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孩子們在操場上追逐著自己和其他幼兒的影子,玩得不亦樂乎,我上前問他們:“你們在追啥?”孩子們回答:“影子啊”我再問:“你知道影子怎么來的嗎?”孩子們一臉疑惑地搖頭,于是就設計了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戲等活動,讓幼兒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對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
2、要求幼兒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對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木偶、投影儀、膠片、彩筆。
活動過程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師在投影儀上操縱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種動作。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兒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墻上有小猴的影子,你們也出來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師拉上窗簾,開燈,然后放音樂,幼兒找影子)
告訴我,你們的影子在哪里。讓你們的影子表演各種動作,看哪個影子的動作最優(yōu)美。(幼兒表演各種動作)
剛才,你們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會跳、會走的?
小結:影子真好玩,我動他也動,我做什么動作,它也做什么動作。
(關燈)咦,影子呢,為什么影子沒有了 ?(開燈)為什么影子又出來了?(再開燈、關燈)
小結:影子跟亮光有關系,有亮光,影子就出來,沒有亮光,影子就沒有了。
二、藏影子。
我們來做藏影子的游戲,請小朋友動腦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老師來找。想一想,怎樣藏,老師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兒藏影子,教師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兒站在一邊)
(問沒被 找到影子的幼兒)我怎么沒找到你的影子?你為什么藏在這里?
小結: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沒有影子,所以老師就找不到了。
游戲玩兩遍。
三、做手影游戲。
今天,老師青睞一個表演家,她會做各種手影游戲。(老師表演手影游戲)
老師表演的是什么?哪個小朋友也會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說說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結: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種影子游戲。
四、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還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個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戲吧。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內(nèi)容來源于幼兒自發(fā)的游戲活動,貼近他們生活,深受孩子們喜愛。
2、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得當,尊重幼兒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幼兒跳跳就能達成新的認知目標。
3、本次活動過程井然有序,過渡環(huán)節(jié)自然,消除了幼兒消極等待的時間。
4、在教師找幼兒影子,幼兒找其他幼兒的影子環(huán)節(jié)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充分的互動了起來,活躍了課堂氛圍。
5、在找影子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主動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 通過目測區(qū)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蘋果、梨。
2、各種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老師的百寶箱里藏著許多東西,你們相知道他們是什么嗎?老師請小朋友把他們找出來告訴大家,好嗎?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里去嗎?
引導說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樣才能把這些食物放進去呢?
根據(jù)幼兒的反應適當?shù)倪\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
3、 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并把食物放進瓶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有意識的提問“你用什么把什么變小了?”
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較容易“變”
有的`幼兒一直使用一種工具,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
強調(diào)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處,用抹布擦手,并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你是怎么把食物放進瓶里的?
引導幼兒說出“我把它變小了!边M一步提問“你是怎么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并用標記圖表示。
活動結束:
回憶“刀”是什么樣子的,強調(diào)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訴幼兒老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險,不能玩。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嘗試開鎖,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的操作能力。
2、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鎖。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各種掛鎖、彈子鎖、暗鎖、抽屜鎖、單車鎖、摩托車鎖及其鑰匙。
2、各類鎖的圖片各一張,鎖寶寶一個。
3、密碼箱、魔術箱、跳舞娃娃各4個,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嘗試開鎖
1、出示鎖寶寶,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它就是鎖頭寶
寶。鎖寶寶說:“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鎖寶寶。今天我想請你們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戲,你們愿意嗎?”
2、帶幼兒參觀各種鎖,交待玩鎖要求。
小朋友,你們看,鎖寶寶的朋友是誰呀?對了,是各種各樣的
鎖頭,你們會開嗎?我們現(xiàn)在就玩?zhèn)開鎖的游戲吧,大家注意了,待會你們要把自己開的是什么鎖,你是怎么把它打開的告訴老師好嗎?
