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8篇【精華】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創(chuàng)造“工具”,解決簡單的移動問題。
2、了解移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材料準備:
玩具小汽車、雙面膠、夾子、墊板、滑輪車、扭扭棒、塑料紐扣、游戲棒、卡紙、塑料環(huán)扣、吸鐵石、塑料棒子、塑料圓環(huán)、報紙、視頻《生活中的移動》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游戲:移動小汽車
1、關鍵提問:什么是移動?
小結:物體從原來的位置改換到另一個位置,就是移動。
2、游戲介紹:用桌面上的材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汽車移動了?
4、小結:相同的'辦法,卻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幫助小汽車移動。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辦法使小汽車移動。
幾種材料可以組合在一起變成讓小汽車移動的工具。
二、第二次游戲:移動小汽車
1、游戲介紹:用一張報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結:小小的游戲,你們卻有大大的發(fā)明。在生活中還會有更大的用處。
三、活動延伸:欣賞視頻《生活中的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感知物體長短量的差異。
2、能從三個長短不用的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最短的,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3、感知生活中物體的長短不同。
活動重點:通過比較,感知物體長短量的差異。
活動難點:能從三個長短不用的物體中,找出最長的.、最短的,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長短不一的鉛筆、項鏈、圍巾、紙條、吸管三樣。
活動過程:
出示長短不同外兩條圍巾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兩個物體間長短量的差異。
教:寶貝們你們到過超市嗎?超市有許多的商品,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小超市,你們看貨架上有什么?
幼:圍巾
教:對了,是圍巾。那我貨架上的圍巾是一樣的嗎?(不一樣)
教:那它們哪里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教:寶貝們看著有兩只小動物來我的超市買國巾啦,你們看是誰? (長頸鹿和小松鼠)
教:我們來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教:寶貝們你們猜猜長頸鹿會買哪條圍巾, 小松鼠又會買哪條圍巾? 為什么?
教師: 長頸鹿的脖子長用長圍巾, 小松鼠的脖子短用短圍巾.
教:瞧,我的貨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支鉛筆)
教:那教你能告訴我這三支鉛筆有什么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教:現(xiàn)在我請一個寶貝來比比看哪支最長,哪支最短
教:瞧,我的貨架上又有什么商品?(三根項鏈)
教:那教你能告訴我這三根項鏈有什么不一樣?(長短不一樣)
13、教:現(xiàn)在我請一個寶貝來比比看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幼兒操作練習,進一步感知長和短。
14、教:寶貝們,在你的小籃子里,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長短不一樣的吸管和紙條,請你們把它們拿出來比比看哪個最長?哪個最短?(吸管和吸管比,紙片和紙片比)
15、游戲《長短兒歌》
16、教:寶貝們,讓我仍再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長的,哪了些東西是短的?
反思:
在上《長和短》這節(jié)課時,我覺得孩子們配合的較好,因為在笫一次試教時在擺放教具時是豎著擺,孩子們就用高矮的形容詞較多,在第二節(jié)課我把教具豎著擺,基本上就沒出現(xiàn)這種情況。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注意這樣的小節(jié),避免類似的問題再發(fā)生。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嘗試氣球的不同玩法。
2、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普通氣球與氦氣球的區(qū)別。
3、對探索活動感興趣,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普通氣球人手一只,氦氣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跟普通氣球玩。
1、出示布罩的大箱子。
師:寶寶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你們猜猜看是什么?(也可以請幼兒摸摸是什么。)
2、原來是氣球啊!
師:氣球想跟寶寶們做好朋友,你們愿意嗎?
師:抱著你的好朋友,找一個空地方,跟它玩一玩,最好跟別的寶寶玩的不一樣。
3、幼兒人手一只氣球,聽著音樂一起玩。
師:抱著你的好朋友回到位置上休息一下。
提問:剛才你跟好朋友是怎么玩的?
幼:我剛才是這樣拍的。
幼:我是這樣滾的。
4、師:我們一起讓氣球飛得高高的,(重重地拍)。我們一起讓氣球飛得低低的.,(輕輕地拍)。
5、把氣球好朋友送回家。(放回筐里)
二、剛才我們跟好朋友玩的真開心,新朋友也想來呢!我們把它請出來。
1、老師與幼兒一起喊:“新朋友新朋友快出來!新朋友新朋友快出來!”
配班老師將氦氣球送出來。
2、師:新朋友跟剛才的朋友有什么不一樣?
