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大班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探索、操作實驗,讓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培養(yǎng)幼兒樂于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體驗成功的`喜悅。
3、培養(yǎng)幼兒樂于助人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貓咪喝水》、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泡沫等、飲料瓶子若干、統(tǒng)計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貓咪喝水》。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朋友小貓咪,F在,我們一一看吧!
幼兒看到了貓咪在踢球出了很多汗想喝水,可是旁邊有一個大壇子他抱不動,壇子口太小又喝不到水,貓咪急哭了課件停止。
師:你們能幫貓咪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幼兒的設想。
幼兒積極主動地幫他想辦法,并且安慰他。(我去給他送水,我給他買礦泉水……)激發(fā)幼兒的愛心。
幼:往瓶子里放些東西,水溢出來就喝到了
師:那往壇子里放什么呢?
幼:沙子、布、海綿……
師:那好吧,我們先來試一試再告訴小貓咪吧!
三、合作探索,操作實驗。
1、幼兒分組進行實驗。
師:請小朋友在為你們準備好的材料中選你們所認為能讓水漲高的試一試并在統(tǒng)計卡上做記錄。在投放的物體下面。如果能使水漲高就“√”不能漲高就“×”。
動作快的小組出放小石子能讓水漲高。
2、幼兒再次進行探索,體驗成功的喜悅,沒有成功的這次改用小石子,水真的漲高了,幼兒特別開心,馬上要將好消息告訴小貓咪。
四、播放課件。
貓咪把壇子里放上了小石子,水真的漲高了,喝到水了
五、活動結束。
貓咪來到了活動室,請小朋友們一起去戶外踢球。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萌發(fā)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實驗中發(fā)現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杯子、葡萄、鹽、記錄紙、視頻“死!钡挠嘘P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嗎?”(幼兒回憶經驗)
2、教師質疑小結: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原來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雞蛋就浮起來。(幼兒一一說說:浮力)
二、幼兒操作活動
過渡:那是不是加了鹽,物體就能浮起來呢?(幼兒猜測)
1、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葡萄,看看結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紙上。記住:試一次記一次。
2、幼兒操作
3、交流:我發(fā)現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fā)現?(1號組:我加了1、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4、為什么加了1包、2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來呢?(鹽變多)
5、教師小結:是呀,當水喝1包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鹽,還是浮力太小,只有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讓葡萄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6、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fā)現?(2號組:我加了1、2、3包鹽,葡萄沒有浮起來,加了4包鹽,葡萄浮起來了。)
7、教師質疑:剛才你們介紹了你們的發(fā)現,老師有了一個疑惑:為什么一號桌只要加3包鹽,葡萄就能浮起來,而2號桌要加4包鹽,3號桌要加5包鹽呢?(觀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們都發(fā)現了呀,(出示標記)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系嗎?到底是什么關系?(幼兒討論)
9、小結: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讓它浮起來。
三、觀看錄象
1、除了雞蛋、葡萄能浮起來,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幼兒猜測)告訴你們,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
2、幼兒觀看錄象
3、真是神奇呀!誰來說說看: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難怪我們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拿到的題目是科學領域的中目標: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根據指南中對小班孩子的要求:1、對感興趣的食物能仔細觀察,發(fā)現其明顯特征。2、能戀情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因此我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并根據《指南》中的要求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奇妙的鹽》,本次活動我主要是想通過實驗來了解鹽水能使物體浮起來的現象,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孩子能自主探索發(fā)現。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1、激發(fā)興趣。2、幼兒實驗。3、幼兒再次實驗(這個是重點部分)驗證鹽水能使物體浮起來的現象。4、拓展延伸。活動結束后我發(fā)現了本次活動中的很多不足之處,很多老師也給了我些很好的建議。
1、活動的一開始部分引題中,我設置的一個番茄掉入水里的現象不夠科學,我設計的是兩個番茄同時掉進兩杯水中其中一杯水是鹽水,所以導致其中一顆番茄是浮起來的狀態(tài),但孩子們不知道這是鹽水,老師也沒說,導致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知識以為番茄掉入水中是會浮起來的,應該就簡單設計一個番茄掉入水中沉下去的狀態(tài)。
2、 孩子實驗前教師的師范太多,導致孩子沒有了探究欲望,教師已經把實驗結果的相關部分告知了孩子。在孩子實驗前我跟他們說有一個魔術粉可以讓這個番茄浮起來,我就示范把鹽倒入水中出現了番茄浮起來的現象,雖然沒有告訴這是鹽但事后想想已經把實驗結果呈現在孩子面前的,要是這個發(fā)現讓孩子們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發(fā)現那應該更有意義。可能我是事先課前考慮孩子要是沒有教師的`示范可能不會自己操作,所以就變成了教師過多的示范操作。
3、在活動的材料的準備上需要配班和阿姨一起幫忙才能完成,因為我設計的第一個實驗是倒入糖看看會不會浮起來,這個實驗結束后需要阿姨和配班老師一起幫忙把水換掉,再把糖換成鹽,有些費事費時,可以想想在材料的準備上怎樣可以既不用阿姨老師幫忙也能讓孩子自己操作的方式。這還需要我仔細思考。
雖然整個活動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選材上還是比較吸引小班孩子的,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特別是在操作中很喜歡玩,在第二次實驗中當番茄浮起來的時候孩子都特別興奮都特別高興,通過自己的操作讓番茄浮起來了感到特有成功感,同時也發(fā)現了鹽水能使物體浮起來的現象。達到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通過本次活動我也認識到科學活動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而且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發(fā)現現象,了解科學現象。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玩中發(fā)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擺弄,引發(fā)幼兒對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 學習用語言和圖表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活動準備:
1、 不同粗糙、長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積木、椅子、記錄紙、筆等。
2、 已學過做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 幼兒在科學活動角對球的滾動產生興趣。
4、 在戶外大場地上活動。
活動過程:
一、誘發(fā)情趣:讓球滾起來
1、 提問:球可以怎么玩?(滾、拋、踢等)
2、 教師將球放在地上。提問:這個球怎么又不動了呢?(因為沒有去踢它,拍它,沒有去推它等。)
3、 提問:我們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呢?請小朋友去用那邊你們自己帶來的材料試試?纯吹降啄懿荒懿挥锰、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
4、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提示:想想用這個洗衣板、木板怎樣讓球自己滾起來?還可以不用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讓球自己滾起來。(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讓球滾得快的?