3、幼兒嘗試開各種鎖。
二、講述操作過程,聯(lián)系生活了解不同類鎖的功用
1、出示各類鎖的圖片,請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把各種車鎖和門鎖進行分類。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的鎖?今天學會開哪些鎖?自己家里用的是哪些鎖?并請部份幼兒示范、講述開鎖過程。
3、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鎖?(如:汽車搖控鎖、電子插卡鎖、防盜報警鎖等)
三、游戲 開箱取寶
1、出示密碼箱。小朋友,鎖寶寶看見大家這么聰明、能干,準備獎勵大家,為大家準備了各種禮物,禮物就放在這個箱子里,現(xiàn)在小朋友都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箱子打開,看看鎖寶寶送給我們的是什么禮物。
2、提問箱子為什么打不開?
3、教師講解并示范開密碼箱的方法。
4、幼兒分組根據(jù)密碼開啟密碼箱,取出箱中禮物。
四、游戲 快快救出小娃娃
1、小朋友,鎖寶寶送給你們的禮物漂亮嗎?我們也請鎖寶寶來看看我們的禮物吧。咦,鎖寶寶怎么了,它為什么哭了?原來呀,鎖寶寶的四個好朋友跳舞娃娃想去參加聯(lián)歡會,可是被魔術師用連環(huán)鎖分別鎖在四個魔箱中,你們愿意幫助鎖寶寶救出跳舞娃娃嗎?
2、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和要求。
3、幼兒分成四隊,團結協(xié)助,找鑰匙開連環(huán)鎖,營救跳舞娃娃。
4、請?zhí)柰尥尢,對小朋友表示感謝。
5、請全體幼兒與娃娃一起跳舞,然后送娃娃去參加聯(lián)歡會,結束課題。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觀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豐富詞匯:毛茸茸、三瓣唇、蹦蹦跳跳。
3、產(chǎn)生喜歡兔子、關心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兔1只,白菜、胡蘿卜若干,幾種不同顏色的小兔圖片。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觀察的興趣。以小客人來做客的'形式引出小兔。
師:今天,我們歡迎小兔子到我們這里做客!
2、觀察兔子。大膽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師:你們喜歡兔子嗎?小兔是什么樣子的?
邊觀察邊引導幼兒:兔子的頭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樣的?兔子的嘴巴是什么樣的?(三瓣唇、嘴巴長胡須)兔子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身上的毛是什么顏色的?摸摸看,感覺怎樣?(毛茸茸)你還見過什么顏色的兔子?(出示圖片)
。2)師:看看兔子是怎樣行走的?模仿小兔跳。
。3)師生共同小結兔子的外形特征。
3、喂小兔。
。1)幼兒選擇白菜、胡蘿卜等,給兔子喂食。
。2)師:看看兔子愛吃什么?吃東西時嘴巴是怎樣動的?
4、以模仿小兔蹦蹦跳跳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學校地處山區(qū),幼兒經(jīng)常在上學途中或學校的花壇里找小動物來玩,特別喜歡小蝸牛,經(jīng)常找來蝸牛放在小書包里,于是我想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親近大自然的意識,利用家鄉(xiāng)現(xiàn)有的教具,和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探究。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邊感興趣的小動物,了解小蝸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2、喜歡觀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興趣,好奇愛問。
3、能通過收集、觀察、繪畫等多種活動進行探究,并學習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簡單的猜想,能大膽與同伴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觀察蝸牛的.興趣,能大膽交流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知道蝸牛對農(nóng)作物的危害。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組織幼兒捉蝸牛,每人準備一個盛有蝸牛的昆蟲盒。
2、《學前班科學活動上冊》第1至2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蝸牛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觀察昆蟲盒里的蝸牛,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蝸牛的外形特征。
提問:(1)蝸牛是什么樣子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長在哪里?它的觸角有什么用?捕捉蝸牛時,為什么常?床灰娝念^?
。3)蝸牛的殼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4)蝸牛的怎樣走路的?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有一條線呢?
二、討論活動: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過冬天的?
