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經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學習在幾何圖形上聯想出簡單物體并表現其主要特征。
2、 學會觀察、概括物體的外形特征、提高表現能力。
3、 感受美術創(chuàng)造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彩色卡紙剪幾何圖形拼貼的畫。
2、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1、 出示范畫,請幼兒欣賞,導入活動主題。
教師:看看這幅畫,畫的`是什么?怎么畫成的?
。哼@幅畫是用幾何圖形貼上去的,看看它像什么?然后在添畫出來。
2、 引導幼兒根據圖形聯想。
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圖形像什么物體?倒過來像什么。還想出了別的什么物體?
3、 出示美工書,請每位幼兒在圖形上聯想添畫,使之變成另一個物體。
4、 幼兒操作。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聯想簡單的物體;鼓勵能力強的孩子,選用在反面的圖案上添畫,組成較復雜的物體。
5、 。展示作品,請幼兒講解自己的作品?凑l聯想得和大家不一樣,最新穎奇特。并發(fā)星星獎勵。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童話故事中多個形象的特征、創(chuàng)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適合自己的表述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欣賞評價的基礎上學會發(fā)散思維,嘗試塑造出自己喜愛的形象。
3、從積極的情感體驗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分析、評價美的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塑造出來。
教學準備:
貓頭鷹圖片、紙、鉛筆、彩色顏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在《難忘的童話故事形象》這一課當中,我們認識了釣魚的小貓、聰明善良的九色鹿、撈月亮的猴子、找媽媽的小蝌蚪這些形象,它們是多么的生動有趣,令人難忘。〗裉煳乙o大家?guī)硪晃簧中⌒l(wèi)士,讓我們來猜猜它是誰。全班念兒歌:圓圓月亮掛天邊,勇敢衛(wèi)士睜大眼。警惕四周捉田鼠,保衛(wèi)森林立大功。
二、回憶腦中固有形象,喚起記憶。
你們見過貓頭鷹嗎?在動物園里,在電視上,在書中。誰來說說貓頭鷹什么樣子?出示貓頭鷹圖片。告知貓頭鷹是一種鳥,白天睡覺,晚上出來覓食,常常站在樹枝上睜著圓圓的眼睛,警惕森林中的田鼠的動靜。
三、引導啟發(fā)想象力,探究方法。
今天,我們就根據你見過的貓頭鷹的形象,創(chuàng)作一幅貓頭鷹的形象。
指導繪畫步驟。
1、觀察貓頭鷹的身體大概是一個什么形狀,把復雜的形象看成簡單的圖形。。
2、要依照頭、翅膀、腹、足、尾巴、背景的順序來繪畫,抓住特征,眼睛很大。
3、可以想像貓頭鷹正在干什么,正在巡視森林或已經抓住了田鼠,還可以把貓頭鷹當成人來畫,給它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等,展開你們的想像吧。
4、涂色順序和繪畫順序一樣,應從上到下,背景要涂滿,可以安排星星,月亮。要安排好顏色,為了突出主體,可用紅黃等色涂貓頭鷹,用藍紫等色上背景。
四、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交流,評議欣賞。
展示多幅學生作品,說一說構圖、上色、畫的意趣。表揚構圖好,上色好、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鼓勵有想法,愛動腦筋的學生,并啟發(fā)其它學生。(只要能畫出貓頭鷹的特征,就予以肯定,有創(chuàng)意的加以表揚。)
六、小結:
今天我們又為童話王國添了一位新成員,同學們畫的貓頭鷹個個精神飽滿,肯定都是捉田鼠的高手。希望你們創(chuàng)作更多美好的童話形象,說不定哪天你就會成為中國的動畫大師。為世界各國的小朋友創(chuàng)造新的美妙的動畫。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我喜歡的玩具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感受繪畫與生活的關系,運用色彩和線描表現玩具的特征欣賞,對比不同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教學準備:鉛筆、水彩筆、油畫棒、各種各樣的玩具
教學重點:觀察指導
教學難點:玩具特征的把握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特征選擇表現手法畫玩具
教學過程:
一、揭題:這節(jié)課畫畫我最喜歡的玩具
1、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拿出來展示、欣賞、感受。
2、說說為什么喜歡?
