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科學活動教案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探索性活動是幼兒自發(fā)的、自主學習、自由表達的開發(fā)性活動,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能不斷地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判斷往往比較局限,而教師此時就是他們的引導者、聆聽者、推動者。小班幼兒年齡小,對色彩鮮艷的、有聲響的、會動的物品感興趣,喜歡重復擺弄物品。另外,幼兒手眼協調較弱,因此選擇此活動以發(fā)展幼兒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能力。也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選擇《會唱歌的瓶娃娃》這個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fā)出聲音。對探究聲音感興趣。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1.課件。2.黃豆、米、沙子、輕泡、碎布、棉花;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勺子。3.每人一個瓶娃娃小卡片;黃豆、米、沙子、輕泡、碎布、棉花等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隨《春雨沙沙》的'音樂,邊做動作邊進入場地,找位置坐下來。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和吳老師唱了什么歌呀?(春雨沙沙)大家唱的可真好,那小朋友們記不記得我們以前是用什么打擊樂器給這首歌伴奏的?(沙球)那我們今天也用沙球來伴奏好嗎?(好)可是我們班的沙球只有一個,怎么辦呀?小朋友們來想想有什么好辦法?(幼兒自由發(fā)言)
。ǚ治觯河變哼\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由發(fā)揮想象,)
二、播放課件,‘瓶娃娃’:“我也有辦法!我也有辦法!”
師:“咦,是誰在說話?”
‘瓶娃娃’:“是我,是我,我是瓶娃娃,我還帶了好多小伙伴來呢!
師:“瓶娃娃,你有什么好辦法呢。”
‘瓶娃娃’:“小朋友可別小看我哦,我扭扭身體就能發(fā)出像沙球一樣好聽的聲音哦!
師:“哇,那我們歡迎瓶娃娃給我們表演一下”
(視頻:瓶娃娃扭動身體)
師:“咦?怎么沒有聲音啊?”
‘瓶娃娃’:“嗯,我現在肚子里空空的,好餓呀,要請小朋友幫忙喂我吃點東西,我的身體才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哦。”
。ǚ治觯何彝ㄟ^播放瓶娃娃的動畫,和老師一起進行對話,這種對話就像是小朋友平時上課回答老師的提問一樣,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年齡,可有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喂瓶娃娃吃東西,讓瓶娃娃肚子里發(fā)出聲音,這樣自然而然引出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猜想,哪樣東西裝在瓶寶寶肚子里會發(fā)出聲音。
1.出示掛圖。請幼兒按猜想把小卡片貼到掛圖上。
2.幼兒操作,教師歸納幼兒的猜想結果。
(分析:掛圖中各種物品的展示,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通過讓幼兒猜想和操作等環(huán)節(jié),增添了活動的趣味性,為接下去的活動作鋪墊。
四、激發(fā)興趣,讓幼兒一起探索。
教師用語言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棉花、黃豆、沙子等來“喂” 瓶娃娃吧,瓶娃娃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
1.介紹材料和操作規(guī)則。
2.交代注意事項,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娃娃。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ǚ治觯横槍ν邪嘤變合矚g動手摸索的學習特點,考慮到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fā)展的關鍵,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融合了動手擰瓶蓋這一細節(jié),喂瓶娃娃吃“東西”,先要擰開瓶蓋,再將豆豆、沙子等從瓶口放進去,給瓶娃娃喂完后,再將瓶蓋擰緊;顒又校變和ㄟ^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嘗試將各種東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幼兒在反復的操作過程中,不僅懂得了喂哪些東西瓶娃娃會發(fā)出聲音,喂哪些東西瓶娃娃不會發(fā)出聲音,一些幼兒也在操作中學會了將東西放進瓶子里和將東西取出瓶子的方法。小朋友們在喂完瓶娃娃后都迫不及待的搖瓶子,當聽到瓶娃娃“唱歌”了,都非常興奮,幼兒不僅動腦、動手、聽覺上還得到了刺激,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收益很多。)
五、交流分享。
1.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娃娃發(fā)出聲音了嗎?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出示掛圖,根據幼兒剛才的猜想和操作情況,總結出哪些東西放入瓶子會發(fā)出聲音,哪些不會。
。ǚ治觯河變和ㄟ^猜想到驗證,體驗了科學活動的神奇與樂趣,并愿意與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六、結束:在音樂聲中,讓幼兒搖動瓶娃娃為音樂《春雨沙沙》伴奏。
1.師:“今天瓶娃娃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了。我們謝謝瓶娃娃吧。(播放課件)‘瓶娃娃’:“不用客氣,不用客氣。”
小朋友們,現在你們每人手里都有“沙球”了,我們來一起用沙球為《春雨沙沙》伴奏吧。
2.全班幼兒一起邊唱邊用“沙球”伴奏。
。ǚ治觯哼@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放松全身,再次體驗活動的快樂。當音樂響起,幼兒都快樂的跟著老師動起來,搖響了手中的瓶娃娃。)
七、活動延伸:請小朋友拿著瓶娃娃回家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喂到瓶娃娃肚子里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分析:本環(huán)節(jié)是對幼兒進行教學的復習與鞏固。更是將教學的效果融于幼兒日常的生活中去,激發(fā)幼兒去不斷探索、發(fā)現周圍事物的奧妙。)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激發(fā)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照片:公告汽車
2、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ń處熣甄R子,激發(fā)幼兒照鏡子的欲望)
二、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征。
1、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
你發(fā)現了什么?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三、"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鏡子里有什么?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么?