幼:新朋友有線。新朋友會飛。
3、師:為什么新朋友能飛上去?(里面充的是氦氣)
4、師:和新朋友親一親,抱一抱,飛上去嘍!
5、提問:剛才我們是用手幫忙留住新朋友的,如果不用手,我們怎么留住它呢?
6、利用輔助材料留住氣球。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沙袋、橡皮泥、積木等),讓它們幫忙留住新朋友。
幼兒嘗試利用輔助材料系住氦氣球。
結束:寶寶們真聰明,想出了那么多辦法把新朋友留住,F(xiàn)在,我們帶著好朋友、新朋友去外面玩一玩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前評析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遠離了泥土,雖然花生是我們東海的特產(chǎn),孩子對于花生也非常熟悉,但是,由于太熟悉的東西,我們往往忽視了具體知識的傳授。一次,我問小朋友花生長在哪里,盡然有很多孩子說是結在樹上的,而不知道花生是生長在泥土中。由此讓我想到要關注孩子身邊的事。
活動目標
1.了解花生的組成結構,認識花生的生長過程。
2.學習從內向外有序的觀察。
3.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每組準備一小筐花生。
2.投影儀。
3.花生的生長過程圖片(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
4.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5.各類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個別幼兒上臺隔著布袋摸一摸并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及理由。
3.教師倒出布袋中的東西證實幼兒的猜測結果。根據(jù)幼兒猜測的理由初步印證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二、幼兒探索。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發(fā)放一筐花生。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每人拿出一顆花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先看看花生長的什么模樣?”
教師:“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教師:“最后我們來聞一聞,花生是什么味道?”
3.教師小節(jié):把幼兒對花生外型的感知進行總結。
4.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
把幼兒的觀察結果對照投影儀上的實物說一遍;ㄉ耐鈿ゎ伾侨榘咨,樣子像麻花、摸起來麻麻的、不光滑。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里是什么樣子的呢?你想知道嗎?”
。ǘ、探索花生的內部特征。
1.教師:“花生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回答)
“是你猜的,還是你看到的?”
“怎樣打開花生?”(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
2.剝開花生。
教師:“用你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紙上!
3.幼兒剝花生并觀察記錄。
教師巡視幼兒活動情況并給予適當指導。
4.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師把幼兒的觀察記錄放在投影儀上,讓其對照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5.幼兒在記錄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幼兒說觀察結果時可適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花生剝開后的各部分及生長過程。
1.教師對照花生的實物從外向內介紹花生。
2.教師:“花生是生長在哪里的?”(幼兒回答)
3.教師把花生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利用投影儀向幼兒呈現(xiàn)。
教師對照圖片向幼兒介紹花生的生長過程。以及根據(jù)花生的結果實時的特點,向幼兒介紹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討論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師:“人們很聰明,不僅知道花生可以吃,還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yǎng)胃等等。
五、品嘗花生制品。
幼兒邊品嘗邊說出所品嘗食品的味道。
本次活動主要是以幼兒探究為主。探究是幼兒學習的天性,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方式。探究性學習活動關注幼兒認知結構的發(fā)展及問題的解決,更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關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關注幼兒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主體性人格的培養(yǎng),使幼兒的天性得以發(fā)展、生長,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基礎,使幼兒的多種智能得到全面發(fā)展,使幼兒真正成為主動的探索者,讓他們從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鍛煉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獲得終身發(fā)展的能力和知識。
本次活動教師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等等)自主動腦、動手去探究花生的秘密。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欲望。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花生”》摘要:片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 4.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5.各類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通過猜想和驗證,萌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玩過吹泡泡的游戲。
2、白板課件。
3、帶孔積木、吸管,鑰匙,樹葉、玩具、鉛絲、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動重難點:
通過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與幼兒一起聽《吹泡泡》歌曲進入活動室。
2、教師吹一個泡泡。
師:小朋友,你吹過泡泡嗎?你是怎么吹的?小結: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對著小嘴巴,輕輕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對我們的皮膚是有傷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時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對著小朋友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吹泡泡,好嗎?
