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匯總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吹泡泡,追泡泡,玩跑跑的游戲中觀察,發(fā)現(xiàn),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2、嘗試使用洗滌用品調制能吹出泡泡的水,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發(fā)水等常見洗滌用品。
2、教師自備一杯肥皂水、吸管,幼兒每人一個小杯和一根吸管。
3、語言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戶外游戲“追泡泡”
1、教師將幼兒帶至戶外,吹出一連串的泡泡,并鼓勵幼兒自由地去追逐,去抓。
2、引導幼兒一邊抓泡泡,一邊仔細觀察。
——教師:這些泡泡是什么樣的?你看到了哪些顏色?抓住了嗎?抓在手心里會怎樣?
二、嘗試在清水中吹泡泡
1、給每個幼兒一根吸管和一杯清水,讓幼兒在清水中吹泡泡。
——教師:吹泡泡的時候要往外吹,不能往里吸。
2、引導幼兒觀察吹泡泡的聲音和吹出來的泡泡形態(tài)。
——教師:一邊吹一邊聽,有什么聲音?泡泡是什么樣子的`?
3、請幼兒學教師的樣子蘸水吹泡泡,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的不一樣。
——教師:小朋友們,為什么你們吹不出泡泡呢?
三、探索調制泡泡水
1、師幼共同討論,找到調制泡泡水的方法。
——教師: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讓清水變成泡泡水?
2、請幼兒把自己選擇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攪拌,再用吸管試試調制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來。
3、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濃度影響泡泡的效果。
四、游戲“泡泡飛呀飛”
1、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自由玩吹泡泡的游戲。
2、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更多特點。
——教師:泡泡是什么顏色的?在陽光下又是什么顏色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業(y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想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并不難。因為在超市中隨時都可以買到一年四季的新鮮蔬菜。但是,如果你問孩子“蔬菜是從哪里來的?”恐怕孩子們很難給你正確答案,就更不用說認識蔬菜植株,了解它們的生長方式了。針對孩子們這一經(jīng)驗的不足,我設計了《蔬菜從哪里來》這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非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活動準備】
蔬菜圖片若干、疏菜整株與部分的課件、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蔬菜從哪里來?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吃的蔬菜是從哪里來的?”
——幼兒討論:(從超市買來的,從菜市場買來的,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從地里種出來的)
分析與反思:從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對于“蔬菜從哪里來”這個問題,只是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即便是能說出“從地里長出來的”也只是從大人那里聽說,很少有人親眼見過蔬菜的生長,這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知興趣。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藕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 并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余局部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的長在土里;有的長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分析與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圖片,孩子們發(fā)出陣陣驚嘆:“原來西紅柿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原來長在土里,土豆樹還開白色的花呢”“原來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隨著孩子們的陣陣驚嘆聲,他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fā)出來,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呈現(xiàn)”的方式總感覺遙遠不真實,如果活動當時能帶孩子參過一下菜園,相信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理解也會更透徹。
三、蔬菜分類。
——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jù)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幼兒分組討論確定記錄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tǒng)計表。
【分析與反思】
在幼兒分組完成蔬菜種類統(tǒng)計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的空間,每組幼兒可以共同討論并確定本組的記錄方法(有的繪畫、有的用符號代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相互合作的能力。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袋、熱水。內含一顆糖果的冰塊若干(同幼兒數(shù))。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fā)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覺?(教師手持冰塊讓每個小朋友先摸一摸,進行初步感知)你們能看見大冰塊里有什么呢?(糖果)
教師小結: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里的糖嗎?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幼兒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辦法。)
二、介紹工具。
教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點介紹電吹風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對已經(jīng)取出糖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請其再拿一塊冰換一種工具進行嘗試。)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jīng)驗。
1、提問:小朋友都很努力試過了,你們都吃到糖了嗎?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取糖的經(jīng)過?
2、小結: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里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陛。
2.嘗試利用磁鐵的特性,通過控制條形磁鐵讓磁鐵小車動起來。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玩磁鐵小車時的發(fā)現(xiàn)。
準備:
1.將兩根短吸管粘貼在一塊條形磁鐵上,分別將兩組車輪其中一邊的輪胎卸下,將連接輪胎的鐵絲穿過吸管后,再將卸下的輪胎重新裝好,制作成磁鐵小車。
2.條形磁鐵若干,裝在筐中。
3.白紙、彩色筆。
玩法說明:
幼兒不用手觸碰磁鐵小車,嘗試用條形磁鐵控制磁鐵小車前行或倒退。
指導要點: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探究興趣:“這里有一種魔法棒(條形磁鐵),不碰到小車就能讓小車動起來,你們想試一試嗎?”