2、瞧一瞧,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
啟發(fā)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fā)現什么?
四、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你在哪里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ü膭钣變簲U散思維,大膽發(fā)言,如,汽車的后視鏡等。)
五、游戲:照鏡子
1、我的表情如,教師說:高興。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鏡子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鏡子里的人,老師做什么,小朋友應該什么?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里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季節(jié),鮮花盛開、新芽吐露、北燕南飛,冰雪融化、萬物復蘇,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及人們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機,豐富孩子們關于春天的經驗呢?引導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里有太多可供選擇的教育內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的動物,如:小蝌蚪、春蠶、蜜蜂、蝴蝶等,以及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都十分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交流、記錄等活動豐富關于春天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
2、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發(fā)現的快樂,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選擇自己喜歡的手工操作活動來表現春天。
活動材料:
1、“春天在說話”的配樂詩 “春天在哪里”的音樂錄音。
2、春天的情景創(chuàng)設:表現春天的自然角及有關春天信息的圖片展示。
3、一張供幼兒分類記錄的大圖表
4、可供幼兒進行春天環(huán)境布置的場景及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尋找春天
1、播放課件配樂詩“春天在說話”引入: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對,是春天。”“聽,春姐姐在說話呢!”
2、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自由尋找春天的.氣息,幼兒簡單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邊,她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們可以把春天的秘密,告訴老師、或用小卡片將它記錄下來”。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教師結合圖片以“春姐姐又說話了”口吻進行小結:
“是啊,冬爺爺走了,春姐姐來了,柳樹抽新芽了,梨花、李花開了,桃花紅了,蝴蝶、蜜蜂飛來了,冬眠的青蛙、蛇、熊、烏龜醒了,燕子飛回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鵝與鴨子們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襖,有的忙著播種,有的在運動,春天到處充滿活力!
二、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春天的信息進行分類。
“春姐姐想舉辦春天盛會,她想請一些朋友來,這是春姐姐的邀請函。”
1、出示分類記錄大圖表:
2、引導幼兒利用小圖卡按植物、動物、人類進行分類:
三、幼兒美工活動:美麗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這里舉辦春天的盛會,草地上應該有什么,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么辦法讓這里變得美麗而又豐富?”
1、美工分組活動:幼兒通過簡單地畫、剪、折、捏等各種美工手段來參與春天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2、引導幼兒將自己制作的作品并根據環(huán)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進行分類布置春天環(huán)境。
四、戶外活動:尋找春天
“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大家還可以用鼻子聞,耳朵聽,春姐姐又在戶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們一起去找她!”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里》走出活動室。
五、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風景。
2、指導幼兒繼續(xù)春天小種植和小飼養(yǎng),如:龜、小蝌蚪、蠶等,并記錄它們生長情況。
小資料
春姐姐的話
嗨,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春姐姐,當冬爺爺揮手向你們告別時,我就悄悄來到了你們的身邊,我能看到你們,你們能看到你嗎?