從玩具的特征、功能、意義三個方面表達自己的看法
二、觀察寫生
1、分析自己的玩具(材質、造型、顏色、最吸引人的特征)
2、師演示:
。1)、選擇一個玩具用線描邊寫生邊講解:線條慢慢走且果斷、油畫棒適合畫柔軟長毛絨的玩具、民間玩具選擇條約鮮明的色彩。
。2)、把握特征進行夸張變形
3、欣賞同齡人作品,說說作品中除了線描的形式外還可以用哪些手法來寫生?
。ㄓ彤嫲粜问、勾線涂色形式等)
4、學生作業(yè):選擇一種表現手法寫生玩具
要求:基礎層面能抓住特征畫出簡單的玩具拓展層面能恰當添加自己的想象
三、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為已寫生的玩具添上富有生活化的背景
教學過程
一、作業(yè)稿講評
二、添加想象
1、引導大膽想象為玩具添畫背景。
指導例畫:小熊再哪里?干什么?周圍有什么?出示《小熊和它的一家》欣賞
2、進行小組交流,作品交換拓展想象
3、作業(yè):為玩具添加富有生活化的背景
4、教師個別輔導(注重學生差異,重點關注差生)
三、欣賞交流
1、小小“寫生畫廊”展示作業(yè)
2、師生交流感受
評價角度表現的手法
特征的把握
色彩的把握
背景的添加
教師示范作品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通過欣賞感受繪畫與生活的關系,學習運用線描表現玩具的特征欣賞,對比不同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美術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3—6歲的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心中總裝著許許多多的奇思異想。這些奇思異想在成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有的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在這種奇思異想里面,蘊藏著比任何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想象。因此,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讓幼兒大膽想象并講出自己的奇思異想呢?我們設計了本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發(fā)展想象力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通過憶夢、說夢、畫夢、顯夢、評夢一系列的活動,大膽想象,發(fā)展其想象力。
二、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運用線條畫中直線、曲線、波浪線的技巧。
2.幼兒能大膽地運用線條表現自己的'夢。
3.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評價。
三、活動準備
1.搖籃曲的音樂,課件一個,范畫:我的夢。
2.繪畫用紙,白色蠟筆,墨汁,手套。
四、活動過程
。ㄒ唬⿷泬簟^看課件,激發(fā)幼兒回憶自己的夢。
1.欣賞課件。
師:小朋友,今天我請你們來看一個動畫片。你們知道他在做什么?
2.組織幼兒開展回憶。
師:現在,讓我們聽聽音樂,回憶一下自己的夢。在夢里,你可以飛上藍天,可以游進大海,可以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ǘ┱f夢——聽聽我的夢,激發(fā)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夢。
1.講述“我的夢”。
師:老師回憶起來一個夢,我的夢是??
2.組織幼兒講述。
師:你們回憶起來什么有趣的夢?
。ㄈ┊媺簟處熓痉吨v解,激發(fā)幼兒大膽畫出自己的夢。
師:今天老師把自己的夢畫在了這張紙上,你們看到了嗎?想不想看?
師:老師畫的夢有趣嗎?其實很簡單就可以畫好。都是用線條組成,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線條?
。ㄋ模╋@夢——了解如何顯夢,激發(fā)幼兒自己顯出自己的夢。
師:現在老師的夢畫完了,你們能看到嗎?我有一個辦法,叫浸墨?梢宰屛业膲麸@現出來。
。ㄎ澹┰u夢——展示《夢》,激發(fā)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評價。
師:所有人的夢都出來了,我想請一位小朋友說說他畫了一個怎樣的夢?都用了哪些線條?
師:你最喜歡誰的夢?為什么?
