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數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感官感知7以內的數量,能按數量多少進行排序。
2、體驗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
【活動重點】
能夠感知7以內的數量,能按數量多少進行排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
【活動難點】
學會按數量多少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課件(“小兔子的果園”)、數字卡、幼兒操作練習(人手一份,課件中含)。
【活動方法】
講解法、觀察法、操作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兔子的果園。
1、小兔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每樣水果有幾個?(教師出示課件,請幼兒觀察,目測不同水果的數量。)
2、幼兒正確目測數群,感知7的數量。
二、給水果排隊。
1、先請小朋友想想把這幾種水果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隊,應該怎么排?教師隨后出示課件,和幼兒一起將各種水果排序。
2、教師引導幼兒給排好隊的水果配上相應的數卡。(并引導幼兒發(fā)現數字排列的規(guī)律)
三、幼兒操作。
1、找朋友:請小朋友將數字寶寶和與數字寶寶數量形同的小圓點用線連起來。
2、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所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3、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畫上相應的圓點。
四、結束活動。
教師講評幼兒作品并做小結,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厚薄,能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
2、激發(fā)幼兒參與操作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厚薄,能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
活動難點:
在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厚薄,能按厚薄等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
教案準備
橡皮泥若干。
教案流程
一、做蛋糕
1、小熊糕餅點開張了,小熊做的蛋糕非常好吃,所以生意特別好,它都忙不過來了,小熊想請小朋友來幫忙,你們愿意嗎?
2、請幼兒拿出橡皮泥做蛋糕,教師觀察指導。
二、比較厚薄
1、每位幼兒做完一塊蛋糕,教師選取一幼兒做的蛋糕,讓幼兒觀察期
厚薄,引導幼兒討論并得出結論:確定蛋糕的厚薄,要兩塊蛋糕進行比較才知道。
2、出示兩塊蛋糕,讓幼兒比較厚薄,再出示1塊蛋糕,將3快蛋糕進行比較,幫助幼兒在比較的過程中學會用最厚、不厚不薄、最薄的詞匯來啊描述其特征,提問:剛才這塊最厚的蛋糕為什么現在變成不厚不薄的呢?引導幼兒理解厚薄比較的相對性。
三、蛋糕排序
1、幼兒用橡皮泥做蛋糕,按要求一次做出厚薄不一的3塊蛋糕,用語言描述,然后比較厚薄并進行排序。
2、引導幼兒用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排序。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它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并進行組合造型。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長方形、圓形若干。
3、紙條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在玩中探索發(fā)現玩具的特征,并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幼兒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師:“剛才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他們能滾動嗎?
師:“請小朋友把能滾動的玩具放到紅色的籃子里,把不能滾動的玩具放到綠色的籃子里。
二、讓幼兒對長方體和圓柱體進行測量,在測量中驗證它們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能滾動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來看一看不能滾動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
師:小朋友觀察的真詳細,那這個圓圓的玩具,它兩邊的圓一樣大嗎?這個長方形的玩具每個面一樣大嗎?幼:一樣大,不一樣大。
2、老師出示紙條,幼兒親自動手測量,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結論。
3、教師小結:這種身體像柱子一樣,而且上下中間一樣粗,兩頭都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圓柱體,圓柱體放倒了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這種身體像盒子一樣,有六個面,十二條邊,一種每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四個面是長方形的,另外兩個面是正方形的物體,我們稱它為長方體。
三、幼兒在疊一疊、擺一擺中加深對長方體、圓柱體特征的認識。
老師這里有一些長方形、圓形的雪花片積木,請小朋友先來玩一玩、數一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
教師小結: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就是圓柱體,一樣大的長方形疊起來就是長方體。
四、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品是圓柱體的?哪些是長文體的?
