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班教案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閱讀故事感興趣。
2、以繩子為線索,嘗試續(xù)編故事結(jié)尾。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繩子一條、教學PPT
活動過程:
1、出示繩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請小朋友看一下,今天趙老師帶來了什么?
教師:你知道繩子可以干什么嗎?
2、看圖聽賞故事
教師出示教學課件,請幼兒邊看邊猜想。
幻燈片1:有一天妞妞找到一條長繩子“我可以拿著它來玩”,妞妞說,可是繩子好像被什么東西拉住了,“誰拿著我的繩子呢?”(請幼兒猜猜繩子的那頭是什么?)
幻燈片2:妞妞順著繩子邊拉邊走,哦,原來是一條小船。
幻燈片3妞妞順著系繩子的木樁繼續(xù)向前,繩子的那頭是誰呢?(請幼兒猜猜繩子的那頭是什么?)
幻燈片4:哦,原來是媽媽的晾衣繩,繩子上還飄動著她的`花裙子。
幻燈片5:妞妞順著晾衣繩繼續(xù)向前走,繩子的那頭是誰呢?(請幼兒猜猜繩子的那頭是什么?)
幻燈片6:哦,原來是一個旗桿,妞妞拉動繩子,紅旗就升起來啦。
幻燈片7:妞妞順著升旗的繩子繼續(xù)走,繩子的那頭是誰呢?(請幼兒猜猜繩子的那頭是什么?)
幻燈片8:哦,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羊,妞妞用繩子將小羊牽到草地上。
3、看視頻,聽故事,熟悉故事內(nèi)容。
教師:妞妞的繩子那頭都有什么呢?
4、嘗試續(xù)編故事
。1)、繩子還沒有斷,妞妞拉著繩子繼續(xù)向前走,繩子的那頭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你來猜一猜,來給故事編一個結(jié)尾吧。
。2)播放PPT,繩子的作用。
教師:繩子還可以干什么用?(遷移已有經(jīng)驗為創(chuàng)編做準備)
。3)教師:請你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并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2、能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長度,并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測量的結(jié)果。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兩個高矮不同的布娃娃,兩支長短不同的鉛筆,兩根長短不一的跳繩。
2、十本大小相同的書。
3、小貓、小狗、小猴子頭像各一個。
4、1×12的正方形表格。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復習比較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
(1)、兩個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高矮和長短。如一個高個子的布娃娃怎么與一個矮個子的布娃娃比高矮?兩支鉛筆怎么比長短呢?
(2)讓幼兒說出比較兩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讓兩個小朋友站到同一個水平面上,將兩支鉛筆的.一頭對齊。
(3)兩個不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長短。
2、初步建立將物體長度數(shù)量化的經(jīng)驗。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標注三個小動物的家的位置。問:小狗到小貓家遠,還是小狗到小猴子家遠?為什么?
(2)小結(jié):我們可以點數(shù)小正方形的數(shù)量來比較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4、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1、復習比較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
(1)、兩個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高矮和長短。如一個高個子的布娃娃怎么與一個矮個子的布娃娃比高矮?兩支鉛筆怎么比長短呢?
(2)讓幼兒說出比較兩物體高矮和長短的基本方法:讓兩個小朋友站到同一個水平面上,將兩支鉛筆的一頭對齊。
(3)兩個不可以移動的物體比長短。
2、初步建立將物體長度數(shù)量化的經(jīng)驗。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標注三個小動物的家的位置。問:小狗到小貓家遠,還是小狗到小猴子家遠?為什么?
(2)小結(jié):我們可以點數(shù)小正方形的數(shù)量來比較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
4、打開幼兒用書,完成操作練習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眼睛的外部構造以及它們的作用。
2.知道眼睛的重要性,懂得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保護眼睛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眼睛的外部構造圖一張;藍眼睛、褐色眼睛圖片;《用眼衛(wèi)生》的視頻。
2.幻燈片:不同年齡人的眼睛、外國人的眼睛。
3.幻燈片:《貓和老鼠》找不同游戲。
活動過程:
1.出示眼睛的外部構造圖,幼兒了解眼睛的外部結(jié)構和作用:
小朋友都有眼睛嗎?每個人有多少只眼睛?(一雙眼睛)互相觀察對方的眼睛,看看眼睛長得什么樣?能說出眼睛上有什么呢?
