪不同,猜猜為什么要設計成這樣?
2、猜猜哪種釘子最先穿透三合板,最省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分別嘗試三種釘子,也可用其他工具
反思:
工具給我的啟示 這周的教育主題是“神奇的工具”,最初孩子們只能說出具體解決辦法,不會歸納工具的概念,活動后他們明白,解決問題的東西就是工具。 為滿足孩子們對工具的好奇,我們討論了生活中常見的工具類別很多。包括:衣、食、住、行四方面。最常用的有修理工具、縫紉工具、餐具、炊具、交通工具、文具等等。修理工具對孩子們來說是安全、可操作的工具,我們一致同意在活動區(qū)認識、嘗試、使用修理工具。我和孩子們收集到了鉗子、錘子、改錐、扳子,釘子、螺釘?shù)炔牧稀榘踩,對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有必要集體介紹,很多孩子看大人用過,主動給大家介紹、演示,有的還提出要點,有的發(fā)現(xiàn)釘子的不同點。我被他們細致地觀察、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打動,但為了安全,我還是不厭其煩德給予正確的引導、提示。 很不起眼的修理工具,在孩子們眼里都是寶貝,他們在家肯定受到父母的指導與叮囑,積累了生活經(jīng)驗,能主動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獲得成功和自信。
活動二、我會用:
目標:
1、認識這些工具,說出他們的名稱和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準備:扳子、鉗子、錘子、改錐、三合板、螺栓、釘子
過程:
1、說出這些工具的名稱,每人選擇一種,說出使用方法
2、選擇與他相符的材料嘗試正確使用方法。
3、說出操作過程中的困難? 每種工具都會使用嗎?
反思一:
體驗成功 區(qū)域活動時,孩子們丁丁當當?shù)闹谱髦壑械募揖。有的釘出四條腿的茶幾,有的釘了個斜坡說是滑梯,還有的釘三條腿的椅子。 看到他們全心投入制作,我提出新的要求:“怎樣讓你的作品更穩(wěn)當,還別傷著人,才有人喜歡!边@可難壞了孩子們,招來各種瓶蓋,在反復的嘗試中,最后選中橡膠瓶蓋,即容易釘又牢固?吹胶⒆觽冞@種不輕言放棄的執(zhí)著精神,我鼓勵他們到其他班展示作品,受到大家的好評,他們還說,別人明天也來做。
反思二:
工具讓孩子們學會合作與關愛 制作是孩子們熱衷的活動,他們拿到喜歡的修理工具,邊制作邊聊天,王一凡不小心砸到手,我很擔心,他停下來吹了一會,對張英杰說:“我覺得小釘子不好砸,你能幫我夾著點釘子嗎?”英杰問:“咋夾著呀?”“給你用小尖鉗子”,一凡邊說邊送上鉗子,英杰看了看,說:“這咋使呀?”一凡接過來示范,“我會了”他們有說有笑,開心的幫著同伴。 孩子們在遇到困難時,沒放棄,而是及時地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具,主動求助同伴幫忙,初步養(yǎng)成克服困難,做事有始有終的意志品質。
反思三:
制作過后 兩周過后,制作家具活動接近尾聲,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情有獨鐘,我們舉辦一場展覽會,請其他區(qū)域的孩子們來參觀,他們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有的還看到別人得不足。 為了能讓幼兒學會欣賞和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我引導孩子們,“你發(fā)現(xiàn)他做得那地方最好,給別人帶來方便!彼麄兡馨l(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有的發(fā)現(xiàn)人家釘?shù)暮,兩塊板之間連接的嚴實,有的說人家裝飾的漂亮,還有的說能干別的用。 通過欣賞活動,孩子們認識到,每件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足,要學會取長補短。
活動三:談話:選擇運水工具
目標:
1、選擇生活中其他適宜的用具,當作運水工具把畫下來。
2、說出選擇的理由,發(fā)展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過程:
1、談話:生活中哪些用具能裝水,說出你的理由。
2、畫出你選的工具。
3、選擇出最佳的工具大家準備,
活動四:運水
目標:通過運水工具(碗、瓶、盆、管、水杯、漏斗)感知水是流動的、沒有形狀的。
準備:兩個大紅盆,碗、不同形狀的、塑料和玻璃的瓶子、盆、管子、漏斗、魚缸,塑料袋、一次性手套,皮筋
過程:
1、談話:我們每天都喝水,水有顏色、有味、味道嗎?回憶水的特性
2、說一說水有形狀嗎?每人選擇一個消毒過的瓶子,接點兒水喝,邊喝邊觀察水的形狀。說出水的形狀。
3、選擇不同工具運水比賽。規(guī)則:幼兒分兩組,每人拿不同的工具接水,倒在大紅盆里,來回的路上不能撒水。5分鐘后看哪組運的多?