清新的風,暖和的太陽,春的氣息彌漫了四野,我,輕悄悄的來了。我走近小草,輕輕一親,小草醒了,樹葉綠了。草叢里的花兒也露出了笑臉。
我走進樹林,輕輕一吹,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青蛙、蛇、烏龜、熊、都欣欣然張開了眼,蠶寶寶沙沙地吃著桑葉。
我走到田野,輕輕一揮,種子發(fā)芽了,麥苗長高了,農民伯伯忙著在插秧,蜜蜂在飛,蝴蝶在飛,聽!是誰在枝頭上,嘰嘰叫喳喳。哦,原來是小燕子從遠方飛回來了。
我走進花園,輕輕一唱,花兒開了,雪白的李花像云朵,粉紅的桃花像彩霞,河邊楊柳綠,田里菜花黃。牽;ㄅ郎狭诵』h笆。到處散發(fā)著春的馨香,處處迭印著春的韻律。
我走到河邊,輕輕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兒園,在藍藍的天空下,飛翔著隨風飄揚的風箏,小朋友邊笑邊跳著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動點評:
活動內容的選擇體現新《綱要》精神,活動內容源于生活,老師能緊抓住季節(jié)時令這一教育契機,使這活動來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發(fā)展的需要,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有以下幾點突出的特色:
。1)活動中始終以一個情境“春姐姐”為主線,讓幼兒從“感受春天——尋找春天一—說說春天——表現春天”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啟發(fā)引導方法,使“春天”這個抽象的概念,在幼兒心中清晰明朗起來。
。2)整個活動從聽覺和視覺都讓人充分感受美:聽覺上以配樂詩的引入,視覺上創(chuàng)設兩個適宜的環(huán)境:一個讓幼兒體驗;一個讓幼兒表現春天環(huán)境。使幼兒通過尋找活動有了親身感受春天的經歷,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動手表現、創(chuàng)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謂注重幼兒的體驗,避免單一的言語說教。
(3)活動要求明確,活動靈活多樣,教師始終將幼兒置主體的地位,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 整個活動中,學習目的就是在這種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得以實現,每個孩子在活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一個洋溢著美和體驗著快樂中進行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2、教育幼兒要愛惜玩具,懂得好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3、了解電動玩具的特點,初步學會電動玩具的正確玩法。
活動準備
活動前請每位幼兒從家里帶一樣電動玩具來園。
活動進程
1、對比觀察,引出課題
出示兩只小狗玩具,一只是電動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請小朋友來玩玩具小狗,教師引導幼兒讓玩具小狗動起來,并讓幼兒說一說兩只玩具小狗有什么不同?
2、幼兒自由探索活動,自由探索各種電動玩具的.玩法
。1)請小朋友自由玩自己帶的汽車、小火車、小雞、小鴨等電動玩具,互相介紹以自己的玩具是怎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向全班小朋友演示電動玩具的玩法,并讓小朋友說說這些電動玩具有什么特點。
、賳l(fā)引導:
A如果沒有電池,電動玩具還能動嗎?
B如果開關沒打開,電動玩具還能動嗎?
②小結:電動火車等許多玩具必須裝上電池、打開開關才能動起來,所以他們叫電動玩具。
。3)教師與幼兒一起找一找各個電動玩具放電池的位置和開關,并講解正確的操作方法。
。4)幼兒互換玩具玩,使幼兒懂得大家一起分享好玩的玩具。
3、組織幼兒欣賞兒歌《愛惜玩具》,培養(yǎng)幼兒愛惜玩具的品德。
評析:
該活動主體部分屬于“自由—引導式”的實驗操作。即讓幼兒自由探索兩種玩具(一只是電動小狗,一只是用布做的小狗),發(fā)現兩只小狗的不同,探索電動玩具的不同玩法。其中,老師的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幼兒容易理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走迷宮能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空間智能,幫助幼兒學會整體觀察、全方位思考,培養(yǎng)幼兒逆向思維能力及沉著冷靜、敢于挑戰(zhàn)的品質等。
我班幼兒對走迷宮有一定經驗,但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幼兒能迅速判斷并選擇通暢的路徑走出迷宮;有的幼兒很容易迷失方向,多次"碰壁"后才能走出迷宮;有的幼兒急于求成,缺乏一定的耐心,等等;诖耍覀冊O計了這個活動,將科學學習融入走迷宮游戲中感知迷宮,了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又富有挑戰(zhàn)的情境中,提升經驗,形成策略,鞏固走迷宮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感知迷宮,了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體驗迷宮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迷宮圖3副。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的游戲嗎?
2.迷宮圖上會有哪些標志呢?
二、分析迷宮圖:
。ㄒ唬┏鍪久詫m圖一,初步感知迷宮。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代表什么? ×代表什么?
2.誰愿意上來走一走?
