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會認“莫”等6個生字,會寫“訝”等9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zhì)。
課前準備
① 掛圖、生字卡片。
、谕队皟x或幻燈機。
、哿袑幍挠嘘P資料。
教學重難點
識記生字,正確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
老師補充介紹并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a.自讀全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隨機引導。(“引”應該讀“yǐn”,不讀“yǐnɡ”。“附近”應該讀“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c.競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匯報交流識字方法。
三、鞏固識字
、 指名、集體讀生字卡片。
② 做游戲鞏固識字。(游戲規(guī)則: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背對黑板站立。老師在黑板上指一個字讓全班同學默記,然后請這名同學猜一猜剛才老師指的是哪個字。這名同學指著黑板上的字問同學位:“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師指出的字,同學們就回答:“不是×”,這名同學繼續(xù)指字問話,如果學生猜對了,同學們就回答:“對,對,對,下一位。”老師再請下一位同學猜字)
四、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附”要寫得左窄右寬,單人旁要寫在豎中線上;“寸”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派”字的第四筆是撇,不是橫!扒谩钡挠野脒叢恢А
五、練習寫字。
展示學生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
六、自讀課文
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第 二 課 時
一、整體感知
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課文內(nèi)容。
二、朗讀感悟
分組朗讀課文的第1、2段。
a.討論: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什么問題?
小組之間交流,隨機理解“附近”“當?shù)亍薄?/p>
b.分別出示(投影儀或幻燈)下面兩句話,把畫線的詞語換一換,不改變原句的意思。
當?shù)赜袀養(yǎng)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體朗讀第1、2段。
學習第3段。
a.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畫畫,可以表演,可以朗讀,體會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他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指名請同學匯報,借助學生的畫或老師自己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花叢”“蜜蜂”“園子與養(yǎng)蜂人”之間的關系。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
c.談感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指導朗讀第4段。(要讀出養(yǎng)蜂人熱情又驚訝的語氣,列寧幽默風趣的語氣)
集體朗讀全文。
三、創(chuàng)編表演
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氛圍,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小組分角色表演,列寧找到養(yǎng)蜂人的經(jīng)過和心理活動。
四、課外作業(yè)
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到了,細心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過渡:春天多美啊,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郊游,想去嗎?讓我們一起唱著《春天在哪里》出發(fā)吧。
教師彈奏,學生全體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們來到了一片青草地。(貼小朋友的圖)
小朋友,快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認真看黑板上的圖,說清圖意。
二、學習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1)過渡: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清清的小池塘顯得格外可愛。小朋友,讓我們輕輕地打開課本,一起來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閃動,池塘邊的蘆葦隨風飄動,多美。≌n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寫的這個美麗畫面,請小朋友們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說說自己的理由,然后通過朗讀,把小池塘的美讀出來嗎?
。2)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并進行評議。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們能看到些什么呢?請你接著讀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3)誰來說說看?
。4)指名讀課文。并把相對應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去。
。5)美麗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陽、月牙、星星,還會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劉老師讓小朋友來動手畫一畫,誰想來展示展示?
。6)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畫圖,貼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說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現(xiàn)在的`小池塘美嗎?對呀,引讀“美麗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裝點得格外漂亮。讓我們拿起書,把小池塘的美景看個夠吧!
。2)齊讀課文。
6、時間不早了,我們就要離開小池塘了,此時此刻,你想對小池塘說些什么呢?
7、在我們偉大祖國廣闊的土地上,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很多,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觀察,用心去體會,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多的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過程
[預習指導]
1.背誦課文1-3段。
2.解決生字詞。
[三分鐘演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fā)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jié)。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shù)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4.教師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2)用了什么寫法?
教學過程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A類:完成課后練習二
教師視察后核對答案。
布置作業(yè) :
1.背誦課文后半部分:A類
2.鞏固生字生詞。A類
說課精要
未學之前首先背誦,此做法很好地保證了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寫作及語言的積累。其次解決課文采用先總后分法,易于總體把握。
教學后記
濟南的冬天(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yǎng)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難點: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寫景文章,要學會分析寫的是什么景,是怎樣寫景的,為什么要這
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對自己今后寫作也會有收益。
三、學習新課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zhuǎn)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zhuǎn)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討論并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
3.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并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tài):“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tài)。
6、提問;這段文字用什么修辭手法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tài)。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用城內(nèi)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lián)想到綠的精神,聯(lián)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薄熬蛻{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l)直接抒發(fā)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chuàng)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xié)…··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fā)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四、小結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范圍,接著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fā)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五、堂上練習:
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寫完交流。
六、作業(yè)
1.課后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A類
2.完成掌握語文本課的有關內(nèi)容。B類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品味重點語句,了解文章新奇的構想。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品味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讀熟課文,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師(過渡)同學們,我們大家都有朋友,你們有哪些朋友呢?學生回答,(學生回答的可能是人類的朋友),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在大自然中也有我們的朋友。有一位作家,他就把山泉、溪流、樹林當成自己的朋友。人與人之間容易交流,那么跟山泉、溪流、樹林怎么交流呢?下面我們就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這些朋友。
教師板書課題,(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到底拜訪了那些朋友?)