6、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況。
:剛才大家發(fā)現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讓球自己滾起來而且球滾得很快。
二、引導體驗:嘗試使球滾動的各種方法
1、 下面老師還想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想辦法讓2個球同時從2個不同的斜坡上滾下來你會發(fā)現什么?想想為什么?想想怎樣才能讓2個球同時從不同的2個斜坡上滾下來?怎樣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請小朋友一邊玩,一邊把你的發(fā)現記錄下來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發(fā)現記下來。記錄的內容要讓別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引導。(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許多種辦法。如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樣。或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得一樣高。)
三、創(chuàng)造表現: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記錄
1、鼓勵幼兒想不同的辦法進行記錄,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達自己的成果
1、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發(fā)現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你的發(fā)現的?圖中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3、表揚運用不同方法記錄的幼兒。
4、:剛才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時發(fā)現了:不同的斜坡,球滾下來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樣時,坡度越大,球滾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滾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樣高時,坡面光滑,球就滾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滾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圖中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6、表揚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記錄的幼兒。
五、延伸活動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球,這些不同的球它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滾動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先去觀察一下,以后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冰塊若干 干濕毛巾兩塊 臉盆4個 鏡子每人一個 燈籠一個 電水壺一把
熱水許多 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出示燈籠請幼兒猜燈謎:不洗不臟,越洗越臟,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嘗.(水)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提問問題:
1、水能變成什么?
2、天上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濕毛巾請幼兒討論濕毛巾怎樣變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結:小朋友說了那么多水的變化到底水是怎么變得呢?小朋友做實驗后就明白了。
二、做實驗
實驗一把冰塊放到熱水中觀察冰塊的變化,幼兒自由討論,并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了水
實驗二教師在電壺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熱,請幼兒討論水加熱變成什么?并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實驗三首先讓幼兒摸一下鏡子的感覺<涼涼的>,照一照自己在鏡子里的樣子,然后把鏡子放到熱水盆上面一會兒,觀察鏡子與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討論并把結果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水蒸汽遇冷變成水。
請幾名幼兒把畫好的統(tǒng)計表講解一下并對做的比較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水,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三、觀看媒體課件
觀看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邊看邊提問: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陽公公放出萬道金光小水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冷風一吹水蒸氣變什么什么?冷風繼續(xù)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變化?使幼兒加深對水的三太變化的了解。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內容:科學:紙站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了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主動參與討論,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量多的紙相機、記號筆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么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說說看他所知道的關于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于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說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后交流,教師記錄幼兒將紙站立的方法。
提問:
、倌闶怯檬裁崔k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范)。
、跒槭裁催@個方法能讓紙站在桌子上呢?
、畚覄偛趴匆娪袔讉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后來又倒了,這是怎么回事?
、苡胁灰粯拥姆椒▎幔
、菟@個方法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wěn)。
4、嘗試后交流
、倌阌X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wěn)?
、跒槭裁?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wěn),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干什么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wěn)。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
。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ㄋ模┭由旎顒樱河變汉献鞔罱▌偛判∨笥汛畹亩己芎,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感受白云的形態(tài),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用棉花大膽表現熟悉的事物。
活動準備 圍棋子, 絲瓜瓢兒, 瓦楞紙, 棉花,膠水
活動過程
[導入]
1. 通過聽“白云飄飄”這首歌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
白云飄飄白云飄飄
白云飛得高
白云飄飄白云飄飄
向我微微笑
[展開]
1.摸摸材料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前面都有哪些物品?
摸摸這些東西你有什么感覺? 說說分別用手和腳摸的感覺。
(圍棋子滑滑的,圓圓的,涼涼的/絲瓜瓢兒粗糙的,表面凹凸不平/瓦楞紙 高低不平,有嘟嚕嚕的聲音/棉花萱萱的',松松軟軟的,有彈性,很暖和,輕飄飄的)
2. 分出圍棋子。
圍棋子是什么顏色的?
