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精華【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對印的方法表現(xiàn)出美麗的春裝
2、感知對印畫中顏色相互滲透及色彩的美。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紅、黃、藍、綠),毛筆或者棉簽,調色盤,長方形、正方形的紙,剪刀、擦手布等。
2、《學前班藝術活動下冊》第16頁
3、對印畫作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對印畫作品”展覽
1、老師組織幼兒參觀欣賞“對印畫”作品展覽,幼兒在自由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 知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不同。
2、提示:這些畫你喜歡嗎?請你看看這些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與我們以往畫的畫有什 么不同?上面的花紋好看嗎?
3、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指導幼兒看《學前班藝術活動下冊》第16頁,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操作 對印畫的,你按照他們的做法自己試一試。
二、請幼兒自己操作顏色,自己去發(fā)現(xiàn)、摸索顏色的方法,讓幼兒在不斷地摸索中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
三、游戲“小小服裝設計師”
請幼兒當小小服裝設計師,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春裝,對印出美麗的花紋。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服裝式樣,點畫出好看的圖案或花紋,再進行對印。
四、展示春裝。
幼兒展示自己美麗的春裝,比一比,誰的春裝最美、顏色最好看。
美術教案 篇2
一、教 材 分 析
盤泥條是一種古老而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或粗或細的泥條在造型表現(xiàn)時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盤制的造型富于變化,盤泥條既可以盤成一個造型獨特的花瓶,也可以盤成一對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別復雜的技術,盤泥條因此對兒童來說較易掌握。運用盤條法,會在接口處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線條,顯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藝作品獨有的質樸、粗獷,體現(xiàn)了泥條造型的獨特美。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盤筑的方法進行制作。盤泥條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搓泥條和盤泥條的方法,教材選用了四幅制作圖例,在制作方法上給學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現(xiàn)了動物、人物、器皿等豐富而又生動的形象,用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欲望,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
二、教 學 目 標
*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訓練手的靈活性,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6課 盤泥條
*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應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嘗試、探究、質疑,在感悟和體驗中掌握制作要領,體會玩陶的樂趣,獲得身心的愉悅感、自我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示范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應明了“學習制陶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斷體會失敗、從頭來過,再失敗再從頭來過的過程,”把握“泥條極具可塑性、可重復制作”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1. 作品賞析,了解成型方法:通過欣賞教材范畫,動手觸摸、仔細觀察陶藝范品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陶藝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盤泥條。
2. 自主探究,嘗試盤泥條:觀察教材制作步驟圖,思考討論盤泥條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自己嘗試搓泥條、盤泥條。
3. 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解疑:
重視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自行解決問題,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
第一,搓泥條:保持泥條粗細均勻,注意雙手配合,力度適當,以防泥條斷裂;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第二,盤泥條: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盤條時要認真仔細,下面的泥條不能太細,否則會立不穩(wěn);如果泥條較干則適量涂上泥漿或粘點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盤筑時有可能出現(xiàn)下塌的現(xiàn)象,每連續(xù)盤幾圈要稍作停頓,待稍干后再盤。
4. 掌握技法,盤條成型:
第一步,搓泥條;
第二步,將泥條盤筑成自己喜歡的形象。要根據(jù)構思的獨特形狀去盤繞造型,可以一邊盤條一邊創(chuàng)新,盤出來的形象要盡量做到和別人不同。根據(jù)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無:如制作器皿,則需將泥條盤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豬就無需底板,直接將泥條疊圈即可。
第三步,裝飾美化:可用泥條或泥片粘貼或直接刻畫等幾種手法綜合表現(xiàn)。
5. 欣賞評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師生互動、小組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
6. 拓展思維,鼓勵方法創(chuàng)新:
盤條的技法有很多種,如疊圈、鋪排、纏繞、穿插、繞結等,獨特的盤條方法可以創(chuàng)造出獨具一格的陶藝作品,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表現(xiàn),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chuàng)造工具,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作業(yè)要求:將泥巴搓成條,盤筑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教學應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講授為輔;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可根據(jù)學情和條件進行調整。
*泥條盤筑的方法,即搓泥條、泥條粘接的技法要領要讓學生掌握,對于作品的造型無需做過多要求,要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所長。
*對于學生在做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行探索解決,也可以通過教師示范給學生以提示。
*陶藝課更注重做陶的過程,對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不要用對或錯來簡單評價學生的想法,應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做陶環(huán)境;對學生的行為及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習慣應適時進行評價和激勵。
*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在陶藝教室上課,可以將學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燒制成陶藝作品,并進行陳列展覽,提高學生對做陶的興趣。
[教案]賀佳妮老師的教案
第6課 盤泥條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于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作品有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錄像,幻燈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
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么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驟。
1.制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xù)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筑的方法。
教師播放錄像:泥條盤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1)制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筑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shù)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筑,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整理作品。
三、作業(yè)要求。
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評議學生作業(yè),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jù)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筑。瞧,用泥條盤筑的人物、動物、器皿……多可愛!你也來試試。
提示: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
活動:將泥巴搓成條,盤筑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選擇彩色粉筆幾支,讓幼兒對顏色產(chǎn)生興趣。
2、感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彩色粉筆。2、圖紙一張。3、彩色油畫棒。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通過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引出話題,讓幼兒產(chǎn)生興趣。
如:孩子們,你們睜得這是什么地方嗎?是誰把你們送到這里來的?你們是怎樣來到這里的?哦,我聽有的小朋友說是坐車來到這里的,有的小朋友說是爸媽騎車送到這里來的,還有的小朋友說是跟爺爺奶奶一起走到這里的,那你們知道你們經(jīng)過的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嗎?(在黑板上畫一條路)
利用彩色粉筆,加深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如:孩子們,你們有沒有看到這條路的兩旁長滿了綠色的小草,各種顏色的野花,還有綠色的樹。∧銈冊倏匆豢催@條路,它什么顏色都沒有,真是太普通了,現(xiàn)在我們也學小樹,給大路穿上綠色的衣服好不好?我們也學花兒,給大路穿上各種顏色的衣服,好了,我們動手吧。ú噬酃P涂大路)
展示彩路,引起幼兒興趣。
如:孩子們,這是不是一條五顏六色的大路。∧銈兛矗覀兎謩e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給大路穿上了花衣裳,這條路是不是變得更加漂亮了,你們喜歡漂亮的路嗎?
張貼圖紙,讓幼兒體驗樂趣。
如:孩子們,你們看到?jīng)]有,圖紙上有一條路,它只有一種顏色,我們!給它涂上喜愛的顏色好不好?現(xiàn)在我手里有幾支油畫棒,我們分別請小朋友來涂上他們喜歡的顏色。
展示作品,讓幼兒有審美的意識。
如:好啦!這條路已經(jīng)涂好啦!我們來看一看,這是小朋友挑選他們最喜歡的顏色,親自涂上去的,他們有的喜歡黃色,于是把這條路涂上了黃色,有的'喜歡紅色,還有的綠色等等,你們看這條路是不是變得像彩虹一樣漂亮啦!你們喜歡它嗎?
展示幼兒作品,激起幼兒對畫的熱愛。
如:看!這是所有小朋友的作品,這條路有了自己的新衣裳,變得太漂亮了,小朋友們可真棒哦!
相關內容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涂色《蘋果》
活動目標1、激發(fā)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正確的繪畫姿勢、用品擺放常規(guī)和大膽動手繪畫的能力。
3、認識三原色中的紅色,并初步學會按一定方向涂色。
活動準備1、涂色―蘋果
2、圖片―蘋果
3、每個幼兒一盒油畫棒,涂色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變變變,老師拿出實物蘋果,這是什么?(蘋果)
告訴幼兒,今天我們來給蘋果穿衣服好嗎?
二、展開1.感知蘋果的顏色
出示圖片-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這些蘋果都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
2.學習涂色蘋果
教師講解示范涂色的方法
出示紅色的油畫棒問:這只油畫棒是什么顏色的?