。ǘ┏鍪久詫m圖二,剖析迷宮圖的秘密。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知道了什么?
2.這兩張迷宮圖藏著一個共同的秘密,都有什么?
3.誰愿意大膽嘗試幫小豬來搭橋?
。ㄈ┏鍪咀灾泼詫m半成品圖,學習擺迷宮陣。
1.走迷宮看來難不到你們,那你們玩過擺迷宮陣的.游戲嗎?
2.今天我們來一起布迷宮陣,怎么擺放才能使迷宮陣覺得有難度、更好玩?
3.師生共同擺迷宮陣:第一步:放石頭 第二步:鱷魚 第三步……三、幼兒操作1.幼兒第一次布迷宮陣,教師巡回指導,并用相機拍下幼兒擺的迷宮陣。
2.教師有針對性的多媒體展用示幼兒擺的迷宮陣,請幼兒說一說這幅迷宮圖擺的好嗎?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3.幼兒再次布迷宮陣,請旁邊的小朋友來走迷宮陣。
四、展示幼兒設計的迷宮圖教師對幼兒設計的迷宮陣進行設當點評。
五、延伸活動:
出示圖四: 這張迷宮圖和之前我們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如果讓你來走一走,你會嗎?回去之后我們可以繼續(xù)布迷宮陣,走迷宮圖,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能運動多種感官途徑了解認識秋天,知道秋天是一個美好的豐收的季節(jié)。
2.愿意把自己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體會彼此分享的快樂。
準備:
柿子外套柚子石榴蘿卜落葉菠菜水稻螃蟹菊花橘子桂花盤子若干柿子圖片落葉圖片螃蟹圖片菊花圖片水稻圖片秋游的小朋友圖片
過程:
一、提問導入,開門見山。
提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二、幼兒操作,交流分享。
1.師:現在老師準備了很多有關于秋天的東西,請你去選擇好,然后帶到前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秋天,說一說為什么這個可以代表秋天。
2.幼兒操作。
3.幼兒分享經驗,交流探討。
師:你找到了什么?為什么他可以代表秋天?
三、深入認知,感受秋天。
1.師:小朋友找了很多可以代表秋天的東西,可是也有幾種是小朋友們沒有選擇的,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什么。
2.分析講解幼兒沒有選擇的實物,和幼兒一起感知秋天更多的特征。
3.欣賞圖片,感受秋天。
落葉---菊花---柿子、橘子---螃蟹---水稻---秋游的小朋友
。úシ艌D片,和幼兒一起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豐收美。)
師:看到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秋天是什么顏色的呢?
4.聽秋風 ,感受秋天的季節(jié)變化。
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這個聲音代表了什么?
5.聞花香,體會秋天的氣味。
你聞到的是什么?秋天的氣味是什么樣的呢?
5.品嘗實物,感受秋天。
師:把秋天吃到嘴里,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秋天是什么味道的呢?
四、延伸小結,愛上秋天。
師:秋天是一個美麗的豐收的季節(jié),它帶給我們的豐收的喜悅,帶給我們果實的甜蜜,帶給我們秋葉飛舞的快樂浪漫,現在,我們的幼兒園也被秋姑娘打扮了一番,來,和老師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秋天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3-4 歲的幼兒對周圍世界都充滿著好奇。植物怎樣生長的?西瓜內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內的小黑點是什么?面對幼兒如此多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并讓他們永遠保持一顆充滿想像的童心?從幼兒每天吃的水果開始,開展一次尋找種子的.活動,這樣既能讓幼兒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又能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種子外形不同。
3.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西瓜、香蕉、蘋果、梨;家長配合收集各種種子;錄像帶。
活動過程
1.找水果的種子。
(1)讓幼兒品嘗西瓜。提問:西瓜的種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樣子的?
(2)讓幼兒品嘗香蕉。提問:香蕉有種子嗎?它的種子在哪里?告訴幼兒香蕉中的小黑點就是香蕉的種子。
(3)找出蘋果、梨的種子
2.利用每天飯后吃水果的時機,和幼兒一起品嘗、討論: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種子嗎?
(2)找一找它的種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樣子的?