五、延伸活動
在活動室一角設計一個“有趣的夢”專欄,讓幼兒畫畫說說,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欣賞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了解家具的樣式、結構,學習簡單的模型制作方法,了解居室的布置、美化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運用設計、工藝等方法進行娃娃家創(chuàng)作的活動中,感受材料的特性,能夠靈活運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廢舊物品再創(chuàng)造,提高動手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提高審美表現力和合作意識,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相互交流、互相學習、資源共享,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對紙材和廢舊紙盒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動手設計和制作娃娃家。
教學難點:
巧用紙材,制作出新穎、美觀、造型多樣的娃娃家。
教學策略:
本課通過對娃娃家的欣賞,以及生活中廢棄紙盒的再利用再創(chuàng)造,運用簡單的加、減法及適當的.美化裝飾,變廢棄紙盒和彩色紙張為可愛的娃娃家,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觀察感悟——嘗試發(fā)現——體驗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學策略。首先通過對生活中家居物品的觀察,了解娃娃家的家居設計及色彩搭配,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嘗試對娃娃家中的家具模型拆一拆、拼一拼,在拆拼中發(fā)現并探索紙盒的巧妙變化;通過簡單的紙造型游戲,引導學生發(fā)現紙材的趣味變化,探索紙造型的多種方法,感受親手制作、創(chuàng)造的興趣;在交流中共同探究,通過簡單的添加、組合、變化及裝飾,合作完成作品,展開游戲。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大自然的復制現象感興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復制某一自然物。
活動準備:
黑色或棕色蠟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擁抱大樹
來到戶外,每個人尋找一棵自己喜歡的大樹,做上記號,并與之擁抱。
師:閉上眼睛,用手感覺樹皮的`質地,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給樹干畫素描
師:每個人喜歡的樹不同,摸上去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用什么辦法能把大樹的樹干樣子一摸一樣地記錄下來。
介紹拓印地方法:把紙蒙在樹皮上,一手緊按紙,一手用蠟筆在紙上摩擦,只要用力恰當,樹皮的樣子就會顯現出來。
幼兒各自拓印樹皮。引導幼兒設法用各自的方法畫上該樹木的記號。啟發(fā)幼兒將作品與原物進行對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
師:我們把地上的樹皮,樹葉這些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再用一些辦法把它們復制出來,好嗎?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名稱:刮畫《家鄉(xiāng)的夜景》
活動目標:
1、學習刮畫的技巧,了解刮畫的特征,初步掌握刮畫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對比,激發(fā)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體驗色彩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
3、發(fā)展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認識深色和淺色;
2、多媒體幻燈片夜景圖;
3、幼兒作畫工具(畫紙、油畫棒、無尖鉛筆);
4、半成品幾張(一張鋪好淺色底色的關成品、一張在淺色底色上涂好的深色的半成品);
5、歌曲《螢火蟲》磁帶。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引出課題。
幼兒欣賞歌曲《螢火蟲》,小朋友你們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誰嗎?螢火蟲什么時候進來?(是晚上)。當夜幕降臨,到處是一片漆黑的時候,小動物迷路的時候,螢火蟲打著它的小燈籠把小動物們安全地送回了家。
2、欣賞圖片,放映幻燈片,“家鄉(xiāng)的夜景”。
天黑了小動物們有螢火蟲,城市的夜晚沒有螢火蟲為、該怎么辦呢?燈光把城市的夜晚裝扮得十分美麗,我們來看看這是哪里吧?
。1)小朋友你們看這里是哪里呀?(是晚上的天安門)天安六上有什么?(有彩燈和焰火)
。2)再依次欣賞幾張代表性城市的夜景如:人民大會堂、北京西客站、立交橋、東方明珠等地方的夜景。
(3)觀察我們家鄉(xiāng)的夜景,看看這里是哪里?(是白天的廣場)大家看看晚上的廣場是什么樣子?
。4)觀察圖片,看看這是哪里?(是馬路)觀察晚上的街道同白天的.有什么不同,讓幼兒說說晚上與白天有什么不同?