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教師請兩名學生與自己一起范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朗讀有什么不同?并且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用筆在文中做標記)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和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從語速、感情把握等方面進行評價。
學生討論問題明確: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小結
的確,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走訪了“山中的眾朋友”,向朋友傾訴心聲,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般的世界,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可以說是“以情觀山者情滿青山”了!
研讀賞析、
師(過渡)下面我們就在初步領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再來大聲的朗讀課文,走進大自然。然后思考問題:作者分別從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學生朗讀品味,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歸鶴——伴我披月回家
教師小結
著名的現(xiàn)代文學家林語堂曾經(jīng)說過:“游山,為尋真;玩水,以曠懷!弊髡哌M山訪友,不僅欣賞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而且還從大自然中感悟出許多道理。他在問候這些景物的同時,實際上也在撫慰、洗滌著自己的心靈。
品味語言
師(過渡)同學們,作者懷著飽滿的情感,借助新奇的想象,用獨具特色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童話般的世界,大家喜歡這種寫法嗎?那就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一下你最喜歡的段落。(引導學生選擇3、5段)
1、學生齊讀第3段,多媒體出示將這段文字變成第三人稱,學生再自讀一遍,比較哪一種更好?
學生比較后交流明確:用第二人稱使文章語氣更親切,就象與朋友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語言更形象。
2、分角色朗讀第5段,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加以分析。
學生分析交流。擬人化的手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奇特的想象也使文章趣味橫生。
體驗反思
師(過渡)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回到了家中,大自然給我們“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zhì)疑,也可以向老師質(zhì)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
想象訓練
多媒體出示一組嶗山的優(yōu)美圖片。
師(過渡)看,大自然多美啊!因此,我希望我們同學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找點空閑,找點時間”,不騎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們的朋友,F(xiàn)在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對來來去去不同身份、特點的游人,面對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態(tài),以及他們在你身邊的不同表現(xiàn),你想跟游人說說你的心里話嗎?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后發(fā)言。
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心聲也是老師的心聲,我們只有把大自然的一切都當作我們的朋友來看待,我們才能真正地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作業(yè)
請同學們把剛才的想象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生動、準確凝練的語言(學習重點)。
3.了解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4.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學習難點)。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一.課前預習
(1)了解作者。要求:記住作者。
。2)掌握下列字詞。要求:讀準、會寫、會用。
爭妍斗艷奇崛枯瘠陸離犀利瑪瑙
忍俊不禁豐腴唾津潛溢罍盎然勻稱
。3)搜集與石榴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豐富對石榴的認識
二.賞析王安石《梅花》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工作。
詩歌《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描寫對象)凌寒獨自開。(特定環(huán)境)
遙知不是雪,(精神品質(zhì))為有暗香來。(精神品質(zhì))
注:凌寒:冒著嚴寒。遙:遠遠的。為: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三.自學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思考:文中說“石榴樹便是這少數(shù)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蹦阏J為石榴樹可愛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
2.思考:作者是怎樣引出本文的寫作對象來的?
四.精讀:品味語言體會思想
1.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樣具體描寫石榴的特征?課文描寫石榴特征,語言生動形象、準確凝練,你最喜歡哪些語句?說一下自己的理由。
2.思考:寫物是為了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選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一句話,讀一讀,議一議。)
五.質(zhì)疑
(1.小組交流:質(zhì)疑解疑2.全班交流:解決組內(nèi)存在的問題)
思考:作者說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臟”為什么?(解決本文的難點問題)。
六.仿寫: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 感受《風》的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有能力的同學試背
3、 仿照《風》,能自由創(chuàng)作小詩。
4、 激發(fā)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難點:
1、 感受詩的意境。
2、 激發(fā)學生寫詩欲望,仿寫詩歌。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你看見過風嗎?
