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3篇(優(yōu))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嘗試自定分類標準,進行多角度的分類。
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動物圖片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部分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有一定的了解。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自定分類標準
2、指導要點:指導幼兒進行多角度的分類,老師做簡單的記錄。
活動過程:
1、游戲:我喜歡的小動物園。(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每人一張)
反思:幼兒拿到動物圖片時都非常興奮,同時也有個別幼兒因為沒有拿到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圖片有些沮喪,不過在老師的協(xié)調下,幼兒情緒穩(wěn)定。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將做好調整,增加同類動物圖片的數量。
2、請幼兒隨意把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說說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外形特征。
(1)教師可以先為幼兒做一次示范,例如:“我喜歡海豚,海豚生活在大海里,它會唱歌,是人類的朋友!
(2)幼兒輪流進行講述,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反思:在圖片的選擇上我都是選擇幼兒比較常見的動物,例如:海豚、小貓、小鳥等。并且在課前鞏固過這些動物的生活形態(tài),幼兒講述時對動物的外形、生活環(huán)境以及喜好都描述到了,不過在語言的組織與流暢性上還稍微欠佳。
3、引導幼兒自訂分類標準,把上述的動物分類。(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只要幼兒言之有理便可。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征來分類。)
(1)教師小結,將話題導向分類環(huán)節(jié)。例如:這么多動物能生活在一起嗎?為什么?該怎樣分類呢?
反思:老師對幼兒在黑板上無規(guī)律貼出的動物進行提問,幼兒馬上回應所以的動物不能生活在一起,可是有個幼兒卻說“他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首先肯定這名幼兒的回答,同時也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到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中來討論,例如:“海豚和小鳥能在一起生活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呢?”幼兒的注意力一下被問題拉了回來!拔覀儊硖嫠鼈兎诸惏桑梢栽趺捶帜?”幼兒首先提出按生活環(huán)境分起。這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分法,分好后,我重新激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還能怎么分呢?”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分類標準。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征來分類。
反思: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又從其它方面進行分類。剛開始還需要老師啟發(fā),后來孩子們的想法越來越多,有的幼兒提出可以按它們吃什么東西來分類,還有的幼兒提出按身上有沒有毛來分類等等。
(3)請幼兒按討論后的標準進行分類,老師幫助幼兒劃分分類區(qū)域,并為幼兒示范記錄。
反思:
整個活動在一個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活動開始時幼兒的興趣很高,并且幼兒有了基礎經驗,對小動物都有所了解,在對動物進行描述時顯得非常有自信。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幼兒自主擬定分類標準,對中班幼兒的能力來說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要求幼兒必須對分類動物群有較深較全面的了解,并經過發(fā)散性思維的思考擬定分類的類型。本次活動的亮點是幼兒對“所有動物能生活在一起嗎?”這個問題的理解上出現了不同意見,有個別幼兒說出“他們都生活在地球上!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面對這群孩子我有點低估了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多讓幼兒“說”,使幼兒在討論討論中擬定出新的分類標準,活動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在課前的準備材料中,我應該多為幼兒準備同類型的材料供幼兒選擇,避免再次發(fā)生活動前的情況。還有就是對孩子的了解還不夠,在今后準備過程中,也要將孩子現有水平列入重點了解范圍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對各種昆蟲比較感興趣了,可是見到的也只是在菜園地里最常見的那幾種,許多別的孩子們都沒見過,通過展示相似于各種植物的`昆蟲,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幼兒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發(fā)現和觀察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副(畫面有蝴蝶、蟋蟀、瓢蟲、蜻蜓、螳螂、枯葉蝶、木枝蟲等昆蟲)。
2、幼兒用書第三冊第四頁。
3、幼兒、家長收集關于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活動流程:
1、尋找昆蟲。
。1)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找一找發(fā)現了哪些昆蟲。
。2)引導幼兒尋找不容易發(fā)現的昆蟲,如: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2、請幼兒討論:為什么有些昆蟲不容易被發(fā)現?
3、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的本領。
(1)請幼兒欣賞科學小知識《捉迷藏的昆蟲》。
。2)提問:小鳥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3)閱讀幼兒第三冊第四頁,仔細觀察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4、游戲《捉迷藏》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幼兒相處好辦法不容易讓別人發(fā)現自己。提醒幼兒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將相關圖片、圖書等資料投放在發(fā)現區(qū),讓幼兒繼續(xù)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紙立起來的多種方法,發(fā)展求新求異思維。
2.培養(yǎng)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橡筋圈、積木、橡皮泥、回形針、筷子、杯子、白紙若干。
2.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嘗試讓紙立在桌上失敗,激發(fā)幼兒動手的興趣。
。1)引入活動師:老師想讓這張紙立起來,你們猜一猜紙能立起來嗎?
。2)組織幼兒討論:有什么辦法可讓紙立起來呢?
2.幼兒嘗試不用任何輔助材料讓紙立起來。
。1)啟發(fā)幼兒不用任何輔助材料讓紙立起來。
。2)幼兒講解演示自己的方法,與同伴交流。
3.幼兒不折疊紙張,嘗試借助材料讓紙立起來。
。1)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
。2)教師介紹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鼓勵幼兒用桌上老師提供的'材料幫助紙立起來,看誰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別人不一樣。
。4)幼兒講解演示自己的方法,與同伴交流。
4.延伸活動:提供厚薄軟硬不同的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讓紙立起來的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7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