小結:蝸牛生活在墻邊、草叢、樹根、葉子背面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它喜歡吃綠色植物,特別是蔬菜。蝸牛冬天躲進殼里,用粘液封閉殼口,十分耐饑。由于蝸牛的腹足會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會留在一條白線。為了保護自己,它常常在頭縮進硬殼里。
三、談話活動:蝸牛的危害。
引導幼兒看《學前班科學活動課上冊》第1頁,了解蝸牛的危害。
四、游戲活動:幼兒學蝸牛爬。
五、畫一畫:我見過的蝸牛。
教學反思
活動前對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估計過高,有的幼兒雖經(jīng)常捉來蝸牛玩,但沒仔細觀察過。當談到蝸牛喜歡吃什么時, 對于老師而言也比較困惑,因為平時的司空見慣使我不再留心去觀察。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大膽猜想、分工合作、動手嘗試,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記錄,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發(fā)現(xiàn)了蝸牛愛吃實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啟示,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雕刻“小企鵝”雪雕作品活動,使幼兒感知經(jīng)過積壓的雪很硬,懂得運用各種工具進行雕琢,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像帶、小冰鏟、小角鏟(自制),笤帚、小鋸等。
活動過程
1、探究的問題:怎樣雕“小企鵝”。
幼兒討論。
(1)用彩筆畫企鵝。
(2)用彩泥捏企鵝。
(3)用雪坯雕企鵝。
幼兒實驗。
(1)用彩筆畫各種姿態(tài)的企鵝。
(2)用各種顏色的彩泥捏企鵝,企鵝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種工具雕琢企鵝。
試一試,鏟雪。
教師在幼兒做好的雪坯上畫企鵝。幼兒觀察教師畫的圖樣,聽教師講制作雪雕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后,開始選擇工具進行雪雕創(chuàng)作。教師引導幼兒從四個角開始鏟雪,做大體輪廓。
(1)怎樣雕琢大體輪廓?
幼兒鏟雪時,教師關注幼兒掌握鏟雪與造型之間的關系,引導提示幼兒在畫的輪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鵝的翅膀怎樣雕?
幼兒互相商量,教師引導幼兒用小雪鏟根據(jù)圖樣從前面鏟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鏟通。
(3)怎樣雕企鵝的`身體?
教師提示幼兒選擇角鏟鏟雪,使翅膀與身體區(qū)分開。用小鏟雕出企鵝的嘴。
(4)眼睛和腳怎么雕?
幼兒選擇工具鏟雪,用小鏟雕眼睛和腳。
(5)你做的雪雕滿意嗎?
幼兒不滿意。教師組織幼兒統(tǒng)一整理,進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師啟發(fā)幼兒使用小磨板,幼兒開始拉、推進行磨雪。實驗后發(fā)現(xiàn)很平、很光、很美,幼兒對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邊磨,一邊清理企鵝身上的殘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愛的小企鵝終于雕刻成了,幼兒高興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寫上了他們名字的牌子。
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幼兒記錄雕刻的過程。
2、注意事項
提示幼兒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鬧。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欲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水蒸氣的特點,萌發(fā)幼兒探索水蒸氣秘密的興趣。
2、激發(fā)幼兒體驗做小實驗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熱水數(shù)杯、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事先在一個有杯蓋的杯子里倒好熱水。
師:口好渴哦。ù蜷_杯子準備喝水)咦!杯子上飄起來的是什么呢?
二、感知觀察。
1、提問:你看到過水蒸氣嗎?
觀察:觀察水蒸氣在空氣中的樣子。
2、提問:水蒸氣是怎么來https:///的呢?
將玻璃片放在一杯熱水上面,感知水蒸氣的形成。
三、玩玩畫畫。
1、提問:你還在哪里看到過水蒸氣?