五、幼兒選物品,構建對圓柱體、長方體的知識經驗
1、請每個小朋友選一種圓柱體的物品,一種長方體的物品。
2、小朋友都選了自己的物品,請你說一說選了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小結:這些圓柱體的物品大小不一樣,高矮不一樣,粗細不一樣。這些長方體的物品大小不一樣,它們都有六個面,一種六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兩個面是正方形,四個面是長方形。
六、幼兒分組用選的物品造型
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衛(wèi)生紙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樣的房子?應該怎么做?(幼兒自由用選的物品搭房子)
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回家后,調查家中有多少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并完成調查表。
2、我們把這些物品放到區(qū)域中,有時間再來玩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集中活動一:數學:錢幣換算
活動目標: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3.能在游戲中進行10元以內錢幣的換算。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1元、2元、5元紙幣及1元硬幣)若干,鉛筆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人民幣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二、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取出錢幣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6.教師用大統計表和幼兒一起統計5元錢用了幾種方法換零錢。
三、練習
1.教師出示一張10元人民幣,讓幼兒利用人民幣卡片探究不同的`換算方法,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匯報自己的記錄結果。
3.老師和幼兒一起統計10元錢有幾種換零錢方法。記錄在大統計表中。
活動二:數學:購物計劃
活動目標:
1.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2.了解錢幣的換算關系。
3.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取款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2.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二、購物
1.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里的總錢數,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后到收銀處交款。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并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3.換角色繼續(xù)游戲。
三、記帳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2.將幼兒的記錄單布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 記錄單取錢 5元+2元+2元+1元=10購物鉛筆2個(2元)+本(3個)=5元剩余5元
活動反思:
一、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后,根據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后,因為白天在學校里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后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點,重新自己再制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再下載課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1.課本上創(chuàng)設情境的環(huán)節(jié),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2.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jié)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jié)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jié)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后面拓展補充。
3.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后,讓學生匯報有哪些辨認標志的時候,老師么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小百科: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桌子等物體,知道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表達測量結果,感知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紙條、繩子、小木棍等;
2、相關的PPT課件、記錄表、記錄用的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動手嘗試
1、電話鈴聲響起,師以“接電話”形式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師: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買跟我們班一樣的桌子,哦,等會兒我量好再告訴你!
2、幼兒討論,自選方法。
師:我們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師這里有繩子、紙條還有小木棍,我們用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長度嗎?)一起來試試吧!邊量邊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動手嘗試,交流方法。
師:剛才你們是怎么量的?(個別提問,口頭表述)
4、結合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演示要測量的桌面的長邊。
師:好,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方法,誰愿意來這里演示一下,你剛才是怎么量的.?(幼兒演示)
(二)示范講解,合作測量
1)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找準起點,做上記號,移動工具,頭尾相連,不留空白,不能重疊,一直量到終點。數一數有幾個記號。
2)請幼兒兩人一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長邊,各自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單。
3)個別幼兒演示測量方法,表達測量結果。
師:請紅黃藍綠四隊代表匯報測量結果。用什么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是多少?
4)師幼共同小結:用同樣的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三)反復實踐,發(fā)現秘密
1)請幼兒選擇另外兩種測量工具量桌面的長邊,并記錄測量結果。
師: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桌面的長邊,結果會怎么樣呢?我們再來試試吧!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了其中一種工具進行測量,還剩下兩種工具,請小朋友用這兩種工具分別來測量桌面的長邊,記下結果想想發(fā)現什么秘密?
3)分享交流,提升小結。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總表上記錄,引導幼兒觀察,思考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發(fā)現什么秘密?
4)師幼小結:工具不同,結果不同,工具長,量的次數少,工具短,量的次數多。
四、經驗遷移,解決問題
1、打電話回復喜羊羊
師:你好,喜羊羊啊!我們小朋友幫你量好了,用三種不同的工具量結果不一樣,我把這三種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結果都寄給你自己定吧。
師:這樣做出來的桌子會跟我們一樣嗎?為什么?
幼兒:會一樣,因為我們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都告訴喜羊羊啦。
2、師:你們真聰明,現在我考考你們,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測量這個教室從門口到對面墻腳的長度嗎?(啟發(fā)幼兒用跨步和用手連接等方法)
3、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自然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繪本故事中,對統計活動感興趣。
2、嘗試對比賽的結果進行目測及統計,學習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
3、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體驗數學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打擂臺賽的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最佳守衛(wèi)》PPT、投票工具。
2、學具:四項比賽的記錄表、總的統計表,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導入。
1、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粋有趣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森林里……(觀看PPT),閱讀繪本。
2、師提問:
。1)瞧!廣告上寫著什么?
。2)為什么要聘請守衛(wèi)呢?
二、體驗統計的益處和樂趣。
師:廣告一貼出來,就來了許多小動物來報名,你們瞧!
師提問:
1、來了幾位小動物前來應聘?
2、這么多動物來了,但只聘請一名守衛(wèi),那可怎么辦呢?(幼兒自由討論)
師:我們來看一看山羊公公選擇了什么辦法?(超級擂臺賽)
3、什么叫超級擂臺賽?(幼兒自由講述)
4、有哪些很厲害的`比賽項目呢?(觀看PPT后幼兒自由講述)
師:這四場比賽只有山羊公公一個人做裁判,來也來不及,想請小朋友幫忙一起做裁判好嗎?但是作為一名小裁判我們首先要知道每場比賽的裁判標準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幼兒相互講述)
師:現在每場比賽的裁判標準我們都知道了,你看山羊公公還為我們準備了裁判用的記錄紙,小裁判們趕快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比賽項目去記錄吧!(幼兒分組進行)
5、了解擂臺賽的各比賽項目,請幼兒做裁判,嘗試對比賽的結果進行統計。
幼兒分成四組,分別選出舉重、跑步、接飛盤、身高獲勝的動物。
。1)幼兒為自己喜歡的比賽記錄成績,統計出每個項目獲勝的動物。
(2)每組選一名幼兒宣布比賽獲勝的動物。
。3)統計“身高比賽”、“舉重比賽”、“接飛盤比賽”這三個項目的總成績。
三、揭示結果明白道理
意圖:揭示結果,幼兒感悟
1、幼兒幫助小羊投票,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2、公布結果,展開討論
重點提問:最后,誰獲得了勝利?為什么小羊們都選獵狗呢?