引導幼兒觀看“眼睛的外部構造”圖:
(知道眼睛由眉毛、上眼瞼、下眼瞼、眼球、睫毛、眼角等部分組成,并讓幼兒了解它們的作用:眉毛能防止眼睛上方落下來的汗、水、塵土,還有美觀的作用;眼瞼能夠控制眼睛的睜開和閉合;眼球可以看東西;睫毛有抵擋塵沙、蟲子、美觀的作用;眼角上有淚腺可以濕潤眼睛,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2.播放幻燈片,讓幼兒了解不同年齡人的眼睛和不同種族的眼睛。(學習詞語:明亮、水汪汪、黯淡、無神)
小結(jié):不同年齡的人的眼睛不同,眼睛會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到了老年視力會減弱;不同種族的人的眼睛會有不同,但無論是什么樣的眼睛,都是用來看東西的。
3.播放幻燈片,玩《找不同》的游戲。
(1)規(guī)則:出示兩幅圖,請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要求:安靜、認真找,數(shù)清楚自己找到了幾處不同,記在腦子里,找完了舉手表示,比比誰的眼睛厲害。
(2)請個別幼兒指出不同之處,讓全體幼兒判斷對錯。
4.幼兒交流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生活、學習中保護眼睛的方法。
(1)討論:眼睛除了會玩“找不同”的游戲,在生活、學習中,眼睛會幫助我們干什么?
(2)幼兒討論:應該怎樣保護眼睛,才能讓我們的眼睛視力很好?如:注意看書的姿勢、光線、時間;注意眼睛衛(wèi)生(如不用臟手揉眼睛等);注意眼睛不受異物傷害(如不玩尖東西);眼睛有病要及時看醫(yī)生等。
(3)觀看視頻,讓醫(yī)生來告訴孩子怎樣保護眼睛。
后提問:你們記住了醫(yī)生的哪些話?
小結(jié)保護眼睛的方法。
請幼兒把學到的保護眼睛的好辦法,去提醒周圍的老師或爸爸媽媽。
5.結(jié)束:老師還有一種保護眼睛的好辦法,那就是看完電視電腦后,到外面去看看遠處的景色,看看外面的綠色植物,讓我們的眼睛放松放松。(帶幼兒到戶外,結(jié)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選材貼近生活,易與幼兒產(chǎn)生共鳴。
教育活動內(nèi)容選材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活動的成功與失敗。本次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與他們的身體息息相關,看似一個簡單的活動內(nèi)容,卻蘊含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孩子們對“眼睛”這一器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眼睛是身體的器官,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到,陌生的是對眼睛的認識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通過這次活動,不但讓幼兒細致地了解了眼睛的構造及其作用,而且糾正了幼兒用眼方面的錯誤,同時學習了用眼衛(wèi)生知識。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對活動的高度興趣和關注,課堂氣氛活躍而民主,他們對眼睛的構造還是用眼衛(wèi)生,都能大膽地與同伴、老師交流,活動結(jié)束時,許多孩子都能說出不少保護眼睛的方法,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預期效果。
二、活動目標明確,活動設計環(huán)環(huán)扣環(huán)。
本次活動設計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擺脫以往健康領域活動枯燥、抽象的說教或圖片展示的單一模式,而是利用多媒體,把幻燈片、視頻、游戲等幼兒易于接受的活動形式設計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明確、活動簡明扼要,各環(huán)節(jié)自然地過渡、引申,從而步步為營使活動順利開展,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
三、提供交流空間,教師成為幼兒的傾聽者。
在活動中注重留給孩子們自由發(fā)表想法的機會和空間,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同時鼓勵小朋友大膽表達各自的看法,并有意識的關注到那些不愛表現(xiàn)的小朋友,鼓勵他們多發(fā)言。特別是看完《用眼衛(wèi)生》的視頻后,教師用“你們記住了醫(yī)生的哪些話”的問題,再次鼓勵幼兒將自己記住的方法與同伴、老師分享,這樣的做法具有一箭雙雕的作用:既鞏固了幼兒的用眼衛(wèi)生知識,又為幼兒提供了與他人分享、交流的機會。這做法比以往教師直接總結(jié)更讓幼兒受益。
不足之處:
由于時間關系,沒有為幼兒提供“保護視力”的實踐機會,這對鞏固幼兒的認識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只能作為延伸活動。另一方面,我因為考慮到幼兒的觀察能力,在認識眼睛構造時,采用圖片供幼兒觀察,這一點為同行提出異議,認為應該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做起,不必圖片觀察,而是充分利用條件讓孩子們互相觀察對方的眼睛。
中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樂意感受彩陶的審美、實用功能。
2.嘗試欣賞古代彩陶作品的裝飾性。
3.能簡單了解文物意義及其欣賞和研究價值。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已經(jīng)認識陶瓷。
2. 師幼共同收集花瓶、酒瓶、瓷盤、瓷碗、陶罐等瓷、陶器,用來欣賞的彩陶圖片的資料。PPT課件,剪成瓶子形狀的白紙、紙盤若干。
音樂《金蛇狂舞》
3. 場地準備:教室布置小型瓷器、彩陶博物館,幼兒做前排,后面桌子呈半開放方形擺開桌上放有瓷器、彩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參觀小型瓷器博物館,欣賞花瓶、茶壺。
。1) .教室?guī)ьI幼兒從教室外,排隊進入教室。
老師:小朋友,我們今天來參觀一個小型博物館,看看博物館都展示了什么?