(5)觀察圖片看看圖片上是什么?(是樓房)到了晚上房子里是什么樣子?(家家戶戶亮起了燈,天上有星星和月亮,還有路燈)
3、欣賞范例,示范講解
我這有只神奇的魔筆,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變成一幅美麗的畫,(教師邊講解邊出示畫紙現場做畫),我用魔筆刮破黑夜,一顆小星星鉆了出來,又鉆出一顆小星星然后是月亮……
小朋友,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樣的魔筆嗎?(出示無尖鉛筆)。≡瓉砭褪且恢o尖的鉛筆呀!一支沒有尖的小鉛筆怎么能畫出這么漂亮的圖畫呢?原來我的畫紙也有點特別,畫紙上用油畫棒涂過了,這種畫叫“刮畫”。
4、認識刮畫,熟悉作畫步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畫法“刮畫”,刮畫與其他畫的區(qū)別在于畫畫上之前,要先把畫紙?zhí)幚硪幌隆?/p>
。1)首先在畫紙上均勻的涂上一層淺色;
(2)在淺色上涂兩遍深色:第一遍橫著涂,第二遍豎著涂。如果你有一尺會飛的魔筆,你想乘著去哪里呢?
在這個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中,有許多神奇美妙的地方,我們“家鄉(xiāng)的夜景”這么美,下面就請小朋友拿我送你們的魔筆,畫畫咱們“家鄉(xiāng)的夜景”,乘著魔筆出了吧!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先涂一遍淺色,涂滿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時候,注意要涂得均勻,涂得滿,動作要快;
(2)想好了主題再刮畫,錯了的話用同樣的顏色的油畫棒蓋上重畫。
6、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7、活動結束
讓幼兒拍手唱歌《小蠟筆》。
美工活動“牙齒切碎機”活動后感
本周進行了美工活動“牙齒切碎機”,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思維活躍。當我向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紛紛議論“大嘴怪”怎么吃東西;顒娱_始我引導孩子們對牙齒模型進行認真地觀察、并互相討論,讓孩子們知道前面的牙齒是門牙,門牙旁邊的是犬牙,犬牙旁邊的是磨牙,并說出它們各自的分工及合作過程。接下來我先請大家討論怎樣制作牙齒切碎機,在親手制作“大嘴怪”時,孩子們顯得更為積極主動,他們根據牙齒的各部分關系用鉛筆在紙上畫好一排牙齒,然后根據畫好的牙齒剪下來,再把它們粘貼到剪開的紙盒里。
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沒有事先設計好就動手剪,結果牙齒的構造沒剪對,被旁邊的小朋友一說,他們只好重新剪過,耽誤了些時間。粘牙齒是本活動的難點,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為小手指不夠靈活粘起來很費勁。不久大家都把牙齒粘好了,接下來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齒切碎機:給它畫上眼睛,頭發(fā),耳朵等。這一過程都難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齒切碎機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請幼兒給牙齒切碎機喂食,大家用一些廢舊的報紙等給牙齒切碎機做食物,“嗷,咕咚”,牙齒切碎機一口一口吃東西了,哦,大家玩得真開心!我把幼兒做好的作品放在區(qū)角中,讓孩子可以隨時玩一玩。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在設計,制作,體驗中進一步對自己牙齒更加了解,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美術教案 篇8
一:課題的產生:
中國畫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從已知獨幅的戰(zhàn)國帛畫算起,至今已有20xx余年的歷史。如果從內蒙古、甘肅、山東、新疆以及東北各地的原始巖畫和1986年發(fā)現于甘肅秦安大地灣原始地畫來看,它的歷史已不下5000年。中國畫簡稱“國畫”,原來是泛指中國繪畫,是為了區(qū)別于明末傳入中國的西畫而出現的概念。解放前稱中國畫為“國畫”、稱中醫(yī)為“國醫(yī)”、稱中國武術為“國術”、:稱京劇為“國劇”、稱廣東音樂為“國樂”,這些冠以“國”字的名稱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國畫仍保留“國畫”的名稱(50年代曾一度改稱“彩墨畫”)。
中國花鳥畫的題材內容非常廣泛,舉凡花卉、翎毛、走獸、草蟲、鱗介、蔬果、樹石、器物、池沼、溪潭、林莽、草地等等,除人物以外,自然界的一切幾乎都屬于花鳥畫的表現范疇。生活中的花鳥本身就有著人們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們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曠神怡,如牡丹之富麗,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剛勁,藤蘿之繁茂以及仙鶴之舉止不凡,雄鷹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麗卓艷??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鳴。中國的花鳥畫不僅是表現花鳥之美,而且是以描繪花鳥為媒介,抒發(fā)和表達人的觀念和情感。