4、找出最好用的工具。
反思:
“言行不一”的孩子們 延續(xù)工具的活動,我們選擇了運水工具,順利過渡到下個主題《水的游戲》。運水更需要做計劃,體驗孩子們分工合作,我們討論了分工的內容,孩子們都認領自己的任務,明確重點,準備工具嘗試計劃、分工、合作的意義。 實際運水的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每人都拿了工具,開始我還強調按計劃行動,他們看到裝水后都興奮不已,一路小跑把水倒入大盆里,緊接著不定的裝水、運水、倒水,把計劃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我很想讓他們體驗計劃的重要性,但實際活動中,計劃好像紙上談兵。
我也明白一個道理,孩子們的興趣與計劃發(fā)生沖突,按計劃行動對大班幼兒來說很難,但也很正常,這種試驗可能不適合分工合作,按計劃行動可以選擇其他活動讓幼兒體驗。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關注天氣的變化,嘗試用多種方法記錄天氣變化。
2、了解天氣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會根據(jù)天氣變化增添衣服。
【活動準備】
1、提醒幼兒觀看電視及其它媒體上的天氣預報,豐富相關經(jīng)驗。
2、每人一份紙和筆,幼兒用書第2冊第10頁
3、自制氣溫統(tǒng)計表如下: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氣溫天氣(符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教師:小朋友們天天看天氣預報嗎?那么你們是怎樣來獲得天氣預報信息的?哦,有的通過看電視,有的通過看報紙,還有的通過聽收音機,還有的瀏覽爸爸媽媽的手機上短消息……看來天氣預報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今天我們都來當天氣預報員。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播報天氣,說出天氣預報的作用。
。1)下邊去請一位小朋友當小小播報員,報一報今天的天氣情況。教師糾正不恰當?shù)牡胤健?/p>
。2)教師:小朋友能說說我們?yōu)槭裁匆P心天氣預報嗎?
幼兒討論發(fā)言,教師總結原因:天氣預報關系到農民伯伯的糧食的種、收、存放;關系到農作物的生長。關系到人們的旅游、出行;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安排,;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及對疾病的`預防;穿衣服的多少。
(3)、那么天氣不同,溫度不同,我們應該怎么樣根據(jù)天氣預報來準備每天穿的衣服呢?
幼兒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2、讓幼兒設計天氣預報表,嘗試用數(shù)字符號表示各種天氣情況。
。1)、請小朋友討論一下你設計的天氣預報表的內容,說說風向,溫度等分別應該用什么符號來表示。
教師:大家注意觀察我寫的符號°C,我們通常用它來表示氣溫。
。2)、下邊請小朋友設計天氣預報表,記錄今天天氣情況。注意,要將今天的風向、溫度等氣象元素設計齊全。
三、結束部分:
教師:請小朋友看我做的氣溫統(tǒng)計表,看我記錄的氣象元素。小朋友要象我這樣,每天觀察天氣情況,做好一個周的記錄。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到外邊(陽臺上)觀察今天的天氣情況,學習怎樣用氣溫表測量氣溫。
幼兒在幼兒用書第二冊第10頁進行記錄。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引導孩子通過實驗操作來尋找讓蛋站立的不同方法;
2、 學會用實踐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3、 體驗實驗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煮熟的蛋,一些襯板、瓶蓋、毛線,集體用的記錄表格,視頻轉換儀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猜測哪些材料能是蛋站立;
1、出示蛋,請幼兒說說蛋能站立在是、桌面上嗎?(不能)
2、介紹輔助材料(襯板、毛線、瓶蓋),請幼兒猜測哪些材料能使蛋寶寶站立,并記錄在表格中。 二、學會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1、幼兒動手實驗,進行驗證。
2、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補充完成表格的.記錄。
瓶蓋能使蛋站立,襯板不行,毛線也不行。
3、提出問題:毛線可以使蛋站立,但是怎樣做才可以呢? 三、操作實驗,尋求毛線使蛋站立的方法;
1、孩子第一次操作,教師指導;
提醒孩子可以用繞的方法將一條長長的毛線繞成圓圓的,使蛋站立。
2、介紹孩子的實驗結果,從中引出同樣是繞毛線,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沒有成功,并利用視頻來比較從中找出原因:圓圈的大小決定蛋是否能站立。
請成功的孩子為大家示范他是怎樣繞的;
3、孩子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第二次實驗
教師要提醒孩子注意圈的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請孩子說說是否成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讓紙站得穩(wěn)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并探索讓紙站得穩(wěn)的多種方法。
2.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活動準備:白紙若干張 、 書若干本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書和紙師:書和紙是一對好朋友,可是他們今天吵架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們?yōu)槭裁闯臣?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wěn)穩(wěn)地站。" (老師操作:書本穩(wěn)穩(wěn)地站著)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地說:"哼,你能站,我也能穩(wěn)穩(wěn)地站著!"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請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紙能不能穩(wěn)穩(wěn)地站起來,老師今天為小朋友準備了紙,我們一起試一試,好嗎?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3.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的手真巧,通過折、卷等方法,使紙站了起來,紙這會兒開心極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
師:可是,書這會兒又說了:"我不僅能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wěn)穩(wěn)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猜測:紙也能托起書嗎?