。2).老師:我們看一看,用手摸一摸,老師請小朋友說說他看到了什么,觸摸之后有什么感受。在老師帶領下參觀、觸摸瓷器和彩陶
。3) 討論:這些是什么?這些東西是做什么用的?(插花、盛飯、盛菜、泡茶……)瓷器上有什么圖案?(好看的花紋有龍紋、圓圈等)這些圖案有什么作用?(圖案使瓶子更加漂亮)
2.出示彩陶實物。
。1) 老師:除了現(xiàn)代的瓷器之外,老師今天還給你們帶了一個和現(xiàn)代瓷器不同的容器。
。2) 討論:小朋友們猜猜看這是什么?(陶罐)
老師:你們看看它和現(xiàn)代的瓷器有什么不同(粗糙、顏色不同、花紋簡單)
老師小結(jié):它是古代人們用來裝食物的容器,你們想不想欣賞更多的`彩陶圖案?
3.出示圖案,分別欣賞。
。1)老師: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圖案
第一張圖片小鳥圖案,
。2)老師出示青蛙圖案的彩陶圖片,討論:如果里面裝水,隨著水的晃動,感覺像是在跳躍
(3)老師出示人面魚紋盆欣賞,討論這是什么圖案
(4)最后出示舞蹈紋彩陶盆
討論:他們在干什么呀(在一起跳舞)對,這是古代人民圍在一起跳舞的場景,你們心情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想跳舞呢?(高興快樂的時候)老師:我們大家一起來給這個陶罐起個名字吧(舞蹈紋彩陶盆)
師幼共同總結(jié):陶器都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他們不僅實用,而且美麗。
4.你們想不想和上面的小人一樣手拉手跳起舞來
請幼兒圍著座椅一起跳舞。
拓展延伸
老師這里有一些沒有圖案的花瓶,下面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來裝飾一下這個花瓶。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用線條在畫面中間表現(xiàn)出小豬蕩秋千的形象。
2、能用線條、圖案裝飾小白兔的身體。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呀?
2、小豬長得什么樣子呀?
3、小結(jié):小豬有個圓圓的腦袋,上面有兩個三角形的耳朵,臉上有兩個眼睛,一個橢圓形的豬鼻子,里面用兩個圓圓的豬鼻孔哦!小豬的四條腿都是短短的,還有個卷卷的小尾巴。
二、教師講解示范畫蕩秋千的小豬。
1、那你們看這只小豬在干什么呀?你們會不會來畫一畫蕩秋千的小豬呢?
2、教師講解示范畫法。
3、請個別幼兒嘗試畫小豬形象。
三、教師示范裝飾畫小豬。
1、小朋友們,小豬畫好了,他很想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呀!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2、那可以怎么來畫呢?引導幼兒交流,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要求來進行裝飾,并強調(diào)各種線條、裝飾圖案的畫法。
3、請個別幼兒來進行裝飾。
四、組織幼兒操作。
師:寶貝們!現(xiàn)在輪到你們來試一試咯!
活動反思:
本次線描活動中小豬的`形象幼兒還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幼兒都能夠畫出小豬的基本形象,但是蕩秋千的動作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在繪畫時我忽略了幼兒所畫形象的大小,導致了很多孩子畫的過小,裝飾起來效果就不太好了!今后對于孩子構圖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02-15
我升中班了中班教案06-26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06
花中班教案06-08
中班美術教案06-13
中班音樂教案06-15
中班健康教案01-03
大樹中班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