(1)沒有 是呀,風兒看不見摸也摸不著,但是我們卻時時感覺它的存在。你從哪些地方感覺到風兒的存在呢?
(2)看見過
你從飄飄揚揚的樹葉中,從飛揚起來的紅旗中,從飄著桂花香味的空氣中……這種種現(xiàn)象中感覺到風兒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無時不刻地在我們的周圍,可我們卻看不見它也摸不著它。讓我們一起大自然中去尋找風兒的足跡吧。
(二)學習《風》
1、課件欣賞
2、大自然中的一切,我們不僅要用眼睛去觀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靈去感受。誰用心感受,誰就能找到風兒那獨特的美麗。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課件: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初步感受詩歌,師范讀詩《風》,“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林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 了。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3、你看,如此平常如此普通的東西,可在詩人們的眼里卻另有一番韻味。輕輕地讀讀詩歌。
師生連讀詩歌(多次連讀)
同桌連讀詩歌
4、讀了詩歌后,你覺得這是一股什么樣的風呢?你有什么感覺呢?
( 清新的 柔和的 溫柔的…… )
5、是呀,我們用心感受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風兒正在我們的身邊,她對我們點頭向我們微笑,在和我們做游戲呢!多神奇的風啊!帶著你的這種感覺再來讀讀這首詩歌。
6、同樣是風兒吹拂樹葉,同樣是風兒吹拂林木,同樣是風兒吹拂著湖水,風兒沒有變可是詩人眼中的感受卻變了,請你仔細地品味著讀讀詩歌,在詩人筆下的風兒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比較各個詩節(jié)的`最后一句詩句的不同寫法。)
……
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
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
……
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詩人這樣寫,你讀了詩句有什么感受呢?
7、當你看到河水起波紋的時候,你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請學生改編說一說
誰也沒有看見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紋的時候,
(看到樹葉顫動的時候呢? )
(看到林木點頭的時候呢?)
8、感悟詩歌的特點
風兒原本是無形的,可是當我們發(fā)揮想象,把它當作我們的身邊的一位朋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卻是有聲有色,有形有情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同樣的風兒會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風兒帶給詩人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你看這些詩歌讓我們回味無窮的原因在哪里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初步概括詩歌的特點:
語言很精練,短短幾十個字常常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
詩節(jié)相同,有一些詩歌常常格式相同,讓我們讀起來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押韻,怪不得我們讀起來非常順口;
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方法,難怪會讓我們有那么美的感受)
9、從這首短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風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神奇禮物,也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無限,讓我們再來欣賞這優(yōu)美的詩歌。請你有滋有味地讀讀,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背背。(自由朗讀詩歌)
10、仿說
你能不能也像文中那樣來說幾句詩?
指名(多人……)
(1) 學生自由準備
(2) 指名說說,教師隨機點評:注意滲透詩歌的特點(讀起來更順口了……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把風兒當作人來寫了……你的句子多有詩意…z…)
(三)學寫詩歌
1、看樣子,當我們仔細觀察,用心品味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就在我們的身邊。你能不能也來當當小詩人,寫幾句詩。
動作快的同學,你可以把你的詩歌配上插圖,使你的作品更加富有詩情畫意。
2、指名朗讀自己寫的詩。
(四)小結
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寫過有關“風”詩歌,每一首詩歌都會給我們不同的享受。老師這里收集到兩首也是寫風的詩歌,你有興趣的話去讀讀。
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感受用心品味,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周圍是有趣味的,我們的生活是有詩意的,希望同學們能感受這份詩意,做一個有詩意的孩子。
語文教案 篇7
一、內(nèi)容主旨
本文引人入勝地描寫了一位民間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聲音是屬于聽覺的,本來難以描畫,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描寫手法,把聽覺與其它感覺溝通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
《絕唱》一節(jié)不涉及譴責的內(nèi)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cè)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cè)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并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jīng)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xiàn)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閱讀本文,應對文中的側(cè)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三、對白妞的烘托
課文采用烘云托月的筆法,先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說唱以及聽眾的贊揚。這些烘托的段落也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出場起到鋪墊的作用了。
1.琴師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丑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fā)時間的。不料作者筆一轉(zhuǎn),琴師“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的人可想加知了。
2.黑妞