2.到底能不能,我們試一試。(幼兒再次實驗)
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
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可以任意改變這張紙的形狀,讓它變小、變矮能托起更多的書。
3.幼兒操作嘗試,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教師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和紙的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
六、活動延伸:
1.工人叔叔阿姨根據(jù)紙的這些特性,用紙做出了很多物品,你知道的有哪些?
2.我們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再找找身邊還有什么物品是跟紙的特性有關的。
科學教案 篇8
一、引入學習
師:老師給大家玩?zhèn)魔術。(師用白醋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變成紅色。)
(生驚奇地歡呼。)
評析:教師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新課的學習,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魔術中用到的白醋又成為學生探究的材料之一;魔術也蘊含了“兩種物質混合后又產生了新的物質”這一概念。
師:剛才玩魔術時用到了這瓶液體(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嗎?
生:想!
師:怎樣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生:看它的顏色。
生:摸摸它的溫度是熱的還是冷的,還可以摸它粘不粘。
生:打開瓶蓋聞它是什么氣味的。
生:嘗一口也能知道它是什么。
師:在不知道這種液體是什么的情況下,可以隨便嘗、摸嗎?
生:可以!
師:那你敢不敢嘗一口?
生搖頭:不行,萬一它有毒就糟了。(全班笑)
師:!在不知道這種材料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輕易嘗、摸、聞。
評析:指導學生觀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科學的觀察方法、嚴謹?shù)挠^察態(tài)度又尤為重要。教師特別強調了“在不知道一種物質是什么的情況下,絕對不可以隨便嘗、摸、聞”,又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生命意識的教育。
二、觀察小蘇打和白醋。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的材料都是安全的。這里還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它又是什么呢?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這兩種材料,請同學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進行觀察,看哪個小組的發(fā)現(xiàn)最多!請各小組從桌下取出材料,開始!
。▽W生對白醋和小蘇打進行觀察,教師參與觀察,并予以指導)
師:誰愿意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向大家說說?
生:這瓶液體是醋,味道酸酸的;這包白色的粉末有點像鹽,咸咸的。
生:這瓶液體是白醋,這包粉末是小蘇打。
師:能肯定嗎?
生:我們這組的材料上有標簽,上面寫的有名稱。
師:看標簽也是對事物的一種觀察方法。對這兩種材料的特點還有補充的嗎?
生:白醋的氣味很酸,有點沖鼻,摸起來涼涼的。
生:小蘇打像面粉一樣,比面粉粗一些,都是白色的小顆粒。
評析: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貼有標簽,有的沒有貼標簽,這其實也暗藏了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看標簽和說明。學生通過對標簽的閱讀以及和其他小組的溝通,共同認識這兩種材料。
三、猜測兩種材料混合后的現(xiàn)象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如果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在一起,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生: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變白了。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
生:我喝牛奶時就是這樣,我認為小蘇打和醋混合就像奶粉和水混合一樣的。
生:我覺得可能小蘇打可能會溶解在白醋里,看不見了,白醋還是清的。
生:我認為可能會改變顏色,變成紅的,就像剛才老師玩的魔術那樣。
生:有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泡沫 ……
評析:猜想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可能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兩種物質混合后產生的現(xiàn)象進行預測。猜想到底正確與否,將激發(fā)學生對猜想進行探究。
四、討論混合的方法
師:如果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我們可能有很多方法,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白醋、小蘇打、燒杯、勺子(教師依次出示實物),用這些材料你打算怎樣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多!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予以指導)
師:你們想到了哪些混合的方法?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看他們的方法和你們的一樣嗎?