小結:獵狗雖然不如老虎勇猛,不比大猩猩靈活,力量不及狗熊,但是它會動腦筋,做事認真。所以才會過了一關又一關,最終獲得勝利。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運轉規(guī)律,學習看整點。
2、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小時鐘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游戲:猜謎語你見過什么樣的鐘?(鬧鐘、座鐘、落地鐘)鐘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發(fā)鐘表,給小朋友每人一個鐘,請幼兒觀察(請你把看到的'告訴老師)師:兩個針一樣嗎?
小結:最短的叫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數字1-12,數字緊挨著數字之間為1格,一共有12格。
3、《龜兔賽跑》故事導入
師:誰贏了?
現在烏龜和兔子又比賽了,兔子代表分針,烏龜代表時針,它們比賽站在同一位置開始比賽。
。ㄍ米訌12跑到12,跑了一圈;烏龜從12跑到1,跑了一格)誰跑得快?分針與時針誰跑的快?那再跑一次,烏龜會走到哪里?
小結:分針跑一圈,時針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時。
4、出示三個鐘,請幼兒觀察。
師:這三個鐘一樣嗎?哪里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嗎?請幼兒回答。
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師1點整。
。ǚ轴樦赶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游戲:考考你,請幼兒撥鐘。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來記錄時間?(幾點整就寫幾,兩個點,兩個0,表示整點)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看三幅圖列算式,感知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學習5的減法。
2、進一步學習幾種運用減法的情況,體驗消去型、比較型、分合型減法。
活動準備:
圖卡四組、本子、筆、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消去型的減法。
1、教師一邊出示相應的圖卡一邊交代題意:樹上有5只小鳥,飛走了1只,還剩幾只?(4個)
2、你是怎么算出來的?你能把它記錄下來嗎?(請個別幼兒上前記錄)
3、幼兒一起檢查、訂正。
4、你知道這算式中的數字和符號是什么意思嗎?請幼兒說說。
5、集體讀算式并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二、復習比較型的減法。
1、教師一邊出示相應的圖卡一邊交代題意:文文得了5朵大紅花,明明得了2朵大紅花,明明的.大紅花比文文的大紅花少幾朵?
2、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用加法還是用減法?為什么用減法?你能把它記錄下來嗎?
3、幼兒說老師記錄。請幼兒說說算式中各數字與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4、請幼兒一起讀算式并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三、學習分合型減法。
1、教師一邊出示相應的圖卡一邊交代題意:有5個小朋友在做游戲,男孩有3個,女孩有幾個?
2、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用加法還是用減法?為什么用減法?你能把它記錄下來嗎?
3、幼兒說老師記錄。請幼兒說說算式中各數字與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4、請幼兒一起讀算式并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5、教師一邊出示相應的圖卡一邊交代題意:桌子上有5顆生花生和熟花生,生花生有4顆,熟花生有幾顆?
6、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用加法還是用減法?為什么用減法?你能把它記錄下來嗎?
7、幼兒說老師記錄。請幼兒說說算式中各數字與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8、請幼兒一起讀算式并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四發(fā)書,請幼兒翻書至第28頁。
1教師讀題:請看圖并根據范例,把下面的減法算式填寫完整。
2幼兒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更差的孩子完成作業(yè)。
3集體檢查、訂正。
五、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幼兒學習做10以內的加減法,并嘗試用密碼表示數字。
二、活動準備:
《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幼兒用書大班數學下冊人手一份,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ㄒ唬┙處煟何覀兠總人家里都有電話號碼,現在請你幫“達達”算一算他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好嗎?
。ǘ┯^看投影儀。
1、把算術題算出來,就能知道“達達”家的電話號碼了;
2、觀看數字與對應的密碼,寫出達達外婆家的.電話號碼;
3、把你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也變成密碼。
。ㄈ┯變翰僮鳎處熝不刂笇。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將數字與密碼對應起來。
。ㄋ模┗ハ鄼z測幼兒作業(yè),引導幼兒思考除了打電話,還有哪些辦法與朋友聯系?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7-06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7-28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6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05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5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6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