琴師已經(jīng)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了數(shù)分鐘時,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穿戴“十分潔凈”!昂鲷晒囊宦,歌喉遽發(fā),字字清脆,聲聲宛轉(zhuǎn),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diào)俱出其下”,其說唱魅力非比尋常。正當聽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白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客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了起來。
3.聽眾的贊揚
作者以琴師、黑妞烘托白妞,還覺不夠,又借聽眾之口來贊揚白妞:“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如果具體贊揚白妞說得如何唱得如何,明明白白,那么白妞的魅力也就平常了,只有虛說“說不出”“學不到”“沒有人能及”,才能神龍不見尾,讓人景仰不已。
四、對白妞的正面描寫
1.出場
白妞終于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將鼓捶于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澳请p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眾的心魄,“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魅力的窗戶。
2.說唱
白妞的演唱戲高或低、或緩或急,作者描寫得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3.精妙的比喻
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大量貼切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jié)節(jié)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zhuǎn)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xiàn);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可見作者的語言功底。
4.聽眾的贊揚
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她演唱的精神魅力。
五、《絕唱》的人物描寫方法
《絕唱》堪稱美文,具有濃厚的審美意趣,造成這種審美意趣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物描寫方法的'成功運用。在這一點上,作者不僅調(diào)用了多種方法,而且有些方法是人們很少使用的。學習并研究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欣賞與寫作能力,F(xiàn)在列舉出來,與大家共饗。
1.渲染烘托法
看戲的人很多,上至高官,下至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包。人們來得很早,十二點半開演,而老殘十點鐘就到了,甚至有人早上未吃飯就來了。座位已經(jīng)坐滿了,老殘不得已向看座的使了“二百個錢”,才在“人縫里坐下”。作者對場景可謂渲染得十足,夸張得出奇。它意在說明,在濟南形成了一股“白妞熱”,也形成了一批族,這就為白妞的出場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氛圍。
2.反襯法
琴師長相丑陋,“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可是他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臺下的叫好聲不絕于耳”。先寫長相的奇丑,后寫演技的奇美,行文上的跌宕,使琴師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心里 。王小玉上臺前,“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上臺后,“向臺下一盼”,就這一盼,使得“滿園子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以有聲襯無聲,更顯“無聲”,而這“無聲”,卻讓人想象得到王小玉的影響之大,演技之高。
3.譬喻法
譬喻的使用很普遍,散見文章各處,尤其是對王小玉的彈唱用的最多。譬喻逼真,新奇,頗具美感。寫王小玉婉轉(zhuǎn)的唱腔,象“一條飛蛇在黃山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寫她忽又揚起的唱腔,“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寫黑妞清脆婉轉(zhuǎn)的唱腔,“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等等。這些譬喻將本來難以描寫的精妙的彈唱技藝寫出來了,寫得很充分很有感染力。應該說,諸多譬喻的使用,是文章最最成功的一點。
4.鋪墊法
文章主要描寫了琴師、黑妞和王小玉三人,三人依次粉墨登場。琴師的輪指博得“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黑妞的彈唱讓觀眾“以為觀止”,而王小玉的彈唱則是超而又超、奇而又奇。三人的演技就象爬樓梯,一層高過一層,而王小玉則是樓頂;無疑前兩人是個鋪墊,把王小玉推向高峰的意思很明顯。
5.柳暗花明法
作者寫黑妞的彈唱,用了個“以為觀止”一詞,意思是好極了,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是如何來寫王小玉的彈唱呢?要知道觀眾是沖著王小玉來的。到這里,給人的感覺是詞窮意盡,不好再寫了;但作者就在這不好寫處顯能耐:“黑妞是白妞教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觀眾的評論,為王小玉的出場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真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評點法
作者借觀眾之口來評說黑妞、白妞的高超技藝,象上面點到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一段文字。再如王小玉唱完了之后,夢湘先生的一段評說:“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下得透徹些!”這些文字無疑從側(cè)面彌補正面描寫之不足!菁荚趺礃,最有評說資格的還是觀眾。
7.正側(cè)面結合法
為了描寫中心人物白妞的演唱技藝,文章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側(cè)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鋪墊的文字,如戲院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等。正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直接描寫的文字,如白妞的出場、白妞的演唱等。演唱的聲音并無實體形象,正面描寫實屬不易,但文章卻寫得很成功,——它選用可見的形象、可經(jīng)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讓讀者通過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正面描寫具體可感,側(cè)面描寫又富于想象,二者的結合,引人入勝的寫出了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七種技巧外,還有人物對話、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傊T多人物描寫技巧的成功運用,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深化了主題,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它是構成文章深厚審美意趣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語文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向我們介紹了的天,的地,生活在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nèi)容?