2.觀察幼兒的探索方法。如,幼兒將條形磁鐵與磁鐵小車吸在一起,使小車動起來。如果幼兒長時間只停留于這種玩法,可引導幼兒再試一試其他方法,嘗試不接觸就驅動的“魔法”。又如,當幼兒發(fā)現(xiàn)條形磁鐵一靠近小車就動的現(xiàn)象時,可鼓勵幼兒改變磁鐵移動速度,觀察小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再如,一名幼兒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兩輛小車前后排列時,移動其中一輛小車,另一輛小車也會跟著移動。只要是圍繞磁鐵特性的探索,教師不必干預,應允許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探索方式。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征,幫助幼兒用文字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畫紙上。
4.引導幼兒手持記錄單與同伴進行經(jīng)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延伸活動:
在大型紙盒內用即時貼貼出馬路、停車場的標志線等,鼓勵幼兒用“魔法棒”控制車的行駛方向,將車停進車位。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風的形成是由于空氣的流動。
2、通過操作,知道風能產(chǎn)生動力、風的大小能影響物體移動的速度這些特性。
3、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樂于嘗試。
活動準備:
牛奶紙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風車、自制彩帶、紙制青蛙若干。事先對于空氣的知識有一些了解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1、通過感受扇子扇在臉上的感覺了解風的形成。
t: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現(xiàn)在我用扇子對著你們周圍的空氣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覺呢?
t:為什么你會覺得身上涼涼的呢?風是怎么來的呢?
小結:空氣動起來了,風就來了。
t:現(xiàn)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們,看看,有了風,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動起來了?
2、了解風的特性。
。1)風能產(chǎn)生動力(出示風車、紙制青蛙、彩帶)
t:那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讓空氣動起來?(出示輔助材料)先請個別幼兒嘗試。
t:我這里有一些玩具,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玩具?現(xiàn)在他們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里一動也不動?我們怎么樣想辦法請風來幫忙讓他們動起來?(提示幼兒可以交換玩)
t:你是怎么讓他們動起來的?
小結: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變出風來,有了風,就能讓一些東西動起來。
(2)風的大小影響物體移動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風玩游戲開心嗎?還想不想繼續(xù)來跟風玩一玩游戲?(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誰來試一試,用泥工板讓牛奶盒跑起來。
小結:
我們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著一個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兩人一組找空地方比一比)
t:(請幾個幼兒到前面來比一比)剛剛誰的牛奶盒先到達,誰的晚到,為什么會這樣的?
小結:
原來風大,東西就跑的快,風小,東西就跑的慢。
活動延伸:
t:那到底風大好呢,還是風小點好呢?(觀看視頻)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通過實際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要節(jié)約用水,并探索簡單的水的過濾的方法。
活動準備: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一小盆清水,米、青菜、土豆若干,沙子、石頭、樹葉、棉花等若干,小盆、漏斗幾個,過濾水用的小瓶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預先通知好四名家長共同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清洗
1、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娃娃家的游戲,娃娃家里都有些誰呢?
師:今天要請娃娃家的人來共同完成一個任務,請你們將這些米、青菜、土豆洗干凈,但是,要請你們用最少的水將這些全部洗干凈,等一會兒我們比一比,哪一個娃娃家用了最少的水將這些洗得很干凈。
2、幼兒討論清洗的方法。
師:你們先商量一下,怎樣洗才能用最少的水卻又將這些菜洗干凈?每個娃娃家還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或媽媽來當特約佳賓與你們共同商量。
教師注意傾聽并參與小朋友的談話,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來清洗。
3、幼兒動手操作。
對于幼兒的操作,老師不加以任何的評價和指點,完全體現(xiàn)幼兒自己學當家的精神。
4、比比誰的方法好。
請每個娃娃家選一個代表來說說他們用的'是什么辦法清洗的,并比一比誰的方法好,為什么?
二、水的過濾
1、啟發(fā)幼兒說出臟水的用途。
師:我們知道水很寶貴,那么這洗過菜的臟水能不能隨便倒掉呢?它可以用來做什么?你有沒有辦法讓這些水變得再干凈一點呢?(啟發(fā)幼兒說出水的過濾)
2、幼兒動手操作。
師:這邊有好多的材料,你們可能自己去選一樣或幾樣東西去試試看,能不能將臟水變干凈些,你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并邀請你們的特約佳賓來與你們共同做這件有趣的事。
教師也參與幼兒的活動,并提醒幼兒用多種方法來嘗試。
3、評價水的過慮結果。
將幼兒過濾前的水和過濾后的水進行對比,讓他們真實感受到臟水變干凈了。
師:這些水真的變干凈了許多,但這還沒有真正的干凈,要想讓這些水真正變干凈,那得請自來水廠幫忙了。
師:現(xiàn)在我們就讓這些水去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吧,你想用它來做什么,帶它們去吧。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1-15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影子》中班科學教案09-30
【薦】中班科學教案02-18
中班科學教案【精】02-21
中班科學教案空氣03-25
中班科學教案3篇04-11
中班科學教案五篇07-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三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