生:我們組想了3種方法。第一種是先把小蘇打倒進燒杯里,后倒白醋;第二種是先倒白醋后倒小蘇打;第三種是把小蘇打和白醋同時倒入燒杯中。
師:白醋和小蘇打分別放多少合適呢?都放完嗎?
生:不行,都放完太多了,放不下,我們打算都放一半。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我們組還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把白醋放的多點,小蘇打少放一點;第二種把小蘇打放多點,白醋放少點。
生:還可以不用燒杯,把小蘇打直接倒進白醋瓶中,蓋上蓋子搖一搖。
生:我們組還可以把白醋一點一點滴在小蘇打里面。
生:先把小蘇打放一點在燒杯里,然后加一點白醋用勺子攪拌,再加一點小蘇打,放一點白醋,直到把小蘇打全部淹沒,然后一直攪拌,讓它們全部溶解。
師:大家說出了這么多實驗方法,你認為哪種最好?等會兒實驗時,你們小組打算選擇哪種實驗方案?請各小組進行討論,把選定的方案記錄在《科學記錄表》上。
評析: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的方法,看似簡單,而實質上卻體現(xiàn)了學生搞科學的精髓:材料放的順序,多少,不同的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就是搞科學!
。▽W生討論,制定詳細方案,教師巡視給予必要的指導)
師:哪些小組寫好了?誰愿意給大家說說?
生:我們小組選定的實驗方案是:先倒1厘米高的白醋在燒杯里,然后用勺子放1勺小蘇打,再用勺子攪拌,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師:待會實驗時,你們小組打算怎樣分工?誰記錄?誰操作?……實驗中怎樣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請各小組討論好之后派代表領取實驗材料。
。▽W生討論之后分組領取實驗材料)
評析:什么方法才是更為合理的方法?學生在想出了許多混合的方法后,要選擇自己小組認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組的各種方法進行對比,把自己小組的和其他小組的方法對比,教師又加以指導,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實驗計劃。
五、學生實驗
師:請大家按照自己制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中,比一比哪個小組觀察的仔細,發(fā)現(xiàn)的多!
(學生有計劃的進行實驗,小組分工明確,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
。ń處熤笇W生觀察、記錄現(xiàn)象)
評析: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匯報,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控,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六、匯報交流實驗現(xiàn)象
師:請各小組把材料放回原處,誰愿意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向大家說說?
評析:把材料放回原處,是一個細節(jié),是許多教師上課沒有注意到的,卻又恰恰是實驗課上學生教學秩序混亂的大敵。學生在許多實驗材料的吸引下,會不由自主地去玩,這是孩子的天性。而把材料收起來,就避免了材料吸引學生,從而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實驗現(xiàn)象的匯報和交流上來。
生:杯子里的醋變成白色,并且往上冒泡泡,一會泡泡又下去了。摸起來冰冰的、涼涼的,味道有點酸還有點咸。過了一會醋又變成透明的,小蘇打變少了。
生:我們觀察到把小蘇打和醋混合后,它們變成一些泡泡在里面泛起來,還能聽到咕嚕咕嚕的響聲,過了一會變成乳白色,還有一些氣泡從下往上冒。
生:我們組看見混合后像啤酒一樣冒起來,然后下降很快,搖一搖泡泡又變多了,聞起來甜甜的,味道酸中帶甜,還有點刺鼻。
生:我們組觀察到混合后慢慢的起白泡,而且往上沖,過一會又變成透亮的水,瓶底還有小蘇打,里面還有很小的泡泡,攪拌一會水有些渾,過一會水就清了,再放一些醋,里面的泡泡非常猛的往上沖,過一會小蘇打更少了。
……
評析:可以看出來學生觀察到的現(xiàn)象非常豐富。在這些不同的現(xiàn)象描述之際,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實驗方法,如果追問:“你們是怎樣做的?”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實驗方法會出現(xiàn)的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這一結果。
師:你們是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的嗎?
生:不是,我們本來打算把小蘇打放進醋瓶子里面進行實驗的,后來一想,覺得太浪費材料了,做實驗的'時候,我們把白醋先倒了一半在燒杯中,然后再放的小蘇打。
師:他們?yōu)榱斯?jié)約材料。你們呢?