歷代中國花鳥畫家巧妙地運用喻、比、興等手法,通過富于情感的花鳥形象,表述畫家對當時的社會、人生的體驗和認識。清代鄭板橋時常借竹抒發(fā)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題詩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亂巖中,千磨萬折還堅勁,任爾顛狂四面風!彼灾褡訄詣磐Π,不畏“千磨萬折”不屈不撓的`精神,傾吐他一生坎坷、屢遭打擊的不平和他的剛正不阿、孤做倔強的性格。金農傷時不遇,嘗以梅蘭自比,表現他對現實的反抗心情,他在一幅墨蘭上題:“若被春風勾引去,和蔥和蒜賣街頭”。我們可以從中體昧出他對當時社會的憤恨,F代的花鳥畫作品,在技法上繼承傳統(tǒng),大膽革新,在思想內涵上賦予新的時代精神,以新的花鳥畫歌頌和贊美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繁花似錦的美好生活。您可能也喜歡:《流動的畫》二、教材、學情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進行美術學習的第一課,屬于“欣賞.評述”單元,對于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如何分析美術作品,他們還沒有系統(tǒng)的認識,教師應利用多方面資源,引導學生通過欣賞中外經典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三、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認識工筆花鳥畫與寫意花鳥畫的區(qū)別,初步了解花鳥畫的發(fā)展。
技能目標:過看、聽、想、討論,能用自己的話講評山水畫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美。情感目標:感受山水畫意境美,熱愛祖國傳統(tǒng)藝術,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增加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區(qū)別工筆花鳥畫與寫意花鳥畫,初步了解花鳥畫的發(fā)展。(第1課時)區(qū)別青綠山水畫與水墨山水畫的特點,了解山水畫發(fā)展的概況。(第2課時)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運用多媒體教學設計好相關的課件。風景名勝照片1~2張。五、教學過程:
美術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響》
《光影的交響》是素描教學中的一個核心內容,一切物體在光源照射下都會產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現技巧是表現空間光影效果的一種《光影的交響》繪畫技巧。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
本課《光影的交響》的重點落實在引導學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處理的技巧,表現景物空間立體與前后虛實關系。本課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變化,與小學階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體效果具有本質的區(qū)別。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6課 光影的交響
傳統(tǒng)明暗表現的教學以簡單石膏幾何體的繪制入手,這種方式對于立志學習美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講是積極有效的一種訓練手段,但是對于大多數沒有美術專業(yè)發(fā)展興趣的學生來講,就會容易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6課 光影的交響
教材試圖通過強調風景畫中明暗運用與藝術表現之間的內在關系,提高學生對繪畫明暗技巧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造型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借助較為簡化的明暗技巧練習方式,在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簡單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時,進行情感表現的嘗試。
“利用攝影作品嘗試明暗造型的簡化處理”——“利用繪畫作品理解明暗處理與情感表現的內在聯系”——“利用臨摹圖片或寫生練習加深對明暗技巧運用的體會”是本課編寫的一條基本邏輯線索。
教材試圖以優(yōu)秀攝影作品導入,再過渡到繪畫作品,配合教學圖例解析作為教材主體內容。從情意的角度考慮,結合學生喜愛的攝影、繪畫作品進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學,相比傳統(tǒng)素描教學中常用的那些簡單但卻顯得有些枯燥無味的幾何形體,直接從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學生對明暗造型與表現產生學習興趣;從教學操作的流程考慮,先從對生活的視覺直觀感受起,再進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認知及藝術表現的學習,更符合教材知識學習的梯度安排;從學生練習難度的角度考慮,結合作品解析圖例的學習,易于引導學生從直觀感受作品迅速進入到觀察、分析及模仿表現階段;從教材體系安排的角度考慮,安排明暗造型的學習內容,直接為本冊的色彩學習單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知識鋪墊。
