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的
1。 認識本課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記住要求會寫的字,感知漢字的形體美。
3。 初步認識反義詞,體會反義詞意義上的相反或相對,主動積累詞語。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課文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字。
三。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什么是反義詞、積累反義詞。
四。 教學準備
教師:1。生字卡片
2。大小差別較大的紙(課間發(fā)給學生,同方的一大一。
3。美麗的蘋果樹(每個蘋果上都寫上要認識的字,共15個)
學生:課外收集本課以外的反義詞,制成卡片。
五。教學過程:(本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時為第一課時)
一。觀察比較,激趣導入
1。教師拿出黑白相對的紙,提問:孩子們,你發(fā)現(xiàn)老師手中的紙有什么不同嗎?引導學生說出“黑——白”,教師板書在黑板一角。然后請孩子們拿出老師課前發(fā)給的紙,同桌比較,看看兩張紙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大——小”并板書。
2。教師小結:像“大——小、黑——白”這樣的一對對詞,反映了事物的兩個對立面,意思相對或相反,我們把這樣的一組詞叫做反義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反義詞歌。
二。初讀課文,認字識詞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一對對反義詞,并把自己勾出的這些反義詞多讀幾遍。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剛才找到的反義詞,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把字音讀準,并找出值得注意讀音的生字并作上記號。
3。教師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1)匯報找到的反義詞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情況將帶拼音的反義詞組帖在黑板上)
。2)指名讀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引導說出“仔”是平舌音,“深”是翹舌音、前鼻韻,并多讀幾遍,記住它們。
(3)開火車讀、齊讀
4。互動合作,強化認識
。1)指名和老師對著讀
。2)同桌對讀,加深記憶
5。小組比賽讀,讀后師生共議,評出最佳小組,送予流動紅旗。讓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6。師生合作做反義詞“對對子”的游戲,邊說邊拍手。
三。摘蘋果游戲,進一步檢查落實對生字的認識
教師出示美麗的蘋果樹,請學生來摘。來摘蘋果的.同學必須告訴大家你摘到的是什么字,對于不會的或沒有讀正確的,師生共同糾正。盡可能讓多數(shù)學生感受都“豐收”的喜悅。
四。感悟字義,說用結合
學生再讀反義詞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對反義詞練習說話,先在小組內(nèi)說,再全班交流,說評結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實踐遷移
1。看圖說反義詞
2。交流課前找到的反義詞,并選擇幾個寫在課后的田字格里。
語文教案 篇2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學科:語文
2、課時:2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
。1)學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瑞士國家的地理情況、氣候知識。
。2)學生利用百度搜索認識燕子,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
(3)學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關于保護鳥類的法律常識。
教學課題:6、燕子專列
教材分析:
《燕子專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周圍環(huán)境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單元要求是要學生留心周圍的環(huán)境,想想為保護環(huán)境我們能做什么。這篇課文進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途經(jīng)瑞士,因當?shù)貧鉁伢E降,風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瑞士政府發(fā)現(xiàn)這一險情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并用帶有空調(diào)的列車將這些獲救的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本文體現(xiàn)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向我們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之間營造起來的溫馨和諧的生活空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惡劣氣候、環(huán)境與人們奉獻愛心之間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2)學習本課生字,積累優(yōu)美詞語。
。3)說話訓練,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思維。
。4)寫一寫自己對小姑娘貝蒂的心里話,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媒體直觀教學,想要減肥就選收腹機有用嗎使學生深入認識燕子遭遇的險境:惡劣氣候導致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2)通過研讀重點句子、課堂拓展訓練讓、演練法讓學生感受人們關愛燕子的真摯情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
。2)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增強保護環(huán)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2、教學難點:
感悟惡劣氣候與環(huán)境和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
效果。
教學策略:
1、運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感受人類給予動物的愛,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讀法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評價學習的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學環(huán)境和資源準備:
1、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2、資源準備:PPT課件,燕子模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識記“歐洲”、“瑞士”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體會惡劣氣候、環(huán)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huán)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新課。
1、播放火車鳴汽笛的聲音(由近及遠),指名說說自己剛才聽到了什么聲音。
2、教師給予肯定:在歐洲瑞士這列漂亮的火車正準備出發(fā)。出示外形漂亮的列車動畫圖片,點擊列車圖像溶換成瑞士地圖,近鏡頭拉大顯示瑞士國家,初步認識瑞士的概況。
6、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完美結局。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把作者心中的疑問表達出來。
3、自由朗讀第一段,完成練習。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裝載著怎樣的乘客?嘗試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三、品讀重點詞句,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惡劣氣候、環(huán)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nóng)、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nóng)、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nóng)”、“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愿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nóng)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nóng)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nóng)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nóng)》。跟老師一起寫寫“農(nóng)”。(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ǘ┱J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jié)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nóng) 日當午 誰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nóng)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nóng)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xiàn)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游戲,復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nóng)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ǘ┲笇懽
(出示“農(nóng)、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nóng)”,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ò鍟
憫農(nóng)
辛苦
教學點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樂于去解決。
2、現(xiàn)在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欣賞黃果樹瀑布的美。
2.欣賞《黃果樹瀑布》的美。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放映《中國自然奇觀-黃果樹瀑布》讓學生了解黃果樹瀑布的有關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黃果樹瀑布的美
自學指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黃果樹瀑布美在哪些方面,然后用“黃果樹瀑布美在……”的句式講給大家聽。
預設答案:
第2節(jié) 美在瀑布正面景象氣勢雄偉、壯麗,如萬馬奔騰。
第3節(jié) 美在瀑布聲音震耳欲聾。
第3-4節(jié) 美在我和瀑布的親密接觸和感受。
第4節(jié) 美在瀑布水注的頃瀉力量。
第5節(jié) 美在瀑布后面神密。
作者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明確:不是。作者開始認為“干癟、無聊”是因為對黃果樹瀑布的印象停留在教科書和圖片中,當他親臨其境、親身體驗之時,從聽覺、觸視、視覺上感受到不一樣的黃果樹瀑布,原來“干癟、無聊”的概念變成了生動的、撼動人心的感受,因此作者說“前者灰飛煙滅了”,“另一個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復活了”。
作者通過記敘和描寫把美麗的黃果樹瀑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你能在文中找出作者贊美黃果樹瀑布抒發(fā)感情的句子嗎?