2、今天水蒸氣要和我們小朋友玩一個有趣的游戲。
教師示范在窗上呼氣作畫。
3、幼兒嘗試在窗上作畫。
4、相互觀賞玻璃上的畫。
四、拓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尋找水蒸氣。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本次活動比較適合在冬天進行,在室溫比較低的情況下才能觀察到水蒸氣在空氣中的樣子,在窗上也比較容易形成水蒸氣進行后面的游戲。此活動可以整合語言“小水滴旅行記”,通過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水的'三態(tài)。
2、本次活動中僅說到水蒸氣的形成,而沒有說到水蒸氣接下來會變成什么,活動中,有些幼兒可能會發(fā)現(xiàn)水杯上的水蒸氣又變成了水,教師在活動延伸中可以繼續(xù)讓幼兒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活動后,也可以讓幼兒繼續(xù)探索露珠的形成及雨的形成。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xiàn)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游戲,因此我們經(jīng)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chǎn)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xiàn)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chǎn)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并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xiàn)象有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fā)現(xiàn)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xiàn)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xiàn),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于影子的各種經(jīng)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jù)局部特征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并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只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只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只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只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并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后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fā)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并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jù)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么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后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后,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并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并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xiàn)眼睛”的光學現(xiàn)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2.幼兒在區(qū)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根據(jù)《指南》所提倡的“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好玩的冰”。通過兩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禮物,讓孩子們在與冰的親密接觸與操作中具體感知冰的特性并獲得冰融化經(jīng)驗,最后在欣賞夾心冰塊制作過程中激發(fā)幼兒動手制作冰制品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辦法讓冰融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塊,杯子,夾心冰塊,積木、筷子、熱水、盤子,毛巾,盆,PPT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發(fā)興趣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么?老師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請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來告訴老師冰是怎么樣的?
2.幼兒探索并交流。
提問:冰是怎么樣的?
3.小結:原來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玩一玩,還會變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讓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師想送你們一些小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藏在冰塊里,你們要想個辦法才能拿到禮物,想個什么辦法呢,誰來說一說?你們覺得這么多的辦法都能拿到禮物是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熱水、木塊、小棒,請你去試一試,看誰能夠拿到禮物。
2.嘗試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拿到了禮物?你發(fā)現(xiàn)最后冰變得怎么樣了?
3.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辦法,有的用熱水泡冰塊,有的用小棒攪拌,還有的'用木塊敲,冰塊慢慢化掉了,越來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禮物,真開心!
三、播放PPT,了解夾心冰塊制作過程。
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禮物放在冰塊里面的?誰先來猜猜看。(幼兒猜想)還是請夾心冰塊寶寶自己來告訴你們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夾心冰塊送給爸爸媽。
活動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冬爺爺?shù)亩Y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內(nèi)容:大班科學活動《你猜,我猜,大家猜》
活動目的:
1、通過讓幼兒猜答案,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去思考問題。
2、在“競猜”中,豐富孩子的科學知識,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四張。
2、《十萬個為什么》的碟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師:“森林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過程:
1、(1)出示幻燈片:“你們猜猜看,大象怕老鼠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競猜,并說出自己的理由,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出示三個答案標志,讓幼兒選擇,請幼兒想好自己的選擇合,等老師說:“1、2、3”后,就到各自的選擇的答案所代表位置坐好。如選“1”的坐在左邊的一排,選“2”的'坐在中間一排,選“3”的坐右邊一排。
請幼兒說出自己選擇的理由。
。3)“到底誰的答案正確呢?請看……”師放碟片。
。4)幼兒再次回答,哪個答案正確,并說出理由。
師小結:大象怕老鼠,因為老鼠會鉆到大象的鼻子里去。
2、按上面的方法讓幼兒猜:啄木鳥在找蟲子的時候,為什么樣要先用嘴敲敲樹皮?
。ㄒ驗樗ㄟ^用嘴敲可以聽出敲的地方是空心的,還是實的,空的疾里面就可能有蟲子)
3、熱天狗的舌頭為什么要伸出來?(為了散熱)
4、刺猬怕誰?(怕狐貍和黃鼠狼:因為狐貍很聰明,它會把刺猬扔到河里去淹死它再吃;黃鼠狼會放臭屁,小刺猬會把卷起來的身體伸展開來)
三、“森林還有很多小動物間的有趣的故事,你們還想聽嗎?”到室外去找(教師布置好動物園)小動物,給小動物編故事,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精】科學活動教案03-12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5-15
科學活動教案【熱】03-12
科學活動教案【精】03-13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3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3
【薦】科學活動教案03-13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