讓我們把黑色的圍棋子和白色的圍棋子分開吧。
3. 體會一下瓦楞紙的聲音。
用手撓瓦楞紙,聽聽它有什么聲音?
4. 用活動紙上的材料裝飾出白云的樣子。
①看看白云的照片,談談白云的樣子。
②用語言描述一下白云的樣子和感受。
、塾妹藁ㄑb飾出白云的樣子。
、鼙容^一下我做的白云和照片里的白云有哪些差異。
[結尾]
1.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 總結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本活動選取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氣作為載體,讓他們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通過實際感受,知道空氣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以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大班階段重在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探索興趣,運用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實驗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教學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嘗試的`機會,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無拘無束地參與討論,大膽嘗試,獲得經驗。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的特征: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了解空氣的重要性。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探索精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能積極主動與同伴合作、討論、實驗,共同布置科探區(qū)域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透明塑料袋。
2.每組提供:裝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紙片、毛巾、記號筆、彈珠、裝水的盤子、蠟燭、打火機、硬幣。
3.教師示范圖示、畫板四塊、記錄表格共八張(二張/四組)。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教師空手抓空氣。
你們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來試試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抓。浚とさ姆绞揭幌掳延變旱淖⒁饬ξ^來。)
2.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3.教師示范裝空氣。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個寶貝(塑料袋),我用這個寶貝試試能不能抓住空氣。
誰也想試試?(啟發(fā)幼兒嘗試用工具來抓空氣。)
4.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現在你們每個人來拿一個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氣,待會告訴我:你的空氣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兒:空氣無處不在。)
5.圍繞空氣,展開討論。
你的空氣在哪抓到的。
你的空氣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味道的?
請所有幼兒一起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氣特征(無色、無味、無形狀、摸不著、看不見)。
(提問步步展開,讓幼兒了解空氣特征。)
二、游戲“身體需要空氣
1.教師以空氣的身份說:雖然我無色、無味、摸不著、也看不見,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東西都離不開我!你們相信嗎?現在請小朋友跟我一起玩?zhèn)游戲:閉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難、很不好受……)
張開嘴巴,放開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點……)
(教師以激趣的方法開啟幼兒,幼兒通過共同游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看來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沒有空氣我們就無法呼吸了。
2.還有什么東西需要空氣呢?(請1-2名幼兒回答。)
3.幼兒自由分成四組,討論并記錄。
我們來個比賽,四人一組來找一找“誰需要空氣”,你可以自己動腦筋想,也可以到我們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東西需要空氣。找到后就把它們畫在記錄表上,比比哪組找到的東西最多,好嗎?(與原有主題環(huán)境互動。)
4.討論:請每組幼兒介紹畫好的記錄表。(幼兒協商討論、參與積極。)
三、魔法空氣
我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空氣在發(fā)揮作用。而且空氣還有魔法哦!它能讓很多東西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你們相信嗎?(教師積極主動地發(fā)起與幼兒積極主動地發(fā)起并重。)
。ㄒ唬┙處煶鍪緦嶒炇痉秷D介紹實驗材料,講解實驗要求,并將圖示張貼在表上,供幼兒在表格上作記錄。
1.空氣能讓水不從杯子里流出來。誰想嘗試一下它的本領?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實驗材料:空杯子、硬/薄紙片、水、盆。)
3.集中討論、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在這個實驗里,空氣沒有從上往下壓,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紙片,氣壓很強,壓住了水,讓水不能從杯子里流出來。薄紙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氣托不住。而厚紙片不能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因為紙片會被水泡軟。(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經驗。)
(二)教師出示實驗示范圖,幼兒再次實驗
1.空氣還能讓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濕呢!想不想試試?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實驗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討論、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杯子里看起來什么東西都沒有,其實除了毛巾,空氣占滿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時,水進不去,毛巾不會被打濕。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話,水就會把里面的空氣擠走,再把毛巾打濕。(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經驗。)
。ㄈ⿲嶒灐叭椫椤
1.有個彈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彈珠拿出來而保證手不被打濕?誰能幫幫我?(幼兒:用夾子夾、戴手套……)
師:可是我現在沒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這些材料:蠟燭、打火機、杯子、水、硬幣。不知道誰能用那些材料幫忙,幫我把彈珠取出來而保證手不會被打濕?
2.幼兒分組嘗試實驗,教師不引導幫助,設置懸念讓幼兒探索。(設置足長為科探區(qū)作準備,激發(fā)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
四、師幼共同布置科探區(qū)
我們把這個實驗的材料放到探索區(qū)去做實驗,我們一起想辦法找答案。
我們一起來布置“空氣的秘密”吧!你們需要老師幫忙嗎?(以幼兒為主,充分考慮他們的需要。)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18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8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聲音》大班科學教案09-29
[精華]大班科學教案07-23
(精品)大班科學教案07-23
大班科學教案:氣球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