今天老師教小朋友用紅色的油畫棒幫蘋果穿上漂亮的衣服。
重點講解起筆和止筆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務,提出要求:
涂色時身體坐正,用品擺放整齊,
右手拇指食指拿畫筆,左手按住作業(yè)紙,
眼睛離紙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細涂色,比比誰是涂色小能手。
4.幼兒開始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及時糾正幼兒的繪畫姿勢,鼓勵幼兒仔細大膽涂色,不把顏色涂到線外去,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5.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講評,對涂色均勻完整的作品畫上小五星表示鼓勵。
三、結束展出幼兒全部作品,請幼兒觀賞,帶領幼兒夸獎自己樹立信心,激起下次繪畫的欲望。
美術教案 篇4
課題:宏偉壯麗的古羅XX筑
課型:要素組合
課時: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識記古羅馬城的由來、主要建筑和藝術成就。
2、羅馬人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諸方面給予人類的偉大貢獻。
教學重點:
古羅馬最宏偉的建筑——大角斗場、雄偉的萬神殿。
教學難點
古羅XX筑藝術成就的原因
問題導入。聽+想+講
關于羅馬城的起源,有一個有趣的傳說。一對孿生兄弟羅慕洛和勒莫剛剛降生,篡奪王位的叔外祖父(外祖父的弟弟)怕他們,成人后威脅自己的統(tǒng)治,竟派人把他們裝在筐內,投入臺伯河,想淹死他們。但筐子被河邊的樹枝掛住,兩個孩子神奇地得救。一只到河邊飲水的母狼用自己的奶水哺育、救活了他們。兄弟兩長大成人后,殺死了叔外祖父,并建起新城。新城以羅慕洛的名字命名,稱為羅馬。而母狼就成為羅馬城的象征,羅馬的城徽至今仍刻著母狼的形象。
預習交流想+講
1、古羅XX筑繼承古希臘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chuàng)新。著名的古羅XX筑有很多,如萬神廟、大角斗場、凱旋門、圖拉真廣場和記功柱等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就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古羅馬。
互動合作想+做+動
1、萬神廟穹頂。羅馬萬神廟由前部的門廊和后面的神殿兩部分組成。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是神殿的巨大圓頂。
2、題圖斯凱旋門。凱旋門是羅馬帝國為輝煌戰(zhàn)爭的勝利而創(chuàng)造的新的建筑類型,成功地應用了柱子和拱券的結合。
3、古羅馬大角斗場。是個多功能的宏偉建筑,呈橢圓形長軸約188米,短軸徑約54米,可容納五六萬人。
4、圖拉真記功柱。記功柱是古羅馬為輝煌戰(zhàn)爭的勝利而創(chuàng)造的建筑與雕刻結合的新的建筑類型。它以淺浮雕形式表現(xiàn)了征戰(zhàn)的過程。
展示評價想+動
以卡片的形式將課堂學習的內容記錄下來并展示。
鞏固拓展聽+靜
古羅馬人發(fā)明了以火山灰為基本材料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根據(jù)模板澆鑄出所需的形狀。這比石頭鑿出所需的形狀速度快、成本低,為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工程提供了物質基礎。教學反思:
第2課新街古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街頭雕塑的特點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過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設計、應用能力。
3.通過欣賞作品圖片,增強學生對城市歷史的了解,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以介紹現(xiàn)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韻”的雕塑作品為導人。
2、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歷史韻味的城市雕塑,當你漫步在繁華的步行街頭。盡情領略時尚氣息的同時。常常會看到一些耐人尋味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與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現(xiàn)了歷史的陳跡,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韻。
3、介紹重慶、蘇州、沈陽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歷史名城,了解它們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歷史,發(fā)揮你的想象力,為步行街設計和制作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小泥塑。
4、組織學生討論這些作品與周圍的城市環(huán)境是如何統(tǒng)一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現(xiàn)的藝術特點和城市特點。
本課提供廠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鎮(zhèn)市街頭雕塑。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個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風,與繁華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別具一格。
5、學生在教師的統(tǒng)一安排下(準備泥土)進行泥塑的設計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1、通過欣賞,可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并進一步學習泥塑的方法和動手制作設計步行街模型。
2、通過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學們既能對泥塑的制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又能把有創(chuàng)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從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意識和應用能力。
在制作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嘗試捏、搓、團、卷、貼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現(xiàn)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學在自己設計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進行評價的同時,教師要對本課內容進行完整的小結,對學生的作品要多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積極地去關注域市的美,提高審美意識。
3、教師不要過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準確性、真實性,而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大膽構思。并要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讓步行街模型與有特點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組成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作品。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享受美,并培養(yǎng)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懷。
4、評價
1)學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對小泥塑進行評定。
2)學生在構思與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否表現(xiàn)出積極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團隊合作精神。
3)學生在設計過程與評價過程中能否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學的小泥塑與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結合得最好?教學反思: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精選]07-21
美術教案07-20
美術教案(精選)08-09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06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8-07
(精選)美術教案07-22
[精選]美術教案07-27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7-28
(精選)美術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