二、實驗探究,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實驗一:猜想并驗證,哪些東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實驗結果。
出示課件。
師: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記錄表。
師:哇!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東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驗證。
、賻煟骸X得積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說不可以,那我們就試一試。
、谝螅河涀!試一個記錄一個,能吹出泡泡就在記錄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開始吧。
、蹘煟赫l來說說自己的實驗結果。你們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這個有的說能吹出泡泡,有的.說不能,我們一起來試試。小結:吸管、積木、玩具和鑰匙可以吹出泡泡。
⑤師:這四樣東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小結:原來這些東西都有洞洞,泡泡是從洞洞里出來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來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嘗試制作吹泡泡器。
師:樹葉和鉛絲不能吹出泡泡,因為它們沒有洞洞,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它們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辦法試一試。
師:你們的辦法都吹出泡泡了嗎?你的辦法是什么?小結:真棒!都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把樹葉彎一彎或是戳個洞,鉛絲彎一彎,繞個洞就變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實驗二:猜想并驗證,任何形狀的鏤空物體都可以吹出圓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愛心、方形和圓形的吹泡泡玩具,引發(fā)幼兒探究不同形狀吹出的泡泡分別是什么形狀的。
。1)猜想實驗結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不同形狀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狀?猜猜這些不同形狀的玩具吹出來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呢?把形狀畫在記錄表上。
師:你們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驗證。
幼兒進行實驗,教師觀察。
師:有的小朋友說玩具是什么形狀的,吹出來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狀的,那我們試試看,每一種材料都試試,把自己的結果寫在記錄表上,試一樣記錄一樣,是什么形狀就畫上什么形狀。
師:不同形狀的玩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呢?小結:哦!原來任何形狀的玩具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三、活動延伸,拓展知識。
師:今天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開心嗎?那現(xiàn)在我們去太陽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顏色會有什么變化,快走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fā)現(xiàn)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 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 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每組一份。2. 臟手絹若干,臉盆四只。
3. 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 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征,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 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 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 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介紹給大家。
4. 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 嘗試二:洗手間
1. 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 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 討論:肥皂的用途。
4. 總結。
。ㄈ 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并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ㄒ唬 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二) 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p>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ㄈ 飼養(yǎng)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shù)爻R姷姆N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顒游乙岳ハx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小游戲;顒又姓J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科學活動,體驗動手摸一摸帶來的樂趣。
2、初步了解物體具有軟和硬等特征,學習用語言表達對物體的認識和感覺。
3、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體軟硬的特征。
活動準備:
1、每人1個小布袋,袋口是有松緊的,便于手伸入其中。
2、每人的布袋里分別裝有軟硬不同的物體,如:玩具娃娃、積木、海洋球、水彩筆、軟糖、海綿、棉花團、軟糖、橡皮球等。
3、2只小動物玩具(其中1只是長毛絨的軟軟的小貓,另1只是木頭或塑料做的硬硬的恐龍)作為歸類的標記,分別放在兩只筐邊。
活動過程:
1、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創(chuàng)設“神奇的口袋”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魔術團里有一位神奇的老爺爺,老爺爺有一個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很多好玩的東西,你想看一看嗎?
。2)引導幼兒猜測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教師:口袋里會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東西?
。3)請幼兒摸一摸、說一說。
教師:摸了之后的感覺怎樣?會是什么東西呢?
2、引導幼兒用手觸摸感知物體的不同特征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捏一捏,說出自己的感覺。
(2)鼓勵幼兒用“好像”或“可能”等詞語,大膽地說出自己摸到的物體。
教師:你摸到的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呢?
。3)取出摸到的物品,師幼共同檢驗幼兒的`猜測。
3、游戲:按要求從口袋中摸出相應的物體。
(1)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指令摸出相應的物體。
教師:請你摸出一個軟軟(或硬硬)的東西。
。2)當幼兒摸出后,鼓勵幼兒說出物體名稱,豐富對軟硬物體的認識。
教師:你摸到的這個軟軟(或硬硬)的是什么東西?
4、游戲“送禮物”。
。1)師幼共同合作,將摸袋中軟硬不同的物體加以歸類。
。2)教師將兩只小動物分別擺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導幼兒送禮物。
教師:摸摸捏捏這兩只小動物有什么感覺?想一想,軟軟的禮物送給誰?硬硬的禮物送給誰?
。3)幼兒分組自由從摸袋中摸出軟硬不同的物品,分別送到相應的小動物面前的筐里。
5、鞏固對軟硬物體的認識。
。1)引導幼兒觀察并檢查筐內的軟硬物體是否歸類擺放的,如果有放錯的,大家一起重新歸類。
(2)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周圍軟硬不同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軟硬的認識。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運用觸摸的方法感知身邊的物體,尋找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熱】03-12
科學活動教案【精】03-13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3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3
【薦】科學活動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