生 :我們覺得放的白醋太少了,觀察的不明顯,我們又把醋多放了幾次。
師:科學家有時也會根據(jù)需要對實驗方案進行調整。哪些小組在實驗時也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了調整?
(學生舉手)
評析:教師對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問題-“調整實驗方案”進行肯定,實際上又蘊含著對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師:在實驗過程中還有什么疑惑?
生:為什么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能冒泡泡?
生:冒完泡泡后,為什么再加點白醋還能繼續(xù)泛泡?
生:做完實驗以后,白醋是渾的,為什么過一會就能變的透明了?
生:混合以后的氣味為什么有點甜甜的,像雪碧的氣味?
……
評析:學生在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必然會產生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實驗器材也有限,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學生的探究興趣是一種必要的鼓勵。
七、解釋新物質
師:大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后我們還會繼續(xù)研究。剛才在實驗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蘇打混合以后會產生氣泡,氣泡里的氣體會是空氣嗎?
生:我覺得應該不是空氣。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
生:水里本來沒有氣泡,小蘇打倒進白醋里才開始冒泡的,我認為應該不是空氣。
師: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生:也許是空氣吧,是空氣跑到泡泡里面的。
師: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也許是二氧化碳。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笑:我猜的。
師:用什么辦法證明它到底是不是空氣呢?
生:聞它的氣味,空氣是沒有味的。
生:不行,白醋也有氣味,不好分辨是氣體的還是白醋的氣味。
師:那怎么辦?還有什么好方法?
。▽W生積極思考,但一時想不出其他方法。)
師:這里有一盒火柴(出示實物),火柴在空氣中能燃燒(點燃火柴),能不能利用火柴進行驗證?
生:可以放在氣體中看它能不能也讓火柴燃燒。
師:如果不能呢?
生:那它就不是空氣。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這里有兩個一樣大小的瓶子,里面有什么?(出示瓶子)
生:沒有。
生:不是,有空氣!
師:對!這里面是空氣,現(xiàn)在把其中一瓶倒入白醋,放一勺小蘇打(師邊說邊示范),現(xiàn)在這兩瓶還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一瓶是空氣,一瓶是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師把燃燒的火柴放入空氣中)火柴放進空氣中,能否繼續(xù)燃燒?
生:還在繼續(xù)燃燒。
師:注意看(師另點燃一個火柴放入另一瓶氣體中),放進這種氣體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生:火柴熄滅了!
師:對,這是一種不支持燃燒的氣體,它是空氣嗎?
生:不是。
師:大家玩過氫氣球嗎?如果手一松,氫氣球就會飛走,這是為什么?
生:氫氣球里面是氫氣,它比空氣輕,所以它能飛走。
師:這種氣體會不會是氫氣?
生:不會,如果是氫氣就飛走了,我們用火柴就檢測不到它了。
師:這是一種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的氣體,它到底是什么,我們以后還會繼續(xù)進行研究。實驗后的白醋還是白醋嗎?
生:不是,它的味道變了。
師:小蘇打呢?
生:我們組的變少了,他們的小蘇打看不見了。
師: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了新的物質(板書)你還發(fā)現(xiàn)生活中哪些物質混合也能產生新物質的現(xiàn)象?
評析:產生的新物質是什么,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對新物質的探究過程和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歸想象,事實是事實,讓學生養(yǎng)成尊重事實的習慣。氣泡里是什么氣體?是氧氣?二氧化碳?還是空氣?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火柴。是否支持燃燒,成為判定氣泡里的氣體是否是空氣的簡單判別方法。雖然不能解決是什么氣體,但學生已經(jīng)初步學會了認識、判別事物的方法。
八、小結評價
師:你現(xiàn)在知道科學課是什么樣的了嗎?
生:科學課就是讓我們感受科學的課。
生:科學課就是讓我們自己做實驗,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課。
生:科學課是很有意思的課,它讓我們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科學知識。
……
師:你們小組的同學表現(xiàn)的如何?
生:他們表現(xiàn)的很好,都在認真的觀察,都在積極的思考問題。
生:我們小組的同學都很團結。
生:我們觀察到了很多現(xiàn)象,記錄的也不錯。
生:我們選擇的方法有一點問題,但我們及時調整了。
……
師:老師認為大家今天的確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希望同學們下課后認真觀察生活中有趣的混合現(xiàn)象。請同學們把材料整理好,上交到老師這來,下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