教材的三個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明暗造型相互關聯的幾個角度與層次。
“活動一”立足于讓學生盡快能夠利用簡化的明暗關系嘗試明暗造型的方法,體驗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動二”在進一步分析畫面明暗與空間處理安排技巧的同時,讓學生嘗試體驗明暗造型與情感表現的內在聯系。
“活動三”在鞏固前面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強調不同繪畫工具與表現技巧的嘗試,更加突出畫面的空間表現及明暗處理。
“資料庫”補充了不同風格的風景畫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利用明暗進行藝術表現的語言。
“學習大空間”吸收了傳統(tǒng)明暗造型技巧學習的主要途徑,提出借助幾何形體對明暗規(guī)律進行進一步理解與研究。在學生對明暗運用與表現具有一定理解與興趣的基礎上,此種方法仍是積極有效的一種訓練手段。
針對現代社會電腦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議學生收集并利用常見的看圖軟件,把彩色圖片轉化成明暗效果。這既是一種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課外加深體會明暗造型處理及表現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學目標
*能夠對寫實的畫面形象進行初步的明暗造型歸納與整理。
*能夠運用明暗色塊整理的處理方法對畫面進行明暗造型的簡化練習。
*能夠初步理解與把握美術作品中明暗處理與情感表現的內在聯系。
*能夠基本把握畫面中的空間透視規(guī)律,運用簡單的空間透視表現技巧。
三、教學思路
傳統(tǒng)的明暗教學側重從直接傳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視了學生日常積累的審美經驗及生活經歷,忽視了學生理性思維的迅速發(fā)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更多考慮了練習方式、內容的靈活安排。
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分組收集自己喜愛的風景畫或風景照片,同時安排學生嘗試采用盡量簡潔的表達方式,把畫面的明暗色塊進行歸納并用小圖稿表現出來,成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的可靠依據。
本課的課堂教學可從教師展示自己選擇的優(yōu)秀攝影或美術作品入手,借助電腦圖形軟件及演示媒體,配合展示對應明暗轉化并進行歸納處理的效果圖例,直接從藝術作品的角度加強學生對明暗造型運用及轉化的認識。引導學生體驗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學生課外收集的風景畫或風景照片,提倡先讓學生獨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師及時歸納總結的方式,以此促進學生更為直接并理性地觀察,積極主動總結明暗造型的基本規(guī)律,盡快拉近“教”與“學”之間的距離。
通過針對明暗整理及表現、畫面均衡及構圖的探討后,教師可以安排每個學習小組進入“活動一”的練習內容,學生利用自己及學習小組內的圖片資料,作幾幅能夠體現畫面基本明暗關系的小圖稿。
接下來,通過優(yōu)秀繪畫作品分析明暗處理技巧時,為加深體驗畫面明暗安排的均衡與節(jié)奏變化,可以著重利用圖片直觀對比、類比的教學方法展示相關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感受明暗造型處理與畫面情感表達的內在聯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轉化及簡化處理的不同效果圖例,幫助學生體驗同一藝術作品不同明暗選擇、處理后對應的情感差異。此時,教學中可以考慮安排師生結合畫面明暗處理與情感的關系,借助實物投影儀,共同對應評析一些學生前面完成的明暗處理小圖稿,往往可以使教學達到貼切生動、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動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礎上添加一些相關練習內容,嘗試在作品臨摹的時候,有意改變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處理。比如說:改變背景色的明暗,改變前景、中景或遠景的明暗,改變局部某個形體的明暗等。這樣,教學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時在練習中加以運用,加深了學生對于明暗表現的審美體驗。
最后展示學生作業(yè)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建議借助同學互評的方式來檢測教學效果。教師側重對整個教學效果做出評價。
在“活動三”中,教師可以利用作業(yè)效果直觀對比的方法,重點引導學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間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在自己的默寫或寫生作業(yè)中體現一定的立體空間感。