文中沒有。作者只是說“但我撫摸了黃果樹瀑布,我周身濕透,我有濕透的話要說”,該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話”不能被濕透,濕透的是作者的身體。這里用“濕透”的切身感覺來表明只有經(jīng)過切身體驗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此時無聲勝有聲)
三、欣賞《黃果樹瀑布》的`美
自學指導: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請同學們從寫作方法的角度,分析這篇文章的美。
預設答案:
1.欲揚先抑的寫法。
2.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四、欣賞歌曲宋祖英演唱的《黃果樹瀑布》,一起贊美美麗的黃果樹瀑布。
五、作業(yè)
《助學》學習測評部分。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自主學習課文,感知并讀懂課文,理解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學習選擇哪些讀書方法和怎樣略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師要抓住精彩之處引導、點撥,把文章中所交給的讀書方法通過討論總結出來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揭示課題。
2.審題:(1)什么叫“精讀”?什么叫“略讀”?
。2)你通常會采用什么方法?
二、指導自讀課文輕聲自讀課文
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這篇課文寫了哪幾方面,主要寫哪幾件事?
(3)在自己認為最有收獲的句子下面作記號。
1.組織交流。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課文,注意正確、流利。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哪些句子讓你受益匪淺?為什么?
4.相機出示句子,指導理解:
。1)俗話說的“一目十行”,就是指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快速閱讀方法。
提問:A“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B走馬觀花是什么樣的?
c你這樣讀過哪些文章?有什么幫助
D這樣的方法給了你什么好處?
。2)通過略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基本內(nèi)容,從而確定它是否須要精讀,或哪些地方須要精讀。
提問:A這句話你同意嗎?
B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c這個“須要”是指什么?為什么這里用的是“須要”而不是“需要”?
5、齊讀課文,體會。
三、小結
1.小結:在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提問:你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
布置作業(yè):(1)熟讀課文;(2)寫一篇讀后感。(3)完成練習冊。
語文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
理清了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
學習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貓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作者對第一只貓亡的酸辛的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yǎng)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xiàn)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
究所所長、全國作協(xié)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檢查學生注音、解釋) 污澀 ( )慫恿( )婢女(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號段序。思考以下問題:(目標1)
1.文章寫了幾只貓?重點寫哪一只?
明確:文章共寫了四只貓,即自家喂養(yǎng)的三只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只貓,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據(jù)此,文
章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只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只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四、研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一只貓的故事。(目標2)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學生復述第一只貓的故事。
3.學生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僮髡邚哪膬蓚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tài)?
②家里的人對這只貓的態(tài)度怎樣?從哪些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來?