3.看錄像:大樹的種子在哪里?種子埋入土里――發(fā)芽――小樹――大樹――結果子。
活動延伸
1.可將各種種子做成標本,貼上標簽。
2.嘗試種豆,觀察種子的變化。
3.親子活動: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
提問:毛豆、蘿卜、青菜有種子嗎?通過“家長園地”,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尋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幼兒介紹,展示自己找到的種子。
活動反思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fā)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搜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fā)現、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fā)現學習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jié),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huán)節(jié)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fā)求知欲望,萌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fā)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jié)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fā)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蓡l(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活動選自《華師大建構式》教材小班上冊 “轱轆轱轆”主題中的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輪子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來源于幼兒生活,也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經過對原教材反復地熟悉和分析,結合小班幼兒注意水平低下,喜歡形象鮮明、具體生動的事物等年齡特征。我們聽取了專家的意見,重視幼兒直接經驗的獲得,在保留原教材的主線上,對細節(jié)做了一些修改和補充,希望活動能更加有情境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
我們將活動環(huán)節(jié)作了較大的調整:將原先利用PPT讓幼兒間接感受輪子的作用,調整為幼兒用無輪的工具箱運較重的“飲料”和安裝上輪子后運“飲料”。幼兒在兩者的比較中得出:安裝上輪子后可以更省力快速地運貨物,從而感知輪子的作用和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接著是輪子的自述和了解生活中的各種輪子(PPT),用生動有趣輪子形象吸引住幼兒,讓幼兒在聽、看、說的過程中拓展生活經驗。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我們旨在通過幼兒直接經驗的感受,在輕松有趣的游戲操作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動機,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了解輪子的作用。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貨車若干輛;
2.自制飲料若干;
3.《了不起的輪子》課件;
4.貨架2只活動過程:運貨物
——師:“超市里的叔叔阿姨們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將這些飲料運到超市去,你們愿意幫忙嗎?有這么一輛奇怪的小汽車可以幫忙,你覺得它和其他的小汽車不一樣在哪里?我們將飲料瓶整齊地放進車廂里,并且把車廂裝滿!
——師:“我們來運飲料了,小汽車呀,小汽車,嗨喲嗨喲往前開,我是能干的小司機,大家一起運飲料。”教師帶領幼兒運飲料進活動室,并用不同的動作,或抱或推車廂,感受車廂的沉重!獛煟骸暗匠辛,我們把飲料放到架子上去吧!再把小汽車放到車庫里,每個小點放一輛車子。放完后馬上坐回到位置上!
——師:“你們剛才在運飲料的時候覺得怎么樣?”幼:很重。 幼兒回答。
——師:“因為這么多飲料放在一起比較重,所以我們運的.時候會感受到很累,運的速度也就比較慢,那么你們有沒有好辦法,讓小車子可以又省力又快速地運呢?”幼:裝輪子。師:這是個好辦法。 幼兒回答。安裝車子輪子——師:“這里有很多的輪子,我們幫它們裝上去吧!”教師示范安裝輪子,將輪子輕輕地扣到縫中,然后用力往后拉!把b一對輪子可以了嗎?不行,要裝上兩對輪子。你們想去試一試嗎?那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個小朋友拿好兩對輪子,快速地將輪子裝進車子里。——師:“請小朋友們拿好輪子為小汽車裝上去吧!”(幼兒安裝輪子)教師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再次運貨物感受有輪子的方便與省力。
——師:“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都幫小車子裝好了輪子。裝上輪子的小汽車來運飲料會怎么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把飲料放進車廂里,放好了我們出發(fā)了。小汽車呀小汽車,滴滴滴滴往前開,我是快樂的小司機,滴滴滴滴滴。”
——師:“現在把裝滿飲料的小汽車停到車庫里,我們休息一會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凑l的動作最快,誰來告訴我,沒有輪子的小汽車和裝上輪子的小汽車運飲料,你更喜歡用哪一個運,為什么?” 幼兒回答聽聽輪子的自述。
——結合PPT講述《了不起的輪子》 師:有了輪子可以讓我們更省力地運東西,車子也會跑得更快,輪子真了不起。輪子自己有話想跟小朋友說,我們一起聽聽。 師:玩具車、滑板車、自行車、摩托車、火車都因為有了輪子而跑得很快很快,那你知道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觀看課件,了解生活中的各種輪子,進一步了解輪子的作用。
——觀看PPT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輪子。師:“除了這些有輪子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仔細地觀察、發(fā)現,還有哪些有了不起的輪子,他們怎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拉著有輪車出活動室。
——師:“超市的叔叔阿姨還要我們幫忙再把飲料放進倉庫里,我們一起運過去吧!”教師帶幼兒拉著車子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