四、教學選擇
利用電腦圖形軟件技術進行方便的圖片黑白處理,可以直觀展示色彩對比效果與單純光影對比效果藝術感受的差異。
如果教師有著較好的'音樂素質,可以嘗試借鑒《與米羅游戲》參考教案中的教學過程,進一步對比或者類比凸現景物明暗變化的節(jié)奏、起伏、強弱等方面與音樂的通感,幫助學生運用音樂的感受來加深理解藝術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變化的美,也能積極呼應“光影的交響”的標題含義。
在沒有電腦及媒體支持的地區(qū),教學中可以直接從一幅范畫的明暗整理入手,幫助學生初步獲得整體觀察及表現的能力。通過先學生試畫,再教師分析作業(yè)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圖片的興致。然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進行明暗整理的深化,側重在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與基本的表現能力。
然后,教師可以積極引導教學升華到情感主題的層面上來。通過對比及類比的方式,借助學生收集的圖片及學生繪制的作業(yè),幫助學生感受不同明暗處理及表現與特定藝術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系。
五、教學建議
建議在班組教學中以四人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教師明確提出以小組整體學習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強化團隊的競爭機制,促進學生養(yǎng)成相互探討、協(xié)作的精神。教師應積極提倡并引導每組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并積極提出富于引導性的參考意見。教師應重點指出大部分學生進一步提高作業(yè)質量時應當注意的要點,肯定班級優(yōu)秀學習小組的學習成績,積極鼓勵暫時落后的學習小組。原則上教師不要指責暫時沒有達到班級整體學習要求的學習小組及學生個體,嘗試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學階段是一個學生特別容易“眼高手低”的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材意圖,有意分解知識內容,對應安排階段性的隨堂練習,加強練習中及時的學習引導。教師可以及時根據學生隨堂練習情況,在鞏固的基礎上,再融入新的相關知識,提出新的學習要求。教學通過添加形式的階段性練習,可以讓更多學生獲得階段性成功的體驗,增強深入學習的信心。
根據學生的教學環(huán)境及課時安排等差異,“活動三”寫生作業(yè)的范圍允許適當的調整。但教師仍然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戶外景物寫生的簡化練習。
如果教師比較熟悉電腦圖形軟件的使用,教學中演示設備支持允許,還可以直接把學生自己選擇的優(yōu)美圖片轉化成黑白效果,通過對比加強學生對作品明暗之美的藝術感受。
美術教案 篇10
防水布的光滑,能很清晰地呈現線條;棉布的柔軟、吸水性好,能使線條有一種融化的感覺,另有一番美感。而且我準備的布料有著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色彩,使小孩子們的作品各具特色,使讓每個小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了小孩子們對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還讓小孩子們初步懂得了,只要動動腦、動動手生活中的許多廢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使小孩子們更愛生活。
整個活動中小孩子沒都表現出了積極的態(tài)度。特別是當小孩子沒在布上作畫時,許多小孩子都會驚呼“呀,我的線變粗了。”“看我的,墨水在上面可以看見,干起來好慢。”“我的布好硬!钡鹊取.斪髌吩谖枵呱砩铣尸F時,小孩子們又一次被吸引了。在互相交流中,大家都踴躍地述說著你自己的想法,時不時還會聽見有小孩子述說著你自己那塊不的神奇之處?梢姡『⒆觽儗Ρ敬位顒拥臒崆槭嵌嗝吹母邼q。
由于活動時間有限,所以許多小孩子只用過一種布料進行創(chuàng)作,其它布料所呈現的效果只能是從別的小朋友的作品上看到。所以,課后許多小孩子都往美工區(qū)跑,想嘗試一下在不同材質布料上作畫。由于美工區(qū)進入的人數有限,很多小孩子沒能如愿,聰明的思怡過來對我說:“金老師,我的記號筆今天能讓我?guī)Щ丶覇幔俊薄盀槭裁?”我問。她一本正經的說:“美工區(qū)人滿了,我畫不成,我家有那種軟軟的布,我想回去畫!蔽颐'頭,笑著說:“當然可以。放學時你拿吧,不過明天一定要記得帶來奧!”她開心的點頭說:“我不會忘記的。”由此可見,小孩子們對布料作畫很感興趣,這的確是一個好的開端,我想今后利用肺舊布料開展多形式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一定會有效的激發(fā)小孩子對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興趣的。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07-20
美術教案[精選]07-21
(精選)美術教案07-22
美術教案【經典】08-06
(經典)美術教案07-28
[精選]美術教案07-27
美術教案(精選)08-09
【經典】美術教案08-07
大班美術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