板書:初見——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
1、讀懂課文,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理解課文,領略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jié)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有什么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著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后讀課文,說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并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說說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的美和大。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公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yōu)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么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贊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嘆,你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帶著驚嘆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說一句話。
12、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jié),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xiàn)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jié)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說說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說,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倏串嬅 。
、趯W生說。
、勰信仙俅┲G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說)
、馨选帮w”改成“跑”行嗎?他們?yōu)槭裁匆艿媚敲纯欤?/p>
⑤所以在讀時要體現(xiàn)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jié)中,再談談。
(2)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偃绻闶窃L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說些什么?
、谥该f。
③說著你想說的話,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3)干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①學生說
、诿晒抛逋用什么招待我們?讀句子。
③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讀讀。
、苤该x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龠@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聯(lián)系《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難嗎?
③讓我們帶著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的靜態(tài)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tài)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該印象。
2、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簇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初到————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lián)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通過描寫秋景的'詞串進行字詞句的結合練習。
2、讀讀背背成語和古今賢文。
3、寫好左右都有豎筆的鋼筆字。
4、說說寫寫——留言條。
5、學寫毛筆字——基本筆畫“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麗秋景圖?吹竭@么美麗的秋景圖,想不想學習和它有關的詞語呀?這些詞語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翻開書,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有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誰準它?
。3)自由讀: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詞串表現(xiàn)的情景。
。4)小組合作練習:在小組里美美地讀一讀,看看誰讀得最有味。小組推薦同學讀給大家聽。
。5)評議。
2、第二部分。
。1)審題明確題意。
。2)選一個你喜歡的詞語,美美地讀一讀,說說詞語所描繪的優(yōu)美情景。
(3)學生自由確定作畫方法(獨立、合作),完成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4)反饋:舉辦“小畫展”,在展示自己的圖畫的同時,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想法;師生共評,選出“小畫家”。
3、第三部分。
(1)審題:指名讀。
。2)你知道哪些詩是描寫秋天的?能吟一吟嗎?
。3)能把你們吟誦的.詩句和你們畫的畫聯(lián)系起來嗎?
(4)寫一寫。
二、教學第三題:學寫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指導觀察:它們是什么結構呢?左右兩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筆畫,是什么?
3、怎么寫才好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發(fā)現(xiàn)”吧:右邊的豎要比左邊的豎寫得長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觀察這三個字,注意間駕結構和布局。
5、練寫鋼筆字,教師提示握筆和坐姿,巡視指導。
6、展示寫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及時進行矯正性訓練。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1、審題:指名讀題目,弄清題目的要求。
2、教學第一部分。
。1)指名復述《臥薪嘗膽》。
(2)自由讀,要求能邊讀邊聯(lián)系課文思考這些成語的大概意思。
。3)教師范讀:讓學生邊聽邊體會每排的兩條成語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組學習:理解、交流自己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
。5)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忍辱負重:辱:恥辱。忍受恥辱。
以屈求伸:意為尺蠖(huo)彎曲身子,是為了向前伸展。比喻以退為進。
救亡圖存: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奮進:促使人奮勇前進。
羽毛豐滿:比喻力量已積蓄充足。
(6)練習讀背:自由讀背、同座位互相練背。
(7)反饋:指名試背,齊背。
(8)說一說你曾經(jīng)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成語。
3、教學第二部分。
。1)自由練讀,要求讀通順,讀正確。
(2)教師范讀:體會這些名言警句強調(diào)了什么。
。3)討論:你讀懂了什么?教師對難點進行講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4)自由練讀,指名讀,要求讀出韻味來。評議:引導學生評議是否能讀出感情和韻味來。
。5)練習背誦:自由背誦。
。6)反饋:指名背,齊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說說寫寫
1、審題。
(1)揭示說說寫寫的話題:學寫留言條。
(2)學生自讀范例。
2、指導
。1)教師談話:“留言條”就是用書畫形式留下要說的`話,一般是離開某個地方或某個場所時留下的。在生活中經(jīng)常需要寫“留言條”。
(2)說說什么時候需要寫留言條,寫留言條應該注意什么。小組內(nèi)討論。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跳水》教案12-10
小學語文窮人教案11-17
小學語文《柳樹》教案11-19
語文園地二教案12-22
小學語文古詩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范文02-10
語文《丁香結》教案02-15
《太陽》語文教案10-27