、圻@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家里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后明確: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后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tài)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tài)。一是自身的形態(tài),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后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tài),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后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诩依锶硕己芟矚g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③這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jīng)埋下伏筆。對于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五、小結本課。(目標3)
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了第一只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樸的文字寫出了第一只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一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預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題
第二課時
知識與技能:
學習課文第二、第三部分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作者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3分鐘)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部分。
二、研讀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貓的故事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部分。(目標1)
2.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只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
指名回答后,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xiàn)。"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xiàn)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
②畫出文段中表現(xiàn)家里的人對它的態(tài)度的詞句,體會家里人對它的感情。
明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后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圻@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確: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于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芗依锶藢χ芗业难绢^,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明確:家里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nèi)容。(目標1)
1.默讀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指名回答后歸納:是從形態(tài)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思考:②對第三只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xiàn)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后明確:第一、三句話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只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使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并能默寫這五首詩詞和曲。體會蘊涵在詩詞中的感情和思想。
2、領會詩的意境和語言形式特點。指導學生把握古代詩詞的多種體裁。
過程與方法
布置預習,讓學生先大致預習一遍,記下其中的難點,然后進入講解。方法可采用點播法、誦讀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領略詩的優(yōu)美意境、語言美。
2、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yǎng)對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 讓學生反復誦讀五篇作品,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語言風格。
2、 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通過多讀多背,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和悟性。
難點:
1、 領會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詩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響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學突破
多媒體綜合教學法、誦讀法、點撥法問答法的綜合運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對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當了解。
學生準備:
預習這五篇作品,準確認讀文中字詞,初步感受作者感情。并在疑難之處作標記。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研討《采薇》 1、通過誦讀、回答問題等方式學習
2、學習《十五從軍征》 2、通過誦讀、回答問題等方式學習
3、研讀《送別》 3、細心體會此詩的意境和藝術特點
一、學習《采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師:同學們都能背誦哪些詩歌呢?詩歌是一種純文學的代表,也是張力很強,容量很大的體裁。這課有五首作品,有古詩,有樂府詩,有七言絕句,也有詞和曲。內(nèi)容涉及敘事、寫景抒情、諷刺等很多方面,下面我們就進入具體的學習。2、 轉入《采薇》的學習,先范讀,再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解決:《詩經(jīng)》是一部什么樣的詩集。3、 引導學生感受詩的思想內(nèi)容。注意:(1、)對詩句含義適當講解,不宜做繁瑣分析。(2、)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不懂處提問解決。(3、)思考:將"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有何意義? 1、背誦自己能想起的詩歌,對課文產(chǎn)生興趣。2、文注釋,認真閱讀《采薇》,讀詩的整體印象有一個大概的把握,反復讀課文,做到當堂背誦,4、 理解詩的意境,和詩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詩特點。明確:對于家鄉(xiāng)的懷念和對長年在外戍守的無奈。
二、學習《十五從軍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介紹樂府詩的特點和內(nèi)容。2、 范讀《十五從軍征》,注意讀準字音。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中同樣描寫士兵,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處?點撥:前詩更中于對情景的描寫以反襯哀傷心情。這首詩通過一個老兵的自述揭露了當時兵役制度的黑暗,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控訴。 1、 了解與此詩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2、 學生誦讀這首詩,體會隱藏在詩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送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介紹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2、 讓學生朗讀此詩,并講述詩的大意。3、 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1、)這首詩歌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點撥:形象(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點撥:對友人依依不舍,還沒分別就盼歸的心情。 1、 認真讀詩,體會詩的形象性。2、 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設想一下?lián)P花漫天飛舞的景象,這時去為友人送別,會有一種怎樣的心情。3、 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用心體會作者寫景的技巧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四、小結:這課學習的三首詩的主角都是士兵,在詩中都通過對景物與人物動作心情的描寫,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端蛣e》是送人著急作,寫的是遠行人的思念之情。在寫景狀物上三首詩各有特點,一個是有暖景和冷景做對比彰顯相反的兩種心情;一個是對故園的荒涼,親人的凋零進行細致的刻畫,讓人倍感凄涼;一個是對春天楊柳揚花的描寫,但懷人之情躍然紙上。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研析《清平樂》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內(nèi)涵
2、學習《朝天子 詠喇叭》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內(nèi)涵
一、研析《清平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講解詞的基本常識。2、 介紹辛棄疾的基本情況,以及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3、 范讀《清平樂》,注意讀準字音。4、 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詞。問:這首詞在寫作風格上有什么特點?點撥:辛的詞雖然以大題材入詞為主,但作者寫了不少描寫寫農(nóng)村生活的佳作,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 1、 作好記錄2、 聽教師介紹3、跟讀,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以及詞中的難字4、體會作者怎樣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的。二、 學習《朝天子 詠喇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背景知識介紹(1、)散曲知識介紹(2、)作者的基本情況及作品背景2、 要學生誦讀課文,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字詞,理清文意,體會作者感情。3、 組織課堂討論:作者巧妙地借詠喇叭諷刺了哪些現(xiàn)象? 1、 仔細聽,了解相關知識,作好記錄。2、 誦讀課文,理清文意,領會作者巧妙的諷刺技巧和形象的語言,并體會作者
蘊涵在作品中的感情。3、 積極進行討論,并品味這種諷刺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
三、 小結:《清平樂》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把著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的3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實的反映了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實安逸的農(nóng)村生活。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xié)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冻熳 詠喇叭》是一曲諷刺散曲,全曲用近乎口語化的語氣,借托對喇叭的嘲諷,表達了對統(tǒng)治階級的控訴。
四、 練習設計
1、 隨堂練習設計 :背誦這幾首詩詞
2、個性練習設計:進行比較式學習,歸納總結詩詞的特征。
教學探討與反思
[ 內(nèi) 容 結 束 ]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跳水》教案12-10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優(yōu)秀語文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5篇03-07
語文教案模板06-13
語文教學教案01-22
《太陽》語文教